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本在上文學上懷有美國夢的作家菲茨傑拉德的作品,菲茨傑拉德認為他自己與眾不同,與他的父母也不同,甚至不認為自己是父母的兒子,他擁有來自於柏拉圖式的自我觀念。
在這篇文章中,主人公即蓋茨比就是一種自認為與眾不同的人,他同樣擁有柏拉圖式的愛情觀。他把自己看成是上帝之子,他認為自己應為上帝的事業效勞,他追求一種博大的,世俗的,虛飾的美,顯然他把自己想像成為基督一樣的人物。
十七歲的他決定改名,由原來的詹姆斯蓋茨改為傑伊蓋茨比。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他改名那一刻起,他開始追求所謂的美和善,也就開始了他的人生悲劇。他把黛西布坎南視為他追求的那種美的化身。當他見到她時,他知道她已經把他的理想與他的生命氣息結合在一起了。他知道他的心要與上帝的心一樣,必須專一,絕不可馳心旁騖。當他第一次親吻她時,她就像一朵鮮花一樣為他綻放,於是這個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在黛西身上,蓋茨比的夢想變得有血有肉。他企求與黛西聯袂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黛西根本無力擔任這個角色。她不過是一個一項了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她絕不可能為實現蓋茨比自己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蓋茨比自己當然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的想法太過虛幻。他和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都擁有財富,兩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至少用他的財富去追求一種美,並竭盡全力去得到它。然而,他沒有贏得它,最後,喬治威爾遜,也就是湯姆的情婦的丈夫在黛西夫婦的合謀和挑唆下殺死了蓋茨比。他的夢想徹底破滅了。蓋茨比的失敗就其根本原因是他做的那個美國夢已過時了,他所處的年代夢想成真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
對於書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蓋茨比、尼克、黛茜、湯姆、以及威爾遜。蓋茨比,本書的主人公,有理想,肯努力,能忍受,敢愛不敢恨,總是將一切想像的過於美好,最終悲劇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過我想他是成功的,因為直到死他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黛茜的背叛,帶著對黛茜的愛離去,也算是美滿。蓋茨比了不起不在堅守一份愛情,而在於在那樣一個時代仍能堅守對未來,對一個我們的憧憬。誰說菲茨傑拉德這本小說的主題是美國夢的覆滅?我看恰恰相反。蓋茨比見到黛西那一瞬,慌亂中強自鎮定,雨水順臉頰滑落,愈加分明的稜角卻不掩深情。第一次,感受到這個故事的真實。
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黛茜,精緻美麗得像是個瓷娃娃。在我看來,黛茜是一個符號,是美麗和軟弱的符號,也是金錢和情慾的符號。她是蓋茨比的一個虛無的未來的主人,也是蓋茨比在五年中抽象化了的夢,男人們取悅她,愛她,討好她,蓋茨比用最奢華的舞會吸引她,而她只是個被蓋茨比多年來高估的一個神化了的女人,按照很多人的說法,她是一個人形的美國夢。黛茜,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因為物質,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其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的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不知道當來生再見到蓋茨比,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她又會因為什麼而再次愛上蓋茨比,當然,如果有來生。湯姆,一個典型強勢暴虐,用情不專之人。
因為愛,應該是嫉妒而成為蓋茨比悲劇導演者。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悲劇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渾渾噩噩之下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直到最後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觀其一生做過的唯一一件成功事就是把老婆騙到了手。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後的承擔者,承擔著這個冷漠的世界。
我自己為蓋茨比感到惋惜,他如此專一,但最終被自己喜歡的女子所害。當然他有些地方是值得稱贊的。他能夠把愛情看得很美,而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把愛情和利益聯系起來。不過他確實被自己的理想所誤導,他沒有看清時間與場合,他不該在心儀人已婚後還對過去美好回憶戀戀不舍。而黛西這個人太愛慕虛榮,太過於貪心。從某種程度上講,蓋茨比最終的下場跟她有很大的關系。
人必須要有夢想,它激勵著我們步步向前,但是卻不能活在美夢之中。
最近斷斷續續讀完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它是美國作家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的作品,整個故事以作家尼克的的視覺來鋪展開來,尼克從中西部來到紐約學做債券生意,在西卵村租房子,恰好所租房子旁邊就是這本書的主角傑伊·蓋茨比的豪華宅第,後來,尼克和蓋茨比相識了。
尼克對蓋茨比充滿好奇,通過探究知道了蓋茨比原名叫詹姆斯·卡茲本,是北達科他州的一個貧窮的農家子弟,從小就夢想出人頭地成為大人物,通過他的努力,終於步步高升,後來才改名字為傑伊·蓋茨比,在軍訓營里任中尉時,愛上了大家閨秀黛茜·費。可是當他戴著軍功勛章在戰爭結束後從海外歸來時,黛茜已嫁他人,蓋茨比後來艱苦創業,成為了百萬富翁,並在長島西端買下了一幢豪華別墅,與住在東端的黛茜夫婦隔海灣相望。為了挽回失去的愛情,引起黛茜的注意,蓋茨比在家裡面舉行宴會,每晚燈火通明,眾多的賓客飲酒縱樂。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再次見到黛茜,當再次重逢時,蓋茨比還沉浸在往日的舊夢中,被夢想蒙蔽雙眼的他沒能看清黛茜的虛假,後來一次意外,黛茜在心緒煩亂中開車撞死了自己丈夫的情人,而黛茜的丈夫布坎南卻把事故嫁禍於蓋茨比,蓋茨比為了保護黛茜,主動承擔起所有責任,盡管如此,黛茜還是決定拋棄蓋茨比,黛茜丈夫編造謊言,慫恿自己已死情人的丈夫威爾遜槍殺了蓋茨比,蓋茨比在家裡游泳池被害,成為徹底的犧牲品。在蓋茨比的葬禮上,黛茜沒來送葬,冷酷無情選擇了遠離,一句話都沒有留下,對於蓋茨比的死,她沒有丁點愧疚,而本書的敘述者尼克也是因此看透了上層社會有錢人的冷酷殘忍和居心險惡,果斷離開了紐約,回到了自己中西部的故鄉。
個人覺得這本書的故事不復雜,但是有很多地方觸動著我。比如蓋茨比對黛茜的痴情。蓋茨比做的所一切都是為了黛茜,府邸的奢華宴會為了黛茜,再次見到黛茜時那種無處安放的緊張不寧感,後面為了黛茜寧願犧牲自己保全她,而黛茜對他卻是虛情假意,他卻他始終都相信著黛茜,蓋茨比至始至終心中都帶著希望,離開的時候都在等著黛茜打電話過來,而最終都沒有等來黛茜的電話就離開了這個世界,而事實上,他不知道的是,黛茜壓根兒都不會打電話過來。
本書敘述者尼克對蓋茨比的肯定和同情,最後一次尼克告別蓋茨比時說了一句話:他們是一幫渾蛋,他們那幫人加起來都比不上你。這句話也是尼克給過蓋茨比唯一的贊美,他也慶幸自己對他說了這句話,至少,蓋茨比離開至少是活在希望中的,他也從未後悔自己所做。讀者讀到這一句話,也想到蓋茨比至少得到了點安慰。而更加觸動尼克的是在蓋茨比死後,所有人都急於撇清和蓋茨比的關系,不認識,沒有收到電報,詆毀蓋茨比的人不計其數,尼克只能形單影只地站在蓋茨比這一邊,最後的葬禮只有尼克,蓋茨比的父親和牧師幾人,之後無盡的等待沒有任何一個人來除了蓋茨比死前三個月的一個晚上驚嘆蓋茨比家圖書室的貓頭鷹眼男人,那些以前成群結隊去蓋茨比家參加宴會的人一個人都沒來,悲涼的結尾,最後的最後留給尼克的記憶是:蓋茨比已經太遙遠了,黛茜沒有發來電報,也沒有來送花,黛茜夫婦搞砸了事情,毀了人,還毫無負罪感地退回到自己的錢堆中去,退回到麻木不仁或者任何能將他們維系在一起的東西中去,讓別人去收拾他們的爛攤子。之後,東部在尼克心中如鬼魅一般,面目全非,超出了視力可以矯正的范圍。故事的最後,看透了所有的尼克還是決定回西部的家了。
本書的結尾留下了這樣一句引人深思的話: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斷地被浪潮退回到過去。
推薦看同名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忠實於原著,值得一看。裡面蓋茨比是著名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也就是《泰坦尼克號》的男主傑克,小李子的顏足以俘獲人心,所飾演的蓋茨比眼中至始至終都有著光芒。
小說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描寫了20年代販酒暴發戶蓋茨比所追求的「美國夢」的幻滅,揭示了美國社會的悲劇。
翻開首頁,一開頭就吸引了我: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條件。」
這樣的開始給我一個感覺,這本書是教人做人的。順著那一行行字體,深入下去,發現不僅僅如此。
「我」,也就是尼克,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秘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惟一的牽絆竟是河對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
尼克從中西部來到了東部,從事證券業。他的鄰居蓋茨比出生貧苦,年輕時是軍人,愛上了富家女黛西,因身分地位懸殊,不久黛西嫁給了富家子湯姆,21歲就聲名顯赫的橄欖球名星。
蓋茨比戰爭結束後通過非法買賣,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在黛西家對岸建造了別墅,他每個星期都請很多富人到別墅狂歡,以顯示他的富有和人際。他天天舉行宴會吸引黛西。和黛西恢復了情人的關系。
黛西的丈夫湯姆也有個情人叫茉特爾,在一次聚會後,黛西駕著蓋茨比的車撞了茉特爾。茉特爾的丈夫以為是蓋茨比撞的,潛入蓋茨比的別墅區,稱蓋茨比在游泳池裡游泳時開槍打死了他,然後自殺。
在蓋茨比的葬禮上,過去的座上客一個也沒有來,葬禮十分凄涼、黯淡。此時,黛西夫婦悄然離開了這座城市。不久,尼克也因不能適應這兒的一切而離開了東部。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富人之間的虛榮與矯情;看到了一個時代的荒誕,一代寵兒的墮落,一個變質的愛情,一個人生的悲劇。尼克這樣評述蓋茨比:蓋茨比對我是個例外——這個蓋茨比代表著一切讓我嗤之以鼻的事物。如果說個性是一系列顯著的表現,那他也有某些突出的東西,某種對生活前景的高度靈敏,彷彿可以將他與那些可記錄萬里外地震強度的精密儀器相提並論。
這種靈敏與那種優柔寡斷的敏感毫無共同之處,後者在「富於創造性氣質」的幌子下變得堂而皇之,而前者是一種永遠懷有希望的非凡天賦,那是一種富有浪漫色彩的敏捷,我在其他人身上從來沒有發現過,而且將來也不大可能再發現這種品質了。
不錯,結果證明蓋茨比是對的;對於人們一時的悲哀和短暫的歡樂,我暫時失去了興趣,吸引了我的是吞噬蓋茨比的那種東西,是在他夢想幻滅後尾隨而來的污泥濁水般的塵埃。
小說最動人的地方是情感的描寫;對消逝的時光一種無可挽回的感傷;對蓋茨比怪異的羅蔓蒂克意志,以及黛西、湯姆對愛情和地位的世俗;尼克的道德觀和生活中無可適從的感觸。
書中這樣描述:我想到外面去,在柔和的暮色中向東朝公園走過去,但每次我起身告辭,都被捲入一陣吵鬧刺耳的爭執中,結果就彷彿有繩子把我拉回到椅子上。然而我們這排黃澄澄的窗戶高踞在城市的上空,一定給暮色蒼茫的街道上一位偶爾觀望的過客增添了一點人生的秘密,同時我也可以看到他,一面在仰望一面在尋思。我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對人生的千變萬化既感到陶醉,同時又感到厭惡。
讀了兩遍,《了不起的蓋茨比》,文筆細膩、優美。看後感覺非同一般,其語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主題思想,都是一流的。怪不得村上春樹如此推崇。這確實是一本難得的經典之作。看似一般的婚外情,卻反映了那個時代富人的空虛、虛偽,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和變質的愛情,終將導致悲慘的結局。悲劇小說盡寫到如此優雅,在我的印象中只有川端康成的《雪國》有這樣的美感。感覺這本書的文字功夫超過村上春樹,這樣的比喻不一定恰當,村上春樹畢竟也創造了一個時代的輝煌。但我依然想說了不起的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創作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一部頗有文學價值的著作,讀後受益匪淺。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描述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及長島為背景的小說,它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的美國的社會的樣子,同時其中一些事件也與現代社會很相像,作者在極端譏諷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的同時卻又不顧一切的沉湎於奢華的生活當中。過著酒醉的日子,廣交朋友,但是都是一些酒肉朋友,夜夜笙歌的他,在最後確實孤獨離世。
他的豪宅始終那麼熱鬧,卻又始終是空虛的。人們徹夜歌舞喧嘩,但並不認識坐在角落的主人蓋茨比。盡管他身邊從來不缺不請自來的客人,可他又實實在在是孑然一身。連他的'同夥也想盡辦法推辭不去他的葬禮,難怪那個睡在圖書館的怪人亦會感到詫異。蓋茨比結交甚廣,卻沒有真正的朋友和真正愛他的人。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他不會在意這些。他忙碌一生的所得向黛西炫耀過,他心中的光芒磅礴地迸發過。最後在他失望地苦等黛西不得時喪命,倒也避免了徹底的絕望。這樣也就夠了。在我看來,蓋茨比在失敗的結局下或許已算達成了他的願望。
在故事的講述者尼克還沒有見到蓋茨比本人之前,他的形象就已經被他的賓客們在他的豪華別墅里傳開了,他的不知來源的巨額財富,他的可疑的牛津出身以及他的門的多哥羅國王授予的勛章都使人感到不可思議,卻又無法從其他的渠道獲取用於確定自己懷疑的證據,於是蓋茨比的神奇在那個夏天隨著到達他別墅賓客的不斷增多迅速在整個紐約傳播開來。蓋茨比是使人發笑的。在他顯赫的名聲背後,他的靈魂是如此的卑微,他幾乎完全依靠海灣對岸一盞通宵不滅的綠燈維系他的希望,他五年來魂牽夢縈的女人,他從未停止過對她的思念,他不斷地對她加以想像,他把她神化了,他的心中深深刻著黛西的名字,只是名字。
蓋茨比與黛西在尼克的小房子里重逢是全書最有意思的一幅圖畫,與故事開始時湯姆與他的情人威爾遜太太在約紐私會不同,這幅圖畫帶有幾許憂傷的浪漫主義色彩。湯姆是整個富人階層的縮影,他的性格集合了多數有錢人的特點,自私、膽孝無責任感、霸道、粗暴,他不允許任何人違背他的意志。所以當他的情人歇斯底里的叫著他老婆的名字時,他認為是對他絕對權威的挑釁,他一巴掌打破了威爾遜太太的鼻子,隨後在那個狹窄的空間里造成了極度的混亂。尼克在這時選擇離去,混亂的狀態並沒被進一步的描述,混亂的抽象度在尼克離開後得到真正的發揮,這意外的混亂令人無比驚訝,它是極其精彩的,它滿載著富人階層的可笑形象。
蓋茨比一輩子堅守自己的愛情,為愛而生,為愛而死。在愛人離開他以後依舊愛著她。用非法的手段積累財富,在豪宅里日日笙歌,過著別人眼裡的上層階級的生活。他最後的結局也許也是他表達愛的一種方式。而湯姆和黛西就是上層社會的典型的代表。黛西曾是和蓋茨比是一對相愛的戀人,但是面對金錢和地位的誘惑,她後來還是嫁給了能給他充分物質保證的湯姆。他們的生活是勢力,冷血和自私的,面對金錢和地位,他們由不得不低頭,寧願做金籠中的囚鳥,至少在外人看起來,他們是幸福的。
在浮華的世界裡有像蓋茨這樣為愛執著的人來感染社會的人,現在的拜金主義的世界裡有要有這樣的人來感染人們。雖然被所愛之人給拋棄,但是依舊愛這她,他的這份純真感動了我。就如那些被家人拋棄的長輩,雖然被子女拋棄,但是依舊愛他們,幫助他們。還有就像變形計中的富家子弟一樣,就算一直向母要錢,母親還是很愛她,就是在去貧困村莊交換生活的時候,還是給予最大的幫助與關懷,這就如蓋茨的愛,只是這是母愛,他的是愛情,但是同時都是愛,就因為愛才組成的愛,並不是金錢,這樣的社會發展下去只會變得畸形,帶來不良的影響。
看完這本書就覺得自己看不著邊際,如空氣般握不住,看不見,卻又被身體和心靈所飢渴的需要的空洞和百無聊賴。或許,每個人那空洞的不露情感的被熱血包裹著的胸腔偶爾也會生出蓋茨比那一絲的純真,永遠靜靜地遙望著不可到達的彼岸,而我們,將漂向何處,將被送往何處……
很早就聽過這部偉大的作品,只是一直沒機會讀。該書被評價為「名留文學史的傑作」,受到許多著名作家的推崇。比如村上春樹把它視為他人生中遇到的最不可或缺的小說,把翻譯這部小說當成自己人生的一大目標。
我不想從細膩的語言,縝密的情節,背後折射的「美國夢」的誘惑和幻滅等這些角度談這部書,我只想談談主角蓋茨比這個人,談談這個發生在夏天憂傷而悲傷的故事,談談他的了不起和他的悲劇。
他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從一窮二白的窮小子變成人人皆知的大富豪。幾乎每個夜晚他都會在宛如宮殿的家裡舉辦奢華的晚宴,上流社會的貴族從四面八方趕來,享受豐盛的美酒美食,載歌載舞,盡情狂歡。而真正的主人蓋茨比卻很少露面,他只是一個人遠遠地站著,看著他們在自己提供的華麗舞台上旋轉,眩暈。沒人知道他巨大財富的來源,他聽從各種關於他的猜測流傳,即便很荒謬,甚至是亂七八糟的誣陷也從不解釋。只有他在燈紅酒綠中冷靜旁觀,滴酒不沾。好像,這一切的熱鬧和繁華與自己毫不相干。
開始我也誤以為蓋茨比就是一個庸俗膚淺、鋪張浪費、揮霍無度的有錢人,而且像別人討論的那樣是靠不擇手段暴發的。可是後來,我知道他不是。他的內心永遠保留一塊凈土,裡面住著他的初戀——黛西,不受時間侵襲,美好如初。
誠然,他有虛榮的一面,但他的虛榮源於自卑,而他的自卑是因為深愛。所以他裝腔作勢地說著「old ots」這句口頭禪,想讓別人相信他上過牛津大學。可是他不惜成本地大肆舉辦了五年的晚宴,不單單是想從中獲得上流社會的高貴感,更多的是想獲得認可,想擺脫曾經是窮小子的屈辱,想配得上身份尊貴的黛西。他所做的一切僅僅是為了一個女人,為了找回失去的舊愛。他精心准備好了一切,隔著海岸建造了自己的城堡,每個安靜的夜晚,孤獨地望著遠方黛西家碼頭盡處的那盞綠燈,把他當成苦苦思念的心上人。等待著心愛的人知道自己的苦苦等待回到自己身邊。
可是蓋茨比不知道自己初心不改,可是故事裡的那個姑娘已經變了,時間捲走了她的單純,真誠,和對蓋茨比的愛。留下的只是那具依舊美麗的軀殼。蓋茨比活在自己編織的不可能實現的美夢里,搭建了華麗的城堡,等著自己的公主回來。最後蓋茨比為了黛西被槍殺,黛西卻和丈夫在度假的路上,連一封電報和一束花的表示都沒有。而蓋茨比那些經常不請自來的「朋友」為了免受牽連,紛紛撇清關系,劃清界限,無一人前來弔唁。生前熱鬧非凡的「城堡」成了無人問津的空房子,多麼宏大,多麼凄涼。
我很贊成作家宋小君把這本書看作單純美好又殘酷的愛情故事。
他說「它講述一個痴情的男人,為了尋回舊愛,而做出的種種註定沒有結果的努力,最後幾乎是毫無意義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想著不斷向前,卻如同逆水行舟,註定要不停地倒回到過去。
即便是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終究換不回一個結果,但這仍舊不妨礙蓋茨比奮力向前。
這就是蓋茨比偉大的地方。
這也是人生的意義——「能到彼岸,皆大歡喜。到不了彼岸,我活過,愛過。」
蓋茨比,這是一個忠貞又天真的人。我始終覺得他最了不起的地方不在於能從一個窮小子搖身一變成為大富豪。他了不起在對感情的忠誠。盡管後來如此富有,他心裡依舊只住在那個最初的姑娘,在他面前,他依舊那麼笨拙,忐忑,小心翼翼,好像依舊一無所有。有多少人像他一樣,年輕時愛過的人許多年後還念念不忘,一條巷子走到黑,執死不悔。尤其是在這個感情的快餐時代,「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只是彼此心知肚明隨口說說的玩笑話罷了。
也許死亡才是蓋茨比最好的結局,直到最後一刻仍抱著美好的幻想,不明真相。除了尼克和他的老父親沒有人為他傷心。而我感懷他的一片痴情,選擇為他寫一篇微不足道的文章。
『貳』 《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觀後感
在火車上看了2013年的由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主演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很感動也有寒心的感受。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背景設在1922年興盛的長島,就美國咆哮的二十年代以社會批判的角度進行敘述。在當時,經濟飛速發展、流行爵士樂、輕佻文化、販賣私酒、犯罪率高,都是小說刻畫出來的。作者費茲傑拉德利用二十年代的社會發展為蓋茨比創造了鋪墊,從簡單的細節,如汽車,到更寬泛的主題,如用蓋茨比販私酒暴富暗喻當時的犯罪文化等。菲茨傑拉德用過敘述一個易使讀者產生共鳴、不隨時代褪色的故事,揭露咆哮的二十年浮華社會背後的真相。
人物:
尼克·卡拉威:小說的第一敘述人,蓋茨比的鄰居,性格隨和。
傑·蓋茨比:執著,忠誠,犧牲,道德。
黛西·費伊·布坎南:魅力十足,充滿激情,膚淺,自戀的妙齡少女。
湯姆·布坎南:身材矯健,嗓音沙啞,驕慢自大,百萬富翁,多情。
默特爾·威爾遜:性格不安分,渴求逃出婚姻圍城。
故事:故事發生在1922年夏天興盛的紐約和長島,一個年輕、神秘的百萬富翁,傑·蓋茨比買下了長島的一棟豪宅,它正好坐落在黛西家的海灣對面,希望「再續前緣」。在1917年平凡的蓋茨比與黛西·費伊·布坎南相遇並墜入愛河,但因為他要去參軍,黛西苦苦等待著蓋茨比的歸來,然而黛西最終嫁給了另一位百萬富翁湯姆·布坎南。
蓋茨比住進長島後通過鄰居尼克·卡拉威,黛西的表兄,蓋茨比得到與黛西相約的機會。蓋茨比還為此長期舉辦盛大的宴會和狂歡,只為了吸引黛西來到,讓她回心轉意。
蓋茨比與黛西重溫舊情,再次相戀。黛西的丈夫湯姆很快對此產生懷疑,兩人為了黛西產生激烈的對峙,湯姆告訴蓋茨比他和黛西的故事是蓋茨比無法領悟的,還揭露蓋茨比販賣私酒,從事其他見不得人的勾當,才得到了今日的財富。黛西感覺自己無法承受,只想離開,湯姆讓蓋茨比送她回家。
尼克、湯姆回家時經過「灰燼谷」,發現湯姆的情婦默特爾被蓋茨比的車撞死了。 事後,尼克從蓋茨比那裡得知是黛西在開車,但蓋茨比不願揭發自己的愛人。湯姆誤導默特爾的丈夫喬治是蓋茨比殺了他的妻子,後者來到豪宅,開槍行凶,隨後自盡。
尼克為蓋茨比舉辦了葬禮,而蓋茨比,一位年輕的百萬富翁,葬禮上僅有尼克一人。
整部電影里穿插著金錢、美酒、爵士音樂和美女,金碧輝煌的紐約旁邊,有骯臟的工業垃圾場,印證了階級的紛爭與痴迷財富的慾望;通過描述虛偽的貴族和蓋茨比的堅持,體現人格的高尚與醜陋。
蓋茨比最後的悲傷的結局裡,我想到, 當一個人擁有自己的動力和目標的時候,他能展現出源源不絕的力量,千萬不要把你的動力和源頭設置在外部,比如說金錢、別人的評價或其他人,你永遠不知道當你不再擁有它們的時候,你會陷入怎樣的掙扎的場景,你又能用多久逃離掉它們的追捕。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掌握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認清自己是確確實實走在切切實實的路上。
人性是復雜的,即使蓋茨比擁有了比湯姆更多的財富,卻也不能馬上得到黛西的芳心,因為人性中還有 懶惰、罪惡感和榮譽感 的成分。如蓋茨比這樣一個神秘的大人物,在愛情的誘惑中即使走向他鄙夷的一切也不會鬆手,黛西代表著他所愛慕的一切,引誘他努力向前卻又不斷失去。
罪惡感
Nick: "I hear you fired all your servants."
Gatsby: "Daisy comes over sometimes in the afternoon.
I wanted people who wouldn't gossip until we decide what we're going to do."
"not now! not now!" 蓋茨比珍惜任何一個和黛西相處的時間,不允許讓任何東西打擾到他們。蓋茨比拒絕接聽重要的電話,不信任身邊除了尼克和黛西之外的任何人,也不想讓任何人把他和黛西的事情傳出去,原本熱絡盛大的聚會的光芒漸漸在長島的上空逐步的黯滅,蓋茨比開除了幾乎所有的宴會服務生,對自己的老管家充滿懷疑的眼神,亦為自己之後被槍殺留下隱患。
懶惰
Daisy: " I wish I'd done everything on earth with you.
All my life.
I wish it could always be like this."
黛西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蓋茨比努力拚搏的動力和目標,她魅力十足、充滿激情,然而她追求的是新鮮的體驗以及男人對她渴求的目光以滿足自己小小的自戀。面對蓋茨比和湯姆之間的抉擇時,她猶豫投射了她的貪婪和懶惰,她想抓住帶給她新鮮體驗的蓋茨比,也不願失去過去5年讓自己感動過的湯姆,妄圖安於現狀。在巨大的抉擇壓力下,她犯下了錯誤,她不想使出一分一毫的力氣,只是看著兩個男人最後瘋狂的對峙,他們中最先失去情緒失控的人將處於劣勢,當他還想彌補時,他已經淪為了輸家。
榮譽感
Gatsby:「The only respectable thing about you, old sport, is your money.
Your money, that's it.
Now I've just as much as you.
That means we're equal.」
Tom: "oh, no. No. We're different.
I am. They are. she is. We're all different from you.
You see, we were born different.
It's in our blood and nothing that you do or say or steal or dream up can ever change that."
蓋茨比在意名譽,他不僅要保住自己的名譽,還要保住黛西的名譽,他想以一種正式的正面對決與湯姆對峙。對峙里,湯姆極盡所有的信息和手段,揭穿、侮辱蓋茨比,而蓋茨比只能夠啞口無言,他想用一種騎士精神做決斗,卻不知道對方手裡有一堆備好的「子彈」和一把「槍」。
我以為只要蓋茨比想要,可以找到一堆湯姆做過的壞事,那個被稱為爵士時代的浮華盛世下面總是有一群黑暗的掘墓人,然而蓋茨比以一種自信的態度開場,卻敗到情緒失控收場。導致他情緒失控的原因除了黛西,還有蓋茨比從小到大想要跨過的階級鴻溝,進入上層社會的信念。湯姆指責蓋茨比的用詞,嘲笑蓋茨比的穿在身上的粉色西裝,蔑視蓋茨比的出身和血統。這無疑是在否定蓋茨比過去所堅持的一切,他16歲為了追逐跨越階級鴻溝離開家鄉,踏上征程並獲得了榮耀。湯姆的蔑視讓他無比憤怒,他不會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來詆毀他過去建立起來的榮耀。
葬禮
Nick: "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尼克是局內人,也是局外人,他在書中成了蓋茨比和湯姆一家聯絡的人。他知道所有蓋茨比的想法,他也知道湯姆的虧心事,他基本掌握了所有故事的線索,以一種故事第一敘述人的角度,與讀者展開一場對談。他從一開始到達紐約的興奮里知道所有來到紐約的人都有自己的慾望和夢想,他不停地追逐。當他捲入了這場愛戀之爭時,在內部不斷地斡旋,可事情看上去很順利,實際上卻失了控。 出於對蓋茨比的崇敬,當得知蓋茨比的死訊後,他依然想為他爭取到黛西,但人性的脆弱和膽怯,讓黛西不敢來見這個深愛他並承擔了她的錯誤後果的男人。
尼克感到可悲,可悲在繁華的紐約里人心的自私,或許他們都只是披著人的外皮而已,內里已經被奢華、墮落、刺激磨的一干二凈。認識明白以後,尼克從初次陽光隨性性格,變到後來的失落厭倦與深邃。
為什麼蓋茨比活著的時候,盛大的舞會有那麼多上層社會人員來參加,死了卻無人來參加葬禮?這個問題,沃夫西姆回答的很准確,「人情只限於活著時,跟死人之間沒有人情可言」。
綠光、夢想與過去
"Gatsby believed in the green light, the orgastic future that year by year recedes before us.
It eluded us then, but that's no matter - 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And one fine morning -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蓋茨比追逐的綠光是他的future和目標,然而這個目標隨著時間的前進離我們越來越遠。即使它越來越遠,蓋茨比會讓自己跑的更快,手伸展地越長,在下一個美好的早上。所以我們以為自己逆流而上,實際上被不斷地逃避了現在,回到過去的歷史中迷失。
在書的最後,或許蓋茨比站在自己的豪宅眺望海灣時的方向是錯的,他因為過去一段美好的經歷,而將手伸向黛西家中閃爍出的綠光上,而他的背後才是現在,他在嘗試修復一個舊的夢,卻沒能再創造一個新的夢,因為現在的黛西並不是5年前的黛西,蓋茨比對她深深的執念成就了他,最後埋葬了他。
了不起 的蓋茨比
蓋茨比內心有一個雄偉的目標和自信,他曾揚起自己的手指向夜空,向尼克說,「我的生命會像天空中閃爍的流星一般,在天空中留下無比光亮的時刻」。
他有非同尋常的經歷,童年時,同一位百萬富翁學習紳士的禮儀,並與他在遊艇上環遊了世界,上過一戰的戰場存活下來,上過Oxford大學。他靠自己的能力和手段,成為了一個年輕的百萬富翁,吸引了半個紐約市的名流不請自來的參加他所舉辦的盛大宴會。
他已經取得的成就,已經讓他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然而他卻為了黛西失去自己的生命,「If only it had been enough for Gatsby just to hold Daisy. But he had a grand vision for his life and Daisy's part in it.」
蓋茨比了不起的地方,費茲傑拉德通過紐約的故事,通過描寫湯姆的驕傲自大,出身名門就能夠自認高貴於許多人;黛西的猶疑不決,最後聽到蓋茨比死訊後沒有任何回應,甚至沒有送一束花。表現在當時那個階級矛盾巨大的時代,蓋茨比認識到自己的身份,並且試圖打破這一條長久以來被默許的界限,在跨越的路上仍然能夠保持一顆熱誠真實的內心。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財富和身份就看不慣他的鄰居尼克,並且成為了尼克很好的朋友,即使開著長島最盛大的宴會,蓋茨比也沒能從他們中得到想要的東西,酒會人群叫喊聲里,蓋茨比仍然保持自我,掌握自己和認清自己確確實實的走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公眾微信號:不點生活語書錄 將高深的思維和知識應用到簡單的平常生活
『叄』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範文5篇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本很好的書,以下是 讀後感 5篇,歡迎參閱!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1
也許每個人都和蓋茨比一樣對於生活,愛情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幻想。即使現實把自己折磨的殘破不堪,也不會輕易放棄心中理想的世界。年輕時的蓋茨比和黛茜深深相愛,但是自己貧寒的家境和養尊處優的黛茜門不當戶不對,這樣的現實讓蓋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滅。然而他並沒有被現實打敗,懷揣著對黛茜的愛和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為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和她長相廝守。但是一個人即使非常的優秀,萬分的努力,也不大可能短時間成功。蓋茨比的地位和財富,在黛茜結婚五年後才取得,黛茜和湯姆結了婚,她沒有等他。
五年後的蓋茨比無疑是成功的,不過人都是不幸的,總是會有煩惱,成功者也不例外。他們鶴立雞群,站在眾人之上。有的由於沒有對手會感到孤獨,有的希望有人分享這份成功。蓋茨比無疑是後者,他深愛著黛茜,沒有她,這一切所謂的成功也就沒有意義,因為在他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中,黛茜是主角,其他的只是陪襯。 來來往往的人在他豪堡中穿梭,盛宴的狂歡聲與光彩奪目的燈光直到深夜才會慢慢褪去。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讓黛茜看見,看見現在的他是多麼的成功,如何的富有;看見現在的他有足夠的金錢和地位滿足她;看見現在的他是如何的愛她!最終在黛茜表弟尼克的幫助下,讓黛茜看到了這一切,她所流露的激動與熱淚也使蓋茨比深深地感到黛茜也愛他。
黛茜的丈夫湯姆生性暴虐,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和情婦威爾遜夫人越軌之事不僅不諱莫如深,還搞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黛茜很絕望,但是她又能怎樣,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丈夫。
然而蓋茨比的再次出現重新點亮了這個絕望女人的心,毫不掩飾的流露著對蓋茨比的愛。這一切也讓蓋茨比無比堅信他心中的世界就在眼前,即使他不願意相信黛茜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戀之外還有金錢。然而這一切全在尼克的眼裡,他看見了黛茜已經不是蓋茨比深愛的那個黛茜了,更不是他幻想世界中的黛茜。
湯姆的嫉妒成為了蓋茨比悲劇的導火索,在蓋茨比和黛茜的關系坦露之後,三人的激烈爭論使得黛茜情緒激動異常。情急之下撞死了湯姆的情婦威爾遜夫人,駕車離去。然而蓋茨比承擔了這一切,在湯姆的詭計之下,威爾遜為報夫人的仇,在蓋茨比的豪堡中響起了槍聲。
然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豪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豪堡入死一般的沉寂。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似乎本來就與這座豪堡沒什麼關系。更加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這時的黛茜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著他們的「美好人生」。這一切看在尼克眼裡,他看見了蓋茨比幻想的破滅;看見了理想世界和現實的差距;看見了人性的冷漠無情;看見了為物質所動的一切虛情假意;心灰意冷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這就是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一個活在美好幻想世界中的人,卻深愛了一個物質女,並為其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對於書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蓋茨比、尼克、黛茜、湯姆、以及威爾遜。蓋茨比,本書的主人公,有理想,肯努力,能忍受,敢愛不敢恨,總是將一切想像的過於美好,最終悲劇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過我想他是成功的,因為直到死他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黛茜的背叛,帶著對黛茜的愛離去,也算是美滿。黛茜,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因為物質,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其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的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不知道當來生再見到蓋茨比,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她又會因為什麼而再次愛上蓋茨比,當然,如果有來生。湯姆,一個典型強勢暴虐,用情不專之人。因為「愛」,應該是嫉妒而成為蓋茨比悲劇導演者。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悲劇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渾渾噩噩之下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直到最後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觀其一生做過的唯一一件成功事就是把老婆騙到了手。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後的承擔者,承擔著這個冷漠的世界。
人必須要有夢想,它激勵著我們步步向前,但是卻不能活在「美夢」之中。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2
寫在前面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打動我最深、對我影響最大的五部小說之一。有時候會有朋友問我:「我也讀過這本書啊,沒覺得有那麼出眾啊,怎麼會對你如此這般?」。我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然後很慶幸的發現,我是在自己人生的最合適的階段讀到了這本書。
如果我是在25歲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我會把他解讀為「草根的逆襲」;如果我是在30歲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我會關注「美國夢」的深層心理基礎和體制的影響。
然而,我是在20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到他,在那個充滿了各種夢想但卻毫不瞭然夢想的代價的年齡。於是,我讀到了愛情,看到了一個孤獨的男人如何不斷地裝點自己的夢想(或者說幻想)並用它和現實抗爭,並聽到了夢碎的聲音。
念念不忘
這本書是落腳在「念念不忘」上的——
蓋茨比與黛西曾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但蓋茨比不得不因為戰事而遠走他鄉。在遙遠的異國,炮火紛飛的戰場上,戰友生離死別,死亡隨時在身邊回響。他不能表現出脆弱,他不能向孤獨屈服,他不能向命運投降,因此他需要一個夢想。黛西就成了他的夢想,一盞支撐他走過泥沼的明燈(書中的綠燈)。
黛西誠然只是一個普通的美麗女孩子,但對於蓋茨比來說,這不夠,遠遠不夠。如果她只是鄰家女孩那種水平,又怎麼能成為一個男人與命運抗爭時的救命稻草?於是,在蓋茨比心中,他需要黛西成為一個完美的女神,一個支撐他活下去的最完美的夢想,盡管黛西本身不完美,但他在心中不斷地為黛西添磚加瓦、添枝加葉、添油加醋……慢慢地,在蓋茨比與命運和孤獨的戰役中,黛西變成了完美,變成了人生的一切追求。
必有回響
黛西就是蓋茨比的夢想。我們看到了夢想的偉大力量,它使一個紈絝青年變成東海岸大富豪。多年後,窮小子蓋茨比功成名就,在紐約長島戴西家別墅的對岸買了一棟巨大的豪宅。他不敢貿然 拜訪 黛西,只是每天舉辦來者不拒的豪華派對,希望有一天能吸引黛西的注意,可是黛西總沒有來。臨近午夜,蓋茨比從熱鬧的派對里走出來,望著黛西的家——「他朝著幽暗的海水把兩只胳膊伸了出去,那樣子真古怪,盡管我離他很遠,我可以發誓他正在發抖。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麼都看不出來,除了一盞綠燈,又小又遠,也許是一座碼頭的盡頭。」
我們終於可以看到對夢想的堅持得到了回應——每次我讀到下面這段,我的皮膚和我的內心都會無法自己的悸動——
「他心領神會地一笑——還不止心領神會。這極為罕見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這你一輩子也不過能遇見二三次。它面對著——或者似乎面對著——整個永恆的世界一剎那,然後就凝注在你身上,對你表現出不可抗拒的偏愛。」
未必有回響
在尼克的一系列回想和反省中,我們得知,蓋茨比似乎也意識到,現實中的黛西並不如他夢想中那般完美,但蓋茨比依然在不斷與現實抗爭,直到死於非命。
夢想有的時候也很蒼白,夢碎的時候是如此地摧撼人心。
蕭伯納曾經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這也許說出了夢想吊詭的地方:你希望一枚飛速旋轉的硬幣在停止旋轉的時候能立在原地?
何必有回響
讓我們從小說的文本中抽離出來,換個角度。夢想就是應該用來達成的嗎,或者說夢想會因為其無法達成而減少甚至失去其本身的價值嗎?
人生本不完美,我執是苦。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s,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身處溝渠仰望星空表達的遠非自戀或者自憐,而是理性認知後的堅持,這往往比當初的堅持更有價值。
每次我聽到那句充滿調侃和解構的「認真你就輸了」心裡總會有些許惆悵,因為不相信夢想的人只是因為未曾擁有真正的夢想,不能理解夢想的價值,不明白夢想的價值並不在於「回響」。讀完全書,我這么告訴和寬慰自己。即使擁有了,你又如何判斷那是否真的就是夢想。
也許夢想的存在只能用這樣的悖論來證明吧:
1. 夢想是存在的
2. 這兩句話都是錯的
做一個夢的爬行者吧,把夢想放在心裡,努力認真的活著,哪怕明知他沒有可能實現;哪怕就像「蓋茨比的愛情,卑微到可笑,鄭重到可憐,毫無用處」。(我喜歡某人的微博ID:Dream_Reptile)
寫在後面
就用全書的最後一句做結束吧——「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退,直至回到往昔歲月」——這句話數十年後成了比爾蓋茨的箴言,被刻在他書房的屋頂。
致每一顆微不足道或者洋洋得意的心。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3
最初,我以為《了不起的蓋茨比》講的是比爾蓋茨的 故事 ,當初買這本書也是出於想更多的了解比爾蓋茨,沒想到《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美國當代小說,20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高居第二位。鬧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不管是不是講比爾蓋茨的,總歸說是一部名著,可是自己只看了此書前五十頁之後,再也無法讀下去,真不知道這書怎麼獲得那麼高的贊譽?直到前些天,我看過同名電影之後,我的想法才得以改變。我喜歡電影里那道綠光,因為那道綠光,我又拿起原著重新讀開,希望這次能有不同第一次讀的感受!
捧著書,讀了一周,終於讀完,最大的感覺就是電影版拍的非常好,忠於原著,如果不是先看過電影,我一定無法堅持下去讀完這本書。
看了別人對此書的讀後感,有高度有深度,我什麼也寫不出來。只是對蓋茨比惋惜,為了一個不值得的拜金女葬送自己的生命!對上流社會有了一點了解,沒人性,自私,傲慢,冷漠,那樣一個世界,那樣一群人,真是讓人心寒!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1925年所寫的一部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小說的背景被設定在現代化的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內,通過卡拉韋的敘述展開。《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躋身當代經典行列。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4
上周一口氣讀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一本在美國很有名的書,在美國人心目中,它對美國人的心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空氣里彌漫著歡歌與縱飲的氣息。一個偶然的機會,窮職員尼克從美國西部來到紐約追尋自己的夢想,從事起債券生意,無意中他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秘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惟一的牽絆竟是河對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中,住著心愛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縹緲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過是凡塵俗世、任性不負責任的物質女郎。而蓋茨比走後,卻無人問津,無論生意夥伴還是朋友門客。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恆。最終尼克紐約沒有帶走一片雲彩,而選擇了回家,而蓋茨比卻留給了他一個現實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
現在的中國,有多少懷揣夢想的「尼克」,我想自己也是其中一個。當然不是每個尼克都會遇到並執著於某個物質女郎。有些「尼克」功成名就,但是卻也傷痕累累;有些「尼克」想明白,看明白了,選擇了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更多的「尼克」迷失了。往往我們過份執著於什麼,就越容易在什麼中迷失,經常走的太遠。我想我們需要停下來,休息一下,靜靜的思考,讓自己的靈魂跟上。
生活只有一次機會,不可重來。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5
《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說中三名主要女性人物分別是黛西、喬丹、茉特爾,作者筆下的三名女性人物都表現出自私、空虛、金錢至上的品性。而蓋茨比更是願意付出一切的守望一個夢想,一個其實不難實現卻沒有實現的夢想。
我 總結 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經典詞句:1)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世界上的所有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樣優越的條件。2)世界上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的人和疲倦別的人。3)當以一種創造性的熱情投入這個幻夢,不斷地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炫麗的羽毛加以綴飾。)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趕不上一個人陰凄凄的心裡所能積聚的情思。4)為了抱著一夢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5)它從前逃脫了我們的追求,不過沒關系-------明天我們跑得更快一點,把胳膊伸得更遠一點……總有一天……於是我們分離向前滑,你流水向上的小舟,不停的倒退,進入過去。書中人物除了蓋茨比之外都是普通的人,要吃喝拉撒爬梯,也有愛恨情仇,個個都有人前人後得瑟失落多張面孔,關鍵是要「過日子」,然而蓋茨比卻是個不要過日子的人似的,有太多的不同尋常的過去,以及現在,看起來像世界的中心,其實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除了過好日子之外,英雄只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點綴罷了。蓋茨比給黛西看襯衫算是個經典橋段,黛西兩眼一花,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好襯衫啊。蓋茨比靜靜地看著。後來黛西當著湯姆的面向蓋茨比示愛的時候,蓋茨比接著書里的「我」的話說下去:蓋茨比還是這么冷靜,他清清楚楚黛西是什麼,可是卻依舊呀挽回黛西,或者更是完成一件自己決定要做的事情,不論如何。再後來蓋茨比死了,所謂樹倒猢猻散,眾人都不願來葬禮,可是他們又不是勢利小人而已,他們和你我一樣,不過都是要過普通日子的,普通人。普通的黛西為了這種生活,第一次離開了蓋茨比,因為她不能等,很寂寞。後來她又一次離開了蓋茨比,依然是為了生活。二十世紀初的美國西部和東部大概有著很強的象徵意義。但我倒覺得,蓋茨比終究是這個「大多數人」生活的世界上,日常生活中,可以缺少的點綴吧。書的故事雖然很簡單,講的卻是一個孤獨的英雄在一群平民之中悲壯死去的時代悲劇。
相關 文章 :
1. 關於《了不起的蓋茨比 》讀後感5篇
2. 關於《了不起的蓋茨比 》讀後感500字5篇
3. 關於《了不起的蓋茨比 》讀後感600字5篇
4. 小學《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500字5篇
5. 《了不起的蓋茨比》觀後感影評5篇
6.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精選8篇
7. 關於《了不起的蓋茨比 》讀後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