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雷鋒在1959》電影觀後感,250字
雷鋒在1959》觀後感
時間:2013-03-15 08:14來源:未知 作者:閆壽宇 點擊: 5645 次
雷鋒在1959》觀後感
徐家集小學 四年級二班 閆壽宇
「雷」「鋒」兩個字,組成了一個偉大的名字——雷鋒。他,雖然只在平凡的崗位,但是卻做出了絕不平平凡凡的事情。雷鋒,用他短暫的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每年都在學雷鋒,但雷鋒在我心中只是一個人模糊的影子,可是現在,從《雷鋒在1959》中我知道了「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句話的具體含義。雷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譜下了一首首助人為樂的篇章。在暴雨中,雷鋒為了水泥不被雨淋濕而用自己的被子將水泥蓋住,讓水泥得「救」;在生活中,雷鋒用自己的細糧票,為師傅家飢餓的孩子買來熱乎乎的饅頭;走在路上,他幫別人修車,在工廠里,他是勞動標兵,他用平平凡凡的小事為我們點亮了成長路上的指明燈。雖然電影院里是黑暗的,但是我們的心是雪亮雪亮的。雖然天氣是冷的,但是我們心裡是火熱火熱的。雖然雷鋒的個子很矮很矮,但時他的形象卻很高大。他做的那一件件感人的小事,也許稱不上是多麼偉大的壯舉,但正是這一點一滴的件件小事,卻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句話,永遠會是我們前行的指路燈。
三月的春風吹滿神州大地,雷鋒的影子由模糊變清晰。讓我們乘著這「雷鋒」之風,把雷鋒的足跡印滿我們的校園,印滿我們的家鄉,印滿我們的祖國。
(責任編輯:潘光興)
❷ 看超能陸戰隊觀後感250字
你好
你要的文件如下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14歲的天才少年小宏(hiro)為了考進舊金山理工學院發明了一種「微型機器人」,他可以用一個頭套通過連接神經元來讓它變成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一次,在舊金山理工學院里發生了一次大火災,在這一次大火災中,小宏失去了他的哥哥泰迪(teddy),可是,羅伯特慍拉漢教授(professorrobertcallaghan)卻用「微型機器人」保護了自己,他研究了這種「微型機器人」並批量生產,為了完成一個復仇計劃,他無惡不作,這時,小宏站了出來,為了阻止卡拉漢教授的行動,他給他在舊金山理工學院認識的幾位朋友:弗雷德(Fred)、神行御姐(GoGo)、哈妮檸檬(HoneyLemon)、芥末無疆(Wasabi)以及他的哥哥泰迪發明的大白(Baymax)做了「超級英雄」的鎧甲,成功阻止了卡拉漢教授的行動。
這部電影讓我覺得情節一波三折,影片開頭非常有趣,大白在進「微型機器人」想去的地方卡住了,它說:「請給我一點時間放氣。」接著,它便像放屁一樣放氣,「噗----」,然後,它進了倉庫,又說:「請再給我一點時間充氣。」小宏很無奈,它最後因為「胖」遇到了很多問題。實在太有趣了!
這部電影很有意義,芥末無疆在開車為了逃離卡拉漢教授的追擊時,還時刻不忘交通法規,在有紅燈的地方停了下來。在小宏失去哥哥為了復仇時,沒有殺死卡拉漢教授,反而救了他的女兒,他知道他哥哥死了,如果再殺了卡拉漢教授也沒用了,還不如把能救的人救出來。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一件事既然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在追究了,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心胸要寬闊,才能讓大家和平相處。
請及時查收
如有疑問 請追問
滿意的話 望採納
謝謝
參考自網友
❸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250字左右
從1949到2019,新中國在復興大道上不斷前行。這70年,是先烈捨命創造的70年,是充滿艱難險阻的70年,是中國砥礪前行的70年,更是中國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70年!今年,全國人民都為祖國70華誕感到歡喜和驕傲,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母親送去了祝福。陳凱歌、張一白、徐崢等聯合執導的70周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選取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個畫面,重現祖國70年的經歷,使人產生極強的共鳴,相信每個觀眾都有不同的感受。
電影選取代表中國幾個不同階段的大事件,將70年的大事件呈現出來,使每個人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祖國的70年經歷。每個小故事都將個人與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將幾代人聯系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力量的強大。
令觀眾最感動、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前兩個故事《前夜》和《相遇》。《前夜》由管虎執導,黃渤主演,是關於開國大典前夕的故事。黃渤扮演的林治遠說過:「28年革命,2000萬人的犧牲換回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僅僅兩個數字,就讓很多人熱淚盈眶。爭分奪秒地為國奮斗,眾志成城的群策群力。這面旗幟看起來很簡單,背後卻有著無法計數的人們共同努力。影片中生動的內容,不僅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真真切切的存在,而且讓人們被歷史感動,為這樣的歷史而自豪。而《相遇》則是關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他叫什麼名字?他叫什麼名字我都不知道。」在新中國第一原子彈爆炸成功的背後,所有人共同的狀態——無名。他們將個人的情感深埋心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青春和汗水甚至生命換來國家的強盛。他們唱響了青春之歌的主旋律——奉獻!當方敏和高遠在慶祝的人群中走散、當若干年後方敏看著電視流下情緒復雜的眼淚,影廳里多數觀眾也都跟著流下了眼淚。其實,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
❹ 親愛的小孩電影觀後感250字
你好 你要的文件如下 親愛的,我們回家 《親愛的》第一支預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後,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黃渤說的,「這個電影有一隻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親愛的》當然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群像,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它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還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 電影里,田文軍說「憑什麼我要認命」,就是這股勁讓他拚命尋找,不言放棄,唯有把「希望當飯吃」,他才能在失去幾乎所有的時候,還能「不認命」地盼望著找回一點點的尊嚴。找到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於終於爆發,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如何一個字,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黃渤的表演太有爆發力了,在靜默中,給予我們心靈重重地一錘,雖然沒有經歷過這般痛苦,但是看著他抱頭痛哭,我們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拚命尋找的何止是鵬鵬,只有把鵬鵬帶回來,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魯曉娟丟失的也不僅是鵬鵬。「不認命」的她為了往上爬,和田文軍離婚,組建了一個中產家庭。但在丟失了鵬鵬之後,她終於發現,其實身份、金錢是無法對抗這樣一個痛苦的,她一直想擺脫人下人的身份,倒頭來卻發現丟掉了自己。這實際上,跟很多我們身邊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於沒法停下腳步去看看原來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失去鵬鵬,她又變得跟田文軍一樣了;尋找鵬鵬,其實是她自我重建的過程,重新回到她出發時的狀態。面對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幫助到什麼,只有重新建立內心,才可以去對抗、甚至超越這個痛苦。電影里雖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案,但我們顯然能感受到,魯曉娟「回家」了。 韓德忠,沒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電影里,其實是一個沒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為能夠借幫助大家來獲得救贖,但到頭來發現,尋找太累,最終還背叛了眾人。電影里,他在「回家」這條路上似乎越走越遠,最後發現錢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過去,更抵不上一張死亡證明。 佟大為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人。社會會磨掉人當初的銳氣,使人同化成「社會之人」,要生存,就必須得那樣。而在幫助李紅琴的過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讓人遺憾的事,佟大為的很多場戲,都能看出《中國合夥人》里王陽的影子。 李紅琴,不得不說。趙薇這次終於遇上最對的,也是最好的角色。這個人物的命運,早已註定趙薇可以在這部戲里大放光彩。她丟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養子被帶回家,女兒被奪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兒不能要回來,嚴重地說,那她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在某種程度上,和田文軍也有點類似,只是在社會的認同上,她站在了田文軍的對立面。兒子和女兒都不屬於她,就連法律,似乎也要來割斷她最後一根稻草,生活之於她,太殘酷了,以至於我們在道德倫理上本該厭惡這樣的「人販子老婆」,但卻最終不由為之憐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還有家可歸嗎?電影的最後,留下了很多,長鏡頭一搖,我們隱隱看見,黑暗的盡頭還是有一點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無奈,再加上語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趙薇完全就是李紅琴,她的角色太無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於無法意識到自己丟掉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裡面那些人物的經歷,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兩個多小時內,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後審視自己。電影的深度不在於導演或編劇將細節挖得多麼深入,而在於,它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不會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的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請及時查收 如有疑問 請追問 滿意的話 望採納 謝謝
❺ 優秀勵志影片觀後感250字
11月25 日 ,我觀看了《彈鋼琴的盲童》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描述了一個叫劉浩的盲童學鋼琴的經歷。
故事裡面的媽媽原來生的是三胞胎,結果回家時發生車禍,其中兩個夭折,另一個被送往氧氣箱,最後成了失明的孩子,取名劉浩。劉浩漸漸長大,一天媽媽下班回來聽到家裡有音樂聲,以為是孩子開收音機,卻驚奇地發現是劉浩在彈琴。之後,媽媽決心帶劉浩去學琴。好不容易他們在一個琴行里找到了一位老師。在老師幫助下,劉浩獲得了金獎。
這是部感人的電影,劉浩的媽媽是個偉大的母親,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有堅強的信念。第一次她面對兩個孩子的夭折、另一個孩子的失明,她堅強地面對事實,努力地把劉浩養大。第二次,當面對家裡貧困而孩子又渴望學琴,她同樣沒有放棄,讓劉浩去學琴。第三次,當劉浩不願意繼續學電子琴而想學鋼琴時,她毅然帶劉浩去北京找鋼琴老師。第四次,她寧可自己去琴行搞清潔衛生,也要讓劉浩天天有琴可彈。同樣,劉浩也沒放棄自己的夢想和天賦,在媽媽的幫助與努力下,堅持練琴,向夢想前進。沒有媽媽的堅持,劉浩不可能成功的;沒有劉浩的努力,媽媽再堅持也等於自費。因此,偉大的母愛成了劉浩人生的明燈。
希望我媽媽一直支持我學習樂器,我會努力地練習。————
自從和爸爸一起看完《彈鋼琴的盲童》後,我覺得生活中的困難是沒什麼不能克服的。 從那往後,我碰到了困難,都會反問自己盲童劉浩是怎樣堅持下去的?他又是靠著什麼成功的?那麼多次,劉浩一家又是怎樣渡過重重難關的呢?
以前,我總是為了一點點小困難而放棄。看完《彈鋼琴的盲童》後,我也要向盲童劉浩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有一次我生病了,但我沒有像劉浩那樣忍著疼痛堅持下來。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只要我堅強起來,病魔就會害怕。正如一句話所說:困難如同一個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雖然我也學鋼琴,但是和劉浩相比,我卻沒擁有毅力和堅持。劉浩身為一個盲童,看不見,但比很多人都厲害。
劉浩天天都想彈琴,自從到了北京後,一天都會彈幾個小時。劉浩媽媽為了給孩子找一個鋼琴老師,竟然帶著劉浩去了北京,連最後的5 元錢也用光了!可他們並沒有放棄,四處奔波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好心的老師,劉浩就是這樣成功的,贏得了大家的稱贊。
從此以後,我懂得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敗打倒。讓我們一起戰勝失敗吧!加油!————
看《彈鋼琴的盲童》這部影片後,我被小主人公劉浩身殘志不殘,勤奮好學的精神深深感動著。
八年前,他的母親因車禍導致早產,因為在保溫箱里吸的氧氣太多導致劉浩失明。劉浩三歲那年,他的母親給他買了一台玩具小鋼琴,它竟然用鋼琴模仿麻雀的叫聲。他的音樂天賦令母親震驚,她明白音樂將是劉浩一生的快樂。她發誓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劉浩學上鋼琴,在有琴的情況下,劉浩每天堅持練琴,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他竟然登上了大舞台與朗朗一同表演!
真難以想像,一個孩子在看不見任何東西的情況下,把鋼琴彈的竟然這么好,他要付出多少努力,要克服多少困難啊! 而我身體健康家裡有琴,可我怎麼做的呢? 我不願多練琴,遇到困難就逃避,不願克服,結果父母花了錢而我卻沒有什麼收獲,比起劉浩我可真慚愧。劉浩真是我的榜樣,我要向他學習。
在我們生活中,上天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沒有什麼偏心。不管你是殘疾人或是健康人,只要你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獲。只要你對生活有信心,不放棄,你的生活就一定是充實的。
所以,我以後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低頭。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就一定有收獲!以劉浩刻苦精神為榜樣,做一個好學生。
❻ 開國大典觀後感250字左右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經過了28年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今天。那一聲庄嚴的宣布,是用堅定的革命精神組成的;是用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鮮血換來的。中華大地一片沸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經無線電的傳播震撼了全球 ,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歡躍,為之振奮呢!回想我們中華民族經歷的滄桑歲月,不由得眼睛潮濕了。不經歷風雨,怎麼會有這超越時空的聲音。
還有一個鏡頭: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坐在爸爸的脖子上,喊著:「毛主席萬歲!」還有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農民,開懷大笑,那灰白色的鬍子一抖一抖的。這些鏡頭,都充分體現了人民對新中國成立表現出無限的喜悅。
毛主席向群眾揮手致意
那個時候的戰爭還沒有結束,可以說那個時候的新中國是在炮火硝煙中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當毛主席庄嚴地宣布在天安門廣場上久久回盪,那聲音彷彿穿越了時間與空間,至今仍在我們每個中國人心底震顫,那震顫的力量就如一道閃電劈開了烏雲的天空,隨之而來的光明灑滿大地。隨著新中國成立而鼓舞的人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看到了硝煙背後的光明。
❼ 《阿凡達》的觀後感250字
這是一個長著茂盛的花草樹木、有許多珍禽異獸的地方。這里的樹有一幢樓高,最美的樹到了黑夜就會閃閃發光,這棵樹叫「聖樹」,這里還有聖樹種子、螺旋含羞草、孔雀鹿、毒狼……這里的動物、植物和納威人都和睦相處……這就是電影《阿凡達》中美麗如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
這部電影講了人類毀滅潘多拉星球的情景,但有些人類很善良,他們幫助納威人把人類趕回地球。最後納威人勝利了,一些善良的`人留了下來。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其中高科技的儀器讓我打開眼界,美麗的自然世界讓我沉醉。這是一場正義和貪婪的較量。讓我們明白自然的重要。
我們一起保護環境吧!用我們整個心靈來守護美麗的大自然吧!
❽ 愛國影片觀後感(不少於250字)
—《董存瑞》觀後感
潤新小學五年級十班 王婧譽
自從看了電影《董存瑞》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董存瑞不怕敵人、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不屈的精神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當電影演到董存瑞手拿炸葯包,高聲的喊道:「為了新中國,前進!」時,我的眼睛濕潤了,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壯舉呀!從此,董存瑞那英雄光輝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壯士呀!他們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來換取今天的美好生活,但是,今天的人們有時怎樣做的呢?
現在大部分的人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在父母的嬌生慣養下養成了許多的不良習慣。比如:亂花錢、缺少生活的獨立性、懶惰等等。我想,如果那些先烈們還活在世上的活,他們一定會為我們嘆息。所以,我們要努力的學習,以良好的社會風氣打造我們的新社會。
但是,事實又是怎樣的呢?現在有一些人非但不悼念革命先烈,還在說動催瑞等人的故事是有人故意編造糊弄人的。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這樣想,他們為什麼不想一想是誰打出了我們的新中國?是誰不惜自己的生命迎來了這美好的今天,這不正是那些革命烈士嗎?我真不明白他們的想法。這也正體現出現在某些人的狂妄。
總之,董存瑞一生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國家。他是人民的英雄!從此我們也要明白: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是祖輩們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刻苦學習。將來為建設偉大祖國,保衛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❾ 美人魚電影觀後感250字
周星馳《美人魚》觀後感
美人魚,一直只存在於童話當中,它是安徒生口中的追求愛情的善良人魚,也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擁有強大能力的戰士。星爺將這個存在於幻想中的主角搬到了現實生活中,創造出了一部現代魔幻電影《美人魚》
本來我在大年初一就打算去看了,誰知道一個座位都訂不到,只好改天再看,提前兩天訂了初三的電影票,不由佩服起星爺的影響力,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九零後和零零後都欠星爺不止一張電影票,《大話西遊》《喜劇之王》《食神》,那些經典的台詞,畫面我們現在還會時不時想起。
這部電影,星爺直截了當的表現了電影的主題,環保。內容講的是人魚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而刺殺決定填海計劃的老闆的故事,聽起來並不是那麼有新意,但星爺依舊帶給我們很多歡笑,及反思。在電影後半段,海洋學博士為了獲得人魚的標本,獲取天大的利潤,帶著軍隊和武器,把人魚描繪成吃人的惡魔,慫恿人們攻擊,殘害人魚。這一幕幕殘忍的畫面中,我彷彿看到了現實生活的影子。這些人內心深處的貪婪,殘暴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精緻,為了一己私利,不顧他人感受,肆意破壞環境……就像是劇中的那兩句最令我難忘的話:
「在遠古時代,人魚和人類本應和平共處,誰知道,他們越進步越暴戾」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分鍾,假如地球上連一滴干凈的水都沒有,一口乾凈的空氣都沒有,你最想幹嘛?」
《美人魚》不僅是部喜劇,更讓我們在笑的同時反思。「世間始終你好」,這也許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人會喜歡周星馳的電影的原因吧!「嬉笑怒罵皆是情,歡笑背後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