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最愛》的結局.
結局:
同為病人的得意和琴琴很快從相憐到相愛。而這段在絕境中萌生的近乎看得到盡頭的愛情,並沒有得到世人的理解與祝福。各方壓力呼嘯而來。他們用最後的生命,證明了愛,有多難,就有多燦爛。
劇情簡介:
在中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的一個封閉的小村莊里,人血走私生意泛濫,這是個無盡收入來源的生意,但同時因為賣血組織者節約成本給大家共用針頭造成了大量的絕症「熱病」傳播,這里組織賣血的人被人稱做「血頭」,他們一直賺著生命與黑暗交易得來的錢。
村裡有個老師,大家都叫他老柱柱(陶澤如飾),他的大兒子叫趙齊全(濮存晰飾)就是村裡有名的血頭,因為熱病泛濫,有人認為是齊全做血液買賣帶來了災難,有村民為報復齊全,暗中毒死了老柱柱家的雞,毒死了他家的狗。
還用有毒的西紅柿毒死了齊全的兒子小鑫(胡澤濤飾),為此老柱柱既傷心又無奈的給孫子送終了。老柱柱還是一心想要為村裡人做點什麼,於是把村裡廢棄的娘娘廟小學便成病人的集中營,為大家都能夠彼此照顧,老柱柱自己也同時搬了進去。
老柱柱的二兒子趙得意(郭富城飾)本來也在哥哥所謂的血液貿易經商,不料也感染了熱病,妻子郝艷(李丹陽飾)對其敬而遠之,連手都不敢跟他牽一下,得意也隨老柱柱搬進了學校住。老柱柱侄子小海的媳婦琴琴因為想買一瓶洗發水去賣血不料也得了熱病。
在這個學校集中營里,大家同住一個屋同吃一碗飯,一副表面和諧的生活開始了。不料突然發生了一系列離奇的被盜案件。先是代理村長四輪丟失了村裡的公章,然後莫名其妙的丟了大米,負責為大家做飯的梁房被偷,甚至連琴琴的棉襖都丟了。
幾番折騰以後,陸續找到了丟失的東西。村裡跟學校都還是陸續也有人死了。當熱病蔓延村子奪走他們的生命時,他們一樣暴露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偷盜、掠財、爭權、短見。得意跟琴琴因為被盜案漸漸產生了情愫,加上彼此的另一半都已經拋棄了自己,二人決定在一起。
不過這段戀情十分坎坷,倫理不容,村裡人恥笑。但是經歷過千辛萬苦最終二人還是跟原本的配偶離婚彼此在一起了,挨家挨戶的發喜糖,報喜,幸福的背後卻也逃不過熱病帶來的死亡。
發病的當晚,琴琴將自己的身體浸在冷水裡,給得意降溫,本來就沒好的發燒,變得更加厲害了。第二天早晨,得意醒來後依然招手叫琴琴,可琴琴已經走了,琴琴的頭邊放著他們結婚證。傷心至極的得意揮起鐮刀砍向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出房門。
(1)電影送終人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片的故事緣自一些真人真事。在影片開拍前,蔣雯麗對發生在河南等地因賣血而導致村落被艾滋病吞噬的報道很震驚,於是就介紹給顧長衛,之後一點點發展成了片中的故事。電影的名字也幾度更迭,從《七十里鋪列傳》、《世外桃源》、《魔術時代》一直到最後的《最愛》。
電影基本信息
《最愛》改編自閻連科的長篇小說《丁庄夢》,由顧長衛執導,章子怡、郭富城、陶澤如、濮存昕、孫海英、蔣雯麗、王寶強、蔡國慶等領銜主演。2011年5月10日,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村民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惡疾而被打亂了平靜的生活,人們在恐慌中展現出人性百態。身染絕症的男女主角從相憐、相依到相愛,在這段不被祝福的感情中兩人用生命證明了愛情的尊嚴。
B. 深夜前的五分鍾最後活著的是姐姐還是妹妹
最後回來的人是若藍,理由如下:
若藍跟阿良講述她的生活總是被如玫搶走的時候,說過她其實很想如玫消失,若藍雖然文靜,但是對如玫不是沒有恨意
若藍被影迷圍觀,誤認為是如玫;甚至連天倫都以為她是如玫,還送她衣服並親吻她;這對若藍也許是個提示,她是可以扮演好如玫的
在若藍跟阿良說要去模里西斯旅行後,有一個特寫鏡頭時她穿著天倫送給如玫的衣服,站在鏡子前,當時回放了小時候穿著藍衣服的她被穿紅衣服的如玫在鞦韆上越推越高的情節;或許在那一刻,若藍已經決定要復仇
在模里西斯,若藍用阿良為她做的手錶換了十字架項鏈,還祈禱了很長的時間。祈禱後徑直往前走,差點無視如玫,我覺得這是暗示,她當時已經決意要和如藍交換身份
經歷過一系列變故,若藍又回到模里西斯,重新用十字架項鏈換回了手錶,說明她是想面對自己,過真正若藍的生活了
影片最後,她把手錶留給了阿良。手錶是僅屬於她和阿良的故事,阿良心裡已明白,這是若藍回來了。況且,手錶的時間沒有快5分鍾,也沒有慢5分鍾,這正是若藍在模里西斯發給阿良的信上一樣,我們就在當下,時間不快也不慢,剛剛好
之前有同志提到的,若藍默許阿良給如玫送終(鍾),這是個隱喻
影片沒有交代如玫是怎麼死的,這里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C. 台灣人說送終人是什麼意思
台灣人說宋宗仁的意思就是老年人給子女送終或者子女給老年人送終,這個叫送終人
D. 求《送終人》百度雲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邁克爾·納德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cThQTxfb-CyJbumjCuaEsg
E. 死的人最後一眼看向誰
死的人最後一眼看向誰
死的人最後一眼看向誰,人總要在最後離開這個世界的,俗話說得好,壽終正寢的人會在最後一刻迴光返照,那些為去世的人送終的人,他的未來會有福運降臨,那麼那些死的人最後一眼看向誰呢
臨終最後一眼看到的人
人在臨終的時候,開始回顧自己生前的一切,他一生所做的好事、壞事都會在這一刻出現,就算他不記得了,但是腦子里還是會幫他回憶。所以很多人在彌留狀況之下,看到許許多多過世的家親眷屬。其實這些親屬不一定是真的,而是他的冤親債主來找了他,想把他帶走,報復他。
什麼是冤親債主?
做好事有功德,做壞事也有報應,曾經經歷過爭執、搶奪、侵犯、傷害等等這些惡事,就會形成冤親債主,陰訟牽連、人鬼牽連,陰鬼受難,陽世受報等都會形成冤結,這些冤結在輪回中如果不化解,就會一直跟著我們,正所謂冤冤相報,相互還債,無有邊際,沒完沒了
怎麼化解冤親債主
可以看太上三生解冤拔罪妙經,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其實最好是請高功道長做法事化解。之後要進行懺悔,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如果你一直沒有化解的話,他們會一直跟著你。
做法事之後為什麼要懺悔,陽世有阻礙,陰世有債主,功德迴向,經咒解冤,用心有別,妄想假手他人,借諸神,菩薩之力化解,但是自身不肯付出,如此用心,何時能解?用心不明,其法不良!
臨終最後一眼看到的人好還是不好:
老人臨終前最後看見的這個人,是他最重要的人,他的眼睛裡面是充滿了愛,還有就是對他的不舍,也表示對這個世界的不舍,如此可愛的世界,自己就要孤零零的告別了。
當然也有說法是,最後一眼看到的人是自己這一生最痛恨的人。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的眼睛就剛好是看到你了,這是因為即將去世的人,因為身體太虛弱了,而無法移動視線。
為老人送終的人有福:
送終一般是子女送終。當老人要過世的時候,會把家裡所有的人都看一遍,也會說自己的一眼,子女送終這是子女的孝心,也是老人的善終。
以前是只有兒子能送終,現在女兒也是可以送終的,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就一個女兒,女兒不送終,那就真的沒有人送終了。
老人去世一般要在自己的家裡去世比較好,這也是人們說的有福氣。老人在得知自己沒有救的時候,一般都是會主動的要求回到家裡,死在家裡魂魄才能進家門。
老人死這是正常的死亡,而且老人都是比較和善的,是會祝福為自己送終的人。
F. 電影《桃姐》
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卻依舊獨身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一直以來過的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能擁有這樣的生活得感謝家裡一直照顧他的女傭:桃姐(葉德嫻飾)。
直到一天,桃姐在家中風,醒來後才對羅傑說:「給你媽媽打個電話吧,不做了,老了,做不動了。」這時才提出退休!羅傑本想再請個傭人來照顧桃姐,可桃姐在李家做了一輩子傭人,自己老了怎麼好意思勞煩李家出人來照顧自己?桃姐提出自己出錢去住老人院。羅傑也看出了桃姐的心思,更不忍傷及桃姐的自尊心,只好答應了她。
在幫桃姐找老人院時,正好遇到一位熟人是一家老人院的院長(黃秋生飾),兩個人閑聊之間羅傑才反應過來,原來桃姐已經在自家幹了有50多年了!
桃姐住進了羅傑給安排的老人院。雖說對環境有些不適,但期間羅傑有空就會來探望自己,惹得老人院的其他老人好生羨慕!自己也感到很滿足。
羅傑的家人聽說桃姐的身體狀況後,陸續從美國回來來探望桃姐。羅傑的媽媽更是早就想好要把家裡的老房子留給桃姐,供她她晚年居住,但桃姐卻謝絕了。她覺得老人院里不僅能有人照顧自己,並且還結識了一群新的朋友,表示很開心。還是想繼續留在老人院。羅傑的姐姐也與自己私下商議,想在桃姐的後事上盡一份力。畢竟自己也是桃姐帶大的。
隨著老人院的老人一個個的相繼離開人世,桃姐的身體情況也越來越糟。後來,桃姐再次中風,在醫院不省人事。醫生下達病危通知書,建議放棄治療,讓患者早日拜託這種痛苦。這時羅傑由於工作的需要,無法一直陪在桃姐的身邊。他對醫生說:「我需要離開一個星期。若是這段時間桃姐離開人世!請先幫我把她送到太平間!她的後事等我回來再辦!」桃姐最終離開了人世。在桃姐的葬禮上,不僅有羅傑的家人出席,還有人生尾聲時所結交的朋友也到了場。故事也由此告終。
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羅傑的原型是香港著名電影人李恩霖!桃姐的名字就是自家女傭。影片里的情節均來自生活,本片獲獎無數,在網路看到評價說:「這部片子拍的很好卻難成經典!」但我卻特別想為這部電影辯解一下它為何成為不了經典!
大家想想結尾這段劇情!是不是總感覺缺點什麼?才導致了整部片子無法成為經典?但正是這樣平淡無奇的結尾,才真正的尊重了這位親人!更是對這份感情的重視!
桃姐在李家五十多年終生未嫁!送終這個事確實是個難題!按照習俗,老人離世時,親人是要安排妥當一切後事的。比如入棺,守靈,壽衣,燒紙等等一些東西……但李恩霖在這個時候確實無法陪在桃姐身邊,只能等自己回來時再來做這些。劇本本身就淚點不斷。(很多淚點我都沒有劇透!我不想在評論時過多的劇透而喪失一部電影的觀賞性。)按照套路,在結尾來一段臨終囑托,或是安排一段催人淚下的生離死別的催淚彈,可謂是圓滿的結局!但導演卻沒有那麼去做!而是採用真實的手法來記錄下了桃姐生命的尾聲。選擇真實的目地只能說明李恩霖是真的與桃姐的感情很深!若是安排一個不存在的結局用來美化自己,烘托氣氛,效果的確夠好!但我卻覺得這樣做反而會對這份真摯的感情而顯得極其虛偽。再者,電影其中的一種拍攝方式叫做記錄!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電影的本身就是現實的寫照,真實的放大。雖說這個結尾沒有多麼催人淚下,看似不夠完美!但卻顯得格外溫馨。能更加真實的體現出一個:人間自有真情在的,真實的故事!
PS:一開始我看海報的名字以為是《姚姐》。這部電影眾多大咖前來客串:徐克、梁天、洪金寶、於冬等著名電影人。也調侃了某些電影爛結尾的原因:預算不夠。其中一段李恩霖帶著桃姐去看自己電影的首映。桃姐問為什麼好多人看一半就走了。李恩霖的回復也很有意思。同時也感嘆電影人的一些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