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白毛女觀後感5000字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白毛女出生在北方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為了生活她父親欠下了地主很多的債,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地主黃世仁上門要債,可是對於吃飯都困難的白毛女家哪有錢還債呀,於是可惡的地主便提出要用白毛女來抵債,白毛女的爸爸說什麼也不同意,結果被地主的爪牙活活打死了,悲痛欲決的白毛女為躲避地主少爺的迫害,逃到了深山當中,幾年過去了白毛女蒼老了許多,他的頭發全都白了。
就在白毛女有家不能回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出現了,他們帶領鄉親們趕跑了地主黃世仁,把土地分給了貧苦的鄉親們,同時還救出了受盡折磨的白毛女,白毛女最後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八路軍,和鄉親們一起參加到抗日隊伍中去。
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感慨萬千,我十分痛恨可惡的老地主黃世仁,也憎恨萬惡的舊社會。那個年代人們沒有自由和土地,所有的一切都在地主手上。同時看了白毛女的故事我還有一個最大的感觸,那就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是人們的大救星,分給人們田地和糧食,讓人們過上了今天的好日子,這不由得使我更加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⑵ 白毛女觀後感
白毛女觀後感她的悲慘命運,是舊中國廣大農民,特別是婦女的苦難典型,她的頑強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國農民在惡勢力下不屈不撓的反抗意志和復仇願望。
楊白勞是喜兒的父親,是與喜兒相對照的形象。他勤勞善良,對生活要求很低,年關躲債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雖看清地主等的反動本質,卻看不到出路,沒能反抗,賣女後,痛苦自殺。
他的形象告訴人們:勞動人民不奮起反抗舊制度,非但不能改變苦難的命運,反而會被舊社會所吞吃。
本片故事來源於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民間傳頌,它以主人公的命運概括了舊社會億萬農民倍受壓迫的苦難歷史,並以此說明封建的剝削制度「使人變成鬼」,勞動人民做主的新社會「使鬼變成人」。影片以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喜兒的形象,她不只是舊社會剝削壓迫的承受著,而且還是勞動人民反抗精神的體現者,因而是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典型意義的。
凄美的故事,溫馨的結局,這部影片雖然是部老影片,但白毛女的堅強,解放軍的英勇,地主的兇殘表現的淋漓盡致,這部影片使我陶醉,使我感動,使我反思對過去生活的態度,現在的生活要什麼有什麼,但以前的戰爭年代要什麼沒什麼,所以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學習白毛女的精神,把握現在,成就未來。
⑶ 如何評價白毛女電影背景怎麼理解
在《白毛女》的故事中,不存在喜兒可能嫁給黃世仁的這種情況的。而且即便喜兒願意嫁,黃世仁也絕對不會要她總的來說劇情很感人。電影結合時代背景反映舊中國女性被奴役,並用電影批判舊時代。
劇中採用了一種完全極端對立的方式來展示女性應有的特質:柔弱成為剛強,寡言成為敢於言說,逆來順受成為勇於反抗等等。表現在藝術語言上就有如下的改變:大量使用對比高的色彩,以產生強烈的戲劇沖突效果;服裝上,主角最終換上共和國新裝視為最終走向光明。
⑷ 誰有《白毛女》觀後感的資料
《白毛女》芭蕾舞據觀後感言
前幾天,正值市人大代表大會召開時機,市政府特邀了上海芭蕾舞團到開遠市表演的舞劇《白毛女》,同事約我一同去觀看!我也是第一次現場觀看芭蕾表演!現場氣氛果然不錯,舞檯布置場景特別漂亮,逼真!演員們也個個表現出色!芭蕾藝術果然與眾不同,非凡的享受!
劇說《白毛女》是上海芭蕾劇團里的經典劇目,「喜兒」這實在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人物角色了。全劇從喜兒到白毛女,貫穿出現了四位飾演者,但表演最精彩的莫過於首尾兩位,代表了當前上芭的舞蹈水平。
前兩幕出場的「喜兒」感覺瘦弱單薄,卻在痛斥黃世仁時,竟能釋放出那樣咄咄逼人的驚人氣場,特別是演員的軟度與旋轉,實在為之震撼。而成年的「白毛女」,動作更顯干練穩重,把一段悲慘的故事娓娓道來,從技術表現到思想內涵,都更飽滿了劇中的人物形象。她在劇中的復合轉非常精彩,據說也是此劇的亮點。
確實,經典劇目的藝術成就無可厚非。但藝術畢竟是在發展的,用現在的眼光去評價將近四十年前的作品,相信很多前來觀看的中年人都是借著《白毛女》去追憶過去的那個年代,追憶曾經的那些童年景象。看來藝術已不僅僅只是停留在欣賞的層面上了,它更大的魅力應該源於溝通,一種跨越年代的心靈溝通!
第二天與同事又談論起白毛女喜兒,同事的一些話讓我們陷入思考,同事說:「楊白勞不講理,欠了人家的債就應該還,到處躲債不應該,那是違法的!那白毛女也真是的,人家黃世仁有權有錢,標准一個大款,這樣的主兒貼都貼不上,她卻為了窮大春逃到山洞裡受苦,傻帽兒一個,換作現在社會,有多少窮人家的女孩夢想著伴這樣的大款呀!再就是黃世仁真笨,應該用上門說媒這樣的方式處理,先不提還債的事,先把喜兒娶過來!既然是一家人了,那債也就自然免了!從此喜兒與楊白勞都過上富裕殷實的生活!黃世仁也得到了喜兒!用現在通俗的話說:這就叫「雙贏」!
現在的社會上,似乎每天都在上演著喜兒與黃世仁的事故,而現代的「喜兒」們個個都以嫁給大款們為榮呢!
時代不同了!難道說「喜兒」也變了?
「紅頭繩」演繹人生的甜美
——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人物塑造有感
孫志峰
曾記得小時候,在爸爸媽媽牽領下到福州路210號市府大禮堂看過芭蕾舞演出,覺不出它的好來,總覺得沒有南征北戰的戰斗片那樣過癮,不說話只是蹦蹦跳跳,沒啥意思的。而今,在美琪大戲院觀看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的確感到是一場視覺盛宴。看那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音樂,一種溫馨撲面而來,固然,我時而被發展著劇情感動的流淚,時而被喜兒人生不幸哀嘆,時而又被廣大勞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欣喜雀躍!
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是1964年上海舞蹈學校的師生勇於創新,共同探索芭蕾民族化,根據同名歌劇集體創作改編的成果。該劇初創於1964年,經小型、中型發展成為大型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首演於1965年第六屆「上海之春」,一炮打響,並引起了全國轟動。該劇被譽為一部西方芭蕾藝術和中國民族風格完美結合的精品,是中國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1994年該劇被文化部評為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
一、人物刻畫得比較鮮明、生動
第一、人物演繹。這部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並未因循於原作走捷徑,而是根據芭蕾藝術特點,進行了再創造。它巧妙地運用了中國古典、民間舞的素材,以寫實與浪漫相結合的方法將劇情予以芭蕾化的展現。劇中主要人物諸如:喜兒的純真、甜美和變成「白毛女」後的堅韌、剛毅;大春的朴實、敦厚及參軍後的英勇、干練以及黃世仁的陰險、毒辣……都刻畫得比較鮮明、生動。
第二、人物外型塑造。喜兒--梳大辮子,穿紅色斜襟襖衫;大春--戴白羊肚手巾包頭。這些裝束構成了人物的典型身份和地域特徵,使觀眾一下子就明白了作品的時間、環境、事件等等因素。
第三、「紅頭繩」的象徵意義。編導把「紅頭繩」作為象徵著這對戀人的愛情信物,遂使雙人舞變得情意綿綿、朴實親切。在開始的段落中,二人是運用帶有非常生活化的肢體語言,隨著「紅頭繩」一點一點地系在了喜兒的辮子上,也充分表達了大春那濃濃的愛戀之情。尤其是第七場喜兒和大春的雙人舞,是具有人物性格鮮明和濃厚民族色彩的舞段,深受人們的喜愛。舞蹈集中了喜兒和大春這對戀人純真可愛和不屈不撓的性格速寫,使得人物性格隨著戲劇情節的推進而有層次地發展,展現了他們甜蜜的愛情與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二、音樂、美術、舞蹈三位一體
第一、舞蹈語匯塑造人物。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演員在台上不說也不唱,完全依靠形體的表現力來完成所有的戲劇要求——主題思想的演繹、矛盾沖突的展現、人物性格的塑造。在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的舞蹈中出現了許多上肩的托舉,不乏難度,但這些是根據中國自己民族的舞蹈語匯去發展創造,而不是照搬一些芭蕾雙人舞的現成技法,所採用的語匯和表達的語境都是民族的,這是難能可貴的!女演員的踹燕、倒踢紫金冠跳,男演員的「雲門大卷」等古典舞技術技巧完成得干凈利索,這也為舞蹈增色不少。芭蕾舞劇的獨特魅力就是在於音樂、美術、舞蹈三位一體的藝術的密切合作集成時空一致、視聽統一的藝術效果。
第二、獨特舞蹈的編排、構圖烘託人物。芭蕾中的舞蹈格式有獨舞、雙人舞和多人舞。獨舞猶如話劇中的獨白、歌劇中的詠嘆調一樣,長於刻畫人物性格和抒發內心情感。群舞則用來渲染、烘托氣氛,調劑色彩。在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劇中,由女演員組成的舞隊排出各種幾何圖形,表演優雅的輪舞、圓舞,呈現出令人賞心悅目的舞蹈構圖,往往是代表了該舞劇的典型場景。例如在序幕中的「北風吹」,充分得表現出了喜兒的歡欣之情,渴望能和父親過好新年,希望能和大春哥好好相愛。舞蹈是無聲的,是啞劇。劇中喜兒一系列的啞劇動作將她的快樂心情表露無疑。群舞在劇中出現得也是非常多。如前部分的「窗花舞」、中間的「戰士舞」、最後的「紅纓槍」部分,「太陽出」、「解放」等部分。
第三、洋為中用兼容並包。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既運用了外來芭蕾的語匯,又吸收了大量的中國民族民間舞、傳統戲曲以及武術等素材,達到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音樂上保留原歌曲中「北風吹」、「紅頭繩」等,還吸收了大量華北地區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為素材,採用了管弦樂與民族樂器相結合的形式,使舞劇富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感,一直深深吸引著廣大觀眾。每當舞台上稀疏的雪花飄落,熟悉悅耳的旋律響起,「北風那個吹啊,雪花那個飄啊,年來到……」舞蹈集中了喜兒和大春這對戀人純真可愛和不屈不撓的性格速寫,使得人物性格隨著戲劇情節的推進而有層次地發展,展現了他們甜蜜的愛情與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現已成為中國古典舞教學劇目的保留教材。白毛女是「洋為中用」更深層次的實踐,以其獨有的中國特色自立於世界芭蕾藝術之林。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被確認為「20世紀的經典」。
回首往日歲月,追昔扶今之情。對於80、90後或將展示了一個不曾遙遠的歷史、帶來一份新的願景;對於即將跨入知天命的60後,和著音樂,哼唱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歌子彷彿是在吟唱童年的歌謠。相信前來觀賞者或將借著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去追憶逝去的那個年代,追憶曾經擁有的那些童年景象。
⑸ 電影白毛女觀後感!急急急急急急。。。。。
回味《白毛女》
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自己已不再為美國動作大片而熱血沸騰。一方面覺得這類電影的故事情節缺乏深度,只獲取了短暫的視覺沖擊,卻難以得到心靈上的共鳴,另一方面,對於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裡面大量的特技不但不會使我為之振奮,反而被弄得眼花繚亂。取而代之的是,我開始對國產的紅色經典老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每一部電影都讓我對那個紅色年代多了一些了解,同時也讓我對那個年代有了無限的嚮往。在那樣一個飢寒交迫的年代,大多數的窮苦老百姓雖然缺衣少食,但是精神世界卻非常充實,他們團結向上,他們慷慨激昂!每天都快樂地忙碌著,為了簡單的衣食住行而勞作,勞動充實了他們的生活,使他們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去抱怨、去勾心鬥角。他們活得簡單而快樂,常常為了一頓飽飯歡欣鼓舞。在這些老電影里,你完全看不到現代人的空虛、墮落,即使條件再艱苦,你從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永遠是堅強向上的革命精神!
影片《白毛女》就是這樣一部值得深思的電影。在盜版光碟泛濫的年代,《白毛女》是我收集的唯一一張正版電影DVD。因為我覺得它很有收藏價值,它不愧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其中一個場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楊白勞為了慶祝新年,用忙碌一年僅剩的一點錢給喜兒買了根紅頭繩,喜兒便高興得載歌載舞,一家人聚集在一起,每個人只能嘗嘗有限的幾個餃子,卻熱鬧非凡。而我們現在的新年,人人衣著光鮮地圍坐在擺滿大魚大肉的餐桌前,臉上卻少了喜兒那份真摯的快樂。大家虛偽地互相拜年,到處送禮、塞錢,把過年當成顯示自己闊綽或討好別人的平台,還有的為了獎金在忙著工作,至於家人難得的團聚早已拋在腦後,親情已不再是一道新年大餐。
《白毛女》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曾影響了一代人。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蕭條的經濟,戰亂後的杯盤狼藉,近百年被列強欺壓淪為奴隸的艱苦生涯,難免使很多中國人對新生活喪失信心。《白毛女》就在這時出現了,成為那個物質極度匱乏年代裡人們的精神食糧。而且裡面的主人公就是當時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的縮影,許多中國人在裡面看見了曾經的自己。它不但豐富了大家的業餘生活,也鼓舞了一代人,讓大家意識到喜兒的精神在新時代同樣值得傳頌。作為一個吉林人,我尤其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見證了長春電影製片廠的輝煌,從這以後,長春電影製片廠又相繼拍攝了像《董存瑞》《五朵金花》這樣的經典的老電影,之後便銷聲匿跡。
在這個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年代,各種商業大片充斥著整個電影市場,大部分人們已將《白毛女》遺忘,許多年輕人甚至沒聽說過這部經典。但我覺得它應該被人們重新審視,它不只是一部土掉渣的老電影,它更是一份對艱苦年代的回憶,提醒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一切。
⑹ 白毛女讀後感100字
今天,我觀看了《白毛女》這部影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解放前,在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個佃戶,叫楊
白勞。他有一個女兒叫喜兒。楊白勞租用著地主家的地,由於條件惡
劣,所以每年不僅自己顆粒無收,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債。地主每天都
上門討債。無奈之下,楊白勞喝鹵水自殺了。楊白勞死後,他的女兒
喜兒被地主抓去侮辱了。喜歡喜兒的大喜,想把喜兒就出來,可是沒
有成功。大喜便加入了共產黨。後來在二嬸的幫助下,喜兒逃到了山
上,靠吃奶奶廟里人們用來祭祀的水果生活。由於長年不見天日,每
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她的頭發全白了。
人們發現她時都認為她是妖
怪。共產黨們讓大喜帶著一小部分兵力去抓這個「妖怪」
。
喜兒被抓了。他們給喜兒上刑,把她的頭發剪光。這時,大喜發
現,
這個
「妖女」
是他一直喜歡的那個人。
於是停止了用刑。
解放後,
大喜和喜兒結為夫妻,
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喜兒長出的頭發也變回了
原來的黑色。
這部影片把解放前和解放後的生活做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知道
了,當時地主的殘忍和可惡,以及老百姓們凄涼、悲慘的生活。新中
國給人們帶來的是平等和尊重,
人們才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我們
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更要學會感恩,
用行動來回報那些給我
們帶來幸福生活的人。
⑺ 白毛女讀後感300字寫白毛女的讀後感
寫作思路:主要寫出讀完白毛女你的感受。
正文:
芭蕾舞劇《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中的一個共同的命題就是:婦女在共產黨的幫助下應該得到解放。新華字典對解放的定義是:解除束縛,得到自由或發展。在舊社會中,因為束縛,婦女沒有自由可言,也不知道什麼是發展。她們生活的中心就是男權的世界。
由此表現出來的女性的特質,諸如:柔弱,寡言,逆來順受等等皆是我們熟知的。在《白毛女》中一根二尺紅頭繩就是束縛的象徵,在出現的短短幾分鍾里,卻是喜兒最柔美的一瞬。不僅僅是男性對女性的社會地位的定位如此,女性本身在這樣的環境下也默認一切皆合理。
這樣的觀念的根深蒂固,以至於為了消除掉這樣錯誤(先不論是否真的錯誤)的觀念,劇中採用了一種完全極端對立的方式來展示女性應有的特質:柔弱成為剛強,寡言成為敢於言說,逆來順受成為勇於反抗等等。
表現在藝術語言上就有如下的改變:大量使用對比高的色彩,以產生強烈的戲劇沖突效果;服裝上,主角最終換上共和國新裝視為最終走向光明;舞蹈動作上,女性有了大量的十分果斷的動作諸如指,怒目,敏捷的身手等等。
通過這樣的手法,戲劇完全消除了舊社會的女性形象殘留在大眾的陰影,使得戲劇告訴觀眾:這樣才是正確的,只有這樣的女性才是自由的。
⑻ 看完白毛女這個電影的感想200字左右
電影《白毛女》觀後感——願愛滿人間
part1:寫在前面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風卷那個雪花,在門那個外,風打著門來門自開,我盼爹爹快回家,歡歡喜喜過個年,歡歡喜喜過個年…」
這是出自歌劇《白毛女》里的歌詞,想必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吧,其實很早之前就聽到一些關於「白毛女」的故事,也看過相關的歌劇、舞劇,但卻從未觀賞過《白毛女》這部電影,而之前的記憶也早已被時間沖淡,這次終於借這個機會完整地看完了這部電影,真的是感觸頗多,有同情,有憤慨,有感動…
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啊,她又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我只能說,我被撼動了…
part2:情節簡介
故事發生在解放前華北的一個村裡,貧苦佃戶楊白勞與其女喜兒相依為命,靠租種惡霸地主黃世仁的土地度日。鄰居王大嬸和其子王大春對楊家父女多方照顧,而喜兒與大春情投意合而准備擇日完婚,惡霸地主黃世仁欲霸佔年輕貌美的喜兒,與管家穆仁智設計逼迫楊白勞以女抵債,致使楊白勞除夕夜含恨而終,喜兒在黃家受盡折磨還被黃世仁姦汙,而大春被黃家逼迫在救喜兒未成後投奔紅軍,喜兒在人幫助下逃離虎口獨自入居深山,產下的嬰兒也隨即夭折,自己更因為長年過著非人的生活而青絲變白發,甚至被當地人視為「白毛仙姑」。最終大春隨紅軍返鄉,黃世仁、穆仁智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喜兒也
終於在「山重水復」之後迎來了她的「柳暗花明」,與大春過起了幸福的生活。
電影通過對楊白勞和喜兒父女兩輩人的悲慘遭遇的刻畫,深刻揭示了那個年代的地主和貧苦之間的尖銳矛盾,也將地主階段的丑惡嘴臉展現了當代人的眼前,同時也熱烈贊頌了共產黨和新社會給人民帶來的光明與幸福,指出了農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後。
⑼ 《白毛女》故事是道聽途說還是純屬虛構的
《白毛女》故事是道聽途說的。
《白毛女》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卻是民間傳說,抗戰時期流傳於晉察冀一帶。大意是,在深山的一個山洞裡住著一個強大的「白發尼姑」,她可以主宰世界的命運。因為有這樣一個童話,當地村民每晚都去奶奶廟給尼姑拜祭,影響了根據地共產黨領導的群眾大會。丁毅寫的舞台劇的主題不再是單純的破除迷信,而是升華為農民反對地主剝削的斗爭,因為這是當時農民的主要問題。所以《白毛女》迅速從延安走向全國,影響一直持續到文革後期,提醒我們是新社會把鬼變成了人。以上就是對《白毛女》故事是道聽途說還是純屬虛構的這個問題的解答。
⑽ 白毛女觀後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話劇《白毛女》。劇中講述了在1935年除夕,河北楊各庄貧農楊白勞外出躲債,回家後被地主黃世仁逼死,他的女兒喜兒也被搶到了黃家。可憐的喜兒趁機隻身逃入深山,在山洞中堅持生活多年。因缺少陽光與鹽,全身毛發變白,為了生存,她不得不與野獸搏鬥,忍飢受凍。然而,她堅強地活了下來。後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打倒了地主階級,喜兒和廣大農民報仇雪恨、翻身解放了,新舊社會兩重天。
看完了這部話劇,我感慨萬千。喜兒只有17歲,正是豆蔻年華,本來也應該穿著漂亮的衣裳,像我們一樣坐在明亮寬敞的課堂里學習各種知識,她卻親眼看著父親慘遭毒手,含恨而死。她更不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成長,一個人在山洞裡過著"鬼"一般的生活。比起她來我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幸運的社會,這都是無數革命先烈披荊斬棘、英勇奮戰,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安康。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建立了強大繁榮的新中國,有富庶的祖國博大的庇護,我們才能沐浴著太陽的光輝,幸福地放聲歌唱;憧憬美好的未來,放飛火紅的希望!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這是毛澤東主席說過的。我也要做這沃土裡的一顆種子,陽光下的一朵葵花,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愛和幸福,在黨的關懷下,在和煦的陽光下,好好學習、健康成長,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