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信條電影解說完整版解析

信條電影解說完整版解析

發布時間:2022-10-29 01:26:35

⑴ 《信條》觀後感 你看明白了么詳細解析

雖然之前做好了准備,但很多人看了《信條》還是被震的一臉懵逼的走出影院。信息量太大!


在詳細解析前,需要大家了解一個概念:莫比烏斯環


拿一張白的長紙條,把一面塗成黑色,把其中一端360度翻一個身,粘成一個雙側曲面。用剪刀沿紙帶的中央把它剪開。紙帶不僅沒有一分為二,反而剪出兩個環套環的雙側曲面,你會發現只有一個面,並且前進和後退都可以在一個平行點上,即影片所表達的正反時空, 即時間不是我所了解的平行線。

《信條》從故事上可以簡單總結為特工男主為了摧毀反派毀滅世界的計劃進行的一系列操作,最終達成拯救世界的目的。但如果僅僅從這個故事的維度去看影片,那真的只能說是太簡單。

電影僅僅是通過這樣一個故事來輸出諾蘭導演最新的各種理念,並極盡所能的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達到向觀眾輸出自己對時空觀念的新的認知。

所以這部電影並不僅僅是一個特工題材的電影,相反,它承載了更多的前衛的理念。

前所未有的視效體驗 :一反常態,正逆時空同框!

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所有的視覺體驗都可以算是「正向」,但如果有一個逆向的時空,和我們所處的「正向」時空同時存在,並且相互交織,那麼會呈現出怎樣的碰撞呢?

在《信條》的世界中,正向時間線與逆向時間線首度銀幕合體同框,超級震撼令人驚嘆!比如在正向世界中人是向前移動的,但如果這個人體經過了逆向傳輸,他和正向的人同時處在一個時空之中,只不過他需要反向移動,即倒著走。

這種情況最突出體現在追車戲和戰斗戲中。

追車戲,一隊正向開車,正追的你死我活之時,另一隊有幾輛車是倒著開的也是追得難舍難分,而後兩隊產生各種碰撞,可以說是非常刺激的速度與激情。

如果說追車戲是小試牛刀,讓你大概體會到什麼是正向逆向共處一個時空產生了極具震撼力的效果,那麼戰爭場面將這種感覺放大為更宏大更激烈的體現。

紅藍兩組小隊成員,一組正向進入,一組反向作戰。一組子彈從槍膛射出,一組子彈從廢墟中回到槍膛;一組遇到爆炸是泥土飛濺然後上升為蘑菇雲,一組是蘑菇雲從最大迅速收緊泥土從散落到回到土地之中,兩種爆炸效果的展示,兩條時間線的戰士匯合在一起產生的順和逆同時存在的視覺刺激讓人大開眼界。不只是視覺的盛宴,更是思維的應接不暇的體驗!

看到這樣的視覺沖擊,當時腦子基本是不需要轉動的,只剩下單純的欣賞,我感覺自己的兩隻眼睛都不夠用,內心os: 太牛了!

「時空大師「諾蘭再次突破 時間成為未來最大武器

諾蘭導演對時空的把控是在是由來已久。從《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交織的 多重時間維度 ,到《星際穿越》五維空間顛覆認知的 時間流逝方式 ,再到《敦刻爾克》非同一般的 時間刻度 ,時間始終是諾蘭電影的經典元素, 只是在《信條》里,時間變成了最關鍵的武器, 用來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信條》中,諾蘭導演又將自己的時空觀開辟了一個新的角度。這不是你以為的時空穿越,而是「時空逆轉」。

電影中可能存在現在和未來兩個獨立的世界,時間是逆反的,但卻互為鏡像,兩個世界都是合理的。

導演在采訪中談到自己曾經對「逆時空」觀的理念,以及到作品的成型,追溯逆時空的源頭。「子彈從牆壁里被吸出來彈回到一把槍里,這個念頭至少存在我腦海里超過20年了。」諾蘭導演的這個想法,是影片創作的原動力。

所以在整個行動之中隊員們從正時空變換為逆時空,又從逆時空再次逆轉為正時空,以及他們可以回到不同的時間點去進行行動,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這點非常精彩,而這也是諸多影迷一直在探討的「捋清時間線」的問題。

當從正向時空逆轉到逆向時空後,氧氣變為逆熵物質,需要戴氧氣面罩維持呼吸;而再從逆向時空回轉到正向時空,則不需要再戴面罩。諸如此類,需要去分辨這個人到底是從哪個時間點逆轉而來,他的作用是什麼等等。

正時空和逆時空的相互交錯無論怎樣作用,最終的結果都不會被改變,這也是影片一直強調的觀念: 事實就是事實,不能改變

這與之前很多科幻電影回到過去改變未來的觀念是相反的。

相互交錯的時空線索 每一條信息都是未來的伏筆

我們會隨著主人公一直在按照正序的時間線進行 探索 ,但隨著故事的發展,時空的維度拓展開來,我們會發現,單一呈直線的時間觀念在影片中是被排斥的。

誠如主人公被隊長告知「如果你的時間觀念是一條直線,我不建議你上飛機(繼續戰斗)」。

因為在鉗形時空之中,每一個信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非常明確的指向。而所有人也都可以藉助自己在今天留下的信息等待未來的自己或他人給自己一個反饋。

所以,按照這樣的時間觀念,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出的每一段文字,打的每一個電話,都可以看作是某種意義上與未來的自己的對話,這都是我們留給未來的「麵包屑」,他們一點一滴的滲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這種時空線索一旦深入到生活之中,就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或許你平時不注意留下的一個小小的筆記,一個隨手寫下的只言片語,到了未來的某一時刻就會成為啟迪他人或者自己的契機。

這對我們自身而言是如此,對整個世界和人類傳承也是如此。

我們人類在不斷的留下屬於自己的這個時代的痕跡,我們在當下留下的會為今後的未來的人類作為一個儲備,反觀我們的 歷史 ,那些曾經存在的悠久的文明的點點滴滴,不也是穿越了千年的 歷史 一直在為現在的我們提供信息嗎?

諾蘭導演用這樣的以小博大的表現方式,讓觀眾意識到萬物皆可聯系,從微小到宏觀的升華,最後乃至全世界和全人類的命運都如此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不由讓我熱淚盈眶。

《信條》是諾蘭寫給影迷的一封情書

真正考驗觀眾的是,反常的經驗和復雜的邏輯交織在一起時,人腦常常來不及處理當下湧入的全部信息。

再加上諾蘭快節奏的剪輯,能否「追趕」上情節,成為了《信條》對觀眾最大的考驗。不太誇張地說,大部分普通觀眾很難一遍就抓住影片全部值得回味的細節。

作為一個影迷,在觀看了《信條》之後,深深感覺到有一種驕傲和自豪感。這種感覺的來源不是說我一遍就看懂了這部電影。

相反,是我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但依然會沉浸在對電影的解讀之中不可自拔的感覺。

我和身邊的朋友們因為這樣一部更挑戰自我觀影體驗的作品而興奮!

我們會為時間線爭吵不停,不斷的討論、二刷三刷的極致體驗,成為了頭腦風暴最強有力的承載品!而這,或許就是最讓影迷興奮的事吧!

不得不說,諾蘭導演藉由這部電影提升了更多人的觀影層次。

看過這部電影之後,將有更多影迷進入到深層次的交流之中,會投入的討論交叉剪輯、非線性的時間、結構巧妙的劇本,並且延伸到時間存在方面的現在與未來的矛盾,以及時間是否可以獨立,是否可以分割等等問題,這是一次影迷的狂歡契機!

所以對影迷來說,這就是諾蘭導演給我們出的一道謎題,也是給我們的一封情書!

所以,大家明白了 么?

⑵ 電影信條劇情詳解 電影信條劇情簡介

1、《信條》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驚悚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麗莎白·德比齊、邁克爾·凱恩、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該片於2020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該片講述了一名特工,在經過組織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最終在搭檔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任務並拯救了世界。

3、劇情簡介

一群蒙面匪徒闖入烏克蘭一個歌劇院劫持人質,真實目標是要搶奪一個裝有神秘物質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搶奪手提箱,但任務離奇失敗,主角為保護秘密「被假死」。主角在假死被救後,被賦予新的更大的任務,通過女科學家的幫助,主角從射出的子彈倒著回到槍膛的實驗中了解到「逆轉時間」的概念,並被告知整個世界可能因為逆時間技術消失。主角從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條」組織,成為無名氏,他的任務是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為了阻止薩特企圖毀滅人類的行為,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⑶ 電影《信條》如何深度解析

從大的概念上來講,諾蘭在《信條》中講的就是非常濫俗的改變時空→回到過去→影響未來→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寶拿出月光寶盒或者復聯超英們回到過去是一樣的。

但諾蘭並不是簡單地「我們來拍一個時間穿越」,而是仔仔細細為穿越這件事設計了具體的每一個步驟和深度邏輯,第一次給了回到過去這件事一個「解釋」。

影片中實現「穿越」的關鍵道具正是旋轉閘門,根據片中的解釋,這種黑科技是未來人教給反派的,通過這個裝置,可以將人或者物體「逆向化」。

首先,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中,時間線是從「現在」指向「未來」,人也是從「現在」指向「未來」。經過旋轉閘門,人變成從「現在」指向「過去」,在時間流中變成逆流而上的動作(所以整個世界都變成了倒放)。

逆流而上回到「上游」(過去)之後,再次經過閘門的逆向化,人回到指向未來的狀態,完成整個「穿越」的動作。

在諾蘭的設計中,「回到過去」這個概念被拆解成了三個具體的動作:轉向,逆時間前進,再次轉向。

而整部影片在最後高潮戲之前的大部分劇情,都是基於這三個步驟在進行展示和說明。

花絮

影片開拍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已經在腦海里用20年的時間思考了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和情節。為電影的細節和劇本也籌劃了大約6年。

《信條》中視覺特效鏡頭有280個。對於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影片來說,這個數字最低。《黑暗騎士》有650個視覺特效鏡頭,《黑暗騎士崛起》有450個,《盜夢空間》大約有500個,《敦刻爾克》有429個 。

該片劇組有500人,其中250人需要隨影片飛往全球多國拍攝,在每個國家都有大場面戲份 。

影片中一架波音747飛機橫穿一棟大樓,最終炸毀。那場戲是用一架真的波音747 X1實拍的。原本導演打算用縮微模型加布景,輔以視覺特效來拍攝,不過劇組在美國加州勘景時,發現了一大批波音舊飛機,導演和工作人員在一番權衡之下決定用真飛機實拍。



⑷ 信條解析

《信條》講了一個主角阻止反派陰謀,拯救世界的故事。

本片難懂就在於設定:反派妄圖「毀滅世界」的方法,與主角拯救世界的方法,是同一個原理!即通過時間逆行改寫歷史。而影片最令人深思的地方在於結尾:已經發生的事情即是事實,無法改變。

在科幻電影中,平行空間的概念指的是在同一時間維度下(或者說時間的方向具有唯一性),存在多個並行不相交的空間。

而《信條》的設定與平行空間恰恰相反,在這部電影里空間具有唯一性,而在這一空間中存在兩個方向相反的時間維度,一個正向,一個逆向。

如同在一片森林中,有兩條平行的河流,時間河A為正向河,從上游流向下游,時間河B為逆向河,從下游流向上游。在故事最初,人類都生活在時間河A中,而「逆向器」(紅藍房間)的誕生,使人類可以在A、B兩河之間反復橫跳。

(4)信條電影解說完整版解析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一群蒙面匪徒闖入烏克蘭一個歌劇院劫持人質,真實目標是要搶奪一個裝有神秘物質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搶奪手提箱,但任務離奇失敗,主角為保護秘密「被假死」。

主角在假死被救後,被賦予新的更大的任務,通過女科學家的幫助,主角從射出的子彈倒著回到槍膛的實驗中了解到「逆轉時間」的概念,並被告知整個世界可能因為逆時間技術消失。

主角從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條」組織,成為無名氏,他的任務是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為了阻止薩特企圖毀滅人類的行為,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⑸ 《信條》劇情解析

故事開始於烏克蘭基輔歌劇院的一次間諜行動。

解析:故事開始出現的薩塔爾方磚(Sator Square),有義大利龐培古城出土的迴文密符,這個方磚,橫著讀,豎著讀都有意義。

Sator是反派的名字薩塔爾,Arepo是戈雅(Goya)名畫的偽造者,Tenet是電影的名字,Opera是第一場戲出現的地點,Rotas是奧斯陸自由港儲存藝術品公司的名稱。

解析:這個方磚的迴文結構是電影非常重要的結構之一,暗示了電影的故事發展和情節設定。

主角是一名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工,他的任務是拯救一個已經暴露身份的特工,同時偷取一個神秘的鈈裝置。

解析:這里的中央情報局的口號We live in a twilight world,致敬了《暮光之城》(Twilight)。

任務過程中,他被一個背包里有紅繩掛墜的蒙面士兵所救了。

解析:這里的紅繩掛墜,暗示這個蒙面士兵是他的搭檔尼爾。

最終任務還是失敗了,主角被捕,受過中央情報局訓練的主角,吞下了同伴手裡的氰化物葯丸,通過自殺來防止自己透露過多的信息。

然而之後主角又蘇醒了過來,他從身邊的上司嘴裡得知,他服用的自殺葯丸實際上是假的,他的同伴已經死了,鈈裝置也被拿走了,這次行動是一次測試。

主角從上司嘴裡得知了叫「信條」的神秘組織,並被告知需要聯系研究熵的科學家勞拉,以進一步了解時間逆轉的事情。

主角找到勞拉,了解到未來有一種科技可以逆轉物質的熵,得到了可以逆行的子彈,同時他也接收到了尋找逆轉物質的任務,以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

⑹ 信條劇情全解析

在影片《信條》里,逆轉化學物質是在逆熵的根基上拓寬出一個定義,例如逆轉炮彈便是一種典型性的反轉化學物質,

這類化學物質的運動方式與一般化學物質徹底反過來,等同於主人公做出一個抓住炮彈的姿勢,

逆轉炮彈會從路面返回牆面的彈痕,隨後彈痕全自動修復詳細,炮彈從彈痕返回槍膛,再到炮彈夾,

全部過程和槍擊完全是一個逆反的過程,大家從表層看,好像炮彈的運動是以混亂變為合理的全過程,應該是一種熵減或逆熵的過程,

具體這不過是一種錯覺,全部過程依然是一個熵增的過程,由於炮彈的運動全過程必定耗費了一種動能,而這些流失的動能是一個從井然有序到凌亂的全過程。

逆熵也不過是一種根據邏輯性演練的現代定義,但這類提溫對這個宇宙空間系統軟體來講,系統軟體只能越來越更為錯亂,熵也是持續在提升,只能加快宇宙空間的熱寂,

因此現階段的科技進步,熵是沒辦法反轉的,就算根據耗費動能去反轉,也只能投入更為大的成本。

⑺ 三個角度解讀諾蘭的《信條》,原來真的只有N刷才最夠味

文/葉秋臣

提起諾蘭的電影,可以說每一次都是回味無窮,N刷不夠。

豆瓣上各種9分以上的神作均是出自他手,《盜夢空間》以及《星際穿越》目前還在重映中,以及那部看後依然思緒萬千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等等,都成為了難以形容的經典,腦洞之大創意之新,可以說能與其比肩的並不多。

其實過多的贊美之詞,對於諾蘭以及他導演的作品而言,似乎都是蒼白無力的。即便把劇情介紹得再多,分析得再透徹,都不如親自走進電影院去感受一番來得真切。因為在看完《信條》後,葉秋臣甚至找不到一個最恰當的形容,來表達觀影之中內心產生的震撼,只能深深贊嘆一句,這部電影真的太太太——太優秀了。

看完一遍發現根本不夠,必須二刷乃至N刷才最夠味。每一個鏡頭似乎都隱藏著伏筆和鋪墊,在層層疊疊的敘述中逐漸走向影片的高潮時刻,看後要反復咂摸半天才能緩過勁兒來,繼而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

要想完全走進《信條》的世界,需要打開三道門,拿出三把鑰匙,解開三個謎題。

1.關於時間:這不是簡單粗糙的穿越,沒想到逆向時空還能這么玩

其實在各類的影視作品中,玩轉時空好像都不算新鮮事兒。往往是現在的人穿越到了過去,亦或是反之操作大同小異,很多片子因為邏輯不夠嚴謹,鏈條不夠清晰,加上前後矛盾重重,幾乎把這個具有無限創作潛力的題材都玩壞了。

但《信條》並不同,甚至不能形容為「反其道而行之」,因為它完全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設定,體現著不同以往的高級感。並不像那些簡單粗糙的穿越時光倒回,而是局部的時空逆轉,可以發生在某個物體上,比如片中的子彈和行駛的汽車;或者是發生在某些人的身上,比如片中的時空逆行者;亦可作用於某個固定的空間,我們看過了這么多的電影和電視劇,從沒想過原來逆向時空還能這么玩,完全是嘆為觀止。

為了能夠將劇情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展開,其實在片中許多的重要關鍵信息里,已經可以猜到這是一次關於時空相關的游戲。開頭歌劇院里的一切故事看似只是一場多方對決的互相攻擊,但本質是為了引出更重要的後續線索。

比如,你可以在敵我雙方的對峙中發現,大家似乎對「調整時間」這個概念並不陌生,動作也非常熟練,對話里還能隱約感受到事情似乎「早就發生」,或是「發生多次」,這些信息就是為了引導我們一步步走向最終的答案。

在細節上,我們能發現人物之間微妙且特殊的關系,比如最重要的「抓子彈」動作。

其實子彈是全片對時間闡述中最為重要的「媒介」,是需要敲黑板劃重點的。不僅多次出現,而且每次都會形成一種暗示,代表了揭曉人物各種隱藏謎題的關鍵。

另外,炸彈也是本片里非常重要的線索,因為炸彈的威力是通過耗盡時間來工作的,而且炸彈想要摧毀的剛好也是過去某些時間和事件存在過的痕跡,凸顯了「過去」和「未來」的矛盾感,但又能適當地將兩者結合,讓「時間」成為電影中最重要的分析點。

同時,子彈和炸彈都是毀滅性的存在,是為了達到戰爭目的而產生的武器,是能夠導致「生」或「死」兩種狀態的物品。將這個對立概念與時間產生的「過去」和「未來」相互作用,恰好完美地詮釋了《信條》中逆向時空產生的結果和原因。

結果和原因兩者又在相互作用著,已經發生的結果作用於其產生的原因,原因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結果的必然前提,將圓圈的兩半充分扣緊,嚴絲合縫,形成閉環。

其實改變時空本身是毫無意義的,重要的是每一個行為會帶來的影響。未來的人會向過去的人求助,過去的人會通過已知的結果去引導當事人走向已設定好的道路,彼此間相輔相成。

2.關於目的:每個人都有隱藏的秘密,每一步都是在抗爭命運

看《信條》時,你會很輕易地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有些秘密是當事人本身就知道的,有些則是要在探索中尋尋覓覓才能解開謎題。

在歌劇院發生的慘劇,其實本質上並不是整個事件的重點,因為這看起來更像是一次隱藏男主身份的幌子,在他察覺到神秘物質之後,再將其引入到更為復雜的任務之中。歌劇院里發生的一切,看起來彷彿是不同陣營懷揣著不同的目的,好像是不同的隊伍站在完全的對立面,但在不同的時空之下,也許是為了一個相同的目標,即便是BOSS薩特,最終目的也只是為了「活」,尼爾的犧牲也有他必須背負的使命,他也是為了看到那個自己已知的結果,才千辛萬苦成為了男主生死與共的戰友。

作為電影的主線人物,其實男主身上的秘密是最多的,整部電影也是在逐漸揭開他在順與逆兩個時空中發生的一切。

男主沒有自己的名字,他的身份是一個特工,終極目標就是完成任務,被抓到時身上只帶有保證不會泄密的自殺膠囊,我們看完全片都不知道應該稱呼他什麼,但圍繞其產生的一系列影響,卻將所有擁有名字的人重重圍住。

他是原因,也是結果,不是個體,但也無法代表所有人。看似在歌劇院里他要保護的是被預謀暗殺的人,實際上這場游戲行為的本質只是為了鍛煉男主而已。讓他捲入這場陰謀和風波,是因為在未來的他必然要走向這個道路,如果沒能成功將會帶來更大的災難,所以他的加入是產生結果的必然原因之一。在這場時間的賽跑中,男主是為了救下所有人,救下這個世界,而唯一救不了的人,卻是他自己。

在與薩特搶奪神秘物質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也許很多事情想要去改變的時候是完全無力的,因為「結果必然會發生」。但如果不去斗爭,那就是妥協下的認命,男主自然不會相信這樣的認命,他用自己的不認命,再去對抗其他人的不認命。

所以《信條》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所有人都在抗爭命運的一種表達。

3.關於死亡:就像逆轉時空,不能去理解,只能去感受

其實電影中將死亡這個概念做的最好詮釋,就是男主在不同階段下的狀態和境遇。男主之前「被假死」,撞破了薩特的陰謀繼而去拯救凱特「被殺死」,後來又與未來的自己相遇並「看破生死」。

如果時空真的可以任意地逆轉倒回,那麼死亡的確不再具有任何悲傷的意義。不論是歌劇院里的人質,還是即將預謀要被刺殺的關鍵人物,在逆時空中進行逃亡的薩特,以及用性命拯救他人的尼爾,亦或是男主自己,死亡都不再重要。

他們個體的生存或是犧牲,都不會改變大環境下的必然命運,抗爭也只是局部的抗爭,就像逆轉時空本身一樣,是局部的概念,無法改變整個世界。

《信條》的很多內容都顛覆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認知,「生」和「死」雖然聽起來是完全相對的概念,但在電影里你發現死亡與我們想像中是有差別的,這一個時空下的某人死去,某人在另一個時空下卻依然存在。

故事就圍繞著如何死亡,如何阻止死亡,如何阻止更多人的死亡而展開。

哪怕是電影中真畫和假畫的洗錢設定,其實都是在引導我們知曉最終結果的媒介。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說出來的目的和實際的目的並不相同,就像正反兩面的鏡子。

看起來死去的男主實際上只是假死,而死去的某人在另一個時空還依然活著。看起來的任務只是被包裹住的另一個任務的掩體,很多事情說不清道不明,就像勞拉說的逆時間理論一樣,這些謎題能做的只有去「感受」。

不要試圖去理解它,而是要感受它。

而首次讓男主感受逆時間的物件,恰好又是「抓子彈」裡面的重要因素,子彈本身。所以這個動作本身就是在暗示,許多人拚命想要抓住時間,想要控制時間,但時間卻是不可能被抓住的,也難以受控。時間就像沒有名字的男主一樣,要認清本質的話,也只能通過感受。

你可以說整個故事都是一場陰謀,但卻是不同時空下不同的陰謀,不同人站在不同立場下不同的抗爭。在紅藍兩個不同方向的時間任務中,我們看到了熟悉的諾蘭,他在引導每一個觀眾走到時間重合的那個瞬間,因為一切的故事在這里有了最終的答案和結果。

可能我們無法真正改變過去,可能我們也無法充分回應來自未來的求助,但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珍惜當下。

文/葉秋臣

———————

⑻ 萬字《信條》全解析,你發現了哪些細節

細節有“熵”的方向性、祖父悖論矛盾、紅藍逆轉門。“熵”是讓物品從無序狀態回到有序狀態,即能夠導致時間逆向流動的物質,影片里利用熵增和熵減原理,人民有了時空逆轉能力。祖父悖論也是在人們有時空逆轉能力後出現的矛盾,在過去毀滅世界,那麼現在也將消失。

⑼ 電影《信條》深度解析是什麼

從大的概念上來講,諾蘭在《信條》中講的就是非常濫俗的改變時空→回到過去→影響未來→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寶拿出月光寶盒或者復聯超英們回到過去是一樣的。

但諾蘭並不是簡單地「我們來拍一個時間穿越」,而是仔仔細細為穿越這件事設計了具體的每一個步驟和深度邏輯,第一次給了回到過去這件事一個「解釋」。

影片中實現「穿越」的關鍵道具正是旋轉閘門,根據片中的解釋,這種黑科技是未來人教給反派的,通過這個裝置,可以將人或者物體「逆向化」。

花絮

影片開拍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已經在腦海里用20年的時間思考了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和情節。為電影的細節和劇本也籌劃了大約6年。

《信條》中視覺特效鏡頭有280個。對於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影片來說,這個數字最低。《黑暗騎士》有650個視覺特效鏡頭,《黑暗騎士崛起》有450個,《盜夢空間》大約有500個,《敦刻爾克》有429個 。

⑽ 《信條》劇情解析是怎麼樣的

解析:

故事開始出現的薩塔爾方磚,有義大利龐培古城出土的迴文密符,這個方磚,橫著讀,豎著讀都有意義。

Sator是反派的名字薩塔爾,Arepo是戈雅名畫的偽造者,Tenet是電影的名字,Opera是第一場戲出現的地點,Rotas是奧斯陸自由港儲存藝術品公司的名稱。

這個方磚的迴文結構是電影非常重要的結構之一,暗示了電影的故事發展和情節設定。

影片評價

《信條》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學的概念來包裝故事,以物理學的學說為根基,對世界的樣子進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熵」是理解《信條》一個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對於時間別具一格地操作,構成了《信條》敘事上的多重復雜性:它有正敘,有倒敘,並且正敘與倒敘還可以匯合,從而實現「時間鉗形行動」。即,讓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抵達同一個時間點,完成同一個任務。

如此燒腦,也註定了它會將很大一部分觀眾拒之門外。《信條》還是挺概念化的,電影的主要精力是以故事還原這個概念本身,所以電影雖然輾轉三大洲七個國家拍攝,但它們也都淪為背景,部分人物也只是概念的道具,情感動機相對欠缺。

閱讀全文

與信條電影解說完整版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最有名的電影演員 瀏覽:743
法國律師電影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164
他喜歡打籃球和看電影的英文 瀏覽:646
歡樂谷有沒有電影院 瀏覽:574
真實電影女主角死了 瀏覽:585
情侶電影院的圖片大全 瀏覽:508
主角慢動作的電影 瀏覽:852
我要看電影名字叫牡丹 瀏覽:208
動畫電影愛情片 瀏覽:146
澳大利亞英語電影觀後感50字 瀏覽:6
你的老師電影圖片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30
電影和現實的愛情 瀏覽:341
愛情公寓電影說有愛五 瀏覽:340
劉德華演律師的一部電影 瀏覽:575
法國電影逃犯在線 瀏覽:293
有一部電影女主叫盛如懿有彭於晏 瀏覽:145
青苔花開電影演員 瀏覽:601
台灣運動電影推薦 瀏覽:186
自製樂高電影大全圖片 瀏覽:286
潘多拉電影在線網站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