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轉山》觀後感作文5篇
轉山-觀後感
以前一直在想中國近幾年背包,騎行,自駕如此風行,《摩托日記》和《荒野生存》這樣的影片對中國青年的影響之深,傑克卡魯亞克的《在路上》也正在電影化,石田裕輔《不會死》、《遲到的間隔年》、《走吧,張小硯》等書的的風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為什麼中國不能有這樣一部關於青春,關於夢想,關於我們岌岌可危的信仰和永遠的在路上的電影。終於,這樣一部影片還是登場了,根據謝旺霖所寫的《轉山》改編的電影,讓你終於感受到了可以出走的理由,讓你懂得了究竟什麼樣的感覺才叫活著。
1、不要等到哪天在對方的葬禮上說,當時有就好了。
影片一開始從倆個騎行者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話,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淚點。我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兒,跟很多人說過自己想這里,想那裡,信誓旦旦揚言的一人旅行。但是總有各種理由為自己搪塞,母親身體不好,自己高原反應厲害,資金不夠,要考學等等,總之只要你不想做的,你總有說不完的理由讓自己緩一緩等一等不著急。因此你只能成為別人絢爛生活的羨慕者,圍觀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輕聲一笑,自欺欺人地說一句「那又怎樣」。只能像影片里的哥哥一樣寫滿了一本子的騎行日誌,最終卻化為了冰冷的軀體帶著自己的夢墜入無盡的深淵和現實永遠永遠的說再見。書豪是幸運的,他有這樣一個契機讓迷茫的想要逃離的自己,背負著一種信念,一種責任,一種執著踏上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道路,尋找未來,認知自我。杜家毅導演說的對,這個社會的人活得並不快樂,或者說很難活得快樂。前兩天還和朋友討論,是不是因為科技發展娛樂設備的發達反而讓人類的精神越來越缺乏,靈魂上的愉悅越來越少,而感官上的快樂又不足夠填補內心的缺失,是不是倒退回原始單純的自然年代,我們能更輕易的信任和開懷大笑。你不知道死亡會何時來臨,你不知道自己一直堅信的事業成功家庭美滿會不會有一天突然崩塌,你不知道不確認不相信的事情太多太多。那你還在等什麼呢,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能記得,能擁有,能大笑,能真真正正燃放生命的日子並不多。讓夢想綻放吧,哪怕像煙花一樣短暫,但卻是生命里最美麗的瞬間。
就像杜家毅在見面會上說的,我拍這部電影是為了等我老了能有一個吹牛逼的資本,說我年輕的時候拍了一部真誠的電影。
2、選擇一種生活,並且有勇氣堅持下。
記得《像雞毛一樣飛》里陳建斌最後的獨白,他說:「馬雅可夫斯基說人應該選擇一種生活,並且有勇氣堅持下。我沒有他那樣的勇氣,但是我像他一樣剃了光頭,希望有一天能有他那樣的勇氣。」
書豪做了這樣的決定,要替他哥哥騎過這段滇藏線。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勇氣十足的男孩兒,他像極了我們每一個人,會膽怯,會退縮,會放棄,會抓住曉川這根救命稻草窮追不舍。書豪從騎不上坡兒,甩手不幹在路邊慪氣到拒絕別人的搭載,舍棄行囊的沖刺,我們看到了一個男孩兒的長大。他同佛教徒一起虔誠的雙手合十以及叩首,那堅定的信念和篤定的眼神兒,直到最後一刻到達滇藏線的頂峰,搭起的紅色經幡塔,散開漫天飛揚的經文,書豪的情緒終於得到了一個發泄點,腦海中突然回閃了曾經那個小騙子說的話:「這是你自己要走的路。」是啊,這是他自己要走的路,他走完了,他的喜悅,他體會到的我們未嘗感受只能欽羨的喜悅,會隨著青春的尾巴永遠封存在記憶中,不會發霉和變質,不是像我一樣的泡在福爾馬林中的人生。
其實片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李曉川這個人物。堅持滇藏騎行的糕點師,可以讓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現身的孩子。沒有這樣一個人帶著書豪一段路,可能書豪就無法堅持過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後還是眷顧了這樣虔誠堅持不懈的孩子,他帶著身上的七根鋼釘上路,他隨時能問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著,熱烈的活著,因此他不允許自己耗費時光,浪費生命。他說:「我熱愛生命,所以我必須走出。」冰淇淋打火機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遙望,堅持下吧,如果有一天你厭煩了什麼,那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堅持的。
3、永遠的年輕,永遠的熱淚盈眶。
也許這部影片從鏡頭語言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恰恰是這個題材,這個故事,和拍攝這個故事的勇氣,讓我們感受到了不裝逼的真誠的故事。影片中的所有當地群眾和演員都質朴的還原了我嚮往中的聖殿,每每想起,都令人顫抖的熱淚盈眶。
每次說上這句話的時候總是會熱淚盈眶,了解我的朋友會發現我在各個場合都說這句話,你會笑我,其實我真是一個單純的聽著搖滾樂的少女。趁著年輕,做一些牛逼的事兒吧。趁著年輕,留下些珍貴的回憶吧。電影里的書豪和曉川,劇組里的杜家毅導演,生活中的廣大驢友們,在我只能坐在熒幕前流淚,屏幕前咆哮時,你們真正履行了生命的承諾。很難想像當年那個《洗澡》里高唱著《我的太陽》沒有水就會怯場的那個胖子,就是今天坐在這里給我們展現這樣一部電影的杜家毅,這幾年他減掉了將近100斤。
我周圍也有很要好的朋友明年要騎車倫敦,我無數次羨慕他們的偉大壯舉,他們追求的不是房子,不是車子,不是功名利祿,而是這一路上體味到的一切。而我只是一名21歲面臨就業的大四學生,我的未來像一片白紙,會染上什麼樣的色我也不知道,我膽怯,我懼怕,我疑惑,同樣我也在做著一個個美麗的夢,夢里有潔白的獨角獸,獨角獸身後跟著一個人,一個可以帶我脫離膽怯的人。夢醒來,即便是獨自一人,也可以堅強的走下。然後,在四十年後,五十年後的某一天,回想起青春尾巴上的我,我也可以對自己豎起大拇指,說一句,楊婉姝,你丫真牛逼。
突然想起了《不會死》的題記——「心隨風起葬身荒野亦無悔」。
在旅行上,我可能只能成為騎行的旁觀者,但是作為一個看客,我也願真心祈禱所有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夢想執著追求者們,平安。
即使我沒有出走的勇氣,還好我可以有做夢的權利。
即使我最終只能走向畏懼的社會,還好我的生命里還有你們。
即使我只能看著,還好我可以看著。
我曾以為電影創造了一個個的美麗夢境讓人深陷其中,而回到現實會讓人更加的無助與失落,卻忘記了有人活著如同電影一般美麗。
另外推薦一部很喜歡的動畫電影《意外的幸運簽》,它探討著人們為什麼活著。盡管世界很臟,但是永遠有與這骯臟相對的聖潔的美好。這美好就像一場間隔年的旅行一樣,需要你自己探索發現認知,然後你會慶幸,活著的感覺真好。
你還活著嗎?
致某人,我活著。
《轉山》觀後感
在幹了件惡心到自己的事情之後,我選擇了看電影來消磨時光,避免繼續惡心自己。
沒有情緒看書和看電影是最近一段時間的常態,以致於想偶爾文藝也沒了資本。發現大家都在談論「轉山」,於是我就看了。
可以說對西藏的嚮往不能簡單停留在欣賞那裡天堂般的美景,應該是一種純凈靈魂的情節。07年高考失敗後選擇了西藏散心,對那裡的一呼一吸仍然記憶猶新,雖然同行者讓我覺得略有不快,但是手可摘星辰的夜晚以及觸手可及的雲朵,徹底過濾了我絕望的思緒。所以,影片對於我而言,又多了一份悸動。
本來藝術就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暫且不評論這種意氣用事登上滇藏線的騎行是否合理,但過程卻是有人嘗試並完成。旅途中有奸商、同行者、好人、孩子還有女人,就是一段生命的濃縮和折射。
雖然有人想訛你,但最終卻沒能訛成你,雖然涼了人心,但卻沒吃虧反倒長了見識,這樣應該算是比較理想的模式,不過現實很多情況是你不僅被訛了錢財,還被賣了感情。
雖然有人帶你上道,但他不一定能陪你走完你想要走的旅途,但他卻帶給了你走完旅途的技能和信念,這種如父如兄還帶溫暖人心的貴人,是前世修來的福。
影片中有很多好人,至少主人公只被騙過一次,多好的運氣。但凡遇到困難總有人在最危難的時候傾情解囊伸手援助,這都是社會主義好的具體體現,有好心人收留你包吃包住(當然怎麼個交易法就不深究,吃住的條件也就那樣),反正藏民很淳樸,這倒的確是,只不過你不能嫌棄最原生態的藏族家庭會有漢族人無法輕易接受的味道,不能嫌棄糌粑和酥油茶也有漢族人無法輕易接受的口感(倒是製作過程挺誘人,青稞面和著氂牛奶和酥油捏捏就像餅干一樣么?)
孩紙的眼神總是最澄澈的,因為他們還不懂得世俗的骯臟,覺得每個對他們微笑的人都是好人,他們將喜怒哀樂全部傾注在了眼神里。所以一個想要領悟生命意義的成年人,每每看到孩子無辜而新奇的眼神,總會思緒萬千。
影片中很奇怪的穿插了一段似有似無的愛情,可以叫愛情么?一個藏族寡婦,一個台灣學生,這之間的距離至少也是個雅魯藏布江的峽谷了吧,好在寡婦長得一張秀麗的臉蛋,加上一個令人同情的身世,在一個剛剛失戀的熱血青年那裡,也未嘗不可產生一段情愫,只不過是一場既沒煙花絢麗還比煙花短暫的邂逅,很無奈,無奈到只能把它解釋為前世三百次的擦身而過。
雖有諸多遺憾,但最終還是實現了夢想到達了彼岸,見到了175毫升牛奶加225毫升奶油再加兩勺糖才能攪拌出來的冰淇淋雪山,見到了其實並不巍峨卻很嚴肅的布達拉宮,見到了真正的拉薩。
每個人或許都有個西藏夢,為了那裡的美景、為了那裡的風情或者為了那裡的聖潔。。。總有一個是讓自己牽掛一輩子的。至少我希望再一次,體驗最初沒能體驗的西藏式生活,仰望最初沒能仰望的珠峰,朝聖最初沒能朝聖的心靈的純凈。
《轉山》觀後感
沒有接觸過單車的朋友或許會認為,騎車是一種體育愛好,可以強身健體,可以磨練毅力;也有人認為,騎車是一種旅行方式,可以見到許多的美景,可以吃到許多的美食;還有人認為,騎車是一種難忘的經歷,可以結交朋友,走南闖北,可以體會那種征服的快感。
在看這部片子以前,你問我,為什麼這么喜歡單車,為什麼那麼喜歡騎行?我其實還真答不上來。身邊的很多朋友,甚至包括我少有的三兩知己,都不理解,我對於單車和行走的痴迷和熱愛,甚至可以超越自己的生命。
雖然我認為這部片子的名字和它所反映出來的內容有所出入,幾處情節也頗有刻意而為的造作之感,包括演員們稍顯稚嫩的演技,以及無可避免的老套的劇情。然而,這依然是一部值得到電影院去看的,值得在深夜裡回味,並值得為其留下一點文字的電影。因為它是一部誠意之作,尤其是相比於現今的若幹部侮辱觀眾智商的所謂商業大片而言。
它用最直接的手法,表達出了許多一直以來想說的,而又不曾說出的東西。正是這些東西,讓我為之瘋狂,痴迷與熱愛;正是這些東西,讓我在這個逐漸麻木的世界裡,還能感受到心臟鮮活地跳動;也正是這些東西,才讓我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理由。
原諒我無法用單薄地語言來描述那樣的感受,那冰封的埡口,血紅的經幡,漫天飄散的彩紙,還有那終於迸發的熱淚,太多的太多,或許,只有你真的開始騎行,在路上,經歷過那些磨難與痛苦後,才會懂得。
在生命的長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的夢想,為了追求那些夢想而不斷前進的腳步,會逐步演變成為一種信仰的力量。或許在別人看來,那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而只有自己明白,這一路走來,轉山轉水轉佛塔,不是為了旅行,也不談不上修行,只是一種生命前行的必須!這是一段孤獨到無法想像的旅程,在真正的黑暗中獨自前行。
當夢想在心中生根,發芽,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不為人知的苦難與疼痛,夢想之花才可以怒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為了追求夢想而咬牙堅持的信仰,原來,拋棄安逸之路,選擇最難的道路前行,這才是信仰真正的的力量。而當我們終於沖破所有的艱難險阻,見到那怒放的花朵,剎那間,彷彿知道了永遠,心靈以及靈魂的所在。而在這之後的下一瞬,是無比的悲傷。
電影《轉山》觀後感
主角張書豪本來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無憂無慮、青春帥氣,他有夢想,也有激情,可是並不成熟且內向的他和眾多莘莘學子一樣,想法挺多,做法很少。
故事是因為書豪的哥哥書緯逝世而開始,書緯是一個騎行愛好者,喜歡踩著自行車四處旅遊,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騎一次川藏線,當然,到他生命結束,他也沒能夠實現這個願望。當悲傷中的書豪發現了書緯寫的《騎行者日誌》之後,他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要替哥哥完成夢想,騎行一次川藏線。這個渺小而又沉重的決定並沒有得到女朋友的支持,在和女朋友分手後,他整理行裝,一個人毅然決然的來到了昆明,准備完成他的拉薩之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書豪開始了他的騎行之路,一個台灣人,一輛腳踏車,一個簡單的行囊,從昆明出發,不懂內地法律的他辦了假身份證,被坑了幾千塊錢,終於踏入了藏區,一開始的沉悶也終於被沿途美不勝收的風景所掩蓋,似乎終點就在前方,輕輕鬆鬆就能到達。
可是旅行也像是人生,坎坷無處不在,好在初涉騎行的他遇到了一個熱愛騎行的前輩——曉川。
曉川已經騎行過三次川藏線,會說藏語,知道路該怎麼走,也熟悉藏族文化,在曉川的帶領下,書豪第一次喝到了酥油茶,吃到了藏族傳統的糌粑,藏族人民的熱情招待,藏族小孩的深深留戀,都給書豪帶來了親切的感覺,寡言少語的他也終於有了一絲絲的改變,一路上和曉川說的話也多了起來。當書豪踩不上上坡路的時候,曉川幫他推車,當書豪試圖放棄騎行,對著腳踏車發脾氣的時候,曉川勸他消氣,鼓勵他繼續前行。這就像人生一樣,一路上總會有那麼幾個難以跨過的溝坎,難以翻越的高山,而曉川就像是人生中的那些知己朋友,事業上升期的時候推自己一把,人生低谷、決定放棄的時候安慰鼓勵一番。再加上藏族女子的喜歡,小孩的留戀,大爹的熱情,奶奶的招呼,貨車司機的跋扈,狼群的圍堵,雨雪的沖洗,這簡直就是一個縮小版的人生歷程圖。
終於,書豪堅定了前往拉薩的意念,如果說剛開始是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那麼從曉川受傷離開之後,騎行川藏線已經成為了書豪對自己毅力的考驗。
見到了鷹擊長空的雄壯,原馳蠟象的美麗,巍峨的雪山像一個個超大號的冰激凌聳立在眼前,身體已經飽受摧殘的書豪帶著疲憊的身軀和不屈的意志,騎上了通往拉薩的最高山峰米拉雪山,米拉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高,此時書豪的內心世界肯定是不平靜的,他曾經也想過放棄,如果他放棄了,沒有人會笑話他,也有過路司機要開車帶他上山,他拒絕了,如果他坐車去,也沒有人會笑話他,正如劇中那人所說:「五千多米的地方,我坐車都喘氣!」高原反應會讓人難以忍受,可是書豪忍下來了。他的人生,將由自己書寫,他的旅程,將由自己完成。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真的很不錯,爬上山頂看山下的感覺讓人心情豁然開朗,不是山下的風景秀麗,也不是山上的樹木奇特,而是在登山時經歷的種.種讓人難以忘懷,跌倒過、爬起過、受傷過、開心過、悲傷過、痛哭過、大笑過,這樣的人生才算是波瀾壯闊,就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騎行到海拔兩千多米的地方,再從兩千多米的地方騎上四千多米的高山,這樣的大起大落,才算是真正的跌宕起伏。
《轉山》不光是詮釋人生,更是鼓勵人生,作為一個業余的騎行愛好者,我被書豪這種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動,如果有機會,我也會背上行囊,踏上愛車,走上那不朽的征程。
《轉山》觀後感
等了好長時間,這部電影終於上映了。我迫不及待的去大上海影城觀看了這部我期待已久的電影!這是一部專門為騎行者們量身打造的影片。故事主線是講述一位騎友的弟弟為了完成他生前的願望,獨自騎行滇藏線在路上所發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從倆個騎行者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話,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淚點。我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騎友,跟很多人說過自己想去這里,想去那裡,信誓旦旦揚言的一人旅行。但是總有各種理由為自己搪塞,資金不夠,工作忙等等!總之只要你不想去做的,你總有說不完的理由讓自己緩一緩等一等不著急。因此你只能成為別人絢爛生活的羨慕者,圍觀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輕聲一笑,自欺欺人地說一句「那又怎樣」。只能想影片里的哥哥一樣寫滿了一本子的騎行日誌,卻只能化為冰冷的軀體帶著自己的夢里夢境永遠永遠的再見。男主角張書豪是幸運的,他有這樣一個契機讓迷茫的想要逃離的自己,背負著一種信念,一種責任,一種執著踏上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道路,去尋找未來,去認知自我。一個人,騎車2000多公里,從麗江到拉薩,為的是替逝去的親人實現夢想,這樣簡單純潔的心性無需太過復雜的詮釋。
其實片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李曉川這個人物。堅持滇藏騎行的糕點師,可以讓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現身的孩子。沒有這樣一個人帶著張書豪一段路,可能張書豪就無法堅持過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後還是眷顧了這樣虔誠堅持不懈的孩子,他帶著身上的七根鋼釘上路,他隨時能問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著,熱烈的活著,因此他不允許自己耗費時光,浪費生命。他說:「我熱愛生命,所以我必須走出去。」冰淇淋打火機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遙望,堅持下去吧,如果有一天你厭煩了什麼,那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堅持的。
在騎行的路上,我可能無法做到張書豪那樣的壯舉,但是作為一個普通騎友,我也願真心祈禱所有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夢想執著追求者們,平安。
Ⅱ 末日崩塌 電影觀後感 高一作文
推開窗看天中白色的鳥,回憶起薄菏味的笑,盡管微笑,卻不知如何堅強……
——題記
或許我們早已長大。只是仍固執地不肯走出童年,只喜歡回憶那時的天真爛漫,卻忘了如何學習堅強。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畢業了。但是總是忘記了勇敢的飛翔,從沒有想過自己會長大成人,只是想起自己還仍被保護著。對於失去的人,失去的物至今仍念念不忘,或許,是怕忘記了,就再也想不起來了。
大姐熱切的希望,讓我不敢有絲毫鬆懈。那些沉重的壓力,讓我想逃避,於是,成績就一直那樣不緊不慢。耳邊不知已飄過多少嘆息,過後,我仍然只是坐在房間一個人哭泣,而堅強也離我越來越遠,因為它的世界裡沒有眼淚,只有執著的努力和奮斗。
太在乎別人的看法,總是活在依附別人的世界裡。那些傷人的話語一直在腦海盤旋,淚,又不自主地落下。即使在乎,也不敢面對,漸漸地,終於變得膽怯,終於放棄了堅強。
可是,我多想堅強,多想展開雙翼去天空飛翔。哪怕會受傷,哪怕會失望,掛在臉上的永遠都是自信驕傲的微笑。即使丟掉了王冠,也會做一個驕傲的公主。但總是讓淚水摧殘了心中那最後一道防線。
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悲哀。未來我的世界會失去很多支柱,我該如何一個人走下去?唯有堅強,才會讓我走下去;唯有堅強,才能讓我擦乾眼淚,獨自一個人勇敢飛翔;唯有堅強,才能揚起驕傲的微笑面對明天。即使,現在不夠堅強。
一個人走在黑暗的夜裡,前方的路有多漫長,誰也不知道。多想堅強地一路向前,多想堅強地面對未知的危險,多想堅強地在黑夜中歌唱起屬於自己的那首歌……卻不知到底該如何去忘記憂傷。
或許,有一天我會突然堅強,一個人的道路上,再也不會憂傷…
Ⅲ 電影《成長教育》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成長教育》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長教育》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珍妮)從老師喜歡的優等學生,到離開學校的叛逆女,再回到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的故事。說真的,這個劇情的發展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以為主人公最後就會和那個年長男人過著幸福的生活了。但是沒想到最後竟然又回到學校繼續刻苦學習去了,並且如願以償考上了牛津大學!
跳出劇情,我想說說我看完以後的感受。好多人說珍妮的痛苦根源是由於她的叛逆!丟下腳踏實地的學習之路,去追求她自己眼中的幸福人生。這我並不反對,不過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靈性的角度。我認為使珍妮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的原因是――對當下的抗拒!珍妮從剛開始的品學兼優的優等生,到滑落到及格線邊緣;從學校的好好學生,到離經叛道的退學生;從前途光明的聰明女孩,到陷入愛情、學業雙雙離去的困境……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對當前的學習、生活、教育制度的不滿!正是因為這種不滿,使單純的她產生逃避當下生活的沖動,正是因為這種沖動,使她墮入了看似美麗的深淵。如果她不抗拒現狀,而是接受它,就不會上演出退學的鬧劇,更不會到愛情、前途兩空的地步。這里我必須聲明的是,我並不是主張消極接受現實的悲觀主義者,更不是阻撓追求美好人生的終結者。我想說的是,在接受並感恩現狀的同時,去追求更美好的未來!追求美而這兩者並不矛盾,甚至是互相有促進作用的。記得吸引力法則嗎?同頻共振,同質相吸。珍妮以前對境況的厭惡,就真的吸引來了更槽糕的窘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悔惡之中!而反過來,如果珍妮感賞當下的生活,同時積極去勾勒人生美好未來的藍圖,追求幸福,那麼她也一定會經驗到美好人生的幸福感!因為感賞會吸引感賞!很簡單的道理,不是嗎?所以說,我並不認為,珍妮不應該去跟男主人公去浪漫。因為那時候她是隨心所選,是她的靈魂所指引的。當初比爾蓋茨不也是因為去做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情而退學了嗎?只要珍妮感恩當下的美好,並且努力追求未來的幸福,她就不會墮入影片中的困境。在這個基礎上說,我認為珍妮完全不必要去為這條坎坷彎路而後悔。因為沒有黑,我們如何了解白?沒有恐龍,我們如何欣賞美女?沒有這段經歷,珍妮怎麼會體會到自己努力讀書的拼搏人生呢?以後,珍妮如果懷著這樣接受、感恩的情懷步入下一階段的人生之旅的話,相信她的人生會從此與眾不同,幸福相伴!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其實在自己身上也有著珍妮叛逆的影子。曾幾何時,我也是特別排斥學校的教育體制,覺得學不到東西。抱怨專業,抱怨學校,抱怨環境……但是,現在隨著自己內心的柔軟,心量的包容,我能夠用比以前更加感賞的眼光去看待現在的生活。從過去的「學習反動分子」變成了可以用心讀書的「叛逆」學生。或許我的未來不在於這些專業課的成績,但是我知道,無論我做什麼,我都應該臣服於當下的事實,同時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願你我共勉!
然而,在全家坐車去參加宴會的路上,珍妮發現大衛已婚的事實,她立刻讓他掉頭回家,並向自己的父母解釋清楚,結果他逃走了
珍妮找到大衛的住處,從他妻子口中得知,她不是唯一被騙的女孩,之後珍妮重回學校,假裝一切沒有發生過,刻苦讀書,果然考上了牛津大學。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相信這是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會思考的問題,倘若生活不順,那教育這件事要背最大的黑鍋:如果沒讀那麼多書,那我肯定賺的比現在多,我就不會有那麼多妄想。
其實把人生寄託在教育身上的論調很不公平,它反映了人們渴望奇跡,一勞永逸的心理。
教育本身需要長期投入,短期不會得到收益,很多人把教育當做保障,因此面對一份更有誘惑的保障時,讀書無用論占上風。
教育給人禁錮,又給人自由,需要在限制和享受之間找到平衡。
經歷過風雨,人要保持好奇之心,像從來沒有受過傷害,像第一次那樣去擁抱生活。
其實當結尾處出現牛津大學的通知書的時候,我遺憾的發現這成為了一個勵志故事。不過再後來那段關於巴黎的成熟獨白挽回了一些分數。不知道是我內心陰暗見不得人好還是被黑暗社會打擊得不敢樂觀有希望,我看到陽光的勵志故事都本能的卻步。總想把電影結束在世界崩塌一切毀滅的時刻。其實又是何必呢,正因為有了後面的故事,才謂之成長。
關於成長有太多素材。但我們每個人都幼兒園,都讀小學中學大學,這是成長么。這更像是難以違背的自然規律,我們只是任其發生發展,不做抵抗。而我們體會到最多成長的時候往往是電影里描述的殘酷青春。鍾情的女孩兒拒絕了你也好,心儀的男孩送了一朵紙花也好,或是那些殘忍的你爭我奪打打殺殺,在這些當時認為比天還大的事情過之後,回頭看,覺得那彷彿是小朋友們的幼稚游戲,太天真太可愛。這時候才猛然覺得哦我長大了。等到了人到中年,看著自己之前的起起伏伏,再低頭看看現在的自己,最感慨的大概不是韶華易逝,歲月催人老,而是年華中雕刻的自己吧。
Jenny, 優質少女,以考進牛津大學為己任。大概每個經歷過殘酷高考的同學都深有體會。和大多數那個年紀的青少年一樣,沒有方向。就像我想到高中的自己,看起來那麼無知那麼茫然,似乎根本沒有想過人生還有方向感這碼事。不否認教育的責任,但多數還是該歸咎於自己。就像當Jenny發現真相時她真的沒有資格訓斥父母,因為她自己正是毀掉自己前程的幫凶。她似乎是找到了人生的終點,既然如此還有方向何用。聽起來蠻有道理。不過也像每個想不清楚的孩子對於自己在誘惑面前跪倒的狡辯。
小女孩被老男人迷得神魂顛倒。情節貌似簡單到可以想見。以我糟糕的揣度編劇的能力我甚至以為後面小女孩會因此喪命。於是看到結尾很慚愧。可能自己太膽小都不敢想像Jenny如何活著面對這一切了,如懦夫David。對這個男人的一切批判都沒有意義,我也不能將這樣的人在地球上斬盡殺絕。但不論男女,沒有責任感都是致命傷。方向可以慢慢找,但對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是最基本的素質,懦弱至此的人千萬要不得。
Jenny是個聰明女孩兒,她站起來走出來,最終又了巴黎。不過已經不是那個見到一切都新奇的傻姑娘了,而是聰明卻懂得裝笨的女人。這就是成長。
今晚和同學們一起看完了《成長教育》這部電影,本來對這部電影興致缺缺的我,卻在看完後久久不能平靜。內心的翻江倒海清清楚楚的提醒我,對人生的態度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直以來,對生活總是抱著賭博態度的我,雖然總把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掛在嘴邊,但骨子裡還是抱著僥幸態度。害怕吃苦,不願付出。總是傻傻幻想有朝一日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巨大成功,甚至苦苦思索一條通往成功殿堂的捷徑。我只看到那個農夫不費「一兵一卒」在樹樁下撿到了撞死的兔子,卻忽略了最後的結果,農夫等了一輩子,卻再也沒能等到另一隻。
「我用我最珍貴的第一次換取一個教訓,我的人生沒有捷徑可走!」無論是珍妮的這句話,還是她那不幸的遭遇,都無疑給了我當頭棒喝,讓我徹底看清,一直以來,我的路都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是啊,不管是珍妮,我,還是大家,我們的人生都沒有捷徑!只有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才能到達我們所期盼的那個彼岸。珍妮以為可以不用再學那些枯燥的、無聊的課程,以為找到了人生的捷徑,以為可以輕而易舉得到自己所嚮往的生活。最終,邪惡的欺騙,無情的拋棄,殘酷的現實撕碎了蒙住她眼睛的那層絕美的不堪一擊的薄紗,那一刻她才看清,她錯了,可是卻是以慘痛為代價。相較於珍妮,我們更為幸運。她用她最寶貴的東西換取了這個教訓,明白了她的人生沒有捷徑。這不僅是她的教訓,也是我們的。在同情她的遭遇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反省自己,從她的教訓中學會腳踏實地,厚積薄發。
在過去的這么多年裡,像迷失時的珍妮一樣,我活在自己給自己編制的夢里。我以為我的人生有捷徑,我曾信心滿滿地以為一定存在著那麼一條路,沒有荊棘,沒有泥濘,不崎嶇,不遙遠,它可以帶著我輕輕鬆鬆到達那夢里嚮往的美麗天堂。哪怕等了很久,哪怕迷茫無措,哪怕遙遙無期,我卻傻傻的近乎固執地堅信有那麼一條我現在沒發現但將來必然會發現的隱藏著的路。可是,珍妮的故事狠狠地給了我一巴掌,讓迷糊了二十年的我瞬間清醒。我很慶幸,雖然因走錯很遠要付出更多,但好在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是的,我的人生沒有捷徑!我們的人生沒有捷徑!惟有踏踏實實地付出,才能穩穩當當地收獲!勝利的果實需要汗水的灌溉,成功的光環需要付出來滋養。還等什麼呢?讓我們揚帆起航,在人生的路上留下我們踏實的腳印和努力的汗水!
在幾天後寫這篇觀後感,我以為自己已經什麼感覺都模糊了,或許還需要再看一次這部電影。但讓我沒想到的是,當我決定寫的時候,關於電影的一切紛紛進入我的腦海,喚醒了我看電影時的心情,讓我五味陳……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真實、太真實了!人們都說電影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成長教育》真實的再現了生活,講訴的是無數個正在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的同樣的事情。它深刻的剖析了女主人公在成長道路上內心的波動與掙扎,生活的甜蜜夢幻與幻想的破滅。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她愛慕虛榮、拜金,是的,她確實如此。但一個家境不足以支撐自己美麗夢想的女孩子,在遇到一個溫柔體貼、風度翩翩、多金俊帥的男人時,不可自拔的陷入其中是可以理解的。
哪個女孩子不渴望遇到這樣的一個人呢?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就像一首歌中所說「天空會不會放晴,會不會下雨,會不會幸福在終點等著我和你」。這個世界不缺乏渴望愛情的人,但缺乏追求愛情的心。在我看來,女主人公在這個經歷了歲月而比較有魅力的老男人刻意營造的愛情漩渦中不可自拔,她為了自己一心認定的愛情拋棄了自己的學業、失去了自己的貞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是勇敢而又愚蠢的,可悲而可憐的。對於她,我沒有同情或嗤笑,只有深深的震撼……
所有渴望不勞而獲的人都會發現現實的殘酷,女主人公便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少女心懷綺麗的幻想是可以的,但還是要腳踏實地的慢慢積蓄達成夢想的力量。並不是每種劇情都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成長教育》沒有迎合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的喜歡美好結局的喜好。其實,當我看到女主人公發現男主人公不是她所以為的那種美好的人時,我以為她雖然痛苦也會果斷離開,但是劇情並沒有那麼安排。當我看到女主人公屈服在男主人公「沒有高格調餐廳,不能肆意的在巴黎遊玩」時,我驚覺人性真的不是我們想的那樣,人是有劣根性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值得慶幸的是,女主人公很愛惜自己的生命,也懂得適當放下自己的面子。她去求自己曾經因為不懂事而誤解過得老師,更難得是她的老師原諒了她。最後她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學校。她的人生因為一個不負責的男人出現了偏差,這樣的一次經歷會使她的生命沒有過去的急功近利,也會使她如涅磐重生的鳳凰那樣美麗與耀眼……
《成長教育》這部電影也可以看做是一個高中女生與成年男人的奇特歷險,珍妮和大衛是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兩人在一場大雨中首次邂逅。珍妮抱著她的大提琴,這時大衛開車從她旁邊經過,他並不直接邀請珍妮上車,只說為大提琴考慮,不能讓樂器淋雨。面對這種高水平選手,珍妮只能放鬆警惕,她無法不中招。還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大衛在人情世故上的嫻熟。一次見到珍妮的媽媽瑪喬麗,大衛說自己不知道珍妮有個姐姐。這句看似不經意的話,足以讓瑪喬麗心曠神怡,從而對大衛介入女兒的生活大開綠燈。珍妮的.父親傑克相對保守,一心指望著女兒上牛津,但他也不反對珍妮和大衛相處。大衛這樣的成功人士沒准可以給女兒提供一條捷徑,為什麼要橫加阻擾?
兩個監護人偶爾才半推半就,更多的時候是默許。就在這種無阻尼的環境中,大衛一步步讓小女孩脫離高中女生正常的生活軌道。由課余時間參加音樂會開始,到周五缺課參加油畫拍賣,接著離開家跟大衛一起度周末,下一步乾脆去了巴黎。兩人跟熱戀中的情侶無異。珍妮夢想中的美好生活由文學、美食、音樂、繪畫、法國電影和旅遊構成,在極短的時間內,大衛讓她的人生願望一一得到滿足。
珍妮是個比較早熟的女孩子,所以對學校里的同齡男生的追求並不在意,也沒有特殊的激動。反而對30歲的大衛產生好感,因為在他身上她可以找到她夢想的影子,有很多新奇的事物,跟她之前枯燥的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正是這些太過華麗的東西,才使得她一步步深陷其中。值得慶幸的是最後她有重新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道,進入了牛津大學。
看了《成長教育》這部電影之後,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不要太過急躁,要會忍耐。我現在是學生,外面世界的繽紛無異會對我有一定的吸引,但是,時機未到,就算現在進入了外面的世界,也不可能給自己的未來很大的希望。要等到年齡、學識、修養、能力都適合的時候,這樣就可以減少面對社會的壓力。那個時候,自己才算是真正的成熟,也避免了女主角這種類似的經歷。女主角跟大衛在一起過著天堂般享受的生活。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隨便相信輕易的來的奢侈,沒有付出是不可能輕易收獲的。端正自己的態度,立足當下,做好自己現在該做的事,而不是成天想著不可能的事情。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成長教育》,觀看後心潮澎湃,提筆寫下這篇觀後感。
電影講述了一個花季少女Jenny的成長故事,Jenny是全班最優秀的學生,上課時總有她踴躍回單問題的身影。同時,她還是管弦樂團中的大提琴手,有一個酷愛學習的男友。因此,Jenny讓人十分羨慕。
她的命運,在遇見David後改變了。
那是一個下著大雨的下午,Jennny無助地拎著大提琴,站在路邊等公交車,這時,David開著一輛帥氣的跑車過來了,載了她一路。Jenny被David表面上的風度翩翩和幽默感所打動,一種不知名的情愫在她體內生了根,萌了芽。此後,送花、音樂會、豪華酒店內吃飯、欺騙父母,與David同居一屋,把自己的第一次隨隨便便地交給了David……不可避免地發生在了Jenny身上。我很心痛:我親眼目睹了一個清純好學的好女孩,變為愛慕虛榮的小太妹的過程。
Jenny終究明白了這場騙局,她心痛、孤獨、無助……,但最後,在她爸爸一番感人的話的激勵下,重新兌變成了那個聰敏好學的少女,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嚮往已久的牛津學院。
思緒斷了,腦海中不斷地回想起Jenny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嫣然一笑的情景。是的,她終究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真正有價值的目標。
有幾人,會不為這一場景落淚?有幾人,會不喜愛清純好學的她?有幾人,會不為她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感動?有幾人,會體會不到她變回原來那敏而好學的自己後的努力?
是的,有理想才會有前進的動力,有前進的動力才會實現理想,兩者,是密不可分的。Jenny這個女孩,自身有著一股狠勁,堅強的承擔一切。可她也不是完美的:她也有過青春的叛逆。
但這又有何妨?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心底里想要改正錯誤,並為之付出努力,足矣。
吸取教訓,改正錯誤,將來的一天,你一定會站在花叢中,抿唇淺笑。因為,那時的你已經付出了努力,此生無悔!
小時候經常說以後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不想進企業,不想進機關,不想這樣,不想那樣,只是因為很害怕死氣沉沉的生活,常講「我不要一眼望到死。」
長大後才發現,其實,穩定的生活沒有那麼可怕,即使是看似一成不變的工作,其實當中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內容;而所謂的新奇冒險也並沒有那麼精彩,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無奈,特別是當基本保障不確定的時候,不是人人都能夠活得那麼瀟灑,也不是活得看似瀟灑的人真的都只有瀟灑沒有煩惱。
就像jenny一樣,她眼中看到的老師的生活死水一潭,雖然也經過重重關卡從劍橋畢業,可還不是只是過著做老師的枯燥生活。但這種臆測其實是沒有道理的,你走進她,才知道她有一個溫馨的小窩,可以隨時彈琴聽歌喝咖啡,這樣的生活卻正是她想要的,她怎會覺得無聊?而所謂上流社會,美麗的洋裝、刺激的賽馬、迷人的酒會,其實只是一瞬,並不是不好,只是這感覺未必真實持久。為什麼要放棄一個成熟有魅力的男人和他帶來的富足的生活而繼續埋頭苦讀擠進牛津?之前沒有人的答案令jenny滿意。其實很簡單,因為這些生活Jenny以後都可以擁有,她有大把的時間讓自己可以徜徉其中,但這一份努力換來的高等學府的通行證,以及由此帶來的一切,學業、生活、經歷,卻只有眼前的時間和機會,過期不候。
有人提出,如果david不是已婚的身份,看起來他也不像開始想像的是個騙子或十惡不赦的壞人,他只是個普通的有點小錢的中年男人,如果沒有家室,他未必不是一個好伴侶,他對Jenny有感情,而且和他在一起的日子也不糟。如果jenny是海倫,那麼她會享受這樣的生活,也一樣會很幸福。可惜Jenny不是海倫,她是jenny,這樣的女孩習慣獨立思考,喜歡自己帶來的成就感,所以時間長了她會懷念放棄的一切。
因此,如果生活中有真的對大叔感興趣的小Loli,不必給她們上綱上線的道德准則,只是要她們弄清楚,自己的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Ⅳ 《成長教育》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成長教育》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長教育》這部電影也可以看做是一個高中女生與成年男人的奇特歷險,珍妮和大衛是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兩人在一場大雨中首次邂逅。珍妮抱著她的大提琴,這時大衛開車從她旁邊經過,他並不直接邀請珍妮上車,只說為大提琴考慮,不能讓樂器淋雨。面對這種高水平選手,珍妮只能放鬆警惕,她無法不中招。還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大衛在人情世故上的嫻熟。一次見到珍妮的媽媽瑪喬麗,大衛說自己不知道珍妮有個姐姐。這句看似不經意的話,足以讓瑪喬麗心曠神怡,從而對大衛介入女兒的生活大開綠燈。珍妮的父親傑克相對保守,一心指望著女兒上牛津,但他也不反對珍妮和大衛相處。大衛這樣的成功人士沒准可以給女兒提供一條捷徑,為什麼要橫加阻擾?
兩個監護人偶爾才半推半就,更多的時候是默許。就在這種無阻尼的環境中,大衛一步步讓小女孩脫離高中女生正常的生活軌道。由課余時間參加音樂會開始,到周五缺課參加油畫拍賣,接著離開家跟大衛一起度周末,下一步乾脆去了巴黎。兩人跟熱戀中的情侶無異。珍妮夢想中的美好生活由文學、美食、音樂、繪畫、法國電影和旅遊構成,在極短的時間內,大衛讓她的人生願望一一得到滿足。
珍妮是個比較早熟的女孩子,所以對學校里的同齡男生的追求並不在意,也沒有特殊的激動。反而對30歲的大衛產生好感,因為在他身上她可以找到她夢想的影子,有很多新奇的事物,跟她之前枯燥的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正是這些太過華麗的東西,才使得她一步步深陷其中。值得慶幸的是最後她有重新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道,進入了牛津大學。
看了《成長教育》這部電影之後,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不要太過急躁,要會忍耐。我現在是學生,外面世界的繽紛無異會對我有一定的吸引,但是,時機未到,就算現在進入了外面的世界,也不可能給自己的未來很大的希望。要等到年齡、學識、修養、能力都適合的時候,這樣就可以減少面對社會的壓力。那個時候,自己才算是真正的成熟,也避免了女主角這種類似的經歷。女主角跟大衛在一起過著天堂般享受的生活。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隨便相信輕易的'來的奢侈,沒有付出是不可能輕易收獲的。端正自己的態度,立足當下,做好自己現在該做的事,而不是成天想著不可能的事情。
在條條大路通向羅馬的情況下,有誰願意會放棄——觀《成長教育》有感 一步登天的捷徑而甘願身穿布滿荊棘的泥濘阡陌呢?女神學霸本規劃好的人生,因紳士大叔拋出的微笑而停滯了,故事融進雨幕中,青春交響曲拉開序幕---
愛戀越轟烈越刻骨嗎?婚禮越隆重表示愛的越真摯嗎?大衛,這個成熟,優雅,風趣,多金的中年大叔,以其風度翩翩撩撥著少女的心弦,珍妮深深的被充滿藝術氛圍的既浪漫又高雅的生活所吸引,她甘願放棄牛津的求學之路,轉而願意步入婚姻。可這是童話呀,終得一句「我虧欠你,虧欠他們的不只這些」而破滅。但故事還在繼續,幡然醒悟的她,挑燈夜讀,終於跨進世界一流大學的校門,她釋然了,微笑著尋找著生活的真正意義。
電影的幾個情節讓我深陷思考。一:女孩為什麼喜歡大叔?僅是他們的經濟基礎嗎?不,我也是大叔控,我認為大叔在光陰逝去時歷練出了迷人的魅力。他們成熟的氣質青澀的男孩是不能夠比擬的,散發出來的是時間才能夠醞釀出來的氣質。你不需要像媽媽一樣去愛撫他,而是他來安慰你,愛護你。女生往往比同齡的男生要早熟個幾歲,從精神層面來講,大叔更懂的與你交流,他們帶給你的,除了經濟還有依靠。女主大概就是被這種安全感所攻陷,片中多次提到《簡愛》,可是不是每一個女人都是簡愛,不是每一個簡愛都能遇見羅徹斯特,不是每一個羅徹斯特都給你幸福。因為這個世界,理想主義往往輸給了現實主義。
引起我震撼的第二點:何謂成長?就是讓你在奢華之後,甘願回歸平淡;就是讓你在深淵之底,仍舊揚帆起航。等落幕時,女主說自己蒼老而不明智,我為之一振,她自始至終都沒有丟掉她的理智,挺過了這一番「成長教育」。除了睡覺不會犯錯,任何錯誤都是成長,在我們不知道自己要干什麼的時候,姑娘多去看看書吧,我們從「人間」到「天堂」,是要路過塵世的,且沒有捷徑可言。
我們真正的需要什麼?童話還是生活?是的,我們對前者抱有極大的留戀,對後者了解的太少。美好往往都是轉瞬即逝的,若沒有一雙堅定的腳踏在地上,眼前的浮華只是鏡花水月罷了。
其實當結尾處出現牛津大學的通知書的時候,我遺憾的發現這成為了一個勵志故事。不過再後來那段關於巴黎的成熟獨白挽回了一些分數。不知道是我內心陰暗見不得人好還是被黑暗社會打擊得不敢樂觀有希望,我看到陽光的勵志故事都本能的卻步。總想把電影結束在世界崩塌一切毀滅的時刻。其實又是何必呢,正因為有了後面的故事,才謂之成長。
關於成長有太多素材。但我們每個人都幼兒園,都讀小學中學大學,這是成長么。這更像是難以違背的自然規律,我們只是任其發生發展,不做抵抗。而我們體會到最多成長的時候往往是電影里描述的殘酷青春。鍾情的女孩兒拒絕了你也好,心儀的男孩送了一朵紙花也好,或是那些殘忍的你爭我奪打打殺殺,在這些當時認為比天還大的事情過之後,回頭看,覺得那彷彿是小朋友們的幼稚游戲,太天真太可愛。這時候才猛然覺得哦我長大了。等到了人到中年,看著自己之前的起起伏伏,再低頭看看現在的自己,最感慨的大概不是韶華易逝,歲月催人老,而是年華中雕刻的自己吧。
Jenny, 優質少女,以考進牛津大學為己任。大概每個經歷過殘酷高考的同學都深有體會。和大多數那個年紀的青少年一樣,沒有方向。就像我想到高中的自己,看起來那麼無知那麼茫然,似乎根本沒有想過人生還有方向感這碼事。不否認教育的責任,但多數還是該歸咎於自己。就像當Jenny發現真相時她真的沒有資格訓斥父母,因為她自己正是毀掉自己前程的幫凶。她似乎是找到了人生的終點,既然如此還有方向何用。聽起來蠻有道理。不過也像每個想不清楚的孩子對於自己在誘惑面前跪倒的狡辯。
小女孩被老男人迷得神魂顛倒。情節貌似簡單到可以想見。以我糟糕的揣度編劇的能力我甚至以為後面小女孩會因此喪命。於是看到結尾很慚愧。可能自己太膽小都不敢想像Jenny如何活著面對這一切了,如懦夫David。對這個男人的一切批判都沒有意義,我也不能將這樣的人在地球上斬盡殺絕。但不論男女,沒有責任感都是致命傷。方向可以慢慢找,但對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是最基本的素質,懦弱至此的人千萬要不得。
Jenny是個聰明女孩兒,她站起來走出來,最終又了巴黎。不過已經不是那個見到一切都新奇的傻姑娘了,而是聰明卻懂得裝笨的女人。這就是成長。
Ⅳ 2012 觀後感
2012年離我們太近了,未必災難馬上就要來臨?給人一種迫在眉睫的緊張感。
電影開頭還有些沉悶,不過是為後面做好鋪墊,地球內核完全液化,地殼正在漂浮位移,老百姓都不知情。後來的發展太令人吃驚了,美國完全消失,地球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消失,地震、海嘯在短短幾天內接二連三,卷席了整個地球,海平面瘋狂上升,影片中美國的黑人總統親眼看著約翰肯尼迪號航空母艦被巨浪打翻,壓在他所在的華盛頓市,美國的英雄紀念碑攔腰折斷,砸在驚慌的人群中(這種鏡頭在中國的電影中絕對不會出現,比如人民英雄紀念碑攔腰折斷,我相信沒有任何導演敢於嘗試拍攝這樣的鏡頭,即使拍了也會被審查掉),加州在州長的謊言中陷入一片火山爆發中(讓我懷疑是否在影射現任州長施瓦辛格經常說謊?他還是我的偶像哦!)。飛機飛過那一片地獄般的城市,垮塌的摩天大樓,斷裂的高架橋,沉陷的高速公路……讓我們目瞪口呆!
最讓人意外的是,拯救人類的還是中國人民,就在我們四川的北部山谷,我當時還說我們四川硬是多災多難,咋個一下子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四川哦!結果到電影的後面才曉得,那裡修建了一個巨大的港口,12個諾亞方舟等待著避難的人類和各種物種,就像電影中所說的:「這樣的工程也只有中國人能夠完成!」確實太巨大了,每個方舟都比航空母艦還要大很多倍(這樣的電影很難讓人相信中國造不出航空母艦來)。電影集中描述了幾個小人物和大人物,很有點意思,尤里這個俄羅斯富商不算個好人,但是他畢竟提供了安26這樣的巨無霸飛機給主角避難,也帶領一群平民爭取自己的生命,在最後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展現了人性美的一面。印度科學家有天真的性格,不知道政治為何物,但正是他的天真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而指揮者也有獨裁的性格,但是獨裁也能夠拯救很多人的性命,獨裁代表紀律,沒有紀律所有的人都會暴亂,二者在電影里很巧合地融合在一起。
而且影片還不乏幽默感,當安26飛機無法降落時而必須用賓利車沖出來時,男主角不能發動汽車,居然還是尤里添上一句「發動引擎!哈哈,語音控制,高科技。」當巨無霸飛機僥幸停穩後幾秒鍾,飛行員正舒口氣要擦汗,冰山崩塌了,掉了下去,很有點像《真實的謊言》中的橋段。
影片中有好幾個橋段都是模仿《海神號》,巨浪打翻艦艇的鏡頭很震撼,但我們似曾相識,方舟的艙門關不上,男主角和兒子潛入水底排除故障的情節也明顯模仿,我還以為他們會犧牲呢,不過導演非要安排完美結局。
在災難片中間,導演也不忘記穿插愛情戲,科學家和總統女兒擦出了火花,而更有意思的是女主角本來和前夫都離婚了,電影安排她的現任丈夫送他們上了方舟,然後死在方舟上,接著前夫又英勇表現一番,贏回了前妻,這種安排我覺得太牽強了。
如果電影描述的是真的,那我們可真得抓狂了,地球確實承載不了太多的人類,就這樣繁衍下去,終有一天自然界會報復,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顯得是多麼渺小和微不足道,前幾年的印度洋海嘯,造成難以形容的破壞,2008年四川的地震,破壞力難以想像。我們要怎麼對待自己生活的地球,它就會怎麼回報我們。
Ⅵ 貓鼠游戲觀後感
01
片頭的線條和音樂很喜歡,很帥。
果然藝術來源於生活,故事很精彩,而且很真實。男神的演技真的好,很多復雜的心情都有讓觀眾感覺到。
我喜歡他爬窗逃走時,粉色的窗簾飄在她臉上,還有從門縫里飛出來的鈔票,包括逃家前藍色光線的運用,有一種明明在現實中,卻又有一絲迷茫的不確定感。
剪輯方式上,先告訴了觀眾他成功詐騙了一大筆錢,然後我們就放心地看他怎麼進行一系列的神操作,直到後半段才開始有點擔心他會在哪一次行騙時被抓。這是一種對觀眾友好的敘述方法,一開局就給了上帝視角,不至於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在講什麼。最好的商業電影,不止製作精良、精彩好看,而且還能滿足觀眾作為全知者的優越感。
02
1. 弗蘭克真的是個天才,離家出走的時候16歲,假裝是航空公司的副駕,成功地騙過了所有人。沒有任何醫學背景也成功應聘上了夜間主治醫生的職位。精湛的與人周旋技術。我想他小時候家境富裕家庭和睦有一定關系,讓他見識過大場面。所以在騙人的時候才能那麼鎮定自若自圓其說。比如假裝是學校記者采訪航空公司的人員,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
2. 高超的支票造假技術和識別技術。前者讓他身無分文的情況下過著百萬富翁得生活,可以輕而易舉地送給老爸卡迪拉克。後者讓他從監獄直接獲得了聯邦調查局的工作,聯邦調查局啊,這個很難考的吧。他幫銀行和財團設計難以偽造的支票還能獲得巨大收益。所以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特長,在某方面是master是多麼多麼的重要。
3. 學霸屬性,學了兩個禮拜就過了律師考試。
4. 學到了四個英文單詞:deadhead 弗蘭克免費搭機,jumpseat 給客艙組員的座椅,truce 休戰,弗蘭克聖誕節打電話給carl能不能放過他他想結婚了,custody 他從監獄轉到聯邦調查局得受carl的監護。
03
由萊昂納多飾演的frank和湯姆漢克斯飾演的carl《貓鼠游戲》於2002年美國上映,兩位不必多說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該片講述了原本生活在富裕美滿家庭中的frank因父親破產,於是母親改嫁,從此世界崩塌,為了為了幫父親追回母親,他從家中逃了出來,想盡辦法賺錢。於是他利用父親給他從死賬戶開出的支票開始進行支票詐騙。
frank從小就擁有超高的智商,順利地利用假支票在世界各地遊走,享盡榮華富貴,而且製作假支票手段越來越高明。17歲的他還成功的假扮了泛美航空的飛行員,哈佛畢業的兒科醫生,甚至在2周的學習中考得律師資格證。看似無敵的他也有軟肋,那就是家庭。carl作為FBI的人,任務是逮捕frank。但是每到平安夜frank總會給carl打電話似乎想要捉弄他,卻被carl一語道破:因為你沒有別人的電話可以打了。從那一刻開始,兩人都明白對方是個孤獨的人,因為他們都沒有了家庭,carl開始慢慢變得像個父親,在引導這個迷途的孩子。在我看來,carl不像是一個逮捕者,更像是一個救贖者。經歷了幾年的貓捉老鼠,carl終於將frank捉捕,並盡力給他減輕罪行,在服役期間carl向所有人證明frank的超高智商可以幫助FBI破案,於是讓frank去FBI工作來代替坐牢(但仍然是服役期間受人監管),這期間frank又一次想逃跑,carl卻對他說:「我知道你不會跑,你看,後面已經沒有人追你了」。是的,carl點醒了他並不動聲色地等待著,像一個父親等待著離家出走的孩子醒悟。以frank的智商稍微再努力點,就又可以讓所有人臣服在他的狡猾之下,但他明白自己所需要的並不是這些。frank在最後終於浪子回頭不再莽撞,並且擁有了美滿的家庭。
frank的上半局每日遊走在香車美女陰險狡詐中,孑然一身,是這個世界的騙子。下半局,浪子回頭,找回屬於自己的港灣。人類沒有與生俱來的觀念,所有的經驗和知識都是由經驗和潛移默化中而來,frank的的童年影響了他的一生,但好在carl的出現將他從邊緣救贖回來。影片不斷運用穿插敘事的手法,將carl和frank的感情一點一點升溫,可能,carl比frank的父親更像父親吧。「與其說是犯罪,不如說是一場救贖」
04
2015 年左右看的電影觀後感~~做個整理。
首先讓自己從感性慢慢走向理性,再回歸感性,相信自己你不會丟掉你自己。
讓自己通曉世里,知道社會游戲規則。
像弗蘭克那樣,自己懂得很多,用大腦思考,才有不被別人忽悠的能力,雖然這個道理很早就體會過,但自己是個容易被感性左右的人,所以要時常提醒自己。當你對某一方面完全了解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切都在你掌控之中,是種很棒的感覺,就像你對報關知識在行一樣,不用擔心你會變陰險,只會讓你更成熟。
多看事實方面的新聞,電影,才會給你更多這種思維。
這個世界,不要相信雜志上說的美國人更愛自由,更不在意等級,身份,地位,trust the truth, 凡是現實深刻點的外文電影,他們一樣在意錢,權,社會地位。每個國家都是一樣,歐美國家只是社會制度比我們更好一些,所以人們表面上相對比我們幸福一些,但是他們也得為一日三餐而考慮和忙碌。
真正有實力的人,是低調的人,但是低調的人都是從高調開始他的人生旅程的。就像弗蘭克從獄中出來去聯邦調查局報道時的那種拘謹和小心,是的,他開始不適應那個環境,表現的像個新手,但是他很穩,有內才。只有錯過,瘋狂過的人,最後心才會安定,才真正懂得平凡是福,因為在他年輕的時候,體驗過太多浮沉,才會死心塌地的想要穩定,不要在年輕的時候就追求安慰,因為雖然你有個安穩的生活,但你的心始終有那麼一絲的不安分在裡面,給你個機會,你也許會跳出去,那時你的年齡就大了。趁年輕的時候多摔摔,只有犯錯才是走向成功的最堅實的道路。最終的弗蘭克回歸了平穩的生活,這是對生活最好的解釋吧。
利用你可以利用的優勢,使你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就像電影中從車中走出來的那一群剛畢業年輕貌美,青春燦爛的空姐。她們年輕,美麗,所以誰都願意對她們寬容點。你現在就是這樣的年齡,就應該把自己打扮的青春燦爛,這是你的優勢。
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這就是弗蘭克為什麼能游離在那些專家之外的原因
如果你沒有相關的知識基礎,卻要裝扮成某方面的專家(例如外科醫生),必須達到能忽悠初學者的程度
除了他自身的智力因素外(丫的就是有這種牛人)~~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
Frank的身上有我們的影子:年輕不知天高地厚。未來還那麼漫長,世間又有多少歡愉,哪有時間來考慮後果呢?所以,我們盡情的揮霍青春,逃避可能而來的一切後果與懲罰。而carl,那個總在我們身後步步緊逼,讓我們時刻提心吊膽的傢伙,就像一種責任,一種義務。我們當然不可能永遠逃下去,可年輕時,誰不以為自己與眾不同,備受上天眷顧呢?直到有一天,我們長大一點了,開始往回看,卻發現我們曾無比珍愛的東西早已丟失。這一路我們走得太匆忙,太倉皇,要的抓進懷里的東西太多,以至於它何時從我們的臂膊間滑失都毫無知覺。那一刻,我們就是飛機上聞之父親死訊的Frank,多少悔恨,多少痛苦都不可挽回既定的事實。
最後,我們無一例外的被carl抓獲,收拾過去的得到與失去,面對可能的後果與懲罰。從那一天起,我們就留了下來,留在了carl身邊,而我們,稱那天叫做「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