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聽說》的影評
對於鄭芬芬的作品,她的《長假》給我印象很深,不論在鏡頭語言或是演員表現都是超越當時一般電視劇的水平,十分贊賞。可惜這些靈光,在她的下一部人生劇展《生命紀念冊》里頭又消失了。直到這部《聽說》
。
在《聽說》里頭,天闊(彭於晏飾)是一名陽光積極的便當小弟,他在某次送便當給奧運聽障游泳選手時,認識了秧秧。秧秧的姐姐小朋(陳妍希飾)是一名聽障奧運的游泳選手。為了讓聽障的選手姊姊能夠放心無虞地專心練習,秧秧一肩扛起了沉重的家計。這股對親人的支持感動了天闊,於是決定追求秧秧。除了幫她za心便當之外,還認真學習他與秧秧唯一的溝通方式:手語。正當秧秧為天闊的熱情所感動,准備接納他的時候,一場溝通上的誤會,和姊姊小朋在火場中的意外,讓兩人的交集越來越少……。
電影一開始,導演便以明亮的Tone調介紹秧秧、天闊以及小朋的出場。彭於晏陽光開朗的大男孩笑臉,非常適合他的個性與外型,怎麼看怎麼討人喜歡;以《痞子英雄》翻紅的陳意涵,也以體貼溫柔的妹妹角色出場,充份展現
親民和善的觀眾緣;而另外一位亮眼的角色,則是飾演小朋的陳妍希。她大大的眼睛,以及帶些憂郁的神情,對於飾演小朋這位承受許多社會壓力的游泳選手來說,可說是恰如其份。
我很喜歡有一段,就是當陳妍希發現自己被從游泳隊除名,無法參加比賽後,與秧秧二人在房間吵架的橋段。那場戲一句台詞也沒有,飽滿的戲劇張力卻充滿整個電影院。流暢的手語以及真誠流露的情感,二位演員的表演皆十分到位。可能是因為沒有台詞的關系,觀眾可以專注在二個人的表情動作上。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傳達了許多訊息,即便沒有任何對白,看著兩個人光靠手語也能夠跟正常人一樣,清楚地傳遞自己的想法與情緒,光這點就覺得值回票價了。
而在描寫「聽人」(也就是一般聽得到的人)如何看待「聽障朋友」的態度,電影里的某個片段也頗令人激賞。秧秧為了賺姊妹倆的生活費,自己一個人在百貨公司前的廣場做街頭藝人打零工。那天下班後,天闊去找秧秧吃飯。為了答謝天闊之前幫她做的愛心便當,秧秧承諾這頓晚餐她請客。當兩個人在麵店裡用完餐准備離開之際,秧秧倒出一整天賺到的銅板,一塊錢一塊錢地數著金額要付賬。因為有其
他客人在門口等待他們的座位,在一旁的天闊等得有點尷尬。為了不浪費時間,天闊http://www.telnote.cn/zawen很「豪邁」地拿出一張大鈔給老闆找錢,在一旁數錢數到一半的秧秧,只能無奈地再把錢收回袋子里。
天闊這個看似貼心的舉動,激怒了秧秧。天闊辯解說他怕影響到老闆做生意賺錢,秧秧卻回他說:「你嫌我一塊錢一塊錢算得很慢,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錢是我等了一整天才賺到的。他們等一下,有什麼關系?」
這場戲完全打到我心坎里。每當我們用「自以為是」的同情心,在幫身心障礙朋友想辦法時,卻忽略了「設身處地的替他們著想」。想幫助人卻沒有「同理心」的話,這所謂的「同情」才是真正傷害身心障礙者最深的利刃。天闊的盲點,也就是一般人的盲點。所謂的「偽善」,其實比絕對的惡意,要來得更具殺傷力。
《聽說》是一部結構完整且輕松自然的愛情喜劇,但聽說只拍了一個月。在拍過四、五部預算低、拍攝行程緊的人生劇展的訓練之下,鄭芬芬似乎也練就一身快拍的好身手。《聽說》從前制拍攝後制到上片只花了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快手速度直逼韓國導演金基德。而且
出來的質量也不差。若日後每部國片都能用這種速度來拍,一年一百部絕對沒有問題的啦!
不過,《聽說》不是一部全然沒有缺點的作品。鄭芬芬的致命傷,就是喜歡說教,而且是「用文字」說教。這個特(缺)點在鄭芬芬的第一部電影劇情長片,《沉睡的青春》里頭表露無遺。不論是干擾觀眾情緒的文字/文案,或是猶如剪接特效大全的波紋效果,都讓觀眾有種被導演惡搞的感覺。盡管導演闡述自己的創作理念是「希望能夠呈現如繪本般的青春」。但是要像繪本,應該要著重在美術或是攝影上面,怎麼會是在畫面上面加字呢?中島哲也的《幸福的魔法繪本》,從第一幕到最後一幕都像是翻開童話故事書般的鮮奇艷麗,也沒看到畫面上有打上一個字呀。
而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聽說》的片尾。如果硬要在《聽說》裡面挑骨頭的話,我會說片尾那段「激勵人心的字幕」是最大的敗筆。為何不讓影片就停留在天闊和秧秧二人看著比賽的場景就好了呢?硬是打出字不但破壞畫面,濃厚的說教成份也會讓熟悉鄭芬芬的觀眾想說「怎麼又來了」的恨鐵不成鋼呀!
不過有人說,每一個導演,其實都在追求自己的浪漫。或許,在畫面上打字,就是鄭芬芬的浪漫吧。《聽說》這類輕松愛情都會喜劇的出現,比《愛到底》的無厘頭笑劇上乘,也沒有一般國片沉重的包袱。讓這一整年呈現較嚴肅悲情的國片市場,開創了一股清新風格。即便戴立忍的《不能沒有你》橫掃最近國片的口碑與影評,但《不》片不論在命題上或是社會責任上,對一般觀眾來說,忒顯得沉重許多。但《聽說》沒有這種包袱。雖說是為了聽障奧運量身訂做,但工商服務的程度其實已經降到最低。特殊的聽障題材在帥哥美女的清新詮釋下,加上一些巧妙的回馬槍,讓觀眾看得賞心悅目,能夠帶著微笑離開戲院,才是《聽說》這部電影,最大的服務目地吧。
② 電影《聽說》觀後感
電影《聽說》觀後感
這部戲是以照顧著立志參加殘奧的聽障游泳選手的家人秧秧與善用手語的天闊的戀愛為主軸的,藉由獨有的手語對話方式尋找另一座溝通的橋梁。戲中的秧秧和天闊其實都不是聽障人士,卻因為誤會一直以為對方是聽障人士,但是他們並未因此而嫌棄對方,反而通過手語的表達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對方,並最終相愛了。
常常聽到別人說戲如人生,看完這部電影,我就在想現實生活中是否也會有如此純真的愛情?現實中是否也會有這樣的人,只是單純地愛你,不會因為你有什麼缺陷而嫌棄你呢?也許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這種人已經幾近滅亡了,但我還是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會有這么善良的人的,還會有這么純潔的愛情。我想只要你還懷有希望,就一定會出現奇跡的。即使這個世界已經變得讓我無法理解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人們物質上是越來越富有了,但是心靈卻反而變得越來越匱乏了。很多人都在追求物質上的滿足,為了錢可以放棄任何東西,包括自己的感情。但是我實在搞不懂這些人在想些什麼,難道錢真的那麼重要嗎?重要到可以令一個人連自己的靈魂都不要。為什麼她們寧願在寶馬上哭也不願在單車上笑呢?什麼時候現在的人的價值觀會變得如此物質性呢?我還真不知道。
其實,我覺得錢也許會為你帶來一時的快樂,但是那終究是會讓你厭倦的,到最後我想每個人想要的都還是心靈上的滿足,只是等到那個時候,還會有這樣一個讓你心靈滿足的機會嗎?恐怕那時已經是滿身污穢,怎樣也無法洗清了。
有時候其實幸福可以很簡單,記得有人說過,餓的時候,有飯吃就是一種幸福;困的時候,可以睡一覺就是一種幸福;我真的覺得幸福並不是靠金錢去堆砌的,我們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去獲得幸福,即使自己真的沒有錢也可以有自己的幸福,只要肯去努力,為什麼不能得到幸福呢?
我們可以沒有錢,但是不能因為錢而丟了自己的骨氣;我們也可以貪錢,但是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即使我們會活的很落魄,但是我們一定不能放棄,因為只要我們還有信念,那麼就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
影片《聽說》觀後感
天闊和秧秧的故事在我看來,更像是童話。因為它跟現實相差太大了。片中天闊的爸爸媽媽知道秧秧是個聾人後,並沒有多大的反對,而是欣然接受了秧秧。但是如果在現實中,又有幾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娶一個聾人當老婆呢?現實中我看到即使他們都深愛著對方,但是如果男方家裡沒錢,買不起房子的話,即使下跪,放棄男人的尊嚴,也換不來別人的一絲理解和同情,現實是殘酷的,這是我一個同學的親身經歷。在當今社會愛情已經輸給了麵包。所以婚姻要有愛情基礎,也要有經濟基礎。
曾經跟別人討論「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是他們卻認為愛情是個很虛的東西。沒有麵包來的實在。
我也有幾個姐妹回家相親,沒幾個月就結婚了。不知道閃婚給她們帶來的是幸福還是遺憾。
天闊說看雨的感覺是思念一個人的感覺。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共鳴因為聽到雨聲,會使我整個人都沉澱下來。憶起往事,想起某人進而思念過去的美好時光。會莫名的憂傷,莫名的黯然。
天闊說秧秧像「水鳥」,曾經也有人說我像「霧」畢竟,「霧」給人似真似幻的感覺,所以也無足輕重。只是不知在你每次看到霧的時候,會不會突然想起我呢?想起我的時候,會是一種什麼表情?微笑?蹙眉?還是沒有表情?
不管現實和童話差距有多大,片中男女主角都在一起了,而且最後,兩人都不是聾人。所以皆大歡喜。
觀看《聽說》有感
「愛情和理想都是很奇妙的東西,不用聽,不用說,不用被翻譯,就可以感受的到。」
天闊和秧秧因為誤會對方是聽障人士,一直都用比的談戀愛。天闊不嫌棄秧秧和小朋,還對爸媽說秧秧有多好多好。在帶秧秧回家的前一天,天闊在秧秧背後說要讓爸媽看到他對她的愛,這也是秧秧第一次聽到天闊說話,但是因為天闊不好意思當面表白,所以秧秧也沒有說穿真相。第二天,秧秧和天闊爸媽見面,天闊爸媽一直誇贊天闊,最後問道「你願意嫁給他嗎?」,秧秧回答「我願意」,大家才知道原來天闊和秧秧都會說話。
天闊爸媽雖然是搞笑的,但是卻感動了我。當天闊媽媽和爸爸說,一起去學手語,兒媳婦安靜很好,我感受到天闊爸媽對天闊的愛。當天闊爸媽在紙上寫出一連串天闊誇獎秧秧的話,說天闊也是一樣,問秧秧願意嫁給天闊嗎,突然被這對夫妻的善良和對兒子的愛感動。
另外,秧秧和小朋的姐妹情深,也很感人。秧秧為了讓小朋專心練習游泳,辛苦打工。當小朋因為受傷不能參加奧運會時,為夢想不能實現的小朋可惜,也為秧秧的傷心心疼。小朋知道秧秧和天闊的事情,鼓勵秧秧接受天闊。後來小朋又可以去參賽,秧秧和天闊去賽場幫她加油。
秧秧為了小朋辛苦打工,為了小朋學啞語。小朋鼓勵秧秧去愛。這些姐妹之間的親情是溫馨的、感人的。最後小朋終於可以參加奧運會,為了夢想打拚。秧秧和天闊為小朋加油的身影,讓我感受到了親情和理想。
這部戲沒有過多的語言和煽情的戲碼,卻讓我們靜靜的體會到親情、愛情和為理想努力。靜靜的體會,也許比語言的描述更深入人心。
③ 台灣電影《聽說》 的的中心思想
《聽說》是一部扣人心弦、溫馨感動的電影,以一位照顧著立志參加聽奧的聽障游泳選手的家人與另一位善用手語之聽人的戀愛為主軸,藉由獨有的對話方式尋找另一座溝通的橋梁。
獨特的拍攝風格,強調「愛」與「溝通」,透過本片可看到聽障人士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內心世界,藉由追尋夢想的努力,橫跨無法直接用「說出來」表達的溝渠,帶給觀者勇往直前的動力與希望。
人與人之間總是必須藉由溝通來互相了解,而溝通的過程中,總難免產生或多或少的誤會。
在電影《聽說》中,有聽障朋友與聽障家人之間親情的溫暖,聽障朋友努力追求自我夢想與實現的過程,還有聽障家人與善用手語之聽人之間由誤會而開始的美麗戀情。盡管在人與人的溝通之中,誤會在所難免,然而在電影中可以看見,只要從心出發,愛與勇氣可以突破各種形式的溝通障礙。
《聽說》,這是一部以愛與勇氣追求夢想、跨越障礙,充滿親情的溫暖與青春愛情中酸甜苦澀的美麗電影。
④ 電影台灣1945觀後感
網上找找有很多的,我記得有一個叫《台灣演義》的節目組有做過一期這樣的節目
⑤ 電影 《聽說》 講的是什麼
《聽說》講述了秧秧和便當店男孩黃天闊互相以為對方是聽障人,發生的一段奇妙美好的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陽光男孩黃天闊(彭於晏飾)的父母經營著一家便當店,某天,他在為聽障游泳隊送便當時邂逅了清純美麗的姐妹花——小朋(陳妍希飾)和秧秧(陳意涵飾)。
姐妹倆的父親是一名傳教士,常年在非洲工作。為了保障姐姐順利參加聽障奧運會,秧秧擔負起賺取家用的重任。她每日來去匆匆,辛苦打著幾份工。
本身即掌握手語的天闊自然而然融入了姐妹倆的生活當中,為了接近心儀的秧秧,他時常在體育館門口做生意,還費盡心思為秧秧製作愛心便當。
(5)中國台灣電影聽說觀後感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天闊
家裡開了便當店,每天給殘疾人奧運會的准備隊員准備便當,在此期間與秧秧相識,並錯認為秧秧也是聾啞人,然後與其發生一段有趣的愛情故事。
2、秧秧
小朋的妹妹,母親早年去世,爸爸去非洲援建,與小朋相依為命,靠打零工給小朋提供訓練費用,在此期間與天闊相識,並錯認為天闊也是聾啞人。
3、小朋
秧秧的姐姐,聾啞人,母親早年去世,爸爸去非洲援建,與秧秧相依為命,每天參加游泳訓練,希望能在接下來的殘奧會上獲得金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聽說
⑥ 台灣電影《熱帶魚》內容簡介及觀後感
台灣電影《熱帶魚》內容簡介及觀後感
內容簡介
在台北市即將進入聯考的緊張又炎熱的夏天裡,劉志強整天幻想著帶暗戀的女孩去綠島上坐潛水艇游海底,做著“熱帶魚”的美夢。在又一次令父母失望的模考成績下,他偶然在電視上看見一起綁架案,試圖隻身解救小孩沒想到自己反被抓了去。綁匪阿慶(林正盛 飾)是自鄉下來台北混世的打工仔,勒索失敗後他把兩個小孩帶回了家。阿慶全家人生活困頓卻其樂融融,一面悉心安頓兩個小孩的生活另一面想辦法如何獲得高額的綁票。阿慶甚至找來輟學妹妹阿娟閑置的書本讓劉志強繼續復習。最終,警察還是找到了被阿慶帶到海上逃避追捕的劉志強,可劉志強卻否認阿慶是綁匪……
觀後感1:
片子看下來是沉靜的,台灣本土感的黑色幽默,1995年的片子現在看來依然新奇。導演的處女作往往最純凈,代表了電影人的夢,會給人剛剛好的感覺。這個世界如此現實,和不作一個白日夢人。以荒誕的喜劇去表達枯燥的現實,發現現實原來更加荒誕,他們都在一個圈裡,有掙扎,卻無法撼動這個圈,它不會因你而停止,何不以幽默去面對。
熱帶魚,夢幻的顏色,夢。情節的安排上也很細膩,前後都有鋪墊,人物很朴實,剪輯也很有安排,清晰,轉場都在每小段尾部。顏色很熱帶魚。一屋子的水,很花心思的電影,導演投入了很多個人情懷。
推薦給高考前的孩子們看,他們應該能更平靜的去對待。
觀後感2:
誕的草根表達風格
Mr沛看電影
這已經是1995年的片子了,導演陳玉勛的處女作,而現在看起來也沒有很明顯的時代差。陳玉勛有著新奇的想像力,從《10+10》中他導演的《海馬洗頭》就可見一斑。而從《熱帶魚》,《愛情來了》兩部劇情長片之後,他便離開電影轉而拍廣告去了。2013年回歸之作《總鋪師》以輕松搞笑的情節和濃濃的生活味也在台灣收獲了不匪的票房。而陳玉勛應該現在台灣導演中將台灣味,草根性與喜劇感結合得最到位的一位導演。
總體說來,《熱帶魚》是一部輕松詼諧,又帶著清新元素,間雜諷刺現實的作品。大致講述了一個國中生阿強是一個愛做夢的少年,在重要的聯考前十幾天意外捲入了一起綁架案中,而其中的一名綁匪又意外身亡,剩下一名笨拙的綁匪不知所措,便把兩位少年帶入嘉義的家中與家人商量,結果家人也都是單純有些粗俗的.村民,鬧了很多笑話之後阿強被解救,卻沒有指正綁匪,故事說獻給所有愛做白日夢的人。其實,在電影里“熱帶魚”就是“夢”的代名詞,但故事的意涵也不僅僅是“夢”這個主題了,在這出鬧劇中,“夢”的主題描繪被加強,同時對現實的批判有了更深入的刻畫。
“夢”這個元素很很多電影都在表達的主題,《熱帶魚》中的“夢”主要是阿強的“白日夢”,導演一開始片通過電台廣播給影片蒙上了一層美妙朦朧的“夢”的面紗,接著以愛做夢的國中生阿強帶入具體的“夢”的主題。與一般青春片里描繪青春期的性與暴力不同,影片沒有終點刻畫愛情和叛逆,而是將重心放在了這個孩子的“夢”上。他對於大海的夢,對於熱帶魚的夢,幻想自己是人魚超人,對於未來毫無擔憂,沉浸在自己營造的夢幻世界中。而影片最突出的地方在於阿娟這個人物的對照或說對應,她因為家裡經濟條件放棄聯考,在外打工又被自己喜歡的男生強暴,終日鬱郁寡歡。她明白阿強的“熱帶魚”,因為他們都是做白日夢的少年。兩人在片中沒有任何一組對白,代替的是最後阿娟的信“人生的路很長,光有夢想是走不動的,應該好好珍惜你現在所有的一切,好好加油!”通過兩個人物的對應,將“夢”這個主題更普遍化,也更深入,更能牽動觀眾的情感。影片結尾甚至以一種奇幻的方式:將熱帶魚帶入城市,一條熱帶魚在大廈林立的城市中游來游去。導演以這樣的方式在電影里完成了我們的白日夢,使得觀眾的情感訴求有了表達空間。
在對於現實的諷刺或說批判上,主要藉助學校和電視台對於聯考這個事情的反應。老師的嚴厲體罰和兇悍,記者的炒作都指向了聯考這個事件。教育和媒體,也成為了影片寫實的對象。而與”夢”的主題結合起來,少年的歡樂和夢想與社會的考試制度的壓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雖然這個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在1995年的台灣,仍然是一個很熱門的社會話題。此外,城鄉的差距,鄉下人去城市打工,城市家庭的問題(通過小胖來表現)等等也在透露“現代化”這個大命題,這也是導演們始終都在關注的命題。
這些主題正是通過這樣一個略微復雜的綁架故事而被帶出來的。故事結構有些復雜,而板塊之間的銜接顯得有些鬆散,不過節奏明快,幾乎沒有冗長或不相關的情節,故事的整體性沒有被破壞,觀眾看完也是一氣呵成之感。而且,在嘉義這個縣城裡面發生故事插入得很恰當,編寫得也很精彩,使得主題(不管是“夢”還是現實諷刺)都得到了延伸,故事變得豐富,意涵更加立體。
在風格上,雖然是寫實的題材,但是陳玉勛導演將之幽默化,喜劇化。綁匪和孩子們一起吃包子、冰淇淋,一起撒尿的情節頗為有趣,一家人的電話勒索也搞笑無比。將夢想和寫實的主題套上這種草根鄉土的外套,在當時應該是很新鮮的。這樣處理方式,不僅使得人物生動真實,還形塑了風格的輕松明快。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台灣電影嚴肅沉重的寫實風格下,影片荒誕式的草根表現開啟了電影表達的另一個面向。綁匪的笨拙出於他的本性善良,鄉下阿婆急躁的脾氣,光著膀子賭博的年輕人,失憶的老年人,他們共同構成了這個充滿戲劇性,帶著生活味,有時候還感動人的荒誕的“綁匪組”。這不就是台灣的草根味么!而數年後寧浩的《瘋狂的石頭》也在其中可見端倪。
《熱帶魚》雖然是導演的處女作,但是影片故事精彩,內涵豐富,層次分明又不缺真實感和鄉土味。並且在少年夢想與現實批判的主題下,建立了明快輕松,詼諧幽默的風格。這種荒誕式的草根表達風格在當時沉重寫實的台灣電影中,帶來了清爽的一筆。
幕後製作
《熱帶魚》(1995)燴的故事同,不由得令人材聯想台灣電影自七八十年且代以來一直所探討輸著“聯考”問題,那種壓力與氛圍,的確很容易叫人迸發出點意外之舉。影片輕松詼諧,令人捧腹。導演陳玉勛雖然也是“半路出家”的草莽出身,是一個充滿童稚幻想的導演,在台灣電幫影普遍沉重寫實的調子中,他的作品無疑地提供給活在功利社會的人們以一個可供作夢的理想世界。從《熱帶魚》中,我們看到了每一個角色的單純與執著,執著於身邊最貼近自己的情感:愛情、親情以及友情。雖然夢想常是遙不可及,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剝奪別人作夢的權利,在他心目中那充滿夢與想像的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是偉大的國王。然而,從逃避現實的觀點,作夢人在現實生活中,卻也往往都是最需要被同情的一個群體。
;⑦ 電影觀後感6篇600字
愛國思想,是一個公民所不能缺少的,更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國公民所不能缺少的!一個公民的愛國思想程度,能反映出這個國家的道德觀念和團結程度,也直接影響了這個國家的興衰、發展、甚至存亡,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電影 觀後感 的,希望你喜歡。
電影觀後感1
《怦然心動》(FLIPPED)看了五六遍,尤喜其中的兩段話。其一是上文所引朱莉父親的「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概念,其二是布萊斯的外公對於人的評價,「我們有的人暗淡無光(flat),有的色澤艷麗(satin),有的則光彩照人(gloss)。但是偶爾,你也會遇到色彩斑斕(iridescent)的人。當你真遇到時,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韓寒譯為:「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人生在世,必深謝有幾個能點悟你的人。比如朱莉的父親,又比如布萊斯的外公。由此說來,《怦然心動》的小清新里增添了幾絲大智慧的魅力,貫穿影片始終,也滲透到朱莉和布萊斯的成長軌跡上。雖講述早戀題材,但又不僅僅止於此。哪怕如我這般過了早戀年紀的人來看,仍舊受益匪淺。
除了朱莉和布萊斯,其他的每個人似乎都散發出各自的氣息,宛如一部活字典,通過片言只語,一不小心就透露了生活的很多秘密。家庭的矛盾,生活的艱辛,內心的失衡,性情的懦弱等等,都隱於豆蔻年華情竇初開之際,從容不迫娓娓道來,還原真實的生活,整飭個人的心扉,使人更加堅定和清醒。有一個鏡頭讓人很感動,當朱莉在晚餐時討論修飾院子的計劃時,父母親為了家庭花銷不禁大吵一架,過後父親和母親各自到朱莉的卧室與她談話。家庭成員之間的摯愛深情,很溫暖,羨煞旁人也。
電影講 故事 的方式有些意思,拋開平鋪直敘,採用了敘述人稱變換的手法,從布萊斯的獨白切換到朱莉的講述,如此交叉進行,共分為7段。這使得影片保持在平穩和舒緩的節奏上,如潺潺流水,波瀾不驚,自然生動。
電影觀後感2
在看到電影時,很快就猜到結局應該會跟之前看的小說類似,當多年前看的一篇小說變成一部好看的電影,感覺是那麼神奇,那麼的有意思。
看到《聽說》這個電影完全是很偶然的,在這之前,看過不多的台灣電影,印象中的台灣電影,簡單自然的台詞,夾著很特別的閩南話,景色很美,特別有海邊風景的,看了讓人很想去台灣生活一把。而這部電影,讓我對台灣的電影有了全新的認識,開始發現台灣電影並不只是風景很美的文藝片而已,這部片,應該也是今年看過最喜歡的片了。
看過不少的勵志片,大部分會是主角從貧困潦倒到成功的奮斗史,但是比較喜歡的卻是描述非正常人的勵志片, 《雨人Rain Man》,《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幸福終點站The Terminal》《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自閉歷程Temple Grandin》,《親密治療The Sessions》,覺得能用電影去關注一些平時不被關心的人,或者甚至不想去接觸的人,很不容易,要考慮觀眾的接受程度,還要考慮商業結果,特別在我們這個對弱勢群體除了無視更是打擊的天朝,這種片永遠不可能出現,就算有,也肯定是國家機器的宣傳工具和經過編造去掉所有不合時宜的說教片。一個社會的進步程度和文明程度,也許不是通過一部電影來體現,但是背後必定有些關聯的地方,在這個方面,台灣能有這樣的電影,有這樣的電影人,就足以證明了差距,台灣還不斷出現類似的電影,像《逆光飛翔》,更說明某些社會跟主流社會越走越遠,越迷茫越自我。。。
讓我覺得很難得的是片中對信仰對的宣傳,女主角父親在火災後的那一封信,簡單卻襯出大愛,一個人,能夠放下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去遙遠的非洲傳教,應該很難被人所理解所接受吧,但是讓我對他們有了另一種的認識。相應的,信仰,在大陸中社會里缺失,在大陸的影視里也根本很難見到。
故事情節也許註定了台詞不是必須的,但是卻更顯的電影的好看,簡單而不矯情的台詞,顯得更為真實,也更讓人所接受,視覺上的沖擊,已經足夠了,女主角當街頭藝人那個畫面,相信會深深的映入到每個觀眾的腦海里。
電影觀後感3
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有人會說,是聰明智慧,有人會說,是家財萬貫,其實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不是有一句話說生命是革命的本錢嗎?生命是珍貴的,是公平的,它對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再擁有。所以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看了這部篇子,我的心情異常沉重。
最令我吃驚的是,一年中,竟有好幾十萬的中小學生是因意外事故而死亡。踢 足球 、玩耍、在馬路上干任何不該做的事,一場車禍就輕易的奪走了一個個脆弱的生命,一朵朵祖國未來美麗的花。生命真的好脆弱啊,禁不起一點點的風吹雨打屏幕上,那一幕幕讓人看得觸目驚心,那一幕幕也緊緊地揪著同學們的心:有的在馬路上滑溜冰鞋,有的在馬路上玩飛盤,因為我們往往不小心,就會釀成一場悲劇的發生。
我們的生命像花兒一樣美麗,也像花兒一樣脆弱,花兒會有重時,但生命給予我們的只有一次。這個寶貴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同學們,不要以為災難遙不可及,其實,它就潛伏在我們的身邊,當你把老師的話拋在腦後時,當你不遵守校紀校規時,當你高興得忘乎所以,一意孤行時??它悄悄地來了,它的將臨必定讓人痛苦,甚至一生。讓我們牢記安全,遵守紀律,珍惜生命,創造我們美好未來!
電影觀後感4
我在前幾個月前,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後天》,我原以為不好看,便拒絕了父母,但我父母說:「看看吧!看完你再做決定。」我心想:「好吧!看這部電影,也沒么損失阿!」現在,讓我告訴你故事的情節吧!
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災頻傳,暴風雨、龍卷風、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等等,一名氣候學家試圖找出拯救地球 方法 ,但之前他必須搶救危在旦夕的兒子,他的兒子被困在冰河包圍的紐約城的圖書館中,氣候學家決定自己去拯救兒子,並在和兒子通話中告訴他:「在室內燒點東西保溫,不要出去,一出去,馬上會被凍傷,嚴重可能會死的。」過了不久,大家發現雪停了,他們想說趕快逃命吧,他的兒子試圖告訴大家他爸爸說的話,但大家都不相信他,只剩下他的好友.流浪漢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大家一直燒書,並相信他的爸爸一定會來,途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後,他的爸爸終於來了,他很慶幸自己的兒子能聽他的話,並存活下來。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也很害怕,問爸爸說:「我們會不會遇到冰河時期?」爸爸微笑著說:「有可能吧!也有可能在你的四.五代會遇到。」我很想問爸爸:「你怎麼都不害怕呢?」但我沒做到。
我覺得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有可能害怕,有可能不會,但是大家一定要維護這個世界,才能盡量不碰到這可怕的冰河時期,你覺得呢?
電影觀後感5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老歌,人們用這首經典老歌來贊美二小這個小小的放牛郎!
今天我觀看了愛國影片《二小放牛郎》。這部電影主要講了放牛郎王二小的英勇 事跡 :九月十六的這天早上,敵人來到山溝掃盪,山溝里隱藏著後方機關和數幾千老鄉。正在這十分危急的時候,敵人突然迷失了方向。他們發現了王二小,將他抓起來要他帶路。機智的二小無奈的在前面領路,他將敵人引進了我們的埋伏圈,這里隱藏著許多解放軍。四下里乒乒乓乓響起了槍聲。這時,敵人才知道受了王二小的騙。他惱火萬分,將二小挑在槍頭,摔死在這深山裡。解放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敵人全部消滅。幹部和鄉親們得到了安全,而二小卻死在了這深山裡。
王二小的英雄事跡一傳十,十傳百。所有人都被二小的英勇事跡所感動,都歌唱著二小放牛郎……
我心想:二小才僅僅十三歲呀,他竟然能幹出如此驚人的事情來,竟然能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獻身,真了不起!想到這里,我腦海里便浮現出那一幕:那一次,媽媽要幫他洗一個梨吃。我不想給媽媽洗,於是我便編了一個借口,我沖媽媽說:「哎呀,我突然想起來我有一個作業漏掉了,我得馬上去做的,走啦,媽媽!」說完,便一溜煙跑到我的房間里裝著做作業去了。媽媽無奈,只好自己去洗啦。
自從看了《二小放牛郎》,我便深有感觸:王二小能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勇於獻身,十分偉大!而我呢,媽媽為了我整天在外忙碌,奔波。回到家十分勞累,想吃個梨,我卻不給她洗,我連這點都做不到,我現在感覺十分羞慚!!!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這首歌又在我耳邊響起,我決定:要和王二小學習為祖國為他人奉獻的精神……
電影觀後感6
《愛國少年》是選自《愛的 教育 》的一篇每月故事。本文講的是一位少年的父母把少年賣給了一個戲班子,他在那裡過著非人的生活。後來,少年從那兒逃到了領事館。領事把少年免費安排在輪船的二等艙,一些旅客給少年一些錢,然後旅客們談論義大利,侮辱了少年的祖國。
於是,少年拿錢幣砸向他們。文中的那個少年家境困難,需要錢。他接受了別人的施捨,甚至可以接受人格上的侮辱,但如果侮辱他的祖國,他就一定會爆發出強大的憤怒。我受到的啟發是:祖國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是神聖的,來不得任何玷污。我很佩服這位少年,他捍衛了他的祖國的尊嚴。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不但不保護祖國的尊嚴,而且侮辱別的國家。就像有些人把我們國家地圖撕得粉碎。更可惡的是有些人把我們國家的國旗隨地亂丟!如果我聽到有些外國人在侮辱我的祖國,我一定很生氣,會走過去跟他們爭辯。
電影觀後感6篇600字相關 文章 :
★ 電影《美麗人生》5篇600字六年級觀後感
★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6篇觀後感600字影評
★ 2019吳京電影《攀登者》觀後感600字範文10篇
★ 《我和我的國》影片觀後感6篇
★ 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範文5篇
★ 《攀登者》電影觀後感6篇
★ 2019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600字精選10篇
★ 《我和我的國》建國電影觀後感6篇
★ 《我和我的祖國》感人觀後感6篇
★ 《建黨偉業》電影的觀後感1000字六篇
⑧ 好像是一部台灣的電影,男主角天闊是彭於晏扮演的,女主角開始裝是聾啞人,後來去見彭於晏的家長時說話了
該影片是《聽說》。
《聽說》一部由鄭芬芬編劇並執導,由彭於晏、陳意涵、陳妍希主演的勵志愛情電影,於2015年6月26日在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秧秧和便當店男孩黃天闊互相以為對方是聽障人,發生的一段奇妙美好的愛情故事。
影片評價
與偉大的人物相比,平凡的人最能帶給人感動,《聽說》這部電影就是這樣。有時候沖著著名導演,著名影星拍的大片,看後每每讓人失望;而沒有過多宣傳,不需商業運作的一些電影,卻往往無意的讓你感動,點綴你的雙眼。
台灣電影《聽說》在剛剛開始上映時,知道的人並不多,該片最初是為了迎接殘障奧運會而拍攝,因此並沒有過多的修飾與炒作。
⑨ 電影 《我是中國人》 觀後感
電影《我是中國人》觀後感
你看過《我是中國人》這部情節迂迴曲折,扣人心弦的抗戰故事嗎?影片中來自台灣的青年海生深受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滿腔熱枕地參加了日本特別縱隊奔赴大陸參戰。但是。當他親眼目睹了日軍殘殺中國平民的暴行後,看清了日本軍人的真實面目,毅然決然退出戰爭,它真是一場愛與戰火的愛國戰歌。
如果說戰爭時期的愛國是轟轟烈烈的,那麼和平時期的愛國則是感人肺腑的。比如說剛發生的四川雅安7.0級大地震,災區內,八歲的小男孩徒手刨出壓在廢墟里兩歲的親妹妹;當地小賣部的老闆免費派送食物和礦泉水;飛行員不惜犧牲自己的公休假,第一時間駕駛飛機人力和物資到災區„„災區外,的士司機們紛紛購買水和食物送給災區人們;各地領導、各個學校和團體都募集愛
心款捐贈給災區„„全國人民都在關注著雅安的情況。難道這不是愛國的行為嗎?
再比如說武警鄭益龍叔叔,發現有遊客失足跌入珠江中,跑出人生最後二十一步,把遊客救上來,但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鄭益龍叔叔英勇救人的行為不也正是愛國的行為嗎?
愛國,它不僅僅在過去的戰爭中,還表現在當代的生活中,英雄們那一件件催人淚下的愛國事跡使我們更加認識到愛國的意義。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及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⑩ 台灣的正能量電影,《聽說》你覺得好看嗎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聽說》這部電影蠻非常好看,而且可看性非常的足,這部電影是一部勵志電影,而且非常的正能量,甚至還有一點煽動性,看完之後會讓你有所沉思,甚至還會有所感悟。
當我把這部影片看完之後,我非常的喜歡這種具有煽動性,又有正能量,又有一些愛情的勵志電影,《聽說》這部影片給我的感受非常強烈,可看性非常的足,我甚至還反復看過好幾遍,所以,我覺得《聽說》這部電影是非常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