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第九區電影觀後感

第九區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12-07 23:36:44

A. 科幻電影觀後感 800字

ET觀後感:

愛是什麼,愛就是穿越一切阻礙,讓人獲得幸福與歡樂的美好渠道。

我坐在窗前,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故事看完了,但餘波還盪漾在心頭。
這是一篇科幻影片,艾里奧特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小男孩,經常胡思亂想,以至幻想有外星人存在。
ET,一個被同伴不小心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被善良的而又充滿愛心的小艾里奧特發現,他不但救了ET,還天天照顧他,友誼與愛的橋把他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雖然語言無法很好地溝通,但他們的感情超越了一切,聯系在一起;雖然外形有如此大的差異,卻都有一顆善良和純潔的心,在他們之間建立了一種奇妙的心靈感應,他們成了最好的朋友。
又想起男孩和ET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他們是如此地快樂、幸福。是什麼力量使他們連在一起,成為好朋友?我想,這是愛的力量,是艾里奧特用那顆善良的愛心呵護著無助的ET,理解著ET,關心著ET,而ET也用顆純潔的心,深深地愛著對方,是愛,是愛的力量,是朋友之間最真摯的愛,這種愛是無法代替,是發自內心的最珍貴的愛。
正是因為小男孩與ET的愛,使他們獲得快樂和幸福,可是那些人們卻是那麼冷酷無情,讓一場喜劇化成悲劇。又起那一時刻,人們發現了ET,如臨天敵,警察軍隊,FBI――蜂擁而到,無情地抓起了ET,只有一個絕望的可憐男兒――艾里奧特。是人們的無知,碾碎了一個孩子的希望,也碾碎了ET的生命,而在這緊急關頭,艾里奧特與ET的心靈感應不見了,是愛,使ET在臨死關頭也關心男孩的安危,為了使男孩不愛牽連,把他們的心靈感應斷了,這是一個多麼鮮明的對比呀!
讓世界多一點愛,用愛去愛護每一個生命,使宇宙溫暖,變成一個大家園。
這時耳邊響起了一陣歌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

AI觀後感

看了新近的科幻電影「第九區」,情節的單調,濃烈的政治反諷色彩,讓人感覺不過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種族電影而已。不由得懷念起能讓我深深感動流淚的那些科幻經典,人工智慧AI,我 機器人,人性的思考和濃烈的悲愴,重新看,仍然是無法抵擋的感動。
擁有了愛的能力,就彷彿擁有了宿命的折磨。大衛窮極一生為了他恆久不變的愛的信念追求人類母親的愛。大衛學會了愛,大衛的微笑中就有了惶惑。媽咪會死,媽咪有亨利和馬丁,媽咪愛真正的孩子,而大衛只有夥伴泰迪。如果說人性中偉大的靈魂之光是愛,那AI中的愛都是炙熱直接又有些自私的。大衛想獨占媽咪的愛,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幸福的,而正是這種單純直接自私的愛的夢想,才使他具有了人類的靈魂。這一夢想並不是多麼高尚或偉大的,但這就是人性,我們必須去追求些什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
我們需要所珍惜的所有美好的東西,在瑣碎的生活中,總是想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上帝賜予我們情感和智慧,隨之而來的是憤怒,思念,愛和悲傷,我們什麼都不想錯過,卻總陷入惶惑的苦惱中,我們總是在需要更多,就像大衛有了媽咪,我們還希望自己精神上永遠有堅定的信念和愛,有溫馨幸福的小家,有真摯的朋友,我們還需要什麼?但其實我們永遠都會需要更多!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更悲痛的悲劇就是總留有一線希望,而使你久久憂傷。大衛擁有了美好的一天,而這美好卻使人潸然淚下。信念可以堅持,但是我們的需要其實永遠也不會真正滿足。在無數美好的一天中,我們總有著失去的悲哀。永遠的大衛,永遠的信念,其實你根本無法逃離。

B. 電影<第九區>的影視評論,哪位能幫我大概寫一篇,4000字左右,要親自寫的,網上復制的不要!急~!!!

電影版《光環》徹底泡湯之後,影片原監制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和導演Neill Blomkamp已經找到了新職位:拍攝一部名為《第九區(District 9)》的科幻電影。影片開始是一段飛機上的鏡頭采訪,一群看起來就像是巴西移民的人一個個對著鏡頭抱怨自己不受歡迎、自己不被接受之類的話,就像是電視里常見到的關於移民問題的采訪。這段畫面由手持攝像機拍攝,鏡頭晃動得就像《科洛弗檔案》和《女巫布萊爾》。幾分鍾以後,畫面切換到機艙外,觀眾可以看到「飛機」其實是一架很大的外星人飛船,他們被送到了一個「貧民區」,字幕打出「他們不是人類」(「人類」二字用紅色)。
這時,畫外音告訴我們,這個貧民區就是「第九區」,28年前,當外星人首次來到地球時引起了人類的恐慌,人們不知該怎麼辦,也不敢信任這群外星來客,於是就專門在南非建立了這樣一個貧民窟用來隔離外星人,並起名「第九區」。
看到這里你是否發現,這部影片和《人類之子》有幾分相似,在《人類之子》中,英國人把外來移民全部集中關押到一個隔離區,不管不問、任其生老病死,《第九區》也有點這個意思,只不過摻進了《黑衣人》的科幻色彩。(用外星移民的故事影射現實社會的移民問題?)
不過《第九區》的故事並不僅僅就是「人類之子+黑衣人」,繼續往下看,你會發現這個故事還參考了卡夫卡的《變形記》。
故事的主人公是Sharlto Copley扮演的「Wikus」,他本是一名政府特工。影片開始沒多久,他和MNU(Multi-NationalUnited)組織的人一同在幾個全副武裝的士兵的保護下穿過「第九區」,他來到一個門前敲開了門(門上貼著一張紙條),開門的是一個巨大的蟲類外星人(臉長著很像「掠食者Predator」),他們告訴這個外星人他必須離開,原來他們是來驅逐這個移民的(門上的紙條就是驅逐令)。外星人當然不高興,他尖叫著跳上了房頂。
過了一會,Wikus向跟著他們的攝影師展示一些外星人的武器(所有鏡頭都是這個攝影師跟拍的),他拿出一個罐子似的東西,上面還有外星人寫的字,Wikus從沒見過這個,他沒想過這會是一個武器,於是擺弄了幾下,結果罐子里噴出了一團黑色的物質,噴到他的臉上。當觀眾再次看到他時已經過了一會了,他的鼻子開始流出黑色物質,通過畫外音我們知道Wikus被外星人的生物技術感染了,政府的科學家從沒見過這種技術,深知這項技術價值的科學家們立刻展開研究,然而無人關心Wikus的死活,他們只想利用他做研究。
被感染後的Wikus逐漸開始發生變化,變得更像外星人了,他和一個老外星人面對面交談,通過自己變身外星人後的親身經歷,他真正體會到了外星移民在地球上受到的不公待遇,他決定做些什麼改變局面。這里要提一下,影片的外星人製作的非常酷,和通常人們想像的「小灰人」不同,本片中的外星人都是昆蟲模樣。
總體來看《第九區》雖然有很強的科幻色彩,有不少特效和動作場面,但卻是一部立意很深的影片,通過主人公變成外星人的親身經歷、通過他的眼睛深入到另一個世界,帶著觀眾也進行了一次換位思考。
南非,彩虹之國,盛產黃金寶石的地方。在廢棄的荒原上,《指環王》導演彼得.傑克遜一副指點江山的氣派。難道,「霍比特人」住膩了沙土洞,准備搬到地面上?非也,非也!掛帥製片的傑克遜老哥,這次打算在地球上一窺外星人模樣。大帥之所以有意,倒也不是平白無故天馬行空,而是看上了尼爾.布洛姆坎普上的奏疏。布洛姆坎普,男,南非人氏,正值而立之年。四年前,專攻視效還提名過艾美獎的他,自籌資金回家鄉拍了一部6分鍾的短片,取名《約翰內斯堡的外星人》。據說,愛才心切的傑克遜看了短片,恨不得立馬把他收歸旗下。兩人一拍即合,「南非外星訪記」就此基本成型。
或許是有點眼紅J.J.艾布拉姆斯撐腰的《科洛弗檔案》成績斐然,也可能是影片內容多少有些異曲同工,《第九區》從前期謎團式宣傳到後出的仿記錄風格預告片,都大幅克隆了前者的發行模式。不過,和《科洛弗檔案》對怪物的由來遮遮掩掩的神秘不同,本片早在正牌預告片中就大方曝光了外星人和飛船的形象。看來,簡簡單單地賣關子並非它的目的。
查經翻典才知,原來它所依仗的竟是20世紀世界10部影響最深遠的小說之一--現代主義文學開山祖師卡夫卡的代表作《變形記》!雖說包裝的特效和動作場面很精彩,雖說電影表面把罪魁禍首栽贓到了外星人身上,但無論是小人物因為偶然且怪誕離奇的原因變形,還是他逐漸改頭換面成形似甲蟲的異形,都彷佛名作的現代衍生。
不一樣的外星人電影
究竟地球是不是這個宇宙唯一的生命呢?在銀幕上,外星人已經一波又一波的侵襲了地球,他們有的友善,有的好戰,但《第九區》的絕對有那麼一點不同,這部電影里的外星人,把地球當成了一個移民的地方。這個點子是怎麼想出來的?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說:「從小我就看了許許多多講外星人的電影和故事,例如《第三類接觸》《外星人》還有《異形》,人類對於外星生命的想像總是非常豐富的,但我覺得很多外星人相關的題材里,外星人總是代表著一種地球人無法企及的力量或者文化沖突,他們總是無法融為一體,各走各路,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在想,如果當有一天,很多別的星球的外星人也移民到地球來,他們的科技和人類相仿,知識、語言也變化不大,只是在外形上和人類相去甚遠,這時候人類生活的這個社會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人類會怎麼做呢?抱著這種想法,我拍攝了短片《約翰內斯堡的外星人》,主要講述了這種狀態下的人類社會。其實我原本的計劃就是拍攝一部長片,但礙於總總限制,總是不能成為現實,所以這部短片寄託了我很多的想法,我認為這是我把這種想法變為現實的第一步。」
從一部短片到一部近兩個小時長的電影,這當中又經歷了一些什麼樣的故事?尼爾·布洛姆坎普說:「我需要感謝很多人,尤其是他們對於這個故事所展現出的高度熱情與興趣。當我得知我可以把這個故事完整的展現在大銀幕上的時候,我就已經進入了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這種狀態時時刻刻提醒我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才能節約時間,應該怎麼做才能合理的利用資源,在實際拍攝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的那個電影計劃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所以在拍攝的過程里我一直在完善這個故事,甚至對於結局還有幾個主人公的命運我都在一直做出取捨,我不想把它寫得過於平凡,我要找一個最佳的表達方式。我希望以後能夠用DVD的方式來把幾種結局都奉獻給觀眾,但銀幕上的那個一定是最棒的。」
《第九區》從拍攝伊始就籠罩在神秘之中,即使推出了預告片,但仍然讓觀眾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彼得·傑克遜卻否認這是電影公司在故弄玄虛:「我希望觀眾盡量去享受未知的樂趣,我希望看過試映的影迷們也不要透露劇情,因為觀眾抱著未知的心態去看電影會得到更多的樂趣。」
《第九區》是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拍攝成本只有三千萬美元,對於動輒大製作的好萊塢電影而言,這筆數真的只能說是塞牙縫了,但尼爾本人卻相當豁達,從沒動過向電影公司索要更多拍攝資金的念頭:「我覺得三千萬的資金已經足夠了,畢竟我不是像詹姆斯·卡梅隆或是彼得·傑克遜這樣知名的大導演,如果可以獲得很多的拍攝資金當然是件很棒的事,可以隨心所欲去做想做的場景設計。但既然我不是他們,那我就得縮小電影的拍攝規模。這部電影的資金就只有三千萬,我得想方設法考慮預算的問題,我要盡可能做到別人認為我做不到的事情。」
媒體報道《第九區》會有兩個結局,這點導演尼爾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對,另外一個電影結局我希望能收錄在DVD里,銀幕上的那個結局我想會是大部分觀眾喜歡的。這是一部暑期檔的好萊塢電影,我希望觀眾能盡情享受它,電影的不同只在於,它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外星人的故事。」
《第九區》男一號的扮演者沙爾托·科普雷是導演尼爾的好友,啟用一個完全沒有知名度的演員,尼爾又是如何考慮的呢?「沙爾托·科普雷雖然從沒有演出過一部電影,但他很有悟性,我們之間甚至不用劇本,也能在腦海里清晰浮現表演的場景。我只需要向他表述我大概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情節,所有的對白和細節都可以全任他發揮。我用一個沒有什麼表演經驗的人,也是希望電影能顯得更真實些。而就我所知能做到這一點,又恰好是南美洲人的,就只有沙爾托·科普雷了。我讓沙爾托試拍了一些鏡頭,讓製片人彼得·傑克遜看過之後,就拍板用他了。」
《第九區》是沙爾托·科普雷出演的首部電影,他在裡面飾演維庫斯,談到自己的首部銀幕觸電之作,沙爾托頗為興奮:「我比較喜歡我飾演的角色一開始的性格,幽默又風趣,後來他的身體起了某些變化之後,劇情發展就變得沉重起來,性格也壓抑了很多。但我還是很喜歡我的角色,電影里有很多線索為續集埋下了伏筆,如果真能開拍續集,我當然很想能繼續參演。我和導演尼爾是多年的好友了,在電影拍攝期間,我們從來沒有爭吵過,那種默契十足的感覺很棒。」
「《第九區》是以尼爾之前的一部叫做《約翰內斯堡的外星人》的六分鍾短片為基礎展開的,我飾演的角色並沒有在短片里出現,我只是群眾演員的一員,那個短片沒有設計某個人類做主角,我們拍攝短片的時候,也沒想過將來會有機會拍成長片,不過當時尼爾也非常想能拍成長片,只是有各種問題制約了,現在居然實現了這個想法,太棒了!《第九區》是部與眾不同的電影,因為它有別於通常的好萊塢電影,卻依然有好萊塢電影的要素,我們不想在預告片里展示一切,還是請觀眾到電影院好好欣賞吧。」
「電影里有不少外星人出現,所有這些都是用CGI技術做出來的,這都多虧我和尼爾的朋友傑森,電影里的外星人全部由他設計。電影里出現的那些我和外星人互動的場景,其實只有我一個人在演而已。這跟傳統的拍攝方法不同,你也不能有太大的動作,因為合成的時候,外星人的頭可能就在附近出現,在表演的時候得有所克制。但我們的工作人員也非常靈活,他們也會根據我的動作再去合成外星人,所以我大部分時候表演起來還是揮灑自如的。」
低成本科幻片《第九區》登頂北美電影票房榜
處女作、沒有明星、成本不到3000萬美元,很難想像這樣一部偽紀錄片竟然能成為北美票房榜的冠軍。上周首映、《指環王》系列導演彼得·傑克遜監制的cult科幻電影《第九區》(district 9)以370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成為今年北美電影暑期檔最大的黑馬,遠高於排在票房榜第二位、派拉蒙斥資1.7億美元打造的《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的2250萬美元票房。在各大電影公司不惜大把大把向科幻電影砸錢的當下,《第九區》的叫好又叫座或許能被稱為奇跡,但奇跡的誕生絕非毫無緣由
《第九區》望拍續 導演謀劃重現故事前情據國外SciFiMoviePage網站報道,今年夏天最成功的影片之一《第九區》有望繼續拍攝續集,該片尼爾·布洛姆坎普在近期接受采訪時透露了這一消息。布洛姆坎普還說道,目前尚沒有成型的劇本,自己也在考慮要拍攝一部關於故事主角Vikus(沙爾托·科普雷 飾)的前傳作品。
·本片的片名是根據美國近代的一個傳聞而來,幾十年內一直傳聞美國有第51區,專門負責處理外星人事務,但這個消息並未得到官方承認。而《第九區》的含義也就是影射了「第51區」。
·影片原計劃在北美春季上映,但製作方索尼經過考慮之後認為本片足以吸引大量的觀眾,因此加大了對本片的投資,而影片的公映時間也換在了暑期檔。

C. 有關電影《第九區》的幾個疑問

關於劇情理解可溫故而知新,重復觀看該電影,或參照各平台影評加以理解。

1、那大蝦並沒說修飛船的問題,他是需要所有能源盡快回家,沒有多餘能量來治療,所以要3年;

2、這就體現了外星科技了 沒人駕駛,是那小蝦啟動了所有外星設備是自動的,之所以救主人公是因為主人公已然是外星人了;

3、至於這問題上面解釋了為應該是能源不夠吧,既然那大蝦還會回來就沒必要在條件不足時這么做 。

電影《第九區》故事背景:

Vajra的社會組織類似於蜂群,由少數精英(queen)指導數量龐大的工人(drone)。工人們缺乏復雜的思考能力。 他們的母星在仙女座星雲內。由於要養活數量巨大的群體,所以外派很多船團到其他星球採集資源運回母星。

其中一艘船在其他星球採集能源時不慎帶入西數細菌,細皮嫩肉的統治階級受感染集體死翹翹,筋肉工人們適應力強沒事。 失去了中樞控制的太空船在宇宙中漂流了幾千年,群龍無首的工兵們亦開始了進化,優秀的drone會逐步取代queen的位置。

某一天船上的倉管系統發現庫存的食物就快完蛋了,必須馬上找一個適合生命活動的星球。自動控制系統定位到了位置最近的生命活動區——超長距離移民 25號船團。 於是,在外星難民安置第9區中,綠毛christof與熱愛戲劇表演但被迫加入軍隊的wikus命運的相遇開始了。

D. 聊聊科幻電影《第九區》中的人性

我始終相信在浩瀚宇宙中、太陽系之外,存在著許多生命,他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各自星球上輾轉命運的烽火史輪,他們擁有不同的形態、不同的文化習俗、不同的科學技術,或許他們也像地球上的生命演變歷程一樣,不斷地歌頌出一首首悲歡離合的命運交響曲。

現在,我們仍然無法與外星生命建立連接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 科技 水平還達不到 探索 宇宙的技術要求。我們人類的腳步剛 探索 到柯伊伯帶,太陽系之外的世界我們暫時無從得知。因而對於在太陽系之內僅存豐富生命物種的地球來說,我們孤獨沉寂,外太空既神秘又充滿誘惑,這一切都在不斷地刺激人類發展科學革命,我們有望在不遠的將來,能發現外太空的第二個類地星球,那裡同樣孕育著無數個生命,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我想,總會有智力遠超過人類的外星生命,他們早已沖破了人類所認知的科學技術,從宇宙的黑洞空間中找到捷徑,像《星際迷航》那樣在宇宙中暢游。又或許宇宙中也有跟人類三觀不一致的外星生命,他們的存在是為了征服宇宙,殘害其他生命,就像《神秘博士》里的Dalek和賽博人,也如同漫威創造出的大反派奧創和滅霸,還有最近正在熱播的《外星居民》,他來地球使命也是摧毀人類的生命。

那麼,這些闖入地球的外星生物都對人類帶有深深的惡意嗎?難道他們當中就沒有善良的種族嗎?其實電影終究是人類的幻想而已,是建立在人類的認知層面構建出來的產物。所謂的善與惡,僅僅是由我們人類下的定義。我們亦可思考,在今後的百年間里,待我們 科技 發展成熟後,我們向太陽系之外的宇宙擴張過程中,也會變成捕獲和俘虜其他外星生命的暗黑物種。

今天,我通過這部11年前的科幻片《第九區》來跟大家談談人性。

這部電影是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的第一部作品,相傳彼特傑克遜看中了他的才華,把他推薦給索尼影業,但他並未獲得索尼影業的青睞,最終由彼特傑克遜自掏3000W製作出這部未參雜商業性質的科幻影片,一問世便轟動全球,至今讓人念念不忘。最近導演發推宣布要啟動《第十區》的拍攝計劃,引起影迷們的的躁動,終於盼來一絲曙光。

或許是偽紀錄片的倒序式開頭,電影沉悶前部分一度掉粉無數。但我建議你靜下心看完,跟著劇情跌宕起伏,你定會贊嘆這部超現實主義的科幻佳作,絕不是被包裝或者美譽過度,作為導演致力於科幻影業的首部作品,通過這部影片,為他敞開了好萊塢的大門。目前豆瓣評分8.3,IMBD7.9。

故事發生在1990年,講述一艘飛船因故障停留在非洲約翰內斯堡的上空,當人們進入飛船內部時,發現有艙內有許多營養不良的外星蝦人。據人類科學家們分析這些蝦人屬於工人階層,類似螞蟻的工蟻和蜜蜂中的工蜂。他們的首領因感染某種病菌死去,其餘蝦人由於沒人指揮便無所適從,他們在飛船上忍受飢餓、病痛與惡劣的生存環境,絕望等死。

新聞報道後,人們紛紛獻出愛心,伸出援手,為他們送去食物和日用品,還幫他們建立了簡易社區,以便他們在地球上生存。幾十年後,蝦人的數量增長到數百萬,人類當初的善意也被消磨殆盡。當地人頻頻舉報蝦人侵略了他們的居住環境,搶奪他們的生活物品,對他們暴力襲擊等等,引發種族間的沖突矛盾。義憤填膺的人們上街示威遊行,要求政府將蝦人趕出地球。這時,最大的武器製造商MNU公司經過商量打算將蝦人遷移到更偏遠的社區,公司派出一位外星協會的特工男主去做蝦人遷移的思想工作,劇情由此展開。

蝦人果真像當地人所說的那樣作惡多端嗎?並非如此。隨著男主工作的深入推進,真相漸漸浮出水面。蝦人們生活在最貧困的社區(你可以想像在非洲最貧困的社區是怎樣的情景)。他們沒有食物供給,沒有工作,靠著微小的 社會 援助,毫無尊嚴的苟且活著,常常被當地人辱罵欺凌。一個奈及利亞黑 社會 幫派壟斷了他們的食物,為抬高物價,幫派讓他們拿外星武器去換取他們最愛的貓罐頭,那些得不到食物的蝦人只能翻垃圾桶勉強維生,一部分蝦人餓到吃橡膠製品果腹。這一切在人類眼裡,更覺得他們是低等生物,粗鄙不堪,被人類厭惡。

男主剛接觸外星蝦人時,如同世人的態度對他們進行嘲諷,充滿 不屑。當然,蝦人中有小部分智商在線,我把他稱為「大紅蝦」,他和兒子及助手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搜集他們自己的 科技 廢料,當他們終於從這些廢料中提純出燃料後,被男主拆遷訪談工作干擾中斷,大紅蝦的助手在男主面前活生生的被殘忍殺害。之後,男主在搜查房間時意外發現了這罐燃料,在他不經意間打開罐子時,被噴濺出燃料侵入皮膚,燃料裡面含有外星人的DNA,男主因此開始變異成蝦人外形。

人類始終無法破解整合了生物技術的外星武器,只有蝦人的DNA才能使用該武器。而變異後的男主本想找人類就醫卻變成了又一個活體研究對象,MNU公司發現男主無法估量的商業價值,經高管(男主的岳父)授意,生物學家和醫生們開始對男主進行各類慘無人道的科學研究。男主在醫院也看到被作為研究對象的蝦人一幕幕悲慘的景象,毫無人性。他們還逼迫男主用外星武器射殺活著的蝦人,男主無法忍受非人遭遇,為了活命,逃出醫院,卻被新聞報道歪曲事實,故意抹黑男主的形象,以至於被人們唾棄,後遭特工的追捕。

男主無處可逃,只好回到外星社區,又一次與大紅蝦相遇。男主從大紅蝦口中得知自己變異的原因以及大紅蝦打算用提純後的燃料回母星的宏大計劃。男主一心想變回正常人類,與大紅蝦結盟奪回了燃料,又一次開啟逃亡之旅。當他倆被特工捕獲後,奈及利亞黑 社會 截取了男主,並非義氣,他們只想用男主變異的身體為黑 社會 老大增加能量,就像《西遊記》里各路妖精為長生不老想吃唐僧肉的目的一樣。

男主命懸一線時,意外激活被黑 社會 幫派收藏的機甲機器人,瞬間黑 社會 成員團滅。機器人打開艙門讓男主進入操控,可它只識別了男主的DNA卻高估了男主的智商,能量爆棚的機器人在男主毫無頭緒的操控下,變成一堆廢鐵。男主與特工搏鬥的同時,在良心和私心的驅使下,為大紅蝦爭取到充足的逃離時間,大紅蝦帶著兒子駕駛飛船飛向位於仙女座星雲內被7個月亮圍繞的母星。大紅蝦離別時丟下一句話:等我三年。因為這句話,讓全世界觀眾們等了三年又三年。

這部電影演繹出人類最真實的惡,造謠誹謗、封建迷信、愚蠢無知、利慾熏心、濫用權力等等,人類用蝦人做活體研究並不是導演胡亂編造,ET不也被抓去做研究嗎?研究這件事,我不定義對錯,如果某一天我們被外星人抓走或許也會變成他們的研究品吧!但我的觀點是:切勿進行非人道的研究,盡量減少人為迫害,包括我們實驗室里各種小動物。

如今 科技 飛躍進步,總有一天我們地球人類會與外星生命相遇。我希望到那一天,雙方都能和平相處,即使要做研究,也不要慘無人道做活體實驗。彼此尊重,友好的相互取經,一起構建和諧的宇宙 社會 ,不好嗎?但從目前情形來看,地球上各種族之間都難以保持和平,何況全宇宙!

人性之復雜,難以言表,看電影後自行體會。現在起,我的心願要從「世界和平」提高到「宇宙和平」了。

大紅蝦,快來兌現你許下的三年承諾!讓男主要變回正常人與妻子重逢。

E. 求電影《第9區》的影評

對於外星人題材的電影來說,這是部另類、角色倒置的電影。但人類本身來說,這是一部嚴肅的現實主義電影。很感人,《指環王》的導演非常善於處理亂中有序的畫面,一部很好的電影。在絕對地力量受到威脅時,人類的行為也可以使非人的。 人?我們真的是「人」嗎?也許那些被迫害的外星人更像人一些。尤其稱贊的是影片用紀錄片的形式表現,更具現實震撼力! 給予人更多的真實感,這種非人性的沖擊力也就更大!~

F. 《第九區》:外星人落難地球被虐待卻折射了人類身份認同的困境,為什麼

科幻電影《第九區》由新人尼爾·布隆·坎執導,好萊塢明星導演彼得·傑克遜監制,彼得·傑克遜曾執導過《指環王》、《金剛》等大片。它講述了在地球上墮落並遭受種族隔離的外星人的故事。

整部電影有兩條線索,即主人公的蛻變過程和外星人的歸途。身份是連接這兩條線索的故事核心。

命運給維克斯開了一個戲劇性的玩笑:他不幸意外被噴灑了外星生化物質,基因和外貌開始向外星人方向變異。

現實是冷酷無情的。他被送到醫學實驗室准備活體解剖。是他的老闆和岳父做的這個決定。

導演設定的情節很容易讓人想起卡夫卡的代表作《變形記》:

「一天早上,格里格·薩姆沙從不安的睡眠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成為甲蟲後,格里格被家人無情拋棄,盡管他依然善良忠誠,對家人充滿愛。

如果格里格變成一隻可愛的小貓和一隻漂亮的孔雀,也許他的命運會完全不同,但他會變成一隻醜陋的甲蟲。

這也是維克斯的悲劇。在地球人眼裡,外星人的樣子極其醜陋惡心。

但是外星人真的丑嗎?顯然不在自己眼裡!

美國科幻劇《星際迷航》中有一個有趣的設定,一個被地球人認為醜陋的外星種族也認為地球人極其醜陋惡心。

體型差異越大,種族差異越大,對人類的潛在危險越大。

審美上的差異是由於文明起源中自我保護的生物本能的印記和文明進化中強化的產物,即群體的基礎之一及其個體認同的不認同。

維克斯從他將被解剖的實驗室逃走了。他無處可去,不得不逃到9區躲藏。

一方面,他不得不依靠外星人的幫助才能生存,另一方面,他對周圍的外星人感到厭惡。

雖然求生欲讓維庫斯偏離了人類群體,但作為一個地球人,他根深蒂固的群體認同感讓維庫斯依然站在人類一邊。即使他的身體發生變化,人類迫害他,他仍然以地球人的方式思考。

為了變回原來的樣子,回到人類社會,一直循規蹈矩的維克斯,從南非的黑幫手中搶奪武器,襲擊政府部門,奪回外星人啟動飛船所需的物資。

做他所謂的「自殺行動」幾乎是九死一生。

變異之初,維克斯非常害怕,從心底里抗拒變異,痛恨外星人。

但最終,他與地球人並肩作戰,保護外星人,幫助他們返回家園。

原因是他和外星人有很深的接觸。

在美國電影《沉默的羔羊》中,一名殺人犯綁架了一名年輕女孩,警察每天通過電視媒體播放女孩的性格、愛好和生活畫面。原因是「如果他意識到凱瑟琳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對象,他可能會有同情心,讓她活下去」。

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是二戰期間的德國企業家,他用自己的力量保護了1200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辛德勒的名單》中深入討論了原因:

辛德勒和工廠里的猶太工人有了很多接觸和交流,了解到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人,而不是被納粹簡單地貼上「最壞種族」、「豬」標簽的生物。

維克斯也是如此。和外星人生活在一起,讓他明白了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友情和親情,通過外表的不同,體會到了相同的本質。因此,他做出了最後的反省和變節。

對維克斯來說,最簡單的選擇就是認同他的外星人身份,跟隨外星人,生活在他們的星球上,融入他們的社會。

他與外星人的整個基因突變,唯一的區別大概是仍然保留著地球的記憶。

也是對這個地球人的記憶,讓他在承受身份巨大壓力的同時,無法放棄不承認自己外星人身份的想法。

布隆·坎普在約翰內斯堡長大,目睹了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結束,以及仍然存在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間沖突。

維克斯在電影中的掙扎反映了布隆坎普的想法:

對於一個個體來說,種族認同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認同,也是最不能拋棄、最需要被認同的認同。受壓迫和受歧視的種族在社會壓力下造成的身份危機對整個群體和群體中的個人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

認同與排斥

尼爾·布洛姆·卡普以外星人為主題講述了一個真實的地球故事。

人類的差異並不局限於種族,語音、地理、性別、文化,甚至意識形態的差異才是人類沖突的根源,而這些沖突,歸根結底源於人類對身份的渴望以及由此產生的排斥外星人的心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曾指出,群體認同的身份可以給人力量、信心和自豪感,但身份也可以殺人,甚至肆無忌憚地殺人。

事實上,人類排斥他人的心理是群體認同極端同一性的結果。

導演通過影片中白人、黑人、異族三個種族之間的沖突告訴我們,這種極端的群體心理與人類追求自由與和平的願望相悖,在人性中是應該被拋棄的。

影片中維庫斯的經歷再次反映了布洛姆·坎普的另一種思維:

種族隔離制度可以通過短期的制度設計來限制和阻止,但種族隔離的思想無疑根植於更深層次的文化。支持和反對種族隔離思想的團體和個人大多轉而支持他們的對立面。這種身份上的矛盾和困境,充分反映了種族隔離思想的丑惡和道德的淪喪。

人類有沒有可能克服這種天性,尊重世間萬物的多樣性,與他人和平相處?

影片結尾,在維克斯絕望的幫助下,一些突破地球包圍圈的外星人終於登上飛船,回去行動求救。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被轉移到了一個新的地址,維克斯成為了其中一員,從而避免了被解剖的命運。

外星人回來會怎麼樣?影片結尾,他們會回來幫助維克斯回歸人類社會嗎?還是會像片中的專家學者們猜測的那樣回來對地球宣戰?

影片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但完全變異的維克斯依然不忘為外星殖民地唯一支持他的妻子製作手工玫瑰。

盡管種族和人種在外貌、語言和文化上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心世界。

這個共同的內心世界為人類指出了一條求同存異的道路。

維克斯最終營救並幫助外星人返回家園,因為他與外星人交流,通過外表的差異認識到內心世界的相似之處。

同樣,人類歷史上很多種族之間的戰爭和融合也說明了這一點。只有充分認識到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與歷史、文化和環境有關,而不是本質和必然的差異,以平等的態度加強種族之間的交流和相互理解,種族平等的思想才能深入人心。

G. 美國電影第九區好不好看

好看,豆瓣評分8.3。這是豆瓣「有用」最多的一則短評:「轉自韓寒:《第九區》是一部極好的外星題材電影,也叫《貧民窟的百萬外星人》,它的出現使得食物鏈得以運轉,白種人欺負黃種人,黃種人欺負黑種人(事實上是白種人直接欺負黑種人,黃種人則喜歡互相欺負),黑種人欺負外星人,外星人再欺負白種人。給9分。」

H. 求簡短英語讀後感!!!

Movie Review 「District 9」 《第九區》電影觀後感

We are surprised.

A critical look at the humanity by the director Neill Blomkamp and procer Peter Jackson has turned even too critical – to such an extent, that it is better not to show people, which are holding a nuclear umbrella for defense or witness for stable operation of atomic reactors. It is unlikely, that you will want people of such a profession, to suddenly evaporate faith in the positive side of the existence of our civiliz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film sometimes and pulls retort: 「Well, actually we are not so bad. But its not – 「District 9〃 declares ultimatum: 「I see right through you, full of stupidity shit bags」 – and to fight with it on his own territory is quite difficult.

To confirm this thesis film offers an interesting scenario, just a dream of all the racists, when finally there is a universal minority oppression which combines black and white. That is, we still hate each other, but the genocide with a smile on face now we organize to these unpleasant face. Huge spaceship do not disturbs any people in the sky, nor a clear demonstration of alien abilities to feel and think as we do.

An interesting plot of the course can be regarded as voluntary renunciation of any decent human character. Even the main character is an absolutely pathetic personality. Such guy will not send in exploration even the most bleary-eyed commander, moreover – in a normal Hollywood film no one will take him too. Even in a film, that would use the narrative scheme 「District 9〃 about ordinary people in unusual circumstances.

Quote: Well, huh, this has got the markings of – so it』s definitely alien but it』s uh, not a weapon… but I don』t trust it, ya know, I don』t trust any-a the…

As practice shows, it is easy to cope with the inexplicable, to put spokes in the wheel state machine or a corporate colossus, when you – Will Smith, or, at worst, Harrison Ford. But to a man named Sharlto Copley which looks ordinary as clerk? Believe me, very difficult.

But the emotions and drama of this guy – well, very real. You know yourself how it happens – when you expect from the protagonists the personification of all positive – of the heroic action, cunning and informed decisions. Definitely not a hunted look of a man whose life is familiar without warning went on a sightseeing trip to the gutter. And definitely not questionable, dictated by extreme emotional behavior, not to mention cowardice and other great features, that are somehow not accepted in the show entertaining films, that once again did not disappoint audience.

In 「District 9〃 is clearly shown, that Blomkamp and Jackson have great pleasure in marking the usual genre cliches and enjoy unprecedented freedom, which is typical for films with small budgets and lack of attention of specialists which sell movies. It is unclear who is here for the Chief: nonstop action, in which the main role is played by exploding like balloons paltry people, or artful emotional stress, when most of all worried for aliens, but much more humanoid intruders.

After the 「District 9〃 is most attracted to revise the 「Independence Day」 to be sure – is not it changed our outlook ? Perhaps the destruc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will seem no longer a tragedy, and deserved punishment, reasonable conclusion of trouble with evolution, since it do not brought anything good?

So tell me – how often do appear similar films?

I. 《第九區》到底好不好看呢

電影《第九區》是南非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在大導演彼得·傑克遜監制下推出的長片處女作。該片一經上映,票房持續走高,最終北美票房突破一億美元,全球票房逼近兩億美元,這對一個成本只有3000萬美元的影片無疑是個驕人的業績。《第九區》在輿論上也是好評如潮,IMDB:8.3分;爛番茄新鮮度:89%;雅虎綜合評分:A-(媒體:A-,觀眾:A-);《芝加哥論壇報》對它的一句話評論為「在這個夏天即將結束的時候,這部電影讓整個好萊塢感到羞恥」。之後,《第九區》不負眾望,於2010年2月2日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很明顯這部小成本科幻片為大部分觀眾和影評人帶來了不小的驚喜,與同樣是科幻片但耗資甚巨的《變形金剛2》相比,無論在影片立意還是深度上,《第九區》無疑都更為優秀。

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在拍攝該片之前還是個無名小輩,幸運的是彼得·傑克遜在看過他拍攝的短片後對他青眼有加:「尼爾就是為電影而生的」 [1],於是為其投資3000萬美元打造自己的電影。實際上《第九區》就是根據導演自己的一部電影短片《約翰內斯堡的外星人》演繹而來的。關於外星生物的科幻電影在好萊塢不勝枚舉,許多大師級導演都拍攝過涉獵外星文明的電影,並出現了許多影史傑作如《星球大戰》、《異形》系列等等。可以說歷來的好萊塢科幻電影中,外星生物或者降臨地球大肆屠殺(如《世界大戰》《獨立日》),人類則奮起反抗,保衛家園;又或者如《E.T.》中,外星人與人類上演溫馨的動人友情。而在《第九區》中,導演花樣翻新,另闢蹊徑,把外星生物設計為一群宇宙難民,他們擁有比人類更高的文明,但「他們的社會組織類似於蜂群,由少數精英(queen)指導數量龐大的工人(drone)。工人們缺乏復雜的思考能力」 [2]當queen由於意外感染細菌集體死亡時,大量drone因體質較強存活下來,卻因為失去了queen的領導而變成一群集體無意識的低等生物。於是巨大的母艦懸停在南非約翰內斯堡上空,一群數量龐大的,具有先進文明的外星生物因群龍無首而虎落平陽,不幸淪為貧民窟里任人宰割的「大蝦」。其實,基本理清影片的背景設置,揭開該片科幻的神秘面紗後,我們不難發現,人類劃出「第九區」來隔離「大蝦」影射的是導演年幼時在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經歷。影片所真正暗含的並非人與外星人的矛盾,而恰恰是人與人自身的矛盾,呈現的是人自身的殘忍,直擊的是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閱讀全文

與第九區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法國電影豆瓣 瀏覽:795
一部電影菊花長嘴上 瀏覽:232
韓國電影指匠情挑完整版 瀏覽:320
古裝電影男發型圖片 瀏覽:44
看電影能免費的網站 瀏覽:888
電影雷鋒的觀後感600字 瀏覽:752
電影心動的感覺演員表 瀏覽:545
我本電影叫什麼名字是什麼 瀏覽:407
電影演員劉蓓現狀 瀏覽:944
dp公司電影大全 瀏覽:977
老電影網站下載 瀏覽:234
故事感電影圖片 瀏覽:659
寶山體育館電影院電話號碼 瀏覽:560
給我找電影愛情 瀏覽:337
免費食人族電影大全 瀏覽:313
2017與音樂有關的電影 瀏覽:230
劉德華的愛情電影 瀏覽:850
印度電影大篷車完整版中文版 瀏覽:459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