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很多人喜歡1997版的電影洛麗塔,為什麼這部電影這么受歡迎呢
很多人說自己喜歡洛麗塔服裝,但是洛麗塔這一詞其實是源自於蘇聯文學家納博科夫的一部經典著作。這么多年也有很多電影導演對這一著作進行了改編來拍攝電影。最為經典的就是1997年這一版的電影洛麗塔,那麼為什麼這部電影這么受歡迎?今天就讓我們來討論一下。
B. 洛麗塔講的是什麼故事啊
小說描述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亨·亨伯特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戀童癖,他將「小妖精」定義為「九到十四歲」。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婦拋棄,後來又迷戀上女房東Charlotte Haze的12歲女兒洛麗塔,稱呼她為小妖精。
(2)洛麗塔電影1997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納博科夫來到美國之前,《洛麗塔》的種子已經萌芽,但是使這一題材徹底得以實現的正是美國和美洲大陸。美國的生活和經歷為《洛麗塔》的成長提供了地理背景、有地方和時代特色的人物、小說第二部分的發展線以及完全不同的結局。
美國現實生活還為納博科夫描寫洛麗塔與成年男子同居的大膽舉動提供了活生生的事實案例。在這一過程中,納博科夫格外關注各種事故、性犯罪案件以及謀殺案的新聞報道,還把有些案件的大致情形記錄下來,甚至有些幾乎被原封不動地引入《洛麗塔》中。
作品鑒賞
作為一部舉世公認的奇書,《洛麗塔》借用情色小說的外殼,成功地抵達了人類心靈深處核心地段,描畫著人與世界相遇時的投入、沖突和失敗,其中蘊涵的悲劇感,正反映了一個嚴肅作家的良心。因此,與其說《洛麗塔》是一部批判之書,毋寧說它是一部憐憫之書。
通過迷離幻美的文字,納博科夫用幻想般、魔術般的情節編織出的生活真相,除了在對美的沉迷之外,還促使人們進一步地對人類的生存困境做長久的思考。
C. 洛麗塔結局是什麼
小說理的洛麗塔和電影里的大致是一樣。是早熟的性感少女,活潑可愛。正是因為這樣,亨勃特才會瘋狂的愛上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洛麗塔找個靠山。
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
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亨勃特可能真的毀了洛麗塔的一生,但幸運的是洛麗塔脫離了他。
拓展資料:
《洛麗塔》(Lolita),又譯為《洛莉塔》、《洛麗泰》、《羅莉泰》,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
該作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准在美國發行,於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美國小說家和文體家。1899年4月23日,納博科夫出生於聖彼得堡。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隨全家於1919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後,開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生涯。
D. 洛麗塔結局是什麼
小說理的洛麗塔和電影里的大致是一樣。是早熟的性感少女,活潑可愛。正是因為這樣,亨勃特才會瘋狂的愛上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洛麗塔找個靠山。
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
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亨勃特可能真的毀了洛麗塔的一生,但幸運的是洛麗塔脫離了他。
拓展資料:
《洛麗塔》(Lolita),又譯為《洛莉塔》、《洛麗泰》、《羅莉泰》,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
該作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准在美國發行,於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美國小說家和文體家。1899年4月23日,納博科夫出生於聖彼得堡。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隨全家於1919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後,開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生涯。
E. 洛麗塔電影的結局是什麼
洛麗塔嫁給了一個窮小子,懷孕了。亨伯特收到了洛麗塔從遠方發來的一封信,信上說她已結婚懷孕,急需用錢:「請給我們寄張支票來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們就能對付得過去。」他讀信時拚命抗拒著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劇痛,他踏上了那條路,獨自一人按照信上寫的地址驅車前去。他以一個父親的身份來到女兒的新家,慰問他們,給他們錢,然後洛麗塔告訴了他真相,那個將洛麗塔從他身邊拐走的人正是那個禿頂像臟豬一樣的老頭兒,他的名字叫奎迪,是個編劇,有時還做點廣告。他是洛麗塔唯一真正愛過的男人。他把她騙走,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麗塔不肯,於是她就給趕了出來。
雖然亨伯特仍然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此時的洛麗塔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妖艷的小仙女了,亨伯特從他的口袋裡拔出了自動手槍,准備將一腔仇恨都發泄到那個拆散了他們的人身上。他找到了這個讓他憎恨一輩子的男人奎迪,把子彈射進他的身體,就像這是一隻該死的老鼠。他沒有一絲憐憫,沒有一點猶豫,他只知道,他要幹掉這個男人,為自己也為這段要命的戀情復仇。
F. 電影洛麗塔講的是什麼內容 有什麼意義
一、講述的故事內容是:
一個中年男人亨伯特在自己青年時期,愛上了一個女孩,短暫的相戀之後,女孩生病去世;從那之後亨伯特就不再戀愛了,心中的情感也開始產生了畸形。當亨伯特因為工作的原因,來到一個寄宿家庭,從最初的不滿意到看到洛麗塔時的欣喜。
為了和洛麗塔更多的相處,便和她的母親結婚,她母親在得知亨伯特畸形的愛戀之後,跑出家門出車禍去世,之後的亨伯特就帶著洛麗塔開始汽車旅行,洛麗塔對亨伯特從一開始好奇、糾纏、控制、直到最後逃離。
當多年後亨伯特收到了洛麗塔因為經濟窘迫需要錢的時候亨伯特又二話不說的前去送錢,並提出洛麗塔可以跟他走,可是洛麗塔笑著拒絕了。
在這個時候洛麗塔說了當時幫助她從亨伯特身邊逃離的人就是之前的作家奎爾地,亨伯特得知真相後殺死了奎爾地,最後一個人開車在路上直到被捕。電影最後亨伯特站在山崗上望著平原說:「我聽到山谷里有孩童的笑聲,我不遺憾洛麗塔不在我身邊,我遺憾的是這笑聲里沒有洛麗塔。
二、意義:
《洛麗塔》藉助各種畫面表達方式和燈光布景等闡述了人性和年齡差異帶來的困境和窘迫,很好地藉助了現代電影的技術優勢。
電影使得洛麗塔這個名詞有了定義,電影同樣也展示了大的環境背景下,美國女孩的拜金,追星,沉迷自我的狀態以及最後也會成為一個家庭主婦的那個時期大多少女的必經之路。悲劇的必然,使得電影的藝術價值增加,備受爭議之下,努力的和色情掙脫關系。
一個中年壓抑自我的男人,一個只是好奇而並不愛他的少女,兩個人的組合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化,捆綁無意,最後只能走向「毀滅」。就像電影一開場,亨伯特說:「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一麗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6)洛麗塔電影1997結局擴展閱讀:
影片獲獎記錄:
1999年傑瑞米·艾恩斯、多米尼克·斯萬獲第8屆MTV電影獎最佳吻戲提名。
影片背景:
電影《洛麗塔》改編自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小說出版60多年以來,廣受歡迎又備受爭議,一度陷入心理、道德、社會、敘事等各種議題的爭論中。
《洛麗塔》被兩度改編為電影:第一部是由美國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於1962年在英國拍攝的《洛麗塔》,是黑白片;第二部是由英國導演阿德里安·萊恩於1998年上映的電影《洛麗塔》,也是目前流傳最廣的一部電影。
影片評價:
該片突出故事的悲劇主題是依靠梳理、明晰情節做到的。為了使故事內在敘事結構合理,在1962年庫布里克版本的基礎上,增添了對亨伯特的性感少女情結的追述。在很多細節上,萊恩版《洛麗塔》顯得更忠實原著,但缺少原著中諷刺和戲謔的味道,更多地是唯美的感傷。
G. 俄羅斯洛麗塔結局什麼意思
最後洛麗塔在17歲時因難產死亡,亨伯特也因為殺害奎爾蒂病死在監獄之中。
《洛麗塔》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博納科夫的代表作之一。洛麗塔是博納科夫塑造的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形象,她有著令人羨慕的身材和富裕的家庭。她可以有一個完美的生活,但她卻在分娩過程中去世,年僅17歲。
影片評價
《洛麗塔》藉助各種畫面表達方式和燈光布景等闡述了人性和年齡差異帶來的困境和窘迫,很好地藉助了現代電影的技術優勢。
從對題材藝術處理的角度看,萊恩版《洛麗塔》選擇的是酣暢淋漓地渲染亨伯特的愛情悲劇。該片突出故事的悲劇主題是依靠梳理、明晰情節做到的。為了使故事內在敘事結構合理,在1962年庫布里克版本的基礎上,增添了對亨伯特的性感少女情結的追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