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一封家書電影結局

一封家書電影結局

發布時間:2022-10-07 13:08:40

⑴ 一封家書!!!!!!!!

聖誕節快樂。
這個笑話是蠻好笑的。
也說明了現在這個社會是這樣的。
天空是藍的。。

⑵ 一封家書屬於哪部小說

《一封家書》是一本集結歷代名人寫給父母和子女的信件的書。入選的幾十封信件,時間橫跨三千年余年,從春秋時代的第一封私人家書到魏晉唐宋時期,從晚清民初一直到現在。信件的主角囊括周公、諸葛亮、康熙、曾國藩、左宗棠、梁啟超、傅雷、胡適、魯迅等歷代名人。

書籍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父母寫給子女的家書,入選信件皆為充滿愛與智慧的教子名篇,以輕松、親切的風格展現父母和孩子之間在讀書、做人、立志、處世等方面的交流,每一封信都在打開一個栩栩如生的真實場景和教子故事。

第二部分為子女寫給父母的家書,外人眼中的著名作家、戰士等紛紛展示柔軟的一面,書寫心中那份純粹、醇厚的愛。



(2)一封家書電影結局擴展閱讀

《一封家書》的作者是葉頂,籍貫湖北,先後任知音傳媒集團編劇、《新聞信息報》主編、北京玉兔文化有限公司第一事業部主任等職務,現為九派(武漢)全媒體有限公司供職。

先後出版書籍有《新中國的集結號:南下、南下》(編著),《中國詩詞大會每日讀詩日歷》(特約編輯)、《躬耕詩草》等。

由年輕品牌策劃人葉頂先生編著的《一封家書》,一上市便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榮登當當網等平台新書榜銷量前100名之列,並快速上升。這反映了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人民群眾對於久違了的傳統「家書」返璞歸真的需求。

本書的編著者葉頂表示,一個家庭能否做到薪火相傳,主要因素就是這個家庭的家風相傳問題。出版《一封家書》,也是對中國傳統家風文化表達一種敬意。他相信,就算某一天寫信的方式退出了歷史舞台,這些家書背後蘊含的傳統家庭美德依然可以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⑶ 《一封家書》後的李春波怎麼消失的無影無蹤

10年前,李春波將《小芳》和《一封家書》唱紅之後就退隱江湖了。昨日,亮相本報的李春波向本報歌迷們講述了他10年裡潛心鑽研電影導演的故事。

李春波說,我覺得現在已經不是靠一首或者幾首歌打天下的時代了,我從歌手過渡到電影導演就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因此,1996年,李春波來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導演專業課程。1997年,學業結束後,李春波導演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女孩別哭》,電影講述了一個外地人在北京工作的故事。李春波說,這部片子雖然沒有賺錢,但沒有賠本。
http://sports.tom.com/3583/20050512-600599.html

⑷ 急求~!大概六年前看的一個恐怖小說,有關黑貓的

我家有書
是《筆仙 驚魂六計》筆仙之壹 筆仙
書店有賣 一本16元

⑸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關於人生大事的觀後感(精選10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人生大事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1

「種星星的人」是這部電影賦予殯葬行業的特殊稱號。「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我也曾坐擁於山野之中,抬頭遙望每一顆星。科學灌輸多了,也就失了感性。總在想像宇宙恆星的存亡,卻沒有想過每一顆星都可能是某個人心裡最掛記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會不會常常遙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親呢?

在我心裡,小文就是一個小哪吒,跳脫、調皮,卻又把該放在心裡的人放在心上。從小和外婆一起成長,卻在一天早上醒來外婆匆匆地離去。小文,不要傷心,你睡著了,外婆會變成星星掉落進你的夢里的;小文,不要難過,難過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聽一聽外婆的聲音,外婆就在你身邊。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獲了一個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兩個小時涵蓋了三哥蛻變的一年。從原來的自私、對生活無方向的三哥變成了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從原來對殯葬行業有異議到現在子承父業,變成了一名合格的「種星者」。三哥也許不懂父親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實就像歌詞里寫的一樣——「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種星星的人」。相信這個行業,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顆星星,死亡並沒有那麼可怕。

我最感動的是老莫變成煙花消逝於長江之上吧。沒有滿堂的哭聲、沒有滿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裝在一個最平常不過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書,讓兒子選擇一種最特別、最體面的離開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沒有看到呢?在二兒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摻進煙花,成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許您已經變成了一顆星星,看到兒子的作為,估計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傳遞出來的觀念是「人生除死無大事」。就像老莫最後說的「人生就像一本書,總是要翻到最後一頁的。只不過標點符號不同,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宇宙恆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沒有什麼·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願意相信,只要你願意投入生活,人生這本書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是種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2

周末去看了新近上映的電影《人生大事》,可能是比較累的原因,雖然觀影過程中有幾次被感動得流淚,但當時還是覺得美中不足。

首先是劇中有幾個情節在意料之中,比如莫父之死,比如小文母親的加入,又比如大家喜歡的大團圓的結局。,感覺有點可惜了這個現實又深刻的主題。

正如木心說的:中國人有個情結,姑稱之為「團圓情結」,不團圓,不肯散,死乞白賴要團圓,不然觀眾要把作者罵死。希臘人看完悲劇,心情沉重,得到了凈化。中國人看完了大團圓,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乎所以。

《人生大事》選擇了一個略顯沉重又現實殘酷的話題,死亡,一直是中國人比較忌諱和迴避的話題,電影選材很好,整體製作在水準以上,但個人感覺有點兒可惜了。

今晚躺在床上又想起電影里的情節,突然意識到電影里另外一條線索,原來還是自己膚淺了。

電影一開場,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給人感覺就是一個出獄不久、莫得感情的喪葬師。鄰居跟他開句玩笑,也要認認真真回懟過去的惡人。連跟自己的老父親也是針鋒相對,惡語相向。

對待痛失相依為命的姥姥的「小文」,他也是絲毫沒有憐憫之心,一副鐵石心腸,分分鍾把孩子嚇得驚慌失措。

但就是這樣一個「惡人」,在收到女友發來的分手簡訊時,瞬間就會方寸大亂。發現實情後,也只會默默地對著照片流淚。

在看到小文在舅舅家不被善待時,又不加考慮的想要承擔起責任。

他究竟是惡人還是好人哪?,背著主角光環的朱一龍當然是好人。那是什麼導致了他看似矛盾、分裂的行為哪?

是他的童年。

父親說喪葬這一行「沒能耐的幹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莫家幾代人經營著這家叫「上天堂」的喪葬店,莫三妹的童年是在火葬場渡過的,五歲就開始幫死人穿衣服,而嚴厲的父親對他卻總是打罵從沒有給過一句肯定。

直到父親離世,父子之間才達成和解。他像發了瘋一樣,拼著命去完成父親的遺願。

明白了這一層,也就明白了莫三妹身上的冷酷、絕情、任性、灑脫都只是他的保護色。他還只是一個害怕受傷的善良的孩子。

所以當小文的母親要來帶走她時,雖萬般不舍,口出惡語,他仍然忍不住會心軟。

所以他才會在雨中奮力追著遠去的汽車。

所以他才會傻兮兮的問一個孩子「你不會把我忘了吧」

何謂人生大事?

是生老病死?抑或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

這是影片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

有一種說法,我們的一生其實都是在努力彌補小時候受到的傷害。

謝謝你,溫暖我。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3

有人說中國人忌諱談論死亡,其實我覺得不是。中國人只是不會輕易談死,並不是忌諱死亡,而是更敬畏生命。再遠的歷史我不太清楚,但我們的爺爺輩兒還有戰爭、飢荒的記憶,那時候的很多人都不是幸福的死去的,更多的可能是被迫、被害。所以他們會認為生本來就得之不易,不積極向前看就是浪費了生命,談論死亡更是對生的不尊重。

《人生大事》這部片子講述了殯.葬師莫三妹(朱一龍飾)在刑滿釋放不久後的一次出殯中,遇到了孤兒武小文(楊恩又飾),小文的出現,意外地改變了他對職業和生活的態度。

故事的主人公「三哥」,大名「莫三妹」(朱一龍飾),是一名刑滿釋放人員,他爸爸、大姐稱呼他為三姑娘。

他爸爸不喜歡他覺得他不好好對待「人間天堂」,他鄰居覺得他常常接觸死人比較晦氣,他女朋友還給他戴了綠帽子......他應該也認為自己太衰了。

所以他給我的感覺是「沒安全感、沒出息、沒自信」,還有一些空虛,好像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活著。但又有一些不服輸,平時偽裝得凶凶的,像一個不成熟的小男孩。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雖然外面讓人稱他「三哥」,但其實內里還是「莫三妹」,他需要爸爸的誇贊,需要朋友的支持,也需要一個值得他努力拚命的人。

遇見小文之後,三哥的眼睛裡慢慢開始有了光,對於殯葬也更加敬重了。

電影里打動我的兩個片段:

第一個是小文在小女孩的骨灰盒上畫畫。

對於小女孩的父母來說,骨灰盒上的星星能夠帶給女兒一些溫暖。短時間內接受自己的寶貝已經不在了這件事是非常難的,他們埋怨自己平時只顧工作,沒有好好陪伴女兒,這可能也是對現在忙碌工作的爸爸媽媽們的警醒吧。讓我感覺死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放不下的生人。

第二個是三哥整理老六的遺容。

老六是三哥的情敵,但他看不得曾經的愛人痛苦,也多虧了小文給他勇氣所以答應了找老爺子幫忙。做完這件事之後,他看到了家屬們得到了一些慰藉,從這里開始,三哥才算真正的成長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來了小時候鄰村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因為被車壓到去世了,當時聽村裡人說女孩也是看不出樣子了,她的媽媽找人為她用洋娃娃做了漂亮的樣子才下葬的。小時候只覺得她的媽媽好愛她,現在想想,這件事無論是對生者的意義更重要。

對了,最打動我的還有老爺子的這句話:

「人生好像一本書,每個人都會翻到最後一頁,人生除死,無大事」。

最後

還活著,那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解決。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4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錯,我二十歲時特別喜歡看大英雄國仇家恨比較宏觀的故事,到了三十歲,有了一些人生經歷和體驗後,我更加喜歡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細節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種星星的人,這是一部溫馨的電影,劇情很緊湊,人物個性也很鮮明。台詞也都很精簡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詞的存在都是為了豐滿這部戲的情感。

最讓我動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嚀聲,因為再也聽不到了,意味著永遠的離去。還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淚崩了,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了,她不再是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了,世上有個人很關心她。

人,生來孤獨,來是一個人,走是一個人,出生結婚是喜劇,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劇,所以把上天堂的旁邊放一家婚慶公司,包括裡面結婚的場景,都是為了戲劇沖突,表現人生的悲歡。其實,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時的失落,但是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生死之外無大事。

這個故事圍繞著「父女」情為主要敘述線,一邊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電影開頭的兩個鏡頭就刻畫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別是一桌的葯物和牆上哪吒的年畫。

另一邊是為了愛情去坐牢,釋放後還被綠的廢柴中年,父子之間、男女之間、甚至和鄰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後卻是一個「表裡不一」的善良人,這樣的戲劇怎麼能讓人不動容,為了收養一個不相關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謂的事業,為了曾經的舊愛出手整理情敵的遺容。表面的剛硬和內心的柔軟,觸動了每個觀眾最深處的內心。

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這部電影很治癒,讓我想起來類似的幾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海蒂和爺爺》、《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值得!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5

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著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並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例如將喪葬店安排在狹小熱鬧的胡同里,兩邊是婚慶店和理發店(好像是),初看是這么格格不入,雖鄰里間偶有摩擦,但最終也都接受並相處融洽,讓我感覺它不再那麼礙眼了;雖然葬禮貫穿了整個電影,哀傷的情感是逃不過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禮的形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事件,雖然有些戲劇性,如兩個主角間的相互救贖、女友的離開、朋友的結婚等等。

這些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來要面對的死亡,可能我們當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顧,對自己負責。

回想起之前看過的一些探討與死亡相關的電影,比如入殮師、尋夢環游記、百鳥朝鳳等,雖然這部和它們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讓我熟悉,而且現在我才發現它所表達的好像也都是為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入殮師講的是關於這個職業的故事,讓人們探尋工作的價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認真對待,生活也應是如此;尋夢環游記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死亡即當現實中沒有人再記得你時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訴我們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記住。

電影結束後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麼呢?可能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同吧。那我現在又在意的是什麼呢?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6

昨天晚上坐在樓下抽煙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於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通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雲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系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里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為什麼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里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後,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里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為什麼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後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於養大於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系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後由於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著生養關系,所以兩人才能重歸於好,父親也終於開始認同了男主。當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願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為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裡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然最後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彷彿表現了在我們心裡,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寫了很多,彷彿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後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於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於事業,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後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於獲得了拆遷款,家裡一直在鬧,於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為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出了當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小文後,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後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去過農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志願者。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並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復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啟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才是對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7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電影,都覺得很榮幸。電影,其實,是一本形於色,付於聲的書,用戲劇在詮釋生活並補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並不會厭的書。

我以為它悲情,其實並不,小文的人生濃縮了市井裡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渾渾噩噩的人生,因為小文,多了光亮,一個是童年正在悲慘,一個是有過殘缺不全的童年,他們,是互相取暖吧。

還有,是不是,大人們,畢生追尋的都是在彌補自己殘缺的童年呢?三妹對小文的愛,其實就是彌補童年的缺愛吧。上一輩非打即罵,永遠不被贊揚的愛,即使成年後,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終究無法釋懷,因為童年,無法再來。

中國人向來是看重死後哀榮,三妹從對白事的不理解,到漸漸體會他所做的事能帶給逝者親屬的安慰,並逐漸成為真正的種星星的人。

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的身後事,但無一例外的,都是想讓留在這個世界的`親人可以不用太傷心,不會太難過,三妹,帶著他種星星的隊伍,在市井裡穿行,把一顆顆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難以說愛的老父親。

鏡頭一直鎖定在,窄巷,雜亂,沖突的環境里,彷彿,就是我們童年生活的場景。

可是,它不悲傷,也沒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紀的原因,已經漸漸少了很多情緒,對悲,其實不會大悲,對喜,其實也沒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溫情,讓我覺得會會心一笑,然後,對生活以歌。

粉色的,畫滿星星的骨灰盒,飛上天和煙花做伴的葬禮,想念親人的時候,就抬頭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願思念化作星星伴我們溫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過的水果店買了一個大大的桃子,然後,像他們一樣,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聲音,真好。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8

早上看完了電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觸。尤其是開頭,看著小文叫不起來外婆,恍然覺得這是驚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來,最親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燒了,多麼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著殯葬行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處理小文外婆後事時遇到了小哪吒——小文,兩個歡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後三哥的父親去世,小文的母親帶走了小文,經歷了生離死別後的三哥幡然悔悟,開始熱愛自己的工作,養著找回來的小文,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並不復雜,只是夠動人。像小文與三哥,是不打不相識的關系,磨合後又成了相依為命的關系;像老爺子與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棄的關系,最後還是父慈子孝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一開始可好可壞,相處久了卻又自有真情在。

還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無大事」,電影里則排除了生,變成「人生啊,除了死,無大事」。什麼是人生的大事呢?是電影中婚慶店與殯儀店代表的延續與死亡,還是悲歡離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還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或大或小,好過不好過都得過。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發生,處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說起來容易,談死亡還是太難。小時候,那些疼愛我的老人離世都沒去過;未來,又希望活著的親人們長久地活下去。最害怕醫院,最不想看到離別的時候。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9

《人生大事》用了一個輕松的方式,講了一個相互溫暖,互相治癒的故事。提到殯葬,我們其實往往會避而不談諱莫如深,逝者已矣。但是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在這最後一程,我們往往還是把他們當作在世一樣進行告別,最後表達著不舍。

故事是圍繞著殯葬師莫三妹展開的,但是並不沉重,他們也有和我們一樣的生活日常,甚至他們就像生活在身邊的鄰居,朋友。小文的出現打破了莫三妹有些頹廢但無甚波瀾的人生。

從他們相處的點滴中,小文的純真和對三哥的依賴,讓他在自己都沒發現的時候有了責任感,有了上心的事,有了牽掛的人。小文也不再害怕沒有外婆的日子,從此有了家。

三哥雖然很倒霉,但他是幸運的,因為莫老爹其實真的很愛他,小文無比信任他,朋友也挺他。小文也是幸運的,因為遇到了善良的三哥。

故事沒有太多的意外和轉折,但是足夠溫暖。就像莫老爹說的,人生除死無大事。珍惜身邊人。它不完美,但這才是人生,導演編劇用心給我們講了一個好像就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的故事。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篇10

電影開篇講的是小文的外婆在沉睡中平靜地去世了,這在小文的世界裡是人生大事,隨之出場的是專門幫人料理後事的莫三妹殯葬師一行人。年幼的小文不懂外婆已去世離開了她,只是固執地認為誰最後碰了外婆,就找誰要外婆,所以就一路氣勢洶洶地追趕莫三妹找他要外婆。在小文找莫三妹要外婆的過程中,才知道小文其實是一個聽話懂事暖心的孩子,外婆給她講過的話都記得,想外婆的時候就聽聽電話手錶里的電話錄音,外婆給她做的小老虎布偶玩具「豆角」一直帶著,還有她的哪吒發型和紅纓槍一直都保留著。慢慢地小文也知道外婆被燒成煙消失在天空中,變成了星星,再也回不來了。

主人公莫三妹所在的「上天堂」主管了人的死亡喪葬即身後事。一開始他父親讓他做殯葬有關的事他也極其不耐煩,但是隨著情節推進,三哥也從死局中看到了新的東西。開篇小文外婆去世,接著就是一個十歲小女孩生病去世,中間還有一個鬧劇幫活人辦喪事,後來是莫三妹前女友的老公阿六車禍去世,緊接著就是莫三妹的爸爸去世,最後還出現了莫三妹他們一行人幫其他人辦喪事的鏡頭。莫三妹他們辦的每一場喪葬大事都讓逝者體面,讓生者溫暖,妥妥辦出了大事的格局。這其中還穿插了很多故事情節,但都是曲折的,這些生活中的一樁樁不順心事都一筆帶過,最終的結局也算的上皆大歡喜,小文、莫三妹成了沒有血緣的一家人。

死亡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話題,不管是逃避也好,直面它也好,都難以繞開。死亡本身是冰冷的,但是正是有了像莫三妹這樣的溫暖的殯葬師們,死亡好像也不是一件讓人全然害怕的事。

影片的結尾部分與開頭形成了呼應,莫三妹的爸爸留下遺囑後平靜地去世了。莫三妹終於領悟怎樣完成父親的心願,一個大禮花把他父親的骨灰送到了天空,絢爛的禮花照亮了夜空,宛若滿天的星星閃閃爍爍,種星星的人上天堂成為星星了。

你我皆是赤腳來世,何懼這人生坎坷路?滿目盡是滄桑,縱想豪情萬丈,我也遍體鱗傷。不慕他人張狂,不羨蝴蝶鴛鴦,看透世間炎涼,不想再來一趟,沒有來日方長,只有生離死別和人走茶涼,有些人陪了你一程卻陪不了一輩子,人生就是一本書,總有翻到最後一頁的時候,有的人畫句號,有的人畫省略號,人生何為大事?除了生死無大事。人生沒有標准答案,珍惜當下永遠最解憂。

;

⑹ 最恐怖的一封家書結局我看不懂。。。找個人幫我解釋一下結局

家書結局是開放性的,但是真正結局要看天橋下的螞蟻。主角沒有死,但是失憶了去了另外一個城市當計程車司機。應該是磊救了他。不過螞蟻這篇文爛尾了,是個坑。

⑺ 《最後的溫暖》和《一封家書》的閱讀答案,要快哦,特別特別急

1.B
2.開端:朋友去放羊
發展:朋友丟羊,全家找羊
高潮:朋友找到母羊和小羊
結局:母羊與小羊死了
3.「羊抵得上家裡的全部家當」為下文朋友與家人急切地找羊和朋友挨打作了鋪墊;「天很冷……他坐在背風的山坡上」為丟羊和母羊與小羊凍死在井裡埋下了伏筆。
4.通過對母羊與小羊死後情形的描寫和對其掉進井後的推測,歌頌了偉大的母愛

1.第二次設疑:父親欠賭債被扣,索要六萬元錢
第三次設疑:兒子回家看到的還是窮家破院
2.因為母親去世早,父親獨自把自己拉扯大,晚年獨自一人,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
3.父親是一位飽經風霜、勤儉持家、一心為子女著想的長者
4.前半部分設懸疑,後面一語道破。這樣層層設疑,能引起讀者的好奇,急於讀下去,最後產生恍然大悟的快感

呼~~~累死我了....我一個字一個字打的,多給點兒分唄~~~~咱不容易啊

⑻ 誰知道小說《一封家書》的結局是什麼意思啊表示沒有看懂啊。到底兩個人最後死沒死啊感覺怎麼好像沒有

他在等他朋友回來,那是他活下去的希望,而事實上他朋友並沒有回來,所以結局是他倆都死了。

閱讀全文

與一封家書電影結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愛情片搞笑電影 瀏覽:313
十大恐怖片全集電影大全 瀏覽:631
神拳電影演員表 瀏覽:460
大眼睛女孩電影完整版 瀏覽:51
廈門哪家電影院好 瀏覽:739
豆瓣高分的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瀏覽:276
宋崇導演教你拍電影屬於哪類 瀏覽:340
周星馳裝死電影片段 瀏覽:45
在家怎麼訂電影票 瀏覽:995
好幾種人格的電影台灣 瀏覽:338
電影鐵橋三之王者崢嶸演員表 瀏覽:717
好萊塢蘇聯戰爭電影大全 瀏覽:59
星球崛起電影3中文版下載 瀏覽:613
一部西班牙電影華什麼 瀏覽:951
2019年國產十大電影排行榜 瀏覽:810
老師愛情韓國電影在線 瀏覽:764
有關性方面的大尺度床戲電影 瀏覽:876
6080yy新視覺電影 瀏覽:894
望江電影院 瀏覽:881
什麼九號電影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