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無頭男人」是怎麼回事
這是發生在60年代轟動英國倫敦的一件性丑聞,但是有一個關於這件丑聞的疑問,40年來一直沒有解開。最近英國一家電視台播放的一部紀錄片,終於給出了一個令人頗感意外的答案。
故事的女主角是瑪格麗特·阿蓋爾公爵夫人。她非常富有而且美艷無雙,是一個令英國上流社會的男人們垂涎三尺的大美人。她的曲折經歷激發了科爾·波特的靈感,並由此寫成了小說《你是最美的人》。
瑪格麗特·威格海姆是蘇格蘭一位紡織大王的獨生女兒,有一雙迷人的藍眼睛,皮膚白皙如雪。她30年代進入上層社會,成了各種宴會、舞會、慈善音樂會和王室招待會的積極參與者,是倫敦上鏡率最高的美人。
瑪格麗特1933年與美國股票經紀人查爾斯·斯威尼結為伉儷,婚禮在倫敦舉行,場面十分壯觀,吸引了2000多人的圍觀。
但是,這個在別人看來相當般配的婚姻並沒有能夠維持多久,1947年,瑪格麗特與斯威尼先生離婚。1951年,瑪格麗特又成了第11世阿蓋爾公爵的妻子。這段婚姻由於1963年特殊的離婚事件而告終。
阿蓋爾公爵說,他曾經從瑪格麗特桌子的抽屜里偷看她的日記,並且發現了一些不完整的照片。這些照片雖然被送到了愛丁堡法院,但是並沒有公之於眾。據報道,這些照片中有一個全身赤裸的男人,只是此人的頭部沒有拍到,還有一張公爵夫人渾身上下除了3串珍珠以外,竟然一絲不掛的照片,在她那幢上流社會居住區的別墅里,在鍍著金邊的銀制浴缸中,公爵夫人在一個男人身上做著極為性感的動作。
這些照片都只拍了男人脖頸以下的部位。負責這一事件的法官因此稱,這是一個「無頭男人」。這件事傳開後,英國輿論紛紛詢問:這個「無頭男人」到底是誰?
多年以來,有兩個人被懷疑最有可能是這個「無頭男人」,一個是溫斯頓·丘吉爾的女婿、哈羅德·麥克米蘭政府的國防部長鄧肯·桑迪斯,另一個是美國男演員,社會名流小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費爾班克斯死於2000年5月,鄧肯死於1987年,他們兩人都拒絕承認與瑪格麗特有牽連。
英國電視台第四頻道近日播出一部題為「歷史的秘密:公爵夫人與無頭男人」的電視紀錄片卻透露了一個驚人發現:所謂的「無頭男人」竟是鄧肯和費爾班克斯兩個人!
彼得·加伊是當時負責官方調查的官員,他講述了丹寧法官是如何發現其中一個男人是費爾班克斯的。丹寧法官故意邀請五個主要嫌疑人到他的辦公室討論這件事情,並讓他們在來客登記本上簽名。一個筆跡專家仔細觀察了他們的簽名後,發現了與簽在照片背後的「想念你」筆跡相同的字跡。丹寧法官判斷出照片上的男人是費爾班克斯,但是他並沒有在報告中這樣說。
而時任麥克米蘭政府大臣,後任《每日電訊報》編輯的迪德斯則回憶說,鄧肯·桑迪斯當時一直稱他是無辜的,但是又威脅說他要辭職。後來,在別人的勸說下,他放棄了這一想法,因為他意識到,已經發生了一件普羅福莫丑聞,如果自己的事再被媒體炒起來,那麼整個政府都有可能陷入癱瘓。
後來,瑪格麗特·阿蓋爾的生活每況愈下,1990年,她因為付不起房租,只好進了養老院,三年後,她有一次在浴室里摔了一跤,這一跤折斷了她的脖子,也奪走了她的生命。
❷ 跪求 無頭男人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沒有頭的男人》是2003年上映的法國、阿根廷奇幻電影,由朱安·索蘭納執導,LaurentBert、YannickBlivet等主演。
搶首贊
❸ 花心為什麼說成濫情呢
男人愛每一個和他在一起的女人,包括他的老婆和他的多位情人。這樣的男人,流浪在花叢中,女人對他們來說是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濫情」男人已經濫出了水平,因為對他們來說:生存即是體驗。這種男人的代表人物是西門慶,明明是家有嬌妻美妾和侍婢,還要到處採花。有了一個情人還想找第二個、第三個……從不覺得滿足,卻偏偏要對這個說我只愛你一個,對那個說我只愛你一個,用花言巧語騙了一個又一個。
濫情男人無頭蒼蠅般地找尋艷遇的機會,快樂就好、放鬆就行、不要承諾、不需誓言,讓它該來時來,該去時去,只要曾經擁有,不需天長地久,一切跟著感覺走。真的能如說的這樣的輕松灑脫?濫情的男人像一隻蝴蝶,整天在萬花叢中旋舞,處處留情,你永遠也搞不清他到底有幾個好妹妹,你的心疼他永遠不懂。這種男人天天過情人節,也最會過情人節;他們是情人節的消費主體,不會浪費情人節這個資源。因為這一天他們最忙,他在情人節這天要送很多玫瑰,要見很多情人。
多情與濫情雖然都有個情字,但差別在「多」與「濫」。多是豐富;濫是泛濫;一個「充足」,一個「過盛」;充足的供求相應,過盛的供大於求。真正的多情,是指感性的人,即情感豐富的人。所謂「濫」,卻有了糜爛的貶義。濫情的人對待感情不是適可而止,而是隨心所欲,恣意揮霍。多情是以真情為基礎,濫情以激情為導火線。濫情是流水情,火燒火燎就那麼短暫的一瞬。多情和濫情只一步之遙,看上去一字之別,然而,差之毫釐,卻謬之千里。主動濫情的男人是無可救葯的,但多情卻數人之常情。多情而不濫情的男人,或者說是花嘴不花心的男人,才應該是最可愛的。這個社會,有錢而不花心的男人很少,但最起碼男人要有點自控能力吧,要懂得適可而止。
薄情而不無情,傷情而不絕情,多情而不濫情,是情的最高境界。濫情的人,放縱感情;抱持著一種網游花叢、馳騁情場的態度;自詡情種,閱盡人間春色,身邊蜂蝶圍繞;對於靠近他的女人從不迴避。他標榜自己不願傷害女人,然而,他的博愛卻傷了身邊所有女人的心。 這樣的人,貌似多情,實則卻是一種濫情。秋天的大白菜便宜吧,是因為多而泛濫,所以便宜。什麼東西都一樣,感情也是如此,隨處泛濫的感情還值得當寶貝一樣守候嗎?「握著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握著情人的手一股暖流涌心頭,握著小姐的手好像回到十八九」;「一個情人愛死她,兩個情人太美啦,三個情人鬧喳喳,沒有情人的是傻瓜」;人,不可無情,但不能濫情。風流但不能下流。
❹ witkin uniersity是什麼大學
現實,甜蜜的現實[關於攝影師Joel-PeterWitkin]別的陰暗派藝術先鋒習慣用筆和顏料來具像虛構,Joel-PeterWitkin的目的與他們相近,他也在勾勒主觀,只不過Witkin用的是相機和貨真價實的死屍罷了。快門開啟的剎那使他的作品有一種可以滲入觀者脊髓的魔力。無須任何一抹多餘的色彩,僅僅藉助這種魔力的邊緣部分,隱匿於我們脂肪層底部的每一根神經末梢就會被那些凝結於他視網膜之上的斑駁光影激活既而掙扎著逃出體外。他是如此諳熟於對我們本性的拼貼,並熱衷於有所保留的為我們展示他個人眼中關於描摹浮華的若乾片段,讓我們在獲得歡愉的同時感到慶幸,慶幸自己能夠降生在這樣一個充滿驚喜的醉人時代。在他的鏡頭中,我們自然的還原了自己作為人類而言最為光鮮的面目,盡管明顯有被擺布的痕跡,但是想來,脫離擺布,一切又從何談起?擁有一個猶太教父親,而他的母親卻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Joel-PeterWitkin(喬爾·彼德·威特金)與他的雙胞胎兄弟1939年9月13日矛盾般地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在Witkin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離異,這標志著雙方希望通過自己的信仰改變彼此的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至今Joel-PeterWitkin依舊非常肯定地對外界宣稱家庭的破碎對於他日後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他也沒有避諱自己對巴洛克風格以及Weegee先生(都市罪案攝影的先驅,作品多為記錄受害人的各色死狀)的崇拜,另一個經常被Witkin提及的靈魂之泉源自他童年時在家門口目睹的一次交通事故——在那場事故中,一名年齡相仿的小女孩在Witkin的面前變得身首異處。根據Witkin的記憶,那個小女孩的頭顱一蹦一跳地向他滾來並因為撞到了他的腳而停下,他與那雙半睜的眼睛對視了很久,看著殘存的點滴靈動從一對緩慢散大的瞳孔中流盡之後所留下透徹與純粹。這次經歷被認為是他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如此直觀地去理解與定義美麗。之後,在1961年至1964年的這三年時間里,Witkin的身份進一步表明了他與常人眼中的醜陋及殘忍保持著極為曖昧的關系,22歲的他作為戰地記者被派往越南戰場。在戰地記者生還率最低的越南,Witkin倖存下來——凝固汽油彈、螞蟥與瘧疾、偷襲與被偷襲、血洗村莊、潮濕雨林中遍布蠕動在屍體上的蛆蟲,而那些大部分殘缺不全的焦黑屍體讓空氣變得腐爛……親身經歷的這些深深刺痛靈魂的景象都被Witkin珍藏在了自己的心底。從離開越南到他將自己反鎖進墨西哥小鎮的停屍房用照相機進行對現實的拷問之間,Witkin先去學習了雕塑並在1974年時取得了藝術專業的學士學位,之後在新墨西哥州大學成為了藝術專業碩士。繪畫般的質感是領悟Witkin的初始,刻意在膠片上留下的混亂劃痕帶給觀者活生生被密封在棺木中的壓迫感。因死亡而引發的誘惑和因死亡而禁錮的愛是他作品永恆的主題。作為嚴肅的藝術家——就像上面提到的——Witkin最為習慣的工作地點是新墨西哥州偏遠小鎮的停屍間,遠離活體社會自大的喧囂,喪失知覺的肉身在人間逗留的最後地點為Witkin提供了他所嚮往的一切:寧靜的思考空間、平和的創作環境和絕對聽話的模特。於是,基於Witkin本人獨特的人生軌跡以及由此被編織成形的怪誕夢境,那些通常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會出現在紀實攝影之中的屍體成為了還原他主觀世界的最佳載體。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剛剛出道的Witkin就已經通過自己鮮明的作品給相對保守的攝影藝術領域帶來了難以估量的震撼,其中引起爭議最大的當屬Witkin在1976年創作的「InlgencesManWithNoLegs」(《放任無腿的男人》),1979年的「MotherAndChild」(《母與子》)以及1980年的「CadaverWithNecklace」(《帶項鏈的女屍》)。而當代西方攝影藝術界真正顫栗著記住Witkin的時間是1982年,他發表了那張叫做「LeBaiser(TheKiss)」(《吻》)的作品,它就像是一首被陰霾所縈繞的詩,那樣的疏遠脆弱、細膩並且讓人頭皮發麻。許多人也許會認為Witkin將一對男性老年雙胞胎屍體的頭分別切了下來並讓他們彼此親昵,但其實,這是個頭顱屬於同一個人,它被Witkin一分為二,之後在Witkin絕妙的安排下,半張臉與半張臉的相互接吻定格在了底片之上——宛如樹木枯根的脖頸神經和筋絡;毫無生氣滿是皺褶的死皮;緊閉的雙眼似乎在體驗著無限的投入與享受。幾年之後,當Witkin的這張作品出現在奧地利最為病態也最為著名的死亡/碾核金屬樂隊PUNGENTSTENCH(刺鼻惡臭)1991年的專輯「BeenCaughtButtering」(《被捕獲的奉承》)的封面的時候,甚至對於殘忍與褻瀆等字眼早已習以為常的極端金屬界也因為這張洋溢著藝術氣息的肖像而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其實,這已經不是極端樂迷第一次通過唱片接觸到Joel-PeterWitkin的觸目之作了,PUNGENTSTENCH之前在90年發表的處子專輯「ForGodYourSoul…ForMeYourFlesh」(《神要你的靈魂…我要你的肉體》)的封面就已經全然顯示出三位樂隊成員對於Witkin先生的極端青睞。封面照選用的是Witkin在1986年拍攝的靜物小品——「」(《來自收藏崩潰與裝飾的詩人》)。作為影象藝術家,Witkin從他的視角來刻畫並探討與死亡有關的一切,同時,他也是走的最遠和最徹底的一個。1993年,病態之美的底限再次因為Witkin而動搖,作品名稱言簡意賅——「ManWithoutAHead」(《無頭男人》)。畫面中一具油桶一樣堆滿脂肪並且被斬首的肥胖男屍端坐於幕布之前,除去襪子外一絲不掛,平靜至極。這幅作品所受到的追捧足以在地下世界引起恐慌(盡管不少樂隊並不知道它的作者為何許人也)。之後,來自美國德州的地下極端金屬老炮DEVOURMENT(吞噬)把這張圖片印上了自己1999年專輯「MolestingTheDecapitated」(《調戲被斬首的人》)的封面。視覺與聽覺,搭配到要死。現在,膝下子孫滿堂的Joel-PeterWitkin已年近七旬,不過與一群唧唧喳喳的調皮小孩糾纏在一起的所謂的天倫之樂顯然不對他老人家的口味。Witkin依然會定期遠離喧囂,獨自回到他所鍾情的太平間,徜徉在停屍台、福爾馬林試劑和完整(或不完整)的屍體之間去繼續進行對自我的挖掘和開發,他後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2004年的「FaceOfAWoman」(《女人的臉》)以及「Catrina」(《卡翠娜》)。2006年,Witkin從19世紀法國浪漫派油畫大師TheodoreGericault(蒂奧多爾·熱里科)的不朽之作「TheRaftOfTheMesa」(《梅杜莎之筏》)中汲取到靈感,拍攝了作品「TheRaftOfGWBush」(《布希之舟》),並被認為是迄今為止Joel-PeterWitkin最激進也是最賦寓意的作品。
❺ 歐美比較搞笑的恐怖電影推薦幾部
電鋸驚魂,死神來了,驚聲尖叫,鬼娃回魂,致命彎道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