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黑色星期天電影完整版

黑色星期天電影完整版

發布時間:2022-11-17 17:02:59

『壹』 黑色星期天電影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

提取碼:iquq

阿拉伯恐怖份子計劃在超級杯美式足球決賽當天,引爆炸彈轟掉滿場81000名球迷與親臨現場觀戰的美國總統。令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不解的是:炸彈究竟藏在哪裡?出人意表的答案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炸彈就設於漂浮現場上空的Goodyear小型飛船內!

『貳』 我要原版的黑色星期天!47分13秒的!!多少分我都給!!

如果你識要尋找世界禁歌~黑色星期天得話~那麼要很抱歉得跟你說...現在所有能聽的都是其他版本的《黑色星期天》你想下~既然要禁止這首歌為什麼還會給你聽呢? (轉)歷史上確實存在使得100多人自殺而遭禁的《黑色星期天》,而且作者是個匈牙利的侏儒!初始的原鋼琴版絕對有很大的殺傷力,正因如此,遭禁後不少人無法讓這樣一隻魔曲就此消失!於是各種人出於各種目的就想像出了所謂的《黑色星期天》,保守估計各類版本已經有20多種!!不過大可放心,全是假的,殺傷力遠不及真正的曲子。 真正的曲子到底在哪? 最後的完整版現在保存在美國俄亥俄洲的一所音樂大學的保險櫃里鎖著,絕對的真正原版。(堅決抵制盜版,支持正版事業。) 那麼民間是否流傳得有呢? 有。可惜只有第5小部分,據說那個准備手抄這支曲子的人差點被判了終生監禁~ 下面給你們貼鋼琴譜,有個懂音樂的彈了確實有一種讓人說不出的感覺,希望無論怎麼樣!相信傳說好!找多個人陪著聽。 http://www.wangyanpiano.com/images/hssunday.jpg

『叄』 黑色星期天曾一度殺死100多人、禁播13年

網上流傳的都是幾分鍾的,還都自詡為「死亡之曲」 真正的死亡之曲是樓主所說的40多分鍾的gloomy sunday 它是由匈牙利作曲家 魯蘭斯*查理斯 在上世紀初創作的一首樂曲 是音樂史上真正的「絕世」之作 是鋼琴曲中的經典 網上實在找不到完整的 因為已經被銷毀了 最後的完整版現在保存在美國俄亥俄洲的一所音樂大學的保險櫃里鎖著 歷史上確實存在使得100多人自殺而遭禁的《黑色星期天》 而且作者是個匈牙利的侏儒 初始的原鋼琴版絕對有 很大的殺傷力 正因如此 遭禁後不少人無法讓這樣一隻魔曲就此消失 於是各種人出於各種目的就想像出了所謂 的《黑色星期天》 保守估計各類版本已經有20多種 不過大可放心 全是假的 殺傷力遠不及真正的曲子 樓主還是不要聽的好 雖然原版是不大好弄來聽聽了

『肆』 為什麼黑色星期天沒有原版

由於《憂郁的星期天》的負面影響對聽者具有極為消極的心理暗示,英國廣播公司最先決定禁播它。隨後美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國的電台也紛紛效仿BBC。多國的電台還召開了一個特別會議,決議是在歐美聯合抵制《憂郁的星期天》,據說自殺案發率果然因此下降了許多。此風波開始平靜一段時間後,BBC取消對《憂郁的星期天》的禁播,不過播出的只是它的樂器版本。該版本很快又被錄製成唱片。1941年8月,該樂曲由黑人女歌手比莉?霍利戴(Billie Holiday)重新演繹《憂郁的星期天》遂重新流行,直到今天。
原版歌曲的節奏型基本上是三連音,從開頭一直持續到結尾。速度用Adagio(義大利文,柔板);調性為c小調(調號和bE大調相同),並非像有些網友所說的什麼「整首歌都是以不和諧音階為主」。 第一小節(這里的小節從演唱部分開始計算,不含前奏)是c小調的第一級和弦(小調式主和弦)的分解並重復主音,從c1-<b>e1-g1-c2(la-do-mi-la)(<b>是降號,字母是音高,後邊的數字是音組),每拍一個三連音的音型,三連音用同音反復,從低音主音(c1)一直到中音主音(c2)(這是簡譜的說法),彷彿痛苦與悲傷驀地升騰起來一樣。 第二小節的前三拍都一樣,都是<b>e2-d2-c2(do-si-la)的三連音,最後一拍是g1音的三連音同音反復。這一小節就像是痛苦與悲傷在心中激烈地翻騰,同時出現了全曲最高的<b>e2(c小調高音do)音,情感非常強烈,極其的悲痛。 第三小節與第四小節是第二小節的下行模進,兩個主要的音型是c2-<b>b1-<b>a1(la-sol-fa)和g1-f1-<b>e1(mi-re-do),這三小節的節奏型完全相同。它表現出來的情感好像是極大的悲傷和痛苦在心中翻騰,之後又無可奈何地一點點低落下來,終於沉在心中,變成無言的悲傷和憂郁。 第五小節與第一小節完全一樣,悲傷的情感在胸中難捺,又翻騰起來。第六小節與第二小節相似,只不過最後一拍停留在d2音(中音si)上形成三連音的同音反復,情緒悲傷哀愁達到了頂點卻又無可奈何。 第七小節第一拍是空拍,接著是三個相同的音g1(mi),一拍一個音,用保持音來唱。第八小節的節奏型是第七小節的逆向,三個保持音的c1(la),一拍一個音。這兩小節彷彿把巨大的悲傷很無奈地沉入心底,之後頹然地傾倒,憂郁而哀傷。 這就是《黑色星期天》的音樂結構。
有相關研究稱原作曲譜的音階,超越了人的承受限度(不和諧音階),低音超過了人類的接受范圍,接近於次聲波(人耳是聽不到次聲波和超聲波的)。頻率小於20Hz(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次聲波不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而次聲波的波長往往很長,因此能繞開某些大型障礙物發生衍射。某些次聲波能繞地球2至3周。某些頻率的次聲波由於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相近,容易和人體器官產生共振,對人體有很強的傷害性,危險時可致人死亡。所以,聽了這首曲子的人即使自己不自殺,也會因聽這首曲子產生的次聲波而導致死亡。當然這只是這個曲子導致人自殺的一個方面。另外,聽者之前的心理暗示、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等等都是導致自殺的原因。
記得給分哦!

『伍』 《黑色星期天》是一首曲子,還是一部電影

都是。是歌曲,也是電影
1
《憂郁的星期天復》(英語:Gloomy
Sunday,匈牙利語:Szomorú
Vasárnap),也譯作《黑色的星期天》,傳說是匈牙利自學成才的作曲家魯蘭斯·查理斯(或譯成:萊索·塞萊什)(Rezső
Seress,1899-1968年)譜寫於制1933年的一支歌曲。
2
由諾夫·舒貝爾
Rolf
Schübel執導,艾麗卡·莫露珊
Erika
Marozsán、約阿希姆·科爾
Joachim
Król、本·貝克
Ben
Becker主演的愛情片《憂郁的zd星期天》於1999年在德國上映。

『陸』 黑色星期天

《黑色星期天》,也叫《憂郁的星期天》,是匈牙利鋼琴手魯蘭斯·查理斯遭遇愛情失敗後於1933年寫下的樂曲。歌中描述了一個不幸的男子無法將其所愛的人重新召回身邊的經歷。該曲情調極度哀傷,此後據說有100多人在聽了這首歌後相繼自殺,被人們稱為「魔鬼的邀請書」。一時間,神秘的恐怖氣氛籠罩著歐美。

據悉,1929年美國還未完全擺脫股市崩潰所觸發的經濟大蕭條的陰影,又於1937-1938年之間再度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這給大批失業者及其家庭帶來相當強的絕望情緒。這種情緒波及到了整個社會並導致該樂曲迅速在美國流行。不少因股市崩潰的美國人自殺後被人聯繫到該音樂的流行,於是,美、英、法、西班牙等國家的電台為此特別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號召歐美各國聯合抵制《黑色星期天》。此後,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開始銷毀有關這首樂曲的資料,該曲被查禁長達13年之久。至於作曲家本人創作該曲的動機,連精神分析家和心理學家也無法作出圓滿的解釋。

有專家提醒大家,對待所謂「死亡音樂」,最好自然面對,不要因好奇而刻意聆聽,更不必因曾經聽過而產生恐懼,畢竟這只是一首較為凄涼的抒情樂曲而已。

「有錯的不是音樂,關鍵是看你抱著怎樣的心情去聽。」心理專家認為,「死亡音樂」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可怕,也許有一些自殺事件與其巧合,再加上某些人的惡意炒作,「以訛傳訛」就誇大了效果。

現在有人因為收聽這種音樂引起心理疾病,原因主要在於「死亡音樂」網頁上以及某些傳言的不良心理暗示。 面對越來越多的學生沉溺於在網路世界中尋找「死亡音樂」的刺激,杜醫生指出,現在很多學生的心理都比較脆弱,缺少應有的辨別能力。她告誡大家要遠離網路垃圾,選擇網上音樂一定要謹慎。

歌詞節選:絕望的星期天/我在陰影的籠罩下度過/我心意已決/我想結束這一切/很快這里將充滿花兒和悲哀的祈禱/我不會讓他們哭泣/我會讓他們知道我離開的很快樂/死亡不是夢/因為我在死亡中愛撫著你/伴隨著我靈魂的最後一次呼吸……

作者: 說完就走 封 2006-1-29 02:23 回復此發言 刪除

--------------------------------------------------------------------------------

2 回復:黑色星期天——[警告:切勿入內—後果自負]
1. 作者及創作背景 of Gloomy Sunday

Rezs? Seress,生於1899年匈牙利。Seress是個自學的鋼琴家,他立志在巴黎成為一個出名作曲家,然而天不從人願,幸?#092;之神似乎一直都沒有眷顧他。當然這也因為他鋼琴彈的實在不怎樣。Seress雖然堅持著自己的理想,但是他的未婚妻與他意見相左,終於在某一個下午,兩人發生了齟語,他的未婚妻憤而離去。

在爭吵過後不久的一個星期天,Seress待在他的公寓里,坐在鋼琴前,滿臉愁容的凝視著巴黎的天空。灰色的天空布滿了烏雲,緊接著大雨滂沱而下,看著此情形的Seress喃喃自語著:「真是個陰沉的星期天。」突然,他的靈感一下子浮現,他的手指開始在鋼琴上彈奏,三十分鍾後,他完成了『憂郁的星期天』。〔Szomorú vasárnap,英譯Gloomy Sunday〕

懷著高度期待,Seress將曲子寄給一家音樂發行公司,但是他的希望還是落空了。那家公司退回了他的作品,並且附了一封信,上面寫著:"並非因為它是一個憂傷的調子,而是因為該曲之中流露出的那種魄人心魂的絕望情緒,我以為這對任何聽者均無益處。"第一次的失敗並不使Seress卻步,幾經波折後,一家布達佩斯的發行商接受了他的作品,這次他的曲子終於可以公諸於世了。『憂郁的星期天』一開始是以演奏版的型態推出,Seress自己曾填了首詞,後來才有匈牙利的詩人László Jávor為了這首歌作的詞,由女歌手Hernadi Judit演唱。Sam M. Lewis翻譯了Jávor的歌詞,定名為」Gloomy Sunday」,由黑人女歌手Billie Holiday演唱,也就是現在最通行的英文版本。

『憂郁的星期天』正如其原名——陰沉的星期天般,似乎有著無可抗拒的沮喪魔力,自它推出之後,自殺事件便層出不窮,甚至遍布全球,死亡人數達到有一百人之多,當時人們都稱它『自殺歌曲』。鬧的最凶的莫過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警方在調查過無數有關『憂郁的星期天』的自殺事件後,認為事態嚴重,最後匈牙利**宣布禁歌。英國B.B.C電台也曾經禁播過這首歌,美法更是大肆討論。

會造成這樣的結果,Seress真是始料未及。原本他作這首歌的目的,是希望能挽回未婚妻的心,不過,竟然造成了反效果。他的前未婚妻在『憂郁的星期天』發行不久、Seress與她連絡第二天後,服毒自殺,身邊遺留的紙張上寫著幾個字——『憂郁的星期天』。

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這些悲劇,至今世人仍不清楚,不幸的是,『憂郁的星期天』的作曲者Seress也在1968年的某個冬日自殺了。那年他已將近七十歲,卻仍然從布達佩斯的一棟建築物跳樓,為這個故事畫下一個血黑色的休止符。

2. 魔音下的犧牲者 of Gloomy Sunday

柏林:一個年輕人要求樂團演奏『憂郁的星期天』,那天晚上他回到家後,抱怨過旋律不斷縈繞在他腦中,隨即以一把左輪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

柏林:距離樂團事件後一星期,一個女店員在她的公寓內上吊自殺,警方在那死去女孩的卧房內找到『憂郁的星期天』的散頁樂譜。

羅馬:一個乞丐哼唱著『憂郁的星期天』,被某報童聽見了後,他停下腳踏車,走過去把身上所有的錢給了乞丐,然後從附近的橋上跳下去自殺。

倫敦:一名婦女被鄰居發現陳屍家中,死因是服用過量巴必妥酸鹽〔某種鎮靜劑〕,而鄰居發現的原因是音量被放到最大、不斷重復播放的『憂郁的星期天』。

紐約:某名已逾八十歲的老翁,一邊唱著那宛如慟哭般的旋律,一邊從自家公寓的七樓窗口縱身跳下。

紐約: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打字員開煤氣自殺之後,她的遺書中指定『憂郁的星期天』作為她葬禮上的告別音樂。

紐約:投水自盡的十四歲小女孩手中被發現緊握著『自殺歌曲』的樂譜拷貝。

順便說說,這首歌曲之所以能夠迅速地在美國流行,與當時那裡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那時候美國既未完全擺脫1929年股市崩潰所觸發 的經濟大蕭條的陰影,又於1937-38年之間再度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這給大批失業者及其家庭帶來相當強的絕望情緒。這種情緒波及 到了整個社會並在此後若干年內揮之不去。因此,在此其間人們很容易與歌曲中渲染的那種悲涼低落的情調發生共鳴。事實上六十年前的 「大絕望時代」中曾經產生過一批象《Gloomy Sunday》那樣影響深遠的憂郁型歌曲.

http://www.mr512.com/showdj.asp?dj_id=76黑色星期天[MV]

『柒』 求完整版《黑色星期天》

世界三大禁曲——《黑色星期天》《第十三雙眼睛》 《懺魂曲》

kugoo3://|Music|黑色星期天(鋼琴曲).mp3|4738531||/或
http://song.cqreview.com/Usermusic/73983/2006624185744113.mp3
這是下載鏈接,不過希望你心情不好時不要聽。
以前看了一個心理學網站上推薦這歌時說,根據研究聽這個自殺不是亂說的,真的有依據的。

這三首已經失傳了,現在惟一能找到的就是黑色星期五,但早就不是原版了,不過聽起來不錯,不妨聽聽-。-!

「死亡三部曲」
與許多厭世輕生者的自卑心理相似,世間有這樣一類音樂,它本不該 來到這個世上,因為從它問世的那天起就彷彿被上帝施了咒語。它悄無聲息的來,卻轟轟烈烈的帶走一個接著一個的死訊。因為它的存在,萬事講求唯物、科學的年 代竟對一宗宗離奇的「音樂殺人案件」束手無策。只要有它在的地方,死亡的氣息就始終籠罩在周圍,脆弱、膽怯的人甚至聞名喪膽、惶惶不可終日。這究竟是怎麼 一回事?音樂真的能殺人么?

我的回答是:倘若原版還在的話,是有可能的。

此時,說信與不信已經不在重要了,因為世間沒有絕對的真與偽。更何況真正的原版早已被歐洲各國聯手銷毀了,為什麼如此大張旗鼓的銷毀?足以證明原版「黑色星期天」的殺傷力。眾多前仆後繼的自殺者也許並非誇大其詞。

傳說中公認的「上帝詛咒的三首歌曲」分別是:《懺魂曲》、

《第十三隻眼睛》和《黑色星期天》(又《絕望的星期天》)。
第一首禁曲: 《懺魂曲》的曲作者是美國人,據說曲成之時既是他的忌日,一首看似悉數平常的宗教贖罪曲,卻導致自殺者數以千計。故又被命名為《惡魔曲》。 自殺者無外乎是最虔誠的教徒,他們向上帝懺悔自己的罪行的同時,又越發不堪忍受痛苦的現實生活給予自己的報應和懲罰,於是紛紛選擇了結苦難的一生,教徒們 相信天堂的存在,對上帝召回更是欣然接受。在《懺魂曲》歌聲中,死亡不再可怕,它來得越早,就意味著解脫得越早,教徒們紛紛迫不及待的離開人間地獄、升入 理想中的天堂……

當下的人們無法體會《懺魂曲》背後無數個逝去靈魂的心境,我們沒能相繼的了結生命,並不是因為心胸坦盪,在流淌著冰冷的眼淚的世界裡,罪惡仍然充斥在周邊的每個角落,只是我們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暗紅色的心臟早已麻木了。

第二首禁曲: 《第十三雙眼睛》在西方無外乎是個惡毒的名字。13是不詳的數字,在西方,尤其是宗教領域波及的地方,沒有人喜歡這個數字,因為他象徵著耶穌的第十三個門徒猶大,他無情的出賣了耶穌,使耶穌被痛苦的釘在十字架上。於是13象徵著不幸與受難。

《第十三雙眼睛》相傳起源於非洲的原始部族,是一種詭秘的音樂,作曲者的創作意圖已不可考,但據說大約60年前,有個部落的人在聽了此曲之後,不約而同的 集體自殺,出於這個原因,《第十三雙眼睛》被禁止演唱,官方聯手銷毀了收集的所有手抄譜,但仍有其中的一小段曲譜僥倖存留下來,後來,大概在1991年的 時候,一位知名的音樂家偷偷的買下並收藏了它,也許他起初是出於好奇,並沒有相信之前的傳說,於是回家自彈自唱,而當他反復聽了僅存的片斷曲譜之後,竟匆 匆的燒掉了手中的譜子,從窗子縱身跳下,從那以後,與《第十三雙眼睛》相關的一切消息隨著曲譜的絕跡而徹底消失。

「第十三雙眼睛」是一雙咒怨的眼睛,凡接觸它的人彷彿都被死神凝視著,直到聽者一個個乖乖的投入死神的懷抱,沒有人知道這雙眼睛究竟殘害了多少生命,但僅 從名字上已經能夠作出推斷,與接受上帝召喚的《懺魂曲》不同,《第十三雙眼睛》是邪惡的詛咒,當你聽到了它,便看見了那雙眼,你別無選擇,受難是你的歸 宿……

第三首禁曲:《黑色星期天》

它觸摸著你的靈魂,深入你的心靈,對你拉扯、對你咆哮、對你低吟,又像是一個白色的幽靈在古墓叢中滴著冰冷的眼淚,隱隱向你訴苦,刺痛著你的靈魂和心靈……它就是被稱作世界三大魔曲之一的《黑色星期天》。

有這么一個傳說,聽過《黑色星期天》的人都會自殺。這是一種心靈的振顫,是一種詭異的創傷,是一種不可名狀的陰晦,是一種哀悼的共鳴,是一種奇異的魔幻,是一種鬱悒的積累,是一種靈魂的漂流……

雖然這首曲子至今尚存,但已經被做了很大的改動,雖然聽起來依然有巨大的悲哀感,但遠遠不及原曲。即便是現存的改動後的曲子,心理承受力差的聽後依舊可能會自殺,據心理學家分析,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心理效果。

帶著無限的好奇,我搜遍了所有的網站,聽到了許許多多不同版本的《黑色星期天》,然而,遺憾的是沒有一個是原版。現在能聽到的《黑色星期天》,雖然依 然很傷感,但是曲子已經被改動過很多了。即便如此,它仍舊可以堪稱魔曲,我的心在顫抖,不知道為什麼,淚水已經大片大片地模糊了我的面頰,彷彿山洪暴發, 無可阻止。

原版的《黑色星期天》是一首47分13秒的歌,主要由鋼琴伴奏。據說,聽完的人,沒一個能笑的出來。很多人患上精神分裂,抑鬱症等等……因此,如果現 在你們聽到《黑色星期天》,並非它的魔力不再,而是已經不再是原版了。中央電視台曾報道,在中國至今還有一人保留著這首原版曲子,保存了五十多年,但至 盡,這位收藏者和他的家人也沒有聽過……

還有一種說法:真正的這首樂曲早就絕跡了,它的原名叫《魔樂》,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音樂大師創作的。真正聽過這首曲子的人沒有一個生還,它利用的是次聲波和其他手段來刺激大腦皮層神經,人的腦部和頻率20HZ的次聲波能產生共振,這根本就不是你能用意志力來克制的。
參考資料:世界三大禁曲——《黑色星期天》《第十三雙眼睛》 《懺魂曲》

『捌』 關於黑色星期天電影

別聽他們亂說 黑色星期天 100年前就有 了 現在流傳下來的不是原版
而且他根本不是什麼電影歌曲

這是傳說中聽了就會自殺的歌. 聽後造成100多人自殺的 mp3 《黑色的星期天》(goomy sunday)當時被人們稱為「魔鬼的邀請書」,至少有100人因聽了它而自殺,因而曾被查禁長達13年之久。關於作曲家本人創作曲子的動機,連精神分析家和心理學家也無法作出圓滿的解釋。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兩段故事.

故事一:

這首歌的名字叫<<黑色星期天>>,它誕生於1932年的法國.可惜它在1945年被毀了.因為在這首歌存在的13年裡,聽過的人紛紛自殺.竟數以百計.自殺者留下遺書都說自殺是因為無法忍受著無比憂傷的旋律.此間還有無數的吉他,鋼琴等藝術家彈過辭曲後從此封手.作者死前深深的懺悔,他自己也沒想到此曲會害死如此多的人.於是和歐洲各國聯手毀掉了此曲.

它是由匈牙利作曲家 魯蘭斯*查理斯 在上世紀初創作的一首樂曲「黑色星期天」是音樂史上真正的「絕世」之作。這首曲子到現在還是全世界禁止傳播的樂曲!僅這一點也足可以「前無古人」了。這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

你可曾聽說過殺人樂曲?這首「黑色星期天」是人類的最歷害的無形殺手。當魯蘭斯*查理斯創作出它的時候,引起全世界的轟動,不在於它的藝術方面,卻在於絕大部分聽過這首樂曲的人都自殺了!

有記載第一個自殺的人是一個英國的一位軍官,他在家裡一個人安靜地休息,無意中就開始聽郵遞員送過來唱盤,第一首樂曲就是魯蘭斯*查理斯的「黑色星期天」,當他聽完這首曲子以後,他的靈魂受到了極為強烈的刺激,心情再也不能平靜下來。不一會,他拿出家中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槍聲響起的同時,還正放著那首「黑色星期天」,這也是他留下的唯一死亡線索。警方經過徹底調查和推測,結果得出一個結論:他確是屬於自殺,但這首「黑色星期天」是間接殺手!並警告人們不要去聽這首樂曲-------因為警方在聽這首樂曲的時候也差點有人自殺!接著這件事就轟動了整個歐洲,人們感到不可思議,驚恐而好奇,不少自認為心理素質可以的人好奇地到處搜集並親身體驗,去探險。

其中一位美國的中年男子,聽了幾篇這首「黑色星期天」以後,開槍自殺,在他的遺言中寫道:「請把這首曲子作為我葬禮的哀樂「。接著類似自殺消息一個接一個,從歐洲到美州,到亞州,整個世界為之恐慌。

當時歐洲的一位非常有身份的名人在出席一個音樂演奏會的時候,他堅決要求在場的一位音樂家用鋼琴彈奏那首「黑色星期天」,鋼琴家開始堅決不答應,但迫於好奇的觀眾的壓力和要求,但只好演奏。演奏結束以後,這位鋼琴家發誓:以後永遠不再摸鋼琴!而那位提出要求的名人從此以後也隱名埋姓,銷聲匿跡了

從此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開始銷毀所有有關這首樂曲的資料。

「黑色星期天」的作者臨終時也非常內疚。他說沒想到這首樂曲給人類造成了這么大的災難,這並不是他的初衷的.

故事二:

音樂史上曾發生過一樁著名的「國際音樂奇案」:人們為聽一首樂曲而自殺的事件接連不斷地發生.

當時某天,在比利時的某酒吧,人們正在一邊品著美酒,一邊聽音樂。當樂隊剛剛演奏完法國作曲家魯蘭斯·查理斯創作的《黑色的星期天》這首管弦樂曲時,就聽到一聲歇斯底里的大喊:「我實在受不了啦!」只見一名匈牙利青年一仰脖子喝光了杯中酒,掏出手槍朝自己太陽穴扣動扳機,「砰」地一聲就倒在血泊里。

一名女警察對此案進行調查,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查不出這青年為什麼要自殺。最後,她抱著僥幸心理買來一張那天樂隊演奏過的《黑色的星期天》的唱片,心想,也許從這里可以找到一點破案的蛛絲馬跡。她把唱片放了一遍後,結果也自殺了。人們在她的辦公桌上發現她留給警察局長的遺言:「局長閣下:我受理的案件不用繼續偵查了,其兇手就是樂曲《黑色的星期天》。我在聽這首曲子時,也忍受不了它那悲傷旋律的刺激,只好謝絕人世了。」

無獨有偶。美國紐約市一位開朗活潑的女打字員與人閑聊時,聽說《黑色的星期天》如何使人傷感,便好奇地借了這首樂曲的唱片回家聽。第二天她沒有去上班,人們在她房間發現她已自殺身亡,唱機上正放著那張《黑色的星期天》的唱片。她在遺書中說:「我無法忍受它的旋律,這首曲子就是我的葬禮曲目。」

在華盛頓,有位剛成名的鋼琴演奏家應邀參加一個沙龍聚會,並為來賓演奏。席間一位來賓突然接到她母親車禍身亡的長途電話,因為那天正好是星期天,便請鋼琴家為其母演奏《黑色的星期天》以示哀悼。鋼琴家極不情願地彈了這首曲子,剛演奏完畢,便由於過度悲傷,導致心臟病發作而撲倒在鋼琴上,再也沒有起來。

在義大利米蘭,一個音樂家聽說了這些奇聞之後感到困惑不解,他不相信《黑色的星期天》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便試著在自己客廳里用鋼琴彈奏了一遍,竟也死在鋼琴旁,並在《黑色的星期天》的樂譜上寫下這樣的遺言:「這樂曲的旋律太殘酷了,這不是人類所能忍受的曲子,毀掉它吧,不然會有更多的人因受刺激而喪命。」

《黑色的星期天》當時被人們稱為「魔鬼的邀請書」,至少有100人因聽了它而自殺,因而曾被查禁長達13年之久。關於作曲家本人創作曲子的動機,連精神分析家和心理學家也無法作出圓滿的解釋。

由於自殺的人越來越多,美、英、法、西班子等諸多國家的電台便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號召歐美各國聯合抵制《黑色的星期天》。

這首殺人的樂曲終於被銷毀了,作者也因為內疚而在臨終前懺悔道:「沒想到,這首樂曲給人類帶來了如此多的災難,讓上帝在另一個世界來懲罰我的靈魂吧!」

『玖』 黑色星期天資料

《憂郁的星期天》(英語:Gloomy Sunday,匈牙利語:Szomorú Vasárnap),也譯作《黑色的星期天》是匈牙利自學成才的作曲家賴熱·謝賴什(Rezső Seress,1899-1968年)譜寫於1933年的一支歌曲。據說,《憂郁的星期天》是賴熱·謝賴什和他的女友分手後在極度悲慟的心情下創作出來。由於歌曲中流露出懾人心魄的絕望神緒,數以百計的人在聽了它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支歌遂被冠以「匈牙利自殺歌」的稱號,甚至一度遭到了BBC等國際知名電台的禁播。但是,並沒有實質法律文獻、期刊和出版物能證實該自殺數字。
《黑色星期天》是一非常凝重的憂郁性音樂。他的曲調非常凄美綿長,並以起伏不平的高調詮釋了人類面對死亡的一種抗爭和無奈。歌詞寫得非常真實,有人們通常可以見到的祭奠場面。這種場面通過朴實寫來也非常容易使人浮想聯翩的。尤其是,歌詞中痛不欲生的失望和夾雜著焦灼而熾烈的愛,往往讓失戀的人,生發一種情願以死去換回所愛的強烈幻想。
另一個情結是,這首音樂已經感染了許多與作者相同經歷的人輕生而去,這種音樂背後的故事對那些沒有見過死亡和害怕死亡的人們,無疑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因為這首音樂直接道白的就是人之死亡。
2音樂背景

註:所有內容皆來源於網路[1]
1933年(一說1932年),匈牙利人魯蘭斯·查理斯; Seress(1899—1968)在失戀兩周後一個下雨的星期天,於巴黎寫下這首曲子。他是個個頭矮小、長相猥瑣、有些詼諧的猶太人。據說他在布達佩斯一個叫Akácfa(意為Little Pipe小管道)的餐廳做鋼琴師,但他只能用右手彈,左手彈並不便利。他因《黑色星期天》而成名。他想以此挽回與女友洛伊娜的關系,不料女友自殺了,只留下一紙寫著「Szomorú vasárnap」(黑色星期天)的紙片。當然他成名後有很多當時著名的音樂家去看他。後來一個美貌婦人海倫與富有的軍官丈夫離婚並嫁給了他。他於1968年在布達佩斯跳樓自殺,應該是因為心理壓力太大。畢竟他的音樂害死了那麼多人。黑色星期天名列三大禁曲之一。
註:1. 大家能聽到的,都不是原版,原版好像是交響樂,且據說依舊可以殺人於無形。hiahia~~~,不過有關此曲的故事多為杜撰,大家一笑置之即可。
2. 網上不少人說原版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所音樂學院中,事實有待商榷。據說此曲作者的墳墓中有他生前自己要求放入的原稿。
3. 有人分析過此曲,據說此曲的音階,超越了人的承受限度(不和諧音階),所以那麼多人受不了(其實主要是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
4.據說,在中國也有人擁有此曲的一小段,但從未被彈奏。

3自殺案

在同年,《憂郁的星期天》便由匈牙利流傳開來,風靡歐美。據說,從此這支樂曲令數以百計的人自殺。
在柏林,一位售貨員在謄抄《憂郁的星期天》的歌譜後自縊。在羅馬,一名騎著自行車的報童在街上聽到一

作者-魯蘭斯·查理斯
個乞丐在哼唱《憂郁的星期天》的調子,他居然立即停下車,把身上所有的錢都交給了乞丐,然後步行到附近的一條河邊投河自盡。在比利時,一名匈牙利青年在酒吧里聽著一個樂隊演奏《憂郁的星期天》的管弦樂,當演奏完畢後,他突然歇斯底里地叫喊起來,並取出自己的手槍飲彈自盡。在多瑙河,有許多人手持著《憂郁的星期天》的樂譜或歌詞投河自盡,其中年紀最小的只有14歲。紐約一名女打字員,因為好奇心借了一張《憂郁的星期天》的唱片回家聽,翌日人們發現她在住所內煤氣中毒而死。她在遺書中寫道:「我無法忍受這首的旋律,我現在只好告別人世了。《憂郁的星期天》就是我的葬歌了。」在這支樂曲成名後,謝賴什的女友也服毒自殺了……
這是傳說中聽了就會自殺的歌. 聽後造成100多人自殺的樂曲《黑色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當時被人們稱為「魔鬼的情書」,至少有100人因聽了它而自殺,因而曾被查禁長達13年之久。關於作曲家本人創作曲子的動機,連精神分析家和心理學家也無法作出圓滿的解釋。 據說最後的完整版保存在美國俄亥俄洲的一所音樂大學的保險櫃里鎖著。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兩段故事.。
有記載第一個自殺的人是一個英國的一位軍官,他在家裡一個人安靜地休息,無意中就開始聽郵遞員送過來唱盤,第一首樂曲就是魯蘭斯·查理斯的「黑色星期天」,當他聽完這首曲子以後,他的靈魂受到了極為強烈的刺激,心情再也不能平靜下來。不一會,他拿出家中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槍聲響起的同時,還正放著那首「黑色星期天」,這也是他留下的唯一死亡線索。警方經過徹底調查和推測,結果得出一個結論:他確實屬於自殺,但這首「黑色星期天」是間接殺手!並警告人們不要去聽這首樂曲-------因為警方在聽這首樂曲的時候也差點有人自殺!接著這件事就轟動了整個歐洲,人們感到不可思議,驚恐而好奇,不少自認為心理素質可以的人好奇地到處搜集並親身體驗,去探險。其中一位美國的中年男子,聽了幾遍這首「黑色星期天」以後,開槍自殺,在他的遺言中寫道:「請把這首曲子作為我葬禮的哀樂。」接著類似自殺消息一個接一個,從歐洲到美洲,到亞洲,整個世界為之恐慌。 當時歐洲的一位非常有身份的名人在出席一個音樂演奏會的時候,他堅決要求在場的一位音樂家用鋼琴彈奏那首「黑色星期天」,鋼琴家開始堅決不答應,但迫於好奇的觀眾的壓力和要求,但只好演奏。演奏結束以後,這位鋼琴家發誓:以後永遠不再摸鋼琴!而那位提出要求的名人從此以後也隱名埋姓,銷聲匿跡了 當時某天,在比利時的某酒吧,人們正在一邊品著美酒,一邊聽音樂。當樂隊剛剛演奏完法國作曲家魯蘭斯·查理斯創作的《黑色的星期天》這首管弦樂曲時,就聽到一聲歇斯底里的大喊:「我實在受不了啦!」只見一名匈牙利青年一仰脖子喝光了杯中酒,掏出手槍朝自己太陽穴扣動扳機,「砰」地一聲就倒在血泊里。一名女警察對此案進行調查,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查不出這青年為什麼要自殺。最後,她抱著僥幸心理買來一張那天樂隊演奏過的《黑色的星期天》的唱片,心想,也許從這里可以找到一點破案的蛛絲馬跡。她把唱片放了一遍後,結果也自殺了。人們在她的辦公桌上發現她留給警察局長的遺言:「局長閣下:我受理的案件不用繼續偵查了,其兇手就是樂曲《黑色的星期天》。我在聽這首曲子時,也忍受不了它那悲傷旋律的刺激,只好謝絕人世了。」 無獨有偶。美國紐約市一位開朗活潑的女打字員與人閑聊時,聽說《黑色的星期天》如何使人傷感,便好奇地借了這首樂曲的唱片回家聽。第二天她沒有去上班,人們在她房間發現她已自殺身亡,唱機上正放著那張《黑色的星期天》的唱片。她在遺書中說:「我無法忍受它的旋律,這首曲子就是我的葬禮曲目。」 在華盛頓,有位剛成名的鋼琴演奏家應邀參加一個沙龍聚會,並為來賓演奏。席間一位來賓突然接到她母親車禍身亡的長途電話,因為那天正好是星期天,便請鋼琴家為其母演奏《黑色的星期天》以示哀悼。鋼琴家極不情願地彈了這首曲子,剛演奏完畢,便由於過度悲傷,導致心臟病發作而撲倒在鋼琴上,再也沒有起來。 在義大利米蘭,一個音樂家聽說了這些奇聞之後感到困惑不解,他不相信《黑色的星期天》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便試著在自己客廳里用鋼琴彈奏了一遍,竟也死在鋼琴旁,並在《黑色的星期天》的樂譜上寫下這樣的遺言:「這樂曲的旋律太殘酷了,這不是人類所能忍受的曲子,毀掉它吧,不然會有更多的人因受刺激而喪命。」
由於自殺的人越來越多,美、英、法、西班牙等諸多國家的電台便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號召歐美各國聯合抵制《黑色的星期天》。
這首殺人的樂曲終於被銷毀了,作者也因為內疚而在臨終前懺悔道:「沒想到,這首樂曲給人類帶來了如此多的災難,讓上帝在另一個世界來懲罰我的靈魂吧!」
在發生了如此多的離奇自殺案後,《紐約時報》刊登了一條新聞,標題是「過百匈牙利人在《憂郁的星期天》的影響下自殺」。這條新聞一出,立刻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歐美的不少精神學家、心理學家,甚至是靈學家都來探討這支歌曲的影響,但並無法對它做出完滿的解釋,也不能阻止自殺案的繼續發生。
更具傳奇意義的是:1968年,本曲的作者謝賴什最後也以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據說,當時年邁的他因為怨嘆自己無法再創作出像《憂郁的星期天》這樣優秀的作品而感到極度的絕望。也有可能是因他女友的死亡,再加上因《黑色星期天》死了很多人,內心過意不去,精神有一定的失常,從而走上自殺之路。
歐美先後有超過三十位歌手用自己的歌喉詮釋過這首歌,比較有名的有冰島歌手比約克和英國歌手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而香港歌手陳慧嫻亦於2003年把這一首歌改編為粵語版本。
其他翻唱過的歌手:陳慧嫻、郁可唯、王菀之。

[2]
4科學研究

你們可別忘了,人的耳朵是聽不到次音波的,人的耳朵只能聽到20到2萬赫茲低於20赫茲是次音波,如果琴聲是次音波的話,人又怎麼聽得到呢?? 再說了,即使聽得到,人不會失控自殺,只是耳膜會被震破罷了,開始時只會讓人頭痛,眩暈,不可能失控自殺,別聽網上人炒作。第二如果鋼琴聲的頻率與心臟相同的頻率的話,心臟應該是猝死,怎麼會失控自殺么?
所以,唯一說的通的是:因為曲子做出來的那時候,是經濟不好的時期導致了人們對生活有一些絕望,而這首曲子又把這個絕望放大成了想不開自殺。(還有一點,音樂可以使人的心情發生變化的,當你們傷心生氣時,聽聽音樂會開心很多喲~~~)
5相關傳言

有網友說,現代版的《黑色星期天》並非沒有了「殺傷力」,而是因為不是原版的原因,這是一種以訛傳訛不負責任的說法,說明說這話的始作俑者只是受了種種傳聞的影響而把《黑色星期天》作為神話或傳說來看待,並非把它當作歷史來對待。什麼叫「殺傷力」?音樂本身並沒有這種能力。若說音樂的共振和某個建築物達到一致時能將其摧垮,這並非不可能,但這是物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卻不能歸結於音樂自身的所謂「殺傷力」。「四面楚歌」只是利用了人的心理原因,卻並非歌曲本身有這種能力;若是在項羽的兵都身處楚國,他們聽自己家鄉的音樂還至於潰不成軍嗎?至於莫扎特的音樂,的確有某種神奇的功能,但是那隻是音樂的心理作用罷了。聽古典時期的音樂,有一種詳和優雅的美感,就像欣賞巴洛克的精美建築一樣,聽搖滾卻很難有這種感受。再者,也不一定人人聽古典音樂都有這種感受,甚至一聽到巴赫的管風琴響就大呼頭痛而聽了搖滾到興奮不已的的半樂盲也大有人在,那麼即使這種巴洛克音樂真的有「殺傷力」,那麼對這人又有什麼作用呢?若是聾子聽音樂,那音樂對他又存在什麼所謂的「殺傷力」呢?
所以這些以訛傳訛的說法除了不負責任之外,還把《黑色星期天》更加妖魔化。前兩年湖北長江大學一名大三的學生在網吧聽這首歌時(應該是現代的翻唱版),昏倒在網吧。在聽歌之前,他先看到了網頁上的簡介,網頁的整個色調是黑色的,旁邊的骷髏頭好像在給大家發出一封封的邀請書,正上方幾個若隱若現的標題更是增加了網頁的神秘性。單從畫面上看就給人傳遞了一種恐怖的資訊。而網頁裡面的很多關於人們聽完這首樂曲而自殺的故事更是聳人聽聞(就是人們爭相轉載的這首歌在當年「殺」人的歷史事件)。不良的心理暗示是造成這個學生聽了這首音樂之後所產生的反應的根源;這些網站里大量關於這首歌曲的報道都形成了一種不良的暗示。而這些不探其源愈傳愈廣的以訛傳訛的說法都在散布著一種不良暗示,道聽途說地為這首很普通的歌曲增加了一個意外的「殺傷力」,而當年那些自殺的人是在一定的歷史或社會以及心理條件下聽了它自殺的,它只是誘因而非根本原因,所以,這個所謂的「殺傷力」並非是歌曲本身所包含的,乃是在一定的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多年後當歷史變成了傳說、傳說再變成神話的過程中人為地附加上去的;農村狗不理的驢糞蛋好好侍弄一番包裝一下到城裡就成了很好的花肥,不就是這樣嗎?
當年《黑色星期天》不單發行了唱片,還在電台經常播出,聽這首音樂的人大有人在,但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什麼異常,也不是聽了之後人人都去自殺。有些人的心理暗示性非常高,就很容易接受相關的刺激;當他接受相關的刺激之後,這時就會調動他肌體所有的防禦系統作出一種高明的狀態,再產生相關的反應,就會出現那位大學生昏倒的現象。他若事先沒有看到這些渲染介紹,單刀直入地聽這首歌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也就是說,《黑色星期天》殺人,是因為一些人的心理暗示能力很強。加上在那個年代(二戰時期),人心惶惶,難免有一種悲觀情緒,情緒與音樂發生共鳴,從而因此自殺。
一些人還聽信一種傳說,說是該曲原曲是47分鍾多長度的鋼琴曲,並在相信之餘苦苦地尋覓著它的錄音;還有的說最後的原版樂譜被鎖在美國某音樂學院保險櫃中雲雲。根據相關資料,這首歌當年發行的唱片是Standard Play(SP)每分鍾78轉的膠木唱片,也就是上世紀30年代常用的唱片,一般用在機械手搖留聲機上,它的兩面錄音共10分鍾左右。電唱機雖然出現得很早,但那時並沒有流行。雖然每分鍾33-1/3轉的Long Play(LP)唱片30年代已出現,但直到1948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LP唱片時,電唱機才流行起來。(LP唱片兩面共可錄音半小時左右)。如果《黑色星期天》真的是一首47分鍾多的樂曲,SP唱片要5-6張,LP唱片1或2張才行。但從有關資料來看,當時《黑色星期天》就一張SP唱片,何來的47分鍾長度之說?還有一點,它究竟是鋼琴曲,還是鋼琴協奏曲,還是鋼琴套曲,或是大型清唱劇還是僅是一首歌?它究竟用多少張唱片錄制發行?是SP唱片還是LP唱片?
再有一點,這47分鍾是如何得出的?若是根據樂譜,這種說法就很牽強。因為樂譜上面大多隻標上樂曲的大致速度,如Andante、Allegro、Adagio等,一種速度每分鍾多少拍,每個演繹者都不盡相同。就拿中國的名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來說,1961年沈榕唱片版和上世紀80年代末西綺崇子版或是薛偉版、盛中國版,速度都不盡相同,那麼,演奏出來的總時間長度自然就不等了。若是根據某個版本的錄音得出的時間,那麼這個錄音是什麼版本,又是以什麼形式錄制的呢?唱片?還是鋼絲錄音機?所以,在缺乏相關的資料和證據時,這種說法也只能看作一種傳說。
6音樂解密

星期天是美好的、光明的,中國古代稱為「日曜日」(這種叫法還保留在日語里)。可是,Rezsô Seress當時活在痛苦黑暗中,所以在他的世界裡那天就是黑暗的,這並不代表星期天這個日子實際上就是黑暗的;就像詩人見到落葉就要傷感落淚而農民看到落葉積肥就歡喜一樣,落葉本身是沒有是或非的。
當年在匈牙利157人的自殺事件中,許多人在死前都直接或間接地和這首歌發生聯系;傳到國外之後,更是造成了許多人死亡的直接或間接誘因,因此被查禁長達13年,直到1945年為止;它因此也被稱為「死亡音樂」或「魔鬼的邀請書」。
這首歌在歐美的流行是通過Damia在1936年演唱的那個法文版(《Sombre Dimanche》)而走紅的,所以這個版本非常有名。後來傳到美國後,1941年黑人女歌手Billie Holiday翻唱了這首歌,從此更加流行更加走紅,這就是一直流行到的英文版《Gloomy Sunday》(黑色星期天)。

黑色星期天原版封面(3張)
有人把《黑色星期天》五十多個演唱版本劃分為「原版」和「改編版」兩大類,或者叫「Damia」版和「Billie Holiday」版兩大類。Damia版雖然是用法語演唱的,但它使用的旋律卻是原作者的原始曲譜;而且該錄音用鋼琴伴奏,又用重唱(或是合唱)組來伴唱(但鋼琴的伴奏很弱,可以忽略;加上SP唱片那種真實感和現場感,它的情感的確是很哀傷的,這是現代任何一個版本都無可比擬的。可是Billie Holiday版卻把它注入了一些爵士風味,同時打亂了原曲4/4拍三連音的音型結構,完全變了一種節奏型和味道,成了普通的流行歌曲了;雖然從旋律中還隱隱可聽出一絲原曲的痕跡,但已和原曲相去太遠了。同時它也加入了一個「副歌」般的主題。這首歌的旋律、歌詞一直流傳,成為現大多數翻唱版所採用的詞曲,以於許多現代人都以為這個版本就是原版;就連翻唱的匈牙利文版(如Hernadi Judit版)雖然用László Jávor填的詞《Szomorú vasárnap》,但旋律除了和原版相似之外,卻和Billie Holiday版一樣加了一個「副歌」,所以翻唱版都可以認為是Billie Holiday版的後代;除了電影《Gloomy Sunday》(台譯《狂琴難了》/港譯《布達佩斯之戀》)中鋼琴、鋼琴與小提琴及鋼琴與聲樂採用了原版旋律外,現代的版本幾乎沒有一個和原版完全一樣的;而電影中的唱法或演奏在情感上並沒有Damia版強烈。所以將這些版本劃為「Billie Holiday版」類,作為這些版本的代表;原版或近似於原版的就以「Damia版」類為代表。
原版歌曲的節奏型基本上是三連音,從開頭一直持續到結尾。速度用Adagio(義大利文,柔板);調性為c小調(調號和bE大調相同),並非像有些網友所說的什麼「整首歌都是以不和諧音階為主」。
第一小節(這里的小節從演唱部分開始計算,不含前奏)是c小調的第一級和弦(小調式主和弦)的分解並重復主音,從c1-<b>e1-g1-c2(la-do-mi-la)(<b>是降號,字母是音高,後邊的數字是音組),每拍一個三連音的音型,三連音用同音反復,從低音主音(c1)一直到中音主音(c2)(這是簡譜的說法),彷彿痛苦與悲傷驀地升騰起來一樣。
第二小節的前三拍都一樣,都是<b>e2-d2-c2(do-si-la)的三連音,最後一拍是g1音的三連音同音反復。這一小節就像是痛苦與悲傷在心中激烈地翻騰,同時出現了全曲最高的<b>e2(c小調高音do)音,情感非常強烈,極其的悲痛。
第三小節與第四小節是第二小節的下行模進,兩個主要的音型是c2-<b>b1-<b>a1(la-sol-fa)和g1-f1-<b>e1(mi-re-do),這三小節的節奏型完全相同。它表現出來的情感好像是極大的悲傷和痛苦在心中翻騰,之後又無可奈何地一點點低落下來,終於沉在心中,變成無言的悲傷和憂郁。
第五小節與第一小節完全一樣,悲傷的情感在胸中難捺,又翻騰起來。第六小節與第二小節相似,只不過最後一拍停留在d2音(中音si)上形成三連音的同音反復,情緒悲傷哀愁達到了頂點卻又無可奈何。
第七小節第一拍是空拍,接著是三個相同的音g1(mi),一拍一個音,用保持音來唱。第八小節的節奏型是第七小節的逆向,三個保持音的c1(la),一拍一個音。這兩小節彷彿把巨大的悲傷很無奈地沉入心底,之後頹然地傾倒,憂郁而哀傷。
整曲曲調憂傷,與歌詞並無關系
7歌詞
秋天到了 樹葉也落下
世上的愛情都死了
風正哭著悲傷的眼淚
我的心不再盼望一個新的春天
我的淚和我的悲傷都是沒意義的
人都是無心,貪心和邪惡的
愛都死去了!
世界已經快要終結了 希望已經毫無意義
城市正被鏟平 炮彈碎片製造出音樂
草都被人類的血染紅
街上到處都是死人
我會再禱告一次
人們都是罪人,上帝,人們都會有錯的
世界已經終結了!

黑色星期天難以成眠
我活在無數的陰影中
白色小花無法把你喚醒
黑色的靈車也不能將你帶走
天使沒有把你送回的念頭
如我想跟你離去,他們會否感到憤怒
黑色星期天
黑色星期天在陰影中度過
我和我的心決定終結一切
鮮花和禱告將帶來悲傷,我知道
不要哭泣
讓他們知道我笑著離開
死亡不是虛夢
藉此我把你愛撫
靈魂以最後一息為你祝福
黑色星期天
做夢,我原來只不過是在做夢
我醒來就會發現你正在我內心的深處酣眠,心愛的人!
親愛的我希望我的夢不會縈繞著你
我的心正在對你說,我曾多麼地渴望你
憂郁的星期天

『拾』 哪裡有黑色星期天的完整版試聽地址

試聽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888810100b5mf.html
下載地址http://myhome.naver.com/lover719/asf/damia.asf 用迅雷!!!
-------
當歷史成為傳說,傳說又成為神話,這神話就脫離了現實,變成了超脫真實之外的怪物。《黑色星期天》這首被稱為「死亡音樂」或「魔鬼的邀請書」的歌,正是這樣一個神話。
《黑色星期天》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事物,這是很多聽其名而驚詫不已的人都極想知道的。可是到互聯網上搜索一下,關於這首歌的資料幾乎千篇一律,都是說到它的產生以及如何致人於死之類,純粹在烘托它的神奇之處,使它更加脫離我們的世界而變得不可捉摸,卻沒有關於這首歌的真正有實際意義的研究文字,反而通過那不停轉載的、千篇一律的文字把它傳得越來越神奇,使人覺得它幾乎就成了魔鬼手中的工具,把這首歌從原來的草地上給變到了雲彩里,使人們對它陷入了迷茫之中,以致於無數的迷茫者都在苦苦尋求所謂的「原版」;而當原版真正出現的時候,卻充耳不聞,視若未見。見面不如聞名。這使人想起了《倚天屠龍記》第四十章中,殷離原來苦戀著少年張無忌;可是當真正的青年張無忌站在眼前時,她卻漠然無視,仍要去尋找她心中當年的那個小鬼張無忌,和現實中真實的張無忌竟毫無關系。
我們必須正視的一點是,《黑色星期天》其實也是由人寫出來的音樂,和我們平時唱的歌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或是被魔鬼注入了一定的魔力。作為我個人來說,很不喜歡這首歌,也不喜歡其中哀傷的情緒,更不希望原來美好、光明的星期天讓這首歌給宣揚得非常憂鬱黑暗。
人們都知道有《Gloomy Sunday》(《黑暗的星期天》),卻不知道有《Sombre Dimanche》(《黑暗的星期天》),或是《Vége a világnak》(《世界的末日》)、《Szomorú vasárnap》(《憂郁的星期天》)等。其中《Gloomy Sunday》是《黑色星期天》的英文版,而英文版並非原版,詞與曲都是改動過的(由Sam M. Lewis填詞)。《Vége a világnak》是原曲作者匈牙利人Rezsô Seress(魯蘭斯·查理斯)所填詞的版本;《Szomorú vasárnap》是László Jávor(拉西樓)填詞版本,這是兩個匈牙利文的版本。還有一個著名的法文版本,就是《Sombre Dimanche》(《黑暗的星期天》,即本文視頻中的音樂),由Damia演唱,現存錄音是1936年由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的SP唱片。

1933年(一說1932年),匈牙利人Rezsô Seress(1899—1968)在失戀兩周後一個下雨的星期天,於巴黎寫下這首曲子。他是個個頭矮小、長相猥瑣、有些詼諧的猶太人。據說他在布達佩斯一個叫Akácfa(意為Little Pipe小管道)的餐廳做鋼琴師,但他只能用右手彈,左手彈並不便利。他因《黑色星期天》而成名。他想以此挽回與女友洛伊娜的關系,不料女友自殺了,只留下一紙寫著「Szomorú vasárnap」(黑色星期天)的紙片(紙上寫的應該是匈牙利文「Szomorú vasárnap」而非英文「Gloomy Sunday」)。當然他成名後有很多當時著名的音樂家去看他。後來一個美貌婦人海倫與富有的軍官丈夫離婚並嫁給了他。他於1968年在布達佩斯跳樓自殺。

星期天是美好的、光明的,中國古代稱為「日曜日」(這種叫法現在還保留在日語里)。可是,Rezsô Seress當時活在痛苦黑暗中,所以在他的世界裡那天就是黑暗的,這並不代表星期天這個日子實際上就是黑暗的;就像詩人見到落葉就要傷感落淚而農民看到落葉積肥就歡喜一樣,落葉本身是沒有是或非的。
當年在匈牙利157人的自殺事件中,許多人在死前都直接或間接地和這首歌發生聯系;傳到國外之後,更是造成了許多人死亡的直接或間接誘因,因此被查禁長達13年,直到1945年為止;它因此也被稱為「死亡音樂」或「魔鬼的邀請書」。
這首歌在歐美的流行是通過Damia在1936年演唱的那個法文版(《Sombre Dimanche》)而走紅的,所以這個版本非常有名。後來傳到美國後,1941年黑人女歌手Billie Holiday翻唱了這首歌,從此更加流行更加走紅,這就是一直流行到現在的英文版《Gloomy Sunday》(黑色星期天)。
《黑色星期天》其實叫《憂郁的星期天》更好些;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它又會訛傳出《黑色的星期五》這樣一個怪名字。我把《黑色星期天》五十多個演唱版本劃分為「原版」和「改編版」兩大類,或者叫「Damia」版和「Billie Holiday」版兩大類。Damia版雖然是用法語演唱的,但它使用的旋律卻是原作者的原始曲譜;而且該錄音用鋼琴伴奏,又用重唱(或是合唱)組來伴唱(但鋼琴的伴奏很弱,可以忽略;加上SP唱片那種真實感和現場感,它的情感的確是很哀傷的,這是現代任何一個版本都無可比擬的。可是Billie Holiday版卻把它注入了一些爵士風味,同時打亂了原曲4/4拍三連音的音型結構,完全變了一種節奏型和味道,成了普通的流行歌曲了;雖然從旋律中還隱隱可聽出一絲原曲的痕跡,但已和原曲相去太遠了。同時它也加入了一個「副歌」般的主題。這首歌的旋律、歌詞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現在大多數翻唱版所採用的詞曲,以致於許多現代人都以為這個版本就是原版;就連現在翻唱的匈牙利文版(如Hernadi Judit版)雖然用László Jávor填的詞《Szomorú vasárnap》,但旋律除了和原版相似之外,卻和Billie Holiday版一樣加了一個「副歌」,所以現在的翻唱版都可以認為是Billie Holiday版的後代;除了電影《Gloomy Sunday》(台譯《狂琴難了》/港譯《布達佩斯之戀》)中鋼琴、鋼琴與小提琴及鋼琴與聲樂採用了原版旋律外,現代的版本幾乎沒有一個和原版完全一樣的;而電影中的唱法或演奏在情感上並沒有Damia版強烈。所以將這些版本劃為「Billie Holiday版」類,作為這些版本的代表;原版或近似於原版的就以「Damia版」類為代表。
原版歌曲的節奏型基本上是三連音,從開頭一直持續到結尾。速度用Adagio(義大利文,柔板);調性為c小調(調號和bE大調相同),並非像有些網友所說的什麼「整首歌都是以不和諧音階為主」。

第一小節(這里的小節從演唱部分開始計算,不含前奏)是c小調的第一級和弦(小調式主和弦)的分解並重復主音,從c1-<b>e1-g1-c2(la-do-mi-la)(<b>是降號,字母是音高,後邊的數字是音組),每拍一個三連音的音型,三連音用同音反復,從低音主音(c1)一直到中音主音(c2)(這是簡譜的說法),彷彿痛苦與悲傷驀地升騰起來一樣。

第二小節的前三拍都一樣,都是<b>e2-d2-c2(do-si-la)的三連音,最後一拍是g1音的三連音同音反復。這一小節就像是痛苦與悲傷在心中激烈地翻騰,同時出現了全曲最高的<b>e2(c小調高音do)音,情感非常強烈,極其的悲痛。

第三小節與第四小節是第二小節的下行模進,兩個主要的音型是c2-<b>b1-<b>a1(la-sol-fa)和g1-f1-<b>e1(mi-re-do),這三小節的節奏型完全相同。它表現出來的情感好像是極大的悲傷和痛苦在心中翻騰,之後又無可奈何地一點點低落下來,終於沉在心中,變成無言的悲傷和憂郁。

第五小節與第一小節完全一樣,悲傷的情感在胸中難捺,又翻騰起來。第六小節與第二小節相似,只不過最後一拍停留在d2音(中音si)上形成三連音的同音反復,情緒悲傷哀愁達到了頂點卻又無可奈何。

第七小節第一拍是空拍,接著是三個相同的音g1(mi),一拍一個音,用保持音來唱。第八小節的節奏型是第七小節的逆向,三個保持音的c1(la),一拍一個音。這兩小節彷彿把巨大的悲傷很無奈地沉入心底,之後頹然地傾倒,憂郁而哀傷。
這就是《黑色星期天》的音樂結構。

在據說是作者Rezsô Seress手稿的手寫樂譜上,曲名(標題)用作者填詞的《Vége a világnak》,線譜音符下邊的歌詞就是《Vége a világnak》的詞。樂譜的最下方抄寫的是László Jávor填詞的「Szomorú vasárnap」文本,這都是《黑色星期天》的匈牙利文歌詞。
現代翻唱版的《黑色星期天》大都是英文版的Billie Holiday系統的《Gloomy Sunday》,它不過和現代的流行歌曲一樣,沒什麼明顯的特色,也沒有什麼所謂的「殺傷力」。
有些網友說,現代版的《黑色星期天》都是改編版,不具備「殺傷力」雲雲,這種說法從某種程度上說並非空穴來風;現代版大都來源於Billie Holiday版,旋律也變得面目全非,早已不是原版的模樣了。而這個對原版的「改編」可能要從1941年Billie Holiday版前後算起。
但反過來說,並非意味著原版就是一首魔曲,是飄離於人世間之外的東西,是一聽就會死、具有「殺傷力」的駭人怪物;正如上面我們所分析的,根據它的原始樂譜和SP老唱片,它只是一首歌而已。
據說當時匈牙利的自殺率在歐洲非常的高,當時德國行將進攻匈牙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也正陰譎地籠罩著歐洲,加之經濟蕭條和一戰所遺留的恐惶,以及當時社會的種種不良狀況,令人心情抑鬱是很正常的,這一點久處和平之中的我們恐怕很難感同身受。在那種情況下,寫出這樣一首歌並非不可能(當然,作者當時因為失戀而痛不欲生的心情恐怕能體會到的不在少數吧)。加之歌詞非常的消極、凄涼、悲傷,在當時的情況下,在那種整個世界社會大環境下所形成的心理的人們聽了想要去死也沒什麼希奇的,正如困了有人送枕頭一樣,何樂而不枕呢?所以這首歌只是一個誘因,卻不是造成那些人自殺的根本或直接原因。我們身處現代社會主義社會,有飯吃,有衣穿,飽可以思淫逸,暖可以想美女,恐怕很難想像出幾十年前人們的心境。歌詞中痛不欲生的失望和夾雜著焦灼而熾烈的愛,往往讓失戀的人,生發一種情願以死去換回所愛的強烈幻想。不過,據說當年聽了它自殺的人可不都是失戀者,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

有網友說,現代版的《黑色星期天》並非沒有了「殺傷力」,而是因為不是原版了雲雲,這是一種以訛傳訛不負責任的說法,說明說這話的始作俑者只是受了種種傳聞的影響而把《黑色星期天》作為神話或傳說來看待,並非把它當作歷史來對待。什麼叫「殺傷力」?音樂本身並沒有這種能力。若說音樂的共振和某個建築物達到一致時能將其摧垮,這並非不可能,但這是物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卻不能歸結於音樂自身的所謂「殺傷力」。「四面楚歌」只是利用了人的心理原因,卻並非歌曲本身有這種能力;若是在項羽的兵都身處楚國,他們聽自己家鄉的音樂還至於潰不成軍嗎?至於莫扎特的音樂,的確有某種神奇的功能,但是那隻是音樂的心理作用罷了。聽古典時期的音樂,有一種詳和優雅的美感,就像欣賞巴洛克的精美建築一樣,聽搖滾卻很難有這種感受。再者,也不一定人人聽古典音樂都有這種感受,甚至一聽到巴赫的管風琴響就大呼頭痛而聽了搖滾倒興奮不已的的半樂盲也大有人在,那麼即使這種巴洛克音樂真的有「殺傷力」,那麼對這人又有什麼作用呢?若是聾子聽音樂,那音樂對他又存在什麼所謂的「殺傷力」呢?
所以這些以訛傳訛的說法除了不負責任之外,還把《黑色星期天》更加妖魔化。前兩年湖北長江大學一名大三的學生在網吧聽這首歌時(應該是現代的翻唱版),昏倒在網吧。在聽歌之前,他先看到了網頁上的簡介,網頁的整個色調是黑色的,旁邊的骷髏頭好像在給大家發出一封封的邀請書,正上方幾個若隱若現的標題更是增加了網頁的神秘性。單從畫面上看就給人傳遞了一種恐怖的資訊。而網頁裡面的很多關於人們聽完這首樂曲而自殺的故事更是駭人聽聞(就是人們爭相轉載的這首歌在當年「殺」人的歷史事件)。不良的心理暗示是造成這個學生聽了這首音樂之後所產生的反應的根源;這些網站里大量關於這首歌曲的報道都形成了一種不良的暗示。而這些不探其源愈傳愈廣的以訛傳訛的說法都在散布著一種不良暗示,道聽途說地為這首很普通的歌曲增加了一個意外的「殺傷力」,而當年那些自殺的人是在一定的歷史或社會以及心理條件下聽了它自殺的,它只是誘因而非根本原因,所以,這個所謂的「殺傷力」並非是歌曲本身所包含的,乃是在一定的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多年後當歷史變成了傳說、傳說再變成神話的過程中人為地附加上去的;正如今年辣椒難賣都給倒河裡了,而有人用線穿起來賣就賣得很火;農村狗不理的驢糞蛋好好侍弄一番包裝一下到城裡就成了很好的花肥,不就是這樣嗎?
當年《黑色星期天》不單發行了唱片,還在電台經常播出,聽這首音樂的人大有人在,但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什麼異常,也不是聽了之後人人都去自殺。有些人的暗示性非常高,就很容易接受相關的刺激;當他接受相關的刺激之後,這時就會調動他肌體所有的防禦系統作出一種高明的狀態,再產生相關的反應,就會出現那位大學生昏倒的現象。他若事先沒有看到這些渲染介紹,單刀直入地聽這首歌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一些人還聽信一種傳說,說是該曲原曲是47分鍾多長度的鋼琴曲,並在相信之餘苦苦地尋覓著它的錄音;還有的說最後的原版樂譜被鎖在美國某音樂學院保險櫃中雲雲。根據相關資料,這首歌當年發行的唱片是Standard Play(SP)每分鍾78轉的膠木唱片,也就是上世紀30年代常用的唱片,一般用在機械手搖留聲機上,它的兩面錄音共10分鍾左右。電唱機雖然出現得很早,但那時並沒有流行。雖然每分鍾33-1/3轉的Long Play(LP)唱片30年代已出現,但直到1948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LP唱片時,電唱機才流行起來。(LP唱片兩面共可錄音半小時左右)。如果《黑色星期天》真的是一首47分鍾多的樂曲,SP唱片要5-6張,LP唱片1或2張才行。但從有關資料來看,當時《黑色星期天》就一張SP唱片,何來的47分鍾長度之說?還有一點,它究竟是鋼琴曲,還是鋼琴協奏曲,還是鋼琴套曲,或是大型清唱劇還是僅是一首歌?它究竟用多少張唱片錄制發行?是SP唱片還是LP唱片?
再有一點,這47分鍾是如何得出的?若是根據樂譜,這種說法就很牽強。因為樂譜上面大多隻標上樂曲的大致速度,如Andante、Allegro、Adagio等,一種速度每分鍾多少拍,每個演繹者都不盡相同。就拿中國的名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來說,1961年沈榕唱片版和上世紀80年代末西綺崇子版或是薛偉版、盛中國版,速度都不盡相同,那麼,演奏出來的總時間長度自然就不等了。若是根據某個版本的錄音得出的時間,那麼這個錄音是什麼版本,又是以什麼形式錄制的呢?唱片?還是鋼絲錄音機?所以,在缺乏相關的資料和證據時,這種說法也只能看作一種傳說。

互聯網上曾流傳過一個視頻,是日本「USO!JAPAN」節目製作的《黑色星期天》的探秘。片中播放了上世紀30年代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的《黑色星期天》的法文版——《Sombre Dimanche》的直徑30cm的大SP唱片(Damia版),同時剪輯了表現這首歌當年創作經過及「致人於死」的歷史畫面(後來拍攝的電影),以及對這首歌引人死亡之謎的分析。有網友看了後,回帖用臟話罵那兩個主持人,並說這是騙局而非原版雲雲。還有一個論壇里有人發了電影《Gloomy Sunday》(《布達佩斯之戀》)的片段,是安德拉許(即電影中《Gloomy Sunday》的作者)在自殺前最後一次演奏這首樂曲,為洛伊娜演唱伴奏的情景。有網友就罵說把電影都剪輯了來欺騙大眾雲雲(其實電影中所用的正是原版的《黑色星期天》的旋律)。這幾位網友的觀點只說明了他只相信有關這首歌曲的神話卻沒有或不敢正視它的真正歷史;這有點像聽說自己娶了個花枝招展的老婆,待掀起蓋頭才發現是個黃臉婆,之後大罵媒人一樣,是因為現實和所聽聞的神話差距太遠了罷,也因為是有前面所說的「殷離情結」。

在表現作者完成這首樂曲之後在樂譜上方寫上標題時,鏡頭中他寫的卻是「Sombre Dimanche」。不知道是因為他是在法國寫這樂曲而寫上法文標題,還是電影拍攝者搞混了,還是他事實上寫的應該是匈牙利文的「Vége a világnak」或「Szomorú vasárnap」;他女友洛伊娜自殺後寫著《黑色星期天》標題的紙片上卻是匈牙利文「Szomorú vasárnap」;而表現其他人自殺手裡拿著的樂譜,標題卻是法文「Sombre Dimanche」。不知道是電影拍攝者造成的,還是怎麼回事,總之由於資料缺乏,很難考證這一細節。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發現,當時流行的是法文版的《Sombre Dimanche》和匈牙利文的《Szomorú vasárnap》,當然也可能會有匈牙利文的《Vége a világnak》等這幾個不同語文的版本,而不是互聯網上以訛傳訛的說是死者們手裡拿著的是《Gloomy Sunday》,因為這個英文版本出現得較晚。當然,「USO!JAPAN」節目中也提到了Damia,只是中文字幕可能是按日語,翻譯成了「丹尼爾」。還有一個細節:節目中除了主持人是用電唱機播放SP唱片外,引用的視頻或電影中都是用機械手搖上發條的留聲機播放唱片。
當我們剝去神話和傳說之後可以知曉,《黑色星期天》不過是一首稍有傷感、年紀都相當於七、八十歲老太爺級別的歌曲罷了。它是一首小調歌曲,它的情緒算不上是極度的悲傷,只能算中等或中等偏高一點,比它更加哀傷凄慘的歌曲或樂曲不勝枚舉。只是因為在當時那種社會和歷史環境下,它的哀傷成了許多人的自殺誘因,由此越傳越神,最後就成了超脫於現實的一個惡魔,也因此更加聞名。可是現代人若事先不聽任何介紹,也不知道本文視頻中的音樂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色星期天》1936年的原版錄音,我想恐怕他聽了會感到厭煩,還不如聽聽時下流行的歌曲帶勁。我經常給學生播放周璇的歌都差點逼瘋了他們,更何況這老掉牙的無伴奏又難聽的古老歌曲呢?
所以,中國人從前愛看戲,那是他們的娛樂方式;西洋人是看歌劇,而現代人是聽某紅歌星的專輯。若是交叉了時代,就不會有什麼好效果,恐怕只能有一小部分人能感同身受。
有一個QQ群,裡面有一些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狂熱分子,滿口不是義大利文就是法文或德文,要麼就是俄文,能大段大段地用那些文字打歌詞或劇情,別人聽的一楞一楞,他們自顧自地聊得熱火朝天。現在的年輕人愛好戲的人怕是不多了吧,甚至一聽鑼鼓傢伙響就鬧心,而當年老一代的人看戲都能看得淚水漣漣或是傷心欲絕;愛好歌劇的除了天生就和歌劇有緣或是在音樂學院關上幾年的人之外更是鳳毛麟角,遑論理解或有見地。所以,什麼時代流行什麼音樂,本來就是隨大眾化的,只有少數人能各個時代的音樂都能欣賞得動。
那麼,那個時代那種環境下讓人聽了有自殺沖動的歌,放到現代去聽,就像拿歌劇給「80後」的人聽一樣,什麼結果應該能想像得出來。若有人以為歌劇很經典,很想發揚光大,就不得不把樂隊配器改成現代電聲樂隊,用現代通俗唱法來演繹,所以就會有把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給填上現代的詞並用現代樂隊現代唱法演繹成《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那樣令人作嘔的猴戲一樣;或者是把周璇的歌(那是沒人能超越的)原版錄音給配上現代流行歌曲的架子鼓(我不稱之為爵士鼓)節奏和電聲樂隊合成到一起一樣,最後出來的效果一邊是原版的老上海爵士樂隊的原版伴奏和周璇幾十年之前的原版錄音,一邊夾雜著不倫不類的現代鼓點和配器,簡直就是一台猴戲,聽著這樣的錄音版本你嘔都嘔不出來,有點像周伯通當著丘處機們的面大罵「牛鼻子」或「臭道士」一樣,只能讓人啼笑皆非;用很多年前趙麗蓉的一句話說,就是「我們這些好玩意都被你們給糟蹋了」。既是這樣,為什麼在現代仍然要把《黑色星期天》冠以「死亡音樂」或是「魔鬼的邀請書」這樣一種不切實際的名稱呢?所以我們不用把腦袋放在別人的肩膀上受別人意志的控制而聽網路上那些道聽途說不求甚解的說法以致給自己一個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那樣的話莫說是《黑色星期天》,聽什麼都是心驚膽戰的。記得很久之前我在網路上搜索《黑色星期天》時,因為它那如雷貫耳的大名,心裡總是發毛,甚至天晚了同事們走後關了燈再到網上去搜索就恐懼萬分,手都發抖;這就如同我們聽到某地鬧鬼而夜裡走到那裡就怕得要命一樣,其實哪有呢?不過是消極的心理暗示罷了。
現代是該給《黑色星期天》這樣一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憂傷歌曲正名且剔除其不切實際的神話色彩的時候了。

《黑色星期天》只是一首幾十年前的很普通的老歌,沒有任何神秘或是詭譎之處,現代人聽了就跟聽周璇們那個時代的音樂一樣;你若不喜歡周璇時代的歌,那麼聽了《黑色星期天》的原版對自己或是對音樂都是一種浪費,因為這好比歌劇時代的人聽了歌劇能哭得死去活來而拿它給我們現代人欣賞一樣,除了樂感好的人之外很難有人喜歡或是引起共鳴,所以在現代聽《黑色星期天》這個當年引發多人死亡的歌曲不必擔心會死人(心理脆弱且大量看相關簡介而形成不良心理暗示或是失戀者除外)。好在現代翻唱版都是Billie Holiday改編版的後代,既和原版大不相同,而且通俗又符合現代人的欣賞風格,誰讓咱們不都是古典音樂愛好者或是喜歡周璇時代的音樂呢?不過我看這些改編版真不該再叫《黑色星期天》,因為它在歌詞和音樂上和真正的原版出入太大,所以不如乾脆另起一個新名,或是叫做《副黑色星期天》更好,何必混淆視聽呢?就像留聲機一樣,明明它是機械上發條手搖式的,有些廠商偏要把電唱機也做成那種東施效顰的樣子,豎上一個大喇叭,再裝上收音機、CD機、磁帶錄音機等三、四寵愛在一體,看起來就像是個怪樣子的留聲機,也讓年輕一代就以為留聲機就是這樣的(有多少人分不清電唱機和留聲機以致於將其混為一談呢?),買的人不過是附庸風雅,葉公好龍罷了;就像見到別人家有夜明珠,自己也買個白色檯球還以為是真貨一樣。但假的就是假的,《黑色星期天》的原版就是真版,現代翻唱版只能換個名字或是叫《副黑色星期天》才合乎道理。
有人愛好天生麗質的美女,有人卻愛好人工手術生成的嬌艷女子,這只是個人品味不同罷了;只要不是害人的事,也就沒有什麼錯對之分。聽流行歌曲還是聽周璇們,各隨己意,誰也強求不來。
網路上還有一個所謂的的鋼琴原版錄音,有40多分鍾長度。可是仔細聽聽,裡面盡是一些爵士或藍調之類的音樂,還有一些古典音樂,難怪有網友說裡面竟然出現了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天鵝》以及其它熟悉的古典音樂。要這樣說,我待會也造個40多分鍾長度的鋼琴原版錄音如何?
互聯網上流行的《黑色星期天》的歌詞是英文版的《Gloomy Sunday》,有多種不同的中文譯本,但全是按意譯或直譯的文本,不能入歌來歌唱。(將外文歌曲譯為中文,需要經過譯詞和配歌兩個步驟。譯詞是將外文按直譯或意譯譯為中文,這是歌詞的文本。但歌詞要和旋律的起伏走向以及音符的多少相吻合,歌詞就需要進行編配,按詞意重新安排字句,使詞的字數和音符的多少能配合上,文字的抑揚也要和旋律走向相吻合,最終完成的歌詞為了達到這幾個目的可能會和原文歌詞有點出入——這就是配歌,相當於根據原文的詞意重新進行中文創作。網路上《黑色星期天》的詞只是譯詞,卻沒有配歌,所以不可入歌來歌唱,因為最起碼的字數就和旋律對不上)。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888810100b5mf.html

閱讀全文

與黑色星期天電影完整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死亡飛車演員表 瀏覽:394
電影巨鯊演員表 瀏覽:744
英文電影百萬英鎊完整版 瀏覽:783
香港拍的現代動作電影大全 瀏覽:892
一部電影變異的烏鴉 瀏覽:464
大蛇王電影大全 瀏覽:7
看4k電影網站 瀏覽:875
新媽媽類型電影 瀏覽:964
八絕電影完整版 瀏覽:781
紅色革命題材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286
求一部韓國電影倆女的來合租 瀏覽:72
女孩穿越到遠古時期電影名字 瀏覽:502
關於愛情的電影大陸 瀏覽:594
office電影票房收入統計 瀏覽:504
小羊羔大電影第一 瀏覽:635
柏林獨立電影節最佳短片 瀏覽:268
上海上海電影票房 瀏覽:639
長沙電影小鎮開業圖片 瀏覽:775
一部外國電影女孩不知道疼痛 瀏覽:487
介紹電影解說經常用的音樂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