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貝多芬電影結局解析

貝多芬電影結局解析

發布時間:2022-11-14 20:27:35

『壹』 《貝多芬的悲傷》主要講的是什麼意思

【貝多芬的悲傷】
作詞:口袋易百作曲、編曲、唱、和聲、混音:鄭毅(Zey)
旋律
伴隨故事響起揭開你
不平凡的傳記
在夜裡
天使在黎明前降臨喚醒
充滿奇跡的命運傾聽
愛麗絲的旋律若別離
撕毀我寫的信
當序曲
落幕後拆穿的回憶
撫慰你
心靈悠揚的協奏曲
在萊茵河畔
貝多芬的悲傷在徜徉詼諧夜晚
遺留在波恩城的淚光維也納
推開 窗
風景卻如此委婉黑白琴鍵上
譜寫華麗的樂章在破舊琴房
彈唱出貝多芬的悲傷詼諧街上
探望絢爛慾望的櫥窗
小木船
被遺忘
剩下黯淡的月光無力哀嘆
誰得情緒彷徨
結局被凌亂

『貳』 貝多芬病毒的大結局

開放性結局,大姜最後回德國了,留了自己的戒指給小美關於你的提問,回答是:
1、貝多芬病毒中女主角到底喜歡張根錫還是金明敏啊?
回答:女主角小美愛的是大姜,也就是說她真心喜歡的是姜Mae(就是金明敏飾演的那個姜瑪艾).

2、結局怎麼樣了?
回答:結局是開放式結局。你直接看18集就知道情況是:最後大姜離開了韓國,他帶著多芬去德國去指揮慕尼黑交響樂團了,但臨走前他把他的尾戒送給了小美,並鼓勵她要她能堅強起來——要小美在精神上靠著那枚戒指支撐下去。

補充:
不過大姜也親口對小美說了也知道不能每次都選擇這種逃避的方法,他不確定自己今後何時還會再動搖。嗯,他這樣表態,其實也是給我們這些觀眾一個期待——期待著在將來,可能他和小美兩個人還有可能再續前緣。

『叄』 電影《不朽真情》 又叫《永遠的愛人》 是講述貝多芬的 直到 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

《不朽真情》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E5Hm79SGMBPa3Z7fzQYG4w

提取碼:6ch4

《不朽真情》是由伯納德·羅斯執導,加里·奧德曼、約翰娜·特爾·斯蒂格、傑羅恩·克拉比主演的傳記片,該片講述了音樂巨匠貝多芬與他「永遠的愛人」傢具商之女喬安娜相戀,喬安娜卻陰差陽錯地嫁給貝多芬的弟弟,貝多芬最終在悲痛與後悔中終至老死的故事。


『肆』 貝多芬的愛情

1801年,他愛上了朱麗埃塔·居奇亞迪。他把他的佳作《月光奏鳴曲》獻給了她,但朱麗埃塔性格的缺陷也使貝多芬痛苦不安,而且她很快嫁了人
1806年5月,貝多芬與泰雷茲·德·布倫威克訂了婚,她很早就跟隨貝多芬彈鋼琴。當她還是個小姑娘時,她就愛上了貝多芬,1806年,貝多芬愛上了她,可是這段甜美的愛情卻無疾而終了。也許是地位、財產的差異、也許是疾病纏身,憤世嫉俗的他難以忍受愛情的長久等待,總之,兩人沒有結合。
1808-1810年間,貝多芬已經四十歲的人了。他教了一個名叫特蕾澤.瑪爾法蒂的女學生,並對她產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暢的情況下,他寫了一首《A小調巴加泰勒》的小曲贈給她。

『伍』 貝多芬怎麼死的

在創作過程中無疾而終。1827年,倫敦愛樂樂團贈予貝多芬100英鎊,邀請他為樂團譜寫《第十交響曲》,未及完成,貝多芬於同年3月26日與世長辭,終年57歲。

貝多芬在聲樂領域,涉及歌劇、清唱劇、彌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藝術歌曲,聲樂領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劇《費德里奧》、《D大調彌撒》、聲樂套曲《致遠方的愛人》等。

1783年,13歲的貝多芬擔任宮廷樂隊的古鋼琴獨奏與伴奏,但無薪俸;同年根據德雷斯勒的進行曲改編為《鋼琴變奏曲》(woO63),這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作品,由德國音樂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 。

(5)貝多芬電影結局解析擴展閱讀

貝多芬人物生平:

1,1805年4月,《第三(英雄)交響曲》首演,貝多芬親自擔任指揮,此作是貝多芬進入創作成熟時期的重要標志;同年11月20日,歌劇《費德里奧》在維也納皇家劇院首演。

2,1812年,創作完成《第七交響曲》與《第八交響曲》;翌年夏天創作完成《戰爭交響曲》。

3,1827年,倫敦愛樂樂團贈予貝多芬100英鎊,邀請他為樂團譜寫《第十交響曲》,未及完成,貝多芬於同年3月26日與世長辭,終年57歲。

『陸』 貝多芬病毒的結局

關於你的提問,回答是:
1、貝多芬病毒中女主角到底喜歡張根錫還是金明敏啊?
回答:女主角小美愛的是大姜,也就是說她真心喜歡的是姜Mae(就是金明敏飾演的那個姜瑪艾).

2、結局怎麼樣了?
回答:結局是開放式結局。你直接看18集就知道情況是:最後大姜離開了韓國,他帶著多芬去德國去指揮慕尼黑交響樂團了,但臨走前他把他的尾戒送給了小美,並鼓勵她要她能堅強起來——要小美在精神上靠著那枚戒指支撐下去。

補充:
不過大姜也親口對小美說了也知道不能每次都選擇這種逃避的方法,他不確定自己今後何時還會再動搖。嗯,他這樣表態,其實也是給我們這些觀眾一個期待——期待著在將來,可能他和小美兩個人還有可能再續前緣。

『柒』 貝多芬為什麼這么悲傷

朵一種擾人的「嗡嗡」聲攫住了貝多芬,當時他還只是一個26歲的青年。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貝多芬已經受到樂壇的重視,他那動人的音樂清晰明亮,宛若初春大地的一抹新綠,雖然稚嫩,但卻生機無限地在18世紀形式主義樂壇上鋪展開來。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貝多芬只要把握住這個時機,就會把音樂向前推進一大步,在音樂史上掀開新的一頁。然而,這種無休止的「嗡嗡」聲日夜纏繞著貝多芬,像一個魔鬼在光明的道路上灑滿陰森的迷霧。透過這飄忽不定的迷霧,貝多芬看到了一個寂寞的無聲世界,看到了自己最寶貴的不可缺少的財富——聽覺已漸漸離他而去,消失在迷霧里。
作為一個音樂家,貝多芬十分清楚失去聽覺意味著什麼。他無法聽清楚朋友們輕松的談笑,美妙的樂音也變得模糊不清。貝多芬秘密地去看醫生,嘗試著用杏紅油和香草油敷在他的耳中,他顫栗著把全部希望都放在醫生的手中。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的,醫生已經對治癒他的耳疾表示搖頭。恐懼、痛苦、憂傷和憤怒充滿了貝多芬那年輕的心靈。在苦難中,貝多芬用盡他的整個心靈,對上蒼,對萬古不語的星空,悲憤地吶喊;「哦,上帝,上帝呀,往下看看不幸的貝多芬吧……」吶喊之後便是憤怒的詛咒,他詛咒大自然造物主加在他身上的不幸。
然而,貝多芬只能在無人的曠野中吶喊,只能撕扯著自己的頭發詛咒,因為他害怕。他沒有勇氣向人們宣告自己是聾子,沒有勇氣去迎接朋友們的同情安慰和憎恨他音樂創作的仇敵們的譏諷與嘲笑,貝多芬寧願獨自一人忍受痛苦。
貝多芬躲開了。他躲開了城市,躲開了人群,躲開了集會,也躲開了音樂。1802年春天,貝多芬搬到了維也納郊外的小村海利根斯塔特。在這里他經歷了一個生死攸關的關鍵時期。
最初,貝多芬殘忍地想割斷他與音樂的一切聯系,他要在這美麗的鄉村裡做一個農夫。貝多芬寫信給他的朋友說:「我要告訴你的就是我一定得和我的事業隔離,我生命中最燦爛的一頁亦將隨之消逝。也顧不到自己的天才和力量了,我一定得忍受慘痛的遭遇。」貝多芬忽然變得那麼軟弱,那麼無奈,甚至悲觀厭世,走到了自殺的邊緣。1802年10月6日,他立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遺囑》。在這份遺囑中,可以看到貝多芬所經歷的精神危機極為嚴峻、激烈,在生與死的搏鬥中苦苦掙扎。

『捌』 重現貝多芬的介紹

《重現貝多芬》是2006年由艾格利茲卡·霍蘭德執導紀錄片電影。艾德·哈里斯、戴安·克魯格主演。《重現貝多芬》講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喪失聽力後的夕陽韻事,旨在披露《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背後不為人知的美麗樂章的故事。

『玖』 復制貝多芬觀後感

復制貝多芬觀後感 (一)

電影開場,隨著貝多芬的那首降B大調大賦格,進入電影故事的敘述。讓我感受深刻,有一種緊張感,貝多芬的音樂是多麼的振奮人心,讓我激動不已。而且,看完整部影片,我覺得它就是一部靈魂的樂章,因為貝多芬的音樂實在是太棒了,跟他這個古怪的人一點都不一樣。

在《復制貝多芬》中這部電影中,對貝多芬的古典音樂進行了大量運用,確確實實地讓人從精神上去領悟貝多芬,領悟靈魂的跌宕所產生的藝術,給我一種震撼。

影片開頭就非常巧妙地用充滿象徵與藝術感的畫面詮釋了音樂。暗藍的畫面里,奔跑的少年與不斷掠過的面孔進入視野,女主角安娜的腦海里開始浮現貝多芬死前開創的賦格曲。

沒有音樂,只有依次出現的女人,男人,馬車,鄉間小路,馬車內部的人們,和各式各樣的音響。這一切就像樂隊演奏前每個聲部的調音準備。

安娜對面坐著一個中年女人,一個老女人,和一個女人懷里的嬰兒。這三個人就像一個主題——女人的三個階段。對應這個主題的是一段低沉的中提琴獨奏,也是整個賦格曲的主題——生命、時間、靈魂、上帝所賦予和收回的一切。

這時,畫面切到一個拉小提琴的放養男孩。小提琴聲立即響起,鏡頭接著掠過安娜身邊的男子。這時,出現了與女人的對立面——男人。尖銳的小提琴插入和緩的中提琴,男性的進入象徵著賦格曲中的對題。然後鏡頭掠過車輪,樹杈,有著木質感的大提琴也加入隊伍。鏡頭掠過田間,掠過疾馳的道路,掠過隱約的合唱聲。安娜沉浸在音樂里,不同的面孔穿插著飛逝的景色,聲部在追逐、遁走,主題和對題在各個聲部輪流出現,此時的畫面已然是為了音樂而存在。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貝多芬的音樂貫穿影片始終。這音樂不僅向我們展示了貝多芬的傳奇,也在演員之間、觀眾與影片之間形成一架通往靈魂深處的橋梁。安妮在看手稿時揮動的手指和貝多芬作曲時揮舞的雙臂,背景響起第九交響曲的樂聲,激昂澎湃中,角色之間達到了靈魂的交融。

整個影片的高潮,是長達十分鍾的第九交響曲,閉上眼睛感受音樂的力量,令人熱淚盈眶。

從這部電影中,我也看出了這樣一位貝多芬:他對身邊的人嘲弄,挖苦,毫不在意。當安娜因為說錯一句話而向貝多芬道歉的時候,他咆哮到,不要道歉,反擊!對他的`侄子,他卻相當溺愛,他苦心栽培自己的侄子,希望將侄子培養成音樂家。

正是貝多芬的這種無情的嘲笑權貴,抗爭命運,全然心中沒有世俗的性情,才讓他的音樂,打破規範文雅之限制,與任何人都截然不同,他的靈魂喧囂在他的音樂之中。激情和思想的迸發,讓我贊嘆不已。

而且,從電影的另一幕中,他毫不留情的打碎安娜的情人所設計的大橋模型,對安娜說道:「這是完全沒有靈魂的作品,我這么做是在幫他」中,也可以窺見貝多芬的藝術觀。正是因為他在他的音樂中傾注了靈魂,所以他的音樂才能持久的閃耀光輝。並且,我覺得他是用心用思想在創作音樂,所以他才能夠創造出如此驚世作品。

以上是感受貝多芬,其實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貝多芬,以及他的古典音樂,還可以看見影片中一些角色的精神品質。安娜給我的感觸最深刻,她為了完成自己的的夢想,能夠堅持下去,和音樂大師學習,並且逐步成長。我覺得她堅韌的精神值得學習。

復制貝多芬觀後感 (二)

我們一直按照一條原本就存在於那裡的線條,奔跑。跑得越快,靈魂落的越遠。我們想要改變一些什麼,卻感到孤單、無助、失落。我們說,我做不到。當我們想要脫離既定劇本或跳開思考的舊軌跡時,有一點像是自己溺水卻想拉自己頭發上岸,是一樣困難的。李欣頻的方法之一是,假想自己的腦殼如果換進了別人的腦,他會怎樣思考我的人生?會怎樣應用我現有的資源,發揮出我自己沒發覺的潛能?

在讀了李欣頻的推薦後,開始看《復制貝多芬》。在此之前,聽過很多次貝多芬的音樂。只是當音樂而聽。聽聽就過的那種音樂。導演在電影當中安排了足足10分鍾來重現第九交響曲的首演。我不是音樂家。我不懂這些眾多錯落有致的音符。我只是學著別人的模樣,閉上眼睛。想像自己的腦,就是貝多芬的那顆。感覺這么多的音符是怎麼升起、怎麼組合、怎麼演奏,他的情緒又是怎樣的起伏。細膩的感覺那些上帝的語言。然後,眼睛潮濕了。那種感動,震撼,找不到一個詞可以清晰具體的去形容。

原來,我可以懂的。可以被吸引的。當然,也是可以突破與改變的。安娜最初打動貝多芬的是,她修改了他的樂譜。她說,那是他原本的意思。她只是幫他做了。復制。進入。或者,這是我們離開既定劇本的最佳途徑。住進你所希望成為的偶像腦殼里。看看他們的行為及思考模式。

在這部影片中,主人公不斷提到「key」。就像我們人生的基調。考上大學才行。有錢才好。這樣那樣才是人生。貝多芬告訴安娜,放棄調子,放棄有頭有尾的概念,讓音樂自己活出來,不要擺出嚴謹的規則,這會擋住音樂的流動與呼吸。貝多芬是上帝做親近的夥伴,或者,他本身就是上帝。上帝只是借用他的手來譜寫這些語言。這是他與上帝的對話,自然流淌,毫無修飾。

『拾』 有看過電影《復制貝多芬》的,幫我想想觀後感!!

此情可待成追憶

電影開場,維也納音樂學院的學員,年輕的安娜(黛安·克魯格飾)被召喚到貝多芬的經理人希勒姆爾先生的辦公室,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即將首演,而希勒姆爾先生已病魔纏身,他想讓安娜完成抄錄樂譜的工作。盡管希勒姆爾先生提醒她貝多芬(埃德·哈里斯飾)是個魔鬼般的人,安娜還是滿懷熱情地接受了這個工作。

在抄錄樂譜的日日夜夜裡,安娜身不由己地陷入了音樂大師痛苦而才情四溢的世界——她將兩人的合作視為激發自己音樂創作才華的天賜良機;他希冀她純潔靈魂的光輝能幫助自己完成藝術創作的顛峰——最後弦樂四重奏,音樂史上最崇高壯麗的樂章。

在合作弦樂四重奏的過程中,貝多芬表現出了對安娜的依賴和慈愛。安娜因此大膽地給貝多芬看自己創作的樂譜,遭到貝多芬草率的嘲弄,安娜絕望地離開了他。

在對音樂天分灰心喪氣的情況下,安娜接受了長久以來一直追求她的馬丁(馬修·古迪飾)的求婚。貝多芬因此狂怒,逼著她在馬丁和他之間做出選擇。安娜想逃離維也納但又做不到,她的命運已經與貝多芬緊緊相連。她回去找到貝多芬,想把最後的工作完成,發現他已將不久於人世,安娜記錄下了貝多芬口述的四重奏樂譜。

貝多芬在人世的使命已經完成,臨終時,他告訴安娜,她是個天生的作曲家。

這部美、德合拍片以戲說的形式敘述了音樂大師貝多芬晚年創作最後弦樂四重奏時的一段逸事,將天才背後的激情公諸於眾,導演不諱言其中存在著許多虛構的成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是公認貝多芬最成功的作品,也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它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悲壯震撼,第二樂章含力量,第三樂章平緩柔美,第四樂章加入人聲合唱「歡樂頌」,贊頌人類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光輝燦爛到極致。關於第九交響樂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是耳聾的貝多芬在首演現場已經聽不到雷鳴般的掌聲。

沖奧力作

《復制貝多芬》的班底個個都是重量級人物。男主角埃德·哈里斯是個極有才華的實力男星,從1996年至今4次與小金人失之交臂——分別是《阿波羅13 號》、《楚門的世界》、《時時刻刻》的3次最佳男配角提名和《波拉克》的最佳男主角提名,除了上述影片外,《水手刀》、《暴力史》、《深淵》、《第三個奇跡》、《尼克松》、《美麗心靈》、《人性的污點》、《拜金一族》等片也因為他的加盟備添光彩。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美國影評人協會獎、美國科幻恐怖片大獎、百視達獎、廣播電影批評家協會獎都對他的精湛演技有目共睹,多次給予提名和褒獎。他主演的電視電影《帝國的崩塌》同時獲得艾美獎和金球獎首肯。除了已臻化境的演技外,他的導演才能也不容忽視。2000年他自導自演的《波拉克》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女演員瑪西婭·蓋伊·哈登更因此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埃德·哈里斯是不瘋魔不成活的典型,在拍攝《波拉克》時,為了掌握波拉克的畫風以便現場表演,他曾特地建造了一座畫室,事實證明,他不但將天才的乖戾與陰郁表演得令人信服,鏡頭前的幾次作畫更是讓人目眩神迷。此次為完美演繹貝多芬,他又學習彈鋼琴,熟悉古典音樂,為了貼近樂聖而在外型上大動干戈。傳記電影本是奧斯卡熱門,而化裝+演技的雙重保險更是奪金殺手鐧,哈里斯這次勝算很大。目前,哈里斯正在計劃編劇兼導演一部名為《Appaloosa》的影片,已邀得黛安·蓮恩擔任女主角,預計明年上映,他還很可能出現在王家衛的新片《藍莓之夜》中。《復制貝多芬》的女主角黛安·克魯格曾在《特洛伊》中扮演具傾城之美的海倫,早年學習芭蕾舞的經歷使黛安舉止優美,氣度嫻雅,卻始終缺乏使人為之神奪的魅力,「海倫」的失敗差點帶給她一座金酸莓,安娜這個角色的艱難處境和內心掙扎也許能夠幫助她將演技提升到更高層次,她曾對媒體坦言:「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劇本,這個角色對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本片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1948年出生於波蘭首都華沙,年輕時在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電影學院學習導演專業。入行後,她先是在波蘭做克里茨托夫·扎努西的助理導演,同時與良師安傑伊·瓦依達合作編寫了許多電影劇本。編劇身份的她很快榮譽加身,其中包括戛納、波蘭格但斯克、柏林、蒙特利爾等地的電影節和美國金球獎,霍蘭被歸為波蘭新浪潮的一員。長期以來她都是一名非常成功的編劇,除了早期頗顯尖銳的作品之外,1990年代她還和克日什托夫·基耶洛夫斯基多次合作,參與編寫了《藍色》和《白色》的劇本並擔任了《紅色》的劇本顧問。她首次引起美國電影界的注意是在1986年,她編劇兼導演的《憤怒的收獲》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此後她導演的《歐洲,歐洲》(1990)、《奧利佛,奧利佛》(1992)和《秘密花園》(1993)、《全蝕狂愛》(1995)等片進一步奠定了她的國際地位。《華盛頓廣場》(1997)和《第三個奇跡》(1999)已是完全的美國出品。埃德·哈里斯拍攝《波拉克》時霍蘭曾經提供幫助,最後她的名字出現在了鳴謝名單中。現在,她除了導演幾部正在拍攝或籌備當中的影片,還是影片的聯合製片人。

《復制貝多芬》的編劇克里斯多夫·威爾金森與史蒂芬·J·瑞沃曾共同合作《阿里》(2001)、《尼克松》(1995)等片的劇本,尤其擅長傳記電影。兩人還擔任本片的製片工作。

《復制貝多芬》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凱奇凱米特、蘇普朗和英國倫敦等地拍攝外景,片長104分鍾,9月10號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試映,10月在美國全面上映

閱讀全文

與貝多芬電影結局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哈西萬達電影院 瀏覽:779
艾梅柏希爾德大尺寸電影 瀏覽:805
有畢業典禮場面的英文電影 瀏覽:490
電影怦然心動的英文原著小說 瀏覽:38
電影獅子王開頭曲英文版 瀏覽:560
怪物電影韓劇在線觀看完整版免費 瀏覽:138
韓國電影唯美劇照圖片 瀏覽:588
日本迷霧電影免費完整版 瀏覽:594
血戰1979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111
什麼人講電影 瀏覽:3
淘寶電影票店家買錯了 瀏覽:688
007老演員和小鮮肉的電影 瀏覽:33
影視網站中電影版權收費 瀏覽:385
海南最大的電影院 瀏覽:291
喜歡一部電影英文 瀏覽:422
諾蘭電影大全集 瀏覽:846
一部電影兩個女孩去游泳 瀏覽:206
泰國情哥mv電影情聖推廣曲 瀏覽:100
那個電影電視劇網站好 瀏覽:962
名偵探柯南全集中文版電影下載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