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位大大知道什麼電影裡面有騎車子賣冰棍、賣酸奶、賣雜貨的鏡頭
「全城熱戀」裡面有賣冰棍的鏡頭,還有老演員凌源主演的「黑三角」她在裡面演一個賣冰棒的老太太,愛情雜貨店
『貳』 《人世間》塗志強行刑前說什麼了
《人世間》塗志強行刑前說的是:鄭娟懷孕了。
事後,警察也詢問他說了什麼,但是他表示這是一句感謝。
看水哥的表情,還是比較吃驚的,後期二人還專門找到了周秉昆,想要讓他去給塗志強的妻子孩子生活費,我想這就足以說明,他們是跟塗志強認識的,很有可能是出於愧疚,想要去補償他們妻兒。
因此,塗志強也有可能是替他們頂罪,他嘴邊的說的或許就是拜託他們照顧好自己的妻兒,讓他實現自己的諾言。
塗志強與鄭娟感情線:
鄭娟和弟弟都是老太太撿來的孩子,一直以來把他們當親生子女來撫養。因為生活艱苦,鄭娟也幫了幾次母親賣冰棍,但是遭到了壞孩子的騷擾。
這個時候塗志強出現了,為其大打出手趕跑了這些混混。於是,兩人就好了起來。
『叄』 一部80年代的兒童電影。偵破題材的。
《湖心島之謎》:吳國疆導演,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1987年上映的劇情片。
劇情:
盜竊銀行的要犯林四被他的同夥、女流氓路香下了毒,臨死前撞進了一個電話亭,打出了一個電話,將藏錢的地點和路香的地址告訴了對方。誰知,電話竟錯打到14歲男孩萬克家裡。聰明的萬克把這個莫名其妙的電話錄了下來,找來他的好朋友小胖和陳子民一起研究。三人按圖索驥的去尋找藏錢地點,不想被路香等罪犯盯上。萬克和小胖三上登上了湖心島,終於找到「貨物」,不料卻遭遇了早已埋伏在那裡的犯罪團伙首犯「老狼」。
『肆』 吳霜是什麼演員
吳霜
吳霜 新鳳霞之女,吳霜 我國當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劇作家、畫家和作家。早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後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吳霜看人》等作品以及電視劇《新鳳霞傳奇》等。
吳霜有股子執著勁兒,尤其是讀書,用她自己的話說她讀書愛死。「克」的意思就是「打架」,吳霜這股勁兒要是一上來,誰都不是她的對手,就連號稱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也敗於其手,那時,吳霜還是個孩子。
執著精神,打敗《紅樓夢》
吳霜在家裡最小,雖然兩個哥哥也喜歡看書,但只有吳霜才屬於書迷。全家就她搶書搶得厲害,有些書從外邊借的,她先搶過來,把著。她從小就對那密密麻麻的黑字非常感興趣,吳祖光先生的藏書很多,七八歲的時候,吳霜就開始經常翻父親的書架,但那會兒識字不多,想看這些書但看不懂,她著急,心裡不舒服。那會兒她對父親書架上那本淺綠色封皮的《紅樓夢》最感興趣,可是是繁體字,怎麼也看不懂,吳霜甭提心裡多難受了。吳祖光先生不讓她看這本大書,吳霜就偷著看。偷著看,還是看不懂,於是吳霜那股子執著勁兒就上來了,她開始一段一段地「死克」,看一段,有不懂的地方,就問父親,就這樣,她和這本《紅樓夢》「死�」了十年,《紅樓夢》硬是沒拗過執著的吳霜,以慘敗告終。
幾十年後的今天,再次回想起這段「克」書的經歷,吳霜仍是一臉的喜悅,一臉的幸福,吳霜堅信,只要你想做的事,沒有做不到的。
讀書方法,被父親打破
十年「文革」,吳霜開始了濫讀書的階段。社會上流傳什麼書她就想法借來看,這其中尤以中西名著居多。吳霜清楚地記得有一本書叫《基督山恩仇記》,也不知怎麼從圖書館流出來,流到了社會上,大家互相傳閱,每個人只有三天的時間讀這本書,三天過後就會傳到另一個人手中,以至於這本書傳到吳霜手裡的時候都已經被翻爛了。
要說到那會兒的讀書熱,就像今天的追星熱一樣。今天,如果有人和你提起周傑倫你要是說不知道,那你肯定會被罵「老土」;當年,人們都讀《老婦還鄉》、《金陵春夢》、《戰爭與和平》、《紅與黑》……你要是沒讀過,別人也會罵你是「落伍青年」,吳霜自不會甘落人後,於是拚命地讀世界名著,因為那會兒不讀這些書她覺得丟人。
這種毫無章法亂讀書的時間持續了近十年,最後被父親給打破了。「文革」快結束的時候,那會兒管得也不嚴了,有一次父親從五七幹校回來,發現吳霜的讀書毫無規律,逮著什麼讀什麼,就找了一個姓張的作家叔叔給她指導。這位張叔叔家裡沒挨抄,有上千冊圖書,他就指導吳霜怎麼有規律地去讀書。因為吳霜是女孩子,所以他就讓吳霜先讀女性成功的書,然後讀名著類、戲劇類的書。吳霜印象最深的是《鄧肯自傳》、英國勃朗特三姐妹的《呼嘯山莊》、《簡愛》、《艾格尼絲·格雷》以及張愛玲的書。
除此之外,她還看一些像傑克·倫敦的小說,不光看他們的小說,還看他們的自傳。
吳霜特別喜歡讀張叔叔家的一套《萬象》雜志。在他指導之下吳霜讀了大量的書。對於吳霜來說,這是她一生中最珍貴的一段讀書時光。
後來吳祖光先生發現吳霜總是讀一些女性十足的書,就指導她說你得看一些必看的中國古典書籍,像《三國演義》、《水滸傳》、《史記》、《儒林外史》、元曲等。但女孩子終歸是女孩子,吳霜不喜歡讀《三國演義》,也不喜歡讀《水滸》,吳祖光卻說這幾本書你是必看無疑的,你要是喜歡文學,這些書你非看不可。無奈吳霜開始大段大段地背本來對於那個年紀的她很枯燥的《史記》,看不懂,就背,後來背著背著,吳霜的執著勁兒又上來了,又開始「死�」《史記》。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吳霜又開始背唐詩,沒事就背。「文革」後期,沒學可上,吳霜就天天在家挑自己認為該讀的書讀,該背的詩背。這幾年成了吳霜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讀書時光。
當多年後的今天,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使她感嘆再也沒有時間讀書了的時候,她會慶幸地想起當年,在那個漆黑如夜人人自危的年代,至愛的父親竟然為她創造出了一段淋漓盡致無所顧忌的讀書時光!
後來吳霜開始學鋼琴,學音樂,一直到現在,她再也沒有時間盡情地去讀書了,這也成了她最遺憾的一件事。所以,吳霜想寫一篇文章———《無法讀書》。
書架滿了,心裡才踏實
和書打架,吳霜總是贏;為了書,和父親打架,吳霜還是贏,好像一切都充滿了喜劇色彩,也許是她對書的執著和痴迷感動了老天,所以吳霜每次遇到和書有關的問題勝利總是站在她這邊。有書,吳霜的生活就有了樂趣;有吳霜陪伴,書的價值才體現得更加珍貴。
吳祖光家中藏書甚多,有「朝陽區藏書狀元」之稱,吳霜特別喜歡父親這些書,看著書架上滿滿的,吳霜心裡就覺得踏實。可 1998年底的一天,吳祖光突然決定把一部分書大概有五千多冊捐給北京戲校。等北京戲校來取書的時候,吳霜一看一包一包的書都被他們拿走了,就急了,說這些書我還要呢,吳祖光說不行,咱們家書太多了,吳霜不幹,和父親打了一架,後來北京戲校的人也不好意思了,說你們父女倆也別吵了,她要哪些書就讓她留下吧,最後在吳霜的堅持下,吳祖光做了讓步,就這樣,有 100多冊書被截留下來,成了吳霜的最愛。盡管有很多書都被拉走了,但好在過了不久,家裡又添了很多新書。看到書架上又被填得滿滿的,吳霜才高興起來。
1981年,吳霜拿到了美國一所大學的獎學金就出國留學了。到了那兒,受各種生活的啟發,吳霜又轉行寫書。寫書和讀書,幾乎成了吳霜生活的全部。吳霜說,這是她的最愛,這兩者不可或缺。
風花雪月,只是過去時
吳霜最喜歡讀的書就是《紅樓夢》。十六七歲的時候終於能讀懂了,吳霜就一遍又一遍地看這本書,每讀一遍,她就加深一層對它的理解。吳霜覺得這本書寫得太好了,以前只是看裡面的風花雪月,看賈寶玉談戀愛,後來看賈政怎麼從政,賈雨村怎麼糊弄人,看裡面小人物的生活,越看越帶勁,以至於這本書她都能大段大段地背下來。中國的四大名著中,吳霜認為只有《紅樓夢》是最具社會意義和文學意義的,它的文學水平、文學價值和獨創水平是其他三部都比不了的。
愛屋及烏,吳霜還喜歡讀關於《紅樓夢》的各種研究文章及書籍。有人曾跟吳霜說:「什麼時候你能讀懂了評論《紅樓夢》的書,你就到一定水平了。」以至後來吳霜的寫作都受到《紅樓夢》很深的影響。
吳霜還喜歡看白先勇、張愛玲的書,他們都是深受《紅樓夢》影響的非常成功的作家。
工作忙了,看書的時間少了,吳霜就選擇讀短篇小說和一些劇本。這對她的戲劇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莫里哀、莎士比亞、王爾德、蕭伯納,中國的郭沫若、曹禺包括父親吳祖光創作的劇本她都看。
「 100個作家裡未必能有 10個劇作家,劇作家的創作水平要求更高。」吳霜現在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劇作家。
積累閱歷,縮短成熟期
每個人的閱歷都需要積累,尤其是積累你的知識庫,如果你讀的書多,你的成熟期就可以提前,你出成績的時間也可以提前,這是一個捷徑。一個人的人生經驗越豐富,你對社會所產生的創造力就越強。如果你提前讀書,讀的書多,你的爆發力就可以提前。讀書多,可以代替你的閱歷。
都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吳霜自言她出國的人生經歷也增加了她的閱歷,也就等於讀書。她最感謝父母的一點是教會了她怎麼讀書,還有一點就是送她出國。豎起大拇指,吳霜說了句:「真棒!」
「讀書可以使人提前產生對社會的創造力。哈哈哈……」吳霜爽朗的笑聲中透出幾分對這句總結性話語的得意。吳霜認為,如今一個人要想出成績,得經歷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等若干個階段,而多讀書就可以縮短這個時間段。
劇作家、歌唱家、作家這幾個角色,吳霜最喜歡的還是作家這個角色,因為這種創作是獨立的,隨心所欲,天馬行空。吳霜透露,她最近在寫一本《我們家》,不是寫家史,寫的是吳霜眼中的百態人生。
吳霜喜歡寫小人物,因為她覺得小人物是最難寫的。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人物,她能在街上跟賣冰棍的老太太聊上幾個鍾頭,也能在一邊偷聽倆婦女聊家長里短、聊私事,這些,都是她創作的源泉。
要想成功,得先學做人
平日里,母親新鳳霞很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台上做戲,台下做人。民間藝人出身的母親,這句話是她一生很刻意而為的行為准則。而父親吳祖光經常給人題寫的一句名言則是:不屈為至貴,最富是清貧。這兩位文化名人父母的處世之道,其實也可以解釋為他們在事業上成功的一種原因、一種源頭。所以,吳霜總說父母是她人生中與人相處的第一楷模。
「我想,在人的生命中,成績或許並不是第一位的,但是如何做人卻必然是成功的首要因素。」(中國書報刊博覽)
[編輯本段]吳霜之母——楊淑敏
誕辰:1927年1月26日,農歷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農歷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評劇演員,是青衣、花旦。戲名新鳳霞。小名楊小鳳,天津市人。中共黨員。6歲學京劇,12歲學評劇,14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作家。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6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
童年時期隨「姐姐」楊金香學習京劇,十三歲拜王仙舫、鄧硯臣、張福堂等學習評劇,十五歲即開始擔任主演。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目,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評劇觀眾的好評。
1949年北京解放後,新鳳霞來到北京組織了北京鳳鳴劇社擔任主演。1950年,在共產黨的戲改方針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新鳳霞任主演兼團長。1951年,新鳳霞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解放評劇團任主演兼副團長。1953年,新鳳霞調入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評劇團一隊任演員。1955 年,中國評劇院成立,新鳳霞在中國評劇院一團任演員、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鳳霞懷著對黨深厚的感情和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到黨的文藝隊伍中,走上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藝術道路。她親自執筆創作演出了以她個人經歷為題材的大型評劇現代戲《藝海深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目。在這出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了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在《劉巧兒》的創作過程中,新鳳霞得到了許多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幫助,新鳳霞和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開了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的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繼《劉巧兒》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
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這得益於她在戲曲藝術上的天分和穎悟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更得益於她對新社會的熱愛而煥發出的藝術創作力。新鳳霞在藝術上從不保守,她敢於吸收、敢於創新,博採姊妹劇種表演之長,虛心學習各種唱法,積累了豐富的演唱經驗。在中國評劇院這一國家劇院良好的藝術環境中,新鳳霞的藝術創作力得到了空前的發揮,新派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推陳出新的傳統評劇《花為媒》是新派藝術的經典之作。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致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峰。這出劇目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全國各地的評劇女演員紛紛向新鳳霞拜師學藝,評劇新派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揚與傳播。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春香傳》、《乾坤帶》、《金沙江畔》、《無雙傳》、《楊乃武與小白菜》、《鳳還巢》、《三看御妹》、《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阮文追》、《調風月》、《六十年的變遷》等幾十齣劇目。她所塑造的劉巧兒、祥林嫂、趙淑華、李秀英、春香、銀屏公主、珠瑪、無雙、小白菜、燕燕、劉金定、張五可、楊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她和音樂工作者一道在這些劇目中創造了眾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調。在《乾坤帶》中創作演唱了凡字調大慢板;在《無雙傳》中創作演唱了反調大慢板;在《春香傳》中創作演唱了三拍子調;在《金沙江畔》中創作演唱了格登調;在《三看御妹》中創作演唱了降香調;在《調風月》中創作演唱了蜻蜓調;在《六十年的變遷》中創作演唱了送子調。這些新板式和新曲調極大地豐富了評劇的唱腔藝術,為評劇向大劇種的發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推動了整個評劇藝術的發展與進步。
新鳳霞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並被剝奪了做演員的權力,這對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殘。1975年,她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為之奮斗的評劇舞台。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春風又一次吹進了新鳳霞的心田,她以驚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過傷害的身體,邁著蹣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藝術領域開拓進取。她講學授藝,著書立說,教學不止,筆耕不輟。新鳳霞拖著沉重的身體,坐在輪椅上給她的弟子、學生說戲,示範演唱,克服行動的不便多次到劇場觀看學生的演出,以鼓勵和提攜後人。在她無私的教誨下,谷文月、劉秀榮、王曼玲、趙三鳳、戴月琴、高闖等一大批弟子、學生成為光大新派藝術的優秀傳人,成為今天評劇事業的骨幹與中堅。新鳳霞桃李滿天下,是我國戲曲界擁有眾多子弟傳人的功績卓越的戲曲教育家。
新鳳霞用她那唯一行動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豐富的閱歷,克服常人不可想像的困難,辛勤耕耘,創作出版了《新鳳霞回憶文叢》四卷、《人緣》、《評劇皇後與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時》、《新鳳霞賣藝記》、《我和皇帝溥儀》、《發愁》、《以苦為樂》、《藝術生涯》、《我當小演員的時候》、《我與吳祖光》、《絕唱》、《恩犬》、《新鳳霞的回憶》、《新鳳霞說戲》約四百萬字的文學著作。由英國戴乃迭夫人翻譯的英文及烏爾都文的《新鳳霞》在世界發行。
新鳳霞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因殘疾告別舞台後,新鳳霞仍滿懷著對生活的酷愛潑墨作畫。她的國畫作品同她的演唱藝術一樣朴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新鳳霞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
新鳳霞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早在建國初期,新鳳霞就庄嚴地向黨提出了申請。但坎坷的經歷使她的願望一直未能如願。打倒「四人幫」後,新鳳霞再次向黨提出了申請。1982年新鳳霞被批准入黨,實現了她多年的夙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她以更高的姿態和對評劇藝術的高度責任感,投入到她後半生的藝術生涯中。
新鳳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評劇藝術的代表,她長年奔走呼籲,為振興戲曲,繁榮評劇不遺餘力。新鳳霞獲得了中國首屆金唱片獎。獲得了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學會1997年頒發的華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講學,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
新鳳霞 新鳳霞 誕辰:1927年1月26日,農歷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農歷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評劇演員,是青衣、花旦。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天津人。中共黨員。6歲學京劇,12歲學評劇,14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作家。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6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
童年時期隨「姐姐」楊金香學習京劇,十三歲拜王仙舫、鄧硯臣、張福堂等學習評劇,十五歲即開始擔任主演。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目,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評劇觀眾的好評。
1949年北京解放後,新鳳霞來到北京組織了北京鳳鳴劇社擔任主演。1950年,在共產黨的戲改方針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新鳳霞任主演兼團長。1951年,新鳳霞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解放評劇團任主演兼副團長。1953年,新鳳霞調入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評劇團一隊任演員。1955 年,中國評劇院成立,新鳳霞在中國評劇院一團任演員、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鳳霞懷著對黨深厚的感情和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到黨的文藝隊伍中,走上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藝術道路。她親自執筆創作演出了以她個人經歷為題材的大型評劇現代戲《藝海深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目。在這出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了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在《劉巧兒》的創作過程中,新鳳霞得到了許多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幫助,新鳳霞和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開了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的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繼《劉巧兒》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
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這得益於她在戲曲藝術上的天分和穎悟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更得益於她對新社會的熱愛而煥發出的藝術創作力。新鳳霞在藝術上從不保守,她敢於吸收、敢於創新,博採姊妹劇種表演之長,虛心學習各種唱法,積累了豐富的演唱經驗。在中國評劇院這一國家劇院良好的藝術環境中,新鳳霞的藝術創作力得到了空前的發揮,新派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推陳出新的傳統評劇《花為媒》是新派藝術的經典之作。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致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峰。這出劇目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全國各地的評劇女演員紛紛向新鳳霞拜師學藝,評劇新派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揚與傳播。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春香傳》、《乾坤帶》、《金沙江畔》、《無雙傳》、《楊乃武與小白菜》、《鳳還巢》、《三看御妹》、《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阮文追》、《調風月》、《六十年的變遷》等幾十齣劇目。她所塑造的劉巧兒、祥林嫂、趙淑華、李秀英、春香、銀屏公主、珠瑪、無雙、小白菜、燕燕、劉金定、張五可、楊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她和音樂工作者一道在這些劇目中創造了眾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調。在《乾坤帶》中創作演唱了凡字調大慢板;在《無雙傳》中創作演唱了反調大慢板;在《春香傳》中創作演唱了三拍子調;在《金沙江畔》中創作演唱了格登調;在《三看御妹》中創作演唱了降香調;在《調風月》中創作演唱了蜻蜓調;在《六十年的變遷》中創作演唱了送子調。這些新板式和新曲調極大地豐富了評劇的唱腔藝術,為評劇向大劇種的發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推動了整個評劇藝術的發展與進步。
新鳳霞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並被剝奪了做演員的權力,這對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殘。1975年,她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為之奮斗的評劇舞台。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春風又一次吹進了新鳳霞的心田,她以驚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過傷害的身體,邁著蹣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藝術領域開拓進取。她講學授藝,著書立說,教學不止,筆耕不輟。新鳳霞拖著沉重的身體,坐在輪椅上給她的弟子、學生說戲,示範演唱,克服行動的不便多次到劇場觀看學生的演出,以鼓勵和提攜後人。在她無私的教誨下,谷文月、劉秀榮、王曼玲、趙三鳳、戴月琴、高闖等一大批弟子、學生成為光大新派藝術的優秀傳人,成為今天評劇事業的骨幹與中堅。新鳳霞桃李滿天下,是我國戲曲界擁有眾多子弟傳人的功績卓越的戲曲教育家。
新鳳霞用她那唯一行動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豐富的閱歷,克服常人不可想像的困難,辛勤耕耘,創作出版了《新鳳霞回憶文叢》四卷、《人緣》、《評劇皇後與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時》、《新鳳霞賣藝記》、《我和皇帝溥儀》、《發愁》、《以苦為樂》、《藝術生涯》、《我當小演員的時候》、《我與吳祖光》、《絕唱》、《恩犬》、《新鳳霞的回憶》、《新鳳霞說戲》約四百萬字的文學著作。由英國戴乃迭夫人翻譯的英文及烏爾都文的《新鳳霞》在世界發行。
新鳳霞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因殘疾告別舞台後,新鳳霞仍滿懷著對生活的酷愛潑墨作畫。她的國畫作品同她的演唱藝術一樣朴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新鳳霞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
新鳳霞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早在建國初期,新鳳霞就庄嚴地向黨提出了申請。但坎坷的經歷使她的願望一直未能如願。打倒「四人幫」後,新鳳霞再次向黨提出了申請。1982年新鳳霞被批准入黨,實現了她多年的夙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她以更高的姿態和對評劇藝術的高度責任感,投入到她後半生的藝術生涯中。
新鳳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評劇藝術的代表,她長年奔走呼籲,為振興戲曲,繁榮評劇不遺餘力。新鳳霞獲得了中國首屆金唱片獎。獲得了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學會1997年頒發的華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講學,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
『伍』 有什麼超級嚇人的恐怖片
個人認為值得觀看和收藏的恐怖片
1. 活跳屍(Re-Animator):製片人布里安.尤茲納,導演斯圖爾特.戈登。
2. 活跳屍(二):導演布里安.尤茲納。
3. 活魔人(From Beyond 1986):導演布里安.尤茲納。
4. 養鬼吃人(系列):迄今已拍7集,以一、二、三集最有價值。一、二集導克里夫.貝克。
5. 群屍玩過界:導演彼得.傑克遜,這是他才華盡顯的成功之作(他就是《魔戒3之王者歸來》的導演)。
6. 德州鏈鋸殺人狂(系列):托比.胡伯的成功之作,該系列共四集,後三集具有一定價值。
7. 幽浮魔點:查克.拉塞爾的早期名作,1988年公映,對50年代舊作的翻拍。
8. 鬼驅人(系列):托比.胡伯與斯匹爾伯格打造的名作。後又續出兩集。
9. 美國人狼在倫敦:又稱鬼追人、人狼咬嘩鬼,人狼題材中的經典,悲劇。
10. 猛鬼街(系列):名導韋斯.卡拉文的驚世之作,以一、二、三集最好,四、五、六、七集雖遜色,但絕對值得全部收齊。而且幾個名導均涉入其中,該系列片成了他們在恐怖片領域的演軍之所,如查克.拉塞爾(三集)、雷尼.哈林(四集)、史蒂芬.霍普金斯(五集)。
11. 黑色星期五(系列):迄今共十集,該系列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毀譽參半。該片也譯為《太兇殺人狂》。
12. 月光光心慌慌(系列):迄今共八集,名導約翰.卡朋特是始作俑者。它潛移默化影響了一批以兇殺案為主題的恐怖片。
13. 閃靈:庫導的大作,不收遺憾終生!!!!!
14. 夢幻殺人檔案:克里夫.貝克風格的作品。
15. 驅魔人(系列):共三集,第一集絕對經典!宗教色彩濃厚,二、三集價值不大。
16. 人狼(系列):八十年代的人狼系列片,是人狼類恐怖片的全面教材之作。共六集。
17. 嘩鬼番生(系列):又叫靈魔翻生、生人迴避。活死人題材的經典,比喬治.羅梅羅的僵屍電 影要活潑得多,共三集,一、二集強調特技,第三集由布里安.尤茲納執導,特技+情感,還感動了不少人!
18. 差品味:彼得.傑克遜的作品。
19. 烈血海底城:屬於變異生物類的恐怖片。第一滴血續集的導演喬治.卡斯梅托的作品。
20. 地獄之城:義大利導演Lucio Fulci之作,該導演特色有二:故事發生地總在外國,以美國居多;有刺激人消化道之作用!
21. The beyond:譯名不詳,前述導演的作品。
22. 僵屍(系列):原名ZOMBIE,共四集。Lucio Fulci是始作俑者,第一集最為經典。
23. 喪屍出籠:喬治.羅梅羅的作品,此君的電影適合給Micheal Jackson作MTV背景用。 該片一度被奸商作為電影版的《生化危機》出售。
24. 死亡的黎明:喬治.羅梅羅的另一代表作。
25. 惡夜僵屍:喬治.羅梅羅僵屍電影的得意之作,1968、1990共拍了兩次。
26. 天魔回魂:約翰.卡朋特的宗教類恐怖片,觀眾需要知道一些基督教內容,是一部在科學與宗教中作妥協的產物,符合八十年代的科學宗教之風。
27. 變種夜魔:克里夫.貝克的作品,名導大衛.克羅南伯格在片中飾一殺人犯。
28. 撒旦回歸(系列):共三集,也是宗教類恐怖片。
29. 鬼娃回魂:鬼娃新娘共四集。頗具特色,獨樹一幟,確立了一種以玩具為主角的恐怖片類型,開創了此類低成本片的先河,有一批追捧者。一、二集最好!尤其是第二集!特技+情節不錯!
30. 惡魔玩具:鬼娃回魂的成功仿製品。
31. 突變第三型:80年代至今,是未知生物、外星生物(異形)的風摩期,約翰.卡朋特的這一作品較好地趕上這一潮流。
32. 穿梭猛鬼城(系列):宗教類恐怖片。
33. 闖錯鬼門關(系列):即children of the corn,邪 教題材恐怖片。
34. 試管人魔:與「蒼蠅"要反映的主題類似,人類永遠不要充當上帝的角色,否則只能作孽!
35. 異形怪體:經典片,多次重拍,最近一次是1993年,導演斯圖爾特.戈登。
36. 夜夜破膽:布里安.尤茲納95年的宗教類恐怖片。
37. 魔鬼牙醫(系列):布里安.尤茲納作品,心理扭曲的世界的真實反映,兩集。
38. 奪命凶眼(系列):大衛.克里羅南伯格開的頭。共三集。
39. 食人族:屬人類學題材的恐怖片,真實性不容置疑。另一部叫 Eaten Alive 也屬於此類。
40. 螞蟻帝國(食人蟻):屬於自然類或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十分真實!
41. 驚異大魔繭(食人巨蚊):生物學類題材的誇張,看起來像幾億年前一米多長的古蜻蜓。
42. 蛞蝓之災: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
43. 種子人魔:類似「異形怪體"。
44. 變種DNA(系列):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的又一誇張之作。共三集。
45. 破繭天魔(系列):共四集,韋斯.卡拉文始作俑。
46. 殺出個黎明(系列):共三集,塔倫蒂諾的鬼才之作!酷到極點!
47. 夜半鬼敲門(系列):共二集。史蒂芬.金的作品。
48. 舐血夜魔:史蒂芬.金的悲劇恐怖片,主題曲是ENYA的作品,回味無窮!!!
49. 喪屍特警:活死人題材的佳作。
50. 變形戰士:擦「異形"邊的仿製品,槍戰場面不少。
51. 蛇妖:白面小生休.格蘭特的作品,英倫風味重。
52. 從死亡歸來(BACK FROM THE DEAD):與《群屍玩過界》類似,絕對刺激視覺與心理防線!
53. 人玩鬼(系列):又譯《屍變》,影片中描述了屍體腐爛的千變萬化,即惡心又恐怖。共三集。
54. 割人狂醫:與「魔鬼牙醫"一個類型。
54. 割人狂醫:與「魔鬼牙醫"一個類型。
55. 狂犬病:大衛.克羅南伯格的作品。
56. 變種血魔:布里安.尤茲納的作品,生物類題材。
57. 恐怖南瓜頭(系列):美國地域式的恐怖片,共四集。
58. 曼哈頓的嬰兒:Lucio Fulci的作品。
59. 守墓屋:Lucio Fulci的作品,義大利式僵屍。
60. 變種女郎:一部優秀的人狼題材作品。
61. 殺手的肖像(系列):共二集。**殺人的真實描寫!實在是殺人不眨眼!!!
62. 活死人的孩子:最新的活死人電影!
63. 血腥聖誕夜(系列):又稱超魔空間,邪 教題材恐怖片,共四集。
64. C、H、U、D(系列):紐約地下生存的變異生物殺人的故事。
65. 蜘蛛島:布里安.尤茲納2001年的作品。
66. 食人巨鱷(系列):共三集。自然類恐怖片。
67. 小強風暴:原稱they nest ,自然類恐怖片。
68. 蝙蝠:自然類恐怖片。
69. 梯下亡魂:精神不正常的人離遠些為妙!此片是警示。韋斯.卡拉文的作品。
70. 鐵血人狼:另類人狼的作品。
71. 神鬼大反撲:韋斯.卡拉文的吸血鬼題材作品,不錯!不拖泥帶水。
72. 墓穴怪談(系列):該系列電影每一集均由二、三個獨立小故事組成,題材廣泛。其中有一集是施瓦辛格任導演。
73. 猛鼠食人城:生物變異的題材。
74. 猛鬼屋逐個捉:50年代老片重拍。澤梅基斯任製片人,可見此片重要性。
75. 鬼入侵(The Haunting):與《猛鬼屋逐個捉》題材相同。音效優異。又稱「鬼屋凶靈"。
76. 瘦到死:史蒂芬.金的作品。
77. 深海狂鯊:生物變異的題材。雷尼.哈林的作品。
78. 魔鬼醫院:**醫生用活人作試驗的恐怖故事。
79. 看夜更:丹麥的一部沖入美國市場較為成功的恐怖片。
80. 魔女佳麗(系列):共兩集,人體特異功能式的恐怖片,復仇至上。
81. 血屍夜/惡夜之吻(黑夜臨近):比爾.派克斯頓演的一部僵屍類恐怖片,人物刻劃得不錯。
82. 隔離屋有鬼:80年代的片子,屬於「小魔怪"式的恐怖片。
83.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系列):兩集。《月光光心慌慌》的追捧作。
84. 奪命狂呼(系列):三集。又譯《驚聲尖叫》。第一集最好。
85. 猛鬼學校(大學舞會之夜):四集。英文名:Prom Night 。80年代的作品,類似魔女佳麗。
86. 大白鯊:共四集。斯皮爾伯格始作俑。第一集不錯,二、三也可。
87. 凶兆:共四集。類似大法師,宗教氣氛彌漫。
88. 行屍女郎:Living Dead Girl。活死人題材。
89. 深海異形:自然類題材恐怖片。
90. 不可思議的勾魂事件:彼得.傑克遜到美國後的第一部作品,有些喜劇色彩。
91. 巫毒教:神秘邪 教使死人復活的題材。
92. 禁入魔鏡(系列):共三集。
93. 捉妖小天師:少年兒童也能驅除邪怪。影片里出現了弗蘭肯斯坦、人狼、CHUD、木乃伊,吸血鬼等鬼怪。
94. 驚心食人族:另類宗教題材。
95. 口出狂言:約翰.卡朋特的作品。又稱戰悚黑洞.
96. 巨蛙:自然類題材。
97. 巨蛙鎮:變異人統治未來的題材。
98. 凶霧殺機:復仇/復仇……卡朋特的作品。
99. X你老墓(系列):兩集。有點色情,婦女受害復仇,可以理解。
100. 追命傳說(系列):三集。自然+宗教類題材。
一般恐怖片的分類:
(一)科幻恐怖類。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異形》系列。此外還有《異物》(Thing)、《異種1、2》、《黑洞表面》、《入侵腦細胞》、《捉夢人》,以及根據游戲改編的《生化危機》等
(二)鬼怪類。這類恐怖片佔了最大比重。不管是妖怪、惡靈,還是什麼恐怖的外太空生物都可以歸到其中。著名的有庫布里克的《閃靈》(被譽為史上最恐怖的恐怖片)、《驅魔人》、《惡魔嬰兒》、《人玩鬼》、《活魔人》、《宇宙天魔》、《活屍之夜》、《鬼追人》系列、《魔方》系列、《鬼食人》系列、《幽冥怪談》系列、《13號星期五》系列、《生人勿近》系列、《搭便車》、《夜半鬼敲門》、《撒旦回歸》、《鬼娃新娘》系列、《猛鬼街》系列、《夜訪吸血鬼》(今年號稱其續集的《吸血鬼女王》很濫)、《無頭騎士》、《死神來了1、2》、《鬼入侵》、《危機四伏》、《13幽靈》、《幽靈船》、《千屍屋》到最新的《佛萊迪大戰傑森》等。
(三)生命變異恐怖片。比如《鳥》、《活跳屍》、《蒼蠅》、《糖人》、《食人魚》、《群屍玩過界》、《狂蟒之災》、《史前巨鱷》、《極度深寒》、《水深火熱》、《八腳怪》、《驚變28天》。
(四)連環變 態殺手類:著名的《萬聖節》(《月光光心慌慌》)系列可以從1978年一直拍到今年的第八集《萬聖節驚魂——刀光再現》、《德克薩斯電鋸殺人狂》、《連環殺手肖像:亨利》、《危情十日》、《繼父》、《尖聲驚叫》系列、《去年夏天搞的鬼1、2》、《毛骨悚然》、《七宗罪》、《來自地獄》、《沉默的羔羊》、《漢尼拔》到《紅龍》、《支解狂魔》、《毛骨悚然2》等
最後特別介紹英國恐怖片《殺人如麻》(CRADLE OF FEAR)
恐怖電影百強【猛鬼磁場】俗稱(養鬼吃人或魔界追魂)1~6集。
『陸』 問:賣冰棒的老奶奶說她的冰櫃里裝滿了整個夏天。什麼意思
兩種意思,其一,比較文藝,冰櫃裝滿了整個夏天,其二,她的冰櫃裝滿了可以賣一個夏天的冰棒
『柒』 賣冰棍的老太太出自哪個動畫相聲
單身男女 看自行車的老太太廣場淑女
賣冰棍的老太太冷飲淑女
『捌』 電影<黑三角>里賣雪糕的演員是誰
老太太是不? 凌元 吧
凌元(1917.2.8―2012.1.20),中國電影女演員,原名張敏,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失學,後在長春百川醫院任助產士; 1937年入滿洲映畫協會表演訓練班,同年在影片《壯志燭天》中飾演母親一角;1946年起任東北電影製片廠演員;1951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60年在影片《紅旗譜》中飾演忠厚、善良、賢淑的中國北方農村婦女的形象;她還曾在電影《平原游擊隊》、《黑三角》、《甜蜜的事業》、《紅樓夢》等中擔任重要角色;凌元從影50年,塑造了百部影片中農村中老年婦女的銀幕形象,以喜劇見長。
『玖』 吳霜簡介
吳霜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吳霜,新鳳霞之女。我國當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劇作家、畫家和作家。早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後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吳霜看人》等作品以及電視劇《新鳳霞傳奇》等。現北京藍汽球文化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中文名: 吳霜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職業: 歌唱家、劇作家、作家
畢業院校: 中央音樂學院
代表作品: 《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等
性別: 女
目錄
簡介
主要經歷展開
編輯本段
簡介
吳霜,新鳳霞之女。我國當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劇作家、畫家和作家。早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後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吳霜看人》等作品以及電視劇《新鳳霞傳奇》等。
職業: 歌唱家、劇作家、作家,北京藍汽球文化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社會職務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中國社會音樂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演出家協會、北京作家協會會員
學歷
1977 - 1981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本科) 1981 - 1985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音樂學院(聲樂、歌劇專業)學士、碩士
獲獎情況
吳霜1980 全國聲樂比賽季軍
1985美國加州聲樂大賽冠軍
1996 創作話劇《別為你的相貌發》獲「北京國際戲劇展演優秀劇目獎」
1999 策劃並撰稿電視專題片《新鳳霞》,獲「中國電視星光獎最佳記錄片獎」
2002 散文「足球之緣」一文獲「北京青年報」一等獎
2003 話劇《別為你的相貌發愁》獲第三屆「中國戲劇文學獎」
2010 散文「國慶觀禮記」入選「2009中國最佳散文」一書
創作出版情況(1996—2011)
話劇本《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刊於「中國戲劇」雜志1996年第三期
北京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別問我的父母是誰》(1999)
中國華夏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吳霜看人》(2001)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吳霜在說》(2004)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南姐北妹》(2011)
散文《我的舞台》選入年全國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演出活動
1987-1993年在北京音樂廳舉辦個人演唱會;
1990年作為大陸聲樂界首例大陸傑出人士赴台北市舉辦個人演唱會;
1992年與著名指揮家嚴良昆先生赴香港同台作為音樂會領唱、獨唱參加香港音樂季演出;
2008 受香港「北京海聯會」邀請參加慶祝奧運演出
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舉辦獨唱會並參加歌劇演出
話劇劇本(1996—2010)
《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以上為吳霜喜劇光明三部曲)、《港島風雲》、《月牙》(以上劇作均已公演)、《古董攤》、《華麗車行》
電影及電視劇本(1997—2009)
電影《風雪夜歸人》、《甘泉》(於2004年拍峻)、《煙村三月》(戲曲電影2005年拍峻)
12集電視劇《開心胡同》(2000年中央電視台2頻道播出)
幽默電視短集《三人行》百集系列 (已完成首期四十集)
二十集喜劇電視劇《明年見》
24集電視劇《新鳳霞傳奇》
喜歌劇《半月島》
二十五集電視連續劇《老張的哲學》(根據老舍小說「老張的哲學」改編)
編輯本段
主要經歷
執著精神,打敗《紅樓夢》
吳霜有股子執著勁兒,尤其是讀書,用她自己的話說她讀書愛克。「克」的意思就是「打架」,吳霜這股勁兒要是一上來,誰都不是她的對手,就連號稱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也敗於其手,那時,吳霜還是個孩子。
吳霜在家裡最小,雖然兩個哥哥也喜歡看書,但只有吳霜才屬於書迷,全家就她搶書搶得最厲害。有些書從外邊借的,她最先搶過來。吳祖光先生的藏書很多,她從小就對那密密麻麻的黑字非常感興趣,七八歲的時候,吳霜就開始經常翻父親的書架,但那會兒識字不多,想看這些書但看不懂,她著急,心裡不舒服。那會兒她對父親書架上那本淺綠色封皮的《紅樓夢》最感興趣,可是,是繁體字,怎麼也看不懂,吳霜甭提心裡多難受了。吳祖光先生不讓她看這本大書,吳霜就偷著看。偷著看,還是看不懂,於是吳霜那股子執著勁兒就上來了,她開始一段一段地「死克」,看一段,有不懂的地方,就問父親。就這樣,她和這本《紅樓夢》「死」了十年,《紅樓夢》硬是沒拗過執著的吳霜,以慘敗告終。
幾十年後的今天,再次回想起這段「克」書的經歷,吳霜仍是一臉的喜悅,一臉的幸福。她堅信,只要你想做的事,沒有做不到的。
讀書方法,被父親打破
十年「文革」,吳霜開始了濫讀書的階段。社會上流傳什麼書她就想法借來看,這其中尤以中西名著居多。吳霜清楚地記得有一本書叫《基督山恩仇記》,也不知怎麼從圖書館流出來,流到了社會上,大家互相傳閱,每個人只有三天的時間讀這本書,三天過後就會傳到另一個人手中,以至於這本書傳到吳霜手裡的時候都已經被翻爛了。
要說到那會兒的讀書熱,就像今天的追星熱一樣。當年,人們都讀《老婦還鄉》、《金陵春夢》、《戰爭與和平》、《紅與黑》……你要是沒讀過,別人也會罵你是「落伍青年」。吳霜自不會甘落人後,於是拚命地讀世界名著,因為那會兒不讀這些書她覺得丟人。
這種毫無章法亂讀書的時間持續了近十年,最後被父親給打破了。「文革」快結束的時候,那會兒管得也不嚴了。有一次父親從五七幹校回來,發現吳霜的讀書毫無規律,逮著什麼讀什麼,就找了一個姓張的作家叔叔給她指導。這位張叔叔家裡沒少挨吵,他有上千冊圖書,他就指導吳霜怎麼有規律地去讀書。因為吳霜是女孩子,所以他就讓吳霜先讀女性成功的書,然後讀名著類、戲劇類的書。吳霜印象最深的是《鄧肯自傳》、英國勃朗特三姐妹的《呼嘯山莊》、《簡愛》、《艾格尼絲·格雷》以及張愛玲的書。 除此之外,她還看一些像傑克·倫敦的小說,不光看他們的小說,還看他們的自傳。
吳霜特別喜歡讀張叔叔家的一套《萬象》雜志。在他指導之下吳霜讀了大量的書。對於吳霜來說,這是她一生中最珍貴的一段讀書時光。
後來吳祖光先生發現吳霜總是讀一些女性十足的書,就指導她說你得看一些必看麻花藤的中國古典書籍,像《三國演義》、《水滸傳》、《史記》、《儒林外史》、元曲等。但女孩子終歸是女孩子,吳霜不喜歡讀《三國演義》,也不喜歡讀《水滸》,吳祖光卻說這幾本書你是必看無疑的,你要是喜歡文學,這些書你非看不可。無奈吳霜開始大段大段地背本來對於那個年紀的她很枯燥的《史記》,看不懂,就背。後來背著背著,吳霜的執著勁兒又上來了,又開始「死克」《史記》。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吳霜又開始背唐詩,沒事就背。「文革」後期,沒學可上,吳霜就天天在家挑自己認為該讀的書讀,該背的詩背。這幾年成了吳霜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讀書時光。
當多年後的今天,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使她感嘆再也沒有時間讀書了的時候,她會慶幸地想起當年,在那個漆黑如夜人人自危的年代,至愛的父親竟然為她創造出了一段淋漓盡致無所顧忌的讀書時光!
後來吳霜開始學鋼琴,學音樂,一直到現在,她再也沒有時間盡情地去讀書了,這也成了她最遺憾的一件事。所以,吳霜想寫一篇文章———《無法讀書》。
書架滿了,心裡才踏實
和書打架,吳霜總是贏;為了書,和父親打架,吳霜還是贏,好像一切都充滿了喜劇色彩,也許是她對書的執著和痴迷感動了老天,所以吳霜每次遇到和書有關的問題勝利總是站在她這邊。有書,吳霜的生活就有了樂趣;有吳霜陪伴,書的價值才體現得更加珍貴。
吳祖光家中藏書甚多,有「朝陽區藏書狀元」之稱,吳霜特別喜歡父親這些書,看著書架上滿滿的,吳霜心裡就覺得踏實。可 1998年底的一天,吳祖光突然決定把一部分書大概有五千多冊捐給北京戲校。等北京戲校來取書的時候,吳霜一看一包一包的書都被他們拿走了,就急了,說這些書我還要呢,吳祖光說不行,咱們家書太多了,吳霜不幹,和父親打了一架,後來北京戲校的人也不好意思了,說你們父女倆也別吵了,她要哪些書就讓她留下吧,最後在吳霜的堅持下,吳祖光做了讓步,就這樣,有 100多冊書被截留下來,成了吳霜的最愛。盡管有很多書都被拉走了,但好在過了不久,家裡又添了很多新書。看到書架上又被填得滿滿的,吳霜才高興起來。
1981年,吳霜拿到了美國一所大學的獎學金就出國留學了。到了那兒,受各種生活的啟發,吳霜又轉行寫書。寫書和讀書,幾乎成了吳霜生活的全部。吳霜說,這是她的最愛,這兩者不可或缺。
風花雪月,只是過去時
吳霜最喜歡讀的書就是《紅樓夢》。十六七歲的時候終於能讀懂了,吳霜就一遍又一遍地看這本書,每讀一遍,她就加深一層對它的理解。吳霜覺得這本書寫得太好了,以前只是看裡面的風花雪月,看賈寶玉談戀愛,後來看賈政怎麼從政,賈雨村怎麼糊弄人,看裡面小人物的生活,越看越帶勁,以至於這本書她都能大段大段地背下來。中國的四大名著中,吳霜認為只有《紅樓夢》是最具社會意義和文學意義的,它的文學水平、文學價值和獨創水平是其他三部都比不了的。
愛屋及烏,吳霜還喜歡讀關於《紅樓夢》的各種研究文章及書籍。以至後來吳霜的寫作都受到《紅樓夢》很深的影響。 吳霜還喜歡看白先勇、張愛玲的書,他們都是深受《紅樓夢》影響的非常成功的作家。
工作忙了,看書的時間少了,吳霜就選擇讀短篇小說和一些劇本。這對她的戲劇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莫里哀、莎士比亞、王爾德、蕭伯納,中國的郭沫若、曹禺包括父親吳祖光創作的劇本她都看。
「 100個作家裡未必能有 10個劇作家,劇作家的創作水平要求更高。」吳霜現在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劇作家。
積累閱歷,縮短成熟期
每個人的閱歷都需要積累,尤其是積累你的知識庫,如果你讀的書多,你的成熟期就可以提前,你出成績的時間也可以提前,這是一個捷徑。一個人的人生經驗越豐富,你對社會所產生的創造力就越強。如果你提前讀書,讀的書多,你的爆發力就可以提前。讀書多,可以代替你的閱歷。
都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吳霜自言她出國的人生經歷也增加了她的閱歷,也就等於讀書。她最感謝父母的一點是教會了她怎麼讀書,還有一點就是送她出國。豎起大拇指,吳霜說了句:「真棒!」
「讀書可以使人提前產生對社會的創造力。哈哈哈……」吳霜爽朗的笑聲中透出幾分對這句總結性話語的得意。吳霜認為,如今一個人要想出成績,得經歷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等若干個階段,而多讀書就可以縮短這個時間段。
劇作家、歌唱家、作家這幾個角色,吳霜最喜歡的還是作家這個角色,因為這種創作是獨立的,隨心所欲,天馬行空。吳霜透露,她最近在寫一本《我們家》,不是寫家史,寫的是吳霜眼中的百態人生。
吳霜喜歡寫小人物,因為她覺得小人物是最難寫的。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人物,她能在街上跟賣冰棍的老太太聊上幾個鍾頭,也能在一邊偷聽倆婦女聊家長里短、聊私事,這些,都是她創作的源泉。
要想成功,得先學做人
平日里,母親新鳳霞很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台上做戲,台下做人。民間藝人出身的母親,這句話是她一生很刻意而為的行為准則。而父親吳祖光經常給人題寫的一句名言則是:不屈為至貴,最富是清貧。這兩位文化名人父母的處世之道,其實也可以解釋為他們在事業上成功的一種原因、一種源頭。所以,吳霜總說父母是她人生中與人相處的第一楷模。
「我想,在人的生命中,成績或許並不是第一位的,但是如何做人卻必然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吳霜說。(中國書報刊博覽)
擴展閱讀:
1
http://ke..com/view/417808.htm#
2
http://ke..com/view/102700.htm#53
『拾』 郭月的早年經歷
郭濤、郭月兄妹的父母都是中央戲劇學院的高才生,分配到青海話劇團工作後相戀成婚,婚後很快生下了兒子郭濤。郭家三代沒有女孩,父親一直存有再要孩子的願望。郭月於1974年中秋節降生,父親喜悅之情難於言表,當天打電報向遠在北京豐台的家人報喜,爺爺接到電報坐在凳子上哈哈直樂:「我有孫女兒了,我有孫女兒了……」說著說著,就笑過去了。剛剛喜得千金的父親又星夜兼程趕回老家去辦喪事。
郭月從一出生就這么鬧騰,後來又不斷生病,1歲那年住了七次醫院。父母親特別嬌寵這個瘦小的女兒,那時家裡經濟條件差,有點什麼糖果之類的零食都是郭月的專有品,郭濤只能眼睜睜地看著。
有一回,郭月正吃著糖果,郭濤上前找妹妹要:「月兒,給我一塊吧!」郭月對哥哥說:「你趴在地上讓我當馬騎,我就給你吃一塊。」郭濤實在太想吃糖了,就趴在地上,郭月騎在哥哥背上好長時間也不下來,到頭來將自己嘴裡在吃的糖吐了出來,遞給哥哥:「給你吃吧!」郭濤氣壞了,但他又不敢將妹妹怎麼樣,誰叫自己就這一個妹妹呢。
那天,媽媽給他們兩張票,叫兄妹倆去看電影。哥哥騎自行車帶著郭月,回來時,碰到一個賣冰棍的老太太,郭月說:「哥,我想吃冰棍。」那天還有一幫郭濤的好夥伴也在身邊,妹妹既然開了口就買吧。
老太太拿出一根奶油的,平時都是吃5分錢一根冰棍的郭月,見到這么好的冰棍,迫不及待地打開吃了起來。郭濤摸遍全身僅找到6分錢,老太太說:「最少也得一毛錢!」一看這樣,郭月又將吃過的冰棍用紙包上還給老太太:「奶奶,我只吮了兩口,還給您吧。」
哥哥說:「那怎麼行呢?我把自行車放在這兒,過一會兒送錢來。」其他小夥伴一下子鬨笑開了:「還是我們的頭呢,一毛錢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老太太讓他們先走,下次再拿來,這才收場。郭月一看哥哥不高興,小手拿著那根冰棍,一直到化了也沒吃,因為她給哥哥丟臉了。從那以後,郭月知道哥哥是個最愛面子的人。
有一天晚上,父母都演出去了,郭濤問郭月:「月兒,你想吃炒麵嗎?」郭月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炒麵,但她點頭同意了。
郭濤說:「答應我,如果爸爸媽媽知道了,你就說是你要吃的,行不行?」郭月不停地點頭。郭濤將媽媽封好的煤爐打開,拿出鍋,把麵粉放到鍋里炒了起來。
待爸爸媽媽回來,看到兩張小嘴上糊的盡是麵粉,屋裡撒了一地白面,爐子也被鼓搗滅了。媽媽問郭濤:「你幹了什麼壞事?」郭濤站在那兒一動也不敢動,這時,郭月走到媽媽身邊,搖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是我餓了,我讓哥哥炒的。」看著一向霸道的女兒也知道幫哥哥,媽媽臉色由陰轉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