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讀《年輕時去遠方漂泊》有感400字左右作文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麼事情叫作無愧無悔的話,在我看來,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戲的歡樂,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經歷,你的老年有難忘的回憶。
寒假的時候,兒子從美國發來一封E-mail,告訴我利用這個假期,他要開車從他所在的北方出發到南方去,並畫出了一共要穿越11個州的路線圖。剛剛出發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薩斯州的首府奧斯汀打來電話,興奮地對我說這里有寫過《最後一片葉子》的作家歐·亨利博物館,而在昨天經過孟菲斯城時,他參謁了搖滾歌星貓王的故居。
我羨慕他,也支持他,年輕時就應該去遠方漂泊。漂泊,會讓他見識到他沒有見到過的東西,讓他的人生半徑像水一樣蔓延得更寬更遠。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獨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車站等候換乘的火車,寂靜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幾個候車的人,其中一個像是中國人,我走過去一問,果然是,他是來接人。我們閑談起來,知道了他是從天津大學畢業到這里學電子的留學生。他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記憶猶新:「我剛到柏林的時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懷揣著僅僅的10美元,他也敢於出來闖盪,我猜想得到他為此所付出的代價,異國他鄉,舉目無親,餐風宿露,漂泊是他的命運,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兒子還要小的年紀,驅車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煙炮兒」一刮,就先給了我一個下馬威,天寒地凍,路遠心迷,彷彿已經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斷線的風箏,不知會飄落到哪裡。但是,它讓我見識到了那麼多的痛苦與殘酷的同時,也讓我觸摸到了那麼多美好的鄉情與故人,而這一切不僅譜就了我當初青春的譜線,也成了我今天難忘的回憶。
沒錯,年輕時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遠方想像得那樣好,才敢於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遊,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品嘗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絕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飲咖啡的一種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輕時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氣,也需要年輕的身體和想像力,便收獲了只有在年輕時才能夠擁有的收獲,和以後你年老時的回憶。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麼事情叫作無愧無悔的話,在我看來,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戲的歡樂,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經歷,你的老年有難忘的回憶。
一輩子總是待在舒適的溫室里,再是寶鼎香浮,錦衣玉食,也會弱不禁風,消化不良的;一輩子總是離不開家的一步之遙,再是嚴父慈母、嬌妻美妾,也會目短光淺,膝軟面薄的。青春時節,更不應該將自己的心錨一樣過早地沉入窄小而瑣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樣跌倒在溫柔之鄉,在網路的虛擬中和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釀造自己龍須面一樣細膩而細長的日子,消耗著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未老先衰變成一隻蝸牛,只能夠在雨後的瞬間從沉重的軀殼里探出頭來,望一眼灰濛蒙的天空,便以為天空只是那樣的大,那樣的臟兮兮。
青春,就應該像是春天裡的蒲公英,即使力氣單薄、個頭又小、還沒有能力長出飛天的翅膀,藉著風力也要吹向遠方;哪怕是飄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闖一闖未開墾的處女地。這樣,你才會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會看見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牆。你也才能夠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沒完沒了的堵車、夜晚時沒完沒了的電視劇和家裡不斷升級的雞吵鵝叫、單位里波瀾不驚的明爭暗鬥。
盡人皆知的義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17歲就曾經隨其父親和叔叔遠行到小亞細亞,21歲獨自一人漂泊整個中國。美國著名的航海家庫克船長,21歲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實現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夢。奧地利的音樂家舒伯特,20歲那年離開家鄉,開始了他維也納的貧寒的藝術漂泊。我國的徐霞客,22歲開始了他歷盡艱險的漂泊,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當然,我還可以舉出如今被稱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農村簡陋住所的人們,也都是在年輕的時候開始了他們的最初漂泊。年輕,就是漂泊的資本,是漂泊的通行證,是漂泊的護身符。而漂泊,則是年輕的夢的張揚,是年輕的心的開放,是年輕的處女作的書寫。那麼,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樣,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無來路,後無歸途,鋪就著未曾料到的艱辛與磨難,也是值得去嘗試一下的。
我想起泰戈爾在《新月集》里寫過的詩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給我,我就給它安裝一百隻槳,揚起五個或六個或七個布帆來。我決不把它駕駛到愚蠢的市場上去……我將帶我的朋友阿細和我做伴。我們要快快樂樂地航行於仙人世界裡的七個大海和十三條河道。我將在絕早的晨光里張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時候,我們將在一個陌生的國王的國土上了。」那麼,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來別人的船張帆出發吧,就別到愚蠢的市場去,而先去漂泊遠航吧。只有年輕時去遠方漂泊,才會擁有這樣充滿泰戈爾童話般的經歷和收益,那不僅是他書寫在心靈中的詩句,也是你鐫刻在生命里的年輪。
⑵ 杭州宋城門票多少錢
杭州宋城門票+演出票有三種價格
演出看貴賓席就是80(門票)+180(劇院票)=260元
看尊賓席的話80+200=280元
豪華席80+400=480元
老年人和身高1.2-1.5米的兒童門票半價,劇院票原價
1.2米以下兒童免票
⑶ 澳大利亞主要旅遊景點有哪些!!!!
澳大利亞七日精華游 日期 游覽行程 游覽內容
第一天 上海-新加坡-悉尼 搭搭乘班機由新加坡轉機赴悉尼。
第二天 悉尼 赴悉尼游覽:玫瑰灣、雙灣、華生灣、富豪住宅區、邦迪海灘、情人港、岩石區、悉尼塔外景、世界聞名的悉尼歌劇院(不入內參觀),乘遊艇游覽悉尼港。
第三天 悉尼 驅車赴聞名的藍山國家公園。游覽優美遜峽谷及三姐妹峰,並搭乘鐵軌車欣賞縱深300公尺之谷底。游覽悉尼野生動物園、2000年奧運村。
第四天
悉尼-黃金海岸 搭乘航班赴黃金海岸,游覽海洋世界,欣賞驚險刺激的滑水表演、海豚表演、海獅表演等。
第五天
黃金海岸 前往華納電影世界,自由參觀各項游樂節目。包括:著名的警察故事特級表演、最新的三維立體電影、乘驚險的蝙蝠戰車。在沖浪者天堂海灘自由散步、游泳等
第六天 黃金海岸-布里斯班 驅車赴布里斯班游覽市容、市政廣場、萬國博覽會舊址、袋鼠角。
第七天 布里斯班-新加坡-上海 搭乘班機返回上海
參考價: 9990元/人
澳大利亞九日游 日期 游覽行程 游覽內容
第一天 上海-悉尼 搭乘班機赴悉尼。
第二天 悉尼 游覽:玫瑰灣、雙灣、邦迪海灘、華生灣、2000年奧運村。
第三天 悉尼 游覽:新南威爾士洲藝術博物館、乘遊艇游覽悉尼港(含午餐),隨後前往參觀悉尼塔、世界聞名的悉尼歌劇院(不入內參觀)。
第四天
悉尼-堪培拉-悉尼 早餐後驅車赴堪培拉游覽:大使館區、國會大廈、格里芬湖、庫克船長噴泉、戰爭紀念館。隨後驅車返回悉尼。
第五天
悉尼-墨爾本 情人港、岩石區、富豪住宅區、市容。搭乘班機赴墨爾本。抵達後游覽:市容、疏芬山舊金礦,體驗當年華人艱辛的淘金生活。晚上自由前往皇冠娛樂城。
第六天 墨爾本-布里斯班 早餐後游覽:聖-派翠克大教堂、庫克船長故居、皇家植物遠、天鵝湖、大蝙蝠,隨後前往菲利浦島欣賞企鵝集體登岸的奇景。搭乘班機赴布里斯班。
第七天 布里斯班-黃金海岸 游覽布里斯班市容、市政廣場、袋鼠角、野生園等。驅車抵黃金海岸後欣賞驚險的滑水表演,海豚、海獅表演。
第八天 黃金海岸-布里斯班 早餐後,前往華納電影世界,自由參觀各項游樂節目。包括:著名的警察故事特級表演,最新的三維立體電影,乘驚險的蝙蝠戰車。驅車前往布里斯班。
第九天 布里斯班-悉尼-上海 搭乘班機抵達返悉尼後轉機返回上海。
參考價:13500元/人
澳大利亞、紐西蘭十二日游 日期 游覽行程 游覽內容
第一天 上海-香港-悉尼 搭乘班機赴香港,轉機赴悉尼。
第二天 悉尼 早餐後游覽:玫瑰灣、雙灣、富豪住宅區、邦迪海灘,乘遊艇游覽悉尼港(含午餐)、情人港、岩石區、游覽市容。
第三天 悉尼 游覽:新南威爾士洲藝術博物館、世界聞名的悉尼歌劇院(不入內參觀)、2000年奧運村。
第四天 悉尼/堪培拉/悉尼 早餐後驅車前往首都堪培拉,游覽:大使館區,國會大廈,格里芬湖,庫克船長噴泉,戰爭紀念館。隨後驅車返回悉尼。
第五天 悉尼-黃金海岸 搭乘班機赴黃金海岸,游覽海洋世界,欣賞驚險刺激的滑水表演、海豚表演、海獅表演等。前往華納電影世界,自由參觀各項游樂節目。包括:著名的警察故事特級表演、最新的三維立體電影、乘驚險的蝙蝠戰車。
第六天 黃金海岸-布里斯班 游覽黃金海岸沖浪者天堂海灘,自由散步、游泳等。午餐後赴布里斯班,參觀布里斯班市容、市政廣場、萬國博覽會舊址、袋鼠角、野生園等。
第七天 布里斯班-奧克蘭 搭乘航班抵奧克蘭。游覽:奧克蘭市容,逸香千里的琶納爾玫瑰園、女皇大街海口大橋等。
第八天 奧克蘭-魯托路瓦 驅車前往魯托路瓦,參觀聞名遐邇的火山噴泉區、地熱活泥漿、間歇噴泉,隨後赴魯托路瓦彩虹公園,參觀著名的彩虹鱒魚養殖場、剪羊毛及動物表演秀,湖濱公園親手喂養黑天鵝。
第九天 魯托路瓦-維多摩-奧克蘭 早餐後驅車前往維多摩,觀賞鍾乳石洞,乘坐小船舷欣賞聞名世界的螢火蟲洞,午餐後,返回奧克蘭,參觀美麗的休眠火山-伊甸山。
第十天 奧克蘭-墨爾本 抵達後游覽聖-派翠克大教堂、庫克船長故居,隨後前往菲利浦島欣賞企鵝集體登岸的奇景。
第十一天 墨爾本-香港 游覽皇家植物園、天鵝湖、大蝙蝠、疏芬山舊金礦。隨後搭乘班機赴香港。
第十二天 香港-上海 搭乘班機返回上海。
參考價:17500元/人(節假日機票調價差額另計)
團費包含以下內容:
1、住 宿:三星級賓館雙人標准房;
2、飲 食:全程以中餐為主,使用團隊標准餐;
3、交通工具:飛機往返及行程內註明使用航段;游覽使用空調旅遊巴士;
4、導游服務:全程領隊,當地中文導游;
5、游覽項目:行程內所列景點門票,特別註明除外;
6、保 險:我公司海外旅遊團均由太平洋保險公司提供保險
7、簽證費
⑷ 有什麼像 加勒比海盜 一樣好看的電影
一部電影是否成為經典往往總是有一個或幾個特徵,那麼讓我們看看《加勒比海盜》擁有哪些呢?驚心動魄的情節,特立獨行的人物,匠心獨運的結構,波譎雲詭的海盜世界。無一不讓人驚嘆,當然足以成為經典,受到影迷的熱烈追捧。鏈接:h t tps:/ /pan .ba i.c om /s/1 Wx-TzZUcfppx hPzfmg4EJA 刪除空格哦
提取碼:7w37
⑸ 有沒有關於庫克船長的電影或電視劇
有英國BBC的紀錄片《庫克船長》,共4集,不錯的片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7ipYCVX3SI/?fr=3
⑹ 寫一篇澳大利亞的觀後感800-1000字
2008年1月8日,我們一行十二人,到達了澳大利亞,,行色匆匆,10天時間,純屬走馬觀花。有一些印象與感觸,與大家一起分享。
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臵——南方的土地
早已盼望能到澳洲看看,
知道那是人類最後發現的一塊大陸。
那裡土地廣袤,
人煙稀少,有袋鼠和悉尼歌劇院。
澳大利亞,7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700多萬,有土著人30萬,還有20%的人口是當年英國囚犯的後裔。
澳大利亞之旅
從北京直飛大約12個小時,即可到達澳大利亞的北部海濱城市「凱恩斯」(Cairns )。
澳大利亞旅遊路線
印象之一:夢中的綠色
一出機場,
我們就感到氣候上的差異。
在中國北方已天寒地凍,
在南太平洋
澳洲北部正屬於炎熱夏季,滿眼綠色
那一片片紅紅的三角楓,
開的象火一樣,
一樹一樹紫色的木本紫羅蘭,
把天
空印的一片浪漫,我們一下子彷彿臵身於花的海洋。
在和風細雨中,看澳洲大牧場,別是一番情致。那蔥翠的綠色,讓人萌生臆
想。
寬廣整齊之上,
有緩緩的坡和一簇簇深綠的樹錯落其間,
靜穆生動之中不時
有一群群的牛羊悠閑地點綴著。
澳大利亞熱帶雨林面積約九十萬平方公頃,
它們曾經覆蓋整個澳洲大陸,
是
目前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雨林。
一個地區年降雨量至少要達到
1.3
米才能被劃定為熱帶雨林。
澳大利亞熱帶
雨林平均年降雨量在
1.2
到
3
米之間,其中
60%
來自
12
月到
3
月的夏季。熱帶
雨林是世界上最富有生態多樣性的自然地區。
印象之二:溫情的海洋
澳大利亞是個島國,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
36735
公里。
澳大利亞有許許多多海灘,黃金海岸最富盛名。
黃金海岸位於布里斯班以南
78
公里處,終年陽光普照,空氣濕潤,這里有
明媚的陽光、連綿的白色沙灘、湛藍透明的海水、一年四季都適宜旅遊。
陽光明媚的日子,許多人就會聚集在海灘沙的沙灘上享受陽光的沐浴。
小城凱恩斯,
13
萬人,每年有遊客
100
萬,其中日本人
30
萬,中國人
20
萬。這里更有世界聞名的大堡礁。
大堡礁,其實就是大珊瑚礁。綿延
2000
公里,只知道它是海里的動物,死
後便成了樹一樣的石頭。
南太平洋陽光明媚,
風平浪靜,
無邊的藍天和著無邊的
大海,一碧無垠。臵身在這環境中,真是物我兩忘。
印象之三:多元的張力
早在
4
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
1770
年
4
月
19
日,英國人庫克發現澳洲大陸,在悉尼登陸後,
200
多年來,這
塊土地一直由英國人在開墾和發展。
1931
年澳大利亞成為英聯邦的獨立國。
澳大利亞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英女王,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但澳大利
亞總督實際上不幹預政府的運作。
2010
年
6
月
24
日起,澳大利亞總理朱莉婭〃吉拉德,是澳大利亞歷史上
第一位女性的總理。
在
200
多年歷史發展中,
澳洲奉行的是多元文化政策,
現有民族
146
個。
澳
大利亞法律保護多民族,反對種族歧視。同時,不允許性別歧視、年齡歧視、職
業歧視、身高歧視、體重歧視等。如果在就業時,遭到這些方面的問題,你有把
握在法庭上獲勝。
印象之四:面北的太陽
由於經緯度的關系,
澳大利亞與亞洲大陸產生了時空上距離。
在澳洲是南面
比北邊冷。
澳大利亞的房子朝北才是向陽的。
人行道行車也正好相反,
一律靠左
邊行駛。冬天是熱的,道路是彎曲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也同中國的不一樣。
曾經有一個中國畫家到澳洲賣畫,
他畫的月亮,
澳洲人看後覺得不對,
原來
是畫家犯了個錯誤。月亮彎的方向不對。
澳大利亞的城市
悉尼
(
Sydney
)
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也是商業、貿易、金融、旅遊和文
化中心。
悉尼在澳大利亞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其產值佔全澳的
30%
左右。
墨爾本與悉尼是澳洲開發最早的二個地區。
尤其是墨爾本,
它作為澳洲的工
業重鎮,佔全澳洲工業的
60%
,羊毛產品佔全澳洲的
80%
。澳洲的汽車工業也主
要的墨爾本。
由於它開發早,
它擁有了歐洲精緻的文化特色,
但同時帶有澳洲的
豪邁和樂天。
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堪培拉市
32
萬人口,
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的中間。
1901
年,澳大利亞獨立,當時,堪培拉只是個小山村。只是因為,悉尼和墨爾本相互
爭首都,
10
多年下來,毫無結果,最終澳洲人選擇在悉尼和墨爾本中間位臵的
堪培拉作為自己的首都。
澳大利亞的三大國寶:
(樹熊)考拉、澳寶和羊
澳大利亞,最大的產業是羊,全世界
80%
的羊毛製品出於澳大利亞。
我們以為袋鼠象中國的熊貓一樣,其實,考拉在澳大利亞比袋鼠
更稀少。
考拉終身在按樹上生活,吃按葉,按樹有毒性,有安神作用,所以考拉在
24
小時中
18
小時處於睡眠之中,所以考拉有永遠睡不醒的覺,從不喝水,它毫
無攻擊能力,好在澳大利亞也沒有攻擊性的動物。
由於經濟的發展,澳大利亞的社會福利很好。失業了,每星期的失業金
170
澳元(澳幣比人民幣為
1
:
6.3
)
,醫療全免費,教育
12
年全免費,他們每星期
工作
38
小時,平均每薪為
675
澳元(已扣稅)
。
這樣的高收入,
一方面反映出社會的發達,
一方面也滋養了人的惰性。
澳洲
人的日常生活十分安逸、
休閑。
享受生活已成為他們的口頭禪,
為爭取一星期工
作
33
小時,討論了大半年,他們盡量想不工作,少工作,多享受。
從墨爾本到企鵝島沿途風光
高爾基《海燕》中的兩句話:
1.
在蒼茫的大海上,
風聚集著烏雲。
在烏雲和大海之間,
海燕象黑色的閃電
高傲地飛翔。
2.
「一堆堆的烏雲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
。
澳洲有羊二億多隻。那麼多羊,由誰來管,主要靠神奇的牧羊犬。一隻牧羊
犬能管二千隻羊。
我們看了牧羊犬的表演,犬的忠誠和責任心,是某些人所不能比擬
我不明白,
澳洲人為什麼不能把牧羊犬列為國寶呢,
難道非要病厭厭地稀少
的樹熊作為國寶?
看!澳大利亞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水果、蔬菜、鮮花一塊兒賣!
蔬菜水果多麼新嫩鮮亮。西紅柿、青椒都好像打了臘,亮得嚇人。
其實,太陽的朝向,並沒有影響人們享受陽光的恩賜。
澳洲人在
200
多年裡,
創造了空前的成功,
現在他們正日夜吹拂著南太
平洋上的溫情的風,
將考拉作為國寶,
整天抱著按樹睡覺,
後
200
年會怎麼樣?
這個問題,連曾經將庫克船長的渡船送到澳洲的大海也難以回答。
⑺ 有什麼中世紀航海類電影
《海上鋼琴師》《海盜電台》(雖然不是中世紀,但是也是航海的,好看)
⑻ 求一部關於海盜電影的名字
黑天鵝(BLACK SWAN)拍於1942年
⑼ 《人類簡史》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本書將人類史巧妙地分成三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單就這個分類就足以把玩很久。因為相比較而言,認知革命時間跨度最長,農業革命次之,科學革命跨度最短。反過來,對人類變革影響最大的卻是科學革命。所以說,人類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自我認知階段,接著通過農業革命慢慢穩定下來形成了村落、城鎮、國家,最終依賴著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慾望發展出了科學,運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到了如今的現代。說到影響,其實歷史上每一個時代都給我們留下了遺傳基因,至今影響著我們每一個現代人。本書作者認為:歷史的目的不在於做出准確的預測,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這種歷史甚至要追蹤到幾百萬年前。現在的我們喜歡吃甜食,這件事就來源於遠古的採集社會,那時候唯一的糖分來源就是果糖,然而這種藏在植物中的寶藏,一年只能獲取一次,所以渴望吃到甜食的祖先們一定是吃到爽為止,吃完了估計還要搞個「爬梯」慶祝一下。於是乎對於糖分的喜愛就深藏在我們的基因當中,即使現代社會發明了蔗糖的人工提煉,人類還是對糖分愛不釋手。於是,迎來了困擾人類的健康問題:肥胖。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肥胖問題的預防和解決也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當然這樣的人類與動物並沒有什麼差別,然而書中著重講述了人類是如何從一個食物鏈的中低層生物一躍到了食物鏈的頂端,甚至成為「上帝」的過程。這裡面我認為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人類的語言。人類的語言最特別之處就是他能夠虛構一個故事。從而讓更多的智人團結起來向一個目標奔去。書中舉了一個標致汽車的例子。我家裡就有一輛標致車,他的車標類似施泰德獅人。過去標致汽車只是來自法國瓦朗帝蓋伊村的一個小廠,距離施泰德洞穴只有300公里遠。而現在的標致卻是個跨國企業,全球員工50萬,年產量150萬輛,是什麼讓這么多陌生人合作辦公的呢?標致公司又是什麼呢?答:即使有一天標致汽車破產了,把公司員工裁員了,設備處理了,辦公室全毀了,公司本身也是存在的,因為大家都相信這個公司是存在的。這個建立在人類集體想像當中的標致公司,他與實體世界並沒有什麼連接。讓這個虛構之物與世界產生連接的是什麼呢?就是語言。除了語言的力量,書中還展示出了文字、數字、金錢、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等等事物的原理。每每讀後我都要嘆服作者非同尋常的想像力。就像評論家高毅說的,他竟能從用生物學製造的那隻背上長耳朵的老鼠聯想到3.2萬年前的施泰德獅人,並能匪夷所思地產生「弗蘭肯斯坦如今正坐在吉爾伽美什肩上企圖滅絕智人」這樣的奇想。這說的是人類可能通過基因重組製造出生化人,從而迎來新的人種和智人的末日。但作者有一顆悲天憫人之心,因為看得出他並不希望那一天的到來,而且這樣的結局和自我毀滅的方式太令人毛骨悚然了。於是,作者提出了一個靈魂拷問:「我們人類到究想要什麼?」從而將本書從歷史學層面提升到了哲學層面。
這里我也就不展開探討人生哲學和人生真諦的話題了,我深知自己水平不夠。如果朋友們悟到了,大家可以分享一下。但我真心感到這是一本曠世奇書。讀過之後愛不釋手,所以通過讀書分享的形式寫出來,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夠在茶餘飯後聊聊他……
寫文字我還是偏愛在電腦上打字,喜歡鍵盤發出的「滴滴嗒嗒」的聲音,喜歡打開word新建文檔時候頁面簡潔清爽,喜歡加快打字速度然後心裡默默驕傲「我打字真快」。更重要的是,端端正正坐在電腦前,泡上一杯濃郁的咖啡,器械的敲打鍵盤。才是想像中該有的寫作的樣子。
每年大大小小的節日一堆,特別是情人節。要真的講究起來每個月的14號都是情人節。而情人節的「套路」也大致相同:提前幾周就會有營銷號開始發一些「情人節給女朋友送禮」、「七夕給喜歡的男孩子送什麼好?」的內容。也會有小情侶開始詢問「200元以下情人節送什麼禮物好?」到了情人節前,單身狗開始哭泣「坐等情人節吃狗糧」、「誰的男朋友更有錢大賽開始」。異地戀情侶甜蜜地抱怨不能相聚。而早有打算的小情侶在偷笑;到了情人節,秀禮物的秀禮物,沒禮物的秀聊天記錄…情人節過後又該幹嘛的幹嘛了。
千篇一律。不過是滿足大家對情人節的想像罷了。
我們做的很多事情,不都是單純為了滿足一種想像嗎?自己的想像,父母的想像,社會的想像。
男婚女嫁,傳宗接代,養兒防老……
為了滿足自己的想像,我們做了很多多餘的事情,卻不自知。
為了滿足父母的想像,我們有苦難言,一舉一動得聽父母指揮,我們違背了自己的感覺。
為了滿足社會的想像,我們審視自己的言行,承擔著社會壓力,怕被人議論。我們活在體制下,努力在個性化和體系化中找平衡。
誠然,想像給我們帶來了壓力。可也正是想像,成了我們彼此之間的樞紐。以色列的一位歷史學家在《人類簡史》這本書裡面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
正是我們智人獨有的共同想像,才使我們種群脫穎而出。若非是我們的這種共同想像,智人就不會因為相信某個故事,想像某個主觀意識上的存在而凝聚在一起。
最大「自然」團體是150人,超過這個數字,就不能靠著彼此認識,互相了解而運轉這個團體。而我們靠著共同想像,突破了這個限制,只要我們都相信一個共同的故事,即使我們之間根本不認識,我們也能共同合作。
十字軍東征便是一群陌生人相信凡是參加遠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過,死後直升天堂。而使西歐許多階級的人投身於這場征服戰爭中。
國家也是一種想像,只要我們都相信這個國家主體,國土確實存在,我們就會為了國家而付出。公司也是一種想像,公司不是由它的員工,它的大樓,它的資金而構成的,就算這些都不存在,公司也還是在那裡的。公司並不是一個實體對象,而是我們的一種共同想像。
民族是國家的想像社群,「消費大眾」是市場的想像社群。其中的成員不可能像過去村落一樣彼此熟識。它們努力說服我們是一夥的,有著共同的過去,共同的利益和未來。而這些都只是一種想像。民族和消費者都只是一種主體間的現實,只存在於我們的集體想像中,卻有著強大的力量。只要13億的中國人相信有中華民族存在,同樣認同國徽,同樣相信中華民族的故事,就能凝聚在一起。而消費者彼此都是陌生人,因為有著相同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就能相信大家都是一夥的。
我們被自己的想像綁定著,由共同的想像而連系著。你要怎麼理解想像?
網路的發展,使我們經常會看到國外媒體對中國人出國旅遊沒素質行為的報道。其實這些所謂的沒素質只是一些偶然現象,說明不了什麼問題?都源自各自家庭教育的不同造成的,根本沒必要上綱上線。
就算有這種「沒素質」,我想也不會像當年八國聯軍搶劫圓明園那樣,更不會像美國侵略伊拉克,舒利亞那樣的「有素質」。當看了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就更能了解歐洲的整個發展史,便明白歐洲的發達強大和所謂的素質是怎麼來的。也就能知道現代歐洲人表現的「所謂的素質」都是在他們祖先野蠻殺戮建立起來的。其實他們的身體里依然存在著侵略別人的基因。
從鄭和下西洋得以證明,當時的歐洲並未佔有科技上的優勢。真正讓他們勝出的是他們的貪得無厭,不斷探索和征服的野心。雖然在過去中國有能力到達很多國家,但是中國從未試圖征服過印度尼西亞和非洲等其他國家。
但在當時的西班牙,英國,葡萄牙、法國,荷蘭等國家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把當地人滅絕,然後征服這塊土地。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或者傳說來諷刺這些歐美國家征服印第安人土地的行為。
當年尼爾.阿姆斯特朗和伯茲.艾德林,在登陸月球前的幾個月,受訓於一個類似月球的沙漠,當地也是有幾個美國原住民部落。受訓時碰到了一個上了年紀的原住民,老人問他們在做什麼,航天員說他們屬於一個研究探險隊,不久之後就要登上月球。聽到他們這么說,老人沉吟了一會,問他們能不能幫個忙,
是這樣得,我們的族人都相信我們的聖靈住在月亮上,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為我們族人帶個重要口信?
「要帶什麼話」航天員問。這個老人用族語說了一串,並讓航天員背到滾瓜爛熟。航天員問:「這是什麼意思」。
「啊,這是族人和月亮上的聖靈之間的秘密」。等到航天員回了基地,好不容易找了一個懂這個語言的人,讓他翻譯出來,這個翻譯簡直笑翻了。翻譯說:這些航天員費盡心力背下來的這句話是:「不管這些人跟你說什麼,千萬別相信他們。他們只是要來偷走你的土地的。」
從尤瓦爾.赫拉利提供的數據就能看出這些現在有素質的歐洲人祖先的殘忍和野蠻。
在1769年,當時的英國庫克船長遠征後的一個世紀間,數百萬的歐洲人殖民到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和紐西蘭的土地;把最肥沃的土地掠奪,原住民不僅人數銳減到90%,倖存者也嚴重受到種族歧視迫害。庫克遠征隊帶來的幾近毀天滅地的災難,至今尚未復原。讀後感·他們征服在原本遺世獨立,生存繁衍長達上萬年的塔斯馬尼亞島原住民時,在之後的100年時間里,幾乎把他們滅族,有組織有計劃地殺害所有原住民…..
整本書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生態學、政治學、文化學、心理學等學科角度闡述人類如何從一個狩獵的群體逐漸發展到現在的發達城市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來龍去脈。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只有知道歷史,了解歷史。才能了解人性。現代的人和幾千年前的人一樣。貪嗔痴慢疑從來沒有改變過。
總之這是一部「奇書」,讀了《人類簡史》我們每每會為作者非同尋常的想像力而贊嘆。
《人類簡史》是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著作,當我看到讀者的讀後感我不禁感嘆這本書在20xx年就已經流行開來了,我不禁感嘆讀書少的我又有所感觸。好了不多說書中的內容我只是說一下我的感受。
這本書使我腦洞大開,在之前還有一本書令我腦洞大開那就是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爭》,用金融的角度分析了從古到今的戰爭,令我看的如痴如醉。
相同的在這本書中第一個腦洞就是:書中寫到我們的社會都是在努力讓人相信編織的一個巨大的無形的網,我想這個很可怕,想想也是我們為什麼是這種語言,怎麼會進化到現在的這種狀態,實際上智人(書中將人類進行了細化,最後延伸進化到最後的就是我們智人)在地球上也沒有生存很多年,我們卻在不斷的完善讓人們不斷的相信我們身邊都是真實可信的。
第二個就是對先前宗教理論的顛覆,現今社會發展速度超乎人們的想像,在先前人們不斷的用宗教思想來奴役和感化人們(我說這句話是因為我是一位無神論者),宗教可以說占據了人們很大的思想空間和社會活動,在現在網路的迅猛發展Twrite、Facebook、微博、微信等等都使我們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和時間有了很大的縮短,宗教不在向以往那樣容易使人們變得很溫順很聽話,人們被各種思潮所充斥教化,使自己的內心不在那樣純凈而變得復雜多樣化。在書中寫到先是農業制約了人類的發展,我感覺不盡然,我感覺是農業給了智人穩定,給了智人的發展空間。在現在我越來越感覺到就是人類的偉大,第一次工業革命—農業革命我還沒有什麼太大感觸,因為農業主要還是靠地球上的土地,靠天,人類只是改變了一些作物的高產高效,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但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的工業革命,智人進入了機械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了智人的偉大,簡單的機構另當別論主要是復雜的機器設備。第三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更令人震驚,智人已經將虛擬的電和各種能量轉化為使用,不得不說人類的偉大。有時候我就在不斷的反思,誰是第一個改變歷史進程和推進社會進步發展的人,實在令人費解。
第三個就是短短半個世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速度實在太快,有些讓人邁不開步子。想一下在一百年之前我們還是民國,我們還處在舊社會,溫飽文明都不曾存在,在八九十年前我們全世界都在經歷全球范圍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現今的發展使我們認識到了自我的渺小,相信很難再有全球性的戰爭,主要是人們都有了人權之後不知道在位什麼為誰而戰。在四十年前我們剛剛進行了改革開放,可以說在四十年中我們的發展進步有目共睹,在之前給我感觸深的就是電視他使人類的生活進入了多元化,是智人的生活變得很精彩。
第四個就是在最後一個章節中寫到,人類正在努力通過自己改變全世界改變智人,身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冰箱,沒有冰箱的時候我們食物沒有辦法長時間保存,在有了冰箱之後我們食物的保質期有了保證,還有空調,我們在讓環境適合我們,而不再是我們在不斷的適應亘古不變的環境。
第五就是現在人們有點與天斗其樂無窮的感覺了,人們在不斷的打破和改變原來人們不敢想像甚至不可能改變的一些規律。
總之,通過人類發展史使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人類簡史》這本書是我從最一開始就看的一本書,因為《人類簡史》和《時間簡史》聽起來酷酷的。
但是我把這本書擱置了放到了最後來看,因為這本書真的值得我自己仔細的去揣摩,因為讀史使人明智,我是對於這種概論來的歷史性讀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由於時間關系我也只能是強行的一目十行把這本書看完,也並沒有吸收到太多太多的東西,但中間我也是有過思考。
這本書以我現在讀和思考的效果僅僅一千字是不足以表達的,所以我要把這本書的讀後感寫到至少兩千字也就是至少分成兩篇,這一篇就是關於個人的思考。
《人類簡史》說的就是人也就是基於人性,然後引發的一系列的事件。人從智人開始一直到當代我們現在所處的現狀,都是通過人性的一些生理上還有心理上的變化。
其實很簡單,舉個例子,我們為什麼喜歡吃糖,因為我們需要糖,我們身體本身是以葡萄糖作為能源消耗的,就像汽車要耗油一樣,我們人是要消耗葡萄糖來維持生存的。人的一系列的情緒都是通過激素還有一些蛋白質的信號傳遞來表達的,但是人為什麼會產生意識還一直沒有定論。
基於此,我就思考了,為什麼人通常都喜歡偷懶,因為懶是人的天性,人不人不願意去做太過費力的事情,除非有一個他能夠預期得到的成果,或者是過程中的喜悅來給他繼續的動力。
很簡單,我摘抄了其中句話就是:人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想躲開;一旦遇到開心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想去追求並且增加這份愉悅感。就拿我們現在上教練技術來說,我在上教練技術過程之中一直是痛苦的',我個人的思想是一直在聚焦痛苦的,所以我一直是沒有完全的投入的,但是當我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並且拿到了從中獲得了喜悅,獲得了成就感的時候我就想拚命的,想要上山想要去走完教練技術這段旅程,這也是人類的天性吧。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面對,其實人最終都是要走向死亡的,也就是說,對於死亡,人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只有去面對。以平常心來面對這件事情,做到不讓死亡去干擾自己平常所下的決定和所做的一些事情,就像我現在遇到的那些困難,付出一些代價,還有導致的結果,我都是要去面對的。也就是說,即使我最終沒有辦法上山我也是要去面對的。其實以我現在的狀態來說上山我覺得也是會痛苦的,因為可能內心裡覺得是給團隊拖了後腿。但是團隊因為我而圓滿,我是會比較高興的,但是我所面臨的痛苦是一定會面對的。
在提及科學的時候,其中有一個觀點是我十分的贊同,就是科學是沒有對錯的,但是使用科學研究成果的人卻是不一樣,在不同的人手中會達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善惡之分。
這讓我看到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以受害者的心態來描述和以負責任者的心態來描述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但是事實卻是一樣的。再比如一個簡單的例子,兩個人走在沙漠里,只有一瓶水但是那一瓶水不小心被打翻的時候,悲觀的人會說,天哪,我們就只剩下半瓶水了,但是樂觀的人呢,他就會說,太棒了,我們還剩下半瓶水呢。
這就是這一件事給我帶來的啟發,也就是教練技術中常說的沒有對錯,還有受害者和負責任者的心態。
看完推文分享的幾個小章節,我心裡存在著一些疑惑——女性被不公平對待是歷史留下的原因還是作為女性本來就是真的屬於弱勢群體?難道她們就真的應該被不公平對待嗎?盡管在女性佔全球人口總數約48.5%的今天,我們呼籲著男女平等,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區別對待,例如在某些鄉村裡,還保留著「生男總比生女」的觀念,她們寧願把孩子送掉也要生一個男孩,又例如在審計工作中,同等水平的男生和女生,男生總是更同意得到青睞。
在原始社會時期盛行的母系社會,逐漸沒落變成了父權社會,可是如果僅僅是因為男性能夠獲得更多的食物,有良好的體力保護群體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原因,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往往女性能做的並不比男性差。就如同書中所說的女人往往在田裡、在工廠里、在家庭中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而不是從事一些不需要體力的工作。這明顯不因為歷史遺留的原因造成女性被不平等對待的,而是一種觀念女性被弱化的概念,這種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於人們腦海里,盡管女性可以和男性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也被人們所否認。
不可否認,男性在力量,雄心,好強這些方面比女性更佔有優勢。那難道女性就應該被區別對待嗎?我覺得女性也有她們獨特的優勢:她們更懂的發展社交技巧,學習如何合作,給予彼此撫慰,最主要的是她們對後代的關愛是無可替代的,所以女性不應該被區別對待。
最近熱播的印度電影《神秘巨星》講述的是一個印度少女尹希婭突破歧視與阻撓,堅持追尋音樂夢想的故事。然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主角尹希婭,而是她母親。整個電影都在男尊女卑的背景下進行,女性生活在印度,似乎就註定了悲劇的一生,就像電影中,尹希婭父親的姑媽對其所說的那樣「你媽媽最大的錯誤,就是把你生下來。我媽媽最大的錯誤,也是把我生下來。」因為在印度每個女人的人生,都像是一場重復。沒有尊嚴、沒有地位、沒有夢想,只是男人的生育機械、家裡的保姆,乃至可以隨意打罵的對象。尹希婭的父親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對尹希婭的母親拳打腳踢,把工作上的不滿發泄到尹希婭母親身上。盡管尹希婭母親被這樣不公平對待,可是她對女兒的愛是不變的,當全家人知道尹希婭還沒出生是女生時,是她堅持生下尹希婭,在尹希婭希望成為歌手,改變自己的命運時,她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的人。最後因為對尹希婭的愛使她生平第一次反抗了丈夫,帶著尹希婭走向頒獎典禮。如果不是因為母愛,尹希婭不會走到今天的這一步,所以女性並不是一無是處,我們不應該提倡男尊女卑,而是呼籲男女平等。
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中,會給予女性自由平等的男性微乎其微,但是我希望我們能夠做到男女平等,少一些不公平對待的現象,而不是變成影片中尹希婭父親那樣的人,將生活中的不滿發泄在妻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