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一九八四電影觀後感

一九八四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10 14:06:58

A. 《1984》讀後感——龐李瑞陽

[《1984》讀後感——龐李瑞陽]

1984這本書是一部傑出的政治寓言小說,也是一部幻想小說,《1984》讀後感——龐李瑞陽。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彷彿一個永不退色的警世標簽,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歷經幾十年,其生命力日益強大,被譽為20世紀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學經典之一。

剛剛讀到這本書的時候,發現自己有些不能駕馭。但是越看越想看,越看就越身臨其境。書中的主角溫斯頓,彷彿就是自己。我體會到了他的心情和感覺。

這雖然是一本思想沉悶的書,但是卻有極大的吸引力,吸引著我不斷拿起這本書,不斷將它放回書架,又拿出,又放回。我對它愛不釋手,因為它的內容中的點滴都很真實,作者將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還有正本書中的人物的表情、心理描寫,都那麼透徹淋漓,彷彿這個人已經活生生地站在了眼前,好像在看一場驚心動魄的科幻電影一樣神奇!

書的封面說,《1984》被改編成多種語言的版本,銷量更是讓人驚得合不攏嘴,讀後感《《1984》讀後感——龐李瑞陽》。我也真正地了解到了這本書為何會這么暢銷。

看到中間時,我不由地贊嘆主人公溫斯頓的敏銳、聰明和謹慎。他時時刻刻注意著身邊的一切,就連奧伯良的一個眼神,他也能夠立刻明白這個眼神所代表的意思。

主人公是個有個性的人。他不同於其他人——他有著獨特的思想。但是這種思想,只能埋藏於心底,不容被別人發現。思想警察時時刻刻都在「看守」著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人!

這本書也不禁讓我想起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同時也慶幸我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書中的一個個情節,讓人驚心動魄,同時也為著人們被那種不正確的思想鎖控制而感到憤怒和悲哀。
這本書很值得我們去欣賞,去欣賞作者細致的描寫,體驗整本書帶給你的神奇!

〔《1984》讀後感——龐李瑞陽〕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B. 跪求獨家《1984》讀後感1500字

《1984》是英國左翼作家喬治.奧威爾於20世紀40年代末所寫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奧威爾刻劃了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絕望的社會,在作者塑造的這個極權主義社會中,「老大哥」作為一個被神化的人物,與中國封建社會的皇帝類似,但比皇帝多的可不止是專制。老大哥所控制的黨派有內黨和外黨,而又通過思想警察管理著這些黨內人士及社會普通人。黨的三大原則:「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愚昧就是力量」。他要求的可不是讓眾生的奴性爆發,而是統一化他們的思想,自願忠心無雜念的追隨老大哥,自覺積極蒸發那些思想行為「被」有悖於老大哥的罪人,孩子可以檢舉自己的父母,妻子可以檢舉自己的丈夫,反之也是。這個社會充滿激情猶如中國的文革一般,這個社會中的人也亦如文革熱潮中的紅衛兵。
而文中主人公溫斯頓卻恰恰是一個思想獨立者,他對這個社會懷疑,對老大哥所設置的種種感覺厭惡和迷茫。他僅僅屬於「外黨」,跟所有同志一樣身穿清一色的藍布工人套頭衫褲。溫斯頓極力的盡自己的所能反叛「老大哥」,他是個良知未失的人,他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但唯一能做的只是秘密地呻吟,這呻吟的方式又有兩種,一種是寫日記,一種是與朱利亞偷情,他們用他們那脆弱的愛和身體語言進行無聲的抗爭,用喬治•奧威爾話說就是「他們腰部以下還沒有反叛」,但即使是這些也是不被允許的。本以為他是一股新鮮空氣,能夠改變這個悲劇。可是在如此一個強大的極權主義社會中,他一個個人,確切地說是一個迷茫的個人,他連自己的理想是什麼,自己究竟在追求的是什麼,什麼是自己的同伴,是自己的理想實現伴侶,誰是一個理解並與自己有共同理想的人,都無法確定。這樣,又怎能實現我們對他的希望。於是,在最後溫斯頓意志終於土崩瓦解了,他把能出賣的都出賣了,包括自己的意志、良知、尊嚴、愛、女友、信念,心裡充滿的只是對老大哥由衷的感激和愛,他終於迎來了他渴望以久的子彈,他是個幸福的人。
在文中,曾經有這樣的一段對話,讓在獄中受盡折磨並堅持掙扎的溫斯頓,最終意志鬆懈下來。
「頭一點你要明白,在這個地方,就不存在殉道的問題。你一定讀過從前的宗教迫害。中世紀,就有過宗教法庭。那是場失敗!它是要根除歪理邪說,到頭來卻使之長存不朽。一個異端燒死了,千百個異端站起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宗教法庭公開殺死敵人,殺死的時候他們還沒有悔悟:其實,殺死他們,就是因為他們不悔悟。人們被殺死,因為他們不肯放棄自己真正的信仰。自然啦,一切光榮便要歸給犧牲者,一切羞辱卻得歸給燒死他們的宗教法庭。後來,到了二十世紀,出了批所謂的極權主義者。這就是德國的納粹,和俄國的斯大林。俄國人迫害異端,比宗教法庭還殘酷。他們覺得,從過去的錯誤吸取了教訓;他們知道,不管怎樣,絕不應該製造殉道者。把犧牲者送去公審前,先成心消滅他們的尊嚴。用嚴刑拷打,用單獨囚禁,把他們變成卑鄙畏縮的可憐蟲,叫他們交代什麼,他們就交代什麼。他們給自己身上潑臟水,罵別人,護自己,哭哭泣泣求饒耍可是沒過幾年,同樣的事情又發生啦。死人變成了殉道者,他們的下場,給忘個乾乾凈凈。這又是為什麼?首先,他們的交代顯然是假的,偽造的。我們才不犯這樣的錯!這里所有的坦白交代全是真的。我們要它們是真的!況且,我們絕不允許死人站起來反對我們。別指望後世會為你辯護,溫斯頓。後世根本不知有你這個人。歷史長河裡,你早被擦得乾乾凈凈。我們會把你變成氣兒,把你注入到太空里。你什麼全都留不下;檔案里沒有名,記憶里沒有影。在過去,在未來,你都給消滅個干凈。你將從來沒有存在過!」
說這個話的人,卻正是溫斯頓以為可以將理想和信任寄託的人,他相當的信任他,並把他心中的理想和對這個社會的疑問也全盤坦誠的告訴了他。這曾經是讓他大松一口氣,並認為黎明最終會到來的一個希望。最後,這也是打破他希望並將他被思想警察抓了個正著的一個引子。
這本書,有些灰暗,除了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灰暗的社會,也在我們眼前展示了一個希望被血淋淋的破壞的過程。這是讓人受不了的一件事,也是喬治.奧威爾要達到的一個目的。

C. 電影:人生(1984)導演:吳天明。編劇:路遙 求一千字的觀後感!急,三天內寫好。

很久沒有看過這樣的老電影了,第一次在大學的課堂上看二十幾年前的電影,有點新鮮,收獲也頗豐。對於人生的規劃、人生的態度,身在大學中的我們似乎還是那麼茫然,明明知道世界的現實和無奈,卻仍然做著自己的童話夢。

命運的選擇總是那麼殘酷,人生的十字路口,迷惘,徘徊,讓你體驗選擇的痛苦與艱難。有夢的年輕人追尋夢想,在無數次的掙扎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學會坦然。他來自陝北,來自那個據說擁有黃土高原的地方。朴實的農村教師,善良、淳樸、真實,他走著屬於自己的路。她,默默地關心支持著他,只因為自己和他的差距,她只是靜靜地關注著自己喜歡的人。可是,生活總是那麼戲劇化。我們的男主角卻因為一次不幸遭遇而認識了她,兩人的愛情在面臨一次次的考驗中最終還是夭折。在人生的交叉口,他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如她堅持著自己的愛情。選擇很多,但關鍵的只有幾步。可惜我們年輕有才的高加林在慾望的驅使下最終選擇離開了曾經深愛著他的隻字不識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這是一個不夠圓滿的結局,但我又為劉巧珍感到慶幸,慶幸她沒有因為愛情而盲目,慶幸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當平步青雲的高加林面對中學好友黃亞萍的熱烈追求時,他的內心泛起了波瀾。亞萍和自己脾胃相投,有那麼多的共同語言,但巧珍的關心和對愛情的執著又讓他心存愧疚。面對現實的誘惑,終於,高加林成了俘虜。在那個畸形的年代,貧窮、落後的時代造就的疤痕深深烙印在人生路上的似乎註定只能是傷痛。也凸顯了特殊的年代和環境下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人性思想對現實功利性的指導作用。

電影如人生。虛構的情節總是那麼真實,所以才總能讓人產生共鳴。喜劇的作用在於能讓人開懷一笑,而悲劇的深刻則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了給人看。沒有人能夠拒絕選擇,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拒絕誘惑。在那個已經遠離我們的生活年代,類似的事情不斷發生,歷史不會重演,但有些情節和片段卻總是在重復。就像我們不願意重蹈覆轍,卻總是會不停犯錯。有些錯誤我們可以一笑而過,有些段落可以是過眼雲煙,但是總有一些事情會讓我們刻骨銘心,就像何巧珍和高加林的愛情一樣,雖然沒有結局,卻已經成為他們人生濃重的一筆。

人生如戲。但是戲可以重演,人生卻無法重來。年輕的我們,以後面臨的選擇那麼多,誘惑那麼多,又有多少人能把這場戲演得完美?不由得又想到了戲裡面的主人公,沒有什麼是完美的,愛得轟轟烈烈的何巧珍,獨立而不失自我,當她面對愛人的背板,面對愛情夢想的破滅,她並沒有自暴自棄,她選擇了帶著對高加林的祝福離開。而當她深愛的人因為人生的不如意再一次被貶回農村,一句「加林如今成這樣了,我心疼他。」深藏著多少寬容和無私的愛。

沒有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出生,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把握命運。《人生》,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是電影本身,更在於其令人產生共鳴的深刻思考。

D. 《1984》讀後感可以從哪幾個角度展開

反烏托邦

E. 《1984》英語讀後感

The story is written by George Orwell, who also wrote about Animal Farm, another story in which two parties fought against one another. Some resemblance between the two stories is that that they are both about revolution. And both times the revolutions didn』t work. Yet there are also many contracting points too, for even though they are about revolution, 1984 is only about two people against one Party, trying to work their way into the party that was against the other party against the first, whereas Animal Farm is about two entire parties. Another difference is that in Animal Farm the revolution is like a circle, after the animals pushed the humans away, the pigs came and took the position same as the humans, so it half worked, but in 1984 the revolution failed completely. I don』t like 1984 as well as I liked Animal Farm, for 1984 tells more of the cruelty of human nature, and I didn』t exactly want to know that all the huge lumpy stuff all around me have ugly stuff in their hearts (ok, I admit I have it too). I don』t exactly like stories having horrible endings where both the main characters betray each other and have their minds altered into something they never wanted. Not that I』m asking to be altered too, but still it』s unnerving. Anyways in Animal Farm it just was about a party doing this doing that and being tricked by officers, like in real life.

F. 有沒有對書《一九八四》的讀後感

《一九八四》讀後感。

我不是很喜歡讀小說,或者說不讀小說,自識字以來,完整的看了兩本小說,一本是一個台灣作家寫的《千江有水千江月》還有一本便是這本《一九八四》。
我之所以能堅定的看完長達18萬字的小說,是因為喬治。奧威爾描寫的是在一種極權政治制度下人民的生活。寥寥三百多頁的書,卻無比形象地描繪出了一個徹底的集權主義的世界。無產者的麻木不仁與渾渾噩噩;外圍黨員的愚昧無知與狂熱崇拜;居於金字塔頂端的核心黨員對這個國家的牢牢控制。更難能可貴的是,小說寫於1948年,卻驚人地預見到了集權社會主義的可怕之處,書中的描繪與幾十年後蘇聯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況極其相似。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黨對人民看似無聲無息實際上卻滴水不漏的思想控制。隨處可見的電幕,起到了如此嚴格的監督作用,使得人們在生活中不能有一絲的疏忽,流露出半點關於黨的負面情緒與反抗思想。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電幕後就有看不見的思想警察注意到,並在半夜中無聲地將人逮捕。每天都有活生生的人就此無聲無息消失於人間。通過兒時起就開始的觀念灌輸與徹底的篡改事實,新一代的人早已麻木地屈服於黨的控制下。即便是老一代,經歷過黨存在之前的歷史的人,也大都被清洗干凈,剩餘的人也只能對黨的描述有零星的懷疑,但卻無奈地發現所有對歷史的記憶都只存在於自己模糊不清的記憶中,而官方的報紙,書籍,記錄,卻隨時地被篡改,永遠證明著黨的正確。正如書中所說「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將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過去不再是客觀事實,而只是可以被篡改的說法。此外,黨還通過普及新話使得無法從語言上表達出更富雜的內容,從而扼殺可能存在的反叛思想於搖籃之中。無縫監督與思想灌輸,共同起到了思想控制的作用;雙重思想的應用,更使得人們輕而易舉,不經過大腦地相信老大哥的任何話語,哪怕是二加二等於五這種顯而易見的思想謬誤。
此外,奧威爾在書中的一些理念也是深刻而富有遠見性的。他總結了歷史上統治者失敗的原因,例如他們都沒有從思想上牢牢的控制人民,只是殺死了持不同政見的人,卻沒能改變他們的觀點。而新的集權主義社會卻不存在這個問題,對於那些「思想犯」,他們總會被嚴酷的拷打與胡攪蠻纏的邏輯教育所擊垮,最終接受黨的思想灌輸。位於金字塔頂端的既得利益者無比精明,他們通過無休止的戰爭來消耗過剩的產能。也許社會的發展早已停滯,也許位於金字塔頂端的既得利益者的生活實質上也並沒有多麼優越,但他們的資產與權力相比無產者與外圍黨員卻及其懸殊。正是為了保持這種差距,位於邊境的不痛不癢甚至不一定存在的戰爭卻永不停止;同時也只有在這種戰爭環境下,人民的情緒才有一個發泄口,狂熱的戰爭與仇恨情緒抑制了其他思想的產生。絕大多數人民的生活是不受戰爭影響的,但他們依然被灌輸著國家在打仗這事實,對領袖和黨有著狂熱的信任。這正是奧威爾提出的「戰爭即和平」這一口號的深刻的含義。
事實上,全書描寫的集權主義社會的最可怕之處,是人民看不到任何反抗與推翻政府的希望。這種恐怖是骨子裡的恐怖,並非酷刑折磨那種肉體上的痛苦,甚至在監獄中酷刑也只是作為「幫助"人們接受教育的手段;這種恐怖也不是生靈塗炭流血漂櫓的暴政,事實上人們只是愚昧和麻木,既然歷史事實全部早已被篡改的面目全非,黨所宣傳的物資產量社會進步又只是一串毫無意義的數字,人民根本沒有同過去比較的基準,自然無法判斷政治的優劣之處。就連主人公記憶中依然存在對黨存在以前的日子的模糊印象,內心裡對黨有著反叛思想,也如所有其他人般被思想警察抓住,在審訊與教育前徹底崩潰,思想被徹底改造,最終屈服於老大哥,熱愛老大哥。主人公的失敗正昭示著這樣的社會似乎永遠不會被推翻。這是一種絕望的恐怖。
本書想像力超群,內容發人深省,是一本值得一讀的經典。

對於當下,有個老師給我這樣講過一句話:「不悲傷、不憤怒、不憂郁、不彷徨,但求理解。

G. 如何評價1984

讀《一九八四》還是好幾年前的事了,像這種寫政治類別的書,本來我是看不進去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本書當時居然一氣呵成的給讀完了。我看很多關於這本書的書評都說《一九八四》是一本反烏托邦的書,確實,裡面描述的是一種極權的社會制度,但是我覺得跟理想的烏托邦還是有差距。

不管怎麼說,《一九八四》是屬於在那個年代對未來幾十年極權制度的假象,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H. 一九八四的影片評價

這部出色的影片很好地展現了奧威爾筆下陰冷的戰後世界和現實中1984年的世界的區別。電影中的1984年就像經過了時間扭曲一般,看起來如同由老舊電子管和破舊傢具構建而成的一種不同的現實世界。這部電影中的道具都可以從垃圾場買到,但視覺效果卻十分離奇。(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評)
影片的酷,有一半來自於喬治·奧威爾和他的小說原著,另一半來自編導對小說嚴肅的改編。約翰·赫特是影片中最巨大的英國元素。(時光網評)
影片中多處鏡頭堅決貫徹了原著的精髓:老大哥在看著你。(鳳凰網評)
影片的主要缺點是氛圍過於痛苦和壓抑,節奏也過於緩慢。(TV Guide評)

閱讀全文

與一九八四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電影朵蜜天女 瀏覽:47
大鵬17年電影 瀏覽:271
鄉村微電影大全 瀏覽:183
推薦超好看的英文電影 瀏覽:113
動作都市電影大全集 瀏覽:50
黃渤飛機的電影名字 瀏覽:395
韓國狼人愛情電影 瀏覽:727
電影歲月神偷英文簡介 瀏覽:770
棺材大電影 瀏覽:90
女主角是最終boss的電影 瀏覽:142
電影猿人的音樂 瀏覽:703
張家輝粵語電影流氓師表片段 瀏覽:633
電影李煥英的演員表 瀏覽:119
電影英語簡介100 瀏覽:573
韓國電影畸形的愛女主角 瀏覽:127
啞女復仇的叫什麼電影 瀏覽:681
初二英語電影觀後感80字 瀏覽:735
電影講述女主角和母親經常爭吵 瀏覽:52
電影解說片段的背景音樂 瀏覽:32
主角叫玲二的電影 瀏覽: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