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隧道盡頭男主拿到錢了嗎
隧道盡頭男主拿沒有到錢。據了解在電影隧道盡頭中最後的結局錢誰也沒有得到。看樣子最終主角沒有得到那筆錢,中間一度以為包里會塞滿紙巾呢。
男主和女兒溫馨拉手,但這個長特寫導演明顯是為了表達一些東西如果想表達溫馨結局大可不必用這樣的方式非要拍女主人出門背對他們時立即發生拉手的鏡頭明顯是為了表現偷情和戀童癖的義。
隧道盡頭劇情介紹
凄風冷雨的夜,屋內是一片狼藉,雙腿癱瘓的中年人華金在煙不離手地打電話。就在這樣一個雨夜,美麗的波塔帶著她6歲的女兒貝蒂來到了華金家裡,租下二樓的房子。
華金擁有豐富的工程技術經驗,家中陳列著各類相關書籍,以及櫃子上擺放著的獎杯,地下室里也堆滿了各種工具和零件,這些都在說明他是一個工程器械方面的學霸。而且他能用聽診器修理磁碟,說明他聽力優於普通人。
某天,華金在地下室聽到了隔壁鄰居的對話,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原來隔壁住了一夥劫匪,他們打算挖地道通往銀行地下金庫去偷錢。
於是,華金運用自己工程器械的天賦,安裝了竊聽器和監視器,但是他在監聽過程中無意發現,住進他家的波塔原來跟強盜是一夥的,她是強盜頭目的女友。這讓華金的處境一下子變得詭異起來。
❷ 韓劇《隧道》結局解析
電視劇《隧道》的最後結局是男主歷經轉折終於回到他的時代,並把罪犯繩之於法。
《隧道》是韓國OCN有線電視台於2017年3月25日起在周末檔播出的科幻刑偵連續劇,由申勇輝執導,李恩美編劇,崔振赫、尹賢敏、李裕英主演。
劇情介紹:
朴光浩(崔振赫飾)是一名重案組刑警,生活在1986年的他正在追查一宗連環兇殺案,然而案情破朔迷離,被害者數量不斷增多,警察們卻束手無策,結果他在追蹤嫌疑人到達一個隧道中時被襲擊。
醒來後驚奇地發現自己穿越到了30年後的2016年,並且意外頂替了一個出生在1988年的同名同姓警察的身份。於是光浩留在2016年繼續他的「追凶之旅」。
❸ 如何評價《隧道》這部韓國電影
隧道這部電影是一部韓國劇情災難電影,根據蘇在元的同名小說改編。這部電影男主在回家的路上行經隧道時突然坍塌,他被孤立與外部隔絕,危機四伏。災難片以末日奇觀為賣點,場景人物並不多,影篇直接刺中了顯示的心臟。
❹ 《隧道》觀後感
《隧道》是一部韓國的劇情、災難主題電影,本片的主人公是李正洙(河正宇飾),他是一名汽車銷售員,在給女兒送生日蛋糕途中經過河圖隧道時,這個「豆腐渣」工程坍塌了,李正洙被困了一個多月,最終獲救。
當他被困並打了報警電話求救後,只有負責救援的救援隊隊長金大慶(吳達洙飾)在意他的手機電量,要求他每天12點給他打電話報告情況,但得知隧道坍塌的記者們,「不遺餘力」地與李正洙聯系,並報道到網上,不顧被困者的安危,只顧自己的利益。
李正洙被困後幾天,找到了另一位倖存者美娜,她被鋼筋混凝土困在主駕駛座上,動彈不得。因為幾天沒喝水,就向李正洙請求喝點水。此時的李正洙只有一瓶多一點的礦泉水(進入河圖隧道前,加油的老人叫停他送的兩瓶水),河正宇猶豫了一下,給了姑娘。姑娘又說,狗也要水。此時李正洙的心在滴血,但還是把水給了狗。可以看出起碼男主角是善良的。
幾天後,李正洙發現他給女兒買的蛋糕被美娜的狗偷吃完了,生氣的他恨不得把狗殺掉,但並沒有將其告訴美娜。沒過多久,美娜就因傷勢過重而去世,李正洙非常傷心(可能是對美娜的愧疚,與無奈),不知不覺又浪費了許多水。又過了幾天後,美娜的狗找到了一袋狗糧,使得李正洙有了點食物來源。
在隧道外一直努力著的金大慶與救援者們決定從李正洙上面鑽洞進去進行救援。可是努力了數天後,幾近成功時,金大慶發現了個重大「BUG」:隧道設計圖與實際隧道完全不符(李正洙告訴金大慶他前面有個3號風扇,但之後才得知風扇順序完全不符),數天的努力全白費了。金大慶將消息告訴李正洙後,後者幾乎崩潰,但在妻子世賢(裴斗娜飾)的鼓勵下,重拾希望。
本片幾乎充斥著對社會可恥現象的批判。
1.同樣參加救援的部長並不在意被困者的安危,只在意名利;
2.河圖隧道的建造者們的不走心,及眾多「豆腐渣」工程;
3.李正洙報警的時候,對方警務人員無法正確解讀他提供的信息,態度極其輕慢,沒有獲取足夠的信息就掛掉電話。
......
如果滿分是10分,我會打8.8分。
電影中有很多細節,若處理不好,就會適得其反,不如不作解釋,作為彩蛋。但導演處理得都很到位(
如電影開頭,李正洙和妻子的聊天中說車的喇叭有問題,之後,李正洙就是用美娜的車的喇叭進行求救,最終引起幾乎放棄的金大慶的注意,最終獲救;美娜用李正洙的電話讓媽媽電話公司幫她請假,過幾天再回公司上班。都被困了還想著上班,這種敬業愛崗精神是寫在骨子裡面的。
)。
《隧道》確實是一部好電影,推薦大家觀看。
(本片觀後感全憑個人記憶,會有些許出入,望諒解)
❺ 隧道男主角死了嗎 韓國電影
原著情結是男生吃了女孩屍體但最後崩潰自殺。妻女也自殺了。
❻ 人性的啟示——電影《隧道》
前幾天閑來無事,看了部韓國電影《隧道》,整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既有對人性的真實展現,又有對官僚作風的諷刺。
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下劇情
整部電影情節可以分成五個部分,接下來讓我為大家評點下電影中的精彩點。
進入隧道前加油贈送兩瓶礦泉水,就是這兩瓶水為男主人公的獲救提供了巨大幫助。
加油站的可愛老爺爺,即使耳朵不好使,加油時頻頻出錯,卻依然記得要嚴格履行工作職責為加油車輛贈送礦泉水。
事故發生後,幾經周轉才報警成功,可是接線員卻總是機械式地詢問和回答。在無法理解男主人公所訴事情後,將電話轉給119本部了事。可見不負責任,好在最後報警成功。
第一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男主人公被困後,首先打來詢問電話的不是政府救援人員,而是新聞記者。政府對於人民的關心和應急響應速度還不如新聞機構,真是一種諷刺。
搜救隊長發現了與男主人公通話的新聞記者。
搜救隊長對記者的一番咨詢,不僅讓記者,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此時此刻通訊對於救援工作的重要性。通話可以讓被困者增強獲救信心,不至於陷入恐慌,毫不誇張地說無法獲取通話之時,也就是被困者「死亡」之時。
當搜救隊長查看搜救手冊時,才發現針對此種事故的搜救手冊全是英文版,韓文版的仍在翻譯中,足可見平時對於搜救的准備工作十分不到位。沒辦法接下來搜救工作只能在毫無參考的前提下進行了。
第二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在搜救隊的無人探測飛機起飛後,眾多的媒體單位紛紛操控各自的無人飛機緊隨其後。
這不得不讓搜救隊擔心無人飛機相互碰撞,影響搜救工作的開展。
在搜救隊開展搜救考察工作的同時,女一號領導面對新聞采訪做出了傾盡全力救出男主人公的承諾與保證。
第三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當男主人公的妻子女主人公到達事故現場後,女一號領導只是簡單慰問幾句,隨後就忙著與其面對新聞媒體合影拍照,全然不顧女主人公作為被困者家屬的感受。
女部長合影後,二號領導也出來與女主人公合影,女主人公感覺很無奈。
隨後三、四號領導也出來與女主人公合影,女主人公只能繼續表示無奈。
最後還得來一個大合影,深深地無奈......
這是「時不我待」的救援一線嗎?不僅讓我想起現實中各類事故新聞報道中時常也可以看到各級領導幹部手握著受災群眾的手,臉對著鏡頭噓寒問暖,可往往鏡頭一換就又是另一姿態了。
水對於受困的男主人公極其珍貴,水直接決定了男主人公生存時間是否能夠「跑贏」搜救時間,此時的水毫不誇張地說就等同於生命。
可當男主人公發現隧道塌方時還有一個女孩和自己同時被困於此,當女孩提出喝水時,此時男主人公面對著最大考驗。
車上一共就只有加油時送的兩瓶水,自己被困之初就喝了半瓶水,剩下的一瓶半水得堅持最少7天時間。在此時多一點點水,自己就會多一點點生的希望。
男主人公先前聽從搜救隊長的意見,按照7天時間對水進行了劃分,對自己每一天的飲水量進行了嚴格定量。
男主人公將自己小半瓶的水拿給女孩喝,這種危機關頭其人性中的善仍未泯滅。
被困女孩在喝過水後,又對男主人公提出了給她的寵物狗「糖糖」喂水的要求。不知該怎麼評價被困女孩的行為,是對「糖糖」感情之深,還是事情不分輕重呢?
此時我只能對她的行為表示「狂暈」。
男主人公不想回絕被困女孩的請求,但同時心理也清楚,在這種情形下憑借自己剩下的水,人想活命都難,也就顧不上寵物狗「糖糖」了,於是只是攤出手掌假裝喂水。
被困女孩接著提出了第三個請求,想藉手機打下電話。此時我又是「狂暈」,女孩的請求時一個接一個呀!
手機電量本已不多,在這種情形下保持通訊和飲用水同樣重要。可男主人公仍選擇了讓女孩撥打電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男主人公又分水又同意通話的行為等同於是在與被困女孩分享生的希望。
電影中比較搞笑的一件事情,當男主人公發現寵物狗「糖糖」把僅有的食物(女兒的生日蛋糕)偷吃完後,不禁能發出驚呼。
可當被困女孩詢問男主人公發生什麼事情時,男主人公只是說沒事,剛才做夢而已。即便發生了這么糟糕的事情,也不想讓女孩心生愧疚。在這里給男主人公點個贊!
女主人公作為男主人公的妻子也並沒有「閑著」等待救援,而是主動肩負起了後勤保障服務工作。
女主人公竭盡全力為搜救人員做好飲食保障,以這種方式默默地為救援工作做著貢獻。
被困女孩第二次向男主人公請求喝水,這又是一個巨大的人性挑戰。
被困女孩對自己沒有節制把小半瓶水那麼快喝完表示歉意。
面對僅剩的一點水,男主人公陷入了矛盾之中,算來算去剩下的日子裡僅有的水已經無法支撐兩個人的飲水了。
可男主人公依然選擇分出水給女孩,哪怕是當他返還女孩被困車輛時發現女孩已經死亡時,也是幻想著女孩喝了水後能活過來。可最終女孩還是因為塌方的鋼筋穿透前胸而死。
沒有了水成為男主人公要面對的最大困難問題,當他詢問搜救隊長時,隊長提出可以喝自己的尿液。
男主人公暴躁地質問隊長「你喝過自己的尿液嗎?」
當得到的答案是「沒有」後又質問隊長「既然你都沒有嘗試過,憑什麼讓我嘗試呢?」
就因為男主人公的質問,隊長選擇了自我嘗試。
第四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在男主人公即將被解困之時,各路新聞媒體蜂擁而至。此時先前與男子人公通話的記者不禁發出「要是再等一天就能打破記錄了」的感慨,不禁讓人可笑之極。好像這次營救就是場游戲,全然不顧及被困人的感受,只是單純地想創造更多地新聞素材。
搜救隊長的回答也是亮點。
當大家翹首以盼男主人公被救出時,得到的結果卻是因為隧道施工方未嚴格按照隧道圖紙按照隧道通風系統導致搜救地點判斷失誤,男主人公苦等17天無果,搜救任務需要從頭再來。
突然降雪導致搜救器材無法運達搜救地點。
搜救隊長與有關部門溝通後得到卻是「那裡不是只有一個人嗎?現在城裡這么多人出行都受大雪影響甚至出現了交通死亡」的回答。
隊長一再強調男主人公急等救援。
最後隊長再次請求派出掃雪車。
由於手機電量耗完,在與男主人公多日失去聯系後,救援部分召開了討論會,商議是否通過毗鄰的另一條隧道實施爆破施工。(爆破會造成男主人公所在隧道進一步坍塌)
商議過程中,救援現場一名救援者因為事故死亡。這讓在不知男主人公生死的情況下的救援越發受到爭議。
死亡的救援者。
第五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最終65%的人投票選擇了對毗鄰隧道進行爆破,並停止救援。
讓女主人公簽署同意書,這也就是讓其選擇放棄救援。
來訪人員假惺惺表示理解。
第六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針對大家提出男主人公按照科學推測已經死亡而選擇停止搜救重啟毗鄰隧道施工,女主人公拋出一個句反問「我的老公要是活著你又該怎麼辦?」。是呀!盡管科學推測是死亡,可又沒有實際證據表示已經死亡,此時做出這樣選擇就與殺人無疑!
女主人公質疑來訪者。
最終女主人公不得不簽字同意。她來到廣播電台,希望能通過廣播將事情告訴男主人公這一決定。
女主人公傷心欲絕。
男主人公通過汽車廣播得知此事時驚訝不已。
女主人公說如果男主人公依然活著並聽到廣播後不要再等了,救援不會到。
最後,幸虧搜救隊長的不懈堅持,聽到了男主人公發出的求教信號。
男主人公在毗鄰隧道爆破後,通過按壓被困女孩的車輛喇叭釋放求教信號。
第七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當男主人公最終被救出後急等送往醫院救治之時,直升飛機卻遲遲不起飛。
原來還在等一號領導前來與男主人公合影。此時,我又是「狂暈」,領導愛作秀可見一般。
一號領導是姍姍來遲。
此時新聞記者發現男主人公似乎有話要說。
搜救隊長代為傳達男主人公所說之話。感覺太解氣了。
男主人公對搜救隊長所說之話表示感謝。
第八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事後非主流新聞媒體質疑此次搜救的工作。
而官方新聞媒體卻是一片「贊歌」,並對男主人公豎大拇指行為就行了重新解讀。
領導又是集體亮相,好像自己在此次搜救中起到了多麼大的關鍵作用。其實如果沒有搜救隊長的堅持,這次搜救任務早就會以失敗而告終。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男主人公的善良人性,可以看到搜救隊長的高度責任感,可以看到女主人公的深沉摯愛,同時也可以看到新聞媒體只求焦點的無良與政府機關庸庸無為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