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尋路電影觀後感

尋路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1-06 09:01:44

『壹』 山河歲月14集觀後感

壯麗山河,風雨中已經走過百年。流金歲月,大地上依然寫著你的英名。百年歷史中,曾經有這樣一批人,他們苦苦尋路,他們向死而生。他們為了實現讓中國的老百姓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的理想,唱響信仰之歌,鑄就生命輝煌

《山河歲月》第十四集《故人生死各千秋》講述了革命先烈為了追求真理將生死置之度外,為了信仰不惜用鮮血染紅旗幟的故事。

《山河歲月》讓我明白,要有一無所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不忘初心、披荊斬棘的歷史,也是英雄輩出、先鋒迭現的歷史。

觀看《山河歲月》,要有接續愛國愛家情懷。在中國共產黨不斷奮進的道路上,革命先烈們為了祖國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浴血奮戰,深刻詮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懷。

他們是改革開放先驅者,為了祖國的發展,走在前干在前、披荊斬棘,生動書寫了「終生報國不言悔」。在百年奮斗征程中,正是一批又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用汗水、生命保家衛國,始終與祖國同向同行,始終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始終為建設富強美好的祖國而奮斗,才讓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貳』 開天闢地優秀觀後感5篇

開天闢地優秀 觀後感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開天闢地》觀後感。從此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有了先進理論的指導,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李大釗等一批先進知識青年,接受並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這就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五四運動,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台,這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階級准備。李大釗、董必武、毛澤東等青年知識分子,則為共產黨成立奠定了領導基礎,他們廣泛建立的共產黨小組,終於在1921年的上海,中國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中國革命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人們當家作主;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觀後感《《開天闢地》觀後感》。它帶領著全國人民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建立起富強、民主、文明和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懈奮斗。中國共產黨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擁有最廣泛群眾基礎的龐大的組織,這與共產黨自身的先進性是分不開的。它雖然歷經磨難卻仍能巍然屹立,千錘百煉而愈發堅強。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新事業的核心力量。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制定並實施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並時刻保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力爭走在時代前列,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局面。

開天闢地優秀觀後感

在中國「開天闢地」象徵著偉大的首創精神。他是打破一個舊的黑暗和渾沌的世界,開辟一個晴朗而純凈的天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是黑暗而又混沌的世界。在以後近四十年的時間里,中國革命的先驅們用無窮的智慧和力量開辟出一片暫新的天地。

1919年5月,苦難 深重的中華民族受到蘇聯十月革命影響和「巴黎和會」的侮辱,在北京爆發了震驚世界的「五?四」運動。中國最早覺悟的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決心創建無產階級的政黨,雖然經歷了種種艱難坎坷,終於在1921年7月的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影片真實地描繪了我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李達、李漢俊、王盡美、鄧恩銘等「一大」代表在建黨歷程中的革命實踐,也刻畫了張國燾、陳公博、周佛海、劉仁靜等歷史人物的復雜心態。雖然我們只是看了影片的上部,仍感觸很深。

當時很多熱血青年,紛紛上台演講,游說各地各階層人民,鼓勵 大家團結一起反抗軍閥、反抗賣國的政府。這在當時是非常需要勇氣的,帶頭青年的結局往往是牢獄之災,亂棍之刑,可是影片中的北大學子各個站在抵抗政府的第一線,絲毫沒有顧及自身的安危。他們奮勇崛起,不買那個島國的東西,反抗政府,鼓舞群眾,雖然是在那樣一個動盪的年代,他們仍是滿腔熱血,為了中華的黎明而努力著……

毛澤東是舍小家為大家的典範,為了革命,他把自己家的房子讓給別人住,自己家的田地給他人家種,自己家欠別人的錢一次性還清,別人欠他們的錢,卻要一筆勾銷。把自己的一家親人都獻給了革命……

喜歡這部電影源於對歷史的熱情,特別是1840年後的中國近代史;也是源於對1919年那一場運動之後,思潮雲涌、激情澎湃的革命年代的嚮往;也是源於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批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拜。2009年是「五四」運動90周年紀念,印象中沒有什麼熱鬧非凡的慶祝場景,看了一本《「五四」九十周年祭》的書,這一年也就這么過去了。今年卻不同,紅歌唱遍大江南北,凡是能被動員的,只要具備基本的說唱能力,都被動員起來,包括3歲的幼兒園孩子。

其實,我倒認為「五四」的歷史意義更為深遠,沒有「五四」的鋪墊也不會有1921年的開天闢地,也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五四」運動的延續和結果。不理解「五四」,也就難於理解1921。

五四運動促進了中國人民新的覺醒,使先進青年們更加清楚地看到國家命運,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敗黑暗的社會現狀難於忍受,他們以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己任,積極探索著拯救中國的道路。五四運動後,各地青年紛紛成立社團,傳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後春筍大量涌現。僅五四運動後的一年中,就出現400多種。可以說五四運動以其獨特的啟蒙性和開創性獨立於第一次歷史巨變與第二次歷史巨變之中,五四運動不僅是新舊民主革命的分水嶺,而且在中國社會進程中也具有劃時代性的標志。

通過看這部電影我了解了很多很多,中國共產黨奮斗的歷史不僅僅只是存在於中學的課本上、存在於老一輩的心裡,它以真實的畫面再現了那些時而驚心動魄時而感人肺腑時而又痛心疾首的畫面。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一次次的失敗又重來。無數的黨員倒下了,無數的黨員又加入了。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信念奮斗著,這一種信念已然融入了他們的血液中,根深蒂固。

電影是短暫的,但留給我們的震撼卻是無限的,我們深深地知道: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如今,當我們戴著光芒四射的團徽,站在火紅的團旗下高唱我們自己的團歌,怎能不為之自豪?回想著那五四運動激情澎湃的一幕幕,怎能不為之驕傲?聽著那似乎仍在耳邊繚繞的 口號 聲,又怎能不為之激動?

我們作為21世紀世紀的先進青年,21世紀期待我們創造新的青春輝煌。青年昭示著未來,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80周年大會上向青年一代發出號召「全國各族青年,代表著我們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代表著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你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手中實現。」

黨在召喚,時代在召喚,只要我們以「崇高的理想、創新的意識、無畏的勇氣」發揮青年的智慧、風采和力量,就能乘風破浪、與時俱進!梁啟超曾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朋友們,讓我們向《開天闢地》中的革命先輩們學習、致敬吧,讓我們在新的世紀,用自己的行動,為民族的振興貢獻力量!青年朋友們,讓我們團結一致,永遠跟黨走!

開天闢地優秀觀後感

觀看了《開天闢地》這部電視劇以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它使我更加憎恨那可惡的日本侵略者,因為他們犯下了慘不忍睹的滔天罪行!

那時的中國,非常混亂。就彷彿一片沒有開辟的天地一般,那麼,是由誰來「開天闢地」呢?那就是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來保家衛國!可以說,是他們開辟了一個煥發生機的天地!讓一個有一個地方恢復往日的和平!他們真偉大!同時,日本侵略者製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慘案。讓中國的領土一步一步遭受破壞,讓中國人民的心靈一步一步被創傷!日本鬼子真可惡!南京大屠殺……它們都嚴重得傷害著中國人民!日本鬼子真可惡!

日本侵略中國,讓中國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們搶走了中國太多,什麼金銀珠寶、 文化 遺產……他們實施的「三光」政策更是極大的變態行為。所謂的「三光」就是指日本人再在中國境內實施的1、殺光,2、燒光,3、搶光。是他們讓更多的中國百姓流離失所。

中國百姓不能再讓他們這樣為所欲為了。我國人民組織了一個聯合抗日軍隊,中國人民團結了起來,聯合抗日。最後取得了勝利!——一個名叫共產黨的光榮組織!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中國,一個繁榮、富強、和諧、文明、發達的國家。她同樣需要我們這一代來保護,不然,那不堪回首的歷史還會重演!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開天闢地》讓我明白了太多!

開天闢地優秀觀後感

昨晚看了電影《開天闢地》,講的是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到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誕生這段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自己對那個時代的 故事 一直很感興趣,所以看得十分入神,看完之後也感觸良多。

透過這部電影,對那段時期中國的社會狀況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了解了當時整個國家處在一個怎樣的生死存亡時刻,也明白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熱血青年甘願犧牲生命去換取哪怕一點點國家振興的希望。是啊!曾經有著輝煌歷史的泱泱大國淪落到人見人欺的悲慘境地,但凡有點血性的年輕人都會無法忍受,正是這些熱血沸騰的年輕人,給處於黑暗之中的國家帶來了曙光。一九一九年,受到蘇聯十月革命影響的中國人在巴黎和會上受到老牌帝國主義的侮辱後,在北京爆發了震驚世界的五四運動,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意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改變中國的現狀,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上海,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這部電影除了詳細描述當時的重大歷史事件之外,對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也作了深入刻畫,比如陳獨秀、李大釗這兩位中國共產黨的創始者,以及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鄧中夏等青年共產黨人,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崇高責任感,對貧苦大眾的深切同情心,對中國未來的清醒認識,等等,無不讓我們這些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汗顏,聯想到現在很多八零後乃至九零後,缺乏理想,對社會、對國家毫無責任感,要麼金錢至上,要麼貪圖享樂,自私自利的程度令人發指,這些人真應該好好看一看:我們的先輩是怎麼做的, 反思 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我們的黨成立已近九十個年頭,九十年來,它帶領我們不懈探索,努力奮斗,雖然也曾走過彎路、有過挫折,但最終實現了民族解放和經濟騰飛,讓曾經衰弱的中國重新崛起,這份成就放眼世界、回顧歷史,絕對是獨一無二,任誰也無法否認的,套用電影的名字「開天闢地」來形如也絕不為過。

開天闢地優秀觀後感

九十二年前,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石破天驚,電閃雲涌。黨的領袖毛主席說:「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對於這樣震撼人心的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大事變,如今早已搬上了電影大銀屏。

記得高中時曾在歷史課堂上觀看過影片《開天闢地》,如今重溫經典的一幕幕,少不了的還是扣人心弦的情節和動魄驚心的場面。影片反映的是處在軍閥亂戰中的舊時期人民已經無法再照舊生活下去,絕大多數的中國人處在一種混沌苦難和麻木無力的困境之中。放眼古今中外,一個沒有在艱難時刻沉淪下去的民族總有一些先進分子勇敢地走在時代的前列,用自己的生命去為時代吶喊、鼓動、宣傳、搏鬥。其中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以及董必武等群英就是應這時而生的先驅。在營造和渲染整個時代的混沌和苦難時,影片也在著力突顯這些人物豪傑的憂患意識,高風亮節和求索精神。

要數記憶最深的一幕,莫過於毛澤東在湘江擊鼓的時候,萬簇火光在夜空渺然的江邊烘烘燃燒,同時戴著面具的人在送走鬼神,一切是那麼神秘和充滿未知的希冀。此時的毛澤東興致勃發,豪邁地脫去長衫猛力擊鼓,鼓聲震天動地。當時的我深深感受到影片給人視覺和聽覺沖擊了的同時,這段情節也預示著處在混沌和困難中人們一旦覺醒,必將自然而然地凝聚成強大的,甚至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影片中所給人的厚重感不是一般萬綠從中一點紅,而是無際黑暗中的一縷光,力圖給人一種盼望和熾熱的感覺;也不是小橋流水式的閑淡恰意,而是大江東去的勇猛氣魄。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朗朗上口的歌詞與旋律至今還在我腦海中盪漾,《開天闢地》這部影片讓我體會到歷史轉折點上的理想一代為信仰付以身心的震撼與感動,也重新牽起我對黨的熱愛與崇拜。在中國最危難的歷史時刻,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懷著救國救民的使命勇敢為國為人民作出壯烈的犧牲與貢獻。不可否認的是,在那個風雲際會、新舊交替碰撞的時代,黨領導廣大有志青年都在選擇自己對於民族命運的擔當與責任,即使通過影片回味起來依然那麼令人心潮澎湃。

且不論當時救國救民的熱血與激情應在當代如何揮灑,灑在何處,幸運的是,我們這一輩是時代的寵兒,處在一個中國日益繁榮與強盛的黃金時期,得天獨厚的優勢時刻告誡我們勿忘國難,銘記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歲月奮斗史。《開天闢地》這部有價值、有意義的影片印證了一個鐵錚錚的事實:中國共產黨的產生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繼續發揚黨的艱苦奮斗精神,以黨的路線和目標端正自己的思想,規范自己的行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

相關文章:

1. 紀錄片《旗幟》觀後感範文5篇

2. 《築夢路上·群英尋路》觀後感

3. 2019愛國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三篇

4. 《開天闢地》歌詞分享

5. 觀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叄』 尋路話劇觀後感

在寫《尋路話劇》的觀後感時可以從的主要想表達的情感入手,抓住內在和外在敘述,在敘述的同時加入自己的評論和觀點,還要融入自身的真情實感,語言要簡潔明了,還要條理清晰。

正文:

觀看了革命電視劇《尋路》,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又回盪在耳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陳賡、惲代英、蔡和森、蔣介石。雖然在課本、教材、圖書、連環畫等地方都有了解,但都不如走進他們生活的電視劇給人的印象深刻。那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腦海里,彷彿就發生在昨天。

尤其是毛委員在故事的結尾處那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讓人們認識真理,光有正面的經驗是不夠的,還要有反面的教訓。」真是言已盡,而意無窮啊!中國的革命道路正是經歷了無數的經驗與教訓才走向了光明。

往往真理就在我們周圍,就在我們身邊,可是我們卻未必能發現,就是被發現,我們也未必能接受,更談不上認同,這也許就是睿智與平庸最大的區別吧!我們的黨之所以能取得革命的勝利,豈能少得了偉大的毛澤東,毛主席過人的智慧與領導。他不僅有敏銳的洞察力,更有常人無法具備的毅力與胸懷。

(3)尋路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10月13日晚,由保定市委宣傳部、保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高陽縣委宣傳部出品的大型原創話劇《尋路》在關漢卿大劇院上演。

話劇《尋路》於2017年10月21日排演完成,以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湖南新民學會會員及學生,到保定育德中學的留法高等工藝預備班和高陽縣布里工藝學校留法預備班學習和生活,以及到法國求學的經歷為主線,生動展示了蔡和森在高陽縣布里學校的學習和生活。

蔡和森與同學們克服種種困難,抱著堅定的信念踏上了赴法國尋求真理和知識的道路。到了法國後,蔡和森「猛看猛譯」馬克思的著作,後與同學們回國,投身到中國革命斗爭中。

『肆』 打拐題材電影《失孤》觀後感

導語:電影《失孤》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伙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我收集整理了這部影片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失孤》觀後感1:

"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了,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 "

佛教中一切皆為緣。 影片末尾雷澤寬遇到和尚的一幕無疑是全劇的點睛之筆。 於是,我們看到,清晨時分,在漸漸消弭的佛音中,那個瘦弱乾枯、不堪一擊但懷揣希望、不辭辛勞的身影,開著摩托,又一次,不明遠方地上路了。

佛音漸消在發動機隆隆的轟鳴中,在風吹稻香的簌簌中,在雲卷雲舒、日月更替的歲月輪回中。現實里的佛音歸於沉寂,心底里的佛音持之以恆。那一句"緣聚自會相見",雷澤寬信,所以心中已成習慣、成信仰的事情--尋子,自始不滅。

15年,尋子15年。有多少事情能經受時間考驗如此之久?在看同題材影片《親愛的》之時,我也一直困惑於此:有這樣長的苦尋時間為何不選擇再生一個孩子?我大概是因為沒有結婚生子,才不解為父母者的失子之痛。《失孤》倒是讓我突然明白了一些。

曾帥是一個從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拐賣來的孩子,但他不敢對別人訴說,更不敢讓養父母知道,他生怕自己把手中現有的一切也失去了。但畢竟血濃於水,他渴望見到自己的親生父母,親口問問他們當初為什麼那麼不小心,他渴望知道現在的他們到底生活得好不好,他渴望弄清楚自己是誰、根在哪。他說,"小時候怕自己死掉,父母就找不到我了,現在怕父母死掉,我就找不到他們了。"他的話無形之中給了雷澤寬繼續前行的動力。而苦苦尋子15年的雷澤寬說,"我的老母親活得很小心,因為怕我和媳婦會責備她,她那是活嗎?是受罪!我的妻子也很小心,因為怕我離開她,也是活受罪。我其實很膽小,不敢回家,怕家人看到只有我一個人回來。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覺對得起兒子。" 他唯獨沒有提到自己,他當然更是受罪,欠債、車禍、被群毆、露宿街頭、打工......只有在路上受罪才讓他在心靈上不那麼受罪。 雷的話也更加堅決了曾帥找尋父母的決心。

就這樣,一個尋子、一個尋家,雷曾二人在尋途中相互鼓勵、扶持、照顧,建立了一段特殊的情義,似友情、更似親情,或許可以叫做"臨時父子"。一個人走是孤獨,兩個人一起走,多少是種幸福。

回到那個困惑,我在曾帥和雷澤寬這里似乎找到了答案:無辜的孩子、殷切的企盼、失魂的父母、漫長的等待,而骨肉連心,這份煎熬一定是相互的,唯有尋找才能贖罪,唯有尋找才能心安。

但我知道,臨時父子的幸福一定是短暫的,影片導演不會讓倆人尋路相伴、一直到老。一定會運用對比的手法,使其中之一成為幸運兒。而這個幸運兒是,曾帥。

通過網友的協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雖然記憶中的鐵索橋、竹林和長辮子都沒有了,但爸爸媽媽還在、一直在、始終都在。 他終於知道了自己的真正身份:毛雪松、來自重慶。他終於不再是黑戶,有了身份證,能坐火車、能和心愛的姑娘領結婚證。

值得一提的是,雷澤寬陪曾帥回村相認的那天,穿的是一件結婚時候穿的西服,這足以看出他的鄭重,但這份"鄭重"又與自己何干?越是鄭重越是苦痛。而曾帥也一定覺察到了,所以故作輕松地嘲笑他"老土",還在看到橋頭歡迎回家的橫幅時說"太搞笑了",他企圖緩解這種鄭重帶來的傷感氣氛,但傷感對他而言,終歸是淚中帶笑,因為父母就在不遠處翹首以待。曾帥下車回頭看了看雷澤寬,夾雜著感謝、不舍、祝福種種情愫,而後轉過身對著生他的這片土地大聲吶喊"我就是毛雪松!"隨後母親的那一聲撕心裂肺的嚎哭,震盪了空氣、山川和人心。雷澤寬站在車旁看著他們一家三口團聚的樣子已經泣不成聲,周圍是一群替老毛家高興的村民一擁而上。這一喜一悲的對比著實令人心碎。我想,這一刻雷澤寬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他的淚水裡一定有三個層次:一是為曾帥找到回家的路而高興,二是為這段短暫而幸福的臨時父子關系的終結而不舍,三是為自己的孩子至今還不知所蹤而難過。雷澤寬的傷感是笑中帶淚。

影片中還有一個對比--長裙女人。

長裙女人的女兒被人販拐走,她不知疲倦地發尋人啟示、歇斯底里地朝交警怒吼、雨天里為印有女兒頭像的易拉寶打傘......但痛苦不堪的她最終在大橋上縱身一躍、撒手人間、再無留戀。她不會知道,就在她選擇結束生命的同時警方已經成功解救了她的女兒。觀眾為長裙女人深深嘆惋,為何不能再堅持一下,就一下!大概緣分要交給相信緣分的人,她等不了了,唯有以死謝罪、尋求慰藉、方得解脫。長裙女人與雷澤寬是現實世界中尋子父母的縮影,面對心靈跟肉體的雙重摺磨,多少人放手,多少人堅守?

曾帥和家人團聚,小女孩被成功解救,雷澤寬摩托後飄揚的三面旗子里有兩面已經有了著落,而自己的兒子又會在哪裡?他的背影在一條很長很長的鄉間土路上漸行漸遠。我願意相信兒子就在不遠的前方。活著就有希望,緣聚自會相見。佛音落定,燭火不熄。

《失孤》觀後感2:

今天忙中偷閑,觀看了正在熱映的電影《失孤》,為自己剛剛結束的繁忙北京之旅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失孤》2015年由華誼兄弟製作,由彭三源自編自導,劉德華、井柏然等主演,講述的是農民工雷澤寬(劉德華飾)在尋子路上與自小被拐賣的青年曾帥(井柏然飾)相遇、二人最終形同父子的感人故事。雷澤寬的兒子雷達四歲時被人販子拐賣,為了尋找被人販子拐賣的兒子,十五年間他騎著摩托車走遍了半個中國,同時還熱心地幫助其他失子的父母尋找孩子;在尋子途中,不斷有好心人對他相助,其中有偷偷給他塞錢的交警,有來來往往的路人,背後還有千千萬萬的網友;半途摩托車發生故障,年青小伙兒曾帥免費為他修理,二人結下了情誼;在福建了解一位被拐賣的男孩是否是他丟失的兒子時,雷澤寬被孩子的養父母及其他漁民一頓痛打,摩托車也因此損壞;曾帥以自己的摩托車對雷澤寬免費相助,並且與他一同踏上了尋子、尋父之路;尋找途中二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感情之深形同父子;歷經千辛萬苦,雷澤寬終於幫助曾帥找到了親生父母;此後,雷澤寬繼續踏上自己未竟的尋子之路。

拐賣人口問題和獨生子女政策是一對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沉重社會話題。前者給失去孩子的父母和家庭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而後者則是產生前一問題的重要誘因。近些年來,反映這一題材的影片不少,它們角度不同、各有特色。但是,本片通過雷澤寬的尋子故事,突出地反映出了拐賣子女問題在進城務工農民工階層身上的高發性,需要引起人們的格外關注。

這部電影出現的群眾演員不少,主要人物並不是很多,但演員的演技表現不錯。"華仔"之敬業精神令人敬佩,破舊的農民工衣服穿在身上,竟然和他融為了一體;井柏然的帥氣特別吸引人,他渴望回歸親生父母身邊的迫切心情表達非常到位,他的摩托車車技同樣令人十分欣賞;二人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小亭子下相偎而睡、形同父子的場面更是特別感人。另外,最煽情、最賺取人們眼淚的,恐怕還是劇中曾帥的父母聽到兒子找到時的激動話語和一家三口相見時的痛哭失聲場面,既讓人對"人間自有真情在"的深刻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無形之間也使觀眾對人販子給他人帶來家破人亡罪行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

另外,劇情中出現的一些對白,也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尋子途中晚上出家人對雷澤寬開導、寬慰的極具哲理的話語:"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了,緣滅。"使人對父子之間綿延不絕的親情再次有了痛徹心菲的感悟。再如,雷澤寬所說:"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我是個父親。"使人對他的朴實無華充滿了敬意。

本次看電影,我首次從片頭開始看到了全劇完全結束,既是對自己的獎賞,也是對所有電影製作人的感謝。看完之後的感覺是,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是特別的離奇,但是在不經意之間,使人感受到了一種父愛如山、不離不棄的高大形象,同時向全社會傳遞出了"一人有難大家幫"的正能量。同時,我們在為劇中一家三口重新團圓喜極而泣的時候,也能夠忽然想到對於自己父母應有的感恩之心與子女行孝之無限可貴。總體而言,即使不能說是上等的佳作,應該說還算是一部不錯的片子,能夠在使我們偷偷灑淚對片中人物寄予無限同情的同時,也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華。

除了欣賞劇情與演員的陣容,對於影片充滿好感的另一個原因是滿眼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無論是武夷山區,還是漁民捕撈的海邊灘頭,亦或是四川依山傍水的小村莊,更有那令人目不暇接、遍布全國、橫亘河上的各式鐵索橋,對於觀眾而言感受的無疑都是心曠神怡。在這樣的美景襯托之下,欣賞著老帥哥"華仔"和小帥哥井柏然或單獨或共乘摩托車飛馳在或筆直或盤旋的公路之上,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在我看來,在百忙之中於電影院用心品味一部影片,不僅是一種經典的小資情調,同時也是最好的放鬆身心的休閑方式之一。最後,希望在日後能夠觀賞到更多類似的影片佳作,既為國人升華精神和放鬆神經提供可能,同時也以之為媒介多多向外傳播我們的價值觀,在全世界不斷鍛造我們的文化較實力。

《失孤》觀後感3:

電影失孤觀後感:一段極簡主義的尋親之旅:先給影評定個調:至少應該是我的國片十佳備選。原因如下:導演處女作懂得做減法,劇作有一定的深度,不存在起鬨消費熱點現象,整體完成度尚可。

天惹,觀眾對現在國片要求真是低到塵埃去了。(笑哭)

故事很簡單:雙男主公路尋親的故事。

《失孤》是彭三源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電影,編劇起家的彭三源在劇作上下的功夫能夠明顯看得出來,以目前成片的完成度來看,劇本的成色應該還能上浮30%。尤其是劉德華老師這條主線還是相當扎實的。在影像的調度上明顯優於對白敘事,對我來說,最喜歡的段落就是片中人物毫無語言對白的那一段,影像上先入為主的極簡主義能夠看得出來導演的不貪心,捨得做減法,不在乎激烈的戲劇矛盾的沖突,安安靜靜地將兩個"公路尋親"的故事。劉老師騎著他那輛"悍馬級"的嘉陵摩托從茫茫人海中穿進鏡頭,默默地發著傳單,默默地忍受著陌生人或好心的規勸或無意的嘲弄,不發一言,又默默地騎著摩托車消失於被"霧霾"影像籠罩的路的盡頭。這是一段沒什麼交代的尋親之路,只能走著,走著,抓住些許看似有希望的"線索",就像劉老師自己說的那樣:我自己走在路上,才能讓自己不愧疚。

劇作上的優點還表現在電影中若隱若現的社會批判,許多同學詬病的節奏和剪輯的問題,大概也是在這里可以得到某種解答。

首先,電影中有條支線:年輕媽媽丟失幼女周天意,小女孩兒輾轉被人販子買到各地,最終靠的是路人無意間施以援手,才得以被解救。電影中還有兩處對這一情節的呼應處理:一處是網友糖果告訴雷澤寬泉州某漁村有一個被抱養的少年很像他被拐的兒子,引發雷澤寬南下福建尋子,但失敗而歸;另一處便是曾帥最終能夠找到親生父母親,能夠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也是靠一個叫小居的志願者無意間在網上搜索並熱心地報了案,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致使他可以成功尋親。這兩個情節的發生,觀眾其實並沒有看到任何官方機構的第一時間介入,所有呈現出來的細節都是民間自發組織和志願者們微薄的力量(影片字幕感謝了"寶寶回家"這一志願機構)。也就是說,這一樣一個時而出現,背負巨大人生悲劇的社會群體完全沒有受到主流力量的幫扶,官方立法的保障。能夠看得出來,導演似乎有意的在規避《親愛的》中出現的道德贖罪的敘事邏輯,而是隱晦對這一社會現象做出她自己的評價。

第二,雷澤寬老師的兒子被拐是具有偶然的,他自己問過大師:為什麼偏偏是我兒子被拐?(這一情節隱隱有深意)但曾帥的被拐其實是很有寓意的,電影中說過他是因為在集市上吃一碗豆花被拐跑的,時間大約是在90年代初期,影片中對曾帥印象中出現的鐵索橋,竹林等實在景象最後倒塌的處理似乎是有意在劍指拐賣人口這一"現代主義的社會病症"正式出現在中國現代化進程當中。如若不是曾帥的第二條線索,他如何能在有生之年之年找到早已因為公路改造而被砍掉的竹林和拆掉的鐵索橋。記憶中的"回家之路"被現代化發展的腳步碾壓的稀碎。

重慶這個城市已經無數次出現在中國電影中,第六代的地下黨導演們最愛它,這個地方擁有天然的現代與傳統的牽連和割裂,她日新月異,她舊影重重,三峽大壩淹沒的是從前人類的根基,又迎來了下一代的新生,自然必須承受被犧牲的"義務"。重慶這個小妖精的寓意就是它既是拆毀,又是新生,它已然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個文化符號,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的全方位都可以濃縮在這個天天都在柴樓蓋房的地方。將曾帥的人生之初和最終結局放在這里,自然是頗有深意。不過,如果能夠更加露骨一點我就更加喜歡了。

第三,劉老師在幫助曾帥完成尋親之旅繼續踏上征程的時候,路遇一群修業的和尚,並完成了一番看似玄妙的對話。劉老師不無悲傷地講:為什麼偏偏是我兒子被拐?大師曰:他來,緣聚,他走,緣散;你找,緣起,你不找,緣滅,人生在世,多行善業,才必有好果(大意)。在我看來,這段情節的發生略微突兀,但也合情合理。細細想來,大師的話本來也不是對雷澤寬所說,雷澤寬不需要佛言來自我安慰,大師言說的對象恰恰是銀幕之前的我們。昭昭眾生,但凡對生命和人性懷有敬畏之心之人,斷不會做"拐賣人口"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情的。然而,中國社會早已浮躁至此,信仰缺失的當下,那些陌生人的小善良如何能夠抵禦得了這深不可測的人性黑洞。面對這一族群,在立法不嚴,官方漠視的情況下也只能依靠這微弱的信仰力量去約束被釋放的暗黑人性,這或許是導演釋放的一點小善意吧,能夠對銀幕之前的大眾起到些許作用也是極好的。

李屏賓老師的攝影師具有典型的台灣自然風,四川的景色非常襯他的風格(為我的家鄉感到自豪)。小清新似的逆光拍攝造成了意外的"霧霾效果":雷澤寬騎著摩托車從逆光中來,到逆光中去,背影孤單,前路漫漫,渺渺茫茫。就像他這十五年的尋子之路,看不見方向,看不到希望,只能不停地走,走,人淹沒在了這個飛速發展的大時代里了。

劉老師自從邁入了知命之年,選擇的角色更多的是趨於社會責任感,而且也只有這類片子演起來似乎能夠找到些許門道。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劉老師近年來備受肯定的電影都出現在三四月這一淡季檔期,且都是和活明白了女性導演合作(嚶嚶嚶--硬拗)2011年的《桃姐》橫掃中港台幾大電影節以及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大放異彩。讓半輩子活在"只有顏,沒有演技"的言論里的劉老師揚眉吐氣了一把,片中對於普通男人的生存困境的處理,以及清爽細膩的表演方式都可以服眾。說到底,劉老師畢竟是一塊浸淫了華語影壇三十年的老薑。

《失孤》中,他依然是誠懇地在"走心",對於處於社會底層更加困頓的內地失孤中年老男人的人生困境,演繹得還算可以,個別處甚至拿捏得當,譬如一個人騎著摩托車走南闖北,沉默寡言地尋找著丟失了十五年的兒子時(真不是黑,咳咳咳)。這次的表演也應該能讓他在今明兩年的頒獎典禮上撈得一二的,與他比起來,井柏然的表演讓人十分出戲,演技著實讓人拙計啊,台詞功底欠缺,念對白的念得我尷尬症直犯(別打我啊,我是顏粉啊!)一口亮晶晶的烤瓷牙,渾身散發出巴黎時裝周的潮男氣息,哪像是個國道上修車店裡的小工嘛,帥得讓人合不攏腿,看完只想說,寶寶,別哭,我們集資給你辦戶口!

當然,這片子肯定會拿來和《親愛的》做對比,肯定的是它肯定是在表演上比不上《親愛的》,甚至最終的社會效應。但與《親愛的》那種分分鍾拿著芥末往你眼睛上湊的煽情路數相比,我還是喜歡這部電影裡面這種不算克制但是不著痕跡的溫情方式:因為演員完全讓我哭不出來,能夠哭出了的是超級棒的配樂。O(╯□╰)o

對於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歡《失孤》這種能夠在電影中賦予一些電影之外的東西的電影,比如去探討為何在近二十年中國會這么密集地發生"拐賣人口"的現象,深層原因在何處,官方立法機構是否有對此作出應有的反應,又或者在前兩層都沒辦完成的情況下,當下浮躁的中國需要做點什麼?也許這才是這類電影應該承載的目的和意義。

《親愛的》裡面那種人人都有苦難,人人都能到的救贖的中庸邏輯和情感泛濫策略真的可以歇歇了。

『伍』 動畫電影《海洋奇緣》觀後感影評

海洋奇緣觀後感【1】

看完影片,其實最讓我震撼的,不是迪士尼新公主元氣少女莫阿娜,不是花臂少年逗逼半神毛伊,而是火山惡魔惡卡。作為終極大BOSS存在的惡卡,一直是個迷,負責推進影片的緊張情緒。惡卡曾經打敗毛伊,讓毛伊失去了魔法魚鉤。莫阿娜要完成這次“連環闖關任務”,就必須在最後一關打敗惡卡,才能歸還“海洋之心”。然而,故事的最後,當毛伊試圖拚死一搏的時候,莫阿娜看到了惡卡的內在——原來她是海洋女神,因為失去了真心,才變成了惡魔。失去了真正的自我,神會變成惡魔。光明會變成黑暗。所謂的黑暗力量原來來自於此。這就是這部電影最深層的寓意了吧!

莫阿娜的航行是為了找尋到自我——尋路人。

毛伊的歷險是為了找尋到自我——人類的英雄。

“海洋之心”歸位之後,惡卡找到了自我——光明的生命之源海洋女神。

當莫阿娜返回家鄉,一直自給自足、閉關鎖島的莫圖魯尼人找到了自我——自由的航海家。

他們找到了自我,忠於自我,才取得了未來幸福的通行證。

對於我們來說,生活看似忙碌不停卻不一定是因為熱愛自己做的事情。多少孩子在學校里悶悶不樂,心染塵埃;多少大人疲憊不堪,難負重壓。甚至不少身患心理疾病,最終自殘自殺,讓人痛惜。這樣的“黑暗力量”如何被光明驅散呢?

因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在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時,特別是學業上、事業上的重大選擇,上什麼學校,做什麼工作,我們不是為選擇項的豐富自由而欣喜,反倒是像枷鎖,無從下手,平添壓力。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就像我喜愛的漫畫家蔡志忠說過的,“我認為一個人,要選擇自己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然後全力以赴,把它做到極致,沒有不成功的。”

所以,從電影院回家的時候,我看著女兒許下心願,願你及早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把人生過成你自己想要的樣子。

海洋奇緣觀後感【2】

前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和女兒一起讀的床邊書是米切爾•恩德的《永遠講不完的童話》。開頭一個故事是《願望國》,願望國有一所魔法學校,孩子們可以學習魔法。魔法的秘訣不是像《哈利波特》那裡的咒語、葯水,而是一個人內心真正的願望。

女兒問,什麼是真正的願望?

我想了一下舉了兩個例子,就像你看的歷史故事裡,明熹宗朱由校自幼沉迷於刀鋸斧鑿油漆的木匠活,技巧嫻熟,一般的能工巧匠都比不上他。而另一位皇帝宋徽宗趙佶如果心無旁騖專研書法,肯定是一個名垂青史的書法家。

哦,這兩個皇帝真正的願望不是當皇帝,而是當木匠和寫字。女兒似懂非懂地說。

直到昨晚,搶鮮觀看最新上映的《海洋奇緣》,發現這部迪士尼最新奇幻音樂片更好地回答了女兒的問題。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影片中,三歲的莫阿娜到海邊,海水自動分開給她讓路,給她送上美麗的貝殼。你相信這樣的神跡嗎?我相信。因為喜歡一種東西,內心會有一個聲音告訴你。

莫阿娜從小就喜歡大海,盼望著有一天能走出部落去探索外面的世界。然而她的父親卻一直期待她接任部落的下一任酋長。幸好睿智的祖母說,目標能夠給你提供前進的方向,但是錯誤的目標卻會引你走向深淵。一定要遵循內心的聲音。

莫阿娜也曾妥協過,她聽從父親的教導,努力為成為下一任酋長而努力。在部落議事會上,應對得體。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強而有力的首領,保護部落子民,保證他們富足安康。然而在危難來臨的時候,莫阿娜內心真正的願望復甦了。她揚帆出海,乘風破浪。真正的願望有強大的內驅力,讓一人“自燃”,像發動機一樣引爆人的生命。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盡力讓孩子做自己真心喜歡的事,進入真正擅長而喜愛的領域,就會成為那個“被選中的人”,如有神助! 正如紀伯倫在詩中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喬布斯說得更明白: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是的,你要聽自己的聲音,並認真聽清楚。

珍愛天賦,讓堅定的心汲取無窮的力量

作為一名老師,我深深地體會到,有的孩子確實有知識學習的天賦,有的孩子有體育的特長,有的善藝術,有的愛音樂。比如,老虎伍茲為什麼成為高爾夫王子,有其天賦的原因。巴菲特接受《財富》雜志采訪的時候說:我生來就知道怎樣利用資本。

我接觸過很多家庭,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養出了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經常有些五六年級的孩子,書包還是由媽媽給收拾的。忘帶作業的時候,打電話責怪媽媽。更奇特的是,媽媽還軟聲細語地道歉。這樣的孩子都不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何談了解自己的天賦呢!

要知道有些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幫助孩子及早找到真正的自己,為自己負責,是父母最大的責任。就像莫阿娜,父親把自己懂得的關於一個首領所需的知識和本領悉心傳授,雖然她最終沒有走父親給安排好的`路,但父親那句“沒有什麼事是解決不了”,成為了她的信念。所以後來在大海上遇到一次次打擊的時候,她才會很快想到辦法,轉敗為勝。

當然,天賦是一方面,卻並非天生做某件事做得比較好,就一定能出類拔萃。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第二步更要激發他堅持努力的信念。

其實和家庭一樣,作為教育者,也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擅長和喜歡的東西,默默地跟隨內心,在時間里磨礪、積累,最終才有燦爛爆發的一天。

做自己,才有可能在未來得到幸福。

海洋奇緣觀後感【3】

在這個政治正確在你球全面崩塌的寒冬,再開女權視角來談迪士尼“公主電影”的這部新片,也多少有了些莫名其妙的心理負擔。但還是要來港一港!因為,實在是太暖了啊。陽光,海島,鮮花、歌舞,皮膚黝黑的部落公主,性情頑劣的遠古半神,海洋選擇的少女,聆聽心底的聲音,夢想和勇氣,友誼和冒險……一連串的詞堆砌下來,會發現這回的故事依然是迪士尼百試不爽的傳統配方,但那又怎麼樣?看完後你還是會像我一樣默默點開網站,查查機票和酒店,最後去下了一首Rock版《You’re welcome》。(哈哈哈原聲碟里竟然最愛他!)

Moana是迪士尼的第14位公主,也是首位來自大洋洲、或說是波利尼西亞人的公主,當然,“公主”在今日的語境下早已談不上是令小女孩艷羨的身份,而狡猾的迪士尼爸爸也乾脆借著Moana和Maui吵架來先吐槽為敬——

Maui:“If you wear a dress and have an animal sidekick, you're a princess!”

穿裙子帶寵物就是公主了?現場起碼會有二十個女生起立“那我也是公主!”但是現在沒人嚮往公主了好嘛,大家都已經進化到仙女、到神奇女俠了。“公主”背後隱藏的嬌滴滴一無所長又富有聖母心的刻板印象,說來也算是迪士尼開的先河,立完靶子如今再自己打,又成了喚醒新世代女性意識的先驅,永遠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過方式還算巧妙,像是航海時上躥下跳的Moana,體育成績大約能在歷任公主中排到前列,但從頭至尾依然一條小裙紙、帶一隻“可能是迪士尼史上最蠢的動畫角色”(導演語)的公雞出海,但內心OS卻活脫脫是:“我穿裙子、披長發、有一隻豬、一隻雞,但我知道我不是公主!”但事實上,是公主,或是酋長的女兒,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Moana作為故事的主角,有夢想,更有勇氣;她是冒險的主宰者,不等待別人來拯救,還去喚醒和拯救他人。而最最重要的是,她善良卻不盲從,懂得傾聽內心的聲音,用身體力行的冒險給天下所有的小女孩示範了那堂永恆的成長課:know who you are & listen to your inner voice.

所有的小女孩都終將會面對Moana經歷的那道考驗——但你一定要跨過那道他們不準你踏足的礁,因為跨過之後才會發現,你原本屬於海洋。

夏天的時候曾經去采訪本片的主創,兩位導演是2D時代攜手走過的好基友,作品包括大名鼎鼎的《小美人魚》和《阿拉丁》。兩人興致勃勃講了五年製作期的許多點滴,從Maui的紋身靈感到將海洋擬人化的挑戰,但如他們所言,最大的挑戰還是故事。

盡管大家很早就確定這會是個英雄拯救家園的冒險故事,但最開始英雄未必是女性,確定是女性後,早期的故事也沒逃出英雄救美和美救英雄的套路。直到南太平洋的一場采風之旅,那些關於波利尼西亞人的航海傳說促使導演們推翻了全部設定,這場夢想與勇氣的冒險才是今天的模樣。

女性力量耀眼地裝點了這場奇妙的航程,如母親的包容,如祖母的理解,如女神的一體兩面,熔岩或青山,暴烈與溫柔只在一念之間。當然最厲害的是Moana,她是父親與Maui的反叛者,打破陳規和舊有信條,同時亦是他們的拯救者,帶去身體與心靈的重生之機——當然啦他們也是很厲害的,沒有Maui的力量我們的Moana也無法獨自完成冒險,反正我們又沒有要追求女極權,政治正確的世界當然是攜手共進,只是我們想先給能乾的姑娘們起立鼓掌三分鍾。

最後的最後,這是你在《Brave》《Frozen》之後第幾次看到公主們淪為高貴的單身狗了?總之這幾年,迪士尼的女主角們普遍表示——談戀愛,沒興趣。

莫非這是貴圈的未來趨勢?

『陸』 《飛鳥集》的讀後感

《飛鳥集》的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6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飛鳥集》的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飛鳥集》的讀後感1

讀泰戈爾的詩,從開頭到結束,都給人靈魂的洗禮。鄭振鐸曾說:「泰戈爾的歌聲雖有時沉寂,但是只要有人類在世上,他的微妙幽宛之詩,仍將永遠是由人的心中唱出來的。」《飛鳥集》尤讓我深有同感。這本「微妙幽宛」的人生哲思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寫小草、小花的詩句。

在許多文學作品中,似乎瑰美的名花異草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在這本詩集中,大名鼎鼎的泰戈爾給予了那些默默無聞的小草、小花更多的關注和喜愛,用詩意的語言贊美它們。

「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的沉默著?」

「我不過是一朵花。」

「不過是一朵花」。多麼淡雅而又謙遜的回答。一朵小花是靜美的,它沒有蕭蕭樹葉的暴風雨的聲響,也不需要靠這種聲音來引人注目。它只是在屬於自己的時間和地點,吐露著自己的芬芳,用自己的生命裝點世界,它的力量或許微不足道,但它卻一點不遜色於那借著風雨聒噪的樹葉。

泰戈爾筆下的小花不僅靜默,而且純潔樸素。「小花問道:『我要怎樣的對你唱,怎樣的崇拜你呢?太陽呀?』太陽答道:『只要用你純潔的素樸的沉默』。」連至高無上的太陽都欣賞著那卑微無名的小花。因為小花雖小,卻一樣熱愛、崇拜著太陽。正因為如此,泰戈爾愛它們,不願忽略它們的存在:「神對那些大帝國會感到厭惡,卻決不會厭惡那些小小的花朵。」擁有一顆純美的心的小花,永遠不去嫉妒,不去傷害,不去仗勢欺人,永遠那麼可愛。

不僅這樣靜默樸素的花,就連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草也同樣值得尊敬。「小草呀,你的足步雖小,但是你擁有你足下的土地。」是的,小草很纖細,很柔弱,它腳下的土地更是微乎其微,但它畢竟有它的世界。它足下的一方土地是它的家,小草的生命也因此而充實。小草是知足的,它知道擁有的再少也是擁有,它的生命已不空虛。

「綠草是無愧於它所生長的偉大世界的。」誰說綠草的生命就沒有價值?正是由於它們的裝點,這個世界才顯得如此的豐富多彩。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泰翁筆下每一個平凡的生命都那麼美麗、那麼令人肅然起敬。

《飛鳥集》的讀後感2

我覺得,人永遠無法真正完全的認識自己,所以只好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斷尋找。

——題記

泰戈爾——即這本書的作者,用他最特別的方式寫下一首首詩。他的詩最大的特點就是短小,可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每首詩的篇幅很小,但泰戈爾仍然可以用他美妙的文筆和獨特的想像力將人生、自然結合起來,表達出對人類、自然和宇宙的愛,對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

在泰戈爾簡單清新的詩句中,我總能讀出對生命的奮發向上的情感。雖然有許多首詩中涉及到死亡、孤獨,但我們知道、他也在詩中告訴了我們——生命的每一刻都在成長,而成長是無法避免這兩個話題的,因此,只要努力積極的向前走去就好。

在這么多短詩里,在那麼多人生哲理中,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關於「自我」的話題。

有一首詩在我看來,講的就是自己對自己的了解。你了解自己嗎?可能吧,每個人都會比別人認識自己更深入、更全面一些。可是你真的就完全了解、完全認識自己嗎?你真的覺得自己就是自己心裡想的那樣優秀或者不堪嗎?

「你看不見你自己,你所看見的只是你的影子。」有的人太過於自知,影子只是關於你自己的輪廓,它是你,又不是你。那個影子是你的大體模樣,它可以照應出你的身高,你的臉型,但那隻是你的外,影子怎麼可能看見你的內心世界呢?有的人外表光鮮亮麗、炫彩照人,而內心卻早已腐敗不堪。就如同那被蟲子從果核開始啃食的蘋果一樣,外強中干。很多人只是做好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事,就沾沾自喜,絲毫不自知,距離別人的目標還差多遠。

而有的人過於不自知。就像泰戈爾在另一首詩中寫到:「群星不怕顯得像螢火一樣。」其實只要心中有方向和方法地朝著既定目標趕去,在完成目標後,繼續制定另一個目標,並繼續努力,在這樣的不斷追趕下,沒有什麼是完不成的。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才能做到大膽自信,不斷超越自我。人在激勵了千百次努力和汗水、追趕與超越後才會發現,你無需群星聚集才能散發出耀眼的光,因為你早已變成了眾星仰望的那個太陽。

不要自卑,也別自傲,做個有自知的人,你不一定要完全認識自己,也可以變成更優秀的自己。

《飛鳥集》的讀後感3

周末閑暇之餘,坐在陽台上,打開窗戶,吹著一絲涼風,手捧《飛鳥集》,細細品讀,感覺就像是那種在俗世中脫胎換骨,讓自己在喧鬧中尋找到一角寧靜,飛鳥帶給我的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是一種愛與美交織的智慧,是一個真實而美麗的夢!

讀《飛鳥集》,使我能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愛的思索。世界充滿愛,他的靈感源於生活,源於自然,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把人們的愛與微笑毫不保留的獻給讀者。當飛鳥飛過你的心間時,觸動你心弦的那一刻,你就學會了愛,更學會了怎樣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讀《飛鳥集》可在冥冥之中,竟悄悄的點亮我們的心燈。當我們迷茫、困惑、無助時,讀讀泰戈爾的詩,想想自由的.飛鳥、穿著光之衣的太陽、披著絢麗圍裙的雲朵、祈禱的樵夫、淳樸的泥土,這一切真的可以讓你找回你對生活的熱情,對生命的真正思考,對愛的重新認識,面對失落與痛苦,我們不會再有抱怨與氣憤,而是對平凡的生活充滿激情,充滿感動,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讓我們用愛去回報世界,用寬容去親吻世界。泰戈爾的愛就像海浪一樣盪漾開來,遍及全世界,我們的思想隨著這些閃亮的水滴而閃耀著,我們的心伴著陽光的撫摸而歡唱,我們的生命因與萬物一同遨遊在空間的湛藍,時間的墨黑中而感到歡喜,綠葉、陽光、生命的萬物,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美得無法言喻的世界。生活的苦惱,沖不掉我們對愛的追求;歲月的滄桑,或許會吞噬我們的青春,但我們心中的愛永遠不會老,就像「天空沒有留下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讀《飛鳥集》它不但告訴你如何去做生活的強者,去對待人生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而且通過對一些無名小卒、無名花朵的禮贊,來倡導一種為創造美好生活而默默奉獻的人生精神。讀泰戈爾的詩不僅可以尋找世外桃園的超然寧靜,同時我從中學到的人生真諦,使我對的生活充滿信心,學會怎樣去愛人,學會感激,學會寬容,學會回報。

讀泰戈爾的《飛鳥集》,我總能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和進取奮斗的精神鼓舞。泰戈爾的哲理光芒,不僅喚起我對大自然、對人類,對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心,而且也使我執著於現實人生的理想追求,讓整個人生充滿歡樂與感激。讀《飛鳥集》是那樣讓我回味無窮,久久沉浸在美妙之中!

《飛鳥集》的讀後感4

記事起,讀得最多的書當屬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了。詩人用充溢著愛的感情和充滿哲理的文字表達了他對自然的認識、世界的感悟和人生的看法。泰戈爾也因此獲得了191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榮獲這一殊譽的亞洲人。

泰戈爾的詩彌漫著一種清新原野的浪漫主義氣息,詩歌是他無拘無束的自由的精神旅行。泰戈爾在自然的變化中,領悟人生的真諦。

《飛鳥集》應該就是這種智慧的結晶。「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窗前唱歌,又飛走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麼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裡。」也許這是泰戈爾聽到窗外飛鳥的歡歌與落葉的飄落所寫下的感悟。夏天那生機勃勃的飛鳥充滿著活力和希望,它們有著青少年的熱情和夢想,而秋天的落葉卻失去了鳥兒的年輕,只能消失在歲月的流逝里。萬物始於自然,歸於自然。夏天告訴我們萬物開始生長追逐新的夢想,秋天告訴我們萬物開始回歸自然,撲向大地。人們因為時序的變化,四季的輪回而思索生命的真諦,感受生活的真理。

「靜靜地坐著吧,我的心,不要揚起你的塵土,讓世界自己尋路向你走來。」面對自然的變化,時代的變遷,時光會讓你成長,讓我們靜靜地面對花開花落,雲卷雲舒,不要太煩躁,也不要太輕浮,世界會因為你揚起而看不到你的模樣。記得,要讓簡朴而純粹的心靜靜地感受,你要相信,美好的世界總會自己尋路想你走來。

泰戈爾的詩內容豐富多彩,他的詩總能給人力量,讓人振奮,使人進取。他以一顆赤子之心謳歌了對人類的無窮熱愛。他的詩像珍珠一樣閃耀著深邃的哲理光芒,喚起人們對自然,對人類的,對世界上的一切美好事物保持愛心,啟示著人們執著於現實人生的理想追求,讓人生充滿歡樂和光明。

泰戈爾的詩還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世界以他的痛苦同我接吻,而要求我以歌聲回報。」不要過多的關注痛苦,其實,我們可以笑著唱歌和快樂的接受,要知道你擁有很多,要知道百花盛開的春天在向你招手,歡快的鳥兒將為你歌唱。因為進取,因為樂觀,因為這種進取和奮斗,整個人生不僅顯示出它的價值和意義,而且充分地顯示了生活的信念和對生活的熱愛。

泰戈爾的詩讓我感動,他總是能給人新的力量,還能給人心的啟迪。

《飛鳥集》的讀後感5

《飛鳥集》,它是詩人泰戈爾的傑作。這部偉大的傑作由325首小詩組成,小詩雖然短小,卻蘊藏著一絲童趣和深刻的道理。從不止哭泣的嬰孩,到歷盡艱險的探險者;從沒有經驗的青年,到飽經風霜的老者;從平凡可是的小草,到美麗妖艷的小花;從展翅高飛的小鳥,到潔凈無暇的白雲,無一不充滿趣味。泰戈爾用了擬人的手法,讓天下萬物都活了起來,讓它們有機會訴說自我的歡樂與痛苦。這本書的第一頁就寫道:秋天的黃葉,它沒有什麼可唱的,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裡。

這本書的詩句裡面,有描述一片美景的,有描述一段對話的,還有憑著對生活感悟寫出的警世格言。其中有一句,叫:「我今晨坐在窗前,時間如一個過路人似的,停留了一會兒,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這句話飽含的哲理其實也就是要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這些格言不但能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警世作用,還能作為我們的座右銘,時時刻刻激勵著我們不斷提高。

泰戈爾用簡潔的語言,構造了一個真理的殿堂。不可否認語言的簡略使得《飛鳥集》難以理解,但這並不影響其蘊含深刻無價的真理。從泰戈爾的文筆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熱愛生活的認真的態度以及對愛的思索。毫無疑問,泰戈爾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他熱愛生活,所以也隱去了生活中的苦難與陰暗,保留的是光明與歡樂。泰戈爾對愛的思索,更是深切,更是執著。男女間純真的感情,*間溫馨的親情,人與自然間微妙的感情……一切人類能夠體會的情愫,都被泰戈爾原原本本,又及其含蓄地表達出來。泰戈爾尤其崇尚感情,他毫不吝惜地運用了很多比喻來贊美感情的偉大與永恆,就像他寫的那樣:「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終的話吧。」他把愛與真理恰到好處地放在生活這架天平的兩端,沒有絲毫的偏差。

生活的天平——愛與智慧;生命的天平——愛與真理。這本書雖然難懂,但我們都能從中悟出一樣的道理:愛是人生的基礎,愛是人生的全部!!不妨聽著輕音樂,捧著《飛鳥集》,想想自我是一隻飛鳥,在無盡的藍天中自由的翱翔……

《飛鳥集》的讀後感6

「天空中沒有鳥飛過的痕跡,但是我已飛過了」。

多少回,當這樣的文字淡然飄入腦海里,總讓人有種莫名的觸動。短短一句,寥寥數語,品出的卻是一份讓人頓悟人生的韻味與禪機。細細咀嚼,慢慢回味,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似乎在這枯燥嘈雜的現實中尋得一片久違的淡然與舒適。

最初接觸這段文字,已是初中的時候。那時,這幾乎是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揮揮衣袖一般飄逸並廣為傳揚的文字。於是,在我心中,那份與常在天際隱約飄飛的輕盈小鳥的情誼,便悄悄結下。每一次讀起那些文字,我總有不一樣的感悟。

他用復雜而又平凡的詩歌來引導我們進入永不衰敗的哲學天堂,他用美麗的像雲、星星與晚霞的詩歌來點綴哲學的天空,為它添上了不可言喻的清爽,使它擁有了非一般的神韻!

在《飛鳥集》中,我更多的感受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愛的思索。毫無疑問,泰戈爾的創作來源於生活,但同時更高於生活;他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隱去了一些苦難與黑暗,而將所剩的光明與微笑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讀者。

他對愛的思索,更是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親對孩子永存的母愛、人與自然間難以言喻的愛……尤其是對於愛情,泰戈爾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來贊美愛情的美好與偉大。在泰戈爾眼中,世界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正如他在《飛鳥集》中所寫的一樣:「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後的話吧。」也正如美籍華人學者周策縱先生所說,它們「真像海灘上晶瑩的鵝卵石,每一顆自有一個天地。它們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卻是豐富的、深刻的」。此時,我又覺得《飛鳥集》更是一位很好的心理醫生,醫治我們心中的頑疾。

我不知道泰戈爾如何感悟生活,把生活譯成詩句,讓那神奇的文字吃過阡陌紅塵,穿越種族國別,安撫我這顆紛繁蕪雜的心靈。但是,這就是泰戈爾,這就是《飛鳥集》。也許在人類文明的海洋中,它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我感覺飛鳥更獨有一番風味,用它清新的文字來讓我漂浮的心安靜下來;用它與眾不同的文筆,為我們開創了一片祥和而又美麗的凈土。

;

『柒』 【影評】漫漫北尋路

這是一部法國人拍攝的俄羅斯人的北尋動畫電影。這部動畫電影的很多地方,每一幀都是一張壁紙,美得沒話說。畫風是單色塊拼接加少許油畫畫法,風格獨特,稍顯硬朗而不失溫情。

除開讓人賞心悅目的畫面之外,這部動畫電影講述的是孫女踏上探索之路,尋找擱淺在去往北極路上的祖父的故事。這是一個開拓者的故事,不從開拓者本身講述,而是從其繼承者的角度出發,描述這種勇往無前的探索精神給後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探險精神的傳承。

在沙皇的支持下,女主角的祖父乘著船去往北極,想在北極的冰川上插上祖國的旗幟,結果失蹤在向北的路上。沙皇甚至懸賞一百萬盧布尋找那艘船,結果無人有所獲。女主角偶然發現自己的祖父繞了路,跟其他人以為的北上路線並不一樣,在一次與家人的慪氣之下,獨身前往北方。

在被騙完錢財之後,女主角留在一家酒吧打工,同時也使自己成長起來。這個熟知去往北極路線的貴族姑娘洗掉嬌氣,變得更加堅強務實。一個月後她坐上了北尋的船,在掉入船被冰山砸毀,食物耗盡的困境之後,她終於看到了自己被凍成冰人的祖父。然後一瞬間,祖父隨裂開的冰塊沉入水中,彷彿這么久的等待只為她一人。

靠著祖父的航海日誌,她找到了祖父的船,得以救了所有人。於是 Happy Ending。當片尾曲唱完,我總覺得這個故事並沒有完結,這個小姑娘的旅途遠沒有結束,她的旅途一定是剛剛開始,她一定會再次踏上那條船,帶著祖父傳承給她的寶貴精神繼續漂泊在海上。

從這部電影中,我久違的被一種探險所吸引,成功的探險會帶來財富與名望,讓人們前仆後繼的去追隨成功者的腳步。而如果失敗,誰來守護這種夢?

電影中,因為祖父的失蹤,父親建造了一家圖書館來紀念祖父,父親並不是一個有著探險夢的人,這個夢顯然只延續在孫女也就是女主角的身上了。當父親的事業似乎被祖父和孫女所拖累,他爆發出了所有對去往北極這個夢的不滿。或許他也曾羨慕憧憬過自己的父親和父親的夢,只是他是被留下的人。被探險者留在後方的人,他有另外的生活節奏與思維方式。

這兩種人都是必須的,做夢者和守衛者。我想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探險者,但也會做游盪在未知中的夢。也許這個夢的種子有一天能夠落在別的地方,抑或是別的人身上,生根發芽。

『捌』 毛主席扮演者

正在國內影院放映的電影《古田會議》,成為7月獻禮建黨95周年、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中的熱點。這部電影不僅首次展現在革命初期探索軍隊建設時的「朱毛之爭」,更通過對史實的細致考察和對人物的准確把握,呈現出老一輩革命家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極具魅力的個性特徵。影片中,演員許鉑岑頂住壓力,成功塑造了有堅定的革命信念,又很生活化的青年毛澤東形象。接受記者專訪時許鉑岑表示,兩次飾演青年毛澤東的經歷,讓他的內心逐漸強大起來。他不斷提醒自己,在表演的道路上,不忘初心。

時隔3年再演青年毛澤東

在電影《古田會議》里飾演青年毛澤東,是許鉑岑繼電視劇《尋路》後,時隔3年再次飾演青年毛澤東形象。盡管前後僅僅相隔3年,但許鉑岑覺得從心態到表演,自己都有極大的提升。「2012年我拍《尋路》的時候38歲,當我再有機會重新演繹這個人物時,已經41歲了。過了不惑之年,我對人生的感悟有新的變化。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能夠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並不多,尤其是過了40歲之後。當屬於你的機會來臨時,一定要好好抓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來回報關心、關愛、關注你,並且給予你幫助的人們。我想讓自己從現在開始,重新出發。」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源於前後兩次飾演毛澤東的經歷和感受的巨大反差。

當3年前得知被選中飾演青年毛澤東,許鉑岑除了驚喜之外,更多的是茫然和忐忑,「我的腦子是懵的,我該怎麼做?沒有人告訴我,只是流於書本和個人化的體驗摸著石頭過河。拍攝過程中,我獨立扛起人物創作方面的東西。我其實一直不太了解這樣一個偉人,在那樣一個時代,到底在想什麼。而來自外部的限制、懷疑,以及我自身的外形條件、造型、表演,都對我造成極大壓力。那種壓力,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3年後,當得知自己有機會再演青年毛澤東時,許鉑岑覺得是上天給自己一個絕好的機會,「這3年來,我一直再反思自己第一次演毛澤東的狀態。也養成了積累關於毛澤東資料、練習毛體字的習慣。我經常會翻一番這些資料,也常常想如果再有機會演毛澤東,我要怎麼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會常常暗自傷神,想自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可是就在去年春天,譚曉明導演找到我,機會來了。」許鉑岑直言,拍《古田會議》過程中,之前承受的關於這個角色的壓力,得到了釋放和緩解,創作心情上也比之前好很多。這種改變,源於譚曉明導演。

與導演之間相互信任

一部影視劇的成功,導演和主演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許鉑岑看來,《古田會議》的成功就是編劇、導演兼製片人譚曉明通過演員的表演,把他自己在藝術創作上的想法,完全實現的結果。而他們兩人,也從第一次見面時的陌生人,到後來拍攝中的默契配合,再到電影拍完之後的惺惺相惜。

許鉑岑認為,拍影視劇最重要的一點,是導演和演員之間的信任。演員信任導演,導演給演員一個最恰當的指導方式。「譚導在國內幾位演青年毛澤東的演員中,最終選定了我。他認為我身上的一些感覺,能夠達到他心目中想要的毛澤東形象,以及電影最終呈現出來的形象。他非常信任我。而我也在拍攝的過程中,對導演由最開始的不理解,到後來的了解、信任,以及打心眼兒里的欽佩。我是在完全信任他的狀態中,把我之前的所謂經驗全部拋開,按照他的要求完成每一場戲。拍攝結束後,導演對我說選我選對了。」

許鉑岑介紹,因為是自己寫的劇本,譚導在拍攝中非常珍惜每一場戲,「甚至是每一句台詞的語調,都要嚴格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導演不斷跟我強調,他不是有很多作品的導演,但是他拍出來的東西從一開始就不是蒙著來的。他想要的東西必須給到位。」許鉑岑透露,每天開拍前,導演一定要花時間討論角色。這讓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不理解,「大家都覺得導演瘋了吧。現在拍電影電視劇不都是趕進度么,但他不。討論的過程,我覺得他極大的尊重了演員。我對導演的信任是在這個過程中油然而生的。有一次導演拍的太投入,連著三天沒吃飯暈倒在片場。醒來後吃餅干喝咖啡,堅持把全天的戲都拍完後,他才讓大家抬著他去醫院打點滴。跟著這樣的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乾呢!」

感謝王朝柱老師給的第一次機會

回顧這次《古田會議》的拍攝經歷,許鉑岑感覺自己的內心強大了很多。「我感謝歷史給了我第二次機會,能夠把青年毛澤東這個角色演的更好。感恩《古田會議》這部電影、感恩譚曉明導演。我最感謝的是王朝柱老師,作為電視劇《尋路》的編劇,3年前他用他的眼光發現了我,給了我第一次飾演青年毛澤東的機會。3年後我有機會再演這個角色,說明當年王朝柱老師的力排眾議,是一次成功的選擇。對於朝柱老師,我只能用更好的表現來證明當初他選擇我的眼光是對的,以此來回報老人家對我的信任。」

隨著《古田會議》的上映,人們對這部電影以及人物表演方面的評價慢慢多起來。除了肯定,也有質疑。對此,許鉑岑說:「我已經做好了心理准備,讓暴風雨來吧!但我希望,您對我表演上面的評價不要只是看了劇照、看了造型,而是進到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評價。」許鉑岑表示,兩次飾演青年毛澤東的經歷,讓自己內心越來越強大,「我自信之後再碰到什麼樣的角色,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挫折,我一定能夠扛下來。」

『玖』 《最好的我們》優秀讀後感五篇

高三生活的改變將整個 故事 推向高潮,在他們的認知里,已經是翻天覆地的改變了。余淮物理聯考競賽失敗了,就算在耿耿特定的強心劑下,最終也只是拿了個全國二等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最好的我們》優秀 讀後感 ,喜歡可以分享一下喲!

《最好的我們》優秀讀後感1

或許八脹安小姐在給這兩位主人公命名時,已經註定著他們需要走過一段和普通的高中生相似而又大不同的青春。也並不是誰在最開始的地方埋下種子,讓彼此在往後的日子裡狠狠地栓在一起,再用些簡單易碎的諾言做個360°的金剛護體,完好無損心安理得地安放在心裡最隱蔽的角落,小心翼翼地呵護,不惹一絲塵埃。不是的,不是這樣的。那些說過的「我們要一起做同桌」的誓言雖然簡單地撐起了整個故事格局,讓所有小情節的走向緊緊圍繞著這一點展開,而漫出水面的不起人意的情緒往往隱含著更深層次的緣故,那是因為他們都是如此相似的兩個孩子。

耿耿…余淮…

他們一樣的簡單,神經粗線,別扭的可愛而且特別特別的真誠。他們也像曾經的我們一樣,盡管頂著高考的壓力,學習的緊張,依然在每日看似雷同而天天鮮活的時日里,小小地努力,去度過不管怎麼樣,還是會浪費掉的青春。

故事是圍繞著耿耿而展開的,這個平日糊塗,腦筋不怎麼好使的女孩,在關鍵時刻卻從不掉鏈子。在別人大跌眼鏡的情況下,意料之外地考上了當地重點高中——振華中學。並因為一些小打小鬧的原因,認識了情商並不怎麼高理科成績卻異常拔類的余淮,並鬼使神差的和其做了整整三年的同桌。以耿耿的角度角力,以三年的時光為丈量單位,旁觀了每一位同窗的成長。高一高二的嘻哈打鬧,在學校規定活動下參加的運動會、話劇、 排球 賽等等,展開了活色生香的校園劇,在五班這個小集體,在耿實忠厚一如世界萬千班主張平的帶領下,在大家青澀的眉眼中,一點點塗出屬於他們的特定而又不可復制的青春模樣。

而高三生活的嬗變將整個故事推向高潮,在他們小小的認知里,已經是幻滅似的翻天覆地。余淮物理聯考競賽失敗了,就算在耿耿特定的強心劑下,最終也只是拿了個全國二等獎。倔強執著的他又非清華不可,所以經歷了人生中為數不多的苦悶。迫不得已踏踏實實的應對高考,逼自己背一些在自己看來付出不對產量的文言文,也不大不小的鬧著在語文卷子上填上「如果我是清風,我一定要弄死心相印」的排比句笑話,並不怎麼心安理得地過著理科拔尖,語文,英語相對落下差距的日子。

耿耿進步了,盡管是一點一滴的,也並無多勵志的鼓舞人心。最後一隻不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她,終於也考上了北京一所不錯的大學。而那個做了三年同桌的余淮,那個一起親手種下屬於彼此一棵樹的余淮,那個憤恨的說「不要命了敢砸老子的人」的余淮,那個在前天晚上還約好一起回校對答案的余淮,最終消失了。憑空的,不見了。

那些寄出了永遠了無音訊的信,那些發出了永遠石沉大海的簡訊,那些撥了好多好多遍而被掐斷的電話,那些早已熟稔於心的電話號碼,就這樣蒸發在這個每天每天都在上演各種形色故事的世界裡,。如落入大海里的一小滴水珠,消失地無痕無跡。

那種感同身受就真的猶如一顆蓬勃跳動的心臟被緊緊拽在手中,而突然被放開的在胃裡翻滾的一整片虛無。雖然故事在最後給出了令人滿意的解釋答案。但是你我都清楚的知道,有些東西,沒有就是沒有了。

況且那些解釋是作者給的,不是生活。

當然那些小夥伴們也一定記載著我們美好的樣子,想到他們的我們也會情不自禁的牽動嘴角,扯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弧度。誰說每個人手裡不是牽著別人一段或長或短的青春呢。

β是像我們每個朋友圈子裡都會遇到的那種人,他們或許善良真誠,但在歲月的打敲下和生活的歷練里,早就摒棄了一些早年的品行。一如情到深處的矯情抱頭痛哭。所以她們看起來犀利,說話直來直去,一針見血,淡定不做作,看似什麼都不在乎,也驕傲別扭異常,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冷漠。你我身邊一定是有這樣的人。所以想起β,總是不斷在腦海里跳動著她說,可不是嘛,你吃個甜甜圈能回家拉出個奧運會。也不停腦補她在對耿耿講,你得體諒我,如果我再給你倆創造機會,那我和徐延亮就真的要被現實逼成一對兒了的無奈翻白眼表情。也感動於她抱著耿耿和簡單在機場離別時痛哭而又裝作無所謂的別扭。她是直率而真誠的。

簡單一如她的名字一樣,單純可愛。腦瓜子裡面裝著的東西一眼望穿。她是姐妹團里最被忽略但脾氣超好而缺一不可的那類人。默默的關注並停留在喜歡的男生身邊不求回報的付出最終變成了習慣。就算被冷麵也忍聲吞下。直到後來他人的介入,終於發現,呵呵,我們原來不是一類人。所以之前為他硬撐下來的理科選擇便不堪一擊了。簡單溫柔的執著,沉默的隱忍,我不知道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是特別的不自愛,這樣堅持下來的為什麼也並非人人理解。執著堅持的最後是果斷放手。八脹安小姐到底給她分配了怎樣一個心理態度我並不是特別清楚。但這樣目標明確立場堅定的小女生,真的值得我尊敬。

《最好的我們》優秀讀後感2

作為一個大三的 畢業 生。來不及回想高中,大學已經又要走完。突然看《最好的我們》覺得高中三年一幕幕在重現。心裡說不來的感覺,於是決定用筆記下此時的心情。

好久沒寫讀後感,不知從何下手。突然想下筆,手指落在鍵盤上卻打不出一個字。也許這就是青春最讓人回味的感動。

前段時間,那部《何以笙簫默》開播,又掀起對與青春的熱浪。與《最好的我們》不同的是這是一部抒寫大學到畢業的小說,《最好的我們》是一部抒寫高中三年青春的小說。但是主題卻是一樣,一樣的女生愛上一個優秀的男生,偏偏這個女生不會讀書,偏偏這個女生很喜歡拍照。偏偏在《何以笙簫默》,默笙第一張拍到的就是何以琛,這個法學才子,而《最好的我們》是耿耿跟余淮碰面的時候,耿耿也一樣拍到余淮,這個沖擊清華北大的人如此相似的開始卻不一樣的結局,最後何以琛依然很輝煌,可是《最好的我們》的余淮卻因為家庭背景無法繼續讀書,但是最後都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他們都在一起了。《最好的我們》寫的是高中三年,而《何以笙簫默》寫的大多是畢業以後,這是最大的差別。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看到《何以笙簫默》的原著只看到電視劇,所以我的觀點還是片面。我相信原著一定很精彩。

不管是高中還是大學,都是每個人的青春。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為什麼我們會將那些青澀回憶深藏。經歷過高考的人都說因為高考,經歷過畢業的人都會說找工作。我還沒畢業,我就談談高考吧。

記得同學前幾天跟我說:你是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何必擔心害怕這個呢?參加完高考的人真的堅不可摧嗎?參加完高考的人就一定踏過未成年的那道坎了嗎?參加完高考的人就真的高中的自己說再見了嗎?真的跟高中一點都沒有關系了嗎?就真的能忘記高中所有青澀的回憶了嗎?不能。所有的回憶只是被深藏,但是卻沒有辦法被遺忘,如果哪天重新拾起,那一幕一幕都將重現。

高考完,有人到了遠方,有的人依然在,卻顧不得去相伴。高考開始每個人都面向新的未來,但是是否有人發現大學既沒有重新開始,卻也忘不了過去。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重新被掀起,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說不出的感受。那些不能說的秘密重新燃起慾望。

這部小說在2013年首次出版,可想而知,作者大約在2012年寫這部小數,那時候,我剛好高中畢業。也許也一樣的情愫,卻沒有好好抒寫出來,卻沒有用心好好想想好好做個決定,覺得很是後悔。假如當時,如大學一樣勇敢,我會怎麼樣呢?不敢想像,但是時光不能往回走,一時的沖動只能換來遺憾。也許這就是青春。我相信到現在活了20多年,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曾這樣喜歡過一個人,也有這樣的一個人在我們的青春存在過,只是過了高考,我們把這個人深藏。

希望看到的人,你可以勇敢去把握你們的青春,青春沒有界限,不是過了高考,過了大四你就沒有青春,只要我們相信,青春永遠在我們的身邊。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我們在青春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我們心中的那個人。

《最好的我們》優秀讀後感3

所有的美好似乎都與高中有關,所有的青春似乎也都是有關於高中,那是走過這段路的人最美好的時光。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擁有著一個兵荒馬亂的青春,那裡有著最美最純的友誼,有著小芽破土來到這世界的羞澀暗戀,有著迷惘,有著失意……彷彿好像人一生所要經歷的,都先嘗試了個遍。然後,成長。

耿耿和余淮,簡單和韓敘,洛枳和盛淮南,好像無意有意就這樣把我們的青春攤到了所有人面前,於是所有人,對著過去默默回憶。

我羨慕洛枳,那個如水一般的女子。在條條框框中起舞,不是為了什麼,只是因為「寫出來的東西本來就是讓人看的」,那個努力閃光的女神為了卑微的暗戀低聲詢問學妹認不認路的聲音不自覺會帶上一點點的期盼,只為了帶路去見上某人一面;那個溫柔微笑的女神會鼓勵失落小學妹說「陰天的時候就從身邊那些像太陽能電池一樣的人身上感受陽光」;那個從容淡定的女神會小心翼翼的在表白牆寫下那全世界都不知道的心事,然後微笑的祝福著他和另外一個人的幸福。

我羨慕簡單,那個敢愛敢恨的女子。一見鍾情的她大膽而怯懦。鼓足勇氣與喜歡的男生同桌,卻從不逾越。默默在旁一年,記下了關於他的所有,甚至文理分科留在了最不擅長的理科。這是一場一廂情願的賭博。不經意撞見冷麵神韓敘和後桌那關於自己及小夥伴「得天獨厚」的言論,毅然決然在高三去了文科。簡單敗了嗎?不,她在這場賭博中知道了父母對自己的寵愛,知道了自己對父母的愧疚,最重要的是,她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

我羨慕耿耿,那個樂觀卻又敏感的小女生。不是因為她的同桌是那個好像無所不能的同桌,而是她的自愈能力。她敏感,害怕家庭重組,害怕好友分離,害怕優秀的同桌余淮,害怕新的媽媽和爸爸誤會她傷害了弟弟。她樂觀,父母都會幸福,友誼天長地久,余淮說要一直做同桌,她堅強,在和新媽媽發生了不愉快之後為了以後同在一個屋檐下的生活勇敢走出媽媽的懷抱。

一切的一切之後,所有人好像都找到了自己。就連那個敏感別扭的耿耿,都知道了自己的未來,也為之努力。可是誰也都知道,永遠不會忘了當初那個迷惘痛苦尋路而後為了一個目標瘋狂前進的歲月。而我們,終將成為最好的我們。

《最好的我們》優秀讀後感4

青春如歌,有些人遇到了,便是一輩子的耿耿於懷。這是我看完這本小說後對它的第一句感慨。這是八月長安「振華三部曲」中被搬上熒幕的第一部,其聲譽可見一斑。盡管是一部校園青春的愛情主線劇情,但絲毫無狗血之感,反而有一種清醒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溢於字里行間。

「人生中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唯一可能的是不可能」。這部小說主線明確,但跌宕起伏,有時令人舒心,有時又令人揪心,令人慾罷不能。

文章 運用清新近民的文筆勾畫了一個學渣少女耿耿誤打誤撞考入重點中學——振華中學,遇到了學霸余淮,兩人在日後的高中生涯中互生情愫,在三年中余淮物理競賽接連失利,耿耿為了余淮考入北京,余淮高考又一次失誤與清華失之交臂。在補習一年後,在與世隔絕近一年後,終考上清華,卻無奈母親身患尿毒症,被迫在本地上了大學,後考上美國的高等學府。耿耿與他逐漸疏遠,兩人後來重逢在一家醫院,在一番糾纏後,余淮下定決心,終於給了這個故事一個完美的結局。

讀過這本書後,使人對青春的感觸更加深刻。也許是懷念,也許在其中,都讓人有了對青春的新的認識:青春,人生最美妙的年華。在這美好的年紀我們也許有躁動的愛意,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但這也是青春最美妙的內容。

從這本書中,我更加體會到了青春的珍惜與寶貴,也被兩人忠貞不渝的愛情所震憾。其實青春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身邊,使我們永遠無法寧靜,直到某些夢想成真,成為事實為止。像種在地下一樣,一定要萌芽滋長,伸出地面,尋找陽光,同時耿耿與余淮之間的愛情讓我想起句話:

余淮沒有因為自己成績好而瞧不起耿耿,而是幫助她,同時使自己更優秀。我敬佩耿耿與余淮間簡單的快樂與幸福,那是他們復雜歷程最後的避難所。

接下來還有好多路要走,就把你我的難過、幼稚、把孤單寂寞、把你的美好的、不美好的、開心的、失落的那些、把你所有關於年輕而又無知的一切,都送給那些在青春中陪伴你的人吧。不必挽留,他們中途可能會暫別,但在結局他們永遠不會缺席。帶著一絲絲的驕傲與勇敢、輕狂與單純,帶著無法割捨的舊時光及令你魂牽夢繞的人,在這青春之路上努力走下去吧!

《最好的我們》優秀讀後感5

我不喜歡《最好的我們》的結局,非常,不喜歡。

」余淮這么厲害的人是不會被生活絆住腳步的,一定會向著更高的風景生活。」這是故事戛然而止後,我賭氣的評價,可是,他終究以平凡的樣子出現了。

我喜歡八月長安,因為她寫下了最好的青春。我不喜歡八月長安,因為她在青春的過後留下世故與不近人情。

我不願意去想像,重逢後的余淮會重新開始,成為最好的余淮。那荒廢的青春,就是荒廢了,那樣一個有野心的少年,那樣一個光芒萬丈的少年,真的,在被生活無情對待後,還完整的存在嗎?

讀著《最好的我們》,我不禁想起了我哥,他告訴我,他高中的時候一直很喜歡前桌那個女生,成績優異,開朗漂亮,還幫了他很多。我哥也是優秀的人,只是在遇見那個女生後,更優秀,更加的光芒萬丈。

最後,他們在高考前約定好,一起去清華。

很不幸運的是,我哥的高考志願撞車了。女孩去了清華,把紮起的馬尾披下,把寬松的校服脫下。我哥說,那樣的她,真的很美,很美。我哥沒有像余淮一樣,忍不下那口氣,消失,他去了西安交大,順利得到獎學金,考托福,去美國泡實驗室。

我覺得無論是過去的他,還是現在的他,都是最好的。

哥哥在前段時間回國,與在美國交往的女友辦了簡朴的婚禮,新娘是個很開朗的北京女孩,和我哥站在一起很耀眼,很般配,而哥哥現在被facebook用重金挖去,從紐約到舊金山,更好的生活著。

看完耿耿余淮,我在微信上問他:「哥,你還記得高中那個前桌嗎?」「已經很久沒聯系了,」他不明所以的答了這么一句。我的心變得柔軟。

耿耿於懷,最終以這樣的方式相遇,真的會開心嗎?從此,消失的幾年不在,我們重新開始,可是耿耿不再像高中的耿耿,余淮也不是耀眼的余淮。

彼時的曖昧與喜歡,應該更純粹一點,沒有什麼消失與耿耿於懷的戲劇化演出,在遺憾與不甘心後,重新,努力成為最好的人,沒有消失,你要找我,我一直都在。

然後時間淡化了往來,卻還是會在某個空無一人的夜晚,或是疲憊不堪的午後,想起那個人,與青澀的故事。在心裡默默的追問:「她現在,還好嗎?」

我不覺得所有的男女主角幸福的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結局,我還是嚮往耿耿成了最好的耿耿,余淮是最好的余淮,彼此過著更好的生活,沒有一言不發的消失,沒有那麼多年耿耿於懷。

可小說依舊是小說,他們叫我不要太較真兒,我也該出戲了。

那就珍惜好時光,讓自己也成為最好的自己,願,不負好時光。


《最好的我們》優秀讀後感五篇相關文章:

★ 小說《最好的我們》讀後感5篇精選

★ 《最好的我們》學生優秀讀後感5篇

★ 八月長安作品《最好的我們》5篇書評精選

★ 《最好的我們》讀後感800字範文

★ 最好的我們電視觀後感5篇600字

★ 優秀讀後感大全5篇,

★ 優秀讀後感精選5篇

★ 優秀讀後感匯總5篇

★ 5篇優秀的讀後感的作文精選5篇

★ 《人生》優秀讀後感心得五篇

『拾』 電視劇《尋路》觀後感500字

《尋路》觀後感
中央一台黃金時間播出《尋路》,還有《苦難輝煌》都是在「黨」的七月生日時期,這樣的安排是有特殊意義的。
當《苦難輝煌》播出後,感觸是很深的,這大概與年齡有關系吧。主要講述的是「長征」路上的故事。「四渡赤水」成了「用兵之神」的來源。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一代中央領導,從此由勝利走向勝利。可以前呢?為什麼「八一起義」會失敗呢?為什麼毛澤東占據了「井岡山」開辟了「根據地」後就成功了呢?怎麼會又丟失呢,那就請看《尋路》。
蔣介石是個十分「精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統治必然與共產黨是死敵,劇中表現的十分突出。對於陳獨秀,路是堅定的,不存在「尋路」的問題,過去有些「右」並不是由陳獨秀自己確立的,是什麼共產國際指示「國共合作」,要以個人的身份加入國民黨,可陳獨秀並不同意,所以拒絕本人是沒有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沒有叛黨為,勇敢地堅持「我就是托派」從不能承認自己有錯誤。「尋路」就由此「尋」的開始,都是被一些「洋學生」的教條主義把握,讓中國的革命遭受到巨大的傷害。工人階級是最先進的嗎?向仲發是工人出身也就成了「總書記」,結果呢?叛徒一個。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國,要農業為主的社會里,農民佔大多數,中國歷史上都是「農民起義」,不斷地發展壯大後形成了對「舊政權」的壓倒力量最後奪取城市和首都,不是工業國家以城市為主,人口多集中於城市,農村的力量可以忽略。這樣簡單的歷史和知識,怎麼就「糊塗」呢?毛澤東則是清醒的,按照中國特點,由農村包圍城市,所以說毛澤東是正確的。
劇中一些人物的表現是真實的,比過去更加接近「真相」。朱德是經過「留洋」的,軍事上切實是不錯的,但在「獨立」之中,缺乏戰略故失誤較多,只有「朱毛不分家」每次都顯成功。陳毅也是「喝洋墨水」的,可同毛澤東是有分歧的,還「奪權」自己當上了「前委書記」,結果呢?從中央來的,從湖南省委來的都與毛澤東產生了分歧,不用毛澤東總是「打不贏」,還要請回來,可要「用毛澤東」又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裡」。還有就是「周恩來」,真是「敵台」中所說就是一個「和浠泥」所以毛澤東總是不會讓他當「黨的主席」。和那些「舊領導」都「搭擋」過,是有些不同的看法,也感覺不太正確,但缺乏「導師、領袖」的水平,自然也就當不了「舵手」。八一南昌起義後呢?還是走錯誤的「攻佔廣州」結果失敗了。初到「根據地」還是「舉手」以「少數服從多數」讓錯誤的佔了「主導」。可遵義會議後,確立了毛澤東為首後呢?周恩來還會犯錯誤嗎?這些歷史告訴我們什麼呢?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在歷史的「經驗」中值得「注意」的是什麼?正如毛澤東所說,往往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們追求是真理而不是「票數」。如果真理已經掌握在大多數人手中,蔣介石還能「獨裁」嗎?中國的革命不是變得很容易了嗎。
歷史中的東西,還是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認識,要學會歷史唯物主義,但也要「普遍」的理論。毛澤東為什麼要建立革命根據地,為什麼能成功地「反圍剿」,兵法是說的很明白,天時、地利、人和。地利就是「戰鬥力」,常說「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以一當萬。就算是地利為「十」,你的兵力也提高了「十倍」這就是基本原理。毛澤東為何稱之為「戰略家」,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統盤考慮的,退一步進二步就得勝,我們不能只看到「退一步」,要的是「進二步」。
此劇給人以深刻的教育與啟示,不僅僅要當「故事」看,更多的從中學習到「精髓」,讓我們變成「明白」人,不再犯以前的錯誤。

閱讀全文

與尋路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灣高分電影愛情 瀏覽:468
愛情哲理電影中國 瀏覽:327
一部電影關於莫斯科營銷 瀏覽:996
美國電影男主角叫肖恩 瀏覽:527
討債人電影英文 瀏覽:212
女殺手的復仇電影大全 瀏覽:516
一般一部電影上映多久會下架 瀏覽:917
麗水電影院包廂 瀏覽:283
摯愛gl電影泰國 瀏覽:986
韓國電影大影陷阱 瀏覽:963
在電影院上班累不累 瀏覽:221
一朵小紅花電影觀後感200字 瀏覽:685
兒童看的音樂電影有哪些 瀏覽:384
娜娜小艾是什麼電影 瀏覽:492
主角叫卡亞的電影 瀏覽:822
香港電影加大陸演員 瀏覽:135
去電影院用英語怎麼說讀 瀏覽:227
電影極速救援電影完整版西瓜 瀏覽:917
萬磁王年輕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579
關於主角病重的電影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