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愛玲的哪些小說改編成了影視作品!
張愛玲的作品深受大導演們喜愛,一再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比如許鞍華導演的《半生緣》、關錦鵬導演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李安導演的《色戒》等等。作家楊大俠說道,好的文學作品就是電影靈魂。
② 張愛玲有哪些作品被改編為電影,效果怎麼樣
張愛玲的文學作品已被多次搬上銀幕,其中,僅許鞍華自己就進行了兩次嘗試。
許鞍華第一次拍張愛玲在1984年,彼時的許鞍華急於離開邵氏,為了履約,草草拍完了《傾城之戀》。然而由於台詞過於文學化,人物也與原著不符,《傾城之戀》口碑票房撲街,在當年僅收獲813萬港元的票房稱謂了許鞍華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滑鐵盧。這次失敗使得繼續改編張愛玲的作品成為一件極其困難的事,用許鞍華的話說,「人們聽到張愛玲都得暈倒」。
此後的改編大都有著《傾城之戀》相似的境遇—— 上映後口碑毀譽參半,放諸影史默默無聞,最重要的是,難逃票房慘淡的厄運。 1988年台灣導演但漢章拍攝的《怨女》以及1997年許鞍華的《半生緣》皆是如此。
1994年,關錦鵬導演、林奕華編劇的《紅玫瑰白玫瑰》境遇稍好,在當年獲得5項金馬獎獎項,並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提名。然而《紅玫瑰白玫瑰》的票房表現力仍然與其知名度不匹配。1994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上《紅玫瑰白玫瑰》排名在100名開外,票房也僅有180多萬。
縱覽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改編,唯一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要數2007年李安導演的《色,戒》。內地票房達到了1.2億,全球票房更是達到了6700萬美元。《色,戒》更為李安贏得了當年的威尼斯金獅獎,7項金馬獎獎項。
張愛玲作品電影改編列表
由於票房涉及兩岸三地的不同電影市場,難以統一,姑且以豆瓣標記人數作為影片知名度的一個參考
在劇集方面,同樣缺乏改編成功的範例。從2002年的《半生緣》,到去年同樣改編自《半生緣》的《情深緣起》,至今僅有四部劇集作品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2010年之前的《半生緣》《傾城之戀》都在劇情上做了大幅擴展,口碑較好,也都收到了較好的收視率,但是劇集本身在情節的大幅擴展中,不免丟失了張愛玲冷眼世間的味道,搖身一變成了觀眾喜聞樂見的浪漫情節劇。
在《傾城之戀》之後的十年裡,再沒有出現過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劇集。而去年由楊亞洲和楊博導演、劉嘉玲和蔣欣等主演的《情深緣起》,以豆瓣3.0的低分刷新了張愛玲小說改編影視作品的口碑新低。
張愛玲作品電視劇改編列表
整體來看,盡管張愛玲在文壇有著重量級的地位,但由其作品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卻數量較少,並且始終難以擺脫票房魔咒。
而為數不多的成功作品,如電視劇《半生緣》《傾城之戀》或者電影《色,戒》,都從某種程度上遠離了原作,不僅對原著進行了情節上的擴充,更依託諜戰劇或是浪漫情節劇的外殼,實現了商業上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張愛玲小說的影視化,常常面臨某種來自於改編者或觀眾的誤讀 ,一不小心就變成了青春疼痛文學或瓊瑤劇。即便是目前影視化最成功的《色,戒》,至今最為觀眾所津津樂道仍然是其中的大尺度橋段。
③ 張愛玲電影有哪些
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有很多,例如《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燼余錄》、《色·戒》等。
《傾城之戀》應該是張愛玲最經典的小說,原本是墮落的情場博弈,結果患難見真情,讓都市人有了真愛的幻想。電影1984年在香港上映,導演是許鞍華。
《紅玫瑰與白玫瑰》里的名句最常被大家引用:「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佟振保那樣的男人,現在也到處都是。
④ 誰知道有關張愛玲平生的電影,
上海往事
標簽: 內地劇場 電視劇 傳奇人生
導演: 丁亞民 演員: 劉若英 趙文瑄
上映: 2004年
中國又名: 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
劇情介紹:
該劇以文壇傳奇人物張愛玲的一生為線索,講述了張愛玲從14歲一直到74歲的人生經歷。故事採用倒敘的方式展開,從張愛玲到美國的婚後生活說起。一天,張愛玲收到國內寄來的一個箱子,裡面是母親的遺物,她睹物思人,記憶的閘門像泄洪般被撞開,隨著她的回憶,觀眾將被帶入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燈紅酒綠的上海灘。張愛玲的一生不動聲色地緩緩向大眾掀開:她如何在一個沉腐敗落的家庭成長,而至老死他鄉。
她生於上海,上海的富麗文明孕育了她;她求學香港,香港的殖民文化點拔了她;她轟動台灣,台灣的文化菁英,莘莘學子擁抱了她;她隱逝美國,客死異鄉,塵歸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所以,她從海上來,來說她自己的故事.
⑤ 關於張愛玲的電影有哪些
你是要介紹張愛玲的電影?貌似沒有專門的,有劉若英演的話劇《她從海上來》三毛的名作《滾滾紅塵》是以張愛玲的事跡改編的,但與史實差別較大。
⑥ 張愛玲所有作品有哪些
小說
《不幸的她《牛》
《霸王別姬»
《沉香屑第一爐香》
《沉香屑第二爐香》《紫羅蘭》
《茉莉香片》,
《心經》《傾城之戀》
《琉璃瓦》
《金鎖記》
《封鎖》
《連環套》
《年青的時候》
《花凋》
《紅玫瑰與白玫瑰》
《殷寶灧送花樓會》
《等》
《桂花蒸阿小悲秋》
《留情》
《創世紀》
《鴻鸞禧》
《多少恨》
《小艾》
《秧歌》
《赤地之戀》
《五四遺事》
《怨女》
《半生緣》
《相見歡》
《色·戒》
《浮花浪蕊》
《小團圓》
《同學少年都不賤》
散文
《遲暮》
《秋雨》
書評四篇
《論卡通畫之前途》
《牧羊者素描》
《心願》
《天才夢》
《到底是上海人
》
《洋人看京戲及其它》
《公寓生活及其他
》
《道路以目》
《必也正名乎》
《燼余錄》
《談女人》
《小品三則》(包括《走!走到樓上去》、《有女同車》、《愛》
《論寫作》
《童言無忌》
《造人》
《打人》
《說胡蘿卜》
《私語》
《中國人的宗教》
《詩與胡說》
《寫什麼》
《〈傳奇〉再版序》,
《炎櫻語錄》
《散戲》
《忘不了的畫》
《談跳舞》
《談音樂》
《自己的文章》
《夜營的喇叭》《借銀燈》《銀宮就學記》《存稿》《雨傘下》《談畫》
《氣短情長及其它》
《〈卷首玉照〉及其它》
《雙聲》
《吉利》
《我看蘇青》
《姑姑語錄》
《中國的日夜》
《華麗緣》
《有幾句話同讀者說》
《〈太太萬歲〉題記》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自序》
《〈愛默森文選〉譯者序》
《憶胡適之》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紅樓夢魘〉自序》
《〈張看〉自序》
《〈惘然記〉序》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
《〈海上花〉的幾個問題》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飢》
《「嗄?」?》
《草爐餅》
電影劇本
《未了情》
《太太萬歲》
《情場如戲場》
《一曲難忘》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學術論著
《紅樓夢魘》
譯文
《海上花列傳》
⑦ 張愛玲的作品有哪些 哪些拍成電視(影)
張愛玲的主要作品小說作品
▪ 傾城之戀 ▪ 半生緣 ▪ 心經 ▪ 小團圓 ▪ 怨女 ▪ 茉莉香片 ▪ 紅玫瑰與白玫瑰 ▪ 沉香屑第一爐香 ▪ 鴻鸞禧 ▪ 金鎖記 ▪ 同學少年都不賤 ▪ 桂花蒸阿小悲秋
散文作品
▪ 天才夢 ▪ 童言無忌 ▪ 燼余錄 ▪ 更衣記 ▪ 道路以目 ▪ 有女同車 ▪ 詩與胡說 ▪ 雨傘下 ▪ 談跳舞 ▪ 雙聲 ▪ 中國的日夜 ▪ 談看書
編劇電影
▪ 半生緣 ( 2002) ▪ 紅玫瑰白玫瑰 ( 1994) ▪ 六月新娘 ( 1960) ▪ 南北一家親 ( 1962) ▪ 傾城之戀 ( 1984) ▪ 情場如戰場 ( 1957) ▪ 小兒女 ( 1963) ▪ 一曲難忘 ( 1964)
拍成電影電視劇的有:李安的《色·戒》之前,張愛玲的小說已經四度被搬上大銀幕,依次是:《傾城之戀》(許鞍華執導,1984年,邵氏出品)、《怨女》(但漢章導演,1988,台灣中央影業出品)、《紅玫瑰與白玫瑰》(關錦鵬導演,1994年,嘉禾出品),《半生緣》(許鞍華導演,1997年,東方出品)。
⑧ 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 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有哪些
1、《色戒》由李安執導、湯唯和梁朝偉主演的《色戒》曾多次獲獎。在電影中呈現的家國大義,兒女情長的感情令人印象深刻。湯唯憑這部電影走紅,而這部《色戒》已成為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最著名的電影。
2、《怨女》這是張愛玲知名度很高的小說,但是很少有人看過電影版。這部由但漢章導演、夏文汐主演的電影於 1988 年上映。它講述了銀娣被迫嫁給不能照顧自己的丈夫後,在怨恨中生活的故事。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制度對人性的破壞。
3、《傾城之戀》由許鞍華執導、周潤發和繆騫人主演的電影《傾城之戀》講述了范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故事。這是周潤發的代表作之一、這部電影於 1984 年上映。
4、《半生緣》則是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十八春》,是許鞍華導演的另一部代表作。黎明、吳倩蓮、梅艷芳等主演,並榮獲金馬獎多個獎項,也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
5、《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經典句子相信每個人都讀過,但這部電影鮮為人知。電影導演是關錦鵬,主要演員是陳沖、趙文瑄和葉玉卿等演員。紅玫瑰和白玫瑰的經典句子是這個故事的縮寫。在張愛玲的小說中,除了情感糾纏之外,更無奈的是被現實所壓迫。現在她的處女座《第一爐香》即將搬上熒屏。雖然還沒有正式宣布,它仍然讓人們期待。
⑨ 請問一下,張愛玲的所有作品的名字
張愛玲,原名張瑛,1921年生於上海一個沒落的官宦之家,其祖父為張佩綸,外曾祖父為李鴻章。1937年,畢業於上海聖瑪利亞女子中學,次年考取倫敦大學,後因戰事改入香港大學。1943年,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一舉成名,同年發表代表作《金鎖記》、《傾城之戀》等。1944年出版小說集《傳記》和散文集《流言》。1955年留美定居。1995年9月8日於洛杉磯家中去世,終年75歲。
天才夢 到底是上海人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更衣記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道路以目 必也正名乎 燼余錄
談女人 借銀燈 論寫作
愛 有女同車 走!走到樓上去
銀宮就學記 童言無忌 造人
打人 說胡蘿卜 自己的文章
a 私語 詩與胡說
寫什麼 中國人的宗教 忘不了的畫
雨傘下 炎櫻語錄 存稿
《傳奇》再版的話 談跳舞 談畫
談音樂 氣短情長及其他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丈人的心 我看蘇青
〔附〕蘇青張愛玲對談記 姑姑語錄 中國的日夜
有幾句話同讀者說 《張愛玲小說集》自序 憶胡適之
《張看》自序 《紅樓夢魘》自序 《多少恨》前言
惘然記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續集》自序 關於《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飢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
第2段為作品,空格隔開
⑩ 張愛玲的電影有哪幾部 張愛玲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有哪些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香港觀眾就開始在各種媒介上接觸張愛玲作品:1976年,就有電視劇《半生緣》播映,由鍾景輝監制,張之珏編導,包括劉松仁在內的一班演員演出。80年代的戲劇界有海豹劇團的《香片》(也是根據《茉莉香片》改編),林奕華改編的「進念·二十面體」劇場的《心經》,和陳冠中改編的香港話劇團版的《傾城之戀》。林奕華自己,就曾經有過8次張愛玲作品的改編經歷,被香港媒體稱為「改編張愛玲著作最多的導演」。90年代還有香港電台由洪朝豐改編、葉玉卿參與的播音劇《傾城之戀》。 從以上影視劇改編的篇目可以看出,導演們的眼光似乎都只集中在張愛玲有限的幾個篇目內:《半生緣》、《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張愛玲自認《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有「蒼涼的人生情義」,還有「華美的羅曼斯,對白,顏色,詩意。」傅雷當年批評《傾城之戀》的一段文字——「幾乎佔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調情,盡是些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者的精神遊戲;盡管那麼機巧,文雅,風趣,終究是精練到近乎病態的社會的產物。」卻恰好成為今天人們熱愛它的緣由。 而《半生緣》,是張愛玲作品中最通俗、最激烈的一個,改編過話劇版的林奕華認為,《半生緣》里的男女主角,是張愛玲塑造過的最淳樸的人物,他們之間,也沒有張其他作品中的涼薄和算計,她第一次講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所以這個故事有最多的改編,電視劇、電影,話劇,還有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