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紅色影視片觀後感400字
紅色影視片觀後感400字
紅色影視片觀後感400字,相信應該很多人喜歡看電影吧,電影的類型更是有很多種,觀後感指的是自己所看所想最真實的感受,下面是我帶來的紅色影視片觀後感400字 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
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心情很久也無法平復。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只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所有人會更好。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B. 千里躍進大別山觀後感
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
(2012·鄂州)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揭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的事件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上黨戰役——青化砭戰役----孟良崮戰役——千里躍進大別山——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
C. 大轉折觀後感400字以上
暑假裡我看了許多愛國主義的電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
《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講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的第二野戰軍在面臨水災的困難時,努力戰斗,奮勇拼殺,拿下了魯西南。接著又挺進大別山,把大別山的敵人一舉消滅,並在1949年春劉伯承和鄧小平會師,紮根在大別山。
他們打仗是有嚴格紀律的:搶劫老百姓槍斃;拉走婦女的槍斃!有一個排長就是因為拿走了老百姓的布料和一包米粉就被槍斃了。
他們殺敵的決心讓我感動。正如鄧小平說的一句話:「就算我們解放軍全部戰死了,還有新五軍、新七軍,同樣能解放全中國!」當一個連的戰士面對著一座無比堅硬的堡壘時,拿著炸葯包的戰士,他們多麼勇敢!一批死了,下一批又上,毫不膽怯。他們心裡都想:雖然我死了但可以換來全國人民的幸福。
解放軍戰士們,你們的犧牲是光榮的,你們是為和平而倒下的,你們是光榮的戰士。如果沒有你們,沒有你們的嚴格紀律,沒有你們不怕死的精神,沒有你們解放全中國的決心,就不會有今天的新中國!
D. 紅色電影觀後感400字
第一篇《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第二篇《黃河絕戀》
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著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聖潔的愛情悲劇,更讓我們聆聽了一麴生命的絕響!
影片一開始,作為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後,死裡逃生。爾後,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並一再地稱她為「安琪兒」。隨著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麼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痴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為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特別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繩索,將生的希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希望你永遠用不著它。」,然而,這匕首最後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擇,而這默默的選擇,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
E. 觀電影《挺進大別山》熱淚盈眶
看了電影《挺進大別山》的一些片段,眼淚嘩嘩往外流。
我對於老一輩革命家的犧牲和奮斗毫無抵抗力,總被感動的稀里嘩啦。這種感情可能更年輕的小夥伴無法理解。
哪怕只是看到劉鄧等人樸素的背影,聯想到他們的豐功偉績和崇高品格,都已經無法抑制內心的感情。
歷史上也有很多大人物曾建立卓越功勛,但是可能只會收獲他人的欽佩和羨慕,而不會使人感動。
能使人感動並不吝灑下眼淚的只有奉獻和崇高。
這樣的品格,現在來看,更多的體現在老一輩革命家和戰士的身上。
他們付出的是生命和鮮血,為了那一個至高無上的信仰。
感覺很幸運,前幾天的五一小長假,奔行五百公里,去了一趟大別山北部的光山和新縣一帶。那裡的山山水水至今時常在腦海里浮動。
遺憾的只是,因為時間較短,沒有深入大別山腹地過多逗留。下次一定要補回這一課。
F. 三年級作文,挺進大別山電影觀後Ƅ
觀後感需要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
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G. 三年級作文,挺進大別山電影觀後感
《挺進大別山》觀後感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1947年3月18日,國民黨軍隊佔領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國革命處於危急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我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空前規模的重點進攻,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在魯西南與敵人鏖戰,先後取得鄆城、定陶、六營集戰役的勝利。接著,又攻克敵重兵把守的羊山集。此時,頗感不妙的國民黨當局緊急調集35萬大軍日夜兼程撲向羊山集,並企圖利用當地連降暴雨洪水猛漲之機,襲擊我軍。面對嚴重的敵情、水情和黨中央發來的「陝北情況甚為困難」的電報,劉鄧徹夜未眠,毅然決定立即南下。部隊在連續作戰、疲憊不堪未及休整的情況下,冒著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過黃泛區,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別山英勇挺進,並勝利到達目的地。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堅持戰斗,經歷了極其艱苦和令人難忘的戰斗歲月。最後以傷亡
近半的代價,實現了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提前進入了戰略進攻。 這部影片給了我很深的震撼,其中有幾個情節令我記憶尤其深刻。
情節一:戰士們在寒冷的冬天,赤著雙腳踏著結冰的河面過河。很難想像,在那麼冷的冬天,他們就那樣赤著雙腳踩著結有冰塊的河面行走,雙腳都凍紫了。換做是我們,在
那麼冷的冬天穿上厚厚的襪子鞋子都覺得冷,跟別說赤腳踩冰塊了。可是在那樣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吭聲,而是那樣坦然地在結有冰塊的水中趟過。節二:戰士們邊打仗邊洗澡。影片中戰士們因為水土不服身上長滿了疥瘡,在泡澡治疥瘡的時候他們還要防止敵人的進攻。洗澡的時候一隊人洗,另一對的人就拿槍在旁邊打敵人,然後換班。當看
到戰士們在水中嬉戲,玩鬧,臉上露出的那種開心的笑容的時候,我為之動容了。那需要多麼樂觀的心態啊,才能在那樣的環境中懂得享受那片刻的快樂。
情節三:劉伯承和鄧小平互相爭著南下,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讓給對方。在那種戰爭形勢下,要南下就必須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就意味著一路上會接連不斷的遇到危險。明知是危險的,但劉伯承和鄧小平互相爭著去,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真誠而深厚的戰友情誼,更是因為他們都有著一顆無私而偉大的心。
H. 挺進大別山觀後感
1.最近,公司在全體員工中,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觀看了《挺進大別山》等影片,重溫前輩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主義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直截了當地突出《挺進大別山》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渡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鄧小平劉伯承。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解放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解放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擊敵人的歷史事實。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劉鄧在大別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強烈激昂的演講,他們不約而同由衷地發出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的大無畏吶喊。劉鄧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是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敵人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與人民為敵的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身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革命戰爭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過,到今天,社會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怎樣的不同,我們都不會忘記這個本,丟了這個根。求真務實,艱苦奮斗。曾經成就我們事業的偉大精神動力,還將輝映著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人民,需要永遠的「為顧客服務」。 公司為了增強全體員工愛國主義意識,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給我以強烈的震撼,同時也引發了深深的思考。當前,國內外經營形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種新形勢、新情況下,我們青年員工的各個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看問題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同時也產生了種種問題,如部分員工的服務意識薄弱及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不強等。此次教育活動的開展,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手段。 通過集中組織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形式,增強了我的大局意識、組織意識、責任意識、模範意識和愛國意識,樹立了戰勝任何困難的信心,成為具有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的合格員工,成為執行總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範,勤奮工作、刻苦學習的模範,遵紀守法、開拓創新的模範。
2.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在大革命時期,由中共領導紅軍在鄂豫皖三省邊界以大別山為中心的地區建立的革命根據地,是僅次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二塊偉大的革命根據地,也是紅4方面軍的誕生地。這一根據地的成立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迄今,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已建立80周年。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鄂豫皖蘇區人民為推翻三座大山的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斗爭,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在這片熱土上出生、成長的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為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成立80周年,革命老區的人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而我們黃岡師范學院商學院黨組織也以此為主題開展了黨組織生活會,此次黨組織生活會的形式不是採取以前的小組討論發言形式,而是以觀看《大轉折——挺進大別山》這一戰爭影片的形式開展。
坐在主教樓220教室里,我認真的看完了這部影片。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1947年3月18日,國民黨軍隊佔領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國革命處於危急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我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空前規模的重點進攻,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在魯西南與敵人鏖戰,先後取得鄆城、定陶、六營集戰役的勝利。接著,又攻克敵重兵把守的羊山集。此時,頗感不妙的國民黨當局緊急調集35萬大軍日夜兼程撲向羊山集,並企圖利用當地連降暴雨洪水猛漲之機,襲擊我軍。面對嚴重的敵情、水情和黨中央發來的「陝北情況甚為困難」的電報,劉鄧徹夜未眠,毅然決定立即南下。部隊在連續作戰、疲憊不堪未及休整的情況下,冒著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過黃泛區,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別山英勇挺進,並勝利到達目的地。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堅持戰斗,經歷了極其艱苦和令人難忘的戰斗歲月。最後以傷亡近半的代價,實現了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提前進入了戰略進攻。
這部影片給了我很深的震撼,其中有幾個情節鏡頭令我記憶尤其深刻。
鏡頭一:戰士們在寒冷的冬天,赤著雙腳踏著結冰的河面過河。很難想像,在那麼冷的冬天,他們就那樣赤著雙腳踩著結有冰塊的河面行走,雙腳都凍紫了。換做是我們,在那麼冷的冬天穿上厚厚的襪子鞋子都覺得冷,跟別說赤腳踩冰塊了。可是在那樣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吭聲,而是那樣坦然地在結有冰塊的水中趟過。
鏡頭二:戰士們邊打仗邊洗澡。影片中戰士們因為水土不服身上長滿了疥瘡,在泡澡治疥瘡的時候他們還要防止敵人的進攻。洗澡的時候一隊人洗,另一對的人就拿槍在旁邊打敵人,然後換班。當看到戰士們在水中嬉戲,玩鬧,臉上露出的那種開心的笑容的時候,我為之動容了。那需要多麼樂觀的心態啊,才能在那樣的環境中懂得享受那片刻的快樂。
鏡頭三:劉伯承和鄧小平互相爭著南下,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讓給對方。在那種戰爭形勢下,要南下就必須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就意味著一路上會接連不斷的遇到危險。明知是危險的,但劉伯承和鄧小平互相爭著去,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真誠而深厚的戰友情誼,更是因為他們都有著一顆無私而偉大的心。
我被他們這種不畏險阻、不怕吃苦、無私精神以及樂觀開朗的態度深深打動了。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部反映戰爭的影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教育影片。看完這部影片,我忍不住開始反省我自己。
最近寢室後邊在施工建新宿舍樓,這座新宿舍必須在9月份開學的時候建成,好讓09級的學弟學妹能住進去,因此工地一直在趕工,每天從早上六點做到晚上十一二點,在施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噪音打擾到在寢室自習休息的同學。因為現在快到期末,課幾乎都停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習,而我又習慣在寢室自習,所以經常跟同學抱怨寢室外面太吵,影響我學習。想到影片中革命先輩們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人民大眾的和平,不顧自己的生死投入到危險的戰爭前線。我為自己的這種自私的想法深深感到慚愧,我怎麼可以因為自己的舒適而不顧學校的利益呢,更何況我也是黃師的一員
3.挺進大別山》影評:跟著走!走到前面去!
2011年6月8日,商學院全體黨員、預備黨員聚集一堂緬懷了豫皖蘇革命根據地建立80周年以來黨的革命豐功偉績。期間我們一起觀看了解放初期的重大歷史轉折點——《挺進大別山》,學習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革命精神:顧全大局 ,勇挑重擔的精神 ;艱苦奮斗 ,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 ;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齊心協力 ,精誠團結的精神。
真實故事發生在我就學的紅色土地——大別山麓。解放戰爭初期,為了改變戰局,毛澤東決定向蔣介石在戰略上的薄弱後方——大別山發動戰略反攻。制字了兩翼牽制的作戰方針,南線主力三軍配合,由劉、鄧率領的晉翼魯豫野戰軍主力中央突破,從黃河北一直攻到長江,占據了戰略要地大別山。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收復了失地,使戰爭的進程大大地加快。這是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到戰略反攻的一個大轉折。
當灰濛蒙的畫面出現在我眼前時,我不禁驚呆了,不禁為當時支撐他們前進的精神所折服。期間有一個感人的片段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黨員,當劉鄧大軍面臨前堵後追的迫境時,劉伯承不得不做出痛心疾首的決定:舍掉一切武器和裝備,徒步挺進大別山!然而卻在隊伍中出現悲愴的反抗聲。原來一名戰士死死堅守在他的大炮上,不讓任何人炸毀它們,因為那架大炮是他的三個出生入死的戰友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鐵血男兒,幾經生死,卻在此刻流下了無助的眼淚……最後隊伍不得不將所有行軍包袱都扔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伯承最後意味深長的那句話:「跟著走!走到前面去!即使我們空手走到大別山,也是一種勝利!」
跟著走!走到前面去!我們跟著的,就是我們的黨,我們的信仰!
據報載,前不久,重慶市94歲的老紅軍袁昆去世了。他留下遺囑,要子女給他交上最後一次一萬元錢的黨費,說:「我死了,但共產黨員的身份沒有變,死後沒有工資了,那就一年交一塊錢,要交一萬年黨費!因為我們這些人就是喊著『中國共產黨萬歲』去沖鋒陷陣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就是我們的信念。這一萬塊錢的黨費就是我對黨的一份感情!」袁昆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血與火中鑄就了「跟著共產黨走」、「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堅定信念,從此忠誠於黨、忠誠於自己的信仰,哪怕是在離開人世時,也要為他堅信的萬世長存的黨做最後的奉獻,這怎能不讓人為之震撼和動容?
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巴金說,支配戰士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方誌敏庄嚴宣告:「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信仰能夠創造奇跡。正如一首歌中唱道:「我的信仰是無底深海,澎湃著心中火焰,燃燒無盡的力量,那是忠誠永在。」正是千千萬萬黨的優秀兒女始終團結在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的旗幟下,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死,為信仰而奮斗,為信仰遭受挫折卻百折不撓,為信仰歷盡磨難卻甘之如飴,對信仰畢生追隨、至死不渝,我們黨才能更加堅強有力,帶領廣大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 。
對每一名共產黨員來說,堅定信仰是根本,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前提和基礎。對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信還是不信,真信還是假信,是共產黨員的試金石。對於我大學生黨員來講,大學生的身份在某些程度上的確阻礙而我們行為能力,但不能限制我們思想的進步!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整天面對的都是綠色環保、文教改革、三農建設等等。當我們為世博歡欣鼓舞時,是否有想起過劉伯承因凌晨多睡了10分鍾而懊惱不已時的認真?當我們沉浸在世界盃的激情中,有沒有想過劉鄧二人用一張簡單的字條傳遞生日祝福時的感動?
I. 千里挺進大別山 觀後感
你是駱中學生嗎?
J. 紅色革命電影觀後感30篇
紅色革命電影觀後感:
1、《大國崛起》
「你是一片紅葉,飄拂在寂靜的遠山;你是一抹彩霞,映照著清朗的長天……」主題歌《遠山的紅葉》響起,不少觀眾為央視一套這部黃金時段的熱播劇深深感動,女主人公王瑛成了人們心中最璀璨的遠山紅葉——有官如此,百姓之幸!
在建黨61周年之際,中央電視台一套最近播出了「遠山的紅葉」,懷著對主人公王瑛無比崇敬的心情,觀看了《遠山的紅葉》,被王瑛的愛民之心、為民之志、惠民之舉深深打動。
漢中與南江巴山相連,也正是在這艱苦的巴山之間,王瑛憑著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以獨特的工作方法、堅強的人格魅力,把短暫的人生裝扮得生機盎然,用巴山紅葉凌霜傲雪的精神鑄就了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無盡關愛。
在觀看之時我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王瑛的「真」:真誠信仰。她在關鍵時刻和重大事件中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驗。她對紀檢監察事業的熱愛與忠誠、執著與堅定,彰顯了一名新時期紀檢監察幹部、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強政治本色、真摯追求。
多年來,她把清正廉潔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生活儉朴、淡泊名利。真情工作。她生前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干驚天動地的大事,她把所有的感情都融入工作中,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真心為民。
她為南江「背二哥」蓋被子、建公寓,為出行困難的村民修建「連心橋「,堅持不懈資助困難學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一樁樁、一件件,都折射出她真心愛民、為民、助民的公僕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