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紅旗漫漫卷西風電影觀後感

紅旗漫漫卷西風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10-07 08:03:42

① 紅旗漫卷西風像征著什麼

紅旗漫卷西風象徵著:勝利

六盤山上高峰」,點明六盤山題意,並告訴讀者,作者當時是在六盤山高峰之上。高峰是作者描寫的一個大的背景,這個背景前面的景物很特別:「紅旗漫卷西風」。紅軍的紅旗漫卷於西風之中,這個特別的景物,象徵著勝利。從畫面中能體現出紅軍將士的豪壯之情,這就是景中寓情。「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是直接抒情。意思是長征勝利了,革命的主動權已掌握在中國共產黨手中,「縛住蒼龍」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作者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② 紅旗曼子西風

紅旗漫卷西風

清平樂·六盤山 

毛澤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譯文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南飛的大雁已望著飛到了天邊。不登臨目的地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里的路途。
六盤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風吹卷著紅旗。現在革命的武裝正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國民黨反動派?

③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中的兩個動詞是什麼 從「漫卷」可以看出什麼 體會到了什麼

問題整理:(首先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在高峰險峻的六盤山上,猛烈的西風吹得紅旗獵獵地捲起來,兩個動詞分別是「盤,卷」從「漫卷」可以看出環境惡劣,體會到了紅軍們的跋山涉水,十分辛苦,從而可以看出這句話是用環境襯託了人的精神品質!

④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節選自

節選自毛澤東的《清平樂·六盤山》

原文是: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意思是:長空高闊白雲清朗,南飛的大雁已望著飛到了天邊。不登臨目的地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里的路途。六盤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風吹卷著紅旗。現在革命的武裝正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國民黨反動派?

(4)紅旗漫漫卷西風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清平樂·六盤山》

是現代思想家、革命家、詩人毛澤東於1935年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闋從眺望遠景起筆,寫了登上六盤山所見到的北國清秋的景色,回顧了長征的勝利,表達了紅軍北上抗日的堅強意志;

下闋則寫近處,如火的紅旗在高山之巔,迎著西風舒捲,烘託了紅軍將士勝利的英姿。上下兩闋相對獨立,卻又緊密相連、一脈相承;在表現手法上,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達到了情景交融、剛柔相濟的妙境。

⑤ 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紅旗漫卷西風》10月21日開播

荊楚網消息(特派記者 姚崗 發自銅川)10月10日,電視劇《紅旗漫卷西風》在陝西照金鎮的薛家寨舉辦開播發布會,導演王飛、編劇范勝震攜主演張粟、呂一、姬他、封柏、郭曉峰、范凌子等出席了發布會。

電視劇《紅旗漫卷西風》開播發布會現場

1933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陝西照金創建了西北地區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由此成為西北革命的搖籃。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照金時曾指出:「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歷史的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電視劇《紅旗漫卷西風》就是以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者和革命先驅為原型,以「西北革命之火燎原全國」為故事主線,以1927年到1949年期間的陝西近現代革命史為背景而創作出來的。

時值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日期間,為更好地體會長征精神,宣揚紅色文化,本次《紅旗漫卷西風》的發布會在陝西照金鎮的薛家寨舉辦。如今的薛家寨風景如畫,而在80多年前,這里也正是西北革命先烈們倚靠三面絕壁懸崖的險要地形,進行激烈的薛家寨保衛戰的地方。

采訪老紅軍

現場,已經95歲高齡的照金老紅軍張文傑老人特地來到現場祝賀電視劇開播。當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革命先烈都曾在他家住過。在先輩們的影響下,當年十幾歲的張文傑也加入了紅軍,為革命貢獻了自己的青春。80載歲月流逝,至今張文傑老人仍能哼唱起當年紅軍唱過的軍歌:「哪裡有了共產黨,哪裡人民都享福。」質朴的歌詞,婉轉的調子里滿滿的都是對往昔崢嶸歲月的追憶和崇敬。

導演王飛

雖然是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但《紅旗漫卷西風》和以往的同類型劇相比卻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按導演王飛的話說,這是一部正劇,卻在正劇中融合了青春的元素、熱血的元素。王飛透露:「感情戲的部分其實我們都很糾結,在現場我們不怕耽誤時間,不順的地方就停下來,演員們互相溝通,這個地方要用什麼樣的情緒,表演狀態是怎麼樣的,討論好了,走順了再拍。這樣讓它更合理,更具藝術性,同時也不失商業價值。」

呂一和張粟

為了完成這樣一部精品大劇,女主角呂一透露:「這是我拍戲以來,唯一一次,所有的演員從來沒有在私底下吃過飯的,都是在現場吃,沒有時間。導演更是廢寢忘食,都忘記讓劇組放飯了,他已經完全忘記了,他覺得太好看了,他自己哭,跟著那個畫面哭,他自己都覺得這么好看,能讓一個男人那麼淚流滿面的,我相信觀眾也會覺得好看。」

張粟

而男主角張粟更是在第一天拍大場面動作戲的時候,就受傷了。當天,劇組正在拍攝一場巷戰的戲,按照事先的設計,張粟必須從一條布置了20多個炸點的狹窄小巷跑過。「拍之前走了3、4遍,但是心裡還是很慌很緊張,開拍之後,剛爆了三個點,因為整個巷子太宅了,炸點又多,所以煙特別大,什麼都看不見,全是一片煙,沙、土,我就懵了。同時地上又全是假人、道具人,我就被絆倒了,磕到前面板車的柱子上。非常疼,但是我當時就想著,導演說了不能停,因為後面還有炸點,萬一炸著自己呢?我就堅持爬起來繼續跑,翻上牆,大聲念台詞。」男主角受傷了,從導演到製片人,全組的人幾乎立刻都圍上來關心張粟的傷勢。可沒想到聽到大家的關心,額頭不停流血的張粟卻笑了:「因為這場戲李志遠也是因為這場巷戰額頭受傷了,完全是巧合,我覺得冥冥之中我和這個角色更近了,我覺得挺好的。」

范凌子

據悉,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紅旗漫卷西風》將作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重點獻禮劇目,於10月2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黃金檔,每晚19點30分兩集連播。

⑥ "紅旗漫卷西風"中的"漫"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漫」是「隨意,不受拘束」的意思,在這里,「漫卷」表示在強勁的西風吹拂下,紅旗劇烈地舞動,表現出了革命戰士的豪情壯志。

⑦ 讀了紅旗漫卷西風讀後感

清平樂·六盤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紅軍,在六盤山前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在戰斗勝利的鼓舞下,當天下午便一鼓作氣翻過了六盤山.10月下旬,到達陝北,勝利地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首詩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它生動表現了毛主席及其統率的英雄紅軍勝利地登上六盤山後,遠望雲天,抒發了徹底打垮國民黨的堅強決心,發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 長纓:本指長繩,這里指革命武裝.在手;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蒼龍:指國民黨反動派.六盤山: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 望斷:望盡.屈指:計算. 長城∶借指長征的目的地.【譯詩】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 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 不登臨目的地絕不是英雄, 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 六盤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 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 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賞析】 並非「無人會登臨意」,詩人毛澤東率眾將士於1935年10月7日親自登上萬里長征最後一座主峰——六盤山主峰,面對西部的高天白雲,清朗秋氣,再凝望陣陣南飛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懷,以閑遠歡欣之氣眺望又要開始的新的征戰.詩人在此心情是放鬆的、高曠的.在詩人所寫的幾首有關長征題材的詩中,就這一首是大好心情從心田裡汩汩奔流而出的,沒有半點悲烈之氣,猶如作者自己所說此時的心境是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闋一開始,詩人從眺望遠景起筆,西部秋景開闊,長空高朗,抹抹閑雲輕漾,北雁在陣陣南飛,彷彿帶走了詩人對過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爭的回憶及愛戀,接著又起豪氣,「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從爽朗、舒暢之秋心轉入英邁的青春吟哦,二萬五千里長征已在腳下,長城之關口已經到達,好漢的業績就要進入一馬平川的時期,詩人這時的確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澤東式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氣猶如「長征是播種機」,這豪氣的種子已遍撒祖國億萬人民的心間.它已變成祖國人民表達各自內心英雄豪氣的心理定式.他們不僅穿著印有這句詩的T恤衫攀登長城,而且還常常以此句來表示戰勝困苦艱難的決心.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猶如長征也成了中華民族的奮斗精神一樣,詩人在此以古「長城」二字融入了當代生活的精髓,並以此來形容英雄好漢戰勝逆境乃區區小事,哪怕經歷萬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闋,詩人將目光收到近處,高山之巔,紅旗獵獵,紅軍將士在秋天的山峰間盤旋向前.接著吐出胸臆,隨意化出宋代劉克庄《賀新郎》中三行:「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而這里的「蒼龍」出自唐顏師古注引漢代服虔曰:「倉龍,太歲也.」倉龍同「蒼龍」,取此意,亦可解,因太歲系凶神惡煞,這里引伸為蔣介石反動集團就是「蒼龍」.雖最末二行以設問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陳述式的肯定句,即總有一天,紅軍戰士將消滅國民黨反動派,奪得最後的勝利. 此詩寫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轉自然.上、下半闋均是一、二句寫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織,渾然一體,也是順其古格;而以古格寫今日生活,如此自然俊逸,實屬不易自己品一品

⑧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體現了詞人的什麼情懷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如火的紅旗,飄揚在高高的六盤山頂,烘托出紅軍將士的勝利喜悅。該詞生動表現了毛及其統率的紅軍徹底打垮了國民dang的堅定決心,抒發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
《清平樂·六盤山》是毛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該詞最早發表在1957年1月的《詩刊》。

⑨ 《解放》觀後感

寫作思路:認真觀看影片,將影片的主題思想詳細地描述一下,把自己觀看之後的感受以及體會詳細地闡述依稀。

正文:

一段塵封69年的珍貴歷史影像,首次公開,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千條膠片素材里,我們找到一段珍貴的歷史影像。

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聲音響起,當解放戰爭勝利的號角遍布祖國大地,當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夙願即將實現。在祖國的邊疆,在未解放的地區,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呼聲也如烈火燎原,勢不可擋。

在新疆,毛澤東對三區革命的高度評價,讓一個維吾爾族年輕人激動不已。又是怎樣的契機,讓他在開國大典時,登上了天安門的城樓。解放前夕,美國駐烏魯木齊副領事曾這樣預言,共產黨的軍隊將會餓死在新疆。然而究竟是怎樣的動力,讓進駐新疆的解放軍戰士們不僅沒有餓死,還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記錄?百歲維族老人連自己的歲數都記不清,卻為何一輩子沒有忘懷共產黨的恩情?

在雲南,「普洱專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會議」已進入到同簽誓詞的最後環節,為何會場突然陷入一片沉寂,又是怎樣的一個青年打破了困局,促成誓詞的順利簽署。身處封建領主巔峰階層的他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共產黨,甚至不惜和自己的階級決裂?「揚威橄欖壩,勝利回家鄉」的背後又有一段怎樣激動人心的故事?

看紅旗漫卷西風,五億人民如何真正團圓。在西藏,是什麼讓貴族出身的阿沛·阿旺晉美做出驚世駭俗之舉,毅然減掉身份象徵的發辮?第一塊農田的變遷,百萬農奴的翻身,健康和文明,進步與秩序逐漸在西藏確立起來。背後又有多少動人的故事?

沒有人民的解放,何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勢之下,人民的選擇,又包含了多少深意?

閱讀全文

與紅旗漫漫卷西風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里一個黑人拍手的視頻音樂 瀏覽:700
由你決定去哪兒看電影的英文翻譯 瀏覽:913
電影院10元錢的3d眼鏡是哪種 瀏覽:889
拍電影演員對白 瀏覽:764
國產學生電影大全 瀏覽:555
黨員活動看電影看什麼電影 瀏覽:697
全昭旻電影大全 瀏覽:354
紅色老電影插曲純音樂100首 瀏覽:638
萬能鑰匙電影結局 瀏覽:537
t台灣三級倫理電影獵艷 瀏覽:407
法國有關群島的電影 瀏覽:943
男孩擁有七個惡魔是什麼電影 瀏覽:461
癲鳳狂龍電影粵語在線 瀏覽:518
好萊塢電影演員身價最高演員 瀏覽:138
多哥電影2019觀後感 瀏覽:102
琵琶笛子音樂電影 瀏覽:81
吳孟達粵語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1
最新電影免費看手機網站 瀏覽:206
電影院幾點關門 瀏覽:309
蓮花大師傳電影完整版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