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國大業電影觀後感
《建國大業》是一部追憶紅色歷史,催人奮進的電影。
《建國大業》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追憶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催人奮進,令人警醒。《建國大業》影片觀後,更加在思想上樹立看齊意思,堅定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樹立看齊意思,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動上樹立看齊意思,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職盡責、真抓實干,和舟共濟鑄佳績,全心全意作奉獻!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從一誕生起就沒有私心,一心謀求國家富強、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的時候主動站出來,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我們的先輩們勇於拋頭顱、灑熱血,勇於為真理而獻身,不講私心講公心,襟懷坦盪,一心為民。中國人民從歷經艱苦磨難的歲月中逐漸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本質,也堅定了擁護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建立新中國,實現國家富強。
⑵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我是懷著期待和崇敬的心情看完的。
這部影片,講述了1945年開始到1949年偉大祖國解放之前的幾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對這段內戰的歷史不可能不了解,但是當那些情景再次出現在眼前時,自己還是不由得不心潮澎湃,不由得不激動。當看到革命黨人在解放前夕被國民黨蔣介石殘酷殺害時,我既痛恨蔣介石的殘忍和沒有人性,又為革命黨人惋惜,美好的新生活就在他們的眼前,他們卻被無情的奪去了生命,他們沒能享受到,自己用不折不撓的、捨生忘死的斗爭換來的勝利。也正是有了千千萬萬革命烈士,在當時那個年代,執著的堅持真理、堅持追求自己嚮往的共產主義、堅持為了全中國人民的解放而不惜一切的犧牲精神,才打敗了蔣家王朝,才建立了新中國,才為中國人民換來了自在的幸福生活。
革命前輩們為了革命的勝利,即實現自己的信仰——為中國人民求得解放。在與敵人斗爭時,表現出的大智大勇、表現出的堅定和堅韌、表現出的無畏的犧牲精神,無時不刻不在感染著我。
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英模。建國以來,我們在共產黨的一代代英明領袖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地發展、強大自己的祖國,不斷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生產、學習、休閑娛樂環境。祖國在發展,人民在進步,社會在和諧,精神、物質雙豐收。我是時代的寵兒,生長在祖國媽媽的懷抱里,享受著烈士們用獻血換來的幸福生活,學習、運用著現代社會的知識、技術,為現在中國的小學教育做著自己的貢獻。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飲水思源,《建國大業》這部影片再一次為我敲響警鍾,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更要珍惜今天,志在明天。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工作,在工作中靈活的運用教育教學手段,力求做到全心全意的為祖國的下一代服務。
⑶ 建國大業 觀後感(1500字以上)急!!!
你好,我昨天剛交上一份《建國大業》觀後感,希望你可以從中借鑒一下。
《建國大業》___心靈的震撼
今年是公元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六十個生日,昨天,公司組織學員分部全體學員在##影城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把我們這些八零後在幸福中成長的孩子帶回到了六十年多年前, 看到了建國前的重重困難,也再現英雄烈士們捨生忘死,為革命事業奮斗到底的精神, 深深的體會到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不禁涌動起對建立共和國的無數先輩的敬仰情懷。
故事是從1945年,中共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開始的,對如何建國,如何安撫深受戰爭創傷的百姓採取了不一樣的政策,雙方利益分歧巨大,導致了內戰的全面爆發。共產黨人重視各民主黨派的力量,選擇了民主建國,成立聯合政府,並以分田地的方式關注了勞苦大眾的利益。而已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人卻置和平不顧,選擇了一黨治國,漠視共產黨人與其他民主黨派的存在,漠視勞苦大眾的利益,結果談判失敗了,一場不可避免的內戰爆發了。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後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後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影片中國民黨高級將領李宗仁率部圍剿延安的時候,毛澤東講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個中國"。這正是當年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以人為本的真實寫照。死守延安,無疑會傷亡慘重,代價太大,不能做到對人的關愛勝過對地的關愛。毛澤東優先選擇了對人的關愛,他的決策無疑是高明的。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濕潤,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當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從此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⑷ 《建國大業》電影觀後感
很安靜地把《建國大業》看完,但心裡早已經心潮澎湃。
《建國大業》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一直以來,戰爭系列影片層出不窮,不斷拍打自己的靈魂。在這個安定的年代裡,只有歷史還記錄著那段血的教訓,叫我們不要忘記過去,不斷浸透著越來越模糊的我們。
可以想像,有那麼多的革命志士會奮不顧身地投身到革命中去,為人民尋找未來,我們怎麼能忘記?因為有這樣的愛國精神感染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在《建國大業》里,幾乎沒有轟轟烈烈的廝殺場面,沒有血飄在空氣里的味道,更多的則是人物刻畫,更多的是敵人瀕臨失敗的痛快。艱苦的條件里,總有那麼一束溫暖的光輝灑進人們的心裡。那便是拯救了人民的中國共產黨,他帶給了人們希望。
正義帶來了勝利,人民掙扎已久的痛楚終於就要解脫。真理永遠在正義這一邊,在眾多的人們領袖帶領下的中國革命自然會走向勝利。
⑸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是一部熱愛祖國主題的電影。它鮮活地演繹了中華民族解放初期蔣經國掌權時的黑喑及其我國的腐壞,和釋放時舉國同慶的情景。
電影描述了為基本建設新中國成立而作出貢獻的諸多人,有秀才、有名將、有主廚、有鎮長,每個人都是為創建和基本建設新中國成立投入汗液,有些人乃至無私奉獻出了自身的性命。
世人無不贊嘆鋼的硬實,但誰知道把鋼從鐵礦石里提煉出出去必須多少的勤奮!在享有新中國成立帶來大家幸福快樂的同時,誰知道到底是誰創建了新中國成立?
毛澤東主席和很多名將在暗夜裡艱辛走動,通過艱難曲折的勤奮和拼搏,總算讓星火燎原變為紅新走紅。「五星紅旗是用血液染上的」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新中國成立是在革命先烈和成千上萬愛國志士前赴後繼堅持拼搏下完工的。看了電影不由自主地感嘆血汗錢完工的新中國成立!
⑹ 建國大業觀後感2000字
最近貓叔又一次看了一遍建國六十周年的獻禮片《建國大業》,感覺下面的評論有些需要商討一下,其中爭議比較多的一個,就是「內戰無英雄。」說實話,在以前,我也對這種觀點深以為然。但是,如果深入思考的話,它顯然是立不住腳的。
在內戰以前,也就是抗日戰爭,這是爭民族獨立、國家主權的戰爭,這場戰爭打了十餘年,國共兩黨也從內斗走向了合作。「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這句傳統的老話,在那個時代,被兩黨進行了一場完美的演繹。
在那場戰爭里,無論是中國大陸,還是遍布於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華僑,都懷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在戰火紛飛下,回到祖國,捐款捐物資,甚至上前線。近代史以來,一場空前的民族大團結,深深凝聚在了一起。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戰爭,在前線流血犧牲的戰士,無論何黨何派,都是民族英雄,都是被值得贊揚稱頌的。這一點,毫無疑問。然而到了抗戰之後的內戰,曾經在前線保家衛國的英雄們,又開始了雙方的廝殺。這場拼殺,是內戰,是自己人與自己人的拼殺。
於是,現在很多人對1946年之後的這場戰爭,並不感冒,甚至以現在的眼光,批判起了冠以意識形態的帽子。很多人對打土豪、分田地這種方式,感到了不滿與諷刺。除了「內戰無英雄」這種觀點外,還有很甚者對那場戰爭的正義性的質疑。
其實,電影《建國大業》里,有一段情節很有意思。那就是老蔣與小蔣的談話,老蔣問小蔣,李宗仁的劃江而治能否成功。陳坤飾演的小蔣很帥,但是回答的這個問題,卻不如老爹透徹。他說需要看蘇聯和美國的意思。然而,老蔣同志直接打段了他的話,說誰的意思都不用看,分裂中國,沒人能夠擔得起這個千古罵名。
其實,這段話,就已經點透了這場戰爭的性質。那就是國家大一統!
自秦始皇始,一直到如今,兩千多年的歷史,我們的國家,其實就是沿著這個歷史主題向前行的。
1946年到1949年的這場內戰,也算是歷史的重新演繹。雙方的軍隊,是為了國家的統一與完整,進行了一場拼殺,他們是國家大一統的締造者和貢獻者。無論其中一方的結局如何,他們都是這場戰爭的悲情人物,也是這場戰爭的民族英雄。為了國家統一,就是英雄。
只是因為治國理念的不同,所以有了這場戰爭。但是,內戰無英雄這種觀點可以休矣!
⑺ 建國大業觀後感2000字
旗 幟 與 警 鍾
---觀《建國大業》有感
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 看完之後,我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正在進步,中國正在前進!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兩位角色的兩次落淚。第一個落淚鏡頭出現在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劉燁飾演的塔山英雄團的老兵在部隊准備接受檢閱的時候,突然沖到了主席面前,啪地一個軍禮,激動地吼著:「我代表活著的和死去的戰友向毛委員敬禮。」由於激動而有些變調的聲音,黝黑的臉龐上迸出的淚水,讓我感慨萬千、唏噓不已。是啊,從紅船到井岡山,從延安到北京城,這條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我們的新中國走得異常艱辛。這個過程中,有那麼一群人,永遠地留在了路上。他們,也曾是那麼青春光彩的臉龐,也曾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也曾有彩旗招展的理想……但是,他們留在了路上,而沒有機會聽到天安門城樓上「人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洪亮聲音,無法看到金水橋畔揮舞的紅旗。然而也正是他們的付出,讓我們後來人踏得更穩,走得更遠。老兵的淚,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獻出鮮血與生命的先驅,提醒我們面對注視我們的先烈,繼續為我們畢生追求的事業而努力,寫出應該屬於我們的輝煌青春。
第二個落淚鏡頭出現在蔣家王朝覆滅的前夕,陳坤飾演的蔣經國懷著一腔熱情到上海清除腐敗,整頓金融秩序,最終被迫屈服。他悲憤地對著蔣介石喊出:「父親,黨、國都已經在危難的邊緣了!」兩行淚水滑下臉龐。這喊聲象警鍾在猛敲擊。國民黨成立之初,民族、民權、民生的理念引領了一批優秀的青年。但來自政黨內部的腐敗、爭斗、渙散最終把自己蛀空,並最終失敗而蝸居海島一隅。而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八年、執政六十年、領導改革開放三十年,這其中,雖然也曾迷茫、彷徨,也曾犯過錯誤,走過歪路,但卻總能很快地清醒起來,並作出正確的決定:從井岡山時期明確的「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到黨的七大第一次闡明加強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再到前不久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我們的黨在與自身和外界的斗爭中不斷成長,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我們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強大的無產階級政黨昂揚挺立在世界的東方,帶領著11億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走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明天。
兩個角色的落淚,兩次同樣撞擊心扉的吶喊。前一個背景是艷陽高照的絢麗朝霞,象旗幟,鼓舞我們年輕後輩在前人的感召下大步前行;後一個背景是山雨欲來的沉沉陰霾,似警鍾,一遍遍地在我們耳邊敲響,警示我們,「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 「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我們的黨,是偉大的黨;我們的事業,是光榮而神聖的事業。讓旗幟與警鍾昭示著我們永遠前行。
光輝的足跡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曾經的民不聊生,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都已成了過去。如今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龍騰虎躍!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才使得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
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面對讓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華兒女沒有氣餒,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踩在腳下。
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的奔月夢現實了!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體育健兒一舉奪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驕人成績。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60年的風雨無阻,60年的滄桑巨變,我們的祖國必將繼續書寫不朽的傳奇。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不屈的民族!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騰飛的民族!
《建國大業》影片敘述了1946到1949年之間的中國歷史,開篇即是國共重慶和談,繼而爆發內戰。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的「幾十萬條破槍」,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時間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國民黨的派系斗爭、一黨獨裁、腐敗透頂展現無余,而共產黨則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面。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當即斷言「長江以北從此再無大戰」,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全部覆滅。最讓我難忘的是,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在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那一刻,這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和命運的軍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國際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時的毛澤東醉意朦朧,斜靠在牆上若有所思,共產黨軍隊幾十年革命生涯所經歷的苦難,通過毛澤東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來:五次反「圍剿」,突破封鎖線,艱難長征,翻雪山,過草地……無數烈士的生命,換來了這歷史性的轉折,此刻歷經百戰的錚錚硬漢們再也無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著,哭著,笑著,跳著……慷慨激昂的「英特納兄奈爾就一定會實現」的歌聲讓我感動的熱淚盈眶。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獲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這,一直都是共產黨軍隊的光榮傳統。在《建國大業》中,我們看到,解放軍解放上海,為了盡量不打擾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軍沒有使用重武器,寧願血灑蘇州河,解放上海後沒有進入民居,而是露宿街頭。這種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是應當代代相傳的,成為不滅的時代精神。
《建國大業》觀後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造型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長征》首次見他著實感到驚嘆,但是後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也許這就是極致?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也許是審美疲勞?咱也不知道,劉勁等特性演員的演出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電影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⑻ 建國大業觀後感1000字以上
《建國大業》整體上將歷史人物庸俗化了,並不是人性化。
建國的大業在編劇和導演的眼中成為一件完全的權謀之術的較量,整個影片在講述的無非是國共兩黨為贏得最終勝利而展開的一系列公關活動,尤其蔣介石所治下的國民黨,下三濫的、齷齪的手段和伎倆無所不用其極(暗殺、監控、密謀、權錢交易、威脅恐嚇),這種卑劣行為完全沒有大將風度,沒有政治家胸襟,決不能稱之為梟雄,而是完完全全的小人、偽君子、地痞和流氓的做派。
在某種意義上,本片確實很「人性」,因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瀾等是很平平常常的,他們也會意氣用事、會醉酒當歌,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就像今天成功的商人一樣。但這不是我所理解的人性,我們說一部文藝作品表現了人性,應該指的是它體現出了人性中那令人珍視、妙不可言的真、善、美。
沒有領袖和政治家
建國的大業成為了地痞流氓和草寇們的權術之爭,這里沒有涉及到政治,更沒有涉及到政治家。自然也看不出來意識形態。不涉及政治何談愛國和凝聚人心呢?靠什麼?沒有意識形態的電影成為了一步重要的獻禮片,這不是很奇怪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影片沒有宣傳正面的東西,也沒有宣傳哪怕是一點點的主旋律(至少我沒有看出來),且沒有核心價值觀,這就更是十分奇怪了。
在本片中,各黨派似乎都沒有什麼道義上的很吸引人的東西,也就是說缺乏公義。幾個黨派就圍繞著叢林法則行事,誰強誰有實力就跟誰混,連領袖們都沒有自己所堅信的政治信仰(也就是說沒有自己的「主義」),這就讓人感到他們的事業是很可疑的了。你沒有可以讓人信服的主義,你的黨派靠什麼以示人呢?人們為什麼要跟你的黨走呢?於是,黨所建立起來的國家在這里政治上的合法性就被消解了,沒有根基了。民主革命、抗戰保國和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被解構成為各黨派利益博弈和地盤爭奪的私人牟利行為。片中反而是兩個並不重要的人物:馮玉祥、蔣經國表現出了一定的民族大義和民族氣節。
該片反映出來的虛無主義價值觀很好地體現出了今天這個時代人們生活中價值觀念的政治缺位。以前毛主席說「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這樣的話,如果這句話是真理,那麼今天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靈魂的。同樣的,若以此為據,《建國大業》表現的都是一些沒有靈魂的人。
這部影片沒有「人民」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而這部影片通篇沒有講人民,只講領袖、黨派頭目和將軍、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獻花和鼓掌。試問建國大業難道是僅靠幾個「精明人」的明爭暗鬥實現的嗎?
當然如果把這部影片當成一部純粹的商業片,那就沒有什麼奇怪了。我認為從商業片的角度看,這部影片是比較成功的。
⑼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2000字左右的。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⑽ 建國大業觀後感 1500字
光輝的足跡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曾經的民不聊生,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都已成了過去。如今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龍騰虎躍!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才使得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
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面對讓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華兒女沒有氣餒,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踩在腳下。
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的奔月夢現實了!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體育健兒一舉奪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驕人成績。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60年的風雨無阻,60年的滄桑巨變,我們的祖國必將繼續書寫不朽的傳奇。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不屈的民族!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騰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