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本來的目的是通過懲罰世人來清除他們的罪孽,但是後來因為Pete和黑人的介入。他要了解對手,於是去警察局找到了Pete的資料,然後嫉妒Pete有個那麼好的老婆,在Pete離開了之後,他貌似嘗試著去追他老婆,(應該在幾天前就已經勾搭上了,於是了解到了Pete有了孩子)(很可能有身體上的侵犯),但是不成功,於是把他老婆給殺了,順帶把孩子也殺了。然後去警察局自首(因為他意識到了自己犯了嫉妒),把Pete他們帶到那麼遠的地方是因為他知道Pete在警察局不可能殺得了他。在到了荒地之後,走那麼遠是因為他想要爭取時間告訴Pete他殺了他老婆兒子,從而激怒Pete。郵遞員准時到達。Pete從黑人的含糊不清加上兇手說的話,就信了兇手的話,憤怒之下。把兇手殺了。
當然這都只是猜測,究竟盒子里裝的是什麼沒人知道。而兇手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他妒忌Pete的美好生活,因而對自己有愧疚感(感覺他可能還怕死,因為他要真的想死,幹嘛不自殺呢),於是讓Pete解決掉自己。
Ⅱ 求電影《七宗罪》劇情簡介以及故事結果。
一、劇情簡介:
「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這是天主教教義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城市中發生的連壞殺人案,死者恰好都是犯有這些教義的人。
兇手故弄玄虛的作案手法,令資深冷靜的警員沙摩塞(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飾)和血氣方剛的新紮警員米爾斯(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飾)都陷入了破案的謎團中。
他們去圖書館研讀但丁的《神曲》,企圖從人間地獄的描繪中找到線索,最後從宗教文學哲學的世界中找到了兇手作案計劃和手段的蛛絲馬跡。兇手前來投案自首,這令眾人都鬆了一口氣,以為案件就此結束,怎料還是逃不出七宗罪的殺人邏輯,這次兇手瞄準的目標,是那個犯了「憤怒」罪的人。
二、故事結果:
兩個警探回到警局後,兇手John來自首了。他說他還藏了兩個人的屍體,但是只能帶Miils和William去,否則他會以精神疾病脫罪,於是倆警探答應了。
他們開車去了荒原,後來有個人送快遞過來,William拆開看到裡面的東西後很驚訝,讓Mills放下槍,這時候John說自己就是嫉妒Envy,急怒之下Mills(John認為Mills是暴怒Wrath)知道了自己的妻子被他殺了,於是開槍打死了John。
《七宗罪》角色介紹:
1、大衛·密爾斯
密爾斯是一位從外地轉調而來的警官,但是對於他所看到的社會亂象,心中仍然保留一絲的正義感,希望能一盡己力,來改善人們的罪惡以及黑暗面,但是他火爆、耐不住性子的急躁個性卻是他的致命傷。
2、威廉·沙摩塞
任職幾十年,擁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對於人性的罪惡,他卻感覺使不上力,多年來的執法,讓他感到對於人們的冷漠與犯罪毫無改善,甚至日趨惡化,在面臨退休的日子裡,他只想盡快離開這個罪惡都市。
3、翠茜·密爾斯
她是密爾斯的妻子。跟密爾斯在高中時期相戀、交往,隨著密爾斯的調職,對於新生活從一開始的期待轉變為失望及沮喪,更甚至因為懷孕而害怕將來小孩子會受到環境影響。
Ⅲ 電影七宗罪最後布拉德皮特被判處死刑了嗎
按照兇手的意願,皮特應當判處死刑,因為按照兇手的邏輯,凡是觸犯七宗罪的人都應當死去。但如果按現實中的法律,皮特不一定會被判處死刑。因為電影中沒有明示出來,所以我們按照七宗罪兇手的意願,還是傾向於相信皮特會被處死的。
Ⅳ 《七宗罪》的結尾,Tracy真的掛了嗎
Tracy掛了,是從John口中說出的,目的是要引起Mills的憤怒,這個目的不用懷疑;但John說的可以是假話,只要能激怒Mills就行。
電影名字叫《七宗罪》而不是《七條命七宗罪》,死八個人它還是叫七宗罪,那些認為「七條命七宗罪」才完美的人請自己安慰自己,tracy死了。
第二、按劇情推論,看摩根費里曼的反應就知道tracy死了,否則,以他在劇中沉穩冷靜的性格,他不會看到包裹之後就馬上跑過去扔下槍,還叫男主扔下槍,因為他怕皮特已經知道老婆被殺要報仇,而且在凱文史派斯告訴布拉德皮特真相的時候他不會不解釋,所以tracy死了。
影片評價
《七宗罪》是一部經典黑色驚悚片,劇情與天主教中的七種死罪緊密相連,但影片的高明之處在於沒有機械性的將這七宗案件羅列在一起,而是從兩名警探的視角出發,逐漸的推理向案件背後的真相,而凱文·史派西扮演的連環殺手不但以自首的方式讓案情峰迴路轉,第六、第七宗案子的完成更是出人意料。
《七宗罪》的電影場景被導演大衛·芬奇布置得像後現代裝置藝術的展覽場,比如饕餮罪現場讓人作嘔的黃光色調義大利面、淫慾罪現在的紅色血腥場景、驕傲罪里潔白房間顯現的恐怖感,以及懶惰罪里污穢黝暗的綠色光影,當然混沌和黑暗才是影片的主調。
Ⅳ 電影七宗罪的結局
天主教明言七宗罪:「饕餮」、「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憤怒」、「淫慾」。沙摩塞是承辦兇殺案的資深員警,即將退休,而米爾斯是新手,一付興致高昂,自願請調至這一分局。星期一上午,一件兇殺案發生,兇手在冰箱後寫著「饕餮」,星期二,是一位律師,現場寫著「貪婪」,一天一個,依七宗罪而死。面對此案,沙摩塞心中有諸多掙札,住在這城市已久的他,早已習慣,冷眼看事情,本想不接此案,幾經考慮又留下來幫米爾斯,米爾斯血氣方剛,沖動易怒,故弄玄虛的兇手因而選上他做為七宗罪的最後一人-「憤怒」。強竟殺了米的妻子崔西來激怒他。讓自己成為「嫉妒」,米爾斯成為「憤怒」,強也贏得了這場游戲。沙可以退休了,但看著囚車中的米爾斯,究竟是社會始終如此不堪,或者天真單純也是一種罪。
兇手是強
Ⅵ 七宗罪最後結局之謎到底是什麼
七宗罪最後結局之謎底是到星期日,威廉就要退休了,而約翰打來電話告訴他們他又下手了。一個女人赤裸地死在床上,旁邊寫著「驕傲」。威廉決定辦完這個案子再退休,可約翰卻突然來自首了。謹慎的威廉認為事情不會如此簡單。
因為還有兩條罪未完成,約翰一定還有花招。約翰招認還有兩具屍體,並願意帶他們去找。這時,有人給米爾斯送了個包裹來。威廉打開時卻發現了裡面竟是翠西的頭顱,約翰告訴米爾斯是「嫉妒」殺死了翠西。
盛怒和悲傷之下的米爾斯無法控制自己,開槍打死了約翰,他犯了「憤怒」之罪,是完成7條訓誡的最後一人。看著米爾斯被押上警車,威廉面對夕陽默默無語。
角色介紹
1、大衛·密爾斯演員: 布拉德·皮特
密爾斯是一位從外地轉調而來的警官,但是對於他所看到的社會亂象,心中仍然保留一絲的正義感,希望能一盡己力,來改善人們的罪惡以及黑暗面,但是他火爆、耐不住性子的急躁個性卻是他的致命傷。
2、翠茜·密爾斯演員: 格溫妮絲·帕特洛
她是密爾斯的妻子。跟密爾斯在高中時期相戀、交往,隨著密爾斯的調職,對於新生活從一開始的期待轉變為失望及沮喪,更甚至因為懷孕而害怕將來小孩子會受到環境影響。
(6)結局七宗罪電影擴展閱讀:
《七宗罪》是一部由大衛·芬奇執導,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格溫妮絲·帕特洛、凱文·史派西等人主演的驚悚懸疑片。
該片以罪犯約翰·杜製造的連環殺人案件為線索,從警員沙摩塞和米爾斯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七宗罪」系列謀殺案的故事。1995年該片在美國上映。1996年該片獲得了第5屆MTV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Ⅶ 《七宗罪》的結尾時怎莫回事影片中第七種是什麼
七宗罪為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一般看法是那個箱子里是布拉德皮特飾演的米爾斯的妻子的頭,他在盛怒之下開槍打死了兇手。於是兇手死於原罪「妒忌」(他妒忌米爾斯和睦的家庭),而米爾斯死於原罪「暴怒」。
不過還可以提兩點,第一:如果那盒子里是米爾斯的妻子的頭,那麼整個電影里就死了8個人,且其中一人並非死於原罪(米爾斯的妻子)。第二:即使導演也沒有直言那個盒子里是什麼,只知道這東西讓米爾斯無比憤怒了。所以也有說那個盒子里是米爾斯還在妻子肚子里的孩子,另外還有實際上盒子里有什麼不重要,關鍵是摩根弗里曼(那個老警察)讓米爾斯以為那是什麼······
Ⅷ 七宗罪電影有何寓意,結尾有些看不懂啊
最後的畫面:黃昏,威廉獨自站立。對應最後的台詞,就算世界永遠不是美好的,也都值得為之奮斗。黃昏以後的黑暗和必然到來的黎明,必然永久對立。正是如此,威廉在黃昏中的身影,猶如黑暗中的守護者,讓人可以安心在黑暗中奮斗,前行。這也是《七宗罪》最後的精華所在,雖然陰郁充斥全片,希望之光在最後一刻卻如此的溫暖。
七宗罪,其最初是由希臘神學修道士龐義伐草撰出8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包括暴食、色慾、貪婪、傷悲、憤怒、懶惰、妒忌和傲慢。六世紀後期,天主教將8項罪行減至7項,以對愛的違背程度為准則,將自負並歸於傲慢,傷悲歸於懶惰,並加入妒忌,將其順序改為:傲慢、妒忌、憤怒、懶惰、貪婪、暴食及色,欲。
(8)結局七宗罪電影擴展閱讀
但丁在《神曲》里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為:
一)淫慾-不合法禮的性慾,例如通姦。(但丁的標準是「過分愛慕對方」,而這樣便會貶低了神對人們的愛)
二)暴食-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慾、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分貪圖逸樂」)
三)貪婪-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為之貪婪。(或是以但丁的觀點,貪婪是「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四)懶惰-懶惰及浪費時間。(懶惰被宣告為有罪是因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補缺失,但應該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對自己是百害而無一利)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從但丁的神學觀念上去看,懶惰是「未能全心愛上帝,未能全副精神愛上帝,未能全人之心靈愛上帝」-具體來說包括懶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滿足及無責任心)
五)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適當(邪惡的)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予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欲亦被歸作憤怒。
六)嫉妒-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對自己資產的喜愛變質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擁有者的慾望)
七)傲慢-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優秀的存在。
四世紀當時的埃及僧侶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Evagrius Ponticus),把這些罪行定為八種「致命的激情」(8 deadly passions),而在東正教方面,這些沖動仍然被描述為「致命的激情」,而不是深藏在他們體內的罪孽。而主動迎接這些「激情」或拒絕與這些「激情」對抗的人在正統基督徒道德神學(Orthodox Christian moral theology)方面是被定位成有罪的。
Ⅸ 《七宗罪》的結局沒看懂
首先兇手光顧了大衛的家,殺死了他懷孕的妻子,並把他妻子的頭砍下來放入紙箱中作為快遞郵寄出去,然後兇手自己到警察局投案,並以此為條件要求大衛和威廉和他一起來到荒野中,等快遞車的運達。快遞車到達以後,快遞紙箱被威廉打開並看到了裡面的頭顱。
兇手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自己首先犯下了七宗罪中的「妒忌」,他妒忌大衛的美滿家庭(兇手從小沒有享受到來自親人的溫暖,直到中年仍然孤身一人),進而殺死了大衛的妻子。他需要有人處決自己,就精心安排了這一系列的計劃。
大衛知道妻子被殺後,悲憤交加,不顧威廉的勸阻下還是殺死了兇手,警察輸了,兇手贏了,大衛終於犯下了「憤怒」這項罪名,七宗罪最終還被湊齊了。
Ⅹ 如何解讀電影七宗罪
對於這部影片來說,七宗罪以及其中一些有關宗教的理解也好,書籍也好,概念也好,都是一種借口,一件外衣,電影只是以宗教之名來表達某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卻又是最偉大的殉道者。為了心中的信仰,他可以毫不猶豫的舍棄生命,他對自己的罪像對待他人一樣毫不留情,甚至對自己精密設計的死亡結局,更像是一場弘大的以生命為代價的行為藝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