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青木瓜之味的結局

電影青木瓜之味的結局

發布時間:2022-12-18 14:43:12

⑴ 青木瓜之味的影評 要求1500字左右 網上都沒有正經的影評

記不清是小學還是中學的時候,只記得是在一個酷熱的暑假。那時候家裡的電視還沒有換成現在的大彩電。還是21英寸的黑白。電視不太清晰,畫面總是出現小雪點,聽起來有呼呼的雜聲。
我忘記了是個什麼節目。只記得是炎熱煩躁的午後,我一個人睡不著。開著電視打發時間,突然看到關於一部電影的介紹——《青木瓜之味》。那個節目雖只簡單介紹了梅,以及幾個木瓜的畫面。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那時候電視上並未放那部片子。電視那時候是我們唯一的媒介。所以,於那時候的我並無機會看到這樣的片子。時光總是在人不經意間悄悄流逝了,轉眼間我也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雖然時去已久,可青木瓜之味的畫面總在我腦袋裡回盪。我總是會想起梅出現那一瞬間,那個羞澀的表情。木瓜濃郁的乳汁滴落在綠葉上,梅剖開青木瓜時那個陶醉的表情,一瓢滿滿的金銀剔透的籽┅
今年的夏天很熱。也許因為如此,我常常處於異常煩躁狀態。總是無法安心的工作,無法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無法美美的品嘗一部電影。終日惶惶然,焦慮叢生┅
我懷著兒時美好的記憶,開始了青木瓜的電影之旅。
故事在黎明開始,十歲的梅安詳坦然的忙碌著。看著梅端菜上樓我有點著急,擔憂。也許是看中國大院小媳婦的電視連續劇看多了的緣故。總看著看著就心底里荊棘叢生。以為又要發生一場血腥暴力的毆打。隨著劇情的深入,我的擔憂慢慢的散去了。少奶是一位極其和善堅強的女人。有個和梅差不多一樣大的女兒在少爺第三次出走回來的前一天生病死去了。少奶看著梅就感覺像自己的女兒一樣,很是疼惜。在梅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梅的美好從她的每一個動作體現出來,從她洗手時候的表情,她的簡單的微笑,她看世界的眼睛。總是給人無憂無慮的感覺。看到這些,不僅讓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我想每一個人看到梅心裡就會湧起一段回憶,或是小時候調皮貪玩的自己。或是遇見傾慕的人那個瞬間,羞澀,期待,渴望┅
長大後的梅變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卻絲毫沒因年齡的增長摸去她身上的光輝。她依然像小時候一樣善良,一樣勤快溫順,好奇天真。仍然痴迷的看著這個世界的一切。在少奶一個人抄持家務家勢敗落以後,疼惜梅的少奶決定把梅送給大少爺的好朋友當女傭。正是這一轉折,開始了梅真正羞澀的愛情。
少奶的丈夫是位明間音樂家,常常帶著家中的財物不辭而別,可少奶並不埋怨他,總是默默的一個人抄持著家務,帶著幾個孩子等他回來。無論他出去多久回來,少奶都是高興的流下淚來。並無半句責怪的話來。他曾因桃的死心裡愧疚而留在妻兒身邊。可在一個戒嚴的夜裡,他還是撒謊帶著家中所以的錢財走了┅看著少奶躲在牆角哭,讓人忍不住的心疼。她的隱忍,她執著的等待,她的包容┅當今的女性很難有幾個做到的。我不知道,在面對愛情的時候,假如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這樣的不幸。我們是應該學著少奶的態度對愛情多一份包容,執著的等待。還是┅只是,我想我一定做不到少奶那樣的包容與等待。不知道什麼時候,等待,本應該說是用美麗來形容的,卻變的煎熬。
劇中主講梅之外還另穿插了一段愛情。在姥姥的丈夫死後一直忘不了他,那位姓唐的老伯向她求過婚,希望姥姥能嫁給他。可姥姥不肯,與是他就天天跟著她,即使她搬幾次家。可在七年前桃死了以後(桃也就是她的孫女)就不肯再下樓,天天在遺像面前誦經。他幾次在門口張望,只為了看她一眼就是滿足。她請求梅把姥姥帶下來天井邊走走,她甚至能從梅口中聽到一點關於姥姥的消息就能高興一陣子。這樣的無私,這樣的守侯┅也許在現在的我們看來,不現實,只是導演一廂情願的美好幻想。可陳英雄導演的這一美好幻想,卻迷倒了天下數萬人。這個故事真正迷人之處在於這個美麗的幻想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整部片子給人很安靜很祥和很美好的感覺,片子看著很真實,素麵朝天的梅,青翠的樹葉,濃郁的木瓜汁,長鳴的知了,跳動的青蛙,濯枝潤葉的雨水┅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類似於默片,沒有一句多餘的台詞。大段大段的音樂穿插期間。多以畫面和音樂表現人物波濤起伏的心情。電影看了讓人心情平靜,電影中多處動植物的特寫,讓人感覺世界很美好。
電影所表達的愛情。與現在這社會的快餐愛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如今這個社會太過現實太過毛躁,人們都風風火火的忙碌著,若不是哪個生物學家要搞研究會仔細的觀察那些動人的動植物。平常的我們一定難得觀看一次,生活的壓力與快節奏,讓我們忘記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忘記了停下腳步來欣賞身邊的一處風景。我們一味的向前奔跑著。我們習慣了快節奏高質量。甚至有一天愛情也被我們的快節奏高質量同化了。我們總是在忙碌著,急急忙忙的向前方奔去。也許,等我們有一天跑到了終點的時候才發覺,最美好的其實是沿途的風景可是,我們已經錯過了。
推薦心緒煩亂的年青人觀看,我相信。這部電影看了,能讓你們對世界有更多新的認識。
說實話,看完這部片子後我有些不敢寫評論。我怕我拙劣的文字玷污了電影的美感。我今天是鼓了很大勇氣,誠惶誠恐的寫了這篇個人感想。

⑵ 《青木瓜之味》觀影感

剖開青木瓜,一瓢潔白的瓜子,閃著珍珠樣的光彩。幸福註定是她的。

——陳英雄《青木瓜之味》

這是一部非常靜謐、舒緩、卻略帶憂傷的影片。《青木瓜之味》,陳英雄用自己特有的視角和拍攝手法拍出的一部細膩、靜謐的電影。

整部電影畫面唯美,大量運用的慢搖鏡頭的橫向拍攝,加上層次飽滿的深景深,彷彿讓觀影者化身成第三角度的窺探者,既感受到了東南亞熱帶夏季的火熱,同時也體會到故事裡各個人物命運的隱隱悲涼,讓你有足夠的時間慢慢體會並消化掉這份憂傷。

電影有極少的對白,只是再最初通過老女傭之口,簡潔有序的展開了小女孩梅所來幫佣家族裡的情況,至於你看過後對這部片子的理解和感受,則更需要通過對片子里每個人物的行為、心理的自我分析才能逐漸形成。

而簡短對話之外,則是用了大量被很多人評價為「極具恐怖」的背景音樂填充。說實話,我初聽這些音樂確實也覺得怪異跳脫。但是看完後分析這部片子後到覺得這些音樂和故事人物的心理極為和諧。梅在少爺家時的音樂,大多是用月琴,越過長笛此類具有民族特色的管弦樂器,音色比較傳統且伴有憂傷,但在三公子天惡搞小姑娘梅時,又是難得的詼諧明快而充滿喜感;後半部梅到浩仁家時候,則轉換為以浩仁自己彈奏鋼琴為主的音樂,這是不是導演在故事裡給梅這個人物命運的鋪墊的一個分水嶺。

每一部電影,都會暗藏著這個故事要轉達給觀者的主旨內涵。有人認為這是一篇講述小女孩梅的愛情故事,有人認為講述了小女孩梅、太太、和姥姥三個女人的情感命運。我通過對細節清潔的仔細琢磨,發現導演需要表述的不僅僅至此,還有更深層的寓意。電影里小女孩梅看似是整部電影的女主角,但是她的實際作用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以她為線索,連貫起少奶奶、姥姥、老女僕等女人的命運。最後以她和富家子弟浩仁的愛情結尾,做了故事想要的劇情升華。

首先從時代背景分析。我從網上查找關於越南的一些社會文化等信息,信息量非常少,並不能足夠支撐越南當時封建思想頑固,女人階級地位低下這一論點。但是,通過一些歷史信息表述,越南在古代有受到中國上千年的統治和文化影響,地理位置上越南北部和我國廣西福建接壤,並且具有自己文字之前一直使用漢字,加上電影里大量出現的中國瓷器這些信息(當然中國瓷器在絲綢之路影響下,在亞洲乃至歐洲都是身份的象徵),或多或少能說明越南當時社會形態可能會受到中國影響,女性社會地位不會很高,這個時代背景就奠定了故事的整體基調。

下面我們對劇情里每一位人物進行一下講述。

首先,講一下少奶奶。

之所以先講述她,是因為她可能算整部電影里比女主人公梅還要重要的一個角色。最主要的矛盾沖突都是圍繞她而起。

少奶奶在家裡是一個勤勞賢惠、溫柔善良,任勞任怨的角色。整個家族的花銷靠她打理的臨街的布店所得支撐,但這些收入也僅能維持生計,並不能挽回家道沒落的敗相,需要少奶奶精打細算和勤勞不間斷的工作才能維持。平時也會參與到下人的勞務之中,並且經常像傭人一樣打赤腳幹活。可見其家庭地位也僅高於傭人之上。

少奶奶每天早上起來變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和丈夫並無溝通,唯有的一次溝通則是講述了家裡來了新的女傭梅,母親大人吃了飯等這些閑碎信息。並且只是自己單方自言自語,期間少爺無應承之聲,只顧得彈奏自己的月琴。

而在婆婆的眼裡,這位少奶奶更是一個不懂得如何疼愛自己丈夫的人,理由是如果她把自己丈夫照顧有加,他也不會三番五次的「離家出走」。面對自己內心不可提及之傷,便是剛三歲便夭折的小女兒桃。少爺總認為桃的夭折和他的出走有關,為了減少丈夫的自責,自己也只能盡量的少些提及桃的事情。梅的長相和桃有幾分相似,所以少奶便把母親的慈愛微妙的轉移到梅的身上。在這個家裡,梅應該是和她心裡貼的很近的人之一。

男主人少爺,是家裡的核心地位。

兩耳不聞窗外事,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名副其實的少爺。每天主要做的事兒就是坐在屋子裡彈月琴,彈累了就睡覺休息。

大概從不過問家裡收支問題,在經歷以前三次不聲不響「攜全部家款潛逃」之後,又一次趁著晚上出去納涼的功夫,捲走了布店裡的所有收入和少奶奶的首飾出走了。

影片里並沒有細節能解釋的通少爺出走的原由,是作為音樂家的「放盪不羈愛自由」?還是對無聊透頂生活的無言抵抗?還是外面有了新歡?都猜不透,只是他作為一家之主,有權利拿走家當說走就走,花完積蓄再回來繼續「苟延殘喘」。

第四次離家不久帶著剩餘的首飾回來了,身纏惡病,少奶奶變賣家當為他治病,未果。

姥姥這個角色,算是封建思想的「正統」。

丈夫年輕時候去世,一直守寡到老,終身青燈木魚為伴,孫女桃夭折後,七年未曾下過閣樓,受到家人的尊敬和愛戴。

她有一位鍾情不渝的追求者,唐先生。從唐先生和梅的對話中可知,姥姥其實是知道唐先生的對自己的情誼的,否則憑空如何讓這個老頭如此痴迷幾十年還默默守望?大概是礙於傳統世俗觀念,才讓姥姥堅定自己是愛著死去的丈夫的,剋制住任何不道德的想法。

獨守閣樓,隔斷與外界聯系,大概是她能想到最好的剋制方法了。

老女傭,是梅去之前已經在主人家做工多年的老人。她經驗豐富,熟練教梅如何做菜炒菜,如何安排家務。電影里對主人家的背景介紹全是通過她之嘴轉述給梅的。

她生命的全部就是每天起來生火、做飯、幫少奶奶打理店鋪。有一天清晨,她說羨慕梅還可以做夢,說她好多年沒做過夢了。洗臉的時候,說她曾經夢到過一個年邁的老女人,沒有臉,不知道是她的媽媽還是她自己。洗完臉後又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這應該是越南大部分底層人物的代表,對生活對人生不曾有過想法,麻木生活的一群人。

家裡的三個兒子。

大兒子,忠,已經成年,繼承了父親一輩的一切。吃喝玩樂,擺弄樂器,結婚後繼承了家業,最終到了變賣家產地步,想必無力僱傭女傭,由其妻子提議把梅轉讓到朋友浩仁家做工。其餘,電影在沒有過多的講述。

二兒子,叫藍。他是少奶奶在這個家裡最貼心的的另外一個人,他也是除了少奶奶之外,另外一個鬱郁寡歡之人,他的痛苦來自於母親的痛苦。

通過他房間里被捕獲的知了、用蠟燭燙死窗下螞蟻這些行為可以感受到他心裡的憤恨。他用蠟燭滴液滴到螞蟻身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憤恨的發泄,也可以理解為因看了太多母親在家裡的卑微和痛苦,正如這些弱小的螻蟻一樣苟活,還不如早早結束他們的生命。然後對於母親,他是不能這么做的,他能做的只是在父親又一次離家出走之後,和母親並排而坐,掩面而哭,用自己的小手撫摸著母親粗糙赤裸的雙腳表示慰藉。他痛恨父親,或者是痛恨這個時代。

對於他和梅的唯一互動,就是在三少爺又一次欺負擦地的梅時候,對弟弟的大聲呵斥,他厭惡對弱小群體的欺侮。

在梅要離開少奶家時候,少奶奶說,她希望梅能和藍再一起(這是她心裡最重要的兩個人),但是藍不肯,要了一個可以寫作的地方走了。藍,和父兄輩劃開了界限。

三兒子,叫天。他是一個搞笑的存在,也是不同於藍的一種存在。整個電影,通過天一次次對梅的欺負而不那麼沉悶。

他在梅擦地時候,用腳撼動水桶弄濕了了一地;他用蜥蜴嚇走梅,然後把梅洗干凈的白毛巾甩到地上;他還把梅要擦的陶瓷瓶子里撒尿放蜥蜴;在院子里撒尿劃出一連串曲線。每次搗亂之後,都要揚起一隻腿硬生生擠出一串屁後溜走,樂此不疲。

從他和梅的眼光對峙里能看出,天的搗亂並不是出於對弱者的欺凌,而是對於家裡這唯一一位和他年齡相差很近的女孩的好奇,想要獲取梅的注意。從這一層面分析的話,在天的心裡,階級觀念已經淡漠了,藍的心裡還有階級存在,所以他會對弱者心存憐憫,天的心裡沒有了階級或者說弱化了階級,才會把梅放到一個平等的位置對待。

最後他真正的做到了他的父親一直想做又沒有勇氣去做的事兒,成為一位真正的流浪音樂家,這是對封建觀念真正意義上的打破。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主人公梅。

縱觀整部電影,梅依舊是當時社會底層的一位普通的女性,溫柔、善良、勤勞、低眉順眼。但是,她也有她獨有的特質,這種特質讓她不同於少奶奶、姥姥、和女傭這些同樣活在底層的女性。

一、她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眼裡總是那麼純凈,心存美好,木瓜藤低落的乳白色的汁液,青木瓜切開後裡面晶瑩剔透的木瓜自,雨後池塘里跳出的蟾蜍、灶火旁搬食的螞蟻,都能讓她從心裡發笑,老女傭喋喋不休的嘮叨大概從未過過她的耳朵,現實未能讓她過的不堪。

二、她很勇敢,敢於表達自己內心。她第一眼看到忠的好朋友浩仁時候,心裡便是埋下愛的種子。有一次,浩仁來家裡做客,她向老女傭提出今天由她炒菜,上菜時候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鞋子和襪子,頭發梳理整齊,又因為和浩仁的四目相對而竊喜,這是主人公自我覺醒而做的努力。

三、梅是一個樂觀的人,看完整部電影你會發現,她從始至終都是嘴角上揚的不存在悲傷的。唯有的兩次落淚,一次是因為不小心打破了少奶奶喜愛的瓷器花瓶,另外一次是去浩仁家之前,與少奶奶離別的時候,足矣見得梅的內心美好和善良。

四、梅懂得愛。對浩仁的愛,是從小就埋下的種子。長大後到浩仁家做工,卻沒有因這份愛而過分的執著。她默默的為浩仁掌燈、為他做的飯精心的拼盤,為他釘扣子……她的安靜,就如案桌旁擺放的花瓶一樣容易被忽視,所以,浩仁從來沒有在意過身旁這位每天為他忙前忙後的女子。梅對愛的守護,或許是受到了唐先生對姥姥的愛的影響,我愛你,只是在旁邊默默看著就好。

五,梅對新事物心存嚮往。她對浩仁的摩登未婚妻的高跟鞋的試探,趁浩仁不在偷偷抹了未來女主人的口紅,這些行為都是對傳統思想的挑戰。

最終,浩仁還是發現了一直生活在身邊的梅的美好,發現自己一直研究不好的佛頭像正好就是梅的模樣。梅如那雖澀卻清淡的木瓜之味,讓人難以拒絕。於是,在梅和家底殷實、思想摩登的未婚妻之間選擇了梅。

接受西方教育的浩仁,想到的是教梅讀書、認字,其中有一個鏡頭,梅在案前寫字,浩仁做在旁邊讀書,浩仁時而用手太高梅的下巴,提示她坐姿擺正,這是非常平等的,沒有階級之分的愛。

結局里梅已有身孕,靠坐在神像的光影里讀詩,她穿著精緻地黃緞面衣服,臉上露著幸福而平和的微笑,眼裡充滿了自信和從容。這是不是陳英雄心裡對完美女性的一種標准呢?既有越南傳統女性的勤勞、賢惠、溫柔、樂觀、堅韌,同時又有現代女性獨立、自信和自我意識,真正實現女性的平等。

⑶ 如何評價電影《青木瓜之味》

《青木瓜之味》在唯美的境界中,詩意地講述了一個少女梅的成長故事。影片涉及陳英雄孩提時候的記憶,有一部分是他對過去生命的回顧。柔和清澈的畫面、晶瑩清亮有時略帶詼諧的音樂,都過於精緻,以至於埋沒了苦難,平息了激情,唯美得好像一切都與現實無關。

這部在法國精心搭建的攝影棚里攝制的影片其實講述的並非現實中的越南,而是一個存留在導演心靈深處的溫暖的精神故鄉,一個被藝術純凈化了的詩意現實,源自於陳英雄內心深處對於越南這塊故土的美好記憶。(半島網評)

主要介紹

《青木瓜之味》是由陳英雄執導,阮如瓊、陳女燕溪、Hoa Hoi Vuong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93年6月8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以小女孩梅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講述了她先後在兩個家庭環境中的生活境遇。

⑷ 電影《青木瓜之味》結局改編

電影《青木瓜之味》是一部越南電影,導演是法籍越南裔導演陳英雄。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越南女孩梅的故事,她先是給一個城裡的家庭當女傭,後來那個家庭發生變故,她又給一個男鋼琴家浩民當女傭。最後她嫁給浩民,懷孕了。

在陳英雄看來,也許這已經是一個女人最幸福的結局了:嫁給一個帥氣的男人,男人對她還挺愛惜。

但我覺得這遠遠不夠。如果讓我來拍這部,我要改結局。

我會把結局改成這樣子:

梅在浩民家裡當女傭,看到浩民彈鋼琴,她聽著美妙的音樂聲,被音樂打動了。浩民外出時,她開始偷偷練琴。

有一次浩民回家,在門口聽到了琴聲,他進來一看,發現是梅在彈琴。浩民大為感動,就教梅學習鋼琴。

梅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勤奮地學習鋼琴,彈得越來越好。在浩民的幫助下,梅舉辦了一場鋼琴演奏會,聽眾非常驚喜。他們沒想到,梅彈得這么好聽。

在聽眾里,有一位到越南旅遊的世界級音樂家埃爾美,她被梅優美的琴聲打動,決定出資支持梅進一步深造。在埃爾美和浩民的資助下,梅打算去國外留學,系統學習音樂。

浩民在「繼承家產」和「陪梅深造」兩個選項之間糾結,最後,他決定和梅一起出去留學。

N年後,梅成為國際優秀鋼琴家。她進行了全球巡迴演出,她的音樂會,場場爆滿。為了報答幫助過她的人,梅在越南成立了「梅梅音樂基金會」,這個基金會旨在幫助那些貧窮的愛音樂的小女孩。

至於她和浩民有沒有一直在一起,留給觀眾猜測吧,哈哈哈哈。

⑸ 電影《青木瓜之味》影片解析

《青木瓜之味》是由陳英雄執導,阮如瓊、陳女燕溪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93年6月8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記敘了一個發生在1951年的越南西貢簡單而平凡的故事,這部影片是導演陳英雄繼《三輪車夫》之後的又一力作。一個伴著青木瓜的幽香忙碌的少女在瓜熟蒂落之際收獲了她的愛情。影片中那耀眼的綠和如泣如訴的琴聲是貫穿影片始終的兩種情緒,還有那終日不息的姥姥的木魚聲,使影片在自始至終的舒緩悠遠的節奏中為我們開啟屬於越南舊時的光陰。 

《青木瓜之味》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展現了越南女子的美好形象。影片雖然是在法國拍攝,但取景相當優美,很有東南亞草木茂盛,「陰滿中庭」的意境。因為越南氣候濕熱,所以影片里角色多半赤著腳,穿著單布衣服,天天開著電風扇,還要掛蚊帳以防蚊蟲。這種近似於還原的描摹為觀眾帶來了一種絕佳的觀感體驗。看著影片中那些綠意森然的鏡頭,彷彿已經聞到了熱帶植物那些清新的香味,也感受到了熱帶那種濕熱難耐,看到了東南亞小姑娘瞳孔里的天真爛漫與純凈。

更能烘托出影片味道的是影片的中的聲音與配樂。這部影片里的人物很少說話,對白很少,於是出現大量配樂和自然界的聲音、人為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音包括青蛙的叫聲、水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蛐蛐的叫聲……這些自然界的聲音為影片營造了一種自然的美妙和一種身處自然的清新與舒心。除了聲音之外,自然元素還包括無處不在的昆蟲形象(被梅捉來養的蛐蛐、被二少爺碾死的螞蟻)以及三少爺捉弄梅時所捉的蜥蜴等等。動物的出現為這部影片添加了一種自然的風味和活潑的童趣,也從側面表現了主人公梅生活的純真美好。

影片中人為的聲音其實在片中也不太多,包括炒菜的聲音,敲木魚的聲音,各種樂器的聲音(老爺一家裡出現的古典音樂和浩仁彈奏的鋼琴)、電風扇的聲音等。這些聲音出現得越多,越感到這個家庭里的靜謐和寂寞。因為沒有人說話,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頗有古詩里「以聲襯靜」的寫法。配樂是這部影片最奇特的地方,導演大量利用了聲畫分離的手段,既增強了影視畫面的內涵和厚度,又給觀眾以自我思考的餘地。

影片題為「青木瓜之味」,那彌散在園子里的青木瓜香和那醉人的綠印的梅精緻的臉膀分外的清麗,忙碌的螞蟻,青苔上的青蛙,綠荷上的蜥蜴,還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鉤起梅的童心,只有天的頑皮給梅的乏味增添了少許的緊張,梅展現了她這個年齡少有的成熟和無可迴避的立場,生活就在這樣的簡單中平鋪直敘的展開。 全片一共三次出現青木瓜。一次是老傭人去摘青木瓜被阿梅看到,她似乎那時就對青木瓜被割下時那乳白的液體起了好奇心,之後還去觀察了,這個時候的的青木瓜就像阿梅一樣,生活並不是就是這樣的簡單,其中蘊涵的悲觀是無法避免的。

第二次是老爺卷錢跑了,傭人只好拿青木瓜燒菜,阿梅第一次剖開青木瓜,用手指去碰觸那些白白胖胖,晶瑩的子,在這塊導演刻意用了特寫鏡頭,光也給得特別足,梅也就在這樣的經歷中更加的早熟,富裕家庭也同樣有它無可避免的矛盾,少奶奶的深情期盼讓梅過早的讀懂了感情的脆弱和成人世界的悲傷,空空見底的米缸使生活的沉重是這樣直接的讓人來面對,姥姥的木魚聲中究竟是對逝去愛人的追憶還是對自己早逝的青春年華的緬懷?抑或是兩者都是?

第三次出現青木瓜,是在浩仁少爺的家裡,阿梅正在用青木瓜做菜,那時她已經收獲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於是青木瓜之味似乎成為一種甜美。那種飽滿的生命形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梅也就這樣的成熟了,命運安排在這樣的時間進度里讓她和浩仁相遇了,沒有人知道究竟是什麼撥動了梅那顆敏感的少女之心,也許是浩仁的成熟男人身上洋溢的干凈和安詳。梅在這樣的日子裡沉澱著屬於她的情感,一份沒有收獲時間的情感,也許對於她來說那隻是一個夢,就象那經日彌散在四周的青木瓜香味一樣,瓜瓤那種晶瑩踢透只是一個華麗而易碎的夢。當時間里的所有人都老去時,梅到了二十歲的年齡,歲月的變遷使人對現實有種茫茫然的悲傷,只有梅還在她即定的軌道上行走,但現實卻使一切都發生改變,連梅的單純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打擾,家庭已經不在需要她了,她帶著少奶奶的對桃的無限思念和寄託離開了她與之生活了十年的家庭,她的生活也因為這樣的改變而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完全成熟的梅開始走入依然年輕的浩仁的生活,走的是那樣的悄無聲息,這樣的改變連梅自己都沒有察覺。當鮮嫩的嘴唇塗抹上撩人的鮮艷時,浩仁才如夢初醒,他的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已經浸染了梅的痕跡。當所有的指歸都向同一個方向顯示時,生活中的任何因素也就顯得是那樣的順理成章了,當青木瓜再度被剖開時,那濃烈的晶瑩讓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幸福。

《青木瓜之味》與其說是在表現一種童年的美好回憶或對女性的贊美,不如說是在表現男權社會下女人的生活狀況。片中出現幾個女人,一是阿梅,二是老傭人,三是夫人,四是老夫人,五是浩仁的未婚妻。這幾個人似乎是不同的類型。對於阿梅來講,她的未來要麼變成老傭人,要麼變成「夫人」。那麼夫人又會如何變呢?夫人會變成「老夫人」。當老夫人去世後,夫人搬上樓去住,也像老夫人一樣,天天跪在佛像前祈福。不過十年,她已經變得過分衰老。這並不是一個豪門太太所該有的容貌。但夫人最終還是變成了「老夫人」,這更像是一種女人的宿命,更像是越南社會中女人的一個縮影。前半生操勞丈夫和孩子,後半生就在祈福中度過。這種生活模式限制了女性的自由。老夫人有一個愛她的情人,但她選擇閉門謝客,在家裡念經。夫人對於家庭無私付出,但錢款總被丈夫捲走跑路。就算如此,夫人還不能抱怨,只能接受老夫人的批評,她說「是你不懂得愛你的丈夫,他才會跟別人跑了。」在影片所表現的這個社會體系中,男性犯錯是不受責罰的。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到這一點。三少爺有事沒事就去捉弄阿梅,但阿梅從來沒有理會,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二少爺總跟螞蟻過不去,在我看來是個性情陰郁看不懂猜不透的人,他甚至不去學堂,但照樣沒受到任何責難;老爺在家只管玩玩樂器,吟風弄月,對著家庭事務半分不關心,還時常離家出走,攜款潛逃,但有人責怪他嗎?沒有,甚至有人為他開脫,為他找一個「替罪羔羊」。離開了這戶人家的梅的境遇又怎樣呢?浩仁是個有未婚妻的人,在明知有婚約的情況下還是跟梅發生了關系,甚至讓梅去給未婚妻送信,導致梅被打,但這樣做有人說他過分了嗎?被拒絕的未婚妻也只是砸了東西,扇了阿梅一巴掌,但也並沒有去找浩仁理論。不論從哪個家庭看,男性,特別是成年男性,都是被整個社會寵壞了的群體。他們犯了錯自然有人幫他們頂,他們受到批評、責難的機會遠遠低於女性,但這僅僅因為他們是男的。這是很明顯的男權社會下所形成的思維定式。

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影片是男性視角,但梅的純真可愛還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體驗。梅那水靈靈的眼睛,嬌俏靈動,很符合小女孩那種白紙一張的形象。

⑹ 越南電影《青木瓜之味》,青澀甜蜜的雙向暗戀~

最近看到一部越南的小眾電影《青木瓜之味》,豆瓣評分7.8,這在豆瓣評分中算是高的了。影片從頭到尾我們都可以看到專屬於越南的那種氣候特點和建築特色,看完之後總會給人很深刻的映像,以至於許多人因為這部影片而想去越南一游。

這部電影是陳英雄導演的越南三部曲中最出名的一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女主角梅的青澀的戀愛。十幾歲的梅獨自來到城裡一戶人家當侍女,在那裡女主人因為她長的像自己的小女兒桃而格外的偏愛她,即使她犯了什麼大錯,也會耐心寬容的原諒她。在那裡她學會了如何做菜,如何服侍主人,她也很喜歡院子里種的那一樹木瓜,還有那兩只一直陪伴著她的蟋蟀……

梅也一直謹守本分,做好主人家的日常工作,每天為他們做飯、打掃、小主人也會經常搗亂、隔壁大爺也會經常找她聊天,她的日子似乎就一直這樣了。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主人兒子的朋友浩仁少爺,她內心有了不一樣的情愫和不同與往的表現,小小年紀的她換上了一身干凈的新衣服,穿上了一件大紅色的新衣,前去送飯的時候面露羞澀,但也只是匆匆一瞥……

十年時光過去,梅出落成得一個越發窈窕和具有古典美,她的主人家也因為生意失敗,不得已將視作親生的梅送到了別人家,讓她免受太多的苦,而那戶人家正好是浩仁少爺的家。

浩仁少爺家境很好,一人獨居,但是有一個家人介紹的未婚妻。浩仁少爺經常獨自彈琴作曲,梅則默默地將他身邊的每一件生活瑣事都處理的妥當,也很讓人舒服。兩人雖住在同一座房子里,但就像是兩個陌生人一樣,做著各自的事情,又顯得很有默契。

轉折發生在梅發現了少爺的抽屜里有幾副她的肖像畫。一天,梅難得的穿上了一件原來女主人送她的紅色旗袍,拿了抽屜里的口紅描摹唇妝,正好少爺看到了這一幕。

之後的兩人終於在一個雨夜在一起了,和未婚妻分手後的兩人也終於正常的一起相處了,沒有隱藏和躲閃,只有互相坦誠和相愛的兩個人。

少爺教梅學習識字讀書,少爺彈琴,梅則伴琴讀書,最後他們也有了自己愛的結晶。

並非所有的暗戀都能開花結果,也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終成眷屬,這樣的幾率太小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那種剛剛好的合適和愛戀。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周末陪你看電影」,喜歡就去看看吧~)

⑺ 青木瓜香——觀電影《青木瓜之味》有感

 

      《青木瓜之味》是一部越南電影,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一開始吸引我的,是這部電影的名字。雖然不曾品嘗,但我想青木瓜應該是淡而無味的,因此我認為這是一部慢節奏,平淡無華的電影。

        電影的情節很簡單,少女梅來到一戶人家當女傭,因為長得像自己因病離世的女兒,女主人對梅很好。十年後,由於家道中落,女主人不得不將梅送走,梅到了自己年少時就鍾意的一位作曲家先生家裡當女傭,最終兩人墜入愛河,十分幸福。

        我認為這部電影主打的是偏向清新生活化的風格,影片中的許多鏡頭都具有貼近生活的美感:每天清晨都能聽到的蛙叫蟬鳴,葉子上、屋子地板上時不時出現的小青蛙蛤蟆,生長在窗外的青木瓜以及具有朴實風格的街道和人物穿著。

        但,觀看完整部電影,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種陰郁壓迫的感覺。首先,整部電影幾乎都在屋內取景。房屋以木質為主,構造復雜框架多,有時一個鏡頭里出現眾多事物,偏向繁雜。或許,這只是一種常見的拍攝手段,但卻讓我感覺怪異。後來看到的影評中,有一句話讓我的心為之一顫,它貼切地形容出了我無法言說的感覺——彷彿有第三隻眼睛在觀察著這一切。這句話一針見血,畫面感極強,大半夜看完電影的我禁不住打了個寒顫。我想,我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除了拍攝角度外,還有電影中人物場景的設置——從不下樓整日念經的老太太;不問家事生意,撫琴弄樂,時不時拿走家中全部財物不知去向的丈夫;性格怪異的兩個兒子;性格隱忍未曾享受過幸福家庭的女主人公。還有電影一開頭播放的總帶些詭異氣氛的音樂,鏡頭時不時掃過的擺著遺像的桌子,並且隨著年月的流逝,遺像也逐漸增多,更為這座屋子籠蓋上了一層詭異的氛圍。

        在電影的最後,和作曲家相愛的梅懷孕了,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但,他們的愛情能長久嗎?兩人文化水平懸殊,作曲家耐心地教梅讀書認字的時間,會持續多久呢?當然,這一切不得而知,電影到這里戛然而止,為觀眾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

        不得不說,這部1993年的越南電影,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感觸和思考。雖然它的一些敘事手法,對目前的我來說較難理解,但影片中許多具有意境的生活化鏡頭,與我理想的生活場景十分相符,這讓我感到愜意與欣喜。

      青木瓜之味,一品平淡無味;青木瓜之味,二品青木瓜香。

⑻ 《青木瓜之味》觀後感

整個畫面都很小清新,田園風光,近鏡頭很多,很喜歡這樣的拍攝手法,整部電影的台詞很少,主要就靠演員的演技了。

影片中的二兒子懂事倒也殘忍。爸爸帶走了所有的錢財,家裡不得不菜做的咸一些時,逼著弟弟吃且自己先示範給他看;爸爸走了,奶奶埋怨媽媽的時候他默默的傷心;弟弟在飯桌上問爸爸什麼時候回來的時候,他生氣的跑開,回屋蹲牆角默默的哭了。二兒子住的窗戶外有釘子釘的風乾的知了,用蠟油滴螞蟻,用手指碾死最後一隻被蠟油粘住的螞蟻,近鏡頭,清晰的殘忍。小兒子一直調皮,但沒有壞心,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情。

無雙伯伯很深情。跟著老太太搬了好幾次家,只能通過問阿梅知曉老太太的近況,從來不敢進屋裡看看老太太。最後在阿梅的堅持下,去了閣樓,只是看到了正在祈禱的老太太的背影,卻也笑的無比開心,應該此生也就圓滿了吧。

太太是個溫婉嫻淑的女人,對生活不抱怨,對丈夫也不責備,對孩子也很慈祥。即使丈夫三番五次的帶著所有錢財離開,婆婆說她不會愛自己的丈夫,留不住他,也毫無怨言。太太很愛阿梅,因為阿梅和死去的阿桃年齡相仿。在最後太太不得不讓阿梅離開這里去阿權那裡時,哭得很是傷心,且把給阿桃准備的嫁妝都給了阿梅。

阿梅去了十年前就一見鍾情的阿權家裡,悉心照料阿權的日常,沒有一絲非分之想。因為當時阿權有女朋友,雖然最後還是分了。阿權是幸運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音樂,不用擔心生活,因為家庭富裕。最後也算是皆大歡喜吧,阿權教阿梅讀書認字,糾正阿梅寫字的錯誤姿勢,舉止之間都透露出寵溺。最後一個鏡頭,阿梅一身黃色連衣裙大著肚子坐椅子上讀書,最後合上書背了起來,算是完美結尾了吧。

整部電影好多慢鏡頭,很考驗演員的演技,演員們演技精湛。這是唯一一部小語種電影我忍不住想看第二遍的,已經很慢了,可還是感覺自己可能會錯過了些什麼。

⑼ 愛情慢慢發酵,越南電影《青木瓜之味》

故事開篇發生在1951年的越南,當時處於越南與法國戰役中的越南反攻戰時期,警報和宵禁時常出現。該片主要以小女孩梅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講述了她先後在兩個家庭環境中的生活境遇。影片中,人物間的愛恨糾葛講述著不同的愛情故事。

在討論所有的愛情線之前,梅的成長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一個是類似成長教母的老僕人,她在第一次教梅做飯的時候告訴她,不管菜好不好看,我們都會吃下去,但是主人不是。

另外一個就是少奶奶,因為梅酷似自己早年夭折的女兒桃,善良的少奶奶對梅也是包容與疼愛。即使不知是被小兒子惡作劇的情況下,梅打破了自己心愛的花瓶也沒有動怒。家道中落,不得不將梅送去別人家做工,送給了梅自己為女兒准備的嫁妝。

給予梅最多溫情,是她。

少奶奶:守護家庭卻守不了丈夫離家出走的心

全家生計和家中大小內務她都一手包辦,少奶奶簡直是」出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典型模範。即便如此,丈夫還是會時不時偷走家中所有財物不辭而別,錢財散盡後回到家中棲息,連家中老僕人都已經習以為常。但是在第三次離家歸來,拿著尚未揮霍的財物,剩著隨時泯滅的一口生息。他終於「留」下來,為了給丈夫治病、料理後事,少奶奶變賣了她喜愛的古董,只為維持家庭的完整。

有兒子,有自己的事業,浪子回頭的丈夫,結局看似圓滿,其實她的內心早已殘缺。她對丈夫的感情,就像每次被他偷走的存錢盒,空了,總是會續上。

未婚妻:我希望我愛你的時候你也愛我

音樂家浩民(男主)的未婚妻,出身名門,熱情如火,這一對看上去的金童玉女。他的心,她究竟有多懂,影片未曾體現,終於在有一次發現浩民偷偷畫的梅的畫像後跑出屋外。

也許是有一絲幻想,她躲在窗外觀察,突然發覺彈鋼琴的他與梅更像夫妻,失聲痛哭,瀟灑轉身。她不會像少奶奶一樣選擇隱忍,而是希望我愛你的時候你也愛著我。

唐:知道你無恙我就放心了

老伯喜歡姥姥,當她成為遺孀的時候,他向她求婚被拒絕,他就天天跟著她,她搬到哪,他也搬到哪。

小孫女桃夭折後,姥姥閉門不出,日日誦經。七年,唐見不到她。梅出現後,唐每次路過都會問她,姥姥是否安好。後來在梅的「撮合」下,他在樓梯口看了姥姥一眼,卻沒有進一步上前。他內心的歡喜,梅懂。

梅:年少純粹的愛戀,不驚不擾,自在生長

當梅第一次見到浩民的時候,她已經喜歡上了這個來做客的英俊男子。會偷偷的穿上新衣,臨水自照,生怕水也瞧見她的小小心事。

長大後,她為他做飯,飯菜里除了主僕之誼還有她藏在心中的喜樂。他慢慢開始喜歡她,為她畫像;她塗上紅唇穿上嫁衣。這一刻已到,她卻開始害怕閃躲,終於遇見。

在最後,他教她識字,她朗誦詩歌。靜謐美好,少女的夢已圓。

——《青木瓜之味》

故事還在繼續發生,關於愛情,也許我們曾經幻想的就是男主與女主一般,唯美圓滿的結局。月有陰晴圓缺,情愛千人千面,也許我們只是在痴痴等待一個歸來的人,也許我們剛結束一段不合時宜的感情,也許我們在守候那位心中的美好,也許我們還有更多可能。愛情不管是美好還是遺憾,總有迷人之處。這部影片還有其他可看之處,類似默片的表現形式,恬靜淡雅的步調,感受有青木瓜香氣的越南小清新電影

⑽ 電影青木瓜之味的優秀觀後感

《青木瓜之味》是由陳英雄執導,阮如瓊、陳女燕溪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93年6月8日在法國上映。電影青木瓜之味的優秀觀後感,我們來看看。

電影青木瓜之味的優秀觀後感1

《青木瓜之味》是我在所看的影片中覺得最有地域特色的影片。前面所觀看的日本電影《羅生門》以及《東京物語》其實關於傳統日本的民族特色描述和民族氣氛的渲染不是特別多,更多的是向人性深處解讀,或者說他們想說的是「人」而不是「日本人」。後來觀看的韓國影片《八月照相館》也有同樣的問題,這樣的愛情故事移植到中國,移植到日本,有沒有問題?沒有。但是像《地球上的星星》這樣的片子拿到中國就有點困難,因為它是有民族標記的,這個標記就是它的歌舞片段。其他國家的影片中大量應用歌舞片段的,似乎只有美國的歌舞片,但它與印度的歌舞片旨趣又大相徑庭了。《櫻桃的滋味》這部片子地域特色也不夠強,要說特色可能導演的特色更加明顯。其他中國影片也都是導演的印跡風格比較突出,而非民族特性。

《青木瓜之味》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展現了越南女子的美好形象。影片雖然是在法國拍攝,但取景相當優美,很有東南亞草木茂盛,「陰滿中庭」的感覺。越南這個國家氣候濕熱,於是影片里角色多半赤著腳,穿著單布衣服,天天開著電風扇,還要掛蚊帳以防蚊蟲。這種近似於還原的描摹為觀眾帶來了一種絕佳的觀感體驗。看著影片中那些綠意森然的鏡頭,彷彿已經聞到了熱帶植物那些清新的香味,也感受到了熱帶那種濕熱難耐,看到了東南亞小姑娘瞳孔里的天真爛漫與純凈。

更能烘托出影片味道的是影片的中的聲音與配樂。這部影片里的人物很少說話,對白很少,於是出現大量配樂和自然界的聲音、人為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音包括青蛙的叫聲、水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蛐蛐的叫聲……這些自然界的聲音為影片營造了一種自然的美妙和一種身處自然的清新與舒心。除了聲音之外,自然元素還包括無處不在的昆蟲形象(被梅捉來養的蛐蛐、被二少爺碾死的螞蟻)以及三少爺捉弄梅時所捉的蜥蜴等等。動物的出現為這部影片添加了一種自然的風味和活潑的童趣,也從側面表現了梅的生活是如此純真美好。我想,只有生活在這樣純美的自然里,才能生養出那麼單純可愛的女孩子吧?人為的聲音其實在片中也不太多,包括炒菜的聲音,敲木魚的聲音,各種樂器的聲音(老爺一家裡出現的古典音樂和阿泉彈奏的鋼琴)、電風扇的聲音等。很奇怪的是,這些東西出現得越多,越感到這個家庭里的靜謐和寂寞。因為沒有人說話,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頗類似於古詩里「以聲襯靜」的寫法。配樂是我認為這部影片最奇特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奇怪了。不過分的說,導演的配樂給我造成的第一印象是「詭異」和「奇怪」,因為它的旋律不優美,甚至有點沖突,再加上影片中有很多難以揣摩的人物的心情,比如說二少爺碾死螞蟻,三少爺整日捉弄阿梅等等,都給了我很奇怪的感受。但或許這正是「越南式」的表達方法。對東南亞影片幾乎沒什麼接觸,所以也不好談太多。

影片題為「青木瓜之味」,全片一共三次出現青木瓜。一次是老傭人去摘青木瓜被阿梅看到,她似乎那時就對青木瓜被割下時那乳白的液體起了好奇心,之後還去觀察了。第二次是老爺卷錢跑了,傭人只好拿青木瓜燒菜,阿梅第一次剖開青木瓜,用手指去碰觸那些白白胖胖,晶瑩的子,這個鏡頭是個特寫鏡頭,光給得特別夠,總讓人覺得青木瓜很美味似的`。第三次出現青木瓜,是在阿泉少爺的家裡,阿梅正在用青木瓜做菜,那時她已經收獲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於是青木瓜之味似乎成為一種甜美。那種飽滿的生命形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討論的是這部片子所表現的女性形象。

豆瓣上不少影評都認為這部片子與其說是在表現一種童年的美好回憶或對女性的贊美,不如說是在表現男權社會下女人的生活狀況。片中出現幾個女人,一是阿梅,二是老傭人,三是夫人,四是老夫人,五是阿泉的未婚妻。這幾個人似乎是不同的類型。對於阿梅來講,她的未來要麼變成老傭人,要麼變成「夫人」。那麼夫人又會如何變呢?夫人會變成「老夫人」。當老夫人去世後,夫人搬上樓去住,也像老夫人一樣,天天跪在佛像前祈福。不過十年,她已經變得過分衰老。這並不是一個豪門太太所該有的容貌,起碼我是這么認為。但夫人最終還是變成了「老夫人」,這更像是一種女人的宿命,更像是越南社會中女人的一個縮影。前半生操勞丈夫和孩子,後半生就在祈福中度過。這種生活模式我很反對的,因為她限制了女性的自由。老夫人有一個愛她的情人,但她選擇閉門謝客,在家裡念經。夫人對於家庭無私付出,但錢款總被丈夫捲走跑路。就算如此,夫人還不能抱怨,只能接受老夫人的批評,她說「是你不懂得愛你的丈夫,他才會跟別人跑了。」在影片所表現的這個社會體系中,男性犯錯是不受責罰的。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到這一點。三少爺有事沒事就去捉弄阿梅,但阿梅從來沒有理會,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二少爺總跟螞蟻過不去,在我看來是個性情陰郁看不懂猜不透的人,他甚至不去學堂,但照樣沒受到任何責難;老爺在家只管玩玩樂器,吟風弄月,對著家庭事務半分不關心,還時常離家出走,攜款潛逃,但有人責怪他嗎?沒有,甚至有人為他開脫,為他找一個「替罪羔羊」。離開了這戶人家的梅的境遇又怎樣呢?阿泉是個有未婚妻的人,在明知有婚約的情況下還是跟梅發生了關系,甚至讓梅去給未婚妻送信,導致梅被打,但這樣做有人說他過分了嗎?被拒絕的未婚妻也只是砸了東西,扇了阿梅一巴掌,但也並沒有去找阿泉理論。不論從哪個家庭看,男性,特別是成年男性,都是被整個社會寵壞了的群體。他們犯了錯自然有人幫他們頂,他們受到批評、責難的機會遠遠低於女性,但這僅僅因為他們是男的。這是很明顯的男權社會下所形成的思維定式。

這部影片最令我不舒服的地方,是導演似乎真的在贊美東方女子的這種溫順和勤勉。但是他要知道,女人之所以付出這么大的犧牲,完全是因為受到男權社會的壓迫呀!所以陳英雄這部片子我認為立意並不高,說它是童年的回憶,帶著童話色彩,這倒罷了;但說它是贊美東方女性的隱忍和溫順,我就很有意見。影片描寫的這個梅,與其說是童年裡的美好記憶,不如說是越南男性腦海中最典型最滿意的女性形象。她手腳勤快,四肢頎長,身材玲瓏,面容姣好。她小時候天真,長大後爛漫。她既有少女的情懷,又有成熟女人的身體。關鍵是她是僕人,她從小學會的是順從。多麼理想化的設定!如果讓一個女性導演來拍,她會把梅設計成什麼樣?反正如果是我,這片子不會這樣拍,或許會設定一些改變她自己命運的情節而不是一味的逆來順受。

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影片是男性視角,但梅的純真可愛還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體驗。我記憶深刻的是小時候梅那水靈靈的眼睛,嬌俏靈動,很符合小女孩兒那種白紙一張的形象。長大後的梅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用水沖洗臉部、頭發的特寫鏡頭以及穿戴整齊,對著鏡子塗抹口紅的那個鏡頭。

電影青木瓜之味的優秀觀後感2

高中的時候喜歡看電視上一些關於電影的節目,所以很多電影我沒看過,但大概知道講的是什麼。《青木瓜之味》不止一次出現在各種有關電影的節目里。作為資深顏控的我,實在無法欣賞越南人的審美。

這兩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推薦,於是就下載了,打算完整的看一看。

女主角小時候那個演員,還是真心漂亮的。她的戲份也不少,一半多的時間其實是女主小時候。電影里的確透露著濃濃的越南風情。

但是我應該是沒看懂。我不知道這部電影要表達什麼。女主角的感情?小時候情竇初開一見鍾情,可是為毛我覺得女主長大後到了男主家做僕人,那麼猥瑣呢?

這部電影里的男人全部都很猥瑣。男主人經常拿光家裡的積蓄出去鬼混,錢花完了再回家來,完全不管家裡人的死活;暗戀老太太的阿雙伯,起初我也覺得他很痴情。但是細想,老太太深愛自己的丈夫,即使守寡也不另嫁,拒絕阿雙伯,搬了幾次家,阿雙伯也跟著搬,經常去她樓下張望,還讓女主角幫忙想辦法,偷偷爬上老太太的樓,凝望了背影一番,心滿意足的發自內心的喜悅。多麼的恐怖。於阿雙伯,這叫痴情。但是我想對老太太來說,這是很惡心的事情。

女主角喜歡的人,就算是男主角吧,也很猥瑣。本來有個門當戶對的女朋友,倆人在一起也算開心,很和諧。在見過了女主角的「美貌」後,就冷落了女朋友。很惡心。情不自禁,我能理解。但是不愛了,為什麼不明說?就那麼冷暴力,那麼不理人,最後女朋友終於忍受不了發了通脾氣砸了東西,分手。對這樣的男人這樣的感情,我沒法祝福。

這是部老片子了,當年應該沒什麼小三,綠茶婊的概念。現在看來,真是覺得惡心。成年後的女主真的很惡心很猥瑣。

我沒發現什麼愛情什麼勇敢。男主角推門進入女主房間,我只有一種想法:導演莫不是要呼籲性解放吧?

除了美美的越南風情,和女主小時候的美貌,其它全給差評。

青木瓜之味,沒品出什麼味道。

閱讀全文

與電影青木瓜之味的結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