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氏父子》觀後感
《包氏父子》。它講的是民國時候的故事。老包在富人家裡做傭人。他沒有文化,但他想,如果要讓下一代翻身變成富人,過上幸福的日子,唯一的途徑就是讓自己的兒子包國維上學讀書。於是老包節衣縮食,東挪西借供應兒子上學。包國維五歲時,死了母親,面對得之不易的求學機會,他本該逆境中崛起,刻苦奮進報答父親的,然而,事與願違,包國維絲毫不考慮父親的艱難和自己的前途,他不思進取,整日跟富家公子鬼混,講吃講穿,尋釁滋事。包國維最終被學校開除了。除夕那天,面對一個個索債的人、面對歡天喜地的節日場景、面對不爭氣的兒子,老包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代替他言語的只是那兩行不停湧出的悲痛欲絕的眼淚……
看完這個故事,我幾乎要流出淚來,那一半是為可憐的老包所感動的,一半是為不爭氣的包國維而憤怒的。回過頭來仔細地想一想,在我們的校園里,還有包國維存在嗎?每到放學的時候,校園門口,我們總能看到許多家長,他們或許剛下班,或許剛忙完自己的事情,或許還沒有來及把事情幹完……他們匆匆地來接我們了,在他們心裡,只有我們啊!可是當他們微笑著接過我們的書包時,有誰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有誰說過一聲:「謝謝!」我以前寫過一篇作文叫《雨中》,那是我親眼目睹的:大雨中的校園外,有一個腿有殘疾的中年阿姨,給她的女兒送傘。女兒接過傘後,頭也不回地往前走。中年阿姨拖著殘疾的腿,在後面追。女兒扔下傘獨自跑了!那是看不起母親嗎?當衣著寒酸的老包在大街上喊兒子時,包國維對他的同學說:那老頭與我不相干!僅僅就因為父母不夠體面,就變得與自己不相幹了嗎?!我們常聽到同學們說:我的什麼是什麼什麼牌子的,你的呢?我的什麼是在什麼地方買的,你的呢?爸,誰誰的什麼是什麼牌子的,你也給我買一個吧?媽,誰誰的什麼是在什麼地方買的,你也去什麼地方給我買一個好嗎?生活條件好,吃好,用好沒有什麼不對,但一味講究吃穿的同學沒有嗎?我們學生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知識,然而,總有張三或是李四就是不求上進。老師批評,父母打罵,還是不改!我們的校園,本該是一片和諧向上的,可是,總有個別人尋釁滋事,依強凌弱,甚至還有逼著人家給自己買東西的!他們好像在向別的同學炫耀:我就是包國維,不服?……
同學們,你是包國維嗎?面對包國維,我能說什麼呢?我只能說:「包國維啊,你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去報答你那可憐的老父吧!」面對如今校園內的「包國維」我又將說什麼呢?我只能說:「同學們啊,看看《包氏父子》,好好接受一下教育吧,且莫再讓包國維出現在我們身邊了!」
2. 有一部國產老電影 民國時期父親送兒子去讀書結果兒子學壞被開除了是哪一部
老電影《包氏父子》
包國維是省立志誠中學三年級的學生。老包平時省吃儉用,望子成龍,而兒子卻不爭氣,整日與紈絝子弟廝混。寒假裡,學校發來了通知,小包因幾門功課不及格而留級。為了替兒子交納高昂的學雜費和制服費,老包四處奔走,最後,在秦府下人們的幫助下,才勉強湊齊。盼小包能繼續上學,日後出人頭地的熱望,又在老包心中翻騰。可是當他在街上告訴兒子學費已經落實的喜訊時,小包卻不願在眾人面前認他這個窮酸父親。
小包一味模仿闊少,追求虛榮,甚至連頭上抹的油也要和闊少的一樣。為此,一生沒做過虧心事的老包竟去偷東家少爺的頭 油。開學第一天,小包因在假期里攔截女同學一事遭到訓育主任的訓斥。大年三十,老包正在與上門討債的人周旋的時候,學校又派人來通知:小包在球賽中受闊少唆使打架傷人,被學校開除,還要罰交五十元醫療費。盡管老包還試圖極力挽回,但為時已晚,老包望子成龍的期望成了泡影。
3. 包氏父子的介紹
《包氏父子》是1983年上映的中國劇情電影,由謝鐵驪執導,管宗祥、劉昌偉等主演。 《包氏父子》講述了30年代五十多歲的老包忠厚、善良、懦弱。他在秦府當差三十多年別無所求,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從小失去母親的獨生子包國維身上。
4. 包氏父子觀後感500字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包氏父子觀後感500字,一起來看一下吧。
《包氏父子》是我在第八屆校信通獲得閱讀之星的獎品—張天翼作品精選里的另一個故事。讀後換位思考,收益匪淺。
一個忠厚老實的勤勞中年男子老包,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全都寄託在了兒子小包身上!雖然自己生活艱苦,清貧,卻從沒讓自己的兒子吃過苦!忠厚的他居然去偷也一定要讓他兒子體面。老包把兒子奉若少爺,百依百順,以為兒子能夠有出息,好讓他下半輩子可以享清福。自己省吃儉用沒關系!可是,小包又把父親當奴隸。認為這樣無能的父親耽誤了他。最後換來的是什麼?不過是一個個夢想的破滅罷了,當小包因為做了太多違反校規的事被開除時,老包被嚇傻了,富於幻想的父親老包的.支柱倒了……
故事沒有離奇的情節,平平淡淡的。可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卻入木三分。老包一件穿了幾年的舊棉袍,一雙破棉鞋。小包一件青布棉袍,一雙鋥亮的皮鞋,油亮的頭發。反差極大的衣著,把包氏父子倆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
是一種什麼樣的愛讓一個人為另一個人無私奉獻?也許只有親情才能有這樣的力量。同樣的望子成龍永遠是當今父母對子女的期盼。已經記不清爸爸媽媽為我付出了多少,只記得他們那同樣沉甸甸的期盼!我不是一個好兒子,因為爸爸媽媽對我的期盼和付出總是比得到的回報要多的多,至少現在是!每當看到爸爸媽媽為我操心,我後悔以前的不懂事。未來的日子,我總是希望能多做一些讓你們高興的事,多做一件,你們就少為我操一份心!
星期五中午,老師讓我們看了個電影
電影是《包氏父子》。——貧困家庭的包國維像個少爺似的出場了,他胸前佩戴著校徽在路上遇到了兩個窮朋友,估計是他童年的小夥伴,可是他袖手不睬,無視而過,我還以為他是趕回家用功讀書,但是從他爸爸焦急的詢問中才知道,他因為成績不好,被留級了。大家都知道,留級是件很丟人的事情,但是包國維卻無所謂:郭純都留級兩次了。天吶,留級三次的人還不成了他的偶像?!他爸爸給大戶人家當傭人,一個月才掙7元錢,東拼西湊才借夠了他的學雜費,他身上那件學生服就二十多元錢,可是包國維卻這么不爭氣,還不負責任的狡辯,我真想痛打他一頓,讓他瞪大眼睛看看他爸爸那件已經穿了十五年的棉衣。
他作為學生書不讀,字不寫,卻整天和幾個紈絝差生混在一起,一味模仿少爺生活方式,不顧父親的辛勞而去追求虛榮,甚至連用的頭油也要與闊少一樣,要知道那瓶「斯丹康」將近三十元錢啊。為此,他那一生沒做過虧心事的老爸竟去偷東家少爺的頭油,我想,包國維之所以變成這種壞孩子,應該是他爸爸過分疼愛而造成的。
大年三十的白天,他爸爸周旋於幾個債主之間,終於又給他湊齊了新學期的學費,還勉強繳上了制服費,但就在上學的第一天,包國維再次闖大禍了,因為參與打架斗毆,被學校開除了,他爸爸望子成龍的心願徹底粉碎了——那天晚上是除夕夜,他家窗外是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聲。
電影看完了,心裡不好受。突然想起了媽媽常說的:窮養兒子富養女。想起了爸爸常說的:窮人孩子早當家。那一刻,我突然頓悟了這兩句話的意思。
5. 找一部國產黑白老電影 ,父子倆,父親含辛茹苦供兒子上學,兒子不求上進被開除
我知道,是《包氏父子》
電影《包氏父子》
片名:包氏父子
類型:故事片
時間:1983年
攝制:北京電影製片廠
[編輯本段]主創人員
導演:謝鐵驪
編劇:謝鐵驪
原著:張天翼《包氏父子》
副導演:李少紅
攝影:黃心一
美術:屠居華
作曲:王酩
[編輯本段]演員名單
管宗祥飾老包
劉昌偉飾包國維
段煉
寶殉
蘇政
[編輯本段]劇情梗概
30年代的江南水鄉某鎮。五十多歲的老包忠厚、善良,但很懦弱。他在秦府當差三十多年別無所求,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從小失去母親的獨生子包國維身上。
包國維是省立志誠中學三年級的學生。老包省吃儉用,望子成龍,而兒子卻不爭氣,整日與紈絝子弟廝混。寒假裡,學校來了通知,小包因幾門功課不及格而留級。為了替兒子交納昂貴的學雜費和制服費,老包四處奔走,最後,在秦府下人們的幫助下,才勉強湊齊。盼小包能繼續上學,日後出人頭地的熱望,又在老包心中翻騰。當他在街上告訴兒子學費 落實的喜訊時,小包卻不願在眾人面前認他這個窮酸父親。
小包一味模仿闊少,追求虛榮,甚至連頭上抹的油也要和闊少的一樣。為此,一生沒做過虧心事的老包竟去偷東家少爺的頭 油。開學第一天,小包因在假期里攔截女同學一事遭到訓育主任的訓斥。大年三十,老包正在與上門討債的人周旋。學校又派人來通知,小包在球賽中受闊少唆使打架傷人,被學校開除,還要罰交五十元醫療費。盡管老包還力圖挽回,但為時已晚,老包望子成龍的期望成了泡影。
是
6. 《包氏父子》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包氏父子》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這是一片令人悲傷的文章,字里行間體現出了濃濃的父愛,讀後感《《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後感500字》。
文章是作者回憶六年級畢業典禮時的事。共分為典禮前、典禮時和典禮後三部分。在典禮前,先描寫我別著一顆夾竹桃,從而想到夾竹桃是爸爸種的,又聯想到爸爸病人膏盲來不了了。所以就回憶起昨天見到爸爸的情景。
先描寫爸爸病的很重,然後再問爸爸去不去時,用到了細節描寫,表現了父親的無奈和悲傷,同時也寫出了我的傷心。細致的描寫爸爸的動作,是因為他萬分傷心,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掩飾心中的悲哀,不讓女兒看見自己哭。然後,他看了指甲,這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動作,想掩飾自己,卻更深的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嘆息。
從父親叮囑我不要遲到中,引出了曾經遲到的經歷。父親打了我後,又來補救,給我帶來花夾襖和兩個銅板,使我十分慚愧,再也沒有遲到過。
後來,是畢業典禮進行時,我產生了很多想法,接著又想起家中的孩子們,,弟弟妹妹都還小,自己也只有12歲,這時爸爸的信息已經擴大了,而自己卻沒有適應,還有些害怕。而別人跟自己送別時,自己也有說不出的高興和害怕。長大也是,要人一點點接受的才行啊。
在典禮結束後,我的心情十分著急,從而把父親去世的消息表達出來。而後,我有看到了夾竹桃,聯想到爸爸,並意識到自己是大人了。
它主要說的是有一個父親,雖然他的表面看起來很嚴肅,但內心卻是一位慈父,《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後感500字。
在他的女兒英子要畢業的時候,而他卻生了重病,不能去參加他女兒的畢業典禮,他的女兒英子回憶起以前父親嚴格要求她的種種,不禁流下淚來。回到家後,才知道父親已經逝世了。無論是從題目,還是從文章的結尾都能知道,這一部分實際上寫了主人公經歷了那麼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雖然整篇文章寫的都是她的父親,但是我認為這篇文章不單側重於父親的愛,更側重於我長大了!從一棵幼小的樹苗變成挺拔的大樹,從一隻脆弱的雛鷹成長為強壯的雄鷹。也許這就是我們所理解的長大了。但是通過閱讀了這篇文章,通過英子的親身感受,我認為長大不只是生理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成熟。記得以前有一次,我認為包餃子是很簡單的事,就想幫媽媽包,但是媽媽不同意。於是我趁媽媽接電話的時間,包了一個「三層肚皮」的.將軍肚餃子。後來,媽媽看見了,對我說:「孩子,做事情不能光靠自信,還要動動腦筋,和理論相結合,才能做得更好。」
其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吃一塹,長一智」的事情,就是這樣我們才慢慢成為一個懂事理,明是非的少年。現在我長大了,真正理解了長大的含義。英子也長大了,「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包氏父子》是著名作家張天翼發表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篇小說。故事中的兒子包國維不認真學習,成績極差,還像那些「闊少爺」一樣追求刺激和物質享受,實際他們家窮苦不堪,只能依靠父親每月十元錢來勉強維持父子倆的生活。
包國維多次留級,老包並沒有責怪他,還為他的學雜費和制服費四處奔走借錢。而包國維卻無視父親好不容易為他爭取的受教育的機會,最後,他在學校與同學打架被學校開除。被眾人逼債、兒子被開除,還要賠醫葯費,為兒子煞費苦心、望子成龍的老包徹底陷入絕望之中!
這就是這對相依為命的父子:一個不爭氣的兒子,一位可憐的父親。
說到包國維,就不得不說說我們,現在的我們生活在蜜罐里,我們對得起父母的努力嗎?我覺得每個人都該捫心自問。有一句話說得好,「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如果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沒有價值的,那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意義?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是比以前好了,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便揮霍父母的血汗錢。現在的我們應該將絕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因為:青春是無比燦爛的年華,也是我們樹立遠大志向、打下良好基礎的寶貴時光。
看完了《包氏父子》,我明白了最重要的一點:不管父母做什麼,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我們好,希望我們能為自己的未來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金色年華的鑰匙掌握在每一個人手中,它將引領我們走向成功,待我們到了而立之年,也會體會到父母的艱辛。
《包氏父子》是我在第八屆校信通獲得閱讀之星的獎品―張天翼作品精選里的另一個故事。讀後換位思考,收益匪淺。
一個忠厚老實的勤勞中年男子老包,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全都寄託在了兒子小包身上!雖然自己生活艱苦,清貧,卻從沒讓自己的兒子吃過苦!忠厚的他居然去偷也一定要讓他兒子體面。老包把兒子奉若少爺,百依百順,以為兒子能夠有出息,好讓他下半輩子可以享清福。自己省吃儉用沒關系!可是,小包又把父親當奴隸。認為這樣無能的父親耽誤了他。最後換來的是什麼?不過是一個個夢想的破滅罷了,當小包因為做了太多違反校規的事被開除時,老包被嚇傻了,富於幻想的父親老包的支柱倒了……
故事沒有離奇的情節,平平淡淡的。可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卻入木三分。老包一件穿了幾年的舊棉袍,一雙破棉鞋。小包一件青布棉袍,一雙鋥亮的皮鞋,油亮的頭發。反差極大的衣著,把包氏父子倆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
是一種什麼樣的愛讓一個人為另一個人無私奉獻?也許只有親情才能有這樣的力量。同樣的望子成龍永遠是當今父母對子女的期盼。已經記不清爸爸媽媽為我付出了多少,只記得他們那同樣沉甸甸的期盼!我不是一個好兒子,因為爸爸媽媽對我的期盼和付出總是比得到的回報要多的多,至少現在是!每當看到爸爸媽媽為我操心,我後悔以前的不懂事。未來的日子,我總是希望能多做一些讓你們高興的事,多做一件,你們就少為我操一份心!
7. 包國維出自
電影包氏父子。
包氏父子是一部由謝鐵驪執導,寶_,管宗祥,管宗祥等主演的劇情電影。影片於1983年上映發行。講述了30年代,相似江南某鎮,五十多歲的老包在秦府當差,他忠厚、善良、懦弱、省吃儉用養育從小失去母親的獨生子包國維,希望他能成器。
影片根據張天翼同名小說改編,在准確把握原著主旨的基礎上,提出了刻畫人物的諷刺筆法,表現了創作者對包氏父子所懷有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影片雖然給觀眾帶來笑聲,但同時有一種更深沉的悲哀,給人一種壓抑感,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心理活動,成功塑造將漫畫人物形象推上銀幕,該給觀眾強烈的藝術效果。
8. 《包氏父子》觀後感
wenzhang一個忠厚老實的勤勞中年男子,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全都寄託在了兒子小包身上!雖然自己生活艱苦,清貧,卻從沒讓自己的兒子吃過苦!忠厚的他居然去偷也一定要讓他兒子體面.自己省吃簡用沒關系,只要兒子有出息!可是,換來的是什麼?不過是一個個夢想的破滅罷了『『『當小包因為做了太多違反校規的事而被開除時,老包被嚇傻了...
是一種什麼樣的愛讓一個人為另一個人無私奉獻?也許只有親情才能有這樣的力量...同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永遠是當今父母對子女的期盼.已經記不清母親為我付出了多少,只記得她那同樣沉甸甸的期盼!我不是一個好女兒,因為母親對我的期盼和付出總是比得到的回報要多的多,至少現在是!每當看到母親漸漸滲白的發絲,我總是希望能多做一些讓她高興的事,多做一件,也許就有一根白發可以變黑...媽,請原諒我以前的不懂事,未來的日子,如果我做了什麼錯事,你可以教育我,但請記得不要讓自己不高興,我不想看到你緊鎖的眉頭...
媽,下次買衣服的時候還帶我一起去,我再給你挑一些適合你的!還有,別買了幾件就捨不得!你為女兒花錢的時候,很少聽到你有抱怨過什麼...記住,女兒以後一定給你買很多很多衣服...還有,我不在你身邊時,請注意照顧自己的身體!!
9. 「虎父無犬子」,《包氏父子》管宗祥,管虎出生後一家住宿舍過道
上世紀初,上影廠、北影廠誕生了很多有實力的演員,他們的演技精湛、表演純熟,深受觀眾喜愛。
管宗祥就是這批演員中的一個。
說起管宗祥,可能年輕人覺得很陌生,但是說到管虎,你一定很熟悉了。
管虎的電影很有自己的風格,《老炮兒》《廚子戲子痞子》等影片都出自他手。
而管宗祥正是管虎的父親,父子二人同樣是影視圈的傑出人物,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虎父無犬子」。
1927年,山東平邑一戶貧窮的農民家庭誕生了一個小娃娃,取名管宗祥。
因為家庭貧困,一家人連溫飽問題都很難解決。
為了逃荒,父親帶著一家人闖關東到大連謀生。
還沒等在大連紮好根, 父母就雙雙去世了 。
所幸還有個善良的嫂子照顧管宗祥 ,辛苦的拉扯他長大。
11歲時,管宗祥就開始打工謀生。
年幼的他只能幹些搓澡工、清潔工這類雜活,工作中受盡了別人的白眼和欺負。
工作之餘, 管宗祥最喜歡的就是聽戲 。
天資過人的他 每出戲只要聽歌一兩遍,馬上能學的有模有樣 。
12歲時他回老家參加了八路軍,在部隊管 宗祥的藝術天賦引起了部隊文工團領導的注意 。
一次,文工團演出時有個演員因病無法上場,管宗祥大膽的毛遂自薦。
領導告訴他 這次需要的是女演員 。
管宗祥也自信的回答:「 女角兒我也能演 。」
就這樣,管宗祥第一次登台演出,還真的把女角兒演的形神兼備。
即使因為經驗不足說錯了台詞,他也能滴水不漏的再圓回來。
因為這次出色的表現,管宗祥成了文工團重點培養的好苗子。
1949年,管宗祥作為第一批演員被選進剛成立的北影廠。
北影廠成立之初拍攝的《新兒女英雄傳》《智取威虎山》《趙小蘭》等幾部電影,管宗祥都有參與演出。
1956年, 北影廠准備拍攝電影《祝福》。
電影選角時,很多大明星都來試鏡。
主演祥林嫂的熱門人選就有秦怡、白楊、張瑞芳。
反派「衛老二」也有陳述、程之等藝術家前來面試。
一輪輪競選下來, 准備充足的管宗祥最終得到了這個角色。
雖然拿到了喜愛的角色,但是此時的管宗祥又面臨著一個難題。
原來這時管宗祥和於黛琴正在准備婚禮,婚期正好和影片拍攝時間沖突。
於黛琴也是名優秀的演員,出演過多部熱播影視劇。
2017年, 懸疑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還邀請她扮演了「瞎眼婆婆」。
為了專心演好「衛老二」, 管宗祥和於黛琴商量推遲婚期 。
本以為妻子可能會怪自己,沒想到妻子對自己竟然十分支持,二話不說就同意了婚禮延期。
管宗祥跟感動,能娶到如此賢妻,也是自己修來的福氣。
新婚不久, 於黛琴就給管宗祥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兒 。
本該享受一家三口的幸福時光, 管宗祥卻突然被打成「右派」,直接被下放北大荒勞動 。
為了不讓妻女受牽連,管宗祥忍痛提出離婚,希望妻子另尋幸福。
半個月後妻子的回信來了,信中 於黛琴堅定的告訴管宗祥自己不會和他離婚,孩子她會好好照顧只等他平安歸來。
這封信成了管宗祥在北大荒的最大慰藉,也是他堅強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通過這件事,管宗祥再一次被妻子感動,發誓出去後一定會善待妻子,一輩子對她不離不棄。
1960年,管宗祥終於被批准離開北大荒重返北京。
只是回來後他仍不能回北影廠做演員,在農場幹了三年雜活。
直到1963年,崔嵬准備拍攝《小兵張嘎》。
他堅持邀請管宗祥出演偽軍大隊長,管宗祥才終於重返大熒幕。
可惜好景不長, 拍完戲管宗祥又被趕出北影 。
離開北影管宗祥前往青海話劇團, 卻因為還要被批鬥他又被召回北京。
重回北影卻不能繼續拍戲,沒有棲身之所的 管宗祥一家只能在宿舍過道將就著住下 。
這時, 管家又迎來了一個小兒子管虎 ,一家四口都要靠著外出打工的妻子養活。
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管宗祥還去幫北京葯物研究所熬了幾年葯, 被大家調侃是「煮葯(主要)」演員。
1980年,闊別影壇十多年的管宗祥終於再次登上大熒幕。
電影《神秘的大佛》導演邀請他出演「海能法師」。
電影上映後火爆異常,管宗祥的出演更是像福利彩蛋一樣給了大家驚喜,這位昔日的老演員演技越發純熟穩重,風采不減當年。
此後,管宗祥的事業逐漸恢復,加上改革開放後影視行業的復甦,管宗祥的片約不斷。
這個時期他出演了《許茂和他的兒女們》、《紅樓夢》等熱播影視劇,每部劇都深受觀眾喜歡。
1983年,管宗祥拍攝了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包氏父子》 。
在這部影片中他扮演了一位自卑懦弱的老父親。
通過他的演繹,這個角色變得鮮活生動,形神兼備恰到好處。
2015年,管 宗祥出現在兒子管虎拍攝的電影《老炮兒》中,扮演了德高望重的「二爺」。
說道管虎,也是電影行業的領軍人物。
他不僅在外貌神態上復制黏貼了父親, 對藝術的感悟和天賦也完美的傳承了父親 。
從北電畢業後為觀眾帶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影片,成為第六代導演的傑出代表。
去年, 管宗祥和同時期的於蘭、秦怡、謝芳、張勇手等老藝術家一起出演了電影《一切如你》 ,觀眾們得以再看到老藝術家們的風采。
今年8月,管虎執導的新片《八佰》上映,眾多有實力的老戲骨都參與演出,管宗祥也和兒子二次合作。
管宗祥一家都從事影視行業,不光妻子和兒子,就連兒媳婦兒也是知名演員。
管虎的妻子梁靜,曾經擔任過鳳凰衛視主持人,後轉行影視圈當了一名演員。
梁靜拍攝過《好想好想談戀愛》《女子特警隊》《廚子戲子痞子》等知名影視劇。
梁靜和管虎在拍戲時相戀,感情升溫後他們牽手步入婚姻殿堂,還在婚後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兒女雙全的幸福生活。
婚後,梁靜基本退出 娛樂 圈,安心在家相夫教子。
如今,管宗祥已經93歲高齡,升級做了爺爺以後越發的神采飛揚,精神矍鑠。
祝願這位歷經坎坷磨難的老藝術家能安享晚年, 健康 長壽。
10. 孩子變熊,從父母養而不教開始
作者:四月薔薇(爸媽精讀作者)
最近,一則熊孩子在超市惹禍的新聞上了熱搜。
徐州一個超市裡,一名七八歲的女孩將雜糧區的豆子作為玩耍的對象,結果將豆子全都混在一起,導致超市無法售賣。
超市沒辦法,只得通知家人,要不全部買下,要不把豆子全部挑出來。
女孩聽了超市的說法,似乎也認識到了錯誤,選擇了和家人一起撿豆子來彌補。
熊孩子惹事,屢有發生:電影院里踢壞屏幕,博物館里破壞展品,公交車上大喊大叫,景區內踢壞植物,服裝店裡點燃衣服等等。
之前也曾有人做過民意調查,許多人表示現在的熊孩子越來越多了。
其實,熊孩子變多的原因是熊家長多了,家長缺席孩子的成長或只知道寵溺孩子,帶出來的孩子自然會變成熊孩子。
孩子熊不熊,關鍵在於其父母的養育方式。
電影《包氏父子》裡面的主人公老包是秦府的下人,收入微薄,但對於兒子,老包卻極盡溺愛,兒子要手,他不敢抬腳。
老包為了兒子能有好的前途,省吃儉用借高利貸送兒子去最好的省立中學。
生活上,窮人老包給兒子的是富人標准:其它窮人的孩子破衣爛衫,光腳走路,小包卻身著平袍,腳蹬最時髦的球鞋。
富豪同學用昂貴的頭油,小包也要同款,老包也咬牙借錢滿足兒子。
然而,老包的寵愛,並沒有換來小包的發奮圖強,小包的所有文化課都不及格,在學校跟同學打架,在路上以欺負女同學為樂,被學校勒令退學。
老包傾其所有送兒子去最好的學校,卻不告訴他出人頭地需要刻苦努力,拼盡全力給兒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卻沒有教給他做人的教養。
父母養而不教,再好的物質也無法養出有教養的兒子。
《變形計》有一期的主人公名叫趙迪,讓整個節目組都特別頭疼。
他不但在學校打架、頂撞老師,回到家裡,對著父母也是搬起椅子就往地上砸,叛逆得不像話,父母對其束手無策。
趙迪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看了他的成長過程,一切都明了了。
孩子出生時,家裡窮,父母只好外出打拚,將兒子丟在老家,讓爺爺奶奶撫養。
等兒子回到家,孩子已經出現了種種問題,根本不聽爸媽的管教、只有拿錢的時候會主動找爸媽、要不到錢就鬧事。
但趙迪的父母仍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下功夫去糾正孩子的行為,彌補對孩子愛的虧欠,卻只知道拿錢去填補孩子成長的窟窿。
古人雲:養不教,父之過。
孩子成長,需要父母的引導。
需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缺失的教養過程,只能用加倍的努力去重新教育孩子,習得做人做事的規則,金錢不能代替父母,更無法填滿教養缺失的黑洞。
養育孩子,不只是吃好喝好,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 社會 的運轉規則。
《世界青年說》有一期關於熊孩子成長經歷的話題,來自加拿大的詹姆斯分享了自己的一次經歷。
13歲時,有一次他說了臟話,這在他們的國家的信仰里是大不敬的,所以當臟話第三次出口,父親狠狠地教育了他。
父親的這次教育讓他印象很深,也讓他從此再不敢說這樣的話。
給了孩子規則,孩子的行為才能有法可依。
《卡爾·威特的教育》記錄了老卡爾·威特教育小卡爾的一件事。
小卡爾5歲時,老卡爾帶兒子一起出去買東西,快到家時,他發現兒子手裡拿了一隻蘋果,當時他並沒有買蘋果。
老卡爾告訴兒子:「拿了別人東西後要付錢,這叫做買,如果不付錢,就叫做偷,買東西是正常的事,而偷東西是邪惡的事。」
小卡爾不以為然,超市裡那麼多蘋果,拿一個也沒說什麼關系。
老卡爾繼續開導兒子:水果店裡是有很多水果,可那是用來賣的,水果商必須把水果換成錢才可以維持生活,如果都被人拿走不付錢,那麼他以後靠什麼生活呢?
在父親的教育下,小卡爾明白了父親的意思,承認了錯誤,表示以後再也不這樣做。
一個蘋果事不大,但教育孩子的過程,卻是關乎今後的成長的大事。
老卡爾說:「孩子的任何一點惡習都可能成為一座堤壩上的蟻穴,若不及時填塞,就會在未來的某個日子裡出現洪水泛濫的情形。」
父母堅持原則,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清除孩子心靈管道上的污垢,植入正確的行為標准,孩子才能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做事才不會源於情緒和沖動,而是考慮行為的正確與否。
父母的原則,是孩子行為的參照物。
孩子被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
皮亞傑的兒童道德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觀責任感逐步向主觀責任感的轉化過程。
孩子小時候的他律由誰來完成,只能是父母,教育好孩子,父母需要這樣做:
1、學習養育知識,做到心中有譜
昔日的黑 社會 青年胡斌的母親,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胡斌的母親專門學習了傳統教育課程。
等再面對孩子的時候,改變了原來的教育方式,這個浪子終於在母親重新教育下,改邪歸正。
舒天丹說過:「 教育孩子如同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
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花的經驗與藝術」。
教育孩子,不能全憑感覺行事,學習正確的 育兒 知識,才能找到 育兒 的正確路徑,澆灌出最美麗的花朵。
2、錯誤不袒護,愛有邊界原則
前段時間,江蘇泰州一家超市內,一個小男孩,將綠豆倒在了大米內,導致大米無法賣掉。
孩子的父母知道後,批評了孩子,並和孩子一起將裡面的綠豆一粒粒全部撿出來。
看著孩子撿豆子實在費勁,超市員工勸孩子別再責罰孩子了,但孩子的父親卻堅持讓孩子承擔責任。
不袒護孩子,讓孩子擔責,孩子經歷了麻煩,才會學會換位思考,今後就不會胡作非為。
3、父母以身示範,孩子耳濡目染
孩子就像是水泥,父母的行為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印跡,成為孩子後來的行為參照。
河南鄭州的一輛公交車上,一位孩子把牛奶撒在車上,父親趕緊掏出紙巾擦乾凈,同時向司機道歉,孩子也學著父親的樣子,和父親一起擦拭地面。
旁邊的孩子從父親的做法中,理解了自己造成的麻煩,學會了處理自己的麻煩。
父母的優秀言行,會像雨露滲入孩子的身心,化成孩子內在的認知,成為孩子將來行走世界的方式。
央視記錄片《鏡子》里有這樣一句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偷懶,孩子這張白紙就不可能變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而是一幅充滿粗糙的線條、糟糕的色彩搭配、毫無章法、劣跡斑斑的成長地圖。
父母不缺席孩子的成長,孩子就不會在需要他律的年紀任性自由。
父母用心學習養育知識,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對症下葯。
父母心有原則,孩子才能了解 社會 的運轉規則。
父母做好榜樣,孩子就有可以學習的模板。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說:我不可能一輩子當總統,但會一輩子做父親。
花心思做好父親,教養好孩子,才是父母最正確的投資,好孩子就是最好的潛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