㈠ 松骨峰戰役我軍血戰6小時剩7人,斯大林流淚:這是支偉大的部隊
提起松骨峰阻擊戰,或許很多朋友不是很了解,與上甘嶺戰役相比,松骨峰戰役只能算是一場小規模的阻擊戰,然而這場戰爭卻得到了當時國內外的高度評價,因為此戰,彭德懷總司令流淚怒贊38軍為萬歲軍,事後,關於志願軍第二次戰役松骨峰戰況的報告被斯大林看到了,酷烈的松骨峰之戰令這位蘇軍統帥流淚說: 這是一支偉大的部隊。
這場普通的戰役為何會引起世界矚目呢?因為這場戰爭打得實在太慘烈了!
1950年底,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痛擊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殲敵達3.6萬人,美聯社、合眾社發表評論稱: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敗績,最黑暗的歲月,美國參眾兩院的議員們痛斥麥克阿瑟是美國 歷史 上最蠢的司令官、最壞的笨蛋。然而美軍的慘劇還遠遠沒有結束。
1950年11月30日拂曉,當時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已經展開,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5團,為了追擊南逃的美軍,追到了松骨峰,為了給大部隊留出足夠的合圍時間,一舉將殘敵殲滅,當時的一營三連接到命令,負責搶占松骨峰北側的無名高地,在此伏擊敵人。
早上6點30分,敵人的前頭部隊已經趕到了松骨峰,正好與奉命佔領陣地的三連戰士打了一個照面,美軍開始並未意識到危險的來臨,一時間, 汽車 、坦克和步兵黑壓壓地朝著松骨峰趕來,眼看著敵人馬上就要駛近三連陣地前沿,連長戴如義一聲令下,命令機槍射手、火箭筒射手和爆破組向敵人發起了猛烈進攻,美軍士兵大驚失色,無數 汽車 、坦克被炸,剩下的美國兵紛紛跳車亂跑,彷彿神兵天降。
此時的美國士兵意識到松骨峰陣地已經被志願軍佔領了,慌忙組織反撲,不到半個小時,敵人便組織了8輛坦克、10多門大炮和11架飛機開始了瘋狂反撲,美軍想一舉奪下松骨峰陣地,於是組織了5次沖鋒,但是均被志願軍打退了,倉皇丟下100多具屍體逃跑了。
一時之間美軍不敢輕舉妄動,志願軍利用這寶貴的時間趁機搶挖工事,准備死守陣地,在陣地上,三連戰士自知敵人斷然不會善罷甘休,此戰將異常殘酷,於是指導員楊少成於陣地上召集支委們開會,號召黨員發揮模範先鋒作用,並燒毀了自己的所有文件和筆記本,表示與陣地共存亡。
果然,數小時後,敵人搬來了援兵,用炮彈、燃燒彈將松骨峰陣地炸成了一片火海,一頓狂轟濫炸之後,400多名美軍向陣地開始了輪番進攻,此戰讓三連的戰士遭受了巨大損失,連長不幸中彈犧牲,副連長接替連長繼續死守陣地,三次負傷仍然堅守不退。
此時,我軍正對敵軍展開合圍,美軍預感到不妙,更瘋狂地朝松骨峰陣地發起進攻,又集結了18輛坦克、幾十門大炮和32架飛機對陣地進行了長達40多分鍾的轟炸,陣地再次陷入一片火海,美軍的意圖非常明顯,他們想盡量避免與我軍短兵相接,通過這種殘酷的方式來徹底消滅我軍,然後組織步兵沖鋒,一舉拿下陣地。
可三連的戰士們各個都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他們一邊撲滅火海,一面用炮彈坑做工事,和敵人展開了殊死拼殺,指導員楊少成子彈打光了,就撿起地上的刺刀向敵人繼續沖鋒,由於寡不敵眾,楊少成被美軍包圍,為了不讓陣地落入敵人手中,他毅然拉響了腰間的手榴彈,和六七個敵人一起同歸於盡,戰士張學榮身負重傷,拼盡最後一口氣撿起旁邊的4枚手榴彈,拉開了引信奔向敵群。
這場殘酷的戰爭整整持續了6個多小時,一個連最終只剩下了7個人,陣地終於保住了,可英雄們卻永遠長眠於此,戰斗結束後,一營營長王宿啟帶著戰士們到三連陣地上為英雄們收斂屍體。可眼前的一幕卻讓他淚水直流,很長時間沒能說出一句話,他在陣地上看到了這樣一幅場景:
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場最壯烈的戰斗。從上午6時打到中午12時,三連剩下6個沒有負傷的人,敵人死亡600多,敵我損失之比約為6 1。三連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使主力部隊及時趕來,被堵截的美二師主力、美二十五師、偽一師等敵大部被我聚殲。
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該連「攻守兼備」錦旗一面,記集體特等功,第38軍授予該連「英雄部隊」稱號。
當聽到松骨峰慘烈的戰報時,彭德懷流淚了,他為戰士們的英勇而流淚,為這群年輕的戰士們而流淚,他怒贊38軍「萬歲」,從此38軍「萬歲軍」的榮譽傳遍了全國。當年魏巍寫的那篇讓人感動落淚《誰是最可愛的人》讓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真實生活披露於大眾的視野,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志願軍戰士有了一個更加親切的名字——「最可愛的人」
㈡ 長津湖戰役真實的情況
長津湖戰役真實的情況
長津湖戰役真實的情況,在我軍戰史中,長津湖戰役是為改變戰爭進程而在酷寒之地進行的廝殺,是「鋼鐵軍人」與「鋼鐵部隊」的較量,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團的紀錄。長津湖戰役真實的情況。
國慶期間,電影《長津湖》熱映,重現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長津湖血戰的一幕。
這場與上甘嶺戰事齊名的戰役,矗立著新中國軍史的若干豐碑:新中國第一位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血灑長津湖畔1071.1高地東南側小高嶺;三個志願軍「冰雕連」成建製冰凍於阻擊美軍南逃沿途,至犧牲仍保持著戰斗隊形和戰斗姿態;我軍史上首次成建制殲滅美軍加強團的戰例發生於長津湖新興里戰場……
歷時28天的長津湖戰役,被公認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殘酷的會戰之一。這場戰役之後, 「聯合國軍」再也沒有踏過三八線半步,戰爭走向完全改變。
長津湖之戰,是新中國「立國之戰」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是新生中國精神的鑄造之地,也是冷戰初期世界形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值得我們進一步了解全貌,志願軍英烈的風貌,值得我們永遠緬懷。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截圖。圖/CCTV-6《電影頻道》截圖
「美帝野心狼」的野心因何而起
美國在1943年德黑蘭會議上提到了朝鮮半島的戰後主權問題。
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告訴斯大林:「朝鮮還不具備行使和維持一個獨立政府的能力,他們至少應該經過40年的監護。」會上決定由美、英、中三國「在適當時候給予朝鮮自由和獨立」。
到1945年,美國為促使蘇聯對日宣戰,於是在雅爾塔會議上向蘇聯做出讓步,同意由美、英、中、蘇四國戰後「共同託管」朝鮮。
但「二戰」剛結束不久,冷戰接踵而至,加之1949年新中國成立,美國認為朝鮮半島的戰略價值凸顯,開始積極介入朝鮮半島事務。杜魯門在回憶錄里坦承:「從美國的本意上講,最後是美國單獨佔領全部朝鮮。」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以後,27日,美國組建「聯合國軍」介入朝鮮事務,派美海軍第7艦隊侵入我國台灣海峽——此前,美國已決定退出台島,留守的最高級別武官只是一名中校。美軍第24陸軍師進入朝鮮,成為首支參加朝鮮戰爭的美軍地面部隊。該師師長威廉·費舍·迪安後被俘虜,在中朝戰俘營待了3年。
美國在朝鮮展開軍事行動時,一直盯著中國的動向。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並非政治話術,而是當時新中國面臨的真實的安全挑戰。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截圖。圖/CCTV-6《電影頻道》截圖
長津湖戰役在第一階段戰役時已經部署
長津湖戰役發生於1950年11月26日——12月13日。
此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後,至11月6日完成第一次戰役,殲敵1.5萬人。與志願軍對陣的南朝鮮軍第一、六、八師和美軍騎兵一師兩個團,雙方人數基本相當,但敵軍在接陣速敗之時驚慌失措,覺得到處是中國軍人,認定中國軍隊採取的是「人海戰術」。
其實剛經歷解放戰爭的中國軍隊無論戰斗意志還是戰術素養,均處於中國軍史最高峰,在難以展開大規模兵團作戰的朝鮮戰場,通常部署V型包圍圈,發起沖鋒的兵力為300-500人。
麥克阿瑟誤判了形勢,認定中國最多隻能派出6個師,且裝備落後,不可能抵擋「聯合國軍」攻勢。所以決定從11月9日起,東西兩線並進,在聖誕節前完成總攻回家過節。
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發起時, 「聯合國軍」約40萬人,各種飛機1000多架,軍艦300多艘。但第二次戰役僅發起一天,南朝鮮軍三個師負責的「聯合國軍」右翼即告崩潰。「聯合國軍」被迫全面撤退。
在「聯合國軍」撤退線路上,到處爆發阻擊與突圍的血戰,其中的松骨峰戰斗被著名作家魏巍寫成了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長津湖一線,阻敵的志願軍主力是第九兵團。此前,第九兵團一直在做解放 台灣島的戰斗准備,官兵身著單衣。
長津湖地區往年11月-12月初的氣候並不寒冷,通常在零下3攝氏度到零下5攝氏度。
但1950年受西伯利亞寒潮影響,在第九兵團11月25日前後抵達預伏陣地後,氣溫驟然降到了零下30攝氏度以下。雖然第九兵團已經收到大批棉衣,但不足以抵禦寒潮。與第九兵團對陣的是美軍陸軍一師。
其實早在11月5日第一階段戰役沒結束時,毛澤東已致電彭德懷,命令「宋兵團」(宋時輪指揮的第九兵團)一個軍直開長津,尋機殲敵。
波瀾壯闊的長津湖戰役至此展開。
戰役主要在長津湖東西兩岸的新興里、柳潭裡和南邊的下碣隅里展開——下碣隅里是美軍南撤並獲得補給的中樞。其外圍東面高地,由一位中國連長駐守,他就是楊根思。楊根思帶領的一個連,只有三顆土豆,士兵們的其他口袋均裝滿了手榴彈。在美軍飛機和大炮轟擊下,楊根思打退美軍8次反撲,最後抱著炸葯包與敵同歸於盡。
在新興里,從無敗績的美軍陸軍第七師「北極熊團」被全殲。
美軍殘部從下碣隅里突圍到古土裡時,約有1.4萬人。這段距離是18公里,美軍用了38小時,其中每小時只能前進500米,平均每公里傷亡34人。美國最精銳的海軍陸戰隊騎兵一師遭到毀滅性打擊。美國軍人此再也不提「聖誕節回家」了。
中國志願軍也付出了重大犧牲。除英勇戰死的英烈外,大量戰士凍死凍傷,三個「冰雕連」僅有兩人生還。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截圖。圖/CCTV-6《電影頻道》截圖
長津湖戰役如何改變了歷史走向
長津湖戰役是新中國軍人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對陣的戰役。
這場戰役洗刷了1840年以來中國軍隊的恥辱,讓新中國軍人贏得了世界尊重。美英軍事史家認為,中國軍人的設伏、紀律和戰斗精神都是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跡。
長津湖戰役中的一些戰斗被列入一些國家的軍事教材,參加長津湖戰役的美國老兵後來說,假如碰到中國老兵,一定會擁抱對方。這是老兵之間的尊重。
長津湖戰役打開了新中國走向國際舞台的大門,迫使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及其盟友第一次正視新中國。
以長津湖戰役、上甘嶺戰役為代表的抗美援朝,使新中國第一次以大國形象呈現在世界面前,在戰略上確保了新中國的國土安全不再被覬覦。
長津湖戰役給後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數百年積淀的腐朽氣息被一掃而空,新的精神風貌注入了新中國億萬民眾心中,為今天中國的全方位崛起奠定了精神基礎。以先烈精神對應現實挑戰,這是我們在70餘年後,紀念緬懷志願軍英烈們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慶期間,全國各地影院憑借幾部主旋律大片,著實火了一把。據貓眼榜單顯示,截至10月6日18時,國慶檔新片票房已突破40億元大關,國慶長假雖然只剩最後一天,但影市熱度依然不減。
其中,《長津湖》毫無懸念拔得頭籌,貢獻了近30億元票房。《長津湖》上映7天來,影片票房日冠、綜合票房、票房佔比、排片佔比、觀影人次、上座率均為同檔期第一名。打破中國影史國慶檔影片單日票房紀錄、中國影史國慶檔影片首映日場次紀錄、中國影史戰爭片首映日票房紀錄等11項紀錄。助吳京主演作品票房突破200億,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第二位200億主演票房影人,第一位是沈騰。
另一部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上映7天,票房也快突破10億元。
從題材上看,《長津湖》的確具有非常特別的意義,可以算是國產片中第一部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的商業大片 。第一次把抗美援朝的來龍去脈在大銀幕上講清楚:美軍是怎麼仁川登陸的、中國是怎麼做出抗美援朝這一重大決定的、志願軍是怎麼集結赴朝作戰的……無論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都有比較全面清晰的交代。
在我軍戰史中,長津湖戰役是為改變戰爭進程而在酷寒之地進行的廝殺,是「鋼鐵軍人」與「鋼鐵部隊」的較量,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團的紀錄。
山河無恙,軍魂不朽。怎樣才能理解這場戰役的殘酷性?了解來龍去脈,了解戰爭背後那些政治較量,是客觀評價的基礎。讓我們通過孫文曄原載於《北京日報》紀事的一篇文章,感受真實的長津湖戰役,同時銘記長眠於長津湖的英烈,向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緊急入朝
長津湖,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周邊層巒疊嶂,一條「Y」字形的羊腸小道是唯一通路。
1950年11月23日,正在向鴨綠江挺進的美陸戰1師,在小路邊安營紮寨,慶祝西方傳統的感恩節。驕傲的「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揚言,要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
作為第10軍的先頭部隊,美陸戰1師堪稱王牌中的王牌。在美國人的眼裡,這齊裝滿員的2.5萬人是不可戰勝的。不過,世界上偏有敢摸老虎屁股的人。1950年10月24日,毛澤東主席急召宋時輪進京,明確給出了9兵團入朝作戰的具體目標——打掉美陸戰1師。
9兵團司令兼政委宋時輪,是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他剃光頭,愛吃辣,能喝烈酒,脾氣也特別火爆,是什麼硬仗都打過的百戰將星。
他帶到朝鮮的這支部隊,下轄20、26、27三個加強軍。入朝前,他們一直在東南沿海厲兵秣馬,隨時准備收復台灣。
收到毛主席急電後,9兵團3個軍12個師15萬大軍,連同全套武器裝備,長驅北上2000餘公里,成功地完成這次規模宏大的遠距離機動。11月7日,開始從輯安、臨江等地渡過鴨綠江,隱蔽開進朝鮮。
機不可失,但一切都是匆忙的。一道緊似一道的電報,徹底打亂了之前先到東北整訓、換裝,然後再擇機入朝的計劃。
20軍是在列車開進山海關時,由總參謀部派高級參謀攔住列車,宣讀了中央軍委「緊急入朝」的命令。十幾列火車在沈陽只稍停片刻,就繼續火速開進。
入朝第一周,他們就遭遇了朝鮮50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剛剛從南方過來的戰士,頭一次看見雪,就立刻感受到了-20℃的冷酷。
在這場戰役中,我軍後勤僅能滿足一個師的需求,但是9兵團一共有12個師。復盤這場戰役,最令人扼腕的,不是該不該打,而是後勤保障本可以更好。
「原木在移動」
即便山高雪深,缺衣少糧,我軍仍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了戰場。
11月27日,大雪紛飛,氣溫下降到-30℃。上午,東線美軍首先發難,卻一拳打在棉花上,連對手在何方都摸不清。黃昏時分,輪到志願軍吹響號角,戰後倖存的美軍回憶起那個恐怖的夜晚,都不寒而慄:刺耳的軍號聲突然響起,霎時間滿天的信號彈升空,伴隨著四面八方傳來的「沙沙」聲(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志願軍戰士的膠鞋踩在雪地里的聲音),無數披著白布的戰士,怒吼著向自己沖來。
眼前的平原,本是白雪皚皚的一片,軍號聲一響,士兵就從隱蔽處躍出來,他們的腿被凍得無法彎曲,跑起來就像是「原木在移動」。坦克、火炮和機槍一齊射向他們,他們像原木一樣一排排倒下去,後面的又像原木一樣一排排湧上來。
經過一夜血戰,史密斯驚愕地發現,從天而降的十萬神兵,已經在40英里長的山區道路上,把美軍從北向南分成五塊。
志願軍圍得容易,殲滅卻很難。被圍美軍立即用200餘輛坦克在三個被圍地域組成環形防線,志願軍缺乏重武器,只能用步槍、機槍去沖擊敵人的「鐵桶陣」,付出的犧牲難以想像。
從11月30日晚起,27軍集中兩個師從四個方向向新興里發動猛攻,在不計傷亡的情況下突破了火炮和坦克陣地,與美軍展開巷戰。
沒有炮火支援下的短兵相接,美軍完全不是志願軍的對手。戰士們攻進一座指揮所時還不知道,他們殲滅的正是美第7師31團——「北極熊團」,該團3191人被我軍全殲,團長麥克里安被擊斃,接任團長職務的弗斯重傷後落水而死,團旗也被繳獲。
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唯一一次全殲團級建制美軍。在戰爭中,圍殲王牌部隊總能在政治上震懾敵人。陸戰1師遭受重創後,世界上再沒人敢輕視這支「農民軍隊」了。
其實,這場戰役對雙方來說都是煉獄。很多志願軍戰士是在極度飢餓、疲乏、被凍得神志不清的情況下,仍拖著凍壞的腿頑強追擊著機械化的美軍。戰場上甚至出現了只剩10多人的志願軍步兵,卻狂追有坦克和汽車的上千美軍跑路的奇觀。
為了避免美軍潰逃,20軍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里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無奈這里環形防禦工事極其堅固,經過一夜的激戰,只是搶下了下碣隅里東面的高地。守衛這塊高地的,是58師的一個排,親自帶隊上陣地的,是20軍的戰斗英雄、連長楊根思。
美軍的8次反擊都被打退了,而高地上,也只剩下楊根思、一個排長,還有一個負傷的戰士。楊根思命令排長和傷員帶著唯一的一挺重機槍撤下高地,自己則扛起了炸葯包。當40多個美軍沖上來時,楊根思突然從屍體堆里站起來,點燃引線,沖向了舉著海軍陸戰隊隊旗的士兵。
扼腕水門橋
從柳潭裡到下碣隅里的公路,成了中美兩軍絞殺的修羅場。美軍用3天時間才走完這22公里,傷亡1500多人。戰斗最激烈的一天,美軍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從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裡,美軍又用了38個小時,這支世界上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隊平均每小時走500米,每公里傷亡34人。
由古土裡撤退時,美軍總人數不過14000人,各種車輛卻高達1400輛。宋時輪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寶:斷橋破路。美軍南逃的最後一關,是水門橋。這座橋跨度8.8米,兩端都是懸崖,周圍沒有任何可以繞行的道路。過了水門橋,再往南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那時志願軍的「鐵腳板」將再也無法追上美軍的車輪子。
美軍深知水門橋的重要,派了一個坦克營40輛坦克一字排開守橋。志願軍兩次炸橋,兩次都被美軍修復。第三次被炸後,60師一名副師長親自到懸崖邊視察了一番,以中國人對科技與工業的了解,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半年的時間,美軍休想在此處重新架設橋梁。
此時,拿著重裝備的26軍88師已接近戰場,即將對陸戰1師發起更加凌厲的攻擊。宋時輪認為,煮熟的鴨子就算插上翅膀也不可能飛走了。
美軍幾乎陷入絕境時,工兵營營長帕特里奇中校提出一個大膽設想:請求總部空投橋梁組件,然後再架橋。日本三菱重工連夜製作了8套M-2型鋼木標准橋梁,8架C-119運輸機用巨型降落傘直接空投到美軍狹窄的環形陣地里,其中6套落地後完好無損。
經過一天的緊張施工,工兵部隊在懸崖上架起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所有型號的坦克和車輛的鋼制橋梁。12月8日晚,減員萬餘人的陸戰1師通過水門橋,倉皇逃向興南港。
橋邊高地上埋伏的連隊竟一槍沒放,這也太不可思議了。20軍軍長張翼翔派人到俯瞰水門橋的陣地上去看看,只見戰士們一個個在雪坑裡,槍都朝公路擺著,無一人後退。走近那些戰士,他們一動不動——都凍成了冰雕。
長津湖戰役中,「冰雕連」在多地多處出現過。12月8日,宋時輪向彭德懷、毛澤東主席匯報傷亡:「第9兵團經近半月激戰,部隊已經極度疲勞,特別是凍傷減員十分嚴重。……80師239團3營6連在攻擊新興里之敵時,受敵火力壓制即卧倒冰地上,最後打掃戰場時,發現全連除一個掉隊戰士與一個通信員外,其餘200多名幹部戰士呈戰斗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上,細察屍體,無任何傷痕與血跡。」
毛主席收報時北京天色已晚。身邊工作人員回憶,他默立良久,黯然神傷,獨自走至院內,向著東方脫帽致敬。
「氣多」戰勝「鋼多」
1950年12月24日平安夜,美軍撤離。陸戰1師把長津湖一戰視為驕傲的資本,美國軍方為長津湖作戰共頒發了17枚榮譽勛章、70枚海軍十字勛章,是美軍戰史上頒發勛章最多的一次。
1952年9月,9兵團從朝鮮回國,行至鴨綠江邊,宋時輪面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後脫帽彎腰,不能自持。
戰後復盤,人們才知道,1950年是朝鮮有記錄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天,戰士們在水門橋旁高地埋伏的那一夜,溫度低至-54℃;人們也才知道,交戰雙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別:美一個陸軍師就有432門榴彈炮和加農炮,我軍一個師僅有12門山炮;美師擁有電台1600部,我一個軍才有數十部電台;美一個軍擁有汽車7000輛,而27軍入朝時只有45輛汽車。美軍對志願軍的手榴彈心有餘悸,其實,手榴彈是很多志願軍僅有的重武器。
在這種差距下贏得戰爭,放眼全世界,都難以找到類似的「戰例」。總結長津湖血戰時,有一個說法,叫做「氣多」戰勝了「鋼多」,什麼意思?「氣多」的「氣」,就是中國軍人的氣概!「鋼多」的「鋼」,說的就是美軍的鋼制武器裝備。
戰後,美方公布第10軍損失數為陣亡1029人,失蹤4894人,傷4582人,非戰斗減員7338人,總計17843人,占第10軍總數的五分之一。志願軍9兵團的損失數目,傷亡失蹤為21300人,非戰斗減員28954人,總計約50254人,佔9兵團總數的三分之一,可以說,雙方都付出了巨大代價。
70年後再回頭,長津湖戰役的犧牲是慘烈的,但也意義非凡。英國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博士評價道: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成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於1950年11月在清長戰場(指清川江、長津湖戰場)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歷史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如今,在長津湖畔的烈士陵園里,安葬著9867名9兵團英烈。
正是他們無可比擬的堅忍和勇氣,為十幾億人贏來了70年的和平。
㈢ 松骨峰阻擊戰
可參看電影《上甘嶺》。
著名作家魏巍有一篇教育了幾代人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講述的就是「松骨峰阻擊戰」中,志願軍某部三連英雄感人的戰斗事跡。
「松骨峰阻擊戰」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期間。1950年11月下旬,志願軍第38軍112師為切斷敵人的逃路,向敵後猛插。30日拂曉,該師335團三連進至松骨峰後,與敵遭遇,該連立即佔領路旁高地。在毫無工事依託的陣地上,與蜂擁而至的敵人激戰5個多小
時,始終未讓敵人前進一步。敵軍在屢攻不下的情況下,集中數十門火炮和近20輛坦克對該連陣地猛烈轟擊,並以飛機投下了凝固汽油彈,將高地打成一片火海,步兵隨後蜂擁而上。三連在人員傷亡較大、糧彈殆盡的情況下,毫不畏懼,所有能戰斗的人員,包括傷員,帶著滿身的火焰,奮勇撲向敵軍,用槍托、刺刀、石頭,甚至用牙齒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肉搏,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贊歌。軍史中這樣記載當時激烈的戰斗場面:「戰至13時,敵人潮水般從三面湧向陣地。該連彈葯所剩甚微……子彈打光了,他們舉起刺刀、槍托沖向敵群,肉搏中又殺傷十幾個敵人,最後全部壯烈犧牲。」在三連的頑強阻擊下,志願軍主力聚殲了敵人。
㈣ 《血戰湘江(2017)》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血戰湘江(2017)》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6IkH6K21KAH9c5OsgLkfTQ
㈤ 《血戰鋼鋸嶺電影》完整版哪裡有免費百度雲啊
鏈接:
《血戰鋼鋸嶺》是熙頤影業、麒麟影業出品的戰爭歷史片,由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薩姆·沃辛頓、盧克·布雷西、泰莉莎·帕爾墨、雨果·維文、瑞切爾·格里菲斯、文斯·沃恩主演。
該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㈥ 松骨峰戰役中中國軍隊傷亡多上
只知道是38軍一個團堵住了美軍,其中松骨峰上部署了一個連,最後這個連只剩下7個人。
㈦ 冰血長津湖觀後感
《冰血長津湖》客觀的再現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戰爭史實。下面是我精心為您整理的冰血長津湖觀後感,希望您喜歡!
冰血長津湖觀後感篇一
昨晚與學生共同觀看了《冰血長津湖》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感觸頗深。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戰爭史實。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這場出征對新中國來說是首次出境作戰,但卻並非是中國人第一次入朝作戰。縱觀中國歷史,能夠基本實現統一的朝代大都會在朝鮮半島打一仗,但這一次的出境作戰卻那麼地特殊,不論是毛澤東還是任何中國領導人事前大概都不會想到,新中國剛剛建立便要經受如此嚴峻的考驗。當時的中國軍隊從未有出境作戰的經驗,更遑論需要面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這幾乎意味著要同大半個世界進行戰斗!即便如此,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是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出發了,雖然在當時人的眼中,這歌聲更帶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
六十三年轉瞬即逝,人們對朝鮮戰爭的了解也與日俱增。松骨峰戰斗、上甘嶺戰役等等都因各種文學或影視作品而為人所熟知,但論艱苦殘酷,論敵人之強大絲毫不在它們之下的長津湖之戰卻鮮為人知。如今這個遺憾終於被《最寒冷的冬天Ⅲ :血戰長津湖》所彌補,它將六十三年前那場超越人類想像的殘酷戰役展現在了所有讀者的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長津湖發源於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這里作戰的志願軍第九兵團是當時中國預備解放台灣的王牌部隊之一。這樣一支擁有超強戰鬥力的部隊,卻在戰役准備階段就遭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後勤混亂。從戰役准備階段,到入朝作戰都可以說極不充分。對此書中是這樣形容的,“在1950年這個朝鮮50年間氣溫最低的冬天,9兵團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攝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人。”以至於在這個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
天氣中,很多戰士還未投入戰斗就被活活凍死。這樣的極限嚴寒對於他們的對手--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來說同樣印象深刻,書中引用的美軍士兵回憶錄形容道:“我們所到之處,冰天雪地,平均氣溫在零下20多華氏度。盡管有禦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擋不住刺骨的寒風。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憶韓戰,總是想到那寒風刺骨的冬天。”但美軍畢竟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當志願軍連吃個土豆都必須用腋窩暖化之後一層層地硬啃之時,美軍卻可以在感恩節肆意地吃火雞大餐。這樣後勤上的巨大差距換了其他任何一支軍隊來恐怕都會絕望。
哲學家薩特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亘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一旦懷抱信仰,相信未來,就會無所畏懼,創造奇跡。因此,擁有堅強信仰的志願軍創造了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偽裝的情況下,在極寒的嚴酷境地中,連續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偉大奇跡。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後來更為慘烈的戰斗中讓世界震驚!
相對於志願軍,美國軍隊的戰鬥力往往被誤認為是現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帶來的,他們的自身的戰鬥力似乎不值一提,不過是一些少爺兵,怕死且膽小罷了。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書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支與以往宣傳中截然不同的美國軍隊,在戰斗中,美軍與志願軍一樣,都有著不顧一切的決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他們陷入重圍卻並不慌亂,雖然在撤退卻井井有條。他們的殿後部隊盡職盡責的擋住了志願軍的追兵,摧毀了自己認為重要的軍事物資,他們的開路部隊按照命令,對每一個陣地發起兇猛的沖鋒。在一條橋邊,志願軍捨生忘死兩次炸掉了這座橋,但都被美軍修好。但沒成想,神一般的志願軍敵後偵察兵第三次炸毀了這座橋,這次連橋基都沒給美國人留下。可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後在懸崖上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梁。記錄展示了這兩支軍隊的可敬可畏之處,一支部隊把人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另一支部隊則展現了赤裸裸的工業暴力之美。這兩支軍隊用鋼鐵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這酷寒的冬天,迸發了一場足以閃耀整個世界戰爭史的戰斗。
實際上,對這場戰斗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不論是志願軍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擊退美軍還是美軍陸戰1師進行了一場成功地“敦刻爾克大撤退”,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雙方軍隊因為堅定的信仰而表現出的鋼鐵般的意志。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撐起民族的脊樑!
冰血長津湖觀後感篇二
關於長津湖,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地方,上網查了一下,了解了關於長津湖的許多知識。
長津湖——位於朝鮮蓋馬高原東北部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由發源於黃草嶺地的長津江,在柳潭裡與碣隅里之間匯聚而成的。長津湖周圍高山叢立,平均海拔約1300米,幾乎全是崇山峻嶺和連綿不斷的崎嶇山路,山上林木繁盛,山間道路狹窄,偶有幾處村落也是人煙寥落,極其適合大兵團伏擊作戰。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電影實則是一部記錄片,通過回憶令人深思。
大家應該對愛國影片並不陌生,這些影片能夠讓我們回到歷史,去見證那些烈士們用鮮血沾染的大地,能夠讓我們通過這些影片變得更加勇敢,更加頑強,不惜一切做到最好嗎?電影《冰雪長津湖》讓我學會了很多。
1950年11月27日,潛伏在長津湖周圍山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15萬人,與挺進中國的美軍陸戰隊1師及美軍步兵7師第34團近3萬人,在這里展開了一場改變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的殊死戰斗。交戰的雙方在冰雪交加,天寒地凍的蓋馬高原上,演繹了一場人類歷史上難以想像的輸死搏殺,雙方戰士在零下三十度的嚴酷環境下,經歷的卓絕艱苦戰斗以及所表現出的極致頑強精神,給世界戰爭
史上留下了驚心動魄的一頁。
我想大家對愛國影片並不陌生,但我們能通過這些影片變得更加勇敢,更加頑強,不惜一切做到最好嗎?電影《冰雪長津湖》讓我學會了很多。
這場戰爭太過殘酷,以致以雙方是都不願去過多回憶。
長津湖戰役------美國站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交鋒的對手來自英勇無畏的志願軍,志願軍戰士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狠命進攻打退美軍王牌部隊,為了隱蔽,零下四十多度的夜晚行軍,埋伏時,許多戰士長時間成進攻匍匐姿勢,就在也沒有能夠站起。
拋開政治,為了祖國利益而英勇獻身的每一位志願軍戰士都是不朽的,作為志願軍的每一個勇敢的個體都是值得國人永遠尊重和緬懷。 要是沒有志願軍,就沒有如今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和他們一樣堅強勇敢,努力克服困難,一腔驍勇,勇往直前,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
冰血長津湖觀後感篇三
抗美援朝是我國對世界和平所做出努力的重要體現,抗美援朝和戰爭中體現了我國人民的愛好和平,積極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精神,更體現了我國人民不怕犧牲,無畏強權的尊嚴。
在抗美援朝中長津湖之戰對整個戰爭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志願軍兵團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將美國人徹底轟出了朝鮮東部元山平原地區,在戰略態勢上的了分。志願軍成功地將聯合國軍驅逐出了北朝鮮的東北地區,所以此役在西線的勝利,是中國軍隊對西方國家軍隊在主要戰役的一勝利,一舉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大局,並擊敗了當時世界聞名的戰爭指揮家:阿爾蒙德這個被稱為“不敗戰神的人”。可以看出我國將領對戰術的運用以及我國熱愛和平的另一方面的體現。
1950年11月27日,潛伏在長津湖周圍山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15萬人,與挺進中國的美軍陸戰隊1師及美軍步兵7師第34團近3萬人,在這里展開了一場改變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的殊死戰斗。交戰的雙方在冰血交加,天寒地凍的蓋馬高原上,演繹了一場人類歷史上難以想像的輸死搏殺,雙方戰士在零下三十度的嚴酷環境下,經歷的卓絕艱苦戰斗以及所表現出的極致頑強精神,給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驚心動魄的一頁。
長津湖戰役------美國站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交鋒的對手來自英勇無畏的志願軍,志願軍戰士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狠命進攻打退美軍王牌部隊,為了隱蔽,零下四十多度的夜晚行軍,埋伏時,許多戰士長時間成進攻匍匐姿勢,就在也沒能站起來。
長津湖之戰也稱為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一場決定性的戰斗,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東線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介入沖突以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兵團悄悄地渡過鴨綠江進入北朝鮮東北部之長津湖包圍聯合國軍,一場歷時17天殘酷的戰斗在嚴寒氣候的條件下隨即展開,我國的軍隊憑著驚人的執著的精神,以及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勇於斗爭的奮斗精神,最終將“不敗的戰神”阿爾蒙德以及美利堅之劍的軍隊打得鬥志全無,為時間戰爭史上添上了濃厚的一筆。
㈧ 朝鮮戰爭是誰打的松骨峰戰役上Π嶺共幾大戰役
朝鮮戰爭中第二次戰役中我國志願軍38軍112是334團在團長范天恩的帶領下打的松骨峰戰役,一個團阻擋聯合國軍大炮飛機的聯合進攻。消滅大量美軍。
㈨ 跨過鴨綠江演技大比拼:十大配角個個表現不凡,李奇微和南日在列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在一片喝彩聲中落下帷幕,該劇除了主演唐國強和丁勇岱演技在線以外,還有很多配角也留下了光彩奪目的熒幕形象。
個人愚見,在諸多有名字的配角中,有十位演員表現不凡,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觀影印象,希望能引起您的共鳴。
直到《跨過鴨綠江》播出過半,第50軍軍長曾澤生都毫無存在感,我們甚至都忘了首批入朝的志願軍還有他的存在。
第24和第25兩集,曾澤生僅僅出場十幾分鍾,就把一個鐵血將軍的復雜性格詮釋的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
漢江南岸,第50軍3萬多將士死傷過半仍誓死不退,在缺糧少彈的艱難條件下,全軍官兵用血肉之軀,奏響了一曲盪氣回腸、感天動地的勝利凱歌。
作為軍長的曾澤生,親眼目睹自己的部隊從3.3萬人銳減到1萬人,怎麼可能不為之動容?!
但是,軍令如山,何況50軍是自己帶過來的起義部隊,因此入朝後戰績平平的第50軍,太需要一場大血戰來揚名立萬。
正是基於上述復雜的因素,左佰學老師飾演的曾澤生才眉頭緊鎖、嘴角抽搐、聲音哽咽中透著堅定,在目光含淚中書寫著決戰到底的信念和決心,擲地有聲的回答中透著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
這,就叫演技!
在先期入朝的志願軍中,第38軍絕對是主力中的主力,在以後的飛虎山阻擊戰、血戰松骨峰、龍源里之戰、奇襲武陵橋、清川江畔、漢江南岸阻擊戰中有上佳表現。
這樣的一支虎狼之師,在第一次戰役中就誤判敵情放走了敵人,因此軍長梁興初在作戰會議上被彭老總大罵一頓,趙波在這段戲中的演技就十分精湛。
一定別忘了,飛虎山阻擊戰是第一次戰役中最成功的一場硬仗,這場阻擊戰就是第38軍112師335團打的。
因此,趙波在詮釋梁興初被痛罵時: 他眼含熱淚之中透著委屈,緊咬的牙關透著軍人的倔強,抽搐的嘴角和鼓動的腮幫里透露出不甘,堅毅的眼神中又書寫著軍人的忠誠和擔當。
這段幾分鍾的戲,趙波把一員虎將的個性、軍人的血性、男人的種性,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詮釋的酣暢淋漓。
這,就是演技!
該劇有個缺點,就是如此之多的外籍演員中,從表演功底上來看,「歪瓜裂棗」非常多,這有點貶低對手的意思,但這么短的拍攝時間,確實也在所難免。
據說李奇微的扮演者是西班牙籍演員奧爾蒂斯,他和其他外籍菜鳥演員不一樣的是曾經演過戲,因此在劇中才會有上佳的表現,估計也有外籍演員襯托的原因。
你看看麥克阿瑟和沃克的扮演者,不但沒有半點將帥的風度和氣魄,而且看起來還有些猥瑣的樣子,別說演金戈鐵馬的大將軍了,演個普通一兵也就是個「甲」。
彭老總在回憶錄中,曾多次稱李奇微是個「值得重視和尊敬的對手。」
劇中李奇微的扮演者氣度不凡,舉手投足之間透著一股殺氣和貴族氣。
老外襯托,鶴立雞群!
我完全沒想到南日大將的扮演者是我們中國人,因為他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很強烈的仇恨,我錯以為是朝鮮演員扮演的。
一個朝鮮將軍,當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生靈塗炭,國家破敗不堪的局面,想想這一切的苦難都是由侵略者強加給自己的國家和百姓,心中就一定會燃起復仇的火焰。
由徐永革飾演的南日大將,在談判桌上看到侵略者時,其目光中就露出了隱忍、不屈、倔犟、仇恨、憤怒的火焰,這就是徐永革對角色的認真揣摩和精彩演繹。
雖然南日大將台詞不多,但是用表情和眼神一樣能傳遞內心的仇恨,我從徐永革的表演中捕捉到了這一點。
目光如刀,符合人物。
劉之冰,素來有「軍人專業戶」之稱。
他身材高大威猛,面容俊朗有型,目光炯炯有神,天生就具備飾演正面軍人高大形象的外在條件,再加上說話擲地有聲,台詞功底深厚的內涵,塑造起鄧華將軍來非常的駕輕就熟。
劉之冰飾演的鄧華將軍,嚴肅起來時令人生畏,微笑起來時和藹可親,平時說話很有親和力,作為彭總的助手,他發揮著粘合劑和紐帶橋梁的作用。
他是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員,彭總的光芒一定會遮蓋住所有配角,其他人都是圍繞著彭總下達的命令,來揣摩劇中人物的心思和如何演繹,因此想在演技上蓋過彭總這一角色挺難的。
所以說,劉之冰老師的演技不錯,在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在觀眾的認知中成了彭總身邊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駕輕就熟,實至名歸!
剛開始看到姚剛扮演的洪學智將軍,在內心裡有一種排斥感,原因就是他在諜戰電視劇《潛伏》中扮演的戴老闆太出彩,再加上他經常飾演反面人物,所以感覺由他飾演洪學智不太合適。
但是,姚剛老師用精彩紛呈的演技,打消了我的一切顧慮。
作為志願軍副司令的洪學智,他分管司令部、特種兵和後勤工作,劇中也多次還原了他所分管工作的劇情,其在後勤保障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劇中洪學智和彭老總下象棋的場景,應該是該劇不可多得的輕松一刻,既說明志司領導難得有有一點休閑時間,又反映出高級領導幹部之間的默契度和融洽度。
恰如其分,相得益彰。
毛岸英,這個自從很小就生活在苦難中的孩子,在八歲那年又永遠失去了母親楊開慧。他作為革命的後代,直到24歲才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回到父親身邊。
他是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也是國家急缺的人才,他的父親先後有五位親人為革命而犧牲,無論是於公於私他都可以不用上朝鮮戰場。
但,他是偉人的兒子。
今年40歲的吳健飾演28歲的毛岸英沒有違和感,他揣摩原型人物的心理很到位,表演起來很自然,演出了毛岸英所具備的溫文爾雅、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狀態。
出鏡雖少,印象深刻。
談判期間,李克東坐在椅子上小憩,這時喬冠華手拿電報站在他旁邊不忍打擾,此時李克農說:「 哪怕是我睡著覺,也能感覺到身旁有人。 」
這句台詞寓意深刻。因為李克農是我黨我軍情報戰線上的領導者,他和錢壯飛、胡底有「龍潭三傑」的美譽。
1955年授銜時,他是52名上將中唯一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上將,可見他在隱蔽戰線上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因此,連奕名精準把握了這一點: 說話做事低調不張揚,謹言慎行,如履薄冰,就像談判一樣躲在角落裡出謀劃策,眼神中充滿睿智和洞察秋毫的光芒。
融為一體,揮灑自如!
上甘嶺戰役,是第15軍軍長秦基偉的揚名之戰,自此以後的幾十年內,他在軍中的地位都炙手可熱,而且他的兩個兒子都升至中將,這在我軍 歷史 上都十分罕見。
這一仗,他的上級王近山曾示意他可以放棄價值不大的上甘嶺,退守五聖山,但秦基偉堅持己見。
還有,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第12軍功不可沒,但由於是劃歸秦基偉統一領導,所以15軍的功勞掩蓋住了12軍的光芒。
因此,作為戰役指揮員的秦基偉,他除了勝利沒有別的退路,他也曾大喊著要扛棺材到上甘嶺陣地上去。
他應該表現出誓死一戰,不懼犧牲,孤注一擲,敢於勝利的信心和決心。總感覺徐僧缺少一股虎虎生威的血性勁兒。
中規中矩,虎性不足。
飛虎山阻擊戰,是范天恩的成名戰。隨後不久,他又率領335團直插龍源里,其所部三連死守松骨峰,這個連最後走下陣地的只有7人,因此38軍贏得了「萬歲軍」的美譽。
蔡長元(張笑君飾)在鐵原阻擊戰中,率領63軍189師在鐵原誓死阻擊敵人,最後63軍從2.4萬人銳減到4000人,彭總看到所剩官兵衣衫襤褸的樣子,幾度落淚。
這兩位演員表現良好,但總感覺缺少軍人的那股勁頭兒,不過在配角中也算比較出彩的人。
這是個人對配角演技的看法,如果有欠缺之處,歡迎網友們批評指正。
㈩ 《跨過鴨綠江》首播:動用超4萬人次群演,子彈打了8萬多發
前段時間,網路上流傳了一段所謂美軍攝影師拍攝的長津湖戰役時的視頻。視頻中,幾名美軍旁邊是被凍僵了的志願軍戰士。稍微熟悉抗美援朝戰爭的朋友都知道,視頻所表現的就是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冰雕連」。
12月27日晚黃金檔,這部電視劇會在央視一套與大家見面。熟悉CCTV-1黃金檔電視劇播出的朋友們都知道,這部電視劇的分量是非常重的。
眾所周知,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70周年。在之前已經有一些相關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播出了,如比較著名的電影《金剛川》,另外還有評價不錯,但宣傳度不高的電視劇《戰火熔爐》(電影版是《英雄連》)等。
其實本來在今年上映的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還有不少,不過因為疫情因素影響了拍攝,只能是在之後跟大家見面了。
其中令人非常期待的一部電影便是《長津湖》,這部電影應該會在2021年上映。此外,以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狙擊手張桃芳的事跡為原型,張藝謀導演的《最冷的槍》也非常值得期待。
不過這些已經上映的或未及上映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電影、電視劇一般都將視角放在了某一場戰役、某一位英雄人物或者是某一支志願軍的小部隊上,以宏大視角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影視作品暫時還沒有與大家見面。
其實我們也知道,早在多年前國內便拍攝了一部宏大視角的電視劇《抗美援朝》。但是因為諸多原因的存在,這部影視劇一直未能播出。
而如今隨著《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的拍攝完成及播出,這一塊的空白總算是填補上了。對於這種題材的電視劇,大眾的期待度也是非常高的。
從目前報道的消息來看,《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是在今年8月開拍的,到正式播出其實只有4個月的時間。從製作周期來說,還是比較緊張的。
因為電視劇的內容宏大,因此是從戰略層面、戰役層面和戰斗層面來分別展開的,各自聚焦了統帥層、志願軍將領和基層的幹部、戰士,然後由三個層面再形成一個完善的整體,給大家展現出一個立體的抗美援朝戰爭來。
大家如果看過同類型電視劇的話,其實並不會陌生,畢竟之前無論是紅軍題材、抗戰題材還是解放戰爭題材都有相似的作品。
在《跨過鴨綠江》電視劇具體的拍攝原則上,按照之前的報道是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即在大的布局籌劃上是極其嚴肅的,而在基層人物的刻畫與細節上則不拘泥於固有模式。
這一類電視劇與我們之前看過的《金剛川》、《戰火熔爐》之類的影視作品有很大不同,可以說它的重點其實不單單在於戰斗場面,有相當多的情節會在謀劃布局和決策上。
由於抗美援朝戰爭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較多,再加上相關的影視作品及書籍並不算太多。因此若非專門關注過的朋友們對這些決策相對了解外,絕大多數朋友其實並不太熟悉。
比如戰前出兵的決策,我們是如何定下來的;運動戰五次戰役的部署是如何實施的;陣地戰時期坑道工事和「零敲牛皮糖」戰術又是怎樣實踐的。
其實對大部分朋友來說,想要全面了解這些並不是很輕松。尤其是一些戰役之間的過度,如果不搞清楚的話,實際上是不好理解的。
如今《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播出後,其實便將很多決策和部署都凝結到一起了,對於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戰爭到底是如何打的,其實有極大的幫助。
尤其是對於一些不太喜歡看文字和紀錄片的朋友來說,通過嚴肅題材的電視劇去了解這些,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不過既然是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戰爭場面又是必不可少的。
《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的製作周期雖然比較緊張,但在戰爭效果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據央視軍事報道:
這部電視劇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黑龍江等5個省市,由5個組同時拍攝。為了追求冰雪作戰的效果,劇組是在黑龍江牡丹江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中實地進行拍攝的。
文章開頭所提到的那段視頻其實就是劇組拍攝花絮中的一段,所展現的是1950年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場上,志願軍9兵團戰士們因禦寒衣服單薄,而凍死在陣地上的場景。
在那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中,志願軍9兵團一共打出了3個「冰雕連」。而除了整建制犧牲的戰士們外,幾乎每一支參戰部隊都有因凍傷而大量犧牲、減員的情況。
9兵團上海籍烈士宋阿毛留有這樣一首絕筆詩: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在當年的長津湖戰場上,是零下40度的極寒環境。從將近40攝氏度的炎熱到零度左右的寒冷,相信絕大部分朋友都體會過。但從零度的寒冷到零下40度,這之間又跨越了40度,那又該是怎樣一番感受?
我們都知道美軍的禦寒衣物、保暖條件以及熱量供應遠超我9兵團,但在那種嚴寒環境下,即便是美軍陸戰第1師都出現了超過7000人的凍傷,而身著華東棉衣、暴露在冰天雪地、每天僅有一兩個凍土豆充飢的志願軍戰士們要承受多大的嚴寒之苦?
這樣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很多戰士們因凍餓犧牲了,很多戰士們因凍傷殘廢了,甚至連好多武器也在嚴寒環境下打不響,炸不響,但我們的志願軍依然在血戰,很多部隊即便戰斗到僅剩幾十個人、幾個人,甚至是一個人、兩個人,也依然要打下去。
想要突破我們的陣地,除非這個陣地上的所有志願軍戰士已經全部戰死、已經全部凍得站不起來了!
這種精神和戰斗意志,可以說在人類軍事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所以我們說,冰雪長津湖,同樣也是冰血長津湖!
在之前的電視劇《三八線》、《彭德懷元帥》、《戰火熔爐》中我們都看到過志願軍冰雪戰士的情節,而在《跨過鴨綠江》中,同樣有這些勇士們的身影。
英雄事跡的再現,我們從來不怕少,而是太嫌少了。
近年來不斷有人抹黑英烈事跡,我們所要做的不僅是繼承英烈的精神,更要將英烈事跡多多地宣傳,讓更多人知道,這樣才會讓那些蠅營狗苟之輩的勾當不會得逞。
作為2020年底央視一套的重頭大戲,我們自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在電視上看到先烈們當年的不易,這絕對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而根據目前公開的一些片花,《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中,除了有冰雪長津湖外,還有鏖戰飛虎山、血戰松骨峰、堅守上甘嶺等戰役戰斗。 在電視劇中,楊根思、邱少雲、黃繼光等英烈形象也均有再現。
我們可以想一想,除了紀錄片之外,關於這些英烈的影視作品還有多少?
其實真沒有多少!
我們經常討論的抗美援朝經典影視作品還是多年前的《上甘嶺》、《英雄兒女》等,現在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影視作品多了,大家自然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好作品來展現當年志願軍的事跡。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是一次烈度極高的戰爭,我們的對手不僅有絕對制空權、制海權,即便在地面火力上也超過我們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美軍的一次團級規模的進攻,在一天時間內往往就要消耗上萬枚重炮彈;而志願軍在運動戰時期,機動炮兵部隊一共打出的炮彈也不過20127發。
為了展現戰爭的殘酷,《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設置超過30000個炸點、子彈點13000多個、人身中彈5000多個。因此從目前片花所展現的效果來看,場面可以說是非常火爆。
因涉及多個戰役、戰斗場景,這部電視劇動用了4萬多人次群演、有400多個場景、375個有名字的角色、打了8萬余發子彈。
為了更好地展現戰爭場面,《跨過鴨綠江》有一個500多人的美術置景團隊,還自製道具飛機4架,自製道具坦克、裝甲車、 汽車 9輛,自製各類道具槍械1000餘支。
總的來說,這部電視劇雖然拍攝周期比較短,但下的功夫還是很大的。而從題材上來說,更是獨一無二的。
能在2020年的歲尾看到這一部電視劇上映,真的是非常令人高興。
我們期待這部電視劇能讓更多人了解抗美援朝,同時也希望今後有越來越多好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影視作品出現。只有不忘英雄,不忘那段艱辛而偉大的 歷史 ,我們才能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