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墨攻好不好看
把《墨攻》當成一部純粹的戰爭片就很好看
《墨攻》,講的是面對10萬大軍怎樣守城的故事,電影主要內容就是對戰爭進行過程本身的描述,像《拯救大兵瑞恩》,很純粹,很喜歡這種風格。裡面的戰爭戲好看,可是愛情戲和「內涵」戲完全多餘。
進攻與防守,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特關心防守的一方,打游戲的時候就喜歡防守,以前玩「星際爭霸」,用地雷車布滿地雷,在路口修好地堡,地堡後面架起坦克,然後期盼著一波波沖過來的敵人被精心布置的防守陣線全殲,這種成就感遠勝於去攻下某個陣地。
這個電影就是講怎麼防守,所以看著特別痛快。原來硫磺漿有這個效果,原來瓮城是干這個用的,原來發現敵人挖地道後可以這么對付,原來......這部電影簡直就是古代守城十萬個為什麼。
中國不擅長拍戰爭題材的電影,擅長的是《秋菊打官司》這類反映農村生活然後還特讓老外覺得新鮮的電影,沒想到這次真的來了一個出色的戰爭片。最精彩的是第一場戰斗,從看到趙軍氣派的方陣起就喜歡上這部電影了,緊接著弓箭攻擊、攻城、內訌、瓮城之計,一氣呵成,很痛快。不過可惜的是精彩的戰斗也就這一部分了,後半部分對戰爭的刻畫明顯縮水。
縮水的原因,是編劇導演老想往電影里加別的東西,愛情、以及對戰爭的思考什麼的。但是,加上去的這些東西很幼稚,遠不及戰爭戲好看。
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有一個特明顯的區別,大多數美國電影很純粹,愛情片就是愛情片,戰爭片就是戰爭片,內涵片就是內涵片,中國是,只要是電影,別管什麼內容,都得有愛情,都得有內涵。
⑵ 《墨攻》觀後感
通過看《墨攻》的電影,知道了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也很出色。表面上說,就是講述一個「守城」的故事,深入一點的講,就是講墨家的「兼愛、非攻」的思想。這個故事講得井井有條,精煉生動,羽翼豐滿。看電影不僅僅追求的是觀後感,而是要從中悟出什麼來。給我們更深遠的思想空間……
《墨攻》並沒有象傳統大片那樣,過分的刻畫一些太過惟美的畫面,貫穿始終的色彩不是那麼艷麗,而劇中血流成河的場面反而成了最艷麗的畫面,艷麗的令人震驚。故事也沒有那些過分磅礴的音樂,只是有著應景而又不會誇張之樂。故事以戰國時期趙國攻打燕國途經粱國為背景。
7在諸國紛爭,群雄爭霸的時期。此時,強大的趙國想要一舉攻打燕國,而實現這個計劃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先攻破夾在趙燕之間的梁國。於是,趙國大將軍巷淹中奉命率領十萬大軍,逼近僅僅只有孺婦平民4000餘人的梁城。
在十萬大軍壓境梁國時,怯弱的梁王也從來沒相信過自己可以與趙國為敵,所以一早就派了人去向趙國投降,同時,他卻又貪戀著自己的權勢,所以他向「非攻兼愛」的墨家提出了援助。墨家思想「非攻兼愛」,他們眼中的世界應該是沒有戰爭,沒有傷亡的,他們希望中的世界是人人安居樂業,歌舞昇平的。所以他們反對戰爭,反對傷害。即便如此,墨家此時卻早已凋零,在梁王發出請求救援的時候,沒有任何人對他做出響應,除了革離。字串
危難之時,梁王向以守城著稱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萬大軍的守軍。但是梁王等到的卻是一個其貌不揚、孤身前來,只為挽救梁城,減少傷亡的墨者——革離。
不可一世的趙兵對這位來自墨家的無名小卒鄙視之極。但革離卻出奇制勝,奮勇抵擋住趙軍二千兵馬的偷襲,令趙軍束手無策,無功而返。
逐漸,全心練兵,親自製造無數特別武器的革離,加強梁城防守實力,應付趙軍隨時而來的龐大攻擊,使得梁城上下,無不對革離折服。但是,突然到來的墨家傳人揭開了一個驚天秘密,頓時引起梁城驚恐萬分。而此時梁王的`嫉妒,又如鬼影一般隱匿在革離身邊,殺氣四伏。
城外,盡管巷淹中使出不同的攻城方法,可惜除損兵折將外,依然無法攻佔梁城,反令革離聲望傳遍各地,遠遠超過了無能的梁王和強悍的巷淹中。
正值趙軍無心攻戰之際,趙王卻突然傳令撤軍!巷淹中雖傳令撇退,自己卻堅持留下,繼續作戰,以報戰死沙場的下屬其在天之靈。結果有二千名效忠巷淹中的部屬,不約而同地折返,發誓攻克梁城。
得知城外只剩二千趙軍,梁王自以為能輕易應付,便急於把革離趕走。得享一時之安寧,梁城人民已逐漸忘記革離的功勞,返回從前的生活,疏於防守。就在此刻,巷淹中率趙軍再次攻城,不費吹灰之力,便攻陷梁城。
巷淹中沒有捉到革離,卻相信革離不會離棄梁城,於是以城民作為人質,逼革離現身。
革離的出現,與梁城的命運,在戰爭的起落中懸而未決。此故事主要是講墨家「非攻、兼愛」思想。以和平為主題。故事的結局不管如何對我們來說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要學習值得學習的東西。
⑶ 《墨攻》觀後感400字左右
下載一個月才完成的老友記高清中英字幕版本(第一季到第十季全集)
開始是在VeryCD找到種子的,但VeryCD關之後下載速度極慢,只下載了一部分。後來網路搜索了很久,下載全了。想收藏的去網路搜索老友記高清下載
不要連搜索也懶哦。
⑷ 《墨攻》觀後感800字
有一種思想,於落寞中覺醒
——《墨攻》觀後感
沒有人可以遺忘,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
沒有人可以逃離,那個狼煙四起的戰場。
其實戰爭,只不過是殺戮者的游戲。
其實人民,只不過是佔有欲的祭品。
可惜的是,沒有人明白;或者說,有人明白,卻不敢示於眾人。於是,時代落寂了。人民麻木著,無可奈何甚至心甘情願地向君王敬獻自己的財富、糧食、妻女,人格乃至生命;戰火蔓延著,張牙舞爪甚至喪心病狂地向戰場索要兵器、炮火、仇恨乃至靈魂。於是,勝利者笑了,失敗者哭了;於是,勝利的人活了下來,失敗的人將會消失——哪怕他是無辜的—— 「那在這戰場上,有誰不是無辜的?!」有個聲音揚起,高亢而憤怒。
一抹驚雷劃過。之後,是雷鳴的呼喊。思想覺醒的火花,在那刻,驟然綻放!於剎那間蘇醒的人們開始質疑:為什麼決定生死的,永遠不是自己?而生死,究竟又是為了什麼?
君王說,是為了家國天下;將領說,是為了替死去的兄弟報仇。真是這樣嗎。「是為了滿足道義,還是自己的慾望?」噢,又是這個聲音。只不過這次,多了一份堅定。循聲望去,在那戰火的盡頭,佇立著墨者革離:往後一步,他便可以離開這戰場——可他來了,是的,帶著他堅毅的步伐和非攻的思想,來救濟一個個被戰火吞噬的生靈,勇敢地向生命的掠奪者說不。於是梁城,看到了希望;和平,見到了曙光。革離帶領人民向戰爭發起反抗,因為他,生命不再像螻蟻般脆弱,也不再像孤鴻般無助。生命的時代覺醒了,人們開始明白戰爭並不是註定的,也開始相信劃分人的標准不該是勝利者與失敗者抑或是親人與敵人,而是人民與人民。也正是因為他,每個靈魂,都有了生存的權利。
可慾望的俘虜卻未必領情,譬如君王。於是,革離被趕出了梁城;於是有更多的人死於鐵蹄之下;於是又有了更多所謂的「失敗者」……
於是,世界徹底落寞了。
可墨者沒有放棄——他從來都不會放棄。趙軍終究還是退了兵。為了讓更多的生命,看似鮮活並渴望鮮活的靈魂逃離自相殘殺的刑場,僅此而已。
梁城獲救了。梁城不再需要墨者。於是他帶著與父母陰陽兩隔的孤兒離開了。晚霞抑或血光,染紅的滿天的塵埃——這份殘忍不適合墨者,墨者要去的地方,是另一個世界:在那兒,沒有戰亂,沒有踐踏,沒有人會被迫獻出自己的生命;在那兒,他要告訴孩子們:人們應選擇的,是和平,而不是戰爭……
⑸ 求電影《英雄》和《墨攻》的影評。謝謝!!
《英雄》
影片英雄播出之後,俺指出該影片藝術成就極高,將獲得國際藝
術獎。網上的民主人士怎麼說呢?從胡平到崔衛平,茉莉,都是
無限上綱,惡語交加。本壇有的民主人士,甚至打賭影片如此之
劣,根本不可能得獎。結果如何?
民主到了逢中必反,就如一群瘋子,根本沒有理性可言了。
好的藝術有超越語言和國境的感染力。影片英雄就是這種作品。
美國今年8月首映英雄,票房打破歷史上一切影片的首映記錄就
是證明。時代周刊的專家評論是
「《英雄》最凄美、最令人著迷,總之是最好的作品。拍得非常
精密、細膩、完全沒有一格膠片是浪費的。」
俺在評論該影片時,也指出其成就:
「電影主題寬闊。刺客刺秦,全力以赴,生命置之度外。但一旦破
解了『天下』二字,立刻當機立斷,放棄一己之私,而為六國百
姓著想,束手就擒,從容赴死。這個死,比匹夫之勇,報一己之
仇要壯烈的多,深刻的多。
自古寫刺客,多止於主僕恩報之份,自此影片踏入新境界。現在
要講究『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正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影片構思巧妙,倒敘,穿插,暴力,戀情,床戲,如蝴蝶穿花,
絲毫不亂。又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在張藝謀的手下,千軍萬
馬的大場面,秦滅六國的宏大畫卷,歷歷在目。上殿百步,二十
步,十步,設計驚心動魄,高潮則在秦王手輕輕一揮中達到。成
大事者不拘小節,毀譽且由後人,我自天馬行空的意態,表現的
淋漓盡致。
若提敗筆,則在飛雪殘劍兩刺客的殉情一幕,顯得拖沓冗長。然
而,在大漠狂風之中,黃土高台之上,兩朵白蓮似的愛,永恆地
結合在一起,則不容否認地是一個很美的人道主義造型。
總評,遠勝藏龍卧虎。估計,得國際大獎。」
俺的話音還沒落,英雄就已經獲得了阿而佛來德獎。俺又指出
英雄是「盛世的藝術」:
「英雄奧斯卡也已經入圍,誠不可以親中解釋。阿而佛來德獎,
無非是說明英雄的藝術成就不錯。而俺最欣賞這部影片的是主
題。情節和拍攝屬於小技,俺讓給內行來品評。
英雄不但對刺客和俠的詮釋突破傳統,達到了新高度,而且提
倡了和平,人道,天下,不殺這些全新的,進步的文化觀念。
很多中國人理解不了這些,是因為中國近代佔主導的觀念是斗
爭,玩命,不妥協,不讓步,把革命看做盛大的慶典。這些腐
朽落後,給民族帶來災難的意識,要求無名那把劍十步之內,
血濺當場。可是,百年歷史已經證明,這些意識的泛濫,於人
於己於民族,都沒什麼好處。
舊小說如水滸講究快意恩仇,反應了這些初級和原始的叢林意
識,多落入殺來殺去的反人道俗套。而英雄則一反這種觀念,
對刺客和暗殺提出從人道主義角度的新觀照。英雄的潛台詞是:
民重君輕,殺一個君王算什麼,人民的幸福比君王的性命重要
的多。從這個意義上看,不殺比殺更難,因為要逾越珠峰般的
舊思想障礙。對該片的大量政治惡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這些惡評的水平,還沒有一篇能夠超過1966年姚文元已經達到
的水平。
中國走上世界舞台,正處在大發展的前夜。大發展要求有新意
識,新文化,不解除斗爭意識這道民族魔咒是新發展的巨大障
礙。從『活著』開始,張藝謀開始表達對內斗的極度厭惡,並
開始傳播西方的人道,理性,等新意識,到了英雄,則用尖銳
的電影語言,將這個思考推向嶄新的高度,這是十分難能可貴
的,是代表民族的新探索。俺說英雄是盛世藝術,就是從這個
角度上說的。」
《墨攻》
彷彿是現在網上最熱的影片了.但果然應驗了那句話:中國所謂的大片就是一個玩笑.忽悠你看了就完成了任務.忽悠,接著忽悠……
我們的劉德華同志依然是一臉正氣的出場。從我還是一個天真可愛的紅領巾開始,我就從我看的電影電視里明白了,只要做出這個表情的,一定是好人……而且我也相信,再過n+1年,好人的表情也是從來不會變的,只要中國的導演還在拍電影。
在我看來,劉德華最適合的角色其實是那種7分邪氣中帶有3分正氣的角色。從他最成功的兩部影片《無間道1》以及《暗戰》可以看出來,他本身的氣質就是那種正中帶邪的,只可惜他似乎永遠也明白不過來,只喜歡找些有著無限正義感而且柔情萬種的角色來演,嗯……形象是無比高大了,可永遠都只能在原地踏步而已。 謝天謝地,王志文演的是梁王,片中最惹人嫌的角色。從而可以將我對他的憤恨和片中的角色合而為一。提到中國最拿腔拿調的演員,除了孫海英就屬他了。不管演什麼片子什麼角色,這兩位大哥永遠都只是一種強調在背他們的台詞,也不管我們煩不煩。不過在這也不得不承認,王志文那種輕聲開頭,中間停頓,重音結尾的語調,竟然跟片中的梁王角色不得了的搭調,還真挺那麼回事。不得不驚嘆導演還是有點眼光了。像這種變態王不演誰演?
范冰冰,哎!范冰冰同學又出鏡了,范冰冰同學又出鏡了!美麗的范冰冰同學,又一次在電影中飾演了美麗而深情的花瓶角色,他繼承了中國年輕一代所有花瓶演員的優秀光榮傳統,新聞不斷、誹聞不斷,每天總能變著法在你眼前出現,可是當你把她所演的片段全部剪切掉的時候,你會毫不吃驚的發現,絲毫不會影響你對影片觀看。這就是偉大的花瓶,他們的全部作用就是告訴你,中國是有很多美女的。
最後一位就是我們的吳奇隆同學,不知道他已經多少歲了,還是和小虎隊時那般玉樹臨風。彎弓搭箭時的俊逸,可與《指環王》中精靈弓箭手相媲美。片中唯一一個讓我感覺眼前為之一亮的角色。
再就說說敵方主將巷中淹。這樣的人也能稱上將的話,戰國那些名將全都找牛皮蒙臉吧。臉都丟光了,跟這種人作對手……哎,怎是一個挫字了得。
兵貴神速。革離同學剛到梁城時,手上無一兵一卒,還得去說服人心惶惶的梁城軍民與其一起
守城。此時一鼓作氣,梁城可下。而我們的巷將軍竟然按兵不動,坐等翁城建成。而他按兵不動的原因居然是梁城已派人來降。不說看在眼裡的肉跟吃到口裡的肉味道不一樣,你先打下來沒問題吧。我就說如果這是梁城真的要降,倘若真是詐降呢?兩軍對陣,示敵以弱,爾虞我詐之事甚眾,為將者豈可不知??此其一失。
克敵乏術,此其二。一者,看其攻城之術,無非是以人海戰術。後奪梁城,也是乘梁城內亂孳生之時。革離同學會築瓮城,你就不會築高台嗎?電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梁城不遠即有土山,取土築城,十分便利。梁城4千人7日建成瓮城,爾十萬大軍克日可成。弓箭手於其上射之,即可抵消梁城居高臨下之利。梁城所依仗之地利,無。
次者攻城之時,中箭落馬,旋退兵。兩軍相逢,勇者勝。劉邦被項羽一箭正中胸口,劉忍痛撥箭,反唇譏笑項羽只射中他腳後跟, 項乃退兵。而我們這位巷將軍乾的什麼事?須知此時外城已下,就算受計而損一將,戰時豈能不死人,此時若再堅持一下,梁城未必不可克。而一中箭,部署未得號令擅自下令鳴金收兵,可見平時治軍也不咋的。前面那些兵白死了。此一退,軍心渙散,士氣已竭。
再者,梁城一面環水,兩面地形不利於攻(猜想是依山而建,地勢險要之故)。若引水而攻,不失為一計,而且我看影片最後的革離帥眾反攻,用的也是水攻。為何你就想不到。
最後就是不知變通。其部署所提繞城而過不失一計,其不納之,反以軍心士氣駁之,開始你去哪了?再者,為將者豈有常勝,最後若撤走未始不能卷土重來,而他居然連再戰之勇氣也沒了。更何況你回去不是再打仗,而是去保家衛國,我真服了你老兄了。
為將者,智、信、仁、勇、嚴。觀其所為,未及時攻城曰無智,殺梁城細作曰無仁,中箭退兵曰無勇,部署未得號令擅自下令鳴金收金,謂之無嚴。最後就剩個信,死在城樓之上。誰要你這個傻b上去比試啊??你是十萬大軍之統帥,你以為街頭打架爭口氣啊。你這種人都能統軍……編劇和導演的水準果然是……佩服佩服!
如果沒有好的對手,獨角戲好看嗎?所以劉德華飾演的革離,本來就不咋的,對手一挫,戲就更出不來了。再加上他與范花瓶的愛情故事,一不纏綿悱惻,二不感人至深,最後生離死別那段兩人的表情那個假……再加上導演一直想說的為所愛的人而戰,或是為和平而戰,或是只有統一才能和平……暈,我承認我根本不知道這導演到底想講什麼dd!一切的一切註定了這場影片的失敗。
嗯,不得不承認,我就是傳說中的劉黑。
⑹ 電影《墨攻》給企業管理者什麼啟示
從管理學角度看這部電影,革離的故事給了我們幾點關於如何做好「空降兵」的啟示。
重視技術技能
管理者應具備三種技能:概念技能、人際技能和技術技能。一般就高管而言,對其概念技能的要求高於人際技能,對人際技能的要求高於技術技能。但對於隻身一人「空降」到企業的職業經理人來說,技術技能同概念技能一樣重要。沒有出色的技術技能,「空降兵」就無法在短期內使工作取得成效,無法使老闆委以重任,無法服眾。《墨攻》中革離隻身一人來到梁城,一箭射退趙國先鋒隊的沖鋒,顯示了其出眾的技術技能;在大殿上,分析了當前的局勢(趙國的目的是燕國),擺明利害關系,顯示了其卓越的概念技能。這是梁王決定「聘用」革離的重要因素。
培養自己的「勢力」
管理者的「勢力」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職位性權力;二是非職位性權力。前者是根據職務確定的,後者來源於領導者的品德、才能、學識等素質。通過努力,革離雖然得到了職位權力,但沒有非職位權力的協助,並無「勢力」。在工作中他遇到了很多麻煩,許多人對其職位權力發出了挑戰。為了改變這一切,擴大自己的非職位權力,革離大力提拔一向默默無聞但能力超群的子團,並將其放到關鍵的位置上。事實證明,這樣提拔起來的人忠心度和努力度都非常高,會在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革離還依靠自己的品德、才能和學識,獲得了眾人的尊敬,並同梁王公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對於「空降兵」來說,要培養自己的「勢力」,就要在職位權力基礎上注意擴大非職位權力。
運用「軟約束」
在《墨攻》中,革離率領梁城四千軍民與強大的趙國軍隊對抗,並未突出描述革離制度嚴明。革離並沒有在制度上下大功夫,而是用一種更有約束力的「軟約束」來規范軍民的行為,制度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這種「軟約束」就是組織文化。革離抓住梁城組織文化更新的好機會(組織內外發生重大變化),重塑並依靠新的組織文化把全城軍民凝聚在一起,取得了守城勝利。
與企業核心價值觀保持一致
眾所周知,管理一個企業與治理一個國家有許多相似之處。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來說是舉足輕重的,不可能輕易改變。影片中革離對梁王最大的威脅不在其功高蓋主,而在於其思想和價值觀——革離的思想改變了梁城軍民的價值觀,對梁王的統治造成了威脅。這也是梁王要趕走革離甚至要殺掉他的根本原因。因此,「空降兵」的價值觀只有與老闆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保持一致,才能長期生存和發展,否則還是盡早「走為上計」。
⑺ 墨攻影評評價 觀後感
看《墨攻》是親切的。雖然漫畫原著是日本人,製作班底以港人為主,還加入了韓國人和黑人朋友,但黃沙厚土、城牆樓台、刀戈弓箭,讓我們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又質朴至誠的春秋戰國時代,來到了一座小小的梁城。在經歷了《英雄》的「大英雄主義」,《無極》的無邊無際和《夜宴》的莎式舞台之後,《墨攻》又回到了此類影片的「純粹」上(此「純粹」當然也是相對而說的)。也許和《七劍》一樣,《墨攻》也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失誤,但無妨對其的喜歡。
一、墨攻之「墨」
對墨家的主張學說以及歷史等,了解有限,這里就電影論事。電影里體現(其實也不是體現,只是提到或提出而已)的墨家思想主要就是:「非攻」和「兼愛」。非攻兼愛可以合在一起理解,就是主張和平,提倡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但這樣的思想在現實里卻並不實用,在面對利益沖突和爭奪時,就顯得無能為力了。於是,大概就是因「非攻」而「善守」,電影里的墨者形象就是到處幫人守城的智者兼勇者了。非攻兼愛作為墨家思想的一部分,片面局限難免。墨家的另一重要思想「天志明鬼」(或者叫「尊天事鬼」),說人的發展以及對人作為的賞罰皆由天定,正是在這樣「必順乎天」的前提下,「非攻兼愛」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當然,這樣的迷信言論不能出現在電影里,於是導演給出了一個「當一國統一了七國之後,戰爭才能結束」的後人之說。
在墨者革離身上,導演還給出了現代人的自我反思意識。當發生數千俘虜被屠殺的慘劇後,革離開始反思戰爭中要以殺傷敵人為主是否正確,這是從更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戰爭。但面對戰爭,墨者並沒有根本的解決辦法,他將和平冀望於賢明的君主身上,自己繼續遊走各處,秉著墨家思想和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戰火中人民。
二、墨攻之「攻」
墨者善守,墨者革離如何守梁城,成了影片的一大看點。全民動員,改良兵器,「木板借箭」,誘敵深入等等,還有敵軍龐大的陣勢,加上攝影和特效的作用,著實好看。但敵我兵力太過懸殊,抵擋住趙軍的第一次進攻,是依靠射傷了敵軍主將,而革離也差點喪命,這也增加了影片的驚險刺激。這主要是革離的功勞,但其中難免有運氣的成分,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墨者的局限。
除了攻防本身的激烈,導演對攻防緩急節奏的把握,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三、墨攻之「情」
看完電影,我在想,要是范冰冰沒有對著革離那麼一「脫」,該多好。本來這樣的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就不是太重要,且也沒有要表達女性意識的義務,只要特點鮮明就行。或身著戎裝,英勇善戰;或大方善良,溫柔體貼;再或是妖艷誘人,英雄難撼。范冰冰以一身戎裝出場,但其後卻甚少參與大戰,送鞋送衣一片體貼,卻又在戰事要緊之際莫名其妙對革離投懷送抱。想要在唯一重要的女性角色身上表現太多的(商業)元素,結果卻適得其反,顯得毫無特色了。
當然,不是說這個就不應該有了,她也是表現墨者無奈的一個方面,只是處理的不夠精緻。她是革離個人自己的愛,墨者倡導兼愛而理想很大,但現實卻是連自己的愛人也保護不了。理想在現實面前難免脆弱,執著著前行,難免伴隨著犧牲與悲傷……
任你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以危卵孤城做賭。
我自有墨守成規,仁者無敵是故,憑兼愛非攻為注。
興亡千古事。悠悠。
勝,百姓苦。
敗,百姓苦。
⑻ 作文-觀《墨攻》有感,論兼愛,非攻
非攻「非攻」反映了墨家學派反對發動不義之戰的和平願望。「兼愛」主張天下人互愛互利,不要互相攻擊,這就必然要主張「非攻」。當時兼並戰爭劇烈,農、工、商、士等庶人階層和下層貴族都希望社會安定,墨家代表了他們要求停止戰爭的願望。攻戰之害,「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飢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而且不僅被攻的國家受害,攻人的國家也要受害;由於兼並戰爭,將會導致「兼國覆軍,賊虐萬民」,古代本有一萬多國,「今以並國之故,萬國有餘皆滅」(《非攻下》)。墨子主張弱小國家團結起來,共同抵禦大國兼並,這一理論是戰國「合縱」的先聲。而要求統治者「寬吾眾,信吾師」,認為這樣「則天下無敵矣」,既發展了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又啟迪了孟子的「王道」主張。看來墨子是一個希望能和平統一天下的理想家。墨子「非攻」,但並不反對防禦戰,墨家的守御是有名的,被稱為「墨守」。《墨子·備城門》以下的十一篇中,記載著他們製造和使用防禦戰具的經驗。他們幫助被攻的國家防禦抵抗。《公輸》篇中記載,當時有名的工師公輸般替楚國製造了攻城的雲梯,楚國准備用雲梯去攻打宋國。墨子在魯國聽到這個消息,急行十天十夜,去游說公輸般和楚王。並早派了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帶著守御工具,幫助宋國守城。就這樣墨子用實力制止了楚國攻打宋國,及時平熄了一場即將發生的戰禍。墨子「非攻」,卻也不反對「湯伐桀,武王伐紂」那樣的「革命」戰爭,認為「彼非所謂攻,謂誅也」。這顯然汲取了《易傳》思想,且直接啟迪了孟子的「誅一夫」思想。墨子還把無衣無食的窮人視為「僻淫邪行之民」,主張用兵禁止「寇亂盜賊」的「淫暴」行為,認為「有甲盾五兵者勝,無者不勝,是故聖人作為甲盾五兵」(《節用上》)。這一方面表示墨子主張用武力維護治安;另一方面也說明墨子並不站在下層窮苦民眾的立場上,他只是上層平民的政治代表,他要維護其既得利益並保護私有財產。
⑼ 《墨攻》觀後感300字
《墨攻》並沒有象傳統大片那樣,過分的刻畫一些太過惟美的畫面,貫穿始終的色彩不是那麼艷麗,而劇中血流成河的場面反而成了最艷麗的畫面,艷麗的令人震驚。故事也沒有那些過分磅礴的音樂,只是有著應景而又不會誇張之樂。一切都是淡淡的,逸悅的妝容,眾人的服飾,甚至於革離與逸悅的愛情,也是如此,淡淡的,卻又如此的令人回味著,咀嚼著。兩個小時的時間,過的很快,電影幾乎是一口氣看完的。除了梁王偶爾兩句調笑的對白外,整個觀片過程都是緊張著的。
故事以戰國時期趙國攻打燕國途經粱國為背景,擁有十萬軍隊的的趙國,對僅有四千民眾的燕國可以說是勢在必得的。而怯弱的梁王也從來沒相信過自己可以與趙國為敵,所以他向「非攻兼愛」的墨家提出了援助。墨家思想「非攻兼愛」,他們眼中的世界應該是沒有戰爭,沒有傷亡的,他們希望中的世界是人人安居樂業,歌舞昇平的。所以他們反對戰爭,反對傷害。即便如此,墨家此時卻早已凋零,在梁王發出請求救援的時候,沒有任何人對他做出響應,除了革離。
在那樣一個群雄紛爭的年代,戰爭已經成了解決問題唯一的手段了,革離偏偏在這個年代出生了,戰國春秋,中國封建社會的起始時間,200多年的混戰,一直到秦王的一統天下,我想這一階段,也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天下紛爭最長的年代了吧。這樣的亂世,天下分久必合之勢,註定了戰爭的發生,革離以一己之力根本無能抵抗戰爭,無能挽救些什麼。
然而革離還是來了,孤身前來,只為挽救梁城,減少傷亡。他的出場,沒有宏偉氣勢,沒有波瀾壯闊,只是很平淡的,城門外,沙塵中,遠處,慢慢的一個人一匹馬,不是很高大的身材,麻質的粗布衣服,略微有些雜亂的鬍子,僅此而已。然而正是這位其貌不揚的墨家戰士抵擋住了趙國的十萬大軍,俘獲了美麗少女逸悅的芳心。他那平凡的外表下,隱藏了太多的智慧,太多的才華,一人之力抗十萬人,聽起來似為無稽,然而他卻是做到了。可是這樣真的做到「非攻兼愛」了嗎?他用來阻止趙國進攻的手段,也同樣是武力,是生命,是犧牲,除此之外,縱使他有贏政之能,亦難阻止天下之爭。結束戰爭最好的辦法就是贏得戰爭,只有贏得了一場戰爭,才能結束一場戰爭,而當你贏得了天下戰爭的時候,那麼才可以真正的做到非攻吧。
智者的思想需要有知遇之人的理解,然而梁王一定不是革離的伯樂。或許開始革離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信任,或許革離並無任何的二心,然而嫉妒與殘忍讓梁王不能忍受革離的存在,所以在趙國詐裝退兵的時候,他選擇了殺死革離。他的眼中有的只是梁這片小小的土地,他看到的只是在這片土地上自己封建君主統治的實現。他殘暴,擅妒,膽小,陰險,這樣的人註定會亡國,革離以為自己可以拯救梁國,然而他卻不能拯救自己。我知道他對這一點是有認識到的,所以才會有他在梁適臨死前說的那些話,所以他才會不接受梁適的跟隨,然而在他放棄梁適的那一刻,又是否會想到因為自己的放棄,而導致了梁適的死亡呢?兼愛,兼愛天下之人,沒有戰爭,沒有犧牲,這樣的生活在那個年代,如鏡花水月,縱使曇花一現,亦不能長存。
關於逸悅,開始我以為這會是本男人戲,逸悅只會是個點綴,一個美麗的花瓶,一絲艷麗的色彩。可是我錯了,她,確實很美麗,然而她絕不是男人叢中的點綴,她勇敢,剛毅,秉承父志,帶領著屬於她的騎兵,她堅信愛情,從一開始起就對革離不離不棄。戰場上,她英雄殺敵,不輸男兒;戰場下,她深愛革離,柔情似水;山頂上,她從容鎮定,不怕犧牲;殿堂上,她不畏強權,忍受割喉之痛;水牢里,她看著自己愛的人,直至溺死,她絕望的眼神感動了影院里所有的觀眾,更在革離心中留下了永遠難以抹去的印記。
墨攻里我並沒有看到真正的勝者與敗者,我看到的只是那些信仰堅定的人們。革離,堅信「非攻兼愛」,他周遊列國,阻止戰爭,雖然對逸悅他一開始採取了暫時的迴避,然而最後他還是堅定的去尋找那個屬於他的女人;逸悅,深愛著自己國家的同時,也深愛著革離,她的生命註定在兩者之間徘徊;巷淹中,驍勇善戰,縱使他是侵略者,但他始終是名真正的戰士;子團,同樣深愛國家,直至最後,方才領悟,戰爭的殘酷,所以他選擇了離開;梁適,從不可一世的公子到深信革離的追隨者,然而命運還是殘忍的為他安排了死去的結局;甚至於梁王,也堅信著自己的統治不可顛覆,自己永遠是唯一的統治者,他寧願選擇投降,也不願意身邊的有半點分享自己權利的想法,縱使這樣的人並不存在。
⑽ 初三《墨攻》讀後感700字以上
逸悅,擁有這樣名字的女子該是安逸快樂的吧,她卻過早嘗盡生離的苦楚,死別的艱辛。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志,她把自己當成男孩子,什麼都不能落於人後,這樣才能統領騎兵。
革離和梁城的男人不同,他總是不畏懼、不退縮,在危險的情況下做出最正確、理智的判斷。他對每個人都好,因為墨家說「如果人人愛人如己,天下便可以太平」。可是,今天梁城需要幫助他就來幫助梁城,明天趙軍需要幫助他又去幫助趙軍,到底一個人的愛能寬廣到什麼程度?一個人如果沒有學會愛自己,又如何去愛別人?
革離一再拒絕逸悅的草鞋,說墨者助人不是為了得到報酬。可墨子說,「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兼愛中》)這不就是一種期待對方的報償么?愛別人,是為了讓別人也愛他。說白了,愛別人實際上是他們一種生存之道,並非發自內心。沒有人是聖人不是么?哪怕是助人為樂的墨者。
面對七情不動的革離,逸悅輕輕披上衣服說,「你們選擇愛所有人是因為你們不知道該愛誰。」而她不管對錯,都會跟隨他一輩子。這個女人不加掩飾的愛讓墨家絮絮叨叨的兼愛說相形見絀。革離從城上跳下是為了讓戰役勝利,卻目睹了無數趙軍葬身火海的慘死;革離保護被眾人追打的黑奴,是因為不想更多的人死於戰爭;革離回到趙國和巷淹中了結恩怨,卻讓更多的士兵死於交戰……他的每一次奮不顧身都是出於理智,出於忠誠於他的墨家思想和戰爭謀略,沒有哪次是因為愛。而逸悅呢?她明明不會游泳卻從懸崖跳下,只是不想面對敵人時成為革離的負擔;她知道以一己之力不能說服殘暴的梁王,還是不顧一切的捍衛著革離以致被判五馬分屍;她就算已經被割喉噤聲還是珍惜的抱著曾親手送給革離的草鞋,在陰冷的地牢露出明媚的笑容……
革離可以打贏每次戰役卻無法拯救所有死於戰爭的人,逸悅輸到獻出了生命卻拯救了一個男人的心。在這場愛的戰爭中,她讓革離懂得了愛。
守城策略本是為了守住城池而存在的,可是有守必有攻,而這不就是戰爭么。
沒有人該死,他們無非是為了自己的國家而戰,他們無非是棋盤上的棋子。每每分出勝負後,棋者端坐微笑或者拂袖而去,沒人關心那些棋子的死活。所以革離不斷在矛盾中掙扎,戰爭與道德永遠都是無法同時存在的不是么?
人們看戰爭電影的時候首先關心的是場面是否壯觀,斗爭是否激烈,計策是否上乘,武器是否精良……彷彿這些血肉橫飛只是一次感官體驗。為什麼不去看看這背後的慘狀呢?主張非攻的墨者不得不用「深謀備御」來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戰爭,而非攻並不代表沒有戰爭。他們反對戰爭卻為了戰爭積極制定備戰策略,這個世界不就是這樣充滿了矛盾么?
革離不明白「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弩藏」的道理,所以他只適合指揮作戰而非政治斗爭。午馬飾演的司徒無疑是觀眾心目中最壞的人,確實,陷害忠良,搬弄是非,實在讓人咬牙切齒,但是細想又並無道理。他忠於梁王自然就有責任為了鞏固其王位出謀劃策,他不過是個臣子沒權選擇君王,唯一能做的就是效忠。牛子張也是同樣「愚忠」的臣子,只不過他的忠誠因為最後的死於眾敵之手顯得更加壯烈一些。梁王作為一個君王雖然昏庸、殘暴卻也聰明,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人,什麼時候該除掉,這種「可與共患,難與處安」的君王在歷史上並不止他一個。
在這亂世之中,父子之間可能反目成仇,兄弟之間可能兵弩相見,可依靠的家人也許就這樣面臨眾叛親離,而唯一不被傷害和懷疑的恐怕就是愛情了吧。那是在硝煙彌漫的世界中,所剩無幾閉上眼睛仍能看到光明的伊甸園。就如日瓦戈醫生有他的娜拉,白瑞德有他的斯佳麗,威廉•華萊士有他的王後伊莎貝拉,革離也有他的逸悅。可有些人說她愛上他有些不可思議,她的深情相許有些太過倉促,她的輕解衣衫有些許輕佻,他們說這哪裡是愛情?
她悄悄在革離門外偷聽的小心翼翼,被發現後臉上泛起的潮紅;我看過她縱身跳崖的決絕,「你要來救我!」還未等他回身的瞬間她就將生命寫成一句諾言許給了這個男人,這等不容拒絕的深情,任性而堅強;看著他被自責淹沒,她能做的可能就是用體溫去溫暖他冰冷理智的心吧。忘不了她看革離時熱烈執著的眼神,也忘不了她得知革離無法接受她時雙眸中難掩的哀傷和不改初衷的堅定。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沒有一個英雄能在這樣的女子之前全身而退,再堅強如鐵的男人也會變得溫柔繾綣。他託人將草鞋帶給逸悅,告訴她他終於懂得她所說的愛。最後,革離在水牢上方拼了命的呼喚逸悅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她的夢里人來救她了,生命之火卻在此悄然熄滅。倔強如她的女子,一定在奈何橋上繼續等待革離,等待能親口告訴他,我就知道,你一定會來救我的。帶著小女孩的洋洋得意。
ps:來自網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