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0分急求電影《活著》觀後感
看完這部電影,我沉默了很久,找不出第二個詞來形容這種生活狀態:活著,僅僅是活著。
有人說:比一生做乞丐更不幸的,是從宮殿里流落人間,淪為乞丐的王子。前者不知富貴為何物,倒也在糊塗中活得快活,後者,那些過去會成為永恆的傷疤,清醒而又痛苦。富貴,就是後者。
從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到最後一個飽經滄桑的老者,這種轉變就叫做活著。一個小人物在巨變的歷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著他,這就是活著。大躍進、文革,在這些浩浩盪盪的歷史潮流下,人,只是一隻螻蟻,努力地去追求,去奮斗、去好好地活著,但是又必須受著命運的擺布,無能為力地掙扎在這個世上。在期望的即將實現,在他看到快樂即將到來時,總有一場災難,把它毀滅,像是豐收前的一場暴風雨,打落了麥粒,打碎了希望。當然,不會僅此結束,頑強、人的本性中的頑強讓他不願停止掙扎、他要抗爭、要奮斗、要希望。暴風雨過去,看到的不僅僅是荒涼,還應有著一份希望。他從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從不怨天尤人,他仍舊在希望。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希望……反反復復,無論怎樣,最後仍然是希望。
這份希望後面,有一個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親情。有慶給姐姐趕走欺負她的男孩:小鳳霞把春生的車玻璃砸壞,替弟弟報仇;媽媽一個一個地往有慶的飯盒裡添餃子;以及在有慶的墳旁,家珍一聲聲地喊著「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命」……那種帶著孩子氣的打抱不平,讓人憐惜;那種關懷,讓人覺得溫暖;那種悲傷,讓人心痛。這個世界是寒冷的,但是在這個家裡,一家人互相給予溫暖,讓他們的世界有了陽光。
影片結尾,福貴對饅頭說,「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多少有些平淡,沒有什麼大悲大喜,只是很舒緩地,從觀眾流淌過去,很親切,很真實,很平靜,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四十年,彈指一揮或是滄海桑田,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中國人就這么無聲無息地繼續活著。
這是一個非常美的故事,非常凄美。
電影的配樂非常好,二胡拉起的渺渺空間里,渺渺人生的種種無奈就流泄而出了。《活著》中到底有多少深深的憂患,那對著人生最原始的生存的無奈是永遠糾纏不清的,除非,除非你早已無需為生存而恐懼,並且也對於他人的生存無動於衷。
有人說,《活著》像一部史詩,被包裝在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同時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那分充斥著凄涼的微笑。
有人說,活著就是忍受。
忍受,為了活著,為了希望而忍受。
『貳』 要電影《活著》的觀後感!
活著》觀後感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 —— 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並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 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 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活著!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叄』 余華小說《活著》的主題思想是什麼讀後感要取什麼題目
余華小說《活著》的主題思想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可以取名《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小說運用象徵的手法,就是用死亡象徵著活著。可能很少有人會遭遇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而白發人將黑發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只能在小說中可以看到。藝術的真實會讓人相信世間不但有過活生生的福貴,而且將來還會有很多。
(3)電影活著觀後感題目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
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肆』 求語文作文題目。關於電影《活著》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活著》,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深刻,更加了解了生命的意義。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民國時期,一個叫富貴的少爺,因為賭博,把自己的家產全都輸光了,妻子家珍也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過著貧窮的生活。一直到他妻子家珍回來,並得到一個皮影工作,日子才漸漸好起來。不幸的是,再一次表演中,富貴被******兵給抓走了,在國名黨的兵團里,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後來富貴又到了共產黨的團隊里,最後終於回到了家。在他家裡,妻子家珍每天只能靠起早貪黑地送水來維持生活。以後,生活越來越好,但不幸卻不斷發生在他身上:唯一的兒子被兄弟撞死了,唯一的女兒因為生產時大出血也死了,不過最後他的妻子、外孫、女婿還一直陪伴著他……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深刻感受到活著是一件多麼美好、幸福、快樂的事。在富貴那時候,一剎那間就是幾條人命,但即使生活在艱難、困苦,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生命,永遠抱著一顆求生的心。
而我們現在的人,每天都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沒有看重生命,從來沒認識到生命是多麼美好的事物。
世界上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只要你有求生的心,有熱愛生命的心,有堅強的心,無論是生活還是心理上的困難總會過去,幸福的大門總會向你打開。我們應該像富貴那樣,用堅強面對生活。
讓我們一起熱愛生活吧!
『伍』 電影《活著》觀後感
電影《活著》改編自作家余華的小說《活著》,原小說更加沉痛,電影里消減了很多。小說《活著》中,在「屠夫作家」余華的筆下福貴的親人一一的悲慘死去。電影《活著》終於給影片主人公福貴留下他可愛的小外孫、孝順的女婿以及他的妻子。
余華自述: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電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著」,影片中福貴和春生在國民黨抓去的時候,在無數的屍體中說:要活著無論如何都要活著回去;人,活著不容易,小人物活著更不容易,葛優的活著只是中國千千萬老百姓活著的縮影。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在淚水中我們也有慶幸。
福貴的命運,是時代的命運,也是一部分人的命運。一個敗家的子弟,看著家道中落,在窮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變為貧窮,母親的去世,巡演皮影戲被抓服役,參加內戰,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兒子,女兒的死,都是那麼慘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極力的維持中,命運和社會給他們開著一個又一個殘酷的玩笑。看得出來,生活沒有絲毫動情,要給他一個完好的感覺。福貴居然堅強的活了下來,晚年與妻子為伴,想這種可怕的生活。一個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無奈。深深思考,人為什麼活著,真是一個要自己必須回答的問題。另外,皮影戲是本片的一個亮點,它貫穿電影的始末。有些人認為是故意以「民俗」來取悅於外國的影片評委。皮影戲在這片子里是一種關於藝術與傳統的象徵,是人類生存中較高層次的需要。最初的時候,當福貴是個二世祖時,皮影戲是一種純粹的藝術追求;到後來他敗了家後,這既是藝術,又是謀生的手段;到文革的時候,關系就更為微妙了,那既是他的「幹革命」的本錢,又是他需巧妙地保護以免於被扼殺毀滅的「傳統」。後來皮影戲還是給「滅」了,但在片子最後,我們發現那箱子還在,只是變成了裝小雞。小雞是新生命的象徵,箱子曾經裝過代表藝術的皮影戲道具,如今又裝載著新生命,這就使藝術、傳統與新生命有著相通與聯系,則「活著」的意義又有了更深遠的內涵。
『陸』 求張藝謀的電影《活著》 的觀後感
《觀後感1》
電影是根據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小說我沒有讀過,據說很沉重,不過通過這部電影已足以感受心頭之重。
《活著》淡淡的兩個字,平凡的百姓的平凡故事。《活著》到底是為什麼而活著?片中大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妻子家珍屢勸無效,帶著女兒鳳霞回娘家。當夜福貴輸光全部家產,父親給他氣死。一年後,家珍帶著女兒及手抱的男嬰有慶回家,福貴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戲維生。適逢國共內戰,福貴先被國民黨拉俘當兵,後被俘擄。好不容易獲釋回鄉,慶幸一家團圓。但生活讓他失去了兒女等親人,最後剩下的惟有活著……
電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著」,影片中福貴和春生在國民黨抓去的時候,在無數的屍體中說:要活著無論如何都要活著回去;人,活著不容易,小人物活著更不容易,葛優的活著只是中國千千萬老百姓活著的縮影。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在淚水中我們也有慶幸。
福貴的命運,是時代的命運,也是一部分人的命運。一個敗家的子弟,看著家道中落,在窮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變為貧窮,母親的去世,巡演皮影戲被抓服役,參加內戰,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兒子,女兒的死,都是那麼慘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極力的維持中,命運和社會給他們開著一個又一個殘酷的玩笑。看得出來,生活沒有絲毫動情,要給他一個完好的感覺。福貴居然堅強的活了下來,晚年與妻子為伴,想這種可怕的生活。一個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無奈。深深思考,人為什麼活著,真是一個要自己必須回答的問題。
活著,難啊,要活的堅忍不拔,偉岸不動,難啊,福貴看似弱不禁風,細皮嫩肉。他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下有誰能心平氣和地承受!活著很無奈,有很多事不能阻止,因此而喪失痛絕一直兢兢業業地活著,卻可以一瞬間把你打回原形,身上猶如背負著萬砘巨石,為它而發泄,發狂、發瘋。
電影最後富貴的外甥孫給了我們最後的希望。所有的話語都匯成了那一句像兒歌似的略帶疲憊的而又韻味悠長的話語:小雞長大之後就會變成鵝,鵝長大之後就會變成羊,羊長大了就會變成了牛,牛長大了,就一切都好起來了……
看完這個電影,我們會明白自己是多麼幸福,我們不再需要太多,我們活著不僅為自己,還為了愛著我們的人和我們愛著的人!
《活著》觀後感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著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著」。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 —— 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並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說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著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著的人還得活著,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嘗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 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 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活著!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柒』 電影《活著》的觀後感題目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著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著」。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 —— 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並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說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著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著的人還得活著,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嘗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 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 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活著!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捌』 急求! 電影《活著》的觀後感!
「人活著,就比什麼都強,我們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你可不能去尋死啊!」福貴站在門外,拉著一臉落魄失魂的春生說出這句話。六年後,重看《活著》,多了份鄭重的蒼老,增添了許多沉重的思考。《活著》無疑是張藝謀最好的一部作品,這其中大部分功勞有人認為要歸功於余華,但其實電影和小說有許多的不同,尤其是結局,電影最後是一家團圓,而小說最後卻只留了福貴一個人活了下來,其他所有人都死光了。小說更殘酷,而電影在這一點略顯的給予了人些許的希望。
《活著》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了解歷史的機會,大煉鋼,大躍進,大批判,文革,歷史是個死物,它不會說話,但你只要睜開眼睛,就可以看得到,自然也就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往往也只有歷史,才是最具有力量的,因為它真實的,你就算閉上眼睛,也逃不脫這個存在。用我黨的話說,時代在進步,經濟在飛躍,人民生活水平在飛漲,國家力量在幾何級暴漲,可我們卻再也看不到這樣的電影,因為我們已經在繁華的物質生活中忘卻了自己的尊嚴。王小波說,「中國歷史幾千年,沒有幾個人有過自己的個人尊嚴。。。中華禮儀之邦,一切尊嚴,都從整體和人與人的關繫上定義,一個人不在單位,不在家裡,不代表國家,不代表民族,單獨存在時,居然不算一個人就只算是一塊肉」。。《活著》里的福貴又何嘗不是這樣的肉,他放棄所有的尊嚴,低三下四,低聲下氣,一而再,再而三的苟喘偷生,福貴分不清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在做什麼,什麼是革命,什麼是走資派,什麼是尊嚴,他都不知道,這個人,就只求生存。在中國,每個人都在喊著過幸福生活,但卻有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努力著如何生存,和殘酷的現實做激烈的斗爭,沒有尊嚴的事情做的太多,也漸漸麻木,以至於後來他自己也想不起來初衷卻只是想過個安穩日子。「我跟著你,只是想過著安穩日子」家珍一直在電影里重復著這句話,有家,有人,比什麼都好,命運的重重磨難並沒有讓這個家破滅,福貴的家猶如風雨中飄零的浮萍,搖搖欲墜,始終不倒,面對著殘酷的現實,福貴與家珍唯默默承受這些無法言喻的痛苦,撕破臉前的自尊,然後再繼續生活,這是中國人最可笑也最諄朴的道德品質。一直以為,我們的眼裡只看得到自己和身邊的人,再遠一些,就已經看不清楚了,連自己都在找尋尊嚴,更何德何能把別人當人來看呢?都是身體,一具東西罷了。。。
比起小說,電影來,更為讓人心痛的是,那些屏幕上,文字里的只是六十年前的歷史,不復而返,而現實中,我們生活的年代,依然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這樣一幕幕類似富貴放棄尊嚴,只求生存的慘劇,經濟在飛躍,精神在退步,人與人之間更為冷漠,千絲萬縷根根離不開金錢利益,屁民依然是屁民,混蛋依然還是那個混蛋,所有的尊嚴都在國家,民族身上無窮的放大,而另一方面,人民的自尊卻在漸漸的磨滅,唯一增加的只有那無力的憐憫以及無望的憤怒,《活著》紀錄了歷史的真相,屏幕上的中國讓現時的我們每個人都會陷入到沉重的思考當中,福貴坎坷的一生歷歷在目,無論小說或是電影,都在重述著一個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就只是一件物體那樣的活著。看完電影之後我不禁問起自己:六十年過去,我們是繼續這樣活著,還是繼續這樣的活著,還是去死。。。做為一個屁民,我有的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