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降臨》開始,聊聊科幻里的語言「包袱」
這個2月,根據美籍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成名作《你一生的故事》改編的科幻電影《降臨》,以其「腦洞大開」的情節和畫面,成為令人驚嘆的力作。作為一部以外星語言為「戲核」,而且結構較為特殊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曾被認為是不太可能搬上大銀幕的作品。
《降臨》中對外星來客「七肢桶」及其獨特文字的成功刻畫,成為令影片出彩的因素之一;以影片中水墨畫般的環狀「外星文字」寫成的雞的「五德」,也在今年春節期間,成為一些科幻迷用來拜年的獨特「顏文字」。
(《質量效應》系列中的艾柯人,游戲截圖)
《來自河口》:異星語言的致命「內核」
我們甚至可以推想,研究(破譯)外星語言,繼而了解外星文化的過程,有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事件,而這可能會成為匠心獨運的故事情節生長的土壤。美國女科幻作家雪拉·芬奇的語言學科幻名作《來自河口》即是如此。
在這篇科幻小說里,人類與名為維拉提克賽的異星智慧種族交戰。維拉提克賽人表現出極為強烈卻又毫無來由的敵意,破解維拉提克賽語成為和平的關鍵;但這種語言含有大量的同音異義詞,其中一些詞帶有完全相反的涵義,令傳統的語言學研究手段徒勞無功。
於是,人類派出最好的語言學家「蒼鷺」來撫養維拉提克賽嬰兒提』比阿克,讓他與人類女嬰凱莉一起成長,以便得到一個懂英語的維拉提克賽孩子來進行研究。
然而,維拉提克賽人可以通過記憶遺傳的方式,將語言傳給下一代,只需等待頭腦成熟即可自動掌握母語,其效率遠遠高於人類後天習得語言的方式。
於是,人類女孩凱莉反而學會了維拉提克賽語,並且擁有了維拉提克賽人的思維方式,變得冷酷而嗜血;還只是孩子的提』比阿克則不斷虐殺各種小動物,最終殘忍殺害了「蒼鷺」的女搭檔艾莎。
在付出令人難以接受的慘重代價之後,「蒼鷺」終於發現了真相:原來,「愛」和「死亡」在維拉提克賽語中是一對同音異義詞,也是這種語言的基礎;維拉提克賽人表現出的殘忍,竟然是他們對其他生命表達熱愛的方式!這種星際文化交流中「冰火兩重天」式的致命情境,為讀者留下了值得深思的余韻。
(作者:馬之恆,科普與科幻作家,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公眾號)
編輯:劉偉瓊
本文系原創作品,商業合作及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投稿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② 電影《降臨》觀後感
《降臨》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發行,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傑瑞米·雷納、艾米·亞當斯等聯合主演的科幻片。該片根據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原著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改編,講述了12個神秘的外星飛船降臨在地球上時所發生的故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前幾天去看了電影《降臨》,我沒有看過原著,純粹是被這款全新設計的UFO而去看的。如果你是抱著看災難片的預期去看,那可能會失望而歸(裡面除了一次不具規模的室內爆炸和一些零碎的槍聲之外,其他都是文戲),因為我也是抱著這種預期去的,不過我並沒有失望而歸,反而讓我對命運選擇方面有更多深思。
《降臨》這部電影雖然票房不咋地,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它在國內已經上映7天,票房並沒有破億,但是評論數和豆瓣評分已經遠超同期科幻片《太空旅客》。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有點像用外星人作為引子,來包裝一個不同種族之間溝通的故事。影片用很大篇幅來講述與外星人溝通的細節,從聲音開始,再到文字元號,一步一步邁入有效溝通為止(獲知外星人的來意)。可能導演覺得這樣發展下去會有點拖戲,所以直接就幫女主角開掛,讓她有預知未來的超能力,讓未來的她所有知道的信息,直接傳送給現在的女主角,讓女主角秒懂外星文來解決危機。為了讓開掛更合理,所以在影片中不斷穿插她在未來的生活和成就的片段。不過這些不是故事的重點,重點是想告訴你人類最大的問題源於誤解。
信息的誤解
整部戲最突出的部分是人類與外星人開始通過各自的文字來進行互相識別->理解->溝通的過程,畢竟是兩種文明,傳遞信息中所表達的意思很容易會出現誤解,例如片中外星人說的工具,可理解為技術,也可理解為武器。這究竟是想合作還是想開戰,這個真不好說,根據眾多科幻片的經驗來說,大家第一反應當然是想開戰,歷史上擦槍走火導致戰爭的事確實不少。
片中特別突出了中國的態度,刻意讓中國先發動戰爭,其實這也可以說明西方對中國也存在誤解,這個年代戰爭並不能獲得更多利益甚至虧損,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上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現在只有雙贏才是致富之道,跟片中最後外星人表達的理念是一致的。
未來的選擇
《降臨》除了講述與外星文明溝通之外,還有一個關於「選擇」的插曲埋在劇情主線內,在女主角習得預知未來的能力後,她知道未來自己有一段不幸的家庭經歷,但是她依然繼續選擇按照未來原來的路徑來走,這確實讓人有點費解,正常來說如果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好結果,很自然會選擇避免這個結果的出現。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讓我開始重新深思「選擇」這個的問題,一個已知未來不算太好的結果和一個嘗試改變未來成為未知的結果,當然未知的結果可能會更壞也可能會更好,你會如何選擇呢?
《降臨》改編自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我沒看過原著,但相比之下更喜歡小說的題目,覺得它更符合這個披上了科幻的外衣,談論自我的故事。
當然,我也很喜歡片中的科幻部分,這次外星人降臨地球時終於不再是憑著自己的高智商短時間學會的人類的語言,也不是更加神棍的用「心靈感應」粗暴的解決溝通難題。片中的外星人七肢怪的語言和文字與人類的體系完全不同,因此才需要女主角這樣的語言專家來破譯,在此過程中,作為觀眾和主角宜通從初次探索外星飛船,見到七肢怪,和首次通過文字與他們交流並破譯,的確是一段奇異的經歷。
片中提到學習一個新的語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維,而七肢怪的語言則可以改變一個人對於時間的理解,變成一個看到未來就像回憶過去一樣全知的人。但是一個人可以預見未來的話,就會陷入更大的疑問,如果未來已經確定的話,那我們是否真正的擁有自我意識呢。電影原作者特德姜在他的短篇小說《前路迢迢》中描寫這這么一個機器:「它是個小小的裝置,同開車門的遙控器差不多。外形上說,它只有一個按鈕和一個碩大的綠色發光二級管。你撳按鈕,綠燈就閃亮。唯一特出之處是燈會在你撳按鈕前一秒鍾亮起。」
小說中這個小小的裝置,使很多人覺得自由意識只是一個幻覺,唯有欺騙自己,才能避免因為不斷這樣的懷疑而使自我陷入昏迷。與《前路迢迢》不同的是,片中在學會七肢怪的語言後,可以看到自己的未來與過去,不過並未提到預見的未來是絕對不可改變的,這也就產生了另一個問題,也是電影最後女主角問男主角的問題:如果你能看到自己一生中所有的經歷,你會改變它么?
對此,我也曾感到過困惑,我們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了生活,還是冥冥之中命運早已做好安排,而我們只是產生了一種做出選擇的幻覺?雖然無法參透這個問題,但是如果面對那個問題,我想我的選擇是不會改變。並不是我不願去探索更多的可能,而是我覺得自己在一生中所經歷的開心的時刻,悲傷地時刻,憤怒的時刻,絕望的時刻等等所有這些,才形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也就是「你一生的故事」。
如果你發現故事的結尾不怎麼討人喜歡而改變了它,那整個故事的主角,還是現在的你嗎。就像《蝴蝶效應》中一樣,改變一個微小的決定,也許自己就成為了另一個陌生人。當然一定會有很多人無法理解這種想法,我是一個患得患失的人,總是想維持一種安穩的現狀,如果他們真的可以預見未來的話,相信一定會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吧。就像片中,男主角無法理解女主角明知道女兒的早逝卻沒有改變這一事實一樣。她並未試圖反抗命運,改變女兒一生的故事,而是坦然接受它,感受它融入自己生命的過程。
再說回電影,導演在處理穿插對女兒回憶的片段時,一開始刻意讓觀眾以為這是女主角的回憶,在中途女主問道:「這個女孩是誰?」時,讓觀眾對此產生懷疑,在結尾處男主才出現在回憶里,說明了這是女主預見的未來,這時候相信大家早已搞明了故事的脈絡,不過還是會為這一反轉暗暗稱奇吧。在片中也看到了一些隱約和致敬成分,比如12個飛船讓人很自然的聯繫到12使徒,七肢怪來地球的目的是教授人類語言,在基督教中語言則認為是由上帝創造的。原作者特德姜作為華裔也在其中融入了東方宗教元素,除了片尾結尾處「托夢」的情節外(不知道原著小說中有沒有),七肢怪所使用的文字看起來很像禪宗中的「圓相」,這一符號含有真理及圓滿之意,也預示了他們的語言背後蘊含的力量。七肢怪的樣子還讓我聯想到了克蘇魯神話,尤其是主角看到它們san值狂掉的樣子,甚至還有路人因此發瘋,不過我相信作者本無此意吧。另外飛船的造型感覺很像2001漫遊太空中的黑色石碑,黑色石碑將工具的理念授予人類,七肢怪的語言將時間的理念授予了人類,果然大家都喜歡庫布里克。
還有一些與電影無關的吐槽,很高興這部電影並沒有將對於時間全知的外星人歸為「高維度生物」,我一直覺得各種創作中對於維度的討論實在簡單粗暴,比如提到高緯度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會關乎時間。人類就連對於一維和二維的理解也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的,如果按照現在理解有一個二維平面上的生物卻能折疊時間的話,那他之於我們來說算是高維生物嗎。
在本片中時間作為一個人類能感受到無法理解的存在,舉一個不太貼切的例子就好像一個天生聽不到聲音的人,他無法理解聲音的存在,也無法理解以聲音的形式存在的表達事物的方式,但是聲音一直都在,只是他無法理解,就像片中的人類無法理解時間一樣。這世界上是否有很多就在我們身邊卻無法感受的東西呢?如果真的存在高維世界的話,我想那其中一定有我們這種低維生物無法理解的奧秘,否則的話豈不是太無聊了。
《降臨》並不是一個傳統的科幻電影,但是它神秘又迷人,我很喜歡,同時對原著小說也充滿了興趣,一定會在最近找來看看。
年前看了電影《降臨》,講述了一群學者與造訪地球的外星人溝通的故事。女主角在接觸、學習外星語言的過程中,漸漸獲得預知未來的能力,陸陸續續看到自己的一生。自己將會與現在一位同事步入婚姻,生下女兒,被丈夫拋棄,女兒早夭……
電影的結尾,女主角對未來的老公,一個尚無預知能力的物理學家,問道:If you could see your whole life, from start to finish. Would you change thing?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有不同程度的預知。近如手頭的工作任務啥時做完,晚飯幾點吃,吃什麼;遠如自己和身邊的人親人將會經歷老、病、死……只是不知道這些事情發生的確切時間點罷了。
正因為不知道,未來的每一天都是新鮮、刺激、有趣的,盡情地生命,體驗新經歷,品嘗新食物,玩新游戲,看新書,發現新世界……
也正因為不知道,生命充滿了隨時會暴發的苦。口渴肚飢是輕微的苦,生病受傷是劇烈的苦。世事無常,歡聚會結束,美食會變質,衣物會褪色破爛,高樓會倒塌,富豪會變窮人,愛人會變心,親人會衰老死亡,生命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失,也許下一刻災難就降臨到自己頭上。
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這些遲早會發生的意外?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已經遭受的不幸?
去年看過不少抑鬱症病人寫的內心獨白,不少人的想法是:我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是我!能成功走出抑鬱症的人,無一例外都拋棄了這種消極的想法。過去已經無法改變,怨天尤人沒有任何意義。把做壞事與生病聯系出因果關系,更是愚昧無知的表現。
人做任何事,都是先有想法再有行為,有行為才有變化。這想法可能是潛意識,也可能是細微到很難察覺的心識。倘若思想打成了死結,放棄自立自救自強,人就只能隨波逐流,看天吃飯。甚至情緒也取決於外部環境,嘗到甜高興,吃到苦悲傷,這與動物、植物、死物有什麼分別?
人和它們最關鍵的區別在於有思想、會思考,能用理智超越慾望和情緒。這種靈性,即是儒家所謂的命。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相對於禽獸有這么獨特的優勢,又如何能修身煉己、行義達道,成為一名君子呢?
但許多人放棄了這一優勢,每天所思所想所作,無非是如何滿足自己的各種感官和口腹之慾,不如意則難過、惱火、埋怨、慎恨。一生的情緒註定起起落落,得不到解脫。這樣的心態,面對女主角的抉擇,只會痛苦地過會後半生。
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 and where it leads, I embrace it. And I welcome every moment of it.
女主角的自白瞬間升華了電影主題,深感共鳴。兜兜轉轉這么多年,直到前段時間才真正明白這既是生活應有的態度,也是修道當秉持的心法。根器愚鈍,這么簡單的道理,從「會說」到「明白」,花了近八年。也體會到老子「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誠非虛言。
電影中還有句台詞,解開了我一個心結:Trust me, you can be very good at communication, but still end up single.
確實是這樣。事後看影評得知還有原著小說: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讀來別有一番精彩。
③ 如何解讀《降臨》這部電影
我也是觀影結束後才得知,這部電影在爛番茄上曾連續收獲96個好評,新鮮度一度高達百分之百。不出意外,這部電影基本已經鎖定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一個提名,但是我並不覺得它最終能夠捧回小金人,它看起來不太符合奧斯卡評委們的一貫口味,但是我相信,這部電影絕對會在電影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因為它註定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正如片名一樣,電影講述了12個貝殼狀UFO降臨在世界各地的故事。看似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外星人入侵地球,誰能料到這部看似科幻的電影的內核竟是滿滿的社會關懷。在當今的科幻片里,要不就是滿屏絢爛奪目的特效,要不就是天馬行空的燒腦設定,《降臨》難能可貴的將視角拉回到文明最初的碰撞,讓電影在天馬行空之餘,也能夠腳踏實地。
如果抱著去看地球人與外星人大戰的朋友可能就會失望了,其實像《獨立日》里那樣,外星人一言不合就入侵地球的設定是非常戲劇化的。在兩個外星文明剛剛接觸之際,更多的應該是彼此之間小心翼翼的試探與交流,而不是外星人一落地就滿嘴飆起英文,《降臨》便是將視角設定在了這個長期被人們忽視的不起眼的環節上。
電影在一開始就從女主角路易斯的視角進行了簡短而有力的刻畫:透過大學里的電視新聞,12駕「貝殼」降臨在世界各地的信息傳播開來,電視機前學生們陷入恐慌,露易絲從人群後走過,並不太在意新聞,徑直走向教室授課。此後也是像往常一樣上班工作,回家打開新聞滿是人們對於「貝殼」的恐懼,她卻晚上依然睡得很香。
這段刻畫沒有半句廢話,甚至一舉多得,既交代了電影的背景與社會環境,也入目三分的鋪墊了露易絲堅韌、果敢的形象,非常妙。
露易絲是大學里的語言學教授,曾與軍方有過多次翻譯上的合作,於是自然的,被軍方的一位上校請去了一駕「貝殼」所在的前線。與她同行的還有一名物理學家伊恩,兩人將攜手合作,結合物理學與語言學的角度,破譯「貝殼」里的外星人「七肢怪」的語言,弄清「七肢怪」來到地球的目的。
電影比較遺憾的一個地方就是為了著重刻畫女主角露易絲而弱化了男主角伊恩。伊恩在電影裡面的形象並不豐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伊恩甚至成了露易絲的附屬品,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只是編劇覺得需要這么個角色來豐滿露易絲的整個人生而已。當然這是後話了,你得看完電影才能體會到這些。露易絲與七肢怪的交流、運用語言學技巧逐步破譯外星語言的過程非常有意思。
當一群穿著橙色防化服的人站在「七肢怪」面前與它們進行交流時,露易絲拍著胸脯在白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七肢怪」是否能分清這串英文指的是眼前這個在寫字的小人,還是面前這一群小人總的物種代稱?
當露易絲向「貝殼」里的兩只「七肢怪」拋出「What』s your purpose on Earth?(你們來地球的目的是什麼?)」的問題時,「七肢怪」又是否能理解,這里的「your」指的是它們兩只「七肢怪」,還是所有來到地球的「七肢怪」(即你與你們的差異)?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歧義,卻是兩種陌生語言交流之初,最為重要且關鍵基礎。一旦基礎建立的有所偏差,之後交流產生的歧義將成指數倍的增長。以至於,用文字的形式進行交流的美國人,最後翻譯出「七肢怪」的目的是「為人類提供武器」;而用麻將游戲形式與「七肢怪」進行交流中國軍方,最後翻譯出的結果卻是「來地球使用武器」。
聯想現實,你就不難發現,即便是各種語言系統融匯已久的人類社會,卻仍然問題不斷。舉一個例子來說,在《超人:鋼鐵之軀》里飾演反派佐德將軍的著名演員邁克爾珊農,被媒體報道稱其在觀看《超人》續作《蝙蝠俠大戰超人》時竟然睡著了。看到這樣的標題你或許是覺得《蝙超》這部電影太無聊了,然而實際上他是在跨洋飛機上看完了這部電影,他實在太忙了,很遺憾只能以這種方式欣賞電影。他還補充道他加入《超人:鋼鐵之軀》是因為他認為那是個很美的故事,當然最後這句可成不了新聞標題。
挺有意思的不是嗎?語言融匯、建立之初,學者專家們都是小心翼翼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探討與商定,才能取得一點進展,謹慎只是為了使語言更加准確。而現在呢,曲解、斷章取義已經成為一種獲取利益、博取關注的流行手段,語言的准確性與權威性,成了一個笑話。
流言、謠言不絕於耳,語言的誕生本是為了更好的交流,現在交流確實方便多了,腦子卻被弄成了一團糟。
《降臨》作為一部科幻電影能有這樣的社會關懷,我覺得非常好,這很了不起,很偉大。這部電影的降臨,無疑是給科幻這個題材重新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
④ 從認知語言學解讀《降臨》
早被安利了特德·姜(Ted Chiang)的《你一生的故事》,作為小語種專業,曾經的語言汪,看完其改編電影《降臨》後,簡直太激動。
如果你對人類的思維與語言沒有興趣,也許會覺得無聊(我後座的熊孩子一直在問:什麼時候開打?),而若不然,你會被特德·姜塑造的未來語言所驚艷。
本文就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聊一聊這一未來語言,順便講一下鏡頭和剪輯。
從認知科學和語言學的角度說,《你一生的故事》最妙的部分是外星人的語言體系。它完全打破了現有的規則。
就像電影中所說,我們說話是線形序列,說一個句子時先說一些單詞,後說另一些單詞。因為說話與時間有關。
可見, 在時間上,我們說話呈線性序列。
認知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 Steven Pinker 在《語言本能》里說過,我們語言的句子呈現一種樹狀的結構,即喬姆斯基(現代語言學之父)所說的「深層結構」。
可見, 在空間上,句子呈層級結構。
而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本就是依據空間而來的。注意上面說的線性序列本身就是一個空間隱喻。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作者有具體論述。例如很多表示時間的詞彙就是從空間概念而來:在...之 前 / 後 ; 上 午/ 下 午; 前 景/ 後 來等等。
特德·姜對未來語言的構思打破了以上規則。如果沒有層級結構呢?甚至都沒有方向之分呢?如果時間不是線形的呢?
所以七肢桶
空間沒有了方位之分,基於空間隱喻的時間便也沒了過去未來之分。實在是太妙了!
敘事學大牛傑拉德·普林斯(Gerald Prince) 在《故事的語法》里說過
所以未來語言比我們高級的地方在於 他們像那個看故事的人,能同時感受不同的時間線,只不過他們同時也在故事裡。 而我們,只是生活在故事裡的人。
然而學習了外星語言就能學會他們的思維方式嗎?
原著中提到薩丕爾-沃爾夫假說(Spair-Whorf Hypothesis),它的主要觀點是「語言決定論」,即思想由語言提供的各種范疇所決定。它更溫和的版本更廣為流傳:不同的語言導致了不同的思維。這種觀點的支持證據包括:霍皮人(印第安人的一支)的時間觀念與我們截然不同;不同的語言對顏色有不同的分類;愛斯基摩人的語言里有幾十個關於雪的詞彙。
據沃爾夫描述,霍皮人的語言里沒有任何詞、語法形式或表達方式表示時間,過去、現在或將來。他認為霍皮人沒有時間的概念,不會將事件看成是時間上的一個點或一段可以計量的時間段,如一天或兩天。
這似乎有點像七肢桶的語言,但是平克指出,
至於沃爾夫對霍皮語的研究,平克覺得他一定是研究了假語言。
《語言本能》里,平克一一推翻了這一假說的證據。
同時他還指出,語言並不是唯一的思維方式,例如我們有圖像思維;物理學家更相信自己的思維工具是幾何圖形等等。在形成語言之前,我們已經有了思想,至少是關於「概念」的思維。
所以,靠學習七肢桶的語言來習得他們的思維方式,還是太天真了點。但這並不妨礙科幻中哲學命題的探討...
由於沒法回看確認,這一部分我只寫印象深刻的。影片在敘事安排和剪輯上塑造懸疑還是挺成功的。
在第一次接近和進入七肢桶的貝殼飛船時,主人公包括我們有很多疑問。這是什麼做的?裡面構造是怎樣的?會有危險嗎?外星人會突然出現嗎?
此時導演和剪輯師並沒有立刻回答我們的疑問,而是主要使用 主觀視點 ,讓我們追隨著主人公的眼睛,從外觀到內里一點點探索。在貝殼底下,原本輕輕一觸的動作故意延長,讓好奇更燃。
還記得當路易斯一個人無裝備地進入貝殼,此時主要使用了 客觀視點 ,導演讓我們看到路易斯的特寫,感受她的疑惑、恐懼。進入貝殼,理論上路易斯很快能發現七肢桶。但特地先安排了幾個視線搜索的鏡頭,增加疑惑和恐懼的感受。
在了解清楚七肢桶語言之前,我們耳邊一直環繞著耳麥音(不太記得具體什麼時候消失),這種隔閡的聲音也讓人感受到無法溝通的隔閡。
雖然影片的很多改編都很有創意,但是有些伏筆處理得也有些生硬。例如那個零和博弈的梗,埋梗和揭露梗的時間太近,有刻意之感。再如路易斯和商將軍的通話,她為何能說出商的妻子臨終的話呢?這個小情節似乎缺了一些信息。
很多人覺得這部科幻片是一股清流。雖然我看的科幻片不多不敢妄議,就我所知而言,主要是因為很多其他的科幻片雖然探討了超常的能力、技術,但都是基於人類自己的能力、技術。有點像奧林匹克的口號,只是人類的極端強化版。 而《降臨》/《你一生的故事》卻探討了顛覆人類認知的全新認知方式。
另一方面,很多科幻片都是對這種超常的力量的探討。它會傷害人類嗎?它會毀滅地球嗎?它合乎倫理嗎? 而《你一生的故事》探討的是,我們掌握了這種認知後,會怎麼看待人生。
很多人想知道3000年後七肢桶發生了什麼,而我覺得,這里打住就很好。
⑤ 看降臨的觀後感,有很多人都沒看懂電影講了什麼鬼
好久沒來忘了怎麼發帖子了。。。想說一說昨天看降臨的觀後感說實話,一開始是我對電影還是抱了很大期待的,結果看完電影感覺很沒勁,電影情節整體節奏緩慢,軟科技過多,對於很多非科幻迷觀眾來說是看不懂的,我相信今天去看電影的朋友們,有很多人都沒看懂電影講了什麼鬼。。。降臨是根據小說你的一生改編成電影的,這本書的世界觀最迷人的地方在於,七枝桶並不是擁有超能力,只是它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與我們不同,因而能夠看見未來,這也是這種能力可以通過語言習得的原因,在這點上,電影的改編完全失敗,電影讓人看後就是一個感覺,這外星人特么是個什麼鬼。。。其實作為宇宙文明世界觀,土豆是比較喜歡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的,降臨的世界觀,擁有強大無比科技力量的外星文明來到地球幫助人類發展,原因就是為了三千年後希望人類幫助他們,不是很能理解這種設定,當然最最重要的事,降臨黑中國,靠(#‵′)…在見識了強大外星文明後,那個傻逼才會去攻擊外星人,這不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嗎?這鍋怎麼讓中國來背總體來說,這電影真不建議去看,沒啥意思。
⑥ 對於電影《降臨》(Arrival)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我覺得對電影降臨進行評價的話,其實要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他的客觀事實,不要因為不喜歡其中某一個角色而去把這部電影一黑再黑。
⑦ 電影《降臨》觀後感
讀了周梵的《降臨》影評之後,就很想看看這部電影。正好換了個5G的新手機,超大的儲存量,可以盡情地看電影了。
《降臨》這部電影是根據獲得雨果獎等多項大獎的短篇科幻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改編的。這部電影是科幻+親情的基本結構。 在一個無眠的夜晚,我一口氣看完了這部長達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劇中冷峻的畫面、離奇的故事情節,看得我驚心動魄!但電影一結束,我很快就恢復了平靜。一切看似那麼遙遠卻又那麼貼近生活,好像自己也曾經歷過一般。對於有信仰的人,對於相信生死前定的人來說,一切都是必然,是定然。
劇中女主角露易絲是一位語言學家,因此,國家派她去和外星人接觸。因為有12架外星飛船降臨到地球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引起了人們的恐慌。動亂已經開始,戰爭一觸即發,各國家全副武裝,進入備戰狀態。但在同時,美國又派露易絲與外星人接觸,盡力了解他們的意圖,通過談判期望和平。
語言學家路易斯和物理學家伊恩便披甲上陣,肩負著人類和平的偉大使命,利用語言這一神奇的工具架起走進彼此的橋梁。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露易絲終於破譯了外星人「七肢桶」的語言。
原來外星人是來幫助人類的。因為3000年以後,外星人需要人類的幫助。
在掌握外星人語言的過程中,改變了露易絲的思維方式和意識結構,她擁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她窺見到了她和她未來的女兒的情境,以及女兒最後的死亡。但是她還是選擇了與物理學家伊恩結合。
在電影的最後,露易絲說,即使知道了旅程和目的地,我依然選擇珍惜我所擁有的每一個瞬間。
這正是露易絲最勇敢的部分,她願意去體驗那份愛,以及與之相關的悲傷,因為那也是那份愛的一部分。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國學大師楊軍教授在少林寺玄幻小說《我的師父大武僧》里的一段話:
「情來了,就真心用情地愛嬌妻幼子;義來了,就義無反顧地舉義旗、統義兵。明知道紅粉骷髏,也要真情實意、溫柔體貼;明知道兵敗滅門,也要勇往直前、奮不顧身。」
我想,這句話正是對電影《降臨》的高度概括、精準地總結。也是給予我們對人生態度的一個啟發吧!
今日表情:
我是一個泥瓦匠
裝扮庭院工作忙
一切福田方寸間
一磚一瓦皆修煉
2021.1.17
小小背包圖書館
攜帶手機真方便
常聽大師講經典
邊聽邊學邊實踐
2021.1.18
貓咪的表情:
⑧ 《降臨》:盡管和原著很不一樣,它仍然是部好電影
我們的語言、文字,都與時間緊密聯系在一起。在《你一生的故事》中,Ted Chiang 將時間的概念抹去,讓外星人「七肢桶」的文字形成一個環,書寫和閱讀的時候都沒有先後順序。隨後,作者藉助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用這樣的語言改變了外星人的思維方式,進而改變了女主角的思維方式。
《降臨》的電影情節和原著《你一生的故事》有很大的差異。電影的拍攝和配樂、演員的演技都不錯,但是在原著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增加了一些好萊塢大片元素。如果你只打算看其中一個,那我推薦原著。
【劇透警報】以下內容有大量劇透,電影和原著都劇透。
電影和原著相比,最大的差異在於情緒的基調變了。原著的敘述中有一種很迷人的內心力量:洞悉一切卻坦然面對的力量。相比之下,電影更多地展示了女主角在窺見未來那一刻的茫然無措,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根據影片節奏作出的妥協。
原著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女主角班克斯在講述她的回憶。雖然作者可能刻意模糊了時間概念,但我們仍然能從字里行間讀出回憶的味道。原著開頭就有這么一段:
然而,影片沒有採取回顧的角度,而是直接從外星人的降臨開始敘述。作為一部電影,它更注重如何始終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有懸念,有沖突。它加入了典型的好萊塢大片元素「拯救世界」,將外星人的來訪升級為全球性的沖突,整體的節奏比原著要緊張許多。
影片的開頭花了大量篇幅營造出神秘的氛圍。我尤其喜歡兩個場景:一是班克斯在直升飛機上,盤旋著接近外星人的飛船,晃動的鏡頭既還原了女主角的視角,又給人緊張不安的感覺;二是男女主角第一次進入腔體的時候,構圖和配樂成功營造出奇異的氛圍,令人渾身起雞皮疙瘩。(有影評說後者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但我沒看過。)
隨著劇情的推進,全球性的沖突一觸即發,女主角為了化解危機而努力學習外星人的語言,卻從中看到了本屬於「將來」的一個個場景。關於未來的片段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晰,而每一次她的意識從未來回到現實,她都會出冷汗、眩暈。在給商將軍打電話的時候,這種緊張感達到了高潮。
因為看到未來而不知所措,這樣的改編更加貼合影片的劇情,卻難以讓人體會到那種「將自己的一生盡收眼底」的感覺,可謂有得必有失。只有在最後幾分鍾,我們才感覺到一點這樣的情緒。此時沖突已經化解,在搖曳的小提琴聲中,女主角走向男主角,擁抱自己的餘生,和女兒短暫的一生。
關於預見未來或時間旅行的故事總免不了要面對「祖父悖論」。《降臨》採取了一種獨特的處理方式,它不僅不試圖改變過去或未來,而是讓未來與當下並行發生,在劇情的處理上呼應了外星人語言的思維方式,這一點相當高明。給商將軍打電話的那場戲是全劇的亮點。當下與未來在這一瞬間交匯,時間的方向、事情的因果變得模糊起來:是因為她打了這個電話,才有了後來皆大歡喜的慶祝晚宴?若不是看到了未來的晚宴,現在的她怎麼知道要打電話?
由於時間在感知上的錯位,因果關系也變得模糊起來。而原著直接繞開了這個問題,它讓女主角坦然接受一切,甚至不去思考改變的可能。或許她也認識到,刻意改變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命中註定。
我特別喜歡原著中這段:
《降臨》,或者說《你一生的故事》,它的構思相當高明。在這個故事中,有人看到了語言學,有人看到了物理學,有人看到了自由意志,甚至有人看到了佛教思想。總之,一個好故事經得起多個角度的解讀,能給人許多不一樣的啟發。所以,即使電影進行了很大的改動,讓原著黨頗為不滿,它的內核仍然是一個好故事。
最後,得批評一下電影的字幕翻譯。
影片開始時,路易斯想讓護士把孩子交給她,她說的是「Come back to me」。字幕翻譯成了「來,媽媽抱抱」,完全沒有體現出原文中那種復雜的情緒。同一句話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再次出現,但字幕好像給出了不一樣的翻譯。如統一翻譯成「回到媽媽這兒來」,雖然在對話語境中看有點生硬,但是會更切合整部影片的主題。
還有一段對話,女兒問為什麼她的名字叫漢娜(Hannah),路易斯告訴她這個名字正著讀和倒著讀都一樣,「It reads the same forward and backward」,字幕卻翻譯成了「因為這是媽媽用心為你取的」,直接弄丟了這么一個重要的線索。
當外星人離開的時候,旁白說的是「the day they departed」,而字幕翻譯成了「飛船解體的那一天」,這是個非常低級的錯誤了。
字幕的問題很可能不止這三處。不過我是去欣賞電影的,基本上直接聽原聲,所以沒發現更多的問題,也建議有能力的朋友直接聽原聲。
⑨ 電影《降臨》影評
電影《降臨》影評
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艾米·亞當斯、傑里米·倫納聯袂主演的好萊塢燒腦科幻神作《降臨》正在全國熱映,上映4天便獲得近5000萬票房,日票房、上座率等均位列第一。下面就一起看看這部電影的影評吧!
改編自這本小說的電影《降臨》已經在國內上映,促使我去看這部電影的純粹是一種好奇心——因為就我對這個故事的印象來看,這是個不適合改編成電影的故事,所以可想而知改編難度很大。我很想知道它最終會以一個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在熒幕上。為了更客觀地評價電影,我又拉上了沒看過原著《你一生的故事》的媽媽,期待看完電影以後結合我倆的意見,給個更中肯客觀的評價。
最終的評價在短評中提到了,四星。給分的話,我傾向於8.0分。
外星人突然降臨地球,十二艘不明飛行物毫無規律地降落在地球的十二個地區。它們降落的國家各自派出科學家與它們進行交流,期望探知它們降臨的目的。女主角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語言學家,與另一名物理學家一起被派前往人類靠近不明飛行物的營地,多次進入不明飛行物與外星客人“七腳怪”交流,破譯它們的語言文字。曾經有種科學猜測——“語言決定思維方式”,而女主角在學習、破譯“七腳怪”文字的過程中,也習得了它們非線性時空的思維。簡單來說,女主角不知不覺中擁有了外星人預言未來的能力,而她自己在混亂的、發生在未來的記憶碎片里迷迷糊糊,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了這種預知未來的能力。同時,由於人類的語言就和人類的文明一樣混亂,女主角得出了外星人來地球的目的是“提供武器”,但她並不確定它們所謂的“武器(亦或是工具)”究竟是不是人類理解當中的用於自相殘殺的工具。不過其他國家也幾乎同時通過破譯“七腳怪”語言文字而得到了這個訊息,其中幾個國家拉響警報,決定脅迫“七腳怪”離開地球,否則將率先開啟攻擊。
戰爭一觸即發,女主角為了避免這一切,獨自進入了不明飛行物,與“七腳怪”交流。在這場交流中她得知“七腳怪”來到地球是為了“提供武器”、“幫助人類”,因為它們“三千年後將需要人類的幫助”。女主角詢問“你們如何知曉未來”?“武器”究竟是什麼?突然恍悟“武器”指的實際上是“七腳怪”給人類的禮物:它們的“語言文字”。習得這種“語言文字”則可習得它們的思維方式,從而獲得預知未來的能力……
最終女主角通過她預見的未來阻止了這次即將爆發的戰爭,並且也得知那個反復出現在自己記憶中的小女孩就是她未來的女兒。女主角已經預知她的丈夫就是那個同她一起進入不明飛行物與外星人交流的物理學家,他們會結婚,會擁有一個女兒,然後離婚……女主角陪伴女兒長大,而女兒將在一次意外中身亡。女主角預見了未來,預見了所有的悲傷,卻選擇順其自然,沒有阻止這一切。
“它們是無法阻擋的。”正如她曾在未來對小小的女兒所說,“就像你。你也是無法阻擋的。”
故事結束,她似乎走到了結局,又僅僅是站在了開端。
總體來說,電影已經將原著所要表達的立意展現了出來。通過這種外星人降臨的方式,通過這類沒有時間束縛的語言文字……因為形式奇妙神秘,所以即便是個不那麼新的立意,也依舊讓人感動震撼。
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只感覺影片改編的手法類似於另一部電影《記憶碎片》,時空倒錯,生死交織,當下與未來如碎片般浮現腦海。影片最開頭就在未來揭示了女主角女兒的死亡,然後一切回到起點,故事剛剛開始。(這個部分我確信與原著安排的順序是一致的)
電影改編在後半部分添加了一些看過這類有關時空作品的觀影者都熟知的“套路”,我想也是為了讓沒能明白女主角能力的觀眾進一步理解。這樣的選擇似乎無功無過。電影將原著的“故事性”比較完整地展現在了觀眾的眼前,但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原著的“科學性”:女主角破譯這些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運用的理論,她是如何通過破譯這些語言文字而獲得預知未來的能力的……這些在影片中都被削弱或者省略了。當然,這或許也是僅有文字才能展現的,影片無法做到。因此最開始,我好奇影片會如何改編,也是正是基於這個原因。
除此之外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改編過程中有些強化“中國危脅論”,影片里展現的中國形象也有些扭曲和愚昧了,感覺這是為了製造劇情沖突矛盾或者基於一些別的什麼民族原因而特意改編的,觀影過程中難免讓身為中國人的我感到不適。
最後還要贊嘆的是影片中的配樂,尤其是片尾的《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與這個故事的立意當中那種擁抱已知的未來、接受一切歡喜與悲傷的勇氣相契合。
我們何曾預見不到死亡?然而我們仍舊勇敢前行。
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艾米·亞當斯、傑瑞米·雷納等主演的科幻電影《降臨》於今日(1月20日)在國內上映。
《降臨》根據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的小說《你一生的故事》改編。作為2016年全球關注度最高的科幻電影之一,我被影片超凡的想像和創新吸引,原著表現得非常抽象,很難在視覺上表現,影片在視覺和氛圍方面的營造非常有特色,具有希臘悲劇的宿命感。原著小說的名字《你一生的故事》是從個人的角度來看的,而《降臨》有一個空間概念在裡面,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這種空間概念給電影帶來了縱深感。
這部電影講的故事再簡單不過——女主角學會了外星人不受時間維度控制的語言,於是用這門語言交流思考的時候自我意識就可以超越時間維度,從而能夠感知從過去到未來所有自己已有的和會有的記憶。
影片一開始就展現出與那些“大戰外星人”科幻片迥異的獨特氣質,也沒有好萊塢大片開場戲愛玩的“三分鍾精彩”,而是完全像一部文藝片的開場,通過緩慢的鏡頭移動,憂傷的配樂,片段的閃回、感性的旁白,展現了艾米·亞當斯扮演的女主角作為一個母親,看著女兒出生、成長,最終又眼睜睜地看著她得絕症去世的人生悲劇。影片中用了一個非常美的全景長鏡頭——明媚的陽光照耀著蒙大拿州的曠野,晨霧像河流一般在曠野中奔涌,神秘的貝殼飛船就靜靜地佇立在那裡,這種大自然的美景同神秘的外星飛船相結合,帶給觀眾的視覺享受和愉悅度,絲毫不亞於許多科幻大片里的火爆大場面。
外星人的形象符合小說中的描繪——“看上去就像七條交叉的肢支起的一個桶。呈中心對稱狀,任一條肢都可當作手臂或是腿。”;“它的肢沒有明顯的關節,解剖學者猜它們是由脊椎骨構成的。”;“每邊都有眼睛,每個方向都可稱為‘前方’”。——人類將之稱之為“七肢桶”,它們的形象超越了很多電影對於外星生物的想像,像站立行走的七爪章魚,和人類不同的是,它們沒有深喉系統。盡管也能發聲,但在七肢桶的體系中,文字是更有效、直接、迅速的“語言”。外星人的“八爪魚”形象、有如中國水墨畫和龍紋的文字呈現形式,以及艾米·亞當斯等人從語言學的角度同外星人進行“第三類接觸”的過程,也被營造得十分新鮮真實、生動細膩,充滿知識性與趣味性,同時帶給觀眾強烈的別開生面和身臨其境之感。
其實從頭到尾時間線只有一條:女主還沒有過孩子;學會外星語言之後知道了自己會有女兒,知道自己會和男主在一起,知道男主會離開,知道女兒會死;外星人離開後女主和男主在一起,然後生了女兒,然後女主告訴男主女兒會死,於是男主無法承受這個事實選擇離開,然後女主把女兒養大一直到她得病死掉。所有中途女主貌似穿越一樣的片段,其實都是發生在她腦海里的,和當下向前的時間線沒有任何沖突,她也不能隨意穿越到任何一個點上。
影片採用了這種獨特的敘事結構,全片可以視作露易絲寫給女兒漢娜的一封信,不過這封信是先講果再究因,這也是該片故事結構的獨到之處。編劇故意在電影伊始,就用極大的信息量和快速剪輯道出“你一生的故事”的結果,之後的正片才是起因,目的是為了完成“過程”。劇作上,故意模糊了起因與過程之間的界限,被打破的線性時間是編劇的伎倆,直到最後一刻,觀眾才明白首尾形成了一道環(漢娜'Hannah'的名字也是一道環),其中埋藏的包袱、因果關系都安排在精確的情節點上。
雖然這部片投資僅有4000萬美元,影片對於語言系統和貝殼飛船的描繪也是引人入勝,那鬼魅的音樂更是推波助瀾,甚至像是七肢桶語言的變奏。初登飛船時的引力戲,也打破了地平線構圖,甚至還極好地運用了Dolly Zoom的變焦拍法,來表現內部空間的縱深透視和炫目。整個美術設定和氣氛烘托極為出色,完美地將小說中的非線性文字用線性的影像表現了出來。
片中也有許多有關中國的彩蛋,甚至中國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外星飛船降落的地方還包括了中國上海,中國還發動了東海寧波艦隊,甚至還擁有了航空母艦,遠處的東方明珠也實力搶鏡,中國的商將軍推動了劇情發展,為故事畫上圓滿句號有重要影響。
導演用一種安靜的美感和寫實的質感來營造影片的魅力。通過攝影、剪輯和節奏把控展現出的極具個性的藝術美感令人記憶深刻。影片對於觀眾最大的震撼,正是來自得知真相之後對這些情感戲的重新審視,內心所湧起的關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感慨與思考。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相當於通過本片做了一次“如何正確地燒腦”的演示,那就是當結尾揭示真相時,之前的所有劇情會在觀眾頭腦中重新排列組合,呈現出與此前的觀影感受完全不同的全新認知,從而使觀眾獲得“通過思考領悟影片妙處所在”的巨大快感,觀眾在影片結束之後,依然會充滿感慨、震撼與回味。女主角艾米·亞當斯的演技格外值得稱贊,不僅令人信服地塑造了語言學專家的這一專業形象,還將母親這一形象詮釋得格外感性與深情。同時,她在角色塑造和情感戲上的動人表演,也為影片染上了濃郁的情感色彩和動人魅力。
以外星人入侵地球作為主題的好萊塢電影已然走入墳墓,《降臨》的出現無疑於一次科幻電影的回歸本質。對於長篇大論的去描述地球文明與地外文明的碰撞和沖突的作品,已不再具備受觀眾寵溺的特點,雖然爆米花電影仍然盤踞著高額的票房比例,但久而久之,標准工業特效下形成的視覺疲勞足以使得類型片丟失大量觀眾。逢迎節假日還好,一旦沒有定額的觀影基數,最後恐怕老本都難以收回。
作為一部書改作品,影片在對小說的還原上令人眼前一亮,除了劇中沒有架構好復雜的世界格局之外,在對人物的塑造和主題的表達上都有著可圈可點的地方。就片名來看,《降臨》並不是如普通的科幻大片那般有著淺顯易懂的標題,表面上是指地外文明造訪地球所產生的“第一類接觸”,實則是未來降臨而人類是否做好了接納和“順從”的准備,單從這一點上來看,影片就如同詩和散文一樣,能給人帶來洗滌心靈和思緒的力量。
類型片有著文藝片的風格,文藝片卻有著類型片的視野。從視效上來講,無論是“蛋殼”的外部形態和內在結構,還是地外生命如八爪魚一樣的軀干樣貌,哪一點都算的上是當下好萊塢視覺工業的最高體現。而在敘事上,既定的未來和眼下生活之間的穿插閃進,在沒有連接成章的情況下,顯然讓影片具備了高智商燒腦的特點。不談英雄主義,不談人類中心論,只談反思,正如影片中所說的:溝通並不足以讓你脫單。
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是個不得不提的人,從《焦土之城》開始,影像風格便愈來愈趨向於個人化,《宿敵》、《囚徒》以及《邊境殺手》都是極具個人的頂峰作品,更是在審視和拷問人性的表達上做到了出神入化。《降臨》雖然沒有直接劍指人性層面,但卻以科幻的角度切入情感的表達,如此另類的做派,可謂是一種嘗鮮的方式,也是一種為科幻電影撐起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手段,甚少有人能與其媲美。
未來已至,過去不再。既不是IP產品,也不是有著世紀情懷的系列大作,新晉科幻電影一直死磕老本是沒有出路的,更不用說那些再三重啟的工業項目。總的來說,原著就是一部含金量較高的原創作品,加之風格化鮮明的導演接手劇本,保本和口碑是可以預先肯定的,若是想要榮登殿堂之座,還需在拍攝和執導上磨礪一番。《降臨》這次開辟分支,極有可能影響到後續獨立科幻片的發展,就算只有皮毛也好過愛國主義拯救全人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