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穿越火線整體往左偏,右邊就是一個黑色長方形
AN94自動步槍俄羅斯研製的自動步槍。在1981年,蘇聯軍方宣布了一項名為「阿巴甘」(Abakan,俄羅斯的一座小城市)的新一代自動步槍研製選型計劃,旨在研製作戰效能高出AK-74突擊步槍的新型突擊步槍。雖然AK-74步槍的可靠性極佳,但其精度卻一直受到詬病,尤其是點射時的散布非常大。而「阿巴甘」的目的就是要研製出有較高點射命中率的新型突擊步槍。
AN94步槍的首次亮相是1993年。經過對比試驗,俄羅斯軍方在1994年選中了伊孜瑪什兵工廠堅納基·尼科諾夫(Gennady Nikonov)帶領的設計小組提交的ASN步槍,並正式定型為AN-94突擊步槍。AN是「Automat Nikonova」,即「尼科諾夫突擊步槍」之意。
1996年,俄羅斯宣布,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開始裝備AN94步槍。然而由於經費限制,至今只有少數裝備部隊。1999年8月車臣戰爭中,首次使用AN94的俄海軍陸戰隊士兵都說它「棒極了」。多項技術性能確比AK74有明顯的進步。
裝有GP-25榴彈發射器的AN-94
[編輯本段]研製歷史
AK74小口徑步槍問世以後,根據歷次戰斗經驗,士兵們反映該槍的精度不能令人滿意。於是,國防部又計劃重新研製一種全新的自動步槍。
在同中央精密機械研究所合作下,相繼提出了多種不同結構式樣的未來步槍方案。如平衡全自動模式。其中一個被稱為「阿巴甘」的方案,有12個設計小組參與研究制定,最後堅納基·尼科諾夫工程師領導的設計小組獲得勝利。原伊熱夫斯克(Ishvsk)武器工廠的繼承者伊孜瑪什(Izhmash)工廠,組織兩個研製小組進行競爭,一個由尼科諾夫負責,另一個由小維克托·卡拉什尼柯夫領導。當來自圖拉兵工廠的G.A.科波羅夫、來自伊熱夫斯克工廠的V.M.卡拉什尼柯夫和來自科福羅夫工廠的A.S.康斯坦提諾夫都建議採用平衡系統的時候,尼科諾夫卻反其道而行之,拿出了改變後坐沖量的槍機後坐方案(BBSP:BlowbackShiftedPulse)。BBSP系統可以消除一些對射擊精度的負面影響。當以2發點射方式以1800發/分的射速將2發槍彈擊發完畢之後,槍管還一直在進行後坐運動。只有當彈頭離開膛口以後,後坐力才到達射手肩部。這與德國的G11無殼彈槍何其相似!當後坐力產生時,對武器精度已沒有什麼影響了。
尼科諾夫根據「阿巴甘」計劃設計了20多種樣槍。在整個試驗階段都保持了以下特徵,即:2發點射的理論射速為1800發/分,長點射為600發/分;BBSP原理和槍管後坐原理。
1994年,尼科諾夫「阿巴甘」全自動步槍才以AN94這一新名稱作為制式突擊步槍注冊。尼科諾夫在研製過程中,對樣槍的外觀作了徹底的改型。AN94是根據混合後坐力動作機理設計的,發射5.45×39毫米槍彈。採用單發、兩發和連發射擊方式,他的第一型樣槍採用的還是3發點射機構,最後定型的則限制為2發點射。以立姿實施2發點射,其射擊精度據測試比AK74突擊步槍高13倍!射擊密集度超過AK74數倍。AN94部件採用由玻璃纖維增強的高強度聚合物製造。它還保存了用槍托肉搏的特性。它可掛槍榴彈,也能安裝拆卸式多用途槍刺,而且裝卸快速方便。
尼科諾夫一共設計了20多種ASN樣槍,其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型號:
NA-221型
這是尼科諾夫根據「阿巴甘」計劃設計的第一支樣槍,採用的是無托型結構。尼科諾夫說,他的這個方案是受德國MP43和MP44沖鋒槍的啟發提出來的,同時也模仿了AK-47的結構。
AS-13型
這支樣槍採用傳統的結構。這是由於在對前兩種樣槍進行緊張的試驗以後,射手覺得無托結構用起來極不舒服,因為在射擊以後從拋殼口逸出大量的火葯燃氣。有時射手不得不把槍放下,張著大口喘粗氣。另外,無托型步槍供左撇子射手使用時問題很多。尼科諾夫認為,無托型步槍給特種分隊用很好,但不適合全軍使用。
AS-1 3型採用了由膠合板製作的短折疊槍托。托底板是外包橡膠的鋁合金。槍托由一個鉸鏈固定在機匣上。機匣和護木採用黑色磷化鋼板並點焊聯接。該槍的前托比AK型突擊步槍的長些。槍管差不多完全被護木包絡了,只是槍口部及刺刀座和槍口消焰器突出在外。
AS(OA-222)4型
這支槍與尼科諾夫的最初幾種型號毫無相似之處,乍一看,它完全不對稱。盡管它不是無托結構,但卻很短,它採用了與AK74S相類似的折疊槍托,自動機在槍托里,槍托由鑄鋼焊接而成。作為護木的前托由膠合板製作,隔熱性能較好。瞄準裝置與AS-1的類似。彈匣在機匣側面,給復進簧留下了更多的空間。由於全槍質量很輕,射手在射擊時感到十分舒適。該槍是唯一沒有刺刀的樣槍。
AS(PU-192)6型
這是最後一支採用後退式彈匣和3發點射機構的樣槍。這支槍與最終型AN-94已經接近。在槍管下方有個延長桿。通過槍口消焰器控制沿著延長桿運動的滾輪,幫助槍管和自動機運動,減小後坐力。作為護木的前托由聚醯胺做成,其上沿有個垂直的突起,防止射手的手在射擊過程中被彈匣一起帶著後退。在護木下方有既可充當向後折疊的武器支撐,又可保護彈匣的裝置。只有這一裝置打開的時候,才能插入30發標准盒式彈匣。由於採用這一機構,使彈匣以及射手的手都不會碰到受彈口壁或拋殼口。該槍也是採用膠合板製作的折疊槍托,折疊方向朝右,快慢機正好在彈匣後部的彈膛部位。
ASM(OK-158)7型
這是第一支不採用後退彈匣和可以進行2發點射的樣槍。它採用堅硬的膠合板槍托和塑料護木。托底板由鋁合金製作,小握把由熱塑性塑料做成。該槍最顯眼的部件是消焰器,它由3部分組成:獨特的可調消焰器本身、整體式準星和2個小室。消焰器各側都有3個垂直的孔。活動部件是槍管的組成部分,有2個附帶的前支撐。護木後方的塑料罩內安裝有抑制後坐的彈簧緩沖器。
ASM(RA-33)10型
這一型號又朝最後定型的AN-94型的方向邁出了一步。這是採用可旋轉的「Asterix」型覘孔瞄具的第一支樣槍。槍管上裝上了AK步槍的準星。槍口制退器很短,其側面有2個孔。刺刀座斜著安在槍管前左側,其角度計算以刺刀在射手用普通瞄具或瞄準鏡瞄準射擊時不擋住射手視線為標准。
槍管沿著槍托延長部分的導軌後退。這種解決方式已經和最後定型的AN-94相當。在槍托的右側有可卸式擊發機構解脫桿。機匣後方的小握把上方的按鈕作為這一解脫桿的支座。
6P33(LE-291)11型
這是一種通過了所有技術試驗和野戰試驗,被命名為「尼科諾夫」突擊步槍而作為軍用制式武器的樣槍。尼科諾夫在1992年受到了鮑利斯·葉利欽總統的祝賀。但軍方在投產問題一直猶豫不決,因為AN-94是一種全新的型號,比以往AK-74的生產需要更多的專用工裝設備。還有問題是,部隊每年願意購買多少支。給這支槍高額投資,但部隊訂購量如果很少,冒這樣的風險是否值得?1993年在下諾夫哥羅德(Nizhny-Novgorod)舉行的一次高級武器展覽會上並展出過這一型號,是尼科諾夫「阿巴甘」全自動步槍的第一次公開亮相,但允許參觀這次武器展覽的人員嚴格限制在俄羅斯技術專家或者高級政府官員中。
尼科諾夫步槍三年以後才得到軍方的首肯。1994年,尼科諾夫「阿巴甘」全自動步槍才被正式定型為AN-94。
[編輯本段]結構特點
AN-94外表大量採用玻璃纖維增強的聚醯胺。從托底向前直到前握把,整個槍托都是用這種材料製作的。AN-94通用30發或45發容量的AK-74彈匣和最新的60發4排彈匣。
AN-94的機械瞄具與之前俄國突擊步槍流行的機械瞄具不同,採用柱形準星和旋轉式的覘孔照門。「Asterix」型照門安裝在槍托後上端,不同高度的孔呈星形分布,孔里可裝發光源,有助於射手在黎明薄暮或光線不好的時候能命中目標。裝定射程時,要在機匣頂端旋轉星號和設定被需要的孔。通用的AK式瞄準鏡導軌安裝在機匣左側。準星有護圈保護,準星旁也有發光源,準星本身可以調整風偏和高低。
保險和快慢機是分開的。保險在扳機護圈裡面,而快慢機在機匣的左側,是在扳機護圈上面的一個小開關。快慢機有3個位置,為單發、2發點射和為全自動。保險有2個位置 - 保險和射擊。槍托是用與槍殼相同的高強度塑料做成,而且可向右折疊以減少長度。
外形看似「8」字形的槍口制退器內有2個空腔,是帶有自我清潔作用的槍口制退器,被宣稱是高效的。需要時能很容易地從槍口拆出。準星座的右邊有一個後刺刀座,因此刺刀是水平安置的,在槍口右側。據宣稱這樣能使刺刀在格鬥時有更大的刺殺力,但真正的原因可能只是這允許在安裝刺刀的同時能發射榴彈發射器,這在AK步槍上是不可能的。另外據說刺刀在這個位置還可以用來從側面剪東西。
機匣蓋與護木是一個部件,要將其松開和取下,必須將機匣前右側的解脫桿向下轉動。然後,將自動機組件和槍管從其在機匣里的滑動支座和延長桿上拉出。擊發組件也可以從槍上卸下,分解時必須將機匣鎖定鈕按壓到底,牢牢抓住,然後旋轉位於小握把上方的小解脫桿,使擊發組件松開。
與AK-74和AK-100系列不同,AN-94的後托向右側折疊。這樣的設計人機工效更好,因為折疊與打開快速、容易,背起來舒服。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兩發點射的散布精度極高。一般而言,要提高點射命中率,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採用槍口制退器減少槍口跳動,和採用直槍托使抵肩點位於槍管軸線上來避免產生力矩。目前還沒有找到「阿巴甘」計劃具體的技術指標,然而,我懷疑「阿巴甘」計劃對點射命中率的指標可能要求太高了,因為所有參與競爭的樣槍都在機械原理上想辦法來減少射擊後坐對點射覆蓋面的影響。比如落選的一種稱為「平衡後坐系統」的方案,就是採用一個與槍機運動方向相反的配重體來抵消槍機運動所產生的重心變化。而中選的AN-94樣槍所採用的「改變後坐沖量的槍機後坐(Blowback Shifted Pulse——BBSP)」系統,則是利用高射速進行2發點射,使兩發彈頭在槍身開始後坐之前就出膛,以避免射擊後坐對點射精度的影響。這個BBSP系統被宣傳為在卡拉什尼科夫的設計上最重大的變革,但同時也是AN-94最受爭議的地方。由於BBSP系統使機匣連同槍管一起後坐,因此有些人把它當成「身管後坐原理」;此外,由於AN-94在高速點射時,兩發彈出膛後後坐感才傳遞到射手身上,因此也有些人解釋成「延遲後坐原理」。但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其實,AN-94的自動方式仍然是傳統的,BBSP系統的獨特之處是高速供次發彈加上延遲後坐感傳遞到射手肩部的時間(註:延遲後坐一般是指半自由式槍機),類似於德國的G11,當後坐力產生時,對兩發點射的精度已沒有什麼影響了。
我們先來重溫一下AN-94的基本結構:AN-94的自動機構由雙閉鎖突筍的回轉式槍機和長行程導氣活塞組成(這一部分完全是由卡拉什尼科夫的設計改進而來的)。槍管和導氣室安裝在機匣上面,槍管後面連著一個供彈板,它們連同機匣在玻璃纖維增強的聚合物槍殼和有整體式護木裡面後坐,機匣有其獨立的復進簧,該復進簧位於機匣下面,在槍殼的底部左側。在槍管下面的導桿前安裝有一個滑輪,有一根鋼索繞過這個滑輪,一端連在槍機組的機框,另一端則連著一個供彈用的撞錘(是一個不會敲擊底火的滑塊)。
滑輪、鋼索、撞錘、槍機組、槍管/機匣組,這些就是AN-94的BBSP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BBSP原理事實上是一種高速裝填次發彈的技術,而這種高速裝填次發彈的技術說起來其實也並不復雜,我們可以用初中物理學過的「定滑輪」來理解:繞過滑輪的鋼索,一端連著的機框相當於滑車A,另一端連著的撞錘相當於滑車B,當滑車A(機框)向後運動時(後坐),繞過定滑輪的鋼索就會把滑車B(撞錘)向前拉。
槍彈並非直接從彈匣內推進彈膛內,而是由兩個階段組成:先從靜止的彈匣中推到正在後坐的機匣內,這個過程是由兩個動作同時實現——像鏟子一樣的供彈板在後退的同時,撞錘把彈匣上的最上一發彈推到供彈板上;然後復進的槍機再把槍彈推進彈膛內。特別的是,AN-94的彈匣是向右側傾斜約15度,就是為了讓開鋼索和點射中第2發彈的預裝填位置及機匣復進簧的位置。
在搞清楚了機匣組和供彈板的運動方向和槍彈裝填的路線後,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動作過程的圖片。如圖中所示。首先,當把一個裝滿的彈匣插入空槍中,槍管/機匣組是在前面的位置。當拉動機柄,機框後退,開啟並帶動槍機一起後退。同時,鋼索拉動撞錘向前運動,把彈匣上的第一發彈推進機匣中的供彈板上(在這過程中的另外一個同時動作是擊錘待擊,擊錘也是安裝在活動的機匣中)。當釋放拉機柄後,槍機組會復進,把放置在供彈板上的槍彈推進彈膛,並與槍管閉鎖。現在,槍准備好發射了。
假如快慢機裝定在「點射」或「全自動」模式進行發射,當被發射的彈頭經過導氣孔後,傳統的導氣操作動作開始。由於槍機組相對較輕,因此在氣體壓力下會迅速地開鎖、後坐、拋出空彈殼;同一時間內,槍管和機匣組則在槍殼上開始後坐,壓縮機匣復進簧。同時,撞錘迅速地把彈匣上的下一發彈推進後退中的供彈板上。然後,槍機組在其槍機復進簧和緩沖器的作用下開始復進,把供彈板上的第二發彈推進彈膛。當槍機組與槍管閉鎖後,擊錘會自動釋放,因此第二發就以每分鍾1800發的理論射速發射出去。此時,機匣仍在槍殼內後坐,因而它的後坐累積尚未影響到槍和射手。當第二發彈離開槍管後,機匣才後坐到位,而擊錘也保持在待擊的位置。此時,射手才會感覺到兩發彈發射時的後坐。因此後坐力對槍身產生的位移不會對第二發彈產生影響。
如果快慢機裝定在「兩發點射」模式,此時,擊錘將會保持待擊直到板機先松開再次扣壓才被釋放。如果裝定在「全自動模式」,只要仍在扣壓扳機,擊錘組將會自動轉變成連續的擊發動作,直到松開扳機或打光彈匣內的槍彈才停止。
AN-94的另一個特點是全自動射擊時射速會自動降低。在全自動模式中射擊時,最初的兩發彈在1800發/分的「高射速」中進行,而後則自動降低到600發/分的低射速打出第3發及後續彈。雖然後坐力會對連發射擊精度產生影響,但由於機匣的緩沖器和槍口制退器的作用,AN-94的連發後坐力會對也是比AK步槍低的。
與AK-74相比,AN-94的高速2發點射模式據說是最大的進步。由於後坐力和槍口跳動的影響,AK-74在進行短點射時,續發彈的彈著點往往距離首發彈的彈著點距離較遠。而AN-94的兩發點射是以非常高的射速發射且不受後坐力導致的槍身位移所影響,傳說中一個訓練有素的射手能用這種射擊模式在100米靶上打出一個洞來。因此這種高速2發點射模式比起傳統的單發模式在侵徹力、停止作用和毀傷效果上都要高,而打起來就像兩個「單發」那樣准確。《德國武器彈匣》記者在西烏拉爾伊熱夫斯克的伊孜瑪什工廠靶場對該槍進行過試射。用20發彈在100m距離上以單發方式射擊,散布圓直徑為10cm;以2發點射方式射擊10個點射時,散布圓直徑為16cm;採取卧姿和無依託立姿各進行20發長點射時,卧姿射擊的散步圓直徑20cm,立姿25cm。記者試射的感覺是該槍比傳統AK要好,射擊過程中的後坐力也很小。和AK-74相比,AN-94的發射聲響明顯小些。
如此看來,AN-94的精度雖然比起西方主流的制式步槍的表現還有欠缺(例如M16A2的出廠驗收是100碼2英寸),但確實比起AK步槍提高許多。但是,AN-94最主要提供的是兩發點射模式下的散布精度,而對於單發或全自動模式方面的進度並不大。而且AN-94的BBSP原理是通過復雜的機構(相對於傳統設計來說)來實現的,因此它的組合/分解和維護比AK-74要復雜得多,它的生產和維護的成本也更高。是否值得為這種散布小的兩發點射模式而花更多的錢去換槍?AN-94的性價比受到質疑也就不奇怪了。
糟糕的是,在俄國人的網站上,我發現他們對AN-94的兩發點射模式的效能也提出質疑。
首先,他們認為AN-94的兩發點射必須由訓練有素的神槍手才能發揮出效果來,因為AN-94的高速兩發點射其實是減少了兩發點射的散布面,出現類似於雙頭彈的命中效果,這種理念和美國人為提高首發命中而提出的齊射原理相似。但按照齊射原理的概念,一次射擊至少要打出4發才能達到大幅提高命中機會的效果,而AN-94一個高速點射只打出2發,效果減半。所以難怪俄國人認為只有槍打得比較準的士兵才能把AN-94的優勢發揮出來。因此,他們認為對於俄軍的普通士兵來說,AN-94的兩發點射並沒有多大幫助;而另一方面,一些精銳部隊就有能力把AN-94運用得很好。
另外,在早期的資料中指AN-94能兩槍打一洞,對付防彈衣特別有效。然而,即使是狙擊步槍,在100米距離上兩彈打一洞也相當不容易,何況AN-94的精度遠達不到狙擊步槍的級別。據比較新的資料顯示,射擊100米靶時在一個兩發點射中兩個彈孔之間相距最密集的也有2cm,可見兩槍打一洞是在運氣極好的條件下偶然發生的。另外,近十幾年來輕型防彈材料有了飛速的發展,現在許多新型防彈衣已經能承受連續多發子彈的沖擊,如美軍現裝備的IBA防彈衣系統,即使兩發5.45mm步槍彈打在同一個位置上,也難以將其擊穿,而俄羅斯自己也已經裝備了重量和防護力與IBA系統相當的防彈衣,因此AN-94即使真的能夠兩槍打一洞,也未必能對穿著防彈衣的士兵構成威脅。當然,在對付無防護或低防護目標來說,AN-94的高速點射相當於打出兩個單發的優點確實能成倍地提高殺傷效果,槍法好的人來使用此突擊步槍確實能提高他們的戰鬥力。
除此以外,在實際使用中AN-94還有暴露出其他的缺點。首先,AN-94的人體工效不算好。握把形狀、和偏向15°的彈匣會導致重心歪向一邊,使用起來不舒服。雖然裡面復雜和精緻,但外表處理相當粗糙(有一種猜測,認為AN-94一直沒有進入量產,所以目前亮相的AN-94的外表和各種銘文標記比AK還要粗糙,不像流水線上生產的成品),有許多鋒利的邊緣很容易磨破衣服或擦傷皮膚。槍托折疊後會干擾對板機和快慢機的操作,保險與快慢機是分開的,形狀和尺寸都不好,在濕滑時很難操作。
從1994年俄軍宣布裝備AN-94起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AN-94仍然沒有獲得廣泛裝備,大多數原因推測是因為該槍的成本比AK-74高,全面換裝的話更是費用驚人,但估計AN-94比起AK-74並不能全面提升步兵的戰斗效能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俄國人的網站上,有人把AN-94稱為「專業人士的選擇」,因為該槍只在俄羅斯的軍隊、警察和內務部的精銳部隊中被少量使用,在常規部隊更是連個影都看不見,即使是特種部隊,其裝備主力仍然是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近幾年來俄軍的特種部隊采購了不少新的AK-100系列(包括5.45和7.62兩種口徑都有),但也沒有買新的AN-94。
[編輯本段]自動原理
延遲後坐可使射擊性能有明顯提高。這是因為,在自動機組件延遲後坐的同時,槍彈已經離開了膛口。AN94利用了這一原理,當武器以1800發/分的高射速實施2發點射的時候,自動機組件在機匣里的導軌上向後滑動。在自動機組件後坐終了之前,2發槍彈已離開膛口。在第二發彈頭出膛前,射手所感到的後坐僅是稍微撞一下肩部(此後坐力由機匣緩沖簧產生),僅使彈道產生細微偏差(在100米距離上前兩發彈的散步在1cm之內,可與SV98的散布精度相比),因此對提高精度有利(與其說提高了精度,不如說是提高了第二發的命中率)。但是有必要說明一下,連發狀態下,100米距離上第三發的彈著點距第二發約28cm,之後每一發彈著點提高約14cm,與AK74連發相當。
在發射的全過程中,同時產生2個自動循環過程:一是機匣里的自動機組件後坐和復進,二是槍機組件的移動。
在實施連發射擊時,射手必須將保險扳到"O"即"射擊"位置,將快慢機桿扳到"AV"即"自動"位置。拉動拉機柄,使槍機位於其後方位置。在供彈的第一階段,前述的專門機構從彈匣里抓一發槍彈,槍機框使擊錘待擊。扣動扳機,槍機被復進簧和緩沖簧快速前推,將槍彈推入彈膛,2個閉鎖凸筍進入槍管里相應的凹槽里,完成閉鎖。當把扳機扣到底的時候,其中一個凸筍向前撞擊圍繞軸心旋轉的扳機固定板,壓迫擊發杠桿使之旋轉,釋放擊錘。擊錘在簧力的作用下向前打擊擊針,擊針打擊第一發槍彈底火。
在後坐力的推動下,自動機組件在機匣里向後滑動壓縮緩沖器簧。當彈頭通過導氣孔時,火葯燃氣便通過導氣孔流進活塞筒,推動活塞運動,活塞推槍機框和擊錘向後,槍機回轉,打開彈膛,完成抽殼和拋殼。當槍機框和擊錘到達它們的後方位置時,在復進簧的作用下,加之後坐緩沖器的作用,再次被推動向前。在扳機還沒有起作用時,便開始了下一個射擊循環。在以高射速射擊時,擊錘因沒有被擊發杠桿扣住而繼續運動,因此縮短了2發射彈之間的時間。第2發槍彈擊發以後,擊發杠桿被扳機固定板擋住。單發杠桿和擊發杠桿回到它們原來的位置,扳機桿扣住擊錘。在這一瞬間,高射速的射擊循環被關閉,如扣住扳機不放,則以600發/分的標准射速繼續射擊。
仍扣住扳機時,自動機組件到達其後方位置,在復進簧和後坐緩沖器的附加沖量的作用下又被推動向前。單發杠桿也與自動機組件一起向前運動。擊錘向前打擊擊針,第3發彈射出。此時,自動機組件開始後坐,槍機和槍機框也開始後坐。一旦槍機框向前運動,擊錘即被擊發杠桿扣住。在以標准射速(600發/分)發射完第2發彈的時候,單發杠桿抵靠在扳機固定板的第2個肩部,以使射速減慢。
所有這些運動過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段時間就是設計師所說的延遲時間。延遲時間越長,射速越低。
如果在這一瞬間松開扳機,扳機固定板處於它起初的最高位置,不和單發杠桿接觸,擊發杠桿和扳機固定板都回到各自的起始位置。擊錘被擊發杠桿擋住,終止擊發。要重新擊發,必須再扣扳機。此時,又開始重復整個射擊循環,亦即先以高射速實施2發點射後再以標准射速進行後續彈的射擊。
第2、3發彈之間的時間差允許射手鬆開扳機而中斷射擊。如果要實施長點射,射手可以從高射速轉換為標准射速,此時只要扣住扳機不放即可。
要實施2發點射時,須將快慢機扳到"2"位置,保險機在"O"位置。扣動扳機,扳機固定板與單發杠桿碰撞,擊發杠桿旋轉,擊錘被釋放,打擊擊針,擊針打擊槍彈底火擊發。後坐過程中的再裝填、發射和機構動作的循環,與前述一致。
然後,擊錘處於待擊位置,射擊中斷。要重新射擊,先要松開扳機,此時扳機固定板和單發杠桿回到各自的起始位置。在重新扣引扳機的過程中,擊錘打擊擊針,下一個2發點射開始。
實施單發射擊時,把快慢機扳到"OD"位置,裝彈,使擊錘待擊,扣引扳機,擊錘打擊擊針,射擊開始。再裝填的過程與連發射擊時相同。但回到後方的擊錘被擊發杠桿卡住,單發杠桿停留在它原來的位置。緩沖簧推自動機組件到前方位置。為了實施次發彈的射擊,必須松開扳機重新扣引。
[編輯本段]規格數據
類型 突擊步槍
原產國 俄羅斯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 1997年—現在
生產歷史
研發者 傑爾那蒂·尼科諾夫
(Gennadiy Nikonov)
研發日期 1994年
生產商 伊茲馬什(Izhmash)
基本規格
總重量 3.85公斤(8.5磅)
全長 槍托折疊:728毫米(28.66英寸)
槍托打開:943毫米(37.13英吋)
槍管長度 405毫米(16.2英寸)
閉鎖方式:機頭旋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2發點射、連發
彈葯口徑:5.45×39mm
槍機種類 氣動式
發射速率 連續發射時至第二發為1800發/分,第三發後為600發/分
槍口初速 900米/秒(2,295英呎/秒)
有效射程 400米(1312英呎)
最大射程 700米(2296英呎)
供彈方式 30、45或60發可拆卸彈匣
膛線:4條,右旋,纏距195mm
瞄準具型式 機械瞄具 瞄具:長方形準星,帶準星護翼,高低與方向可調;調整5個距離的覘孔瞄具
表面:黑色磷化處理
槍托:黑色後托,由聚醯胺製成,小握把、上護木與機匣蓋連為一體
附品:背帶環,擦拭工具及通條,供臨時選用的瞄準鏡、夜視鏡和榴彈發射器
[編輯本段]穿越火線AN94
這就是傳說中的禁槍。
多少人為了擁有它而天天廢寢忘食的玩,為了升上士,為了有那26000GP……
威力:頭:100
頸部:70
胸部:56
腹部:82
腿部:34
腳部:23
AN94的剋星:AK47,K2,M16,XM1014,XM8,QBZ95
重量:以重狙為標准,重量是重狙的一半左右。
後坐力:以重狙為標准,後坐力是重狙的百分之60
射速:以MP7為標准,是MP7的百分之55
准確度:以重狙為標准,准確度是重狙的百分之94
總結:實際上這把槍也不算禁槍,因為實際上它的剋星大家不是買不起,只是因為他們的技術實在好,很多人撿了AN94用,實際上和M4.AK.K2沒什麼兩樣,大家不要叫它禁槍了,多去想想自己的錯,是自己的技術沒那麼厲害,就不要去說別人。但是在0.3.8改版之前,AN-94的性能確實近似BUG,這主要是源於它超低的後座力高密集的散布和操控性,首先是對著胸口的4發點射,可謂一招必殺(穿馬甲的情況不考慮)這個農民用法曾經使我機槍的水平一落千丈,然後是野連發的高命中率(這是程序設計的問題)。但是在高手手中,AK74和AN94性能並沒有區別,因為爆頭威力都差不多,不過AN94在連續點射上的操控性和命中率確實要比其他槍高不少。0.3.8改版之後,4發點射的性能依舊突出,但是野連發的命中率直線下降,甚至比不上M16這個「新手槍」。
⑵ 納粹德國的mp44是AK47的原形嗎
不是,是蘇聯人自己的創造:
德國的兵器愛好者在餐桌上推杯問盞時,往往會不無自豪地說:「別看卡拉什尼柯夫名聲顯赫,他的設計思想還不是從我們德國StG44突擊步槍上抄過去的嘛!要說牛氣,還應該是StG44的設計師雨果>希買司。」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抄襲之說不可信
上世紀20>30年代,蘇聯與德國保持著非常秘密與緊密的經濟與軍事關系。德國企業不僅支援了蘇聯的工業建設,包括提供機械設備和技術支持等,德國軍官還經常作客蘇軍,參加大型軍事演習,試驗新的技術和重型裝備等所有《凡爾賽條約》中禁止德國國防軍擁有的武器裝備。當然,德國也沒有對蘇維埃隱瞞新研製的武器,如Geco公司研製的7.75>39.5mm中間型彈或短彈、海因里希•福爾默於1935年前後研製的自動卡賓槍的方案等都向蘇聯公開。德國甚至同意將樣機送到莫斯科負責裝備的人民委員會和舒洛沃主管輕、重武器研製與試驗的炮兵部門。蘇聯後來研製的5.45mm短彈與Geco公司的產品也大為相似。兩國的這種親密關系一直延續到1934年二戰爆發前。
二戰後,蘇聯人把希買司強行遣送到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在那裡,他參與了 AK47突擊步槍的研製工作。卡拉什尼柯夫當時年僅27歲,並且沒有專門經過槍械設計製造方面的教育,相信在伊熱夫斯克兵工廠與希買司的共事使他受益匪淺。不過,兩位大師的關系諱莫如深。據說,希買司在臨死前對朋友說:「在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卡拉什尼柯夫還有點看不起我呢!」當然這只是道聽途說,沒有證據。2000年3月在圖林根市出版的《自由論壇》報在談論一本關於「希買司兄弟1921>1948年在C.G黑內爾的日子」的小冊子時,竟然用了「著名的、臭名昭著的、出自一個蘇爾人之手的卡拉什尼柯夫步槍」這樣一個醒目的大字標題。確實沒有原始文件來證明希買司曾對AK47的研製成功做過貢獻,不過卡拉什尼柯夫談到他的研製成果時並不避諱公開或私下談論有關希買司的設計思想。例如,他1990年第一次出訪美國,與他的傳記作者愛德華•伊澤爾進行數小時的長談中、1997年第一次出訪聯邦德國、 2002年7月到蘇爾為「卡拉什尼柯夫特展」揭幕時,都談到了雨果•希買司。然而,對於AK47 與StG44之間的相似之處,卡拉什尼柯夫只能報以無奈的微笑。他公開地解釋說,人們不可能重新發明車輪,但要想取得新的劃時代的研究成果,就看你有沒有精神上的動力和能不能把其他的發明結合到新的結構中。
卡拉什尼柯夫自己也明白,一個來自阿爾泰山的農夫的兒子,擢升為受人稱頌的蘇聯勞動英雄和將軍,有時會招來反對和妒忌。所以,在俄羅斯,若你有足夠的時間並在合適的場所詢問對卡拉什尼柯夫的看法時,也能聽到一些不太和諧的聲音。
卡拉什尼柯夫的突出貢獻在於AK47,而爭議的焦點也就在於AK47的由來。那麼,StG44與AK47到底有什麼關系呢?這還得從自動卡賓槍思想說起。
自動卡賓槍的問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重機槍和輕機槍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這一時期,沖鋒槍問世了。而與此同時,作為步兵攜行使用的單發步槍的地位則大為下降。義大利和德國的一些公司在這一時期研製了自動卡賓槍 ( 德文Maschinenkarabiner,縮寫為Mkb) 的前身——沖鋒槍,典型產品即是義大利的維勒•帕洛沙M1915沖鋒槍(詳見本刊2006年第9期上半月版)。
在德國,來自比貝拉赫的海因里希•福爾默(1885>1961)於1935年製造了一支使用「Geco」 中間型槍彈的機關卡賓槍 (Geco是Gustav Genschow &CO AG的縮寫,譯為古斯托夫•根舍-CO股份公司)。這支槍研製出來後,陸軍部里有人拒絕接收。與此同時,一種易於製造的「Poite」槍彈問世,由此決策者更傾向於發射此彈的武器。為此,希買司和黑內爾公司於1938年4月得到了一份研製配用該彈的沖鋒槍(機關卡賓槍)的合同。兩年後,研製出第一支樣槍,後來演變成MP43沖鋒槍和StG44突擊步槍。
關於StG44的出籠過程,《輕兵器》2002年第12期《梅花香自苦寒來——德國StG44突擊步槍出籠紀實》一文做過詳細介紹。
與其他競爭者相比,雨果•希買司的MP43沖鋒槍是第一個成熟的方案,因為全槍採用鋼板沖壓成型技術,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在參加部隊試驗和前線作戰試用的人群中,對該槍的贊譽之聲不絕於耳,紛紛贊其火力猛,容易裝彈,命中率高。但也有人認為與MP40沖鋒槍相比,其射速才450>500發/分,有點低。另外,槍內易臟,環境適應性差;槍托易受潮變形;槍口焰或瞄準裝置不佳。不過,盡管該槍存在一些缺點,但部隊指揮官對其戰術優勢還是信得過的。
而蘇聯紅軍直到1942年末才臨時得到一些新的槍械:在東線Cholm城作戰的「理發師戰斗群」被德軍圍困3個月,最終得以突圍,這也是多虧了德軍扔下的黑內爾Mkb 42自動賓槍和許多新的中間型槍彈。關於1943年7月人民委員會是否作出裝備蘇制新槍彈和卡賓槍(據說其中包括從德軍手裡繳獲的MP43沖鋒槍) 的決定,至今仍是個謎。畢竟當時的蘇聯正處於激烈的戰爭之中,所有的工業部門都在全力以赴地加緊生產,以確保戰爭補給。不少新的武器方案被忽視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1943年蘇聯當局又要求蘇聯裝備工業部門的設計局、彈葯和武器設計師研製新式武器。一種配用新短彈的半自動卡賓槍——SKS適時拋出,提交給了炮兵局進行試驗。新彈彈殼長41mm,彈頭長21.89mm,全彈長55.34mm,初速715m/s,於1944>1945年期間投產。這種彈和後來將彈殼縮短為39mm的 M1943標准彈(全彈長56.1mm,彈頭質量7.92g)的彈道性能明顯優於過於縮短的德國8>33mm槍彈。
盡管SKS半自動卡賓槍在1944年就已經出產,而實際上蘇軍在1949年才正式裝備。
AK47的出籠
卡拉什尼柯夫也於1944年試驗了類似的卡賓槍,但無果而終,其原因是大多數設計師和軍事指揮者還膚淺地想著莫辛-納甘單發步槍,而不像德國人那樣要使用突擊步槍。只有亞力克西•蘇達耶夫「離經叛道」,於1944年前集中精力研製了一種一半像突擊步槍、一半像輕機槍的長管槍械——帶兩腳架、採用弧形彈匣的導氣式武器。1945年進行首次部隊試驗,但士兵感到此槍還是太重。炮兵局下AK47的第一型樣槍,其槍機框和導氣活塞桿固定在一起,可旋轉的快慢機/保險裝置位於槍的右側令繼續研製,使之再輕些,再短些。但是剛剛准備進行時,蘇達耶夫病了,於1946年不幸辭世。
這時,西蒙諾夫也轉向這種新型武器的設計,拿出了一支突擊步槍參加試驗。卡拉什尼柯夫緊隨其後。1946年年中,西蒙諾夫、卡拉什尼柯夫和其他設計師分別拿出自己的樣槍參加對比試驗,但所有樣槍都有缺陷。卡拉什尼柯夫樣槍的缺點是:採用伽蘭德步槍那樣的兩部分構成的槍托和可調的導氣孔;快慢機與保險機構位於槍的右側,不便操作。該槍未通過試驗。
後來,卡拉什尼柯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毫不隱諱地說,他在研製AK47的過程中,有一大批技術人員和專家給予了他大力支持,其中就有亞歷克斯•蔡特賽夫和弗拉季米亞•迪金,而西蒙諾夫和捷格佳廖夫也提出了有價值的對結構方面的改進意見。當然,還有一位當時的敵人——德國設計師— —也提供了有力幫助,他就是雨果•希買司。蘇聯國內雖然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輕武器設計人才,但是他們沒有掌握鋼板沖壓技術,而德國在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他們得知,雨果•希買司可以幫助蘇聯得到這項技術。因此,蘇聯軍管當局將這些人從德國強行派往科夫羅夫和伊熱夫斯克兵工廠。而在此時,AK47的研製工作已經接近收尾。後期的樣槍雖與初始試驗型不同,但 1949年批量生產的AK步槍也沒有採用鋼板沖壓工藝生產機匣,而是採用傳統的切削加工法。那麼希買司的貢獻在哪裡呢?這位同卡拉什尼柯夫一樣自學成材的天才於1943>1944年間第一次提出鋼板沖壓的設計思想,而蘇聯人從中深刻認識到了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並在此後的設計中加以應用 ——這就是希買司的貢獻。
StG44與AK47 的異同
在外行人眼裡,StG44和AK47這兩種突擊步槍外觀一樣,兩者都採用弧形彈匣,導氣管在槍管上方,瞄具較高。弧形彈匣的曲面是功能的需要,因為中間型槍彈彈殼收口部錐度較大,採用弧形彈匣才不會出現供彈故障。
StG44和AK47都採用擊錘式擊發機構,擊錘由螺旋簧推動。這種螺旋簧在二戰中已在許多軍用武器上應用,如蘇聯PPS43沖鋒槍的設計師蘇達耶夫就已經在其設計的輕機槍上使用。但這兩種槍的安裝方法不同:AK47的發射機構固定在機匣中,扳機護圈裝在機匣底部,握把僅僅作為木製件螺接在機匣上,沒有它也不影響槍的功能;而StG44的發射機構、發射機座、握把是一個組件,用銷釘連接在彈匣槽後部,後面還有一個銷釘,將握把、槍托與敞開的機匣後部相連。
但StG44與AK系列有明顯區別。從機匣的構造上看,卡拉什尼柯夫按照其前輩托卡列夫、什帕金、捷格佳廖夫和蘇達耶夫的設計思想:以機匣為基礎,前接槍管,後接槍托。而StG44的核心件是節套,是由一整塊鋼錠銑制而成,節套前面連接槍管,後面連接機匣。
從動作原理上看,兩者雖說都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都是利用從槍管里導出的火葯燃氣能量完成開、閉鎖過程,但AK47採用的是槍機回轉式閉鎖方式,而 StG44採用槍機偏移式閉鎖方式。AK47的活塞和槍機框、槍機構成一個部件,活塞在火葯燃氣作用下向後運動,從而使槍機框和槍機向後運動,槍機在後坐的過程中被強制性地回轉開鎖,接著槍機框和槍機一起後退,同時從彈膛里抽出彈殼。而在StG44上,其活塞、活塞桿和槍機框構成一個部件,槍機框和槍機上各有一個鉤,活塞在火葯燃氣的推動下後退,活塞壓迫槍機框向後,槍機框在後坐的過程中兩個鉤扣合在一起,從而使槍機開鎖,完成抽殼和拋殼過程。
總之,我認為STG44 和 AK47 之間有相似,而且AK是學習STG44的思想,不是單純的模仿,所以總把二者相提並論是武斷的,當然這其中有很多是因為我們都哈德而反蘇,但武器無國界,我們還是不要把個人的意識來左右客觀的武器吧
⑶ 9A-91小型突擊步槍的操作原理是什麼
9A-91小型突擊步槍原本是A-91小型武器槍族中的一部份,A-91系列中包括了7.6239毫米、5.4539毫米、939毫米和5.5645毫米等4種不同口徑的型號,其他型號的名稱也相應地被命名為7.62A-91、5.45A-91、9A-91和5.56A-91。
這一系列的武器是由圖拉著名的KBP設計局設計的,在研製過程中,其他三種型號都被相繼放棄了,最後只有9A-91保存下來,並於1994年在圖拉兵工廠進行小批量生產。
9A-91原本是作為軍隊的PDW而設計的,但是被MVD和其他俄羅斯警察部門看中,作為類似於SR-3旋風小型突擊步槍那樣用途的武器。後來9A-91又作為一種「傘兵狙擊武器」的開發基礎,設計出VSK-94微聲狙擊步槍。
9A-91是導氣式操作原理,長行程的導氣活塞位於槍管上方,回轉式槍機有4個閉鎖突筍;機匣是由鋼板沖壓而成的,護木和手槍形握把均為塑料製品。鋼制槍托向上翻起,折疊在機匣上方;拉機柄在槍機框的右側,不使用的時候可以向上折疊;保險/快慢機在機匣左側,位於板機護圈上方。
上翻式照門有100米和200米兩個表尺距離,但由於瞄準基線比較短,而且亞音速彈的彈道也比較彎曲,因此作為沖鋒槍用途的9A-91的實際戰斗距離通常在100米左右。不過由於939毫米步槍彈比9毫米手槍彈有更強的殺傷力和侵徹能力,因此9A-91比其他型號的沖鋒槍或短突擊步槍的威力都要大。AN94突擊步槍
AK74小口徑突擊步槍問世以後,便被下發給了當時的蘇軍侵阿部隊。根據歷次戰斗經驗,士兵們反映該槍的精度不能令人滿意。於是,國防部又計劃重新研製一種全新的突擊步槍。
在同中央精密機械研究所合作下,相繼提出了多種不同結構式樣的未來步槍方案,如平衡全自動模式。這種模式就是槍機後坐時像「弩」式火箭筒那樣,有兩個質量在運動,一個向前,一個向後。
只要兩種力在理論上互相抵消,它們便同時停止運動,使後坐力受阻或減小;延遲後坐和可調射速原理。其中一個被稱為「阿巴甘」的方案,有12個設計小組參與研究制定,最後堅納基·尼科諾夫工程師領導的設計小組獲得勝利。原伊熱夫斯克武器工廠的繼承者伊孜瑪什工廠,組織兩個研製小組進行競爭,一個由尼科諾夫負責,另一個由小維克托·卡拉什尼柯夫領導。
當來自圖拉兵工廠的G.A.科波羅夫、來自伊熱夫斯克工廠的V.M.卡拉什尼柯夫和來自科福羅夫工廠的A.S.康斯坦提諾夫都建議採用平衡系統的時候,尼科諾夫卻反其道而行之,拿出了改變後坐沖量的槍機後坐方案。尼科諾夫知道,他所喜愛的BBSP系統不是靈丹妙葯,也不能阻止槍機後坐,但卻可以消除一些對射擊精度的負面影響。
當以2發點射方式以1800發/分的射速將2發槍彈擊發完畢之後,槍管還一直在進行後坐運動。只有當彈頭離開膛口以後,後坐力才到達射手肩部。這與德國的G11無殼彈槍何其相似!當後坐力產生時,對武器精度已沒有什麼影響了。
在1999年8月車臣戰爭中,首次使用AN94的俄海軍陸戰隊士兵都說它「棒極了」。士兵像愛護小提琴一樣愛護它。美國情報人員設法搞到了AN94步槍。但AN94的總設計師尼科諾夫說:「美國輕武器專家完全可以拆卸和仿製AN94式5.45毫米自動步槍,不過,這種槍的混合後坐力動作機理是他們永遠無法掌握的。」
AN94是根據混合後坐力動作機理設計的,採用單發、兩發和連發射擊方式,射擊密集度超過AK74數倍。它射出的5.45毫米39毫米槍彈侵入有生目標體內會馬上翻滾,乃至發生變形和破碎,由此大大增加能量轉移。
AN94部件採用由玻璃纖維增強的高強度聚合物製造。它還保存了用槍托肉搏的特性。它可掛槍榴彈,也能安裝拆卸式多用途槍刺,而且裝卸快速方便。它的多項技術性能確比AK74有明顯的進步,這預示著「世界槍王」卡拉什尼科夫的AK步槍時代快走到盡頭。
9A-91小型突擊步槍
⑷ 決戰朝鮮的四:武器裝備列表
以下所列出的武器,凡是後面帶有(美式)字樣的,表示只有美軍可以裝備,我軍部隊在達到5星軍銜以後也可以裝備(但工兵隊、醫療隊仍不能使用美式步槍)。 適用部隊:步兵隊、工兵隊、特種兵、運輸隊、醫療隊
彈葯消耗:1個單位
攻擊范圍:1個單位
評價: 絕大部分的步兵系部隊都可以裝備,消耗彈葯少(一次攻擊消耗一個彈葯),威力適中,但一次只能攻擊一個目標 名稱 威力 價格 三八式步槍 60 100 九九式步槍 75 200 M1917式恩菲爾德步槍(美式) 90 300 托卡列夫式半自動步槍(SVT-40步槍) 100 400 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美式) 120 500 M-1式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美式) 135 600 M1922勃郎寧自動步槍(美式) 150 700 FAL自動步槍(美式) 180 1000 適用部隊:騎兵隊
彈葯消耗:1個單位
攻擊范圍:1個單位
評價:只有騎兵才可以裝備 名稱 威力 價格 毛瑟槍 50 100 三八式馬槍 75 150 四四式馬槍 120 200 五三式步騎槍 180 1000 適用部隊:二星步兵,特種兵,三星騎兵
彈葯消耗:2個單位
攻擊范圍:4個單位
評價:可以攻擊4個單位的武器,威力中上,但需要消耗2個單位的彈葯 名稱 威力 價格 湯普森沖鋒槍(美式) 30 200 三七式沖鋒槍 45 300 M-16沖鋒槍(美式) 60 400 四一式沖鋒槍 75 500 五零式沖鋒槍 90 600 M1卡賓槍(美式) 110 700 四三式沖鋒槍 130 770 AK47卡拉什尼柯夫式沖鋒槍 160 1000 適用部隊:特種兵
彈葯消耗:1個單位
攻擊范圍:1個單位
評價:特種兵標志性武器,專門對付裝甲部隊 名稱 威力 價格 蘇式反坦克槍 50 300 蘇式火箭筒 75 500 M-1型巴祖卡式反坦克火箭筒(美式) 100 1000 M-20型反坦克火箭筒(美式) 120 1200 適用部隊: 機槍隊,裝甲車,二星運輸隊
彈葯消耗:2個單位
攻擊范圍:4個單位
評價: 機槍隊,裝甲車的主要攻擊武器 名稱 威力 價格 布倫式輕機槍(美式) 30 200 歪把子機槍 40 350 九六式輕機槍 50 500 傑格佳廖夫式輕機槍(蘇式輕機槍) 50 500 勃朗寧式機槍(美式) 70 800 大正三年式重機槍 80 1000 九二式重機槍 90 1150 勃朗寧重機槍(美式) 100 1300 戈留諾夫式重機槍(SG-43重機槍) 110 1500 適用部隊:三星機槍隊,三星裝甲車
彈葯消耗:3個單位
攻擊范圍:5個單位
評價:高級機槍隊,裝甲車的終極武器,消耗彈葯較多但威力很好 名稱 威力 價格 九三高射機槍 120 1700 M-15自行高射機槍(美式) 130 1900 M-16自行高射機槍(美式) 150 2000 適用部隊:炮兵隊,四星步兵隊
彈葯消耗:2個單位/3個單位
攻擊范圍:5個單位/9個單位
評價:低級炮兵隊,高級步兵隊的武器,威力一般但可以群傷 名稱 威力 范圍 價格 60mm迫擊炮 40 5 500 81mm迫擊炮 50 5 700 82mm迫擊炮 60 5 900 107mm重迫擊炮 70 9 1100 120mm重迫擊炮 80 9 1300 適用部隊:二星炮兵隊,坦克隊
彈葯消耗:3個單位
攻擊范圍:5個單位
評價:專門對付裝甲部隊的中程武器 名稱 威力 價格 四五式加農炮 90 1500 75mm無座力炮(美式) 110 1900 M-1式加農炮(美式) 120 2000 M-3式加農炮(美式) 130 2200 適用部隊:三星炮兵隊,坦克隊(僅七五、七六榴彈炮)
彈葯消耗:4個單位
攻擊范圍:13個單位
評價:炮兵隊和坦克隊的主力武器,攻擊范圍和威力都非常不錯,但消耗彈葯較多。二四零榴彈炮射程較小。 名稱 威力 價格 七五榴彈炮(M1式75mm榴彈炮) 140 2400 七六榴彈炮(76mm榴彈炮) 150 2600 一零五榴彈炮(105mm榴彈炮) 160 2800 一五五榴彈炮(105mm榴彈炮) 170 3000 二四零榴彈炮(240mm榴彈炮) 180 3200 適用部隊:四星炮兵隊
彈葯消耗:5個單位
攻擊范圍:21個單位
評價:炮兵的終極武器,攻擊范圍巨大 名稱 威力 價格 喀秋莎火箭炮 200 4000 戰役1:旗開得勝。前2回合主角和成天舒不要靠得太前,等敵坦克踩上地雷後再上。兩支無名步兵負責堵路,但不要將卡車撤退的路全部堵死以防敵拚死反抗。敵坦克只能由岳仞用反坦克槍攻擊,可先用兩回合騷擾降低防禦力後再攻擊,可節省彈葯。消滅進犯之敵後取倉庫寶物,然後四面圍上,25回合之後溫井敵軍突然逃跑,一擁而上消滅之。此戰可全殲敵軍自身0傷亡。
戰役2:溫井之戰。搶占高地,修築工事,重點敵軍可用疑兵凍住1個回合。最後剩下1支敵部隊時暫時疑兵凍住不要消滅,10回合後敵援軍出現,消滅殘余敵人,全體轉移到東部高地等待敵軍前來。
戰役3:三戰三捷。此戰南北夾擊,無甚難度,有一支裝甲車部隊加入,要重點培養,坦克出來之前它是打前鋒的主力戰斗部隊。
戰役4:雲山大捷,四麵包圍,等待8回合時當面敵人撤退,再一擁而上。南逃敵人無鬥志,只需要注意前來救援的敵軍。此關我運輸隊出現,好好培養,能當裝甲車使喚,伴隨裝甲車沖鋒。
戰役5:寧邊,派出的部隊不同。開始時小心地雷,需快速推進,20回合援軍趕到時敵人全部撤退。
戰役6:軍隅里1。涉水機動力比較強的兩支騎兵走東面迂迴,正面裝甲車、汽車打頭,3個特種兵隨後,一擁而上。消滅當面之敵後南下,消滅飛虎山之部隊但不要佔領山頭,繼續南下將軍隅里的部隊消滅到只剩1支工兵隊,回師佔領飛虎山。
戰役7:軍隅里2,第2支裝甲車部隊加入,但在換裝輕型裝甲車之前,只裝備汽車的裝甲車部隊防禦力還不足以達到0傷亡。派3支有力部隊即可消滅東北方向韓軍,其餘部隊南下再次攻佔軍隅里,留一支部隊不要消滅直到麥克阿瑟前來救援,由於麥克阿瑟統率、智力均99,因此疑兵很難,多存檔,讓同志們打一槍是很爽的。
戰役8:誘敵深入。派出7支有力部隊,消滅零散敵軍,然後集中於中部橋頭等候麥克阿瑟前來送經驗。此關可確保將兩支裝甲車升到12級。
戰役9:缺口,集中2輛換裝後的裝甲車,先沖擊左側敵軍陣地,裝甲車掃第一輪,特種兵再隨後跟上補槍,基本可保證我方0傷亡。右側敵軍留一支不要消滅直到敵援軍抵達。
戰役10:急行軍。搶佔三所里,但是實在不用著急,一路往三所里攻擊前進,但不需要直接佔領三所里,可以消滅所有敵軍直接過關。
戰役11:保衛三所里,消滅東北和西北之敵後,派1個特種兵前往消滅三支裝甲車,再派一輛裝甲車鎮守龍原里,拖住前來救援的敵軍,等兩個特種兵回師全殲敵軍。至於三所里本部,留守的部隊完全可藉助地形全殲敵軍。
戰役12:圍殲。敵逃兵滿山遍野兜住後全殲。敵援兵救援不積極,離它們遠一點就可,吃光逃兵後再掉頭收拾援兵。
戰役13:收復平壤。用手雷爆破筒之類再加特種兵補槍對付軍艦,2裝甲車集中在一個方向,沖上去消滅敵榴彈炮後,特種兵騎兵再跟上。
戰役14:突破臨津江。戰術同上一關。此關無法得滿分,因為敵軍陣營中有4支部隊在第一回合突然遁了。
戰役15:解放漢城,此關依舊爆破筒炸軍艦,但是動作要快,因為有不聽命令的朝鮮人民軍參戰,拖太久了這些笨蛋在敵人空襲和榴彈炮之下傷亡將非常慘重。
戰役16:糧食。這關也要快。裝甲車帶足爆破筒,到海邊倉庫里找寶貝順便炸軍艦。
戰役17:掃雷。出戰部隊沒選趙澤林你就重玩吧。讓趙澤林選行軍-取消即可探出地雷,反復幾次,可以將他附近一片地區在一個回合內都探一遍。騎兵別忘了去搶南邊倉庫的寶物。
戰役18:不粘的磁性戰術。南方4部隊北撤,順便把上一關的地雷還給美國人。北方4部隊南下,在中部平地全殲敵軍,注意留一支拖著等敵人援兵到來。沒韓先楚什麼事,可以留下他的裝備。
戰役19:橫城反擊戰。左路部隊與砥平里敵軍對峙,中路部隊在消滅了橫城守敵之後,迅速支援朝鮮人民軍,然後一齊殺向砥平里,全殲敵軍。
戰役20:血紅的漢江。派兩支快速部隊消滅北方韓國游擊隊,南方依託河流殲滅來犯敵軍。佈雷艇部隊可炸沉2艘軍艦,剩下那2艘還是爆破筒解決。
戰役21:空間換取時間。南方4部隊北撤,5回合敵在中央山區空降,全殲之。隨後依託地形殲滅進攻敵軍,最後主力部隊圍著下方敵主將,用小步槍慢慢打著玩(可以升幾級)。
戰役22:第5次戰役。坦克登場!出發前讓運輸隊騎兵隊額外帶上1門76榴彈炮、1門105榴彈炮,給新加入的坦克和炮兵用。先用2輛坦克、2裝甲車零傷亡地慢慢轟擊敵陣地,10回合後敵人從戰壕中撤出南逃,立即追擊,坦克打頭,一擁而上。
戰役23 :為了八千傷員。坦克斷後,其餘4支部隊趕緊去追傷員,先用幾次醫療穩定傷員,再消滅側翼包抄敵軍,最後再消滅敵主將裝甲車。注意會有敵人的特種兵空降。
戰役24:鐵原阻擊戰,很容易,敵人很分散,似乎全殲也不容易拿滿分。
戰役25:危機。救援180師,坦克先攔截消滅北上之敵,隨後屯在中北部,敵會有特種兵空降,坦克和炮兵的榴彈炮能讓特種兵空投下來的當回合就全部over。下邊敵人主將派一輛坦克去就能收拾。
戰役26:夏季攻勢。坦克和騎兵打頭飛速急行軍南下,一個重炮拍敵人,一個幫不聽指揮的人民軍挖戰壕。其他就沒什麼難度了。
戰役27:秋季攻勢。左路敵軍不是問題,右路至少要一個坦克一個特種兵,飛速狂奔南下幫人民軍……此關人民軍的部署比上一關還弱,得滿分不容易。可以把除炮兵之外的人民軍武器全下了。
戰役28:空中絞殺。此關運輸隊有兩批。第一批運輸隊死傷慘重,因敵空降兵就落在其旁邊,第二批好點。收拾光空降的特種兵,2坦克到右下恭候敵援軍,一網打盡後順便把那4艘軍艦收拾了。這關坦克和大炮可以放開了打,彈葯管夠……克拉克和另外一艘敵艦夠不到,洪學智的裝備可以拿走。
戰役29:海上的釘子。沒什麼難度,別忘了揀倉庫寶物,另外讓坦克沿著海岸把軍艦全收拾了。
戰役30:鐵原反擊戰。朝鮮同志又是拖後腿的,最好至少派一個坦克一個特種兵火速支援它們,實在不行就把原先繳獲的原子彈用了吧……(=___=)
戰役31:上甘嶺戰役。兩個高地的守軍暫時撤退,待主角和兩個坦克趕到後一頓炮火就奪回了。正下方的范將軍是我方部隊升級的好幫手。
戰役32:8.52作戰計劃。第三支坦克部隊加入!別忘了預先給坦克帶1門榴彈炮。此關我方可謂是裝備精良保障有力的現代化作戰方式了。人民軍也總算聰明點了,知道呆在掩體里防守。2輛坦克分別支援一個方向的人民軍,注意用特種兵凍住一支敵軍等敵人援軍到來。10回合援軍空降,立即拍死,但還是凍住一支,等敵人的第二波援軍。至於軍艦,坦克有空的時候沿著海岸線打一打就沒了。
32關之後,如果你的得分超過3000分(實際上除了臨津江、秋季攻勢、鐵原反擊戰會出一些小小的問題外,其餘關卡應當是全部150滿分),會讓你選擇是不是繼續談判。當然不談,打到底。
戰役33:金城戰役。本關可以兵分三路,由東、中、西三個方向達成對敵人的包圍殲滅。這關又有不聽指揮的朝鮮人民軍,討厭。注意地雷。
戰役34:第六次戰役。人民軍終於不煩人了。最後所有部隊圍著克拉克,用小步槍慢慢升級。
戰役35:敵後空降兵。一個特種兵火速支援右邊的朝鮮游擊隊,實在不行就放顆原子彈(=___=),其餘部隊也加速前進,一定要沖在朝鮮游擊隊的前頭。
戰役36:營救戰俘。不難,此關有4把天劍絕刀,攻擊力500,榴彈炮的射程,一定要取回來。
戰役37:釜山防禦圈。不難,下方要多集中坦克和炮兵,上方天劍絕刀開路。最後所有部隊集中到下方敵人主將那裡,小步槍小機槍打打升級。
戰役38:奇跡--統一朝鮮。出發時平均分配兵力,每個方向都配備1輛坦克1支炮兵,人民軍部隊第一回合就讓他們撤退。攻入核心陣地後留一支敵人裝甲車不要打,等麥克阿瑟上岸。部隊疏散到全地圖,讓2支兵力超過2000的部隊聚在一起扛原子彈,20回合麥克阿瑟上岸,原子彈也爆炸,但因為部隊全部疏散了,原子彈給你造成的傷亡只有3000,還有一半是可以醫療 回來的……消滅麥克阿瑟,此關滿分。通關。 所謂正常打法,就是以武器攻擊為主的打法。西山居設計游戲的本意也是希望玩家採用正常打法。不過在網友的不懈摸索下,誕生了另一種以策略「疑兵」為主的打法,姑且稱為策略打法。簡而言之,就是主要角色(主要是幾個特種兵)以發展智力為主,狂練疑兵到10級。然後一開仗,會疑兵的兵種就沖上去施展大范圍疑兵。採用這種打法,敵人幾乎無法還手,在高難度下更容易保持己方零傷亡,而且主要角色在十幾關時就可以練到99級(因為施展策略的經驗值是固定的,而用武器攻擊的話如果己方等級比敵人高則幾乎不漲經驗)。這種情況下,你常會看到敵人小兵打主角一槍暴漲20級的搞笑場景!
⑸ 「AK—47」的歷史是怎樣的影響又是怎樣的
AK47是卡拉什尼柯夫在參考了二戰期間德國的MP-44突擊步槍設計出來的第一支大規模裝備的制式突擊步槍.1947年定型並裝備部隊隨後開始裝備華約成員國AK47以可靠性高操作簡便威力大而聞名於世你可以把它從樓上仍下然後在被汽車碾過揀起來仍然可以使用而且作戰環境對AK-47沒有多大的影響到現在也沒有幾支槍能達到AK-47這么高的可靠性普通人只要花上1-2個小時就能學會AK-47的使用和不完全分解.其有效射程大於600M最大射程超過了800M1000M以外AK-47射出的子彈仍然可以傷人不難看出AK47威力有多大吧?前蘇聯也大量的出口AK47全球也有不下30個國家仿製過AK47AK47也是第一支以"槍族"出現的自動步槍;標准型傘兵型(槍托可折疊)班用輕機槍狙擊步槍甚至還有無托型如果嚴格的說現在俄軍裝備的AK-74系列也是AK47家族中的一份子.
在蘇聯解體後大量庫存的AK47外流這支價格便宜可靠性高操作簡便威力大的步槍自然也就很受恐怖份子的歡迎,恐怖份子也就無形中給AK-47擴大了影響力
AK47畢竟是半個多世紀前設計出來的武器現在AK47已經無法滿足士兵的作戰要求現在很多國家都對其部隊中的AK47進行了改進來彌補AK47精度差附件通用型不好等缺點在今後5-10年的時間里AK47依然會活躍在很多國家的軍隊中同樣還會是恐怖份子手中最理想的武器之一
⑹ AK47的真名是什麼
是問槍還是樂隊啊
卡拉什尼科夫(Калашников)自動步槍(Автомат)
設計師的名字會被放在槍械種類的後面,所以縮寫是AK(托卡列夫設計的SVT半自動步槍就是這樣)
同時,槍是1947年裝備蘇聯軍隊的,所以編號就是47
合起來就是AK-47
AK47樂隊簡介2006年11月13日 星期一 09:50當時在「焚」樂隊的老貓有替人文身的特殊愛好。有一天,徐凱找老貓文身,當時徐凱還是個沒畢業的在校學生,對搖滾的認識處於典型的萌芽狀態。徐凱和老貓聊起他正和一個叫阿泰的吉他手一起碰東西,做了一些歌。通過和老貓的幾次接觸後,兩人熟了起來,徐凱帶阿泰來找老貓玩,請老貓幫他們修改還不成形的作品,提些建議。那時徐凱他們樂隊還不成形,老貓去他們排練場玩了幾次,大家感覺都挺不錯。在此期間,老貓對音樂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可是在「焚」無法實現,於是有了和徐凱他們一起組支樂隊的想法,表達一些「焚」以外的東西。於是,老貓和徐凱,阿泰深談了幾次,大家都很高興。於是約時間由老貓帶上原「第七天」的鼓手小歐和文身認識的朋友全磊,在青年湖的排練場進行了第一次排練,通過這次合作,大家發現排練時的氣氛和感覺都非常好,給人極大的鼓舞。於是老貓正式和大家談了組樂隊的意圖,列出了排練計劃,並給樂隊起名為「AK-47」,因為他們想要的就是這種有力量,兇猛的感覺。
2000年10月,AK-47樂隊正式成立。樂隊很快有了自己的第一首歌《跳》,這是一首歌詞和意境都很不錯的作品,現在已經被精益求精的樂隊拋棄了,但也許等到合適的時候會拿出來重新編配。如此排練了一個月左右,老貓在音樂上又有了新的認識,於是他又拉上一塊玩了好幾年的好朋友,「第七天」樂隊的吉他手鄧迎,因為鄧迎喜歡一些電子的東西,於是加入AK-47之後由他負責音效。這個六人陣容在排練了兩三首歌之後就開始演出了。2000年12月,樂隊和「陳屍」,「窒息」等死亡樂隊在豪運酒吧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演出,樂隊獨特的音樂和統一的著裝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大家從沒想過中國會有穿隊服的樂隊。當時樂隊的編配為三吉他,演完之後有人認為樂隊做的是即興實驗音樂,但由於樂隊老和死亡樂隊一起演出,又被人當成是支死亡樂隊。就這么邊排練邊演出的過了一個月。
2001年1月的時候,樂隊發生了第一次人員變動,阿泰的家人要他去德國打工,他不想去,但由於家人給他施加的壓力很大,在隊友們的再三挽留下,他還是離開了樂隊。(但也沒去德國,至今仍在北京,聽說走不了了) 就在阿泰出現問題時,老貓在一次演出時遇見了一直想聯系但總找不著的李四偉,因為老貓在「焚」時想找李幫忙彈吉他的,結果李四偉就來了AK-47,接替了阿泰離開留下的位置。幾天後,老貓又一個文身結識的朋友,從事戶外運動的曹爽跟老貓聊起想學鼓,曹曾看過樂隊排練,和成員們互相感覺挺好的,尤其和老貓私人感情特好,大家一塊玩的很開心。這時老貓又有了新的想法,想在音樂中添加工業的元素,於是在老貓的勸說下,曹爽放棄了學鼓的念頭,買了一台MC303舞曲編輯機加入了樂隊。七人陣容的樂隊通過一系列的排練和演出逐漸奠定了他們音樂的基礎,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樂隊有了《跳》,《仙境》,《超度》,《生命是極大的浪費》,《川流不息》,《燃燒戰車》等作品。
2001年5月,樂隊報名參加第二屆迷笛音樂節,由於當時報名樂隊太多,AK-47的名氣不大,加上樂隊成員中並沒有迷笛學校的學生,險些被淘汰,多虧「痛苦的信仰」主唱高虎推薦,迷笛學校的孫曄力保才得以參加。也許是機緣巧合,樂隊被安排在音樂節的第三天倒數第三個演出,後面是T9和在地下圈內大名鼎鼎的「舌頭」樂隊,盡管很晚了,但很多人都在等著看「舌頭」。在一支老死亡樂隊「赤旗」之後,AK-47一登場就顯得與眾不同,樂隊成員在台上的狀態和氣氛都特別好,統一的著裝,獨特的音樂,暴躁的現場讓很多人記住了這支樂隊。 音樂節過後,樂隊的演出就多了起來,但一次大的人員變動也隨之而來。曹爽因為個人原因,老是缺席排練,並且在樂隊錄制《搖滾北京4》的單曲時也沒有參加,樂隊成員對他極其有意見,導致了他的離開。一個在迷笛上表現極為瘋狂的鐵托王冉加入了樂隊,頂替了曹爽。兩個月以後,不是特別喜歡重型音樂的鼓手小歐離開了AK-47,去了另一支樂隊「春秋」。主唱全磊也厭倦了樂隊生活,退出了樂隊。這期間,前「焚」樂隊的鼓手小秦跟樂隊排練了一段時間,但他太忙了,因為他同時還是「748」和「恣慰」的鼓手,然後鼓手換成了由「夜*」主唱胡松介紹的盧煒。自全磊走後,樂隊步入了動盪的尋找主唱的日子,試了好多人都不滿意,其中前「微」樂隊的貝司手劉小寧,隨樂隊演出過一次,但還不是合適的主唱人選。這時徐凱由於音樂理念上還有點不成熟,再加上樂隊紛亂的變動,導致了他的離開。「液氧罐頭」的孔鴻加了進來。主唱換成了小謝,雖然他很努力,但樂隊成員對他一直不滿意。 2002年1月,樂隊在老貓的家鄉參加了昆明現代音樂節。陣容為:主唱--小謝;吉他--李四偉,孔鴻,鄧迎;貝司--老貓;鼓--盧煒;舞曲編輯--王冉。從昆明回來後,小謝去了紐西蘭留學,王冉成了新一任主唱,李四偉由於種種原因離開了,徐凱回了樂隊,王冉好朋友孟慶旺加入樂隊。
2002年5月,樂隊參加第三屆迷笛音樂節。陣容調整為:主唱--王冉;吉他:徐凱,孔鴻;貝司--老貓;鼓--盧煒;采樣--孟慶旺;舞曲編輯--鄧迎。由於在音樂節上那次不愉快的經歷,AK-47最低糜的時期到來了。由於個人原因和對樂隊的灰心,鄧迎回了老家雲南,孔鴻回了「液氧罐頭」。老貓經過長時間的考慮,決定自己來唱,因為AK-47作品的歌詞和音樂創作方向主要是老貓決定的,以前的主唱在表達時都不是很到位,包括至今公認最好的主唱全磊。然而在樂隊最需要鼓手的時候,盧煒卻離開了大家,加入了「病蛹」。但是「歲月不會讓一項偉大的事業失去新血」,吉他手呂夏飛,貝司手李志彤,鼓手朱迪加入了樂隊。樂隊的排練場也搬到了樹村。徐凱再次離開樂隊,換成了前」混血「的馬君。通過頻繁的排練演出,樂隊逐漸恢復了生機。最後一次變動是朱迪因個人原因回了老家雲南,換成了現在的符松。現在樂隊陣容為:主唱--老貓;吉他--呂夏飛,馬君;貝司--李志彤;鼓--符松;采樣,舞曲編輯--孟慶旺。經過了這么多次的人員變動,樂隊終於穩定了下來,形成了現在這個更有力量,更兇猛的AK-47。
⑺ 81式步槍的設計師是誰
81式槍族自裝備以來,以其射擊精度好,動作可靠,質量輕,槍身短,結構簡單緊湊,操槍、攜行方便,機動性好,火力猛,壽命長,一槍多用,以及彈鼓、彈匣等多數零部件都可以在槍族各槍之間互換通用,全槍外形美觀大方等優點深受部隊歡迎,並經過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期的實戰考驗。從1983年起全軍裝備,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軍目前的正式裝備,並已進入國際市場。AK自動步槍設計者卡拉什尼柯夫到中國訪問時,曾握著81式槍族設計師王志軍的手,激動地說:「你造的槍比我的好。」
然而,事物總有兩面性。81式槍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的創新及應用,甚至外形與56式沖鋒槍也很相象。這是81式槍族的嚴重不足。不過81槍族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特別是開式彈鼓的創新發明,為步槍新的研製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細看倒數第五行)
⑻ 普希金的愛情故事
普希金的一生,是最求愛情的一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玫瑰伴隨著他,並為之寫下了多少精彩艷艷的詩篇。「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便是對他最好的詮釋。
一、普希金早戀
還是七八歲的時候,小普希京就對一位名叫索菲亞•尼古拉耶芙娜•蘇什科娃的小同學產生好感。小普希京經常到她家裡作客,鬼使神差地迷上了她蓮蓬一樣散開的花裙子和那雙水汪汪的藍眼睛。美麗的小女孩以她流水般的笑聲和柔情塑造了一位神童詩人。
二、從小學到大學,他都在追求異性。
1811年進皇村中學讀書後,早熟的小詩人的玫瑰夢做得更加燦爛了。他曾一度戀上了他的一位同學的妹妹,向她獻上了一束鮮艷的玫瑰花和與玫瑰花一樣鮮艷的詩篇。
他也曾一度戀上校長家裡寄居的法國姑娘,以他的「剎那間的愛的昏厥」和詩心去撩撥那位女郎的情懷。在皇村劇院看戲後,他又愛上了農奴女演員娜塔麗亞,幻想著在雲霓中與她有一次怯懦而甜蜜的邂逅。在他十分祟拜的歷史學家卡拉姆辛家中,他十分天真地向卡拉姆辛夫人表白了愛情,以弄得他們夫婦哈哈大笑。
三、踏入社會後,普希金追求過的女人。
他邂逅了一位貌美如花的絕代佳麗:年僅16歲的姑娘——娜塔麗亞•岡察洛娃。
古典的端莊,憂郁的俏麗,深邃的目光像在凝思,輕盈的步聲如同唇邊的嘆息。當她頭戴金發箍、身穿白色的連衣裙出現時,詩人驀然發現了世界原來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他暈眩了,並拜倒在她面前一次又一次地求,最終他們結為伉儷。
普希金創作特點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的精神實質是對美的和諧的追求,但這里的「和諧」並不是一味地指各部分之間的融洽與「友好」,而且也包含著沖突。
這種沖突在普希金的創作中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精神與肉體,英雄主義與田園氣息,悲劇精神和樂觀原則,這就構成了作品潛在的或深層的二元對立精神;同時,這種二元對立精神體現出創造性和藝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