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共青團歷史視頻觀後感_觀看共青團歷史視頻有感
通過觀看共青團歷史視頻認真而又系統的學習,我們都可以對對增強共青團員意識 教育 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共青團歷史視頻 觀後感 ,希望能幫到大家!
共青團歷史視頻觀後感1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共青團自1922年5月誕生以來,至今已經走過了80年的光輝歷程。80年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黨的三代領導核心以及眾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不斷發展壯大,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建立前,各地共產主義者在創建黨的早期組織——共產主義小組的過程中,為了廣泛團結進步青年,培育黨的後備力量,就醞釀建立中國的青年團組織。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等地共產主義小組先後成立後,這些黨的早期組織也在當地領導創建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簡稱S·Y)的早期組織。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後,立即著手領導正式創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和關懷下,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標志中國青年團組織的正式成立。從此,青年團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青年,積極投身到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時,正值黨領導醞釀和發動大革命高潮時期,青年團積極團結帶領青年投身工人運動和反帝反封建的群眾運動中,顯示出巨大的活力,發揮了先鋒作用。在1925年1月召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為了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來,為了明確昭示青年團與黨有共同的政治主張——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為了明確表示中國青年團是為無產階級利益而奮斗的革命青年組織,大會決定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4月12日,在中國大革命運動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翼集團叛變了革命。在白色恐怖中,中國共青團跟共產黨走的決心毫不動搖。1927年5月中國共青團四大通過的決議庄嚴宣告接受中國共產黨五大所作出的各項決議,繼續領導一切革命青年為中國革命努力奮斗。隨即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帶領革命青年投身於武裝起義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走上了黨領導的十年土地革命的艱苦曲折歷程。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使中國社會中的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率先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共中央根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為了更廣泛地團結各界青年加入抗日救亡斗爭的行列,於1936年11月作出決定改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堅決響應黨的召喚,立即行動,把共青團改造成為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中國青年救國會為代表的青年抗日救國團體,帶領各族、各界青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戰爭,反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捍衛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南京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發動了反人民的內戰,中國共產黨又領導中國人民開始了人民解放戰爭。在這種新的形勢下,中共中央根據人民解放戰爭的新形勢和滿足廣大青年積極分子的進步要求,於1946年9月提出試建青年團組織。伴隨著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發展,試建青年團工作取得很大成功。於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發布了《關於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決議》,並在全國領導普遍重建青年團的工作。1949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關懷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剛剛解放的北平隆重召開,最後完成了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工作。這樣,經過改造的中國共青團重新又以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的嶄新風貌出現在中國大地上,並且走上新中國執政黨助手和後備軍的新歷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協助黨勝利地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和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各項任務,並且以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獨立活動贏得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成為新中國青年運動的堅強核心。1957年5月,在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經中共中央批准,大會決定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此後,中國共青團走上了跟隨黨探索中國自己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曲折歷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進入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中國共青團緊跟中國共產黨,堅決貫徹黨確定的新時期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配合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緊密圍繞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開展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尤其是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談話發表和中共十四大召開以後,共青團以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為指導,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自覺服從全黨全國工作大局,牢牢抓住青年成長成才這一根本需求,積極探索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的有效途徑,全面開展團的各項工作,不失時機地實施了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等活動。其中,青年志願者行動、青年文明號、希望工程、「手拉手」互助活動、培養青年崗位能手活動、培養青年星火帶頭人活動等都在社會上都引了較大的反響,共青團工作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1998年6月,為了全面貫徹和落實中共十五大制定的中國跨世紀發展戰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北京召開了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是中國共青團在20世紀召開的最後一次盛會。大會提出了跨世紀新征途中共青團的光榮任務,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自覺服從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繼續深化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和服務萬村行動,努力開拓新的工作領域,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堅定信念、發奮學習、銳意進取、自覺奉獻,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為實現跨世紀宏偉目標而奮斗,努力把青年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隨後,共青團又制定了《共青團工作跨世紀發展綱要》,進一步推出了中國青年創業行動、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中國青少年新世紀讀書計劃、保護母親河行動等一系列新的活動,走出了共青團邁向新世紀的堅實步伐。
現在,經歷了80年光輝歷程的中國共青團已經邁入了21世紀。展望新的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入發展,中國青年和共青團將面臨更加光榮和艱巨的歷史使命。新的形勢和任務對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顧歷史,在20世紀中華民族前進的道路上,中國共青團留下了英勇奮斗的足跡,做出了無愧於歷史的貢獻;展望未來,面對一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21世紀,中國共青團也必將以新的作為開創新的事業,在中華民族振興史上繼續譜寫光輝燦爛的篇章。
共青團歷史視頻觀後感2通過這次認真而又系統的學習,我對增強共青團員意識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習和思考後,使自己對如何開展學習,為什麼要學習,如何增強共青團員意識及今後在工作中如何體現共青團員意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更好開展今後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同時,也加深了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理解,不斷增強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黨締造和培養了共青團。83年前,在中國革命洶涌澎湃的洪流中,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關懷和領導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宣告成立。這是20世紀中國革命史和青年運動史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青年運動蓬勃發展的必然結果。8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代又一代青年站在時代的前列,不屈不撓的奮斗,歷經艱辛地求索,創造了令世人贊嘆的業績,涌現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進模範人物和先進模範群體。中國共青團跟著黨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奮斗之路,中國共青團始終圍繞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團結和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廣闊舞台上為祖國和人民積極貢獻力量;始終按照黨的要求培養和教育青年,使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人民群眾奮斗的洪流中鍛煉成長;始終把最廣大青年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使我們不斷發展的事業有了強大的有生力量。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青團不愧為黨的忠良助手和後備軍,不愧為黨聯系青年的牢固橋梁和紐帶。
中國共青團跟著黨在前進中不斷發展壯大,共青團是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在當今時代,也是青年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學校。共青團的全部奮斗都在實踐著一個真理,也就是必須永遠跟著黨走。今天,我們正奮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將變成現實。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是中國青年團的光榮使命。擔負起這樣的歷史使命,共青團就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永遠跟著黨,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昂首闊步,奮勇前進。
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共青團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續和深化,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精神的實際行動和具體舉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共青團建設和工作的根本指針。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共青團肩負著為黨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的重任,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精神傳達貫徹到團員青年中去,教育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永遠跟黨走",這是共青團的神聖職責。增強團員的政治意識、組織意識和模範意識,對鞏固和擴大黨的青年群眾基儲永葆黨的先進性具有重要意義。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對於共青團組織進一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加強新世紀新階段團的建設,全面提高團員隊伍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廣大團員的模範作用,帶領廣大青年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貢獻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堅定了心中的信念,那就是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有祖國的繁榮昌盛。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的政黨。作為一名共青團員,在思想上則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及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養,並在行為上和思想上努力向黨組織靠攏。貫徹黨的思想路線、政策方針,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共青團歷史視頻觀後感3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中國共青團是在中國共產黨及其三代領導集體的關懷下發展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行動指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團結全國各族青年,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壯大,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前列,有著光輝的歷史。在建立新中國,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進程中發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為黨培養、輸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共青團根據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緊密圍繞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開展工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新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長
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是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共產黨的得力助手和後備軍。中國共青團是在中國共產黨及其三代領導集體的關懷下發展的一個青年團體。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團結全國各族青年,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帶領青年在經濟建設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青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組織青年參加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實踐。起到了先鋒橋梁,突擊隊的作用。
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首先在上海創建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此之後,其他地方的共產主義小組在籌備建黨的同時也在當地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後,立即著手正式建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5月,在黨的直接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統一的組織。這標志著中國共青團第一次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成為中國青年的核心力量。
1925年1月,在團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決定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6年11月作出決定改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堅決響應黨的召喚,立即行動,把共青團改造成為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中國青年救國會為代表的青年抗日救國團體,帶領各族、各界青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戰爭,反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捍衛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1949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關懷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剛剛解放的北平隆重召開,最後完成了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工作。
1957年5月,在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經中共中央批准,大會決定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此後,中國共青團走上了跟隨黨探索中國自己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曲折歷程。
1998年6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首先在上海創建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此之後,其他地方的共產主義小組在籌備建黨的同時也在當地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後,立即著手正式建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5月,在黨的直接關懷和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統一的組織。1925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6年11月,為團結一切抗日青年,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黨決定將共青團組織改造成為民族解放性質的抗日救國的青年團體。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適應人民解放戰爭形勢和任務的需要,黨中央在1946年9月提議建立民主青年團,並且在解放區開展試建青年團工作。1949年 元旦 ,黨中央作出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7年5月召開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把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大會還決定把改名以後團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產主義青年團和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歷次代表大會銜接起來,依照次序加以排列,並確定下一次團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名稱為共青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但是此後由於中國在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過程中,曾經一度出現曲折,所以從1957年開始截至到20世紀末,共青團在43年中只召開了6次全國代表大會,而其中5次是在共青團跟隨中國共產黨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後召開的。
1998年6月召開的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則標志著中國共青團已經進入跨世紀的歷史征程。如今,已經邁入21世紀的中國共青團正在團結帶領全中國各族青年,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
猜你喜歡:
1. 學習入團第一課專題教育片心得體會
2. 入團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
3. 看入團第一課觀後感600字
4. 入團第一課觀後感怎麼寫
5. 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教育
6. 2017入團第一課觀後感範文
Ⅱ 微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Ⅲ 微電影觀後感
微電影觀後感篇一:微電影《迷路的孩子》觀後感
看完微電影《迷路的孩子》,我有一些感受在這里說一說。
感一:感動
感動有兩。第一,被大山裡孩子們的純朴善良感動。孩子們從未見過花露水,當秋老師把花露水放在講台桌上忘記拿走時,孩子們抑制不住好奇心把它拿來一一聞過,一不小心打碎了。他們緊張得不得了,害怕的不行,現實生活已使他們明白留住一位老師不容易。打碎了老師的花露水,在他們眼中無異於是打碎了老師繼續留下來的熱情。孩子們馬上想辦法補救,他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是湊錢重買一瓶。火根自告奮勇承擔了買花露水的重任,卻因路途太遠在夜晚回來的路上迷了路,回來後還把所有的責任都攬下來。一個小小的孩子,為了把老師挽留下來,他承擔了所有的一切。這份純朴善良和擔當,實在令人感動。如果不是同學們當眾說明,秋老師不會明白事情的真相,也是因為事先不知道,秋老師在明白時才會特別感動,才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選擇。第二:被秋老師選擇留下來感動。秋老師來這里支教的初心,是為了更方便考研。來這里不久便被大山的艱苦打倒了,她巴不得能馬上離開。考上研究生是她名正言順離開的理由,她也如願以償考上了。但就在這當口,火根的純朴打動了她,可愛的孩子們的純真讓她決定留下來。這樣的選擇意味著責任擔當和之前理想的犧牲,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熱情,特別是對一個剛大學畢業對未來充滿憧憬且對這里的艱苦已有所了解的女大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所以說,秋老師的選擇讓人感動。
感二:不解
校長指責秋老師的言語舉動,我覺得有待商榷。影片里人物的言行舉止,反映的是導演想要展示給公眾的價值理念。校長的語言行為透露給公眾的理念是:支教,應該是純粹的奉獻,不該帶有個人的利益目的。能這樣當然很好,但真的只能這樣嗎?如果是,國家就不用出台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大學生們去支教,通過支教獲得相應的優惠。秋老師支教,就是在優惠政策(方便考研)的吸引下去的,這不應受到指責。相反,她響應國家號召去支教,應該得到表揚。要求大學生們支教必須是純粹的奉獻,這要求恐怕也太高了。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哪個不是對未來充滿華麗的憧憬?他們的未來景象里也許有過大山裡貧瘠的土地上幾十個基本沒受過教育的野孩子在望穿秋水等待老師來傳授知識的場面,但他們肯定沒想過這場面與自己有什麼關系或者是與自己有什麼長久的關系。他們涉世未深,還不可能擁有
純粹奉獻的靈魂高度。再說了,在物質喧囂甚上的社會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純粹的奉獻?為什麼他們不能因為支教更方便考研而來支教呢?校長傳達出的理念就是不能。筆者認為,大學生們在支教的同時考上研究生,兩全其美,有何不可?可是在校長眼中,為什麼秋老師不能去考研而且還沒有資格當老師?火根去買花露水徹夜沒回,秋老師並不知情啊,再說,也不是秋老師要求他那樣去做的呀,她如果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會讓孩子們那樣做的。知道孩子不見了後,秋老師也是心急如焚到處找,校長怎能說出那樣的話?難道在校長眼中,必須是純粹的紮根山村教學才能受到歌頌?否則就必須受到指責?如果這樣,還有哪個大學生敢去支教?校長憑什麼能搶走秋老師的錄取通知書?連國家都明文規定她可以邊支教邊考研,這說明通知書是合理合法的呀,是誰賦予校長那樣的權利?校長自己紮根於山村小學,為山村教育做貢獻,為孩子們操各種心,這值得贊美。但他憑什麼要求別人也必須像他一樣只能純粹奉獻,而不能在奉獻的同時還擁有積極追求其他的做法(影片里校長雖然沒有明說,但我覺得言外之意就是這意思)?校長的指責無厘頭,校長的要求很霸道。情節安排校長這樣的做法實在令我不解。
感三:迷路
影片中直接展示的是火根因買花露水迷路了,間接要表達的是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了。對於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之說,我不認同。如果說導演安排校長那樣做是為了給秋老師敲響警鍾指明方向,可我認為,秋老師並沒有迷路,她奔著容易考研的目標去支教,方向明確,無可厚非。雖然後來孩子們的純朴與善良讓她對人生、對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而改變主意,那也只能說明她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了第二次選擇,同樣也是方向明確。並不能就此論斷說之前為方便考研來支教就是心靈
的迷路,後來選擇留下來就是心靈的正道。她能選擇留下來助力山村教育當然值得贊美,她選擇去讀研也同樣值得尊重。如果她讀完研後擁有更大的力量來改變山村教育,給山村帶來更大的希望,不也是很好嗎?或者她畢業後在其他地方為社會做貢獻,也是不錯的。難道這些就不是心靈的正道嗎?選擇讀研與選擇留在山村,焉知哪個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焉知哪個選擇更為高尚?校長怎可一棍子打死?其實,真正迷路的是校長,他用自以為是的道德去綁架秋老師,這怎麼可以呢?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合法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涉。但校長的做法嚴重干涉了秋老師的選擇,強迫了她的思想,可見校長的思想迷路了。山村的教育需要改變,校長的思想同樣需要拯救。如果校長的思想不迷途知返,也許會阻斷了大學生們的支教路。
以上就是我觀影的感受。
微電影觀後感篇二: 《心牆》 觀後感
看了《心牆》微電影後,視頻開頭曾有一句史鐵生說過的話,「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回過頭來想想,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視頻中的曽念蕪所經歷的一切,雖然過程心酸,但結局也算完美。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僅僅的幾十年,為什麼人們要因為不必要的事來浪費生命。話雖如此,但正處於人生有著大好年華的我們,卻未必理解深刻。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貧苦。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苦難。也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我們所不知的一切。過早的.經歷這些,也許會帶來你的困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當你挺過它之後所收獲的,是你無法用金錢所換得的。這是屬於我們的財富,我們人生路上所積累的財富。我們就該經歷一切,讓我們健康成長。試想一下,倘若曽念蕪一開始就沒有堅持,而是選擇結束生命,那該留下多少的遺憾。正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有些事情還沒有經歷,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微電影觀後感篇三: 青澀而充滿激情的青春
何雙蘭
進入2014年歲末,非畢業年級的學生經過精心准備,認真編排,師生激情出演,終於在全校師生面前揭開其神秘面紗。復興中學第二屆微電影節拉開序幕,我和其他老師觀看了23部由各班學生自己創作的微電影,主要是關於夢想、責任、蛻變、青春等主題。各班有各班的創新,各班有各班的理念。出發點不同,視角不同,給我的感覺也不同!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看著他們真誠的笑臉,看著他們前進路上的糾葛、迷茫和苦悶,感受到他們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成長的煩惱,感受他們的艱難的蛻變,情節雖然簡單點,但學生們領悟了自己的責任,放飛自己的夢想,對現實的蛻變讓他們活力四射。
責任,是一個人必須承擔的義務,我們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樣要承擔不同的責任和義務,相比之下,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的,沒有成人的油滑和世故,自然容易產生碰撞。
初中部初二1班拍的《職責》還是受到大家的好評。小演員自然本色的表演還是很出彩,無論是演技還是主題無疑是略高一籌的。《職責》講述的是一位認真負責的班長由於過分嚴厲,因而得不到大多數同學的理解和支持,同學們的指責和不滿溢於言表,班長被迫「下台」,但後來班長積極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並
改正自身的不足,化解了矛盾,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支持。
這個素材很有生活,這是現實中班幹部與同學之間矛盾的一個折射,它從初中生的角度寫出了孩子們眼裡的職責,作為一名班長既要做老師得力的小助手,又要和同學們搞好關系,還要扮演好一個監督的角色,這對於初涉人世的孩子著實不易。孩子們沒有成人的那種做事圓滑,也沒有成人會說的委婉措辭,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把心理的虛與委蛇,而是實實在在的展露出來,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小演員本色表現真實自然,毫無做作,非常自如地把一個小班長的直率干練與潑辣展現出來,看得很舒服。至於其他孩子的表演也很真實,初中部最好的微電影非《責任》莫屬。
欣賞學生們拍的微電影,感覺總體水平高中部要高一些,以各自的視角展示他們對人生的看法,其中 印象較深的是《我的音樂青春夢》和《蛻變》
高一3班《我的音樂青春夢》講述了一個男孩兒追逐夢想的過程。男主人公從小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尤其是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考上音樂學院。在毫無准備的前提下突然得知父親失業,如晴天霹靂,媽媽在重壓之下也向他提出不讓他再學音樂的要求,他失望又氣憤地離家出走,曾一度絕望至極,在朋友的開導下才逐漸重拾信心。在老師的策劃下,同學們開始准備幫助他實現自己的夢想。恰逢學校舉辦「校園歌手大賽」,同學們紛紛鼓勵他參加大賽。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他決定參加。獲得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獎狀的同時他更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經過孩子自己的堅持,家長的努力,終於圓了孩子的夢!
夢想,是人類奮斗的目標,種下一棵夢想的樹,用堅韌不變的信念,澆灌養護,終有一天它們將枝繁葉茂。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
蛻變,也是微電影的一個主旋律,夢想與現實的差距,追求進步與自己的惰性常常產生矛盾,這些眼高手低的孩子們常常在現實中沉淪,但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前進的動力,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礪才能漸漸成熟,它促使孩子們成長,使他們由內而外的發生變化。
高一8班的《蛻變》講述了一個不學無術的經常動不動就打架的壞學生,在一次上課時夢到自己高考僅考了100多分後,在驚嚇中醒過來,幡然悔悟,從此勵志學習,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兩年後的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並最後當了校長。雖然情節有點誇張,但他的蛻變告訴了我們有錯就要改正,現在努力為時不晚,一個有擔當的孩子 ,要知道在這個階段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也知道花要開在當下,過了花期就有可能再也無法綻放最年輕最美麗的花朵了!
蛻變,過程是殘酷的,結局是溫暖的,背後,是心靈的成熟,是對人格的升華!蛻變常常伴隨著痛苦。樹的傷口因流汁才成就了堅硬的疤,鳥兒因不斷地試飛、不斷地摔跤才實現了它的夢想,
人走過無數次痛苦的經歷,成就了堅毅的性格和繁華的人生,人在痛苦的動盪中變得成熟並走向前進;生命就像一次次痛苦的蛻變,在蛻變中走向成長。
總之,這次微電影節給學生們以施展才華的空間,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及表演能力,豐富了學生們的業餘生活,也使得學生們明辨是非,知道美醜,在學生生涯里留下深刻的記憶,是一次很好的藝術實踐活動。
Ⅳ 微電影觀後感
微電影《老男孩》觀後感:
80後的那個年代,是自己揮霍不去的記憶。看著電影《老男孩》,喚起那封塵的記憶。還記得片尾的那句話:夢想這東西和經典一樣,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更顯珍貴。
兒時的玩伴都不再年少輕狂,為了更好的生存,像螞蟻一樣不停地的爬行,不曾停歇,留下一串串腳印。
回想起兒時,臉上總是不時的閃過那絲不經意流露的微笑。《老男孩》那些趣事,是我們最珍貴的記憶。生活就像幻燈片一樣,一閃一閃,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心情不同感受。曾經朦朧不懂事的少年已成長,為了生活,社會改變了我們,我們也在影響著世界。
真實的自己只在一個人的時候才顯現,看著鏡子里的自己,露出苦澀的笑臉。曾幾何時,誰知道需要這么做作,隱藏自己的感受,時刻保持禮貌的微笑。
青春是美麗的,《老男孩》里有太多我們這一代人的縮影。然而縱使青春再美麗,可我們註定回不去了。
Ⅳ 共青團歷史觀後感6篇600字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共青團歷史 觀後感 ,希望你們喜歡。
↓↓↓點擊獲取「共青團」相關內容↓↓↓
★ 共青團歷史內容整理 ★
★ 共青團代表大會閉幕講話稿 ★
★ 共青團的歷史小故事 ★
★ 中國共青團員心得體會 ★
共青團歷史觀後感1
通過這次認真而又系統的學習,我對增強共青團員意識 教育 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習和思考後,使自己對如何開展學習,為什麼要學習,如何增強共青團員意識及今後在工作中如何體現共青團員意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更好開展今後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同時,也加深了對「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理解,不斷增強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黨締造和培養了共青團。__年前,在中國革命洶涌澎湃的洪流中,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關懷和領導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宣告成立。這是20世紀中國革命史和青年運動史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青年運動蓬勃發展的必然結果。__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代又一代青年站在時代的前列,不屈不
撓的奮斗,歷經艱辛地求索,創造了令世人贊嘆的業績,涌現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進模範人物和先進模範群體。中國共青團跟著黨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奮斗之路,中國共青團始終圍繞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團結和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廣闊舞台上為祖國和人民積極貢獻力量;始終按照黨的要求培養和 教育青年,使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人民群眾奮斗的洪流中鍛煉成長;始終把最廣大青年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使我們不斷發展的事業有了強大的有生力量。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青團不愧為黨的忠良助手和後備軍,不愧為黨聯系青年的牢固橋梁和紐帶。中國共青團跟著黨在前進中不斷發展壯大,共青團是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在當今時代,也是青年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學校。共青團的全部奮斗都在實踐著一個真理,也就是必須永遠跟著黨走。今天,我們正奮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
共青團歷史觀後感2
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是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共產黨的得力助手和後備軍。中國共青團是在中國共產黨及其三代領導集體的關懷下發展的一個青年團體。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團結全國各族青年,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帶領青年在經濟建設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青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組織青年參加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實踐。起到了先鋒橋梁,突擊隊的作用。
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首先在上海創建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此之後,其他地方的共產主義小組在籌備建黨的同時也在當地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後,立即著手正式建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5月,在黨的直接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統一的組織。這標志著中國共青團第一次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成為中國青年的核心力量。1925年1月,在團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決定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6年11月作出決定改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堅決響應黨的召喚,立即行動,把共青團改造成為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中國青年救國會為代表的青年抗日救國團體,帶領各族、各界青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戰爭,反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捍衛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共青團歷史觀後感3
黨締造和培養了共青團。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黨的創建人李大釗、毛、董必武、趙世炎、周恩來等在上海、北京、長沙、武漢和法國巴黎等地建立了青年團組織。 1922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關懷和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園召開,標志著全國性青年團組織正式成立。青年團的誕生,是五四愛國運動以後覺醒的中國青年向著未來進軍的偉大誓師,揭開了中國青年運動史新的篇章。從此以後,先進的中國青年在共產主義的旗幟下集結起來,在黨的領導和團組織的帶領下,不畏艱險,百折不撓,頑強奮斗,在中華民族贏得獨立自由和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進程中,用智慧、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
中國共青團跟著黨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奮斗之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動員廣大團員青年英勇投身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沖鋒陷陣,浴血奮戰。新中國成立後,組織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在各行各業、各條戰線艱苦創業,忘我勞動。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期,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共青團團結帶領團員青年為實現黨的歷史任務而奮斗,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進程中充分發揮了生力軍作用,這是 __年來中國青年運動的主旋律。回首中國共青團走過的光輝歲月,我們感到無比自豪。
中國共青團跟著黨在前進中不斷發展壯大。共青團在建立之初,只有幾十個人,今天已經發展成為擁有 __萬團員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青年組織。共青團是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在當今時代,也是青年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學校。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青年在這所大學校中學習鍛煉、建功成才,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涌現出雷鋒、王傑、張海迪、李向群、秦文貴等英模人物,也涌現出五四獎章獲得者、十大傑出青年、青年志願者、青年文明號等先進群體。他們的 事跡 ,鼓舞和激勵著全國各族青年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回首__年的風雨征程,共青團的全部奮斗都在實踐著一個信念,就是永遠跟黨走;都在印證著一個真理,就是必須永遠跟黨走。
共青團歷史觀後感4
1922年5月,在黨的直接關懷和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統一的組織。1925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6年11月,為團結一切抗日青年,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黨決定將共青團組織改造成為民族解放性質的抗日救國的青年團體。抗日戰爭勝利後,為適應人民解放戰爭形勢和任務的需要,黨中央在1946年9月提議建立民主青年團,並且在解放區開展試建青年團工作。1949年 元旦 ,黨中央作出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49年4月,在黨中央的關懷領導下,召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最後完成了青年團組織的重建工作。此後,青年團跟隨中國共產黨進入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7年5月召開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把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大會還決定把改名以後團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產主義青年團和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歷次代表大會銜接起來,依照次序加以排列,並確定下一次團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名稱為共青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但是此後由於中國在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過程中,曾經一度出現曲折,所以從1957年開始截至到20世紀末,共青團在43年中只召開了6次全國代表大會,而其中5次是在共青團跟隨中國共產黨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後召開的。1998年6月召開的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則標志著中國共青團已經進入跨世紀的歷史征程。如今,已經邁入21世紀的中國共青團正在團結帶領全中國各族青年,緊密團結在以胡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
共青團歷史觀後感5
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共青團學習實踐"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的繼續和深化,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精神的實際行動和具體舉措。「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共青團建設和工作的根本指針。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共青團肩負著為黨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的重任,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精神傳達貫徹到團員青年中去,教育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永遠跟黨走",這是共青團的神聖職責。增強團員的政治意識、組織意識和模範意識,對鞏固和擴大黨的青年群眾基儲永葆黨的先進性具有重要意義。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對於共青團組織進一步貫徹落實重要思想,切實加強新世紀新階段團的建設,全面提高團員隊伍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廣大團員的模範作用,帶領廣大青年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貢獻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堅定了心中的信念,那就是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有祖國的繁榮昌盛。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的政黨。作為一名共青團員,在思想上則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及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養,並在行為上和思想上努力向黨組織靠攏。貫徹黨的思想路線、政策方針,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共青團歷史觀後感6
中國共青團跟著黨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奮斗之路。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動員廣大團員青年英勇投身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沖鋒陷陣,浴血奮戰。
新中國成立後,組織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在各行各業、各條戰線艱苦創業,忘我勞動。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期,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開拓進取,銳意創新。
共青團團結帶領團員青年為實現黨的歷史任務而奮斗,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進程中充分發揮了生力軍作用,這是__年來中國青年運動的主旋律。
回首中國共青團走過的光輝歲月,我們感到無比自豪。
中國共青團跟著黨在前進中不斷發展壯大。
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青年在這所大學校中學習鍛煉、建功成才,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涌現出雷鋒、王傑、張海迪、李向群、秦文貴等英模人物,也涌現出五四獎章獲得者、十大傑出青年、青年志願者、青年文明號等先進群體。
他們的事跡,鼓舞和激勵著全國各族青年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
回首__年的風雨征程,共青團的全部奮斗都在實踐著一個信念,就是永遠跟黨走;都在印證著一個真理,就是必須永遠跟黨走。
今天,我們正奮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
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將變為現實。
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是中國共青團的光榮歷史使命。
擔負起這樣的歷史使命,共青團就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永遠跟著黨,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昂首闊步、奮勇前進。
開創21世紀人類的美好未來,青年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要加強與世界各國青年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青年與世界青年一道,共同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共青團員們,光榮屬於歷史,奮鬥成就未來。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國各族青年,為實現黨在新世紀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斗,用青春和智慧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壯麗的青春之歌。
共青團歷史觀後感600字相關 文章 :
★ 看入團第一課觀後感600字
★ 共青團歷史觀後感5篇600字
★ 青年節觀後感600字作文
★ 共青團歷史內容整理
★ 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觀後感5篇
★ 大漠青春觀後感5篇600字
★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讀後感5篇600字
★ 戰爭電影觀後感5篇600字
★ 同學你好的觀後感600字學生作文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Ⅵ 微電影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微電影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9月12日,寶帶實驗小學全體師生共同觀看了一場有關廉潔的微電影。電影環環緊扣,在講述了有關廉潔兩個方面的問題的同時,又告訴同學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中午時分,電視開始播放,同學們逐漸被內容吸引。第一個故事十分貼近生活,講述了有關教師節送禮物的問題。其實,教師節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就是每天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對待,讓老師省心。所以,如果你能做到,哪怕你只送給老師一句簡簡單單的「教師節快樂」,老師也會十分開心的。你是不可能用禮物博的老師好感的。想必,同學們在觀看過程中也學到了這個道理。第二個故事在同學們意猶未盡下拉開帷幕,它講述了購置房產所可能發生的事情。末尾欲圖購房的男子在女兒一句話下被點醒,拒絕了這件事情。這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購房事件,平日生活里隨時可能發生,竟很有可能變成賄賂。小女孩說的一句話十分好:最貴的房子是牢房。她的爸爸也因此反應過來。如果接受了,自己可能失去的就不是財產,而是人身自由。
清廉,是所有官員必備的品格。但前段時間接二連三的貪污案是不是該讓那些口中自稱廉潔的官員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犯過這種錯。無論是官員還是普通人,都要廉潔。
這次的微電影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告訴同學們廉潔的重要性,讓同學們收獲了一個關於廉潔的道理。
今天,我看了學校發的微電影,讓我印象深刻。
《依靠》。一個母親好不容易盼到兒子回家吃飯,可兒子因工作關系要回公司。兒子攙著母親來到村口前,回憶起小時候那些的點點滴滴,兒子這才知道母親已經老了,而自己是母親最終的依靠。我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知道了要回報父母。
《堅守》。張九成,一個普通計程車司機。他的妻子得了絕症,可他仍對他的妻子不離不棄,並帶著妻子一起出車。在出車的過程中,他們給乘客傳遞了許多快樂。不管怎麼樣,他都會陪著妻子走到生命的盡頭。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和堅守的意義。
《陪伴》。一個父親和他的女兒 。父親整天煙不離手,忙忙碌碌,很少時間陪家人。當父親翻女兒的書包時,發現有一包「煙」,便開始責罵女兒,女兒一氣之下,離開了家。父親四處尋找,卻始終沒找到。父親打開「煙」盒,卻發現那些「煙」都是筆。父親轉過頭,他的女兒站在他的面前,祝父親生日快樂。這讓我明白,親情是無法割捨的,陪伴是重要的,難能可貴的。
這個片子把我深深打動了,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依靠、堅守和陪伴。我也要做個文明崇德餘姚人!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普法微電影,看完我深有感觸。
其中一幕印象深刻,說的是學生去買小店的三無產且過期的辣條來吃,結果上吐下瀉,住進了醫院。
在我們生活中,有同學禁不住誘惑,經常拿零花錢買小賣部的三無產品,這些三無產品都是含有致癌物的,長期儲存在我們的體內會使我們得癌症。曾經有位同學吃了小賣部的冰激凌,結果拉肚子了。
再說說第二個案例,從而告訴我們;沒有3C(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是不安全的,《消法》規定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享有選權和公平交易權,面對商家的強買強賣行為,大家可以理直氣壯的拒絕。而且小朋友們在購買較貴的物品時,最好有大人的陪同,在購買後一定要記得索要發票,以便維權。而實例三體現了商家侵犯了我們人身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我們有權以相關法律規定來維護我們自身的合法權益。
這在生活中也發生過:
小買部的老闆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抓住兩個小女孩,說她們偷了店裡的東西,不問青紅皂白就搜她們的書包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勇敢說「不」,維護我們自身的利益。
看了這部微電影很有意義,對我們今後的生活非常有幫助,懂得了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
六年(6)班蔡貝琳
為了使同學們放開眼界,對中外文化尤其是法制文化之間的差別有一個更為清晰、直觀的認識,並以此為契機,宣傳法制,提高同學們法律意識,法學會於11月27日晚在我校公共階一教室為大家先後放映了《阿甘正傳》、《失控的陪審團》。
本次放映重點在於《失控的陪審團》,《阿甘正傳》作為入場電影,在使同學們由西方文化的感悟認知進而過渡到西方法律認識上起很大作用。此次放映收到了良好效果,廣大同學尤其是法學會的會員積極響應,法會各職能部門能夠認真協調。為前來觀看的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放映環境。放映結束後,觀眾紛紛表示對中西法律制度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其中的會員觀眾作了進一步總結,他們認為中西審判制度的差異最為明顯,在法制觀念更為普及、法治文明更為悠久的西方國家,施行的以陪審團為主導的審判制度與中國實行的以法官為主導的審判制度似乎更能提現審判的公正,而中國的法治極有可能沿著這個方向發展,會員們感悟頗大,所以本次法制電影收到了積極效果。
我社相信,通過此次放映,全體學生定能樹立起更好的法制意識,並培養更高的法律責任感。廣大會員能夠進一步深化對法及法律制度的認識。
在星期二下午,我們五(3)班觀看了兩部微電影。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字之差》。
故事的情景是這樣的:一位從外地到崑山來打工,他每天工作都很認真。兩個月下來了,到了發工資的時候了。他兩個月的工資應該是三千,而老闆卻只給他了一千,並拿出一張紙作為欠條。
就在某一天,這位男子急需用錢,就到了老闆那裡去要工資。誰知,老闆卻只給他了一千,男子向他辯論,老闆一直堅持的說只欠他一千,拿出欠條,確實只欠一千。其實,應該是欠兩千的,可是,老闆在寫欠條的時候沒有把「還」寫上去。
那位男子就去了調解院。可是,老闆還不知悔改,去收買了一位路人,要路人證明他確實已經把工資全部發了。由於那位路人膽小,聽說當證人還要簽字。就找到了老闆想要辭退這個任務,並表示錢也不要了。經過再三的思考老闆還是選擇了主動去承認錯誤,並表示,一定會把工資全部發給那位男子的。就這樣,一個小故事結束了。
其實,這個故事發生的原因只是欠條上的一個「還」字而已。往往有的時候,就因為一個字,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情。當然,故事中老闆的做法也是不對的,既然別人到你這兒來工作,就應該發給人家應付的工資。看了這個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人做事就一定要誠實,不能因為要站一點小便宜卻丟失了你做人的本分。
今天,我看了一個公益短片,這個短片獲得了中央美術學院年度一等獎,作者是謝承霖,名字叫做《低頭人生》。它以動畫的形式展現了手機帶來的危害,現在,很多的人太過於依賴手機,但是,人們有沒有想過,手機會給社會、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可預測的災難。
在這部短片里,有人邊走路邊玩手機,撞到了電線桿上;有人迷上了自拍,邊走邊拍照,出了交通事故;有的醫生,在治病救人時玩手機,心不在焉地把針扎錯了位置;甚至有消防員,在高樓下接逃生的人時玩手機,導致很多人喪失生命。 雖然片中的例子有點誇張,但它給我們的啟示卻很深刻。我覺得,手機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可是因為它,人們缺少了面對面的交流,變得冷漠了。
很多爸爸媽媽,只顧自己玩手機,連與孩子溝通、陪孩子玩耍、談心的時間都沒有,嚴重影響了家庭的和睦與幸福。 所以我認為,如果每個家庭的爸爸媽媽不再沉迷手 機,能夠多一些時間陪孩子,家庭生活一定會充滿更多的歡聲笑語!如果更多的人不再依賴手機,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生命屬於我們的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暫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寶貴的,世界因有了生命而變得更加精彩。而每起安全事故的發生卻將人的生命推到懸崖邊上或者是深淵。
而每一起事故都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正如「海因里希安全法則」所說,每一起重傷、死亡或者重大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起輕傷或者故障,而這29起事故障和輕傷的背後則有300起隱患或違章。安全並非不可捉摸,只是我們不夠重視,「海因里希」法則就說明了安全事故其重要的原因,一起安全事故的的發生一般有兩種原因造成,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可見安全的重點方向和實施對象還是在於人自身。
通過此次的'學習,讓我明白在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設備狀況都不能倉促應對,都需要多方面考慮,如需作業的現場設備運行狀況及環境,需要做哪些措施,並根據現場作業情況制定詳細的安全作業方案,確保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警醒、互相監督,聯保、互保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切實落實好每一條安全措施。如遇突發事故要能舉一反三。其次是個人的工作狀態和責任心,我們每個人都要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作息時間,以保持每天能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而作為企業的一員我們也有責任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需及時上報,把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為無論從事任何作業環境提供一個良好的保證。
早兩天在網上看了一部微電影——《心的聲音》,是田家炳中學的學生拍攝的,讓我感觸頗深。
石林是一個盲童,他對生活有渴求,不放棄,還能夠去幫助別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高潔有一次考試沒考好,便一個人躲在了她發現的「秘密基地」里。她在這里碰到了一個小男孩即石林,卻根本不知道對方是一個盲童。石林告訴她:「幫助他人就等於幫助自己!」這讓高潔觸動很大。
當高潔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6000多元現金,她的第一反應是,失主應該很著急,於是她在原地等失主回來尋找錢包,她等了很長時間,甚至耽誤了回家寫作業的時間。最後她等到了錢包的主人,在確認無誤後,把錢包還給了失主。
失主知道高潔的姓名後,寄了一封感謝信到高潔就讀的學校,表揚她拾金不昧的雷鋒精神。爸爸媽媽也沒有再為成績的事責罵高潔,而表揚高潔做了好事!
正如石林所說,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我們要樂於助人,盡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從中收獲感恩和快樂。
今天我們在英旗看了一部微電影《賈二賣杏》。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主人公賈二院里的杏樹結了杏,然後他拿去賣。賈二賣得非常不順,第一位老奶奶問杏是甜是酸,賈二轉了轉眼珠,說是甜的,結果老奶奶不要;第二位老爺爺也一樣,賈二騙老爺爺又沒有得逞。後來,賈二對第三位顧客壯漢說杏是半甜半酸,壯漢更不要了,賈二最後只好沮喪地回到家中。
這電影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要實事求是。因為如果你欺騙了別人,自己肯定要遭報應的,就像賈二一樣,最終一個杏都沒賣出去。所以我們一定要做誠實的人。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並沒有保持住誠實,這讓我感到十分羞愧。上個星期一,我們在班上舉行了數學小測。同學們都在動筆「沙沙沙」地寫,這時,一道難題「堵」在了我們通向一百分的道路上。突然,我的同桌,數學課代表眼睛一亮,嘴巴一咧,馬上動筆寫起來。我絞盡腦汁地想,就是想不出來,怎麼辦?一瞬間,一個壞念頭從我眼前閃過——抄他的!於是我抄襲了他的。後來,試卷發下來了,我的分數達到了姥姥的標准,考了個滿分,但是不知為什麼,我的心中就像有一塊大石頭似的,始終放不下。這讓我第一次感到了失去誠實的滋味,也讓我不再犯這低級錯誤,因為這樣良心並不好受。
看了今天的影片,想起我自己的往事,我又一次感受到,誠實是多麼的重要啊,千萬不能失去它哦!
微電影《禮物》講的是一年一度的教室節到了,同學們都給老師送禮物。有些人為了想要成為班幹部,就送一些很貴的禮物,讓老師對自己產生好感。可是老師卻拒絕了,她說「禮物只是表達感情的,卻不是達到個人目的的。送禮物只有自己做才能表達感情。這些禮物我放在這,下課你們領回去吧。」接著,老師給每個人發了一個文具盒。大家深受啟發。
微動漫《石話石說》講的是一個人和一位大老闆談話後,老闆忘帶了公文包,這是,公文包里跳出了一個惡魔,說他的辦公室太簡朴,只要把老闆公文包里的錢拿走,這辦公室就是金碧輝煌的了。可是,正當他要拿公文包的時候,從公文包里有跳出一個小天使,她說「不能拿!這是別人的東西,要歸還,不要被錢迷惑了!」惡魔不服輸,與天使打了起來。過了好一會,天使用一塊石頭要壓住了惡魔。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三國時東吳孫權派蘇州才子陸績到廣西任鬱林郡太守。此人為官清正廉潔,愛民遠錢,兩袖清風,任滿返鄉要經過一段水路。陸績隻身乘船,因身無長物。船夫說:「恐船體太輕,遇風傾覆,要有重的東西放上啊!」陸績聽了,便搬了一塊二米高的大石頭壓船平安返里。抵家後他將此石作為紀念物置於庭院中,稱為「兼石」。
這兩個故事講的都是一個道理:不要被錢誘惑了。
周五,老師讓我們回家人一看一部微電影,看完後並寫觀後感。微電影可真多呀,我始終拿不定主意該看什麼。最後,我的目光落在了《因小失大》這部微電影上,於是,我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這部微電影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由於一直玩電腦,當他交電費時發現電費很高。這時,他又恰巧遇到了一個朋友,他的朋友告訴了他偷電的方法。於是,他回家試了試,果真管用。可是有一次,他忘記倒轉了,最後在交電費時被查了出來。要被拘留五天,並罰款500元。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貪圖小便宜,是會吃大虧的。別為了眼前一時的利益,而不顧後果如何。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因小失大的例子。每當超市打折促銷時,人們為了貪小便宜,就會一大堆一大堆的購買。結果買回去的零食由於太多,根本來不及吃,最後過起了,又只得全部扔掉。買回來的紙更是毫無節制的使用。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這部微電影告訴我們,千萬不能一心只想著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的禍患。
吉岡雙葉對田中洸懵懂的、強烈的、勇敢的愛。
曖昧的晚風,迷濛的黑夜,希望永遠走不到盡頭的堤壩,前面走著的覺得只差1cm卻像永遠也夠不著的存在的擁有可愛的發後際的男孩,不自覺升溫的臉頰,不知道該往哪兒放的雙手,撲通撲通跳動得越來越快的心,和再想一秒再害怕一秒再這么走下去一秒就會忍不住落淚的眼眶,在他說了那句「會害怕」的時候,全部防線就被攻破。
就像那天一起看日出的天空,讓人分不出是深夜還是黎明的天空一樣,洸,你總讓人分不清是溫柔還是冷漠。你說,我也讓人分不清是懦弱還是堅毅,但是我知道,此時此刻想走進你內心的這份心情,很堅定。
我是體會不了你曾經的艱苦歲月的心情,可是我盡力想去了解啊,這才不是沒意義的事情。我可以一次次重來,也是花了很多力氣,沮喪過,迷茫過的啊。你可以再找有意義的事情,就可以了,哪怕1%,10%,哪怕機會很渺小很微弱,但一天天一點點積累起來就足夠了。你可以笑,可以哭,可以再尋找自己的夢,有誰阻止你,都有我在前面披荊斬棘替你除掉他的!
田中老師說,我想你打開的那扇門,不是鎖上加鎖,而是壓根就忘了裝上門把,可是這么想走進去的我,也沒有害怕,我一定會用力地把它撞開!不單單要把它撞開,不單單要走進去,我也要把你帶進來。
這外面的晚風,這外面的美景,這外面所有愛你的人,你看,不單單他們把你烙印在了心裡,你也把他們烙印在自己的心裡了。
看了《心牆》微電影後,視頻開頭曾有一句史鐵生說過的話,「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回過頭來想想,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視頻中的曽念蕪所經歷的一切,雖然過程心酸,但結局也算完美。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僅僅的幾十年,為什麼人們要因為不必要的事來浪費生命。話雖如此,但正處於人生有著大好年華的我們,卻未必理解深刻。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貧苦。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苦難。也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我們所不知的一切。過早的經歷這些,也許會帶來你的困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當你挺過它之後所收獲的,是你無法用金錢所換得的。這是屬於我們的財富,我們人生路上所積累的財富。我們就該經歷一切,讓我們健康成長。試想一下,倘若曽念蕪一開始就沒有堅持,而是選擇結束生命,那該留下多少的遺憾。正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有些事情還沒有經歷,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Ⅶ 小學生共青團觀後感怎麼寫
小學生共青團觀後感怎麼寫如下:
團課體會通過團課的學習,讓我更加明確了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的政治使命和責任,讓我對黨和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也使我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和不怕犧牲的精神,並堅定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
我們這個年齡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往往有許多潛能,被自己以各種理由忽略或否定。
比如在為人處事方面缺乏自信心等等。
但通過團課的學習後,讓我們知道作為當代中學生,應有充分的自信心去完成我們應完成的任務和使命,團課的學習讓我們明白了應該如何使自己充滿自信心,去迎接和挑戰一切困難。
Ⅷ 我的青春你來過微電影觀後感
《我的青春你來過》影片用朦朧詩般的語言敘述了我們最好的青春,觸動了我們心中回憶最美青春的開關,細數從前的美好,然後為成為最好的自己繼續努力。
總以為那些有關青澀懵懂、活力充沛的青春年少時期離我們這些成年人,每天忙著工作、生活的人們久遠了。或許,有關的青春記憶,只是我們心底最深處的珍藏,任何時刻拿出來飲一杯都能讓人沉醉。
剛開始,我承認被唯美夢幻的鏡頭語言和輕快愉悅的背景音樂所吸引了,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那散文詩一般的畫面描述感,在很大程度上感染了我。
都說,青春是詩行,花半開、月半圓,最是美麗,因為有朦朧的懸念可遐想。或許,情竇初開,情半藏,愛半掩,亦是最美好,因為有留白可揣測。
其實,青春歲月里的遇見,本無對錯,所有最真最初的夢想,都是歷練,每一次懵懂無知的經歷,都是成長。漫長歲月里,那些有關青春的跌跌撞撞的回憶,總有一天,成為我們最絢麗多彩的銘記。像影片中所引發的思考,該以怎麼的心態迎接青春年少的朦朧情愫與憧憬嚮往?
被青春美好氣息擊中的我們,隨著優美動聽的旋律,不知不覺進入到九十分鍾的劇情中去。劇中演員的平均年齡不到17歲,基本都是本色出演。
當然,再好的顏值沒有好的故事和演技作為支撐也是不夠的,做為一部青春文藝片來說,故事情節性不太強,情節安排得過於簡單,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部分,這是影片的缺陷。但這正是《我的青春你來過》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因為它本身不是商業片,是導演和製片人用自己的訴說方式表達著有關青春的回憶。
正是由於沒有更多的濃郁商業氣息,所有的演員才能飾演得那麼自然貼切了,沒有一點嘩眾取寵的東西,不管是唯美浪漫的、或緊張壓抑的情節,整個影片竟然沒有一點點的俗氣感和違和感。隨著故事一點一點拉開,我們慢慢回到青春的世界中,彷彿重新回到求學年代,再一次背上書包重走了一遍青春。
只是這一次,我們可以用更成熟、更冷靜的眼光去看待過去,才發現那段青春歲月里除了高考的緊張,父母殷切期許所帶來的壓力外,還有很多曾經經歷過卻因不夠深刻而被輕易忽略的東西。我們的求學時代不是只有讀書,不是只有壓力與壓抑,還有很多獨屬於青春期的美好,我們也曾是那般的單純快樂。
在影片里,男女主角肖閣和陳曦的每一次懵懂的情感試探、誤會後的郁悶和傷心都不會讓人覺得討厭。而暗戀肖閣的張一柯莫名的沖動、別扭、暴躁……跨越了青春期的我們竟然在理解中覺得可愛真實。
理當如此啊!刻苦學習、上進心強的學霸素麗,大大咧咧、偶爾賣萌的小胖妞,叛逆任性、囂張張揚的羅楠,還有對學生懷有殷切期望的班主任們,劇里的每一個主要人物塑造得都很立體。就算是會有一時的情緒但絕不會討厭,你會不由自主地將身邊的人與他們一一對號入座。
年輕的他們偶爾沖動犯錯,也能忍痛認錯改錯;偶爾沖突爭斗,也能握手言和;偶爾失落迷茫,也能找到方向……似乎除了高考成績和摸不著彼此心思的惶惑不安,再也沒有別的需要擔心的事情了。簡單、平凡、真實的一如當年的我們。
即使曾與青春惡語相向,即使曾經彷徨受過傷,即使始終耿耿於懷於對當年無法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不禁想要在此刻與自己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