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極盜者》為什麼說它是年度最強動作電影
歷時三年、輾轉10個國家實地取景拍攝、耗資1.5億美元,超級犯罪大片《極盜者》如此豪華製作下果然沒令人失望。經典的警匪槍戰正邪對抗絕對激烈彪悍、卧底偵查洞察人性與正義之博弈。最為震撼的當屬片中幾乎每隔十幾分鍾就會出現的極限運動挑戰,從摩托車騎行到高空墜落,從巔峰滑雪到翼裝飛行,從挑戰巨浪到徒手攀岩安赫爾瀑布。必須承認,該片在動作極限方面的效果呈現絕對是史無前例!
然而拋開懸疑警匪和嘆為觀止的極限元素之外,該片在關於「自救」的話題也從頭到尾都在跟觀眾進行交流。男主角「猶他」之所以要執意加入FBI,正是因為他無法釋懷當年自己一意孤行的摩托車探險而令摯友命喪一事。他認為悲劇的發生皆因自己太過放縱自由,只有選擇「約束」自己的方式去尋找心靈的慰藉,換言之他在試圖尋找最大可能自救的方法。可當他以卧底身份成功打入「勃迪」為首犯罪團伙中時,他關於自救的方式開始有了更深刻和全新的認知。如果說選擇挑戰超級巨浪差點喪生不過是一時技癢和打入內部的玩命方式,那麼到了四個人共同完成翼裝飛行後,「猶他」的心已經開始重新感受到極限的魅力和驚奇。他的內心深處其實依舊翻滾騰涌著對極限運動深深的熱愛甚至瘋狂,他在一同去完成八項極限挑戰的過程中,在沉澱和思考極限運動對生命的意義。
『貳』 《極盜者》電影課講記
學生年齡:12~18
這部電影主要是關於極限運動的,值得一提的是,裡面所有場景都是真實的極限運動員協助拍攝的。那些驚心動魄的場景,不但給我很強視覺沖擊,也給了我更大的精神沖擊,從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直觀而真實的了解,極限運動員他們的精神品質,他們對生命的意義的看法。
一、摩托車越野挑戰,傑夫墜入懸崖死亡。我們怎麼看待傑夫的死?
傑夫的死是意外,但也是必然。為什麼可以這么說?
注意行動前他們的神情和語言。
挑戰前傑夫的情緒,有擔心,說「根本沒有路。」
猶他很興奮,期待。不但相信自己,而且也相信傑夫能行,他對傑夫說的是「我們能行,兄弟」這說明什麼?
說明傑夫和猶他的技術是相當的。
傑夫雖然技術和猶他一樣很優秀,但因為心裡有恐懼,在危險的時候,可能一個小小的猶豫就會導致他葬身懸崖。
傑夫,死於恐懼。越是對死亡恐懼,越是離死亡最近。
這樣的例子多不多?
在我們學校,是最重視學生的生命的,重視到什麼程度呢?小學裡面下課擔心學生奔跑受傷,很多學校根本不讓孩子們出教室。
可是結果如何呢?學生跑步導致死亡案例頻發。由此可見,孩子們的體質差到什麼程度!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歷,我以前滑雪的時候,在越來越快,比較陡的地方,心理就害怕起來,擔心摔跤,擔心停不下來,這樣一想就慌亂,然後就一屁股摔在地上,這樣其實把自己置於險境。如果後面的人沖下來時沒繞開,就會發生事故。
所以,做任何事情,信心和勇氣很重要!無論你覺得自己行還是不行,未來都會被證實。
中國的尼克.胡哲,李創立,自然的恩典有邀請他去講課。從小骨脆病,沒雙腿,卻攀登了不只6座山峰。做了很多我們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他從一個靠乞討為生的人到成為坐在嬰兒車的億萬富翁,期間經歷重重困難,遇到很多很多問題,但他怎麼做到的,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二、如果你是傑夫,為此失去了生命,你會怨恨猶他嗎?為什麼?
那如果你是猶他,你覺得自己該為傑夫的死負責嗎?為什麼?
有大部分人,認為不怨恨猶他,同時又認為猶他該為傑夫死負責。為什麼如此矛盾?有這種矛盾心理的人,去感受下自己的內心,當我們是傑夫時,你說的不抱怨,有沒有個聲音在說:「你傷害了我,我還選擇原諒你,你就欠我更多了,而且我還比你有道德優越。」你說的不埋怨,其實用道德優越感把埋怨掩藏起來了。其實想要讓對方更內疚,用內疚感控制對方。
當我們是猶他時,你覺得自己該為別人負責,是不是你以為自己能掌控別人的生活。一旦出乎意料,就自責內疚,其實有對自己不能掌控的憤怒與自責。我們把太多責任往自己身上扛,一方面讓自己很累,另一方面也剝奪了別人為自己負責任的能力。
當我們在家庭中,當我們為父母孩子配偶負責任時,其他人必然不能為自己負責,不能為自己負責的人,面對失敗時,必然是抱怨,所以,你這樣做的結果,自己累的要死不說,還滋養了一大堆受害者,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會在你身邊抱怨。
那你會怎麼想,我付出了這么多,你們不但不感激我,還抱怨,你也就會滋生受害者心態。所以說,為別人負責任實際上是你控制別人的方式。
這兩種心態其實是一個模式,都是在控制別人。控制別人的人,既是施虐者,也是受虐者。每個人都在讓別人在決定自己的命運。
那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為自己負責?我們聽聽,認為猶他不該為傑夫的死負責任的夥伴怎麼說?
是的, 哪怕是你的建議,他也有去辨別的責任,有選擇做與不做的責任。所以他選擇了你的建議,遭遇的任何結果,那也是他自己的事,他應該為自己負全部的責任。
猶他自己認為該為傑夫的死負責嗎?
顯然,他認為自己該為傑夫的死負責。通過前面的影片的討論,我們總結一下,猶他自責的心理根源:
1、傑夫是走他的路線才死的。
2、極限運動是為個人謀取私利的行為。是莽撞的冒險,是瘋狂的。是他的瘋狂與莽撞害死了傑夫。(猶他摩托越野的目的是什麼?
更多的是為了賺錢、為了獲得視頻點擊,為了名利。)
所以猶他放棄了極限運動,去了有規則約束的FBI。在我們經歷一些創傷後,會對相關的場景話題進行迴避。在猶他和長官對話時,我們可以看到哪些猶他迴避的表現?
迴避用猶他的名字;迴避談以前的事情;情緒上,有抵觸不耐煩;肢體上,也很明顯,當提到從前時,猶他從前傾的姿態變成後仰。
一個人迴避談及創傷事件,那他心理的傷害一定還沒療愈。那這個時候怎麼去讓受傷的人獲得療愈? 影片中博迪,就是一位精神導師,我們看影片中博迪是怎樣引導猶他獲得療愈的?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心理根源,下一步就是幫助他轉念。
(觀看翼裝飛行前的談話。)
重建信念:對極限運動的重新認識:
不是為了個人私利拿生命冒險,而是讓我們比現在更優秀,是為阻止孕育生命的地球走向毀滅 ,那才是我們生命的意義。」
這段話也在幫助猶他擴大心胸格局。
博迪認為生命是用來做什麼的?
博迪認為,生命是用來成長和付出的,拯救我們的地球。一個人活在什麼精神世界中,與他怎麼看待生命的意義有很大關系。有些孩子從小為父母活為成績活,眼界與心胸狹窄,一旦遇到和父母的矛盾或學習困難,就覺得活著沒意思,就自殺了。有些人為家庭為老公孩子活,所以一旦遭遇家庭變故,便活不下去。
我們看猶他,摩托車越野挑戰,是為了個人私利和情感而活,所以傑夫的死讓他生命失去了意義。加入FBI為規則國家而活。由個人擴展到了國家和規則。所以看起來猶他做警察後他感覺生命又有了意義。 這個逃避實際上是他能選擇的一種自我拯救。
現在博迪告訴他,他們是為了拯救地球而活。一個心懷地球的人,個人的得失生死和一些規則對他影響大不大?當一個人心胸格局擴大後,大痛苦就會變小,小的痛苦就會消失。博迪很懂得這一點,所以告訴猶他,他們是為更大的人生目標而活。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建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遠大的人生目標有個特點:務虛不務實。個人更優秀,更卓越、付出(讓世界更美好)。務虛有個好處,從各個方面都可以訓練,可以總結,可以獲得提升,而且永遠沒有盡頭,很卓越還可以更卓越。它是一種長期的精神動力。
就像至上精神,做精英,寂靜法師引導我們的讓世界因我而更美麗。那我說我只想做個幸福的普通人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但我們要知道,一個心裡只有個人和家庭的人,可能就把生命消磨在個人私利,家庭瑣事上了,這樣狹窄的眼界,容易為事煩,為情困,其實不太容易感到幸福。你就要去看看這是不是你想要的幸福。
其實,我理解的精英他更多的就是一個虛的人生目標,那是一種心懷天下的心胸格局,不是一定要你做驚天動地的事業,但那會給你一種獲得幸福的力量。
一旦一個人建了這種遠大的人生目標,他就會去尋找實現它的路,他就會發現,小到對別人的一個微笑,或者像影片中說,種一棵樹,爬山時撿一下地上的垃圾,大到收養孤兒,做新教育老師,做真正的醫生,都是實現目標的途徑。
那麼,怎麼引導孩子建立遠大的人生目標?這個不同的孩子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影片也有給我們提示,身體力行,如果那番話不是博迪說的,而是一個人普通人說的,對猶他可能根本沒用。我們可以感受到,博迪那種寧靜下深深的愛和力量。所以不是說教,不是要求可以做得到的。
翼裝飛行,再來一次巔峰體驗。
翼裝飛行的成功,那種無以言比的喜悅與成就,猶他真實的感受到自己對極限運動的熱愛。也和大家有了夥伴的情誼。這種戰勝恐懼,盡最大努力取得的成功,對人有一種長期的精神動力。博迪也是深知這一點。這點對我們引導孩子也有參考作用,要讓孩子有機會去戰勝困難獲得成功,那種挑戰成功的喜悅會長期激勵著他。
重建信念:「在他行動的那一秒開始,就是他的路,不屬於你了。」他自己做的選擇,該他自己為此負責。(搏擊前談話、滑雪前的談心、滑雪時的片段)
博迪對猶他說「傑夫的死讓你的生命失去了意義,因為別人做的事,讓自己選擇逃避.....可你卻讓別人決定你的命運,那我就該管」
怎麼理解讓別人決定你的命運?
一語雙關,既指活在自責逃避中,是讓別人在決定你的命運,也暗指當警察是讓別人決定你的命運。記得FBI長官對猶他說了一句話:你的命交給了聯邦調查局。
這里與後面當猶他舉著槍對准博迪說:當你來到法國,我們就知道你是警察是呼應的。
也說明博迪當時並沒有說謊,並不是為了逃命故意打感情牌才那麼說。
喬爾德的死像傑夫死的場景重現,猶他深受刺激,但博迪的話給了他極大的安慰,重建了猶他的信念。「在他行動的那一秒開始,就是他的路,不屬於你了。」
博迪和猶他多次的談心,和這次意外的發生重現過去的場景,幫猶他重建了信念。「在他行動的那一秒開始,就是他的路,不屬於你了。」他自己做的選擇,該他自己為此負責。
所以,我們要為自己負全部的責任,那麼在做每一個選擇時,都要很慎重。
你選擇去做或不做一件事,是為什麼?是追隨自己的真心,還是顧及朋友義氣,和為了別人的期待去做。如果不是追隨自己的真心,可能付出慘重的代價。就像影片中的傑夫,看不到路,猶豫恐懼時,因為猶他的期待與鼓勵,選擇了去跟隨。
我們要像博迪對猶他說的那樣:「讓你的心來指引你,猶他。」猶他是讓自己的心做出選擇。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博迪的團隊,每個人的選擇都是遵循自己的心。所以博迪對同伴的死表現的很平靜,他知道那是他們追隨自己的心做出的選擇。
想一想,我們多少時候是為別人的期待而活,為面子而活?又有多少孩子活在我們的期待中?
我曾經向初中一個年級的孩子做過調查,問及人生夢想,90%的孩子告訴我的都是考大學。問及為什麼,都是說是父母的希望。可是考大學最多隻能是實現夢想的一個方式,也就是說90%的孩子自己沒有夢想的,只是活在父母老師的期待中。
作為父母的我們,不但要思考怎麼樣追隨自己的心去生活,更要允許孩子也那麼做。
毫無保留的信賴。(徒手攀岩)
一路追隨博迪,猶他慢慢從對傑夫的死的自責中走出來了,但內心備受兩種價值觀沖擊的煎熬。象博迪說的:你看到的只是規則,而我看到的是事實。
在天使瀑布,我們注意到。瀑布頂上,猶他還在責怪博迪傷害了那麼多人。但是當博迪跳下懸崖,猶他大叫「NO」毫不猶豫的去拉博迪跟著一起掉下去。這個場景感人至深,雖然我們走著不同的路,但我願意用生命來救你。
這一跳,猶他明白了自己的心,放下了對博迪的責怪,放下了價值觀的糾結。
如果說開始猶他阻止博迪不違法不要傷害無辜。其實也有從價值觀出發拯救博迪的意思。那在最後的挑戰沖浪時,猶他的話表現出,他僅僅就是想要救博迪的命。
5、在大風浪的船上,博迪問猶他」你為什麼來這兒,猶他?博迪猜測猶他為什麼來這里?
在整個影片中,博迪一直很平靜,而在船上,剛看到猶他時,他也並不太激動和驚訝,他問猶他,「你為什麼來這里,猶他?」這個問話里無論語氣還是語義都沒有太多的驚訝。
當猶他說「我是來抓你的,因為你去了,就不可能回的來。」博迪聽後很激動:「你不覺得很美嗎?猶他?你不覺得很美嗎?」博迪以為猶他為什麼來這里呢,大家自己去感受。
6、猶他被博迪成功拯救了嗎?哪些鏡頭可以證明?
猶他目睹博迪帶著他的信念,成為了大海。猶他說了一句回家。回家的深意。以及獨自去挑戰滑雪的鏡頭。證明猶他重拾極限運動,心靈獲得了拯救。
我們可以看出,猶他心理變化過程:
巔峰體驗---感受對極限運動的熱愛-放下自責--超越規則-超越生死。
更多思考:
1、博得和猶他都熱愛極限運動。熱愛一件事情,如果目的不純凈,反而難以堅持下去。我們孩子有時喜歡畫畫彈琴,可是如果家長一看到孩子喜歡這個,就開始施加壓力,導致孩子為了家長的壓力和獎賞去學,反而就不想學了。所以,不要用獎賞去拉低孩子的精神追求,可以試著讓孩子在藝術中去感受更大的情懷。
2、博迪為什麼要拯救(生命和靈魂)猶他?
因為尾琦的死。博迪內心也一定經歷過一樣的煎熬。但博迪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博迪希望把自己的路展現在猶他面前。所以如果第一次沖浪,是一個普通人,博迪會救嗎?不會,博迪活的是精神,而不是生命。
3、博迪採用炸金礦和搶劫的方式,來喚醒人們對保護地球,除了博迪說的,「你看到的只是規則,而我們看到的是事實。」還有沒其他心理原因?
尾琦採用的什麼方式?一個理想就可以拯救世界
可以想到,尾琦採用的勸說呼喊這類善行,喚醒人們的愛和善意。是符合規則的方式。
可是尾琦死於捕鯨船的沖撞。所以博迪用了另外的方式去喚醒。用暴力的方式去懲罰暴力。這樣做可以嗎?
可不可以,看你站在什麼角度,面對傷害當然可以反擊。第一,金礦的污染很嚴重,我們國家都炸毀過一些私自開采,環境污染嚴重的金礦。
再者,那些金礦的開采工人,也並非真正的無辜,當一個世界需要有人用暴力去拯救時,每個人都難逃干係。就像我們的體制教育現狀,每個人都有責任。
當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可以更深切的理解世界的惡和善。
就像《與神對話》里說:最大的惡就是宣稱沒有惡。
當然我們應該有更好的方式,讓世界更加美好?
有什麼方式呢?
是的,只有教育,才能把人們的靈魂從物慾與恐懼中拯救出來!所以,我們做教育,做真正的教育!
『叄』 觀《極盜者》有感
前不久朋友給我推薦了一部《極盜者》的電影,終於看完了,他問我,看後感受如何?我答:相當震撼,我寫個觀後感吧。
這部電影太適合我這種愛運動的人觀看了。這是一部挑戰人類極限的電影,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極限運動,摩托越野、跳傘、沖浪、飛行、滑雪、攀岩等。看完後,真的是讓人眼界大開,血脈噴張,熱血沸騰,進而想各種嘗試。
單從風光畫面場景,視覺沖擊力來說,效果真的是非常棒。每一幀的畫面都做到了極致,真實。那些個震撼渾厚的場景,如萬丈深淵縱身一跳飛行的刺激,踏著沖浪板沖破滔天巨浪的瘋狂,雪山之顛無路滑行的突破,壁立千仞徒手攀岩的驚險……真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從劇情方面來說,就不那麼出彩,是一個老套的故事,警察猶他為抓捕罪犯當了卧底,並和他們一起進行了尾崎八項的極限考驗,但最終無法殊途同歸,於是劃清界限,展開追捕。最後罪犯博迪和猶他相逢於最後一個考驗:水之生靈。在狂風驟雨,滔天巨浪中,博迪毅然決然不顧勸阻,踩著沖浪板沖向了那有100英尺高的巨浪之上,直至淹沒,消失……
看完影片之後不禁在想,導演到底想向觀者傳遞怎樣的訊息與理念?返回挑了幾個點,回味。
你看到了夢想,為夢想努力突破,挑戰極限的精神。沒有了夢想,你還活著干什麼!
你看到了這個地球的壯美,自然的美好,遼闊,神奇。這是對自然的致敬,對自然的禮贊。博迪山顛之上對猶他說:「這個星球正在瀕臨死亡,我們的付出必須多過索取,阻止孕育我們生命的地方走向毀滅。」這是他所選的道路,於是拯救自然,摒棄自我,不再回頭。用一種近乎悲壯、慘烈的方式表達了對自然的發自內心的毫無保留的敬畏,直至與之相融合,成為它的一部分。
攀岩面對陡峭山壁,同伴說無路可走時,博迪說:「我能看見,路很美。」在片尾面對滔天巨浪博迪對猶他說:「你難道不覺得美嗎,不覺得很美嗎?」最後在極致的美中,在登峰造極的巔峰中。
死亡。
思緒輾轉到了最近看的渡邊淳一的備受爭議的《失樂園》,男女主人公在愛的極致中,飲毒自盡,緊緊相擁,微笑著迎接死亡。異曲同工。同樣的盪氣回腸,耐人尋味,不可思議。
日本文化研究家唐月梅指出,渡邊先生所要表達的是這樣一種生死觀和美學觀——死亡是絕對的、無限大的「無」。是東方式的虛無,所謂「無中萬般有」。覺得有點禪的味道。道行不深,再另行慢慢體悟吧。
從作品中走出來,覺得不管電影還是文學作品,都只為人們展示的是一種或多種可能、願景、臆想,為人們帶來視覺上心裡上一種美好的或復雜的包含各種感受的沖擊與愉悅。
回到現實中,哪會有人用那麼極端的方式去赴死,去尋求極致。我們都在平凡中庸俗中慢慢的活著。可是對待死亡我們卻有著太多的忌諱,恐慌,畏懼,痛苦。好多人都在摸索著尋求著解脫頓悟之道。記得在書上看過一句話:當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在哭,但別人都很開心;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別人都在哭,你自己很喜悅。所以,死亡並不可悲,生命亦不可喜。
我們的修為或許參不透那樣深的奧秘,但我們的生活態度可以選擇。無畏生死,「生有何歡,死有何懼」。腦中又迸出一詞:向死而生。不去想那些深刻的哲學理論解釋,覺得就是以一種不避諱死亡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勇於面對,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挫折,不懼死亡,積極樂觀的生活!
人生路上繼續慢慢頓悟……
『肆』 《極盜者》講了什麼如何評價
對於一部期待已久的電影,大清早就迫不及待的去把它看了,而看完後,卻只能嘆氣:可憐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對樓主本人來說,應該是歸於爛片一類,但不同的是,對於數不勝數的爛片,唯獨此部電影,讓樓主產生了惋惜的心態。
《一代宗師》有一句台詞:這幾年,宮先生文戲武唱,可是唱得有板有眼,功架十足。可惜,就差個轉身。
用於《極盜者》來說,真是最恰當不過。
有一部電影,它講述了一群人追求極限運動的一生,抱著對自然的敬畏去征服前人提出的八項極限運動,最終面臨著巨浪,男主告訴旁人「這是我的路」然後毅然沖進大海狂嘯中。這會是一部很棒的拿獎無數的電影。
有一部電影,它講述了一群玩極限運動的人犯罪的故事,前有《007》雪地追擊,《碟中諜》攀爬迪拜大樓,《變形金剛》翼裝飛行,而這部電影柔和了所有的極限運動,刺激驚險。這會是一部橫掃全球票房的電影。
而《極盜者》任性的要將兩部電影合在一起,就讓觀眾看到了一部毫無邏輯劇情撕裂的電影:犯罪的時候堅決不極限運動,極限運動的時候堅決不犯罪。你也不會懂正派為何這么傻逼,反派為何這么作死。
名有候導風景畫拿金馬獎,利有牛朝陽兢兢業業拍鬼片。《極盜者》本擁有100%的可能成為最HIGH電影狂卷票房,或者拿下最專業極限運動電影打動無數人的心靈拿下無數口碑,可它選擇了名利雙收這條最難的路。文戲武唱,唱得有板有眼,功架十足。可惜,就差個轉身。
『伍』 如何評價先北美上映的電影《極盜者》
《極盜者》是我今年在電影院看過最好的紀錄片。哎,誰拉我衣服,哪裡說錯了?好吧,糾正一下,《極盜者》應該是一部警匪動作片,講一個FBI探員追捕一組國際盜竊團伙的故事。故事裡有技法驚天的劫富濟貧,警匪之間的追蹤與反追蹤,卧底無間道,銀行搶劫和街頭槍戰,等等。不過,誰是跑來看這些的呢?
觀眾期待的,是片中那些瘋狂之士的瘋狂之舉。他們從運輸機直接空降進地穴,順便把房間大的鈔票堆凌空肢解;他們身穿滑翔翼在山谷間極速飛掠,與嶙峋的峭壁擦身而過;他們從陡到近乎垂直的雪峰滑落,或者跟能把大卡車像玩具一樣亂掀的山石流賽跑;他們用幾根手指支撐住整個身體,把腿劈成180度往上去抓鉤那微小的突出。即便是那些警匪片必不可少的追逐打鬥,也都被包裹在體育競技的形式里,看誰跑得快,摩托騎得好,跳得遠跳得准,野外求生的能力有多牛叉。
回到開頭的話題,說《極盜者》是紀錄片,可不是諷刺它情節稀薄,而是對其動作編排特色的一種褒贊。不像很多人所認為的動作片等於沒情節,好萊塢編劇很擅長用動作來講故事,比如今年的《瘋狂麥克斯4》,長達幾十分鍾的打鬥里,層出不窮的變數讓情節也持續著高速推進,絕不是為打而打。但《極盜者》卻反其道而行之,每一場挑戰自然的玩命之舉,都在純粹展現自然風光的綺麗詭譎與人類意志與體能的高度,不摻情節起伏變數,沒有添油加醋的人工驚險。常常是長達幾分鍾的動作片段,一氣呵成,講故事這個任務被推到了一邊。這樣一來,我們即便知道有替身出演,即便清楚畫面有後期加工,在目睹的那一瞬間,仍願意相信這是完全實拍的「紀錄片畫面」,真實地就像架在你鼻樑上的3D鏡片。
這部套著警匪片殼子的極限運動紀錄片里,人與人的較量,壓根不算事兒,主角在兄弟之情與法理正義之間的抉擇,也就靠吼了一嗓子有所強調,至於人與自然的交鋒,則完全被當做謬論撥亂反正了。根據反派的理念,他們攀山跳海的意義,不在於征服自然,而是對自然的一種致敬。他們都是虔誠的自然之子。(劇透警告)當匪首最終融入無邊的浪花,很讓人想起呂克•貝松經典《碧海藍天》那個飽受爭議的結局。兩片主角在性格上十分相近,他們都不是符合世俗道德規范的正派之士,但靈魂中藏著某種光芒閃爍而令凡夫俗子神往之意,這也是影片的核心魅力所在。歸根到底,片中最大的沖突是極限鬥士們與自己的恐懼所做的爭鋒,也點明了片名point break的意思,即恐懼占據上風的那個臨界點。
這部片翻拍自1991年的《驚爆點》,那時候的基努•里維斯就像今天的盧克•布雷西一樣年輕。看《驚爆點》的時候我還很年輕,已經不太記得情節了,但一些標志性元素仍然令我印象深刻,比如帕特里克•斯維茨扮演的劫匪首領喋喋不休的生存法則。《極盜者》的埃德加•拉米雷茲所飾的同一角色被綴上了一個環保主義的標簽之後,這一屬性有過之而無不及。重要的是,我們仍然會被那些充滿理想主義的說辭所感染,覺得還挺酷的,為之獻出生命挺可敬的。還記得嗎,另一套打著動作片幌子的體育競技片《速度與激情》,也同樣有個偉岸肌肉+哲學頭腦的唐老大。沒錯,我很早就認為《速度與激情》從《驚爆點》偷過靈感,而《極盜者》進一步拉近了雙方的血緣關系,諸如與匪首的妹妹相愛,餐前禱告等設定。話說回來,考證誰來自誰已經無所謂,反正我都一樣愛它們,愛那些將自由的定義拓展到海闊天空的瞬間。(文/方聿南)
『陸』 為什麼說《極盜者》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刺激的電影精彩部分在哪裡呢
《極盜者》這部電影很真實,在《極盜者》中的所有場景基本上都是由極限運動員拍攝的,真實情況是百分之百恢復的。無論是徒手攀岩,還是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暴雨中在海上沖浪,每一個場景都意味著演員在用生命扮演這個角色,以換取在拍攝過程中犧牲三名特技演員。你應該知道,特技演員是訓練有素的專業和技術人才,他們不是可愛或外行。由此,我們可以想像這部電影的刺激和還原程度有多誇張。《極盜者》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刺激的電影,精彩部分在以下幾個方面:
3、電影結束時,鮑迪和猶他在科爾斯特的巨浪附近再次相遇。當鮑迪指著100英尺高的海浪說「漂亮」時,有多少人叫他瘋子,一個偏執狂。最後,他選擇了自己的路。至於它是毀滅之路還是涅盤之路,我們無法定義。也許從文字,從電影,我們永遠不會感覺到那種噴血的感覺。只有親身體驗了這種刺激和瘋狂,我們才能感受到。如果我真的在現場,也許我會承認我很懦弱,沒有勇氣和力量完成任何測試。
『柒』 極盜者觀後感200詞英文
《極盜者》里擊中我的五顆子彈
有一種自由叫逃離地球表面,
有一種震撼叫朝我心臟開槍。
砰!砰!砰!砰!砰!
…………
男主角朝天開槍那一幕,是最經典的一幕。
可子彈去了哪裡?
子彈一顆顆打在了我的心上。
第一顆子彈:無懼
一開場,看著男主角騎著摩托,沖過懸崖飛躍騰空——他瘋了嗎?
我不禁去想,從來不會恐懼害怕是怎樣一種感受?
我回憶起了童年的往事:從四五歲的時候,我就是小區院里孩子中的老大。我跑得快,我敢從三米半高的車棚上往下跳,當別的小女孩還在玩過家家時,我就敢和比我高兩頭的男孩打架,還能把他打哭,偶爾自己打輸了也絕對不哭。
可不知為什麼,越是長大,越是膽小。我開始有各種顧忌,數種猶豫,我想要的太多,什麼都捨不得放手,也因此終究什麼都抓不住。
無懼尚難成功,何況畏手畏腳。
砰!
一聲槍響讓我反思,背負恐懼是難以獲得真正的快樂的,而一個不快樂的人,是很難去贏的。
第二顆子彈:信念
不知從何時起,討厭與心靈雞湯有關的一切,聽不進去大道理,反感實用主義,憎惡卡耐基成功學,對權威經驗嗤之以鼻。
我易怒,脆弱且神經,每次口若懸河後都是強烈的落寞,久而久之「靜靜地看著你裝逼」成為了常態模式。
可不同於以往的好萊塢大片,本片中雖然不斷提及夢想、人生、選擇、價值和生命的意義,卻那麼固執,那麼反政府,那麼烏托邦,不講常理且無視法律,彷彿來自火星。他甚至對他說:我們早就知道你是警察……
砰!
這種偏激像子彈一般射進了我的心臟,他們為一個理想中的信念出生入死,一不小心命就沒了,傻到讓你大罵,罵著罵著卻忍不住愛上。讓你想把他們說的每句話記在本上,貼在牆上,放在枕邊,刻在心上。
很多人尋找夢想,無數人談論夢想,也有人嘲笑夢想,卻少有人實踐夢想。
一個夢想或一個信念真的可以改變世界嗎?
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