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銀河補習班》講的故事是什麼看完後有哪些感受
《銀河補習班》這部影片講述的是馬浩文用獨特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走出叛逆。看完之後給人最大的感想就是大家也應該學一學馬皓文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一個孩子被所有人都不看好,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孩子未來不會成大器,那麼這個孩子基本上已經在這樣的目光裡面廢掉了。但是馬皓文覺得自己的孩子還有成長的機會,他一直都在努力的去拯救孩子。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他拿出了所有的真心去面對別人。
而且對於很多有孩子的人在領會到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時,對於那些還沒有成家的人而言,也會懷念自己的童年。看完這個影片之後,大家也應該思考一下。自己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是否像影片中那樣真的給過孩子自由,是否真的想要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只有理解到這一點,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更優秀。
② 鄧超的作品《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你覺得它到底好在哪裡
《銀河補習班》是鄧超和白俞的第三部合導作品。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宇航員馬飛在太空中失去了聯系,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他回憶起父親對自己的愛和教育,最終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克服了困難,順利回國。鄧超的作品《銀河補習班》看哭很多人,我覺得它好在以下方面:
《銀河補習班》中的「給你的父親,給你的孩子」真的做到了,這讓人們思考並獲得了一些東西。鄧超的導演能力終於被證明了。他不再為了搞笑而搞笑,而是開始有了深度和感情。雖然很多人仍然不買賬,但客觀地說,作為一名普通觀眾,看完電影後,了解一些東西,了解一些真相,獲得一些啟示,就足以證明電影的成功。以這部電影來向我們的父親致敬。
③ 如何評價電影《銀河補習班》
缺乏動作,過度煽情,這無疑是劇作中的大忌。這部影片不是一個人抵抗腐朽的應試教育的故事,也不是一個父親殫精竭慮,撫養自己兒子長大的故事,而是一個用雞湯將小孩泡大的故事。這一句一句的雞湯,似乎是影片中最重要的,而影片中那些情節,似乎只是為這些雞湯尋找一個合適的場合。
④ 如何評價《銀河補習班》
評價:
電影雖然講述父子情,但其實最後落腳在了教育體制上。以傳統教育和新銳教育之間的矛盾為由頭,在故事的年代中,看似是一個超現實的對抗,但實際上是演員鄧超,在現實中作為父親身份的自我反思。
(4)銀河補習班電影觀後感600字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獄,讓他遺憾地錯過了兒子七年的成長時光。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和滿滿的愛給予兒子馬飛自由成長的空間,教會兒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對困難的勇氣。
馬飛面臨學業問題,盡管在學校看來兒子沒有可塑之處,但馬皓文從未放棄,鼓勵孩子找到心中的夢想並為之努力。閻主任和馬皓文立下賭約,打算用一個學期時間將馬飛的學業提高,證明他不是不可救葯的學生,「學渣」也是可造之材。
⑤ 銀河補習班觀後感
銀河補習班觀後感(精選43篇)⑥ 如何評價鄧超執導主演的電影《銀河補習班》對此你怎麼看
鄧超的新電影《銀河補習班》,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八十、九十年代。通過教育的主題劇情,說出了如今社會大眾普遍所面臨的教育問題。講述了一對父子跨越漫長時光收獲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這故事當然也有不少搞笑元素來營造歡樂氛圍,但最後在描繪「父子情」的過程中,處理得溫暖、朴實且接地氣,讓人感動,笑中有淚,淚中有笑,是值得贊許的。
總的來說,從《銀河補習班》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鄧超是一位對教育下一代有著自己思考和想法的家長。他能分辨得清什麼是庸俗落後的教育,什麼是讓人一生受益的教育,他願意鼓勵孩子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應該不會是家庭教育里的甩手掌櫃。但他的教育格局卻還遠不能與「銀河」的遼闊相提並論,因為他會是個溺愛孩子的家長,很可能因為無法真正了解學習苦悶的真諦,而不能與當前的學校教育模式和解,無法支持孩子經受辛苦學習的磨礪。如果除去角色本身的坎坷人生,僅從教育格局上看,此「銀河」和彼「銀河」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⑦ 中學生教育類電影觀後感
影片給我的感覺來說非常棒,場景真實,情節連貫,全程無尿點。由於電影是真實事件改編,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想這些橋段是不是真的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過。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 教育 類電影 觀後感 ,歡迎查閱。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1
那天去看了《銀河補習班》。
影片中鄧超演的爸爸,是一位橋梁設計師,有妻有子。因為設計了城市大橋,爸爸成為20-- 年奧運會火炬手。就在距離火炬傳遞五分鍾,爸爸還在給兒子用 足球 改做地球儀。父愛,從開始就在蔓延。
爸爸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拿著火炬,自豪感洋溢在臉上。突然,大橋坍塌了!爸爸的設計出了問題,他從城市英雄成為過街老鼠。
爸爸進了監獄,媽媽跟爸爸在獄中辦理離婚手續。兒子跟媽媽和繼父生活,進了寄宿學校。七年後爸爸出獄,得知兒子要被學校開除,他跟校長打賭,不讓兒子住宿,自己給兒子補習,如果兒子成績成為級部第十名,學校就答應不開除兒子學籍。
像所有單身帶孩子的父母一樣,爸爸付出的艱辛有目共睹。只是作為一個出獄人員,生活更多了一些不易。他為了和兒子的生活,去工地做民工,去賣血。甚至,為了保護兒子被不良青年打傷。兒子看到爸爸那麼勇敢,用紙條寫下:爸爸,像你一樣勇敢!不放棄
兒子愛上航天,想去看一場航模展。他不顧教導主任反對,從學校偷偷帶出兒子,一邊旅遊,一邊給兒子補課。航展的最後一天到達現場,卻沒票不能進入。爸爸找了附近山頭,讓兒子從最佳角度看了航展。那一刻,飛機模型呼嘯而過,父子倆歡呼雀躍,滿足幸福。
回來時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爸爸累了,睡在車上。兒子懂得父親累了,下車泡麵時上錯車,父子失散。洪水緊逼,所有人撤退。爸爸哀求武警部隊人員,借用喇叭在風雨中呼喊:兒子,如果你能聽見,請你看看身邊有什麼可以用的東西。動動腦子,爸爸相信你會出來的!爸爸相信你!
兒子聽到了,並且按照爸爸說的做。終於脫險,父子團圓。
爸爸跟主任的打賭贏了,雖然中間有些周折:兒子的 作文 被主任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校領導理論,為兒子爭得分數。兒子成績進了前十名。
兒子順利考上熱愛的航天專業。在參加重要項目時被領導提醒不要再有他爸爸上報紙的新聞了。
原來,這些年爸爸一直在為自己的事奔走。當年他的設計沒有問題。是有人偷梁換柱,才出現重大事故。爸爸說過:橋可以坍塌爸爸不能。他幾十次跑法院,被人冷臉冷遇,依然沒有放棄。在兒子入選可以完成航天任務時,他也收到法院的消息,自己的案子有了明路。他一臉的喜悅想跟兒子分享,沒想到兒子卻冷冷地說了一句:爸爸,你的事就那麼重要嗎?這么多年了,還有幾個人記得那件事?咱們可以不折騰了嗎?
爸爸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他說了一句話,刺痛我的心。他說:「這么多年,我的教育是失敗的。」他默默收好行李離開。邊走邊跟兒子說:以後你跟別人說起,就說我從進監獄你就跟我沒有關系了。
我想,影院里也許有人聽到這句話,也許沒人在意。也許有人聽到有感覺,也許聽了心裡沒留下什麼痕跡。我卻為這句話心痛不已。父母與孩子,一路走來的付出總以為孩子能懂,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圓夢,可有幾個孩子知道父母的夢想是什麼?父母還有哪些沒有實現的願望?或者,父母還有哪些夢想自己實現不了或許你可以幫他們實現?
所謂的孝順是什麼?只是問寒問暖嗎?只是有心無心地陪伴嗎?
爸爸一生背負罪名,想方設法為自己洗脫。兒子大了,卻把爸爸的心病那麼輕描淡寫地一句話帶過,這世間還有什麼比這個不理解更悲涼的事呢?
什麼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真正的陪伴是你的驕傲也是我的驕傲,你的煩惱也是我的煩惱。你的願望我幫你實現,我的肩膀,你一樣可以依靠!
兒子乘火箭出發時,爸爸沒出現。家屬席位空缺。爸爸不願意打擾兒子,怕兒子受影響。飛行中出現意外,太空艙出現問題。兒子隨身帶去爸爸當年為他改制的地球儀。裡面有一張他當年寫給爸爸的紙條:爸爸:像你一樣勇敢,不放棄。他勇敢出艙,排除故障,順利返航。
回來時,爸爸來了。他的頭發白了,背也有些駝。爸爸用一句玩笑冰釋前嫌,父子擁抱。
不好意思,還是劇透了。雖然國產劇有太多詬病,這部電影也同樣褒貶不一。挑毛病的事我不喜歡,我只是看出一個 故事 里極力表達的父愛。對我來講,父愛母愛都是如此。只要有一點能力,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不止有父親,也有母親。一切為了孩子,幾乎是為人父母以後大部分父母的座右銘。只是,只是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被理解,都被善待。都能有人幫著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像當年父母們為了幫孩子實現夢想不惜一切那樣。
願世間所有真愛,都被溫柔以待!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2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式父與子的故事,但又透著點「非中國特色」的意思。
電影從航天員馬飛(白宇 飾)的回憶說起,時間退回到舉國上下大辦亞運會的那一年。男足沖奧、香港回歸、九八洪水、張國榮去世……一首首老歌串起了整部電影。這些極具年代感的元素,讓《銀河補習班》被打上了懷舊電影的標簽。其實,懷舊只是外殼,喜劇也不過是表現方式,父親形象的建立和對畸形教育制度的批判,才是電影的兩條主線。
因為肢體不協調而被老師封了個「缺根弦」稱號的小馬飛,因為自己設計的大橋在通車前坍塌而淪為階下囚的馬皓文(鄧超 飾),兩個主角從一開場就帶著點悲劇色彩,這也讓觀眾為他們之後跌宕起伏的人生捏著把汗。
而導演也很配合地滿足了觀眾的「願望」,讓馬皓文和馬飛這對父子,總是時不時地被命運玩弄,以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方式遭受著磨難,這讓他們短暫的快樂看上去更加彌足珍貴。
一別七年,妻子帶著兒子馬飛改嫁,出獄的馬皓文被千夫所指。父子倆的重逢是在全校的批判大會上,不巧被批判的主角就是馬飛,而見證了全過程的是馬皓文。
以這樣一種尷尬的方式重逢,讓馬飛的氣惱多過興奮。他氣父親沒有如約回來,也氣他差一點錯過了自己的成長。十幾歲的孩子,自尊心比天大,他更氣自己為何會讓父親看到他不好的哪一面。
盡管他可以站在全校面前被教導主任教訓,並且嬉皮笑臉不以為然,但他不能允許自己在父親面前活得如此不優秀、甚至是糟糕。因為這像是一種食言,父親沒有遵守回家的承諾,而他也沒有做到「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應有的樣子。
都說女生會有戀父情節,其實男生又何嘗不是。馬飛對父親的依戀,從小到大,從始至終,都沒有改變過。
大橋坍塌時,他沒有認為父親失敗;父親坐牢,他被廠子里的小孩追打,他沒有埋怨為何攤上這樣的父親。七年,當再次重逢時,他的第一句話是「為什麼不回家」,而不是「都怪你坐牢」。這大概就是全片的溫暖所在,不煽情,卻潤物無聲,就像父愛本來的樣子。
發射升空前記者會上,那個空缺的位置,就像是馬飛心裡的殘念。無論那個人在與不在,他永遠在心裡占據著最重要的位置。
這次,鄧超在片中塑造的父親形象,拋棄了他在喜劇片里一貫的「不正經」。就算橋坍塌,他的人設也全程不崩塌:
替全廠抗下所有罪,有擔當;面對別人的指責、嘲笑不反駁、不解釋;面對老婆改嫁,不鬧騰。
他好像從來都是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唯一的不讓步,就是在對兒子馬飛的教育上。當所有人,甚至馬飛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時,他依舊保持著許三多式不拋棄不放棄的樂觀。
他會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影響馬飛;他總告訴馬飛「你可以」,而不是「我是為了你好」。在他的眼中掌握思考的能力,遠比考高分本身重要。快樂學習,快樂玩耍,真正的散養教育。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劇中「唯分數至上」的教導主任這個角色。他頑固守舊,只看分數,而疏於對學生身心的關心,甚至對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在他的世界中,不允許有不優秀存在。所以,他逼瘋了自己的兒子,又在不知不覺中差點將其他孩子逼瘋。他就像是站在馬皓文對立面的一個反面教材。
片中,插播了一段馬飛作文中虛構場景。而教導主任就像是太後身邊的那個太監總管,堅韌而盲目地維護著他所效忠的主子和早就該分崩離析的封建制度。
馬飛從倒數第一的差生變成了航天員,從一個從小就被老師認為「缺根弦」的孩子變成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航天英雄,這無疑是馬皓文和他散養式教育的成功。
有人說馬皓文就像《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母親,或許吧,正因為如此,他才成了大多數人眼中的異類。
巧的是,在看完《銀河補習班》後剛好又看了另一部電視劇,劇中男主向妻子保證:我的孩子得接受最好的教育。雖然是愛和責任的提現,但這樣的台詞還是有點觸目驚心。好的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在重點學校接受教育,取得高分、考上好大學的孩子,就是好的教育、就是成功嗎?就像馬皓文所說:考上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最終目的。可惜,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可以明白這一點。
難得看到鄧超用很「正經」的方式來演繹喜劇,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中有歡笑也有 反思 ,但電影也不可避免地帶著此類電影的一些通病。
馬皓文用一己之力挑戰唯分數至上的教育制度,這可能表達了很多人的心之所向,但除了套路,也讓他的形象顯得過於高大。加上老孟和教導主任這兩個父親形象的襯托,讓馬皓文這個父親更近乎完美,好像除了坐過牢這個污點幾乎無所不能,甚至連坐牢也是遭人陷害、替人頂罪。
而馬飛又絕壁比阿甘聰明得多,這讓他總能在危難中遇到轉機:被困洪水中靠自己想辦法獲救,航天器出問題靠他的機智果敢得以修復。雖然電影盡可能地讓馬飛這個學渣的逆襲變得合理,但劇情中還是疏於對馬飛努力過程的刻畫。這就很容易讓觀眾在為主角成功而感嘆的同時,潛意識認為逆襲是件很容易的事,甚至產生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錯覺。不過,事實並非如此,至少在《銀河補習班》中,主角除了聰明和努力,還是要命運施捨點運氣的。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3
今天看了電影《少年的你》,感觸良多,醞釀了一個晚上的影評,最終決定還是寫一寫。主要從影片內容和演員演繹兩個方面談一談。
從題材上看,這是一個典型的校園欺凌的故事,混合著青春的活力與壓抑。
先來 說說 校園欺凌,個人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校園欺凌的現象,最根本也是最大的原因在於 家庭教育 。影片中兩個校園欺凌施暴者的家庭教育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在孩子被發現有欺凌別人的行為時,家長第一時間不是認錯道歉,而且替孩子解釋、掩蓋、求情,甚至自己動手打孩子,本身家庭教育的上樑不正,導致了孩子心理出現問題而做出欺凌同學的下樑歪。孩子思想意識的形成大多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養育出一個心靈健康的孩子,影片的兩位男女主角,也都是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而導致各自的心理都存在問題。
最可悲的是,校園欺凌的帶頭施暴者原本在向受害者認錯道歉,受害者已經決定不追究時,卻因為幾句仍然不知悔改、無形中傷害別人的話(主要源自於家庭教育)而激怒受害人,被失手殺死,在最美好的年紀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不得不說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但是家庭教育的因素雖重,但其他方面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學校教育方面的確也存在一些問題,重視學生學習的同時,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否也得到了關注,如何看待和處理校園欺凌問題,如何正確引導和教育學生來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都是學校應該思考的問題。
感觸很深的一個片段是,受害人報警告發施暴者之後,班主任雖然受到了處分,但他依然堅定的告訴受害者,她的做法是對的,受到了傷害就要說出來,尋求大人的幫助,理性反抗,這是一個老師為人師表該說的話。
除了校方,社會上的大人們也要反思,影片中,受害者回答警方「為什麼不相信大人」的質疑時,字字沉重。大人們通常認為校園欺凌不過是孩子之間吵架,認為受害者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甚至提出「為什麼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的質疑。社會的敷衍與冷漠,讓孩子們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讓他們遇到困難不敢向大人求助,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支撐,艱難前行。
他們有多無助,就有多絕望,所以受害人反問審訊的懷孕女警官,「這樣的社會,你敢把你的孩子生下來嗎」,這不得不讓我們深刻反思。
當然,還有那些受害人保持沉默的同學們,膽小怯懦,明明都看到了卻不敢說,甚至同學自殺了也不向警察說出實情,他們失去了伸張正義的勇氣,或許也是助推校園欺凌發生的因素,也應該受到譴責。所以當受害人決定報警的時候,天空是雲開霧散的,這才是同學之間相互幫助,伸張正義的正確選擇。
然後來說說青春,影片的名字是「少年的你」,既有設定了事件發生群體的作用,同時也有對影片後半段兩個少年真誠的彼此依靠、互相信任、甘心犧牲的鋪墊。
影片里審訊的女警官向男警官質疑「誰會為別人扛下-- 罪和殺人罪」,男警官說「你我不能,但是他們是少年」,所以這是少年們最單純、最真誠、最可貴的美好。少年,是個沒有利益紛爭的時期,是個沒有個人私心的時期,是個沒有面具偽裝的時期,所以為了他們共同的理想和未來,他們能扛過分開提審,能偽裝-- 殺人,能見面裝作不認識,也能主動自首,彼此救贖,這是少年最動人的情誼,也是成年人最缺少的東西。
從演員演繹上來看,每個角色都被演繹的真實到位。周冬雨不愧是影後,由最初的膽小懦弱,隱忍無助,到後來的主動尋求幫助,為著未來努力,再到最後對小北為她犧牲的痛苦、審訊室撒謊時的強忍絕情、聽說小北被判死刑的假消息時的絕望、自首前去看小北的釋懷,都被她演繹的入木三分。不管是受欺凌時的哭,還是給媽媽打電話強裝堅強的哭,還是小北為她頂罪被抓時候的哭,還是自首去解救小北的哭都帶有極大的感染力。
當然,最驚艷的是千璽弟弟的演技。一直是他的理智粉,好多年了,但是對他的評價總是客觀的,喜歡他的跳舞才華、人品性格,同情他的成長不易、過早成熟,同時也承認他的 唱歌 並不是很出色,之前的演技還有些稚嫩,然而這次他對小北這個角色的詮釋真的是無可挑剔。
或許小北的有些東西就是他自己,人前冷漠嚴肅,內心卻善良火熱,雖受盡生活的磨難,卻依舊保持著對美好的嚮往。被人打時的倔強,對幫助過他的陳念的回報,對被懷疑進警局的玩世不恭,對看到陳念被欺凌時的憤怒,對替陳念頂罪時的欣慰,對得知陳念為了救他去自首時的心疼,他的每個眼神每個表情都讓人產生共鳴,讓人覺得他不再是個偶像,而是一名演員,他不是易烊千璽,而是劉北山。可能是出於「姐姐粉」的粉絲濾鏡,覺得易烊千璽是影片最出彩的演繹。
當然,施暴者魏萊,把一個看似美麗文靜柔弱的小姑娘演繹成一個心靈扭曲的施暴者,自殺的學生胡小蝶,很可愛的一個小女孩對沉默的同伴的控訴,以及其他所有的角色的塑造和演繹都非常成功,他們都用自己最佳的演技在導演的展示下完成了一個完美的影片,也為影片加分很多。
綜上,個人認為,無論從題材還是演員,這部電影都是一部值得一看、應該深思的電影,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不無道理,最後希望社會各界都要重視校園欺凌的問題,盡早預防遏制,也希望影片票房繼續走高!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4
昨天晚上,我去看了正在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話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直擊人心。在揪心痛心之餘,也讓我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影片中,一場高考前夕的校園意外陳念(周冬雨飾)性格內向,是學校里的優等生,努力復習、考上好大學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頭。同班同學的意外墜樓牽扯出一連串不為人知的故事,陳念也被一點點捲入其中…在她最孤獨的時刻,一個叫小北(易烊千璽飾)的少年闖入了她的世界,大多數人的18歲都是明媚、快樂的,而他們卻在18歲這個夏天提前嘗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場秘而不宣的「戰斗」正在上演,他們將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其實,現實發生的案件往往更為殘酷和觸目驚心。這其中,給輿論帶來強烈震驚的莫過於20-- 年留美學生暴力群毆折磨同伴長達5個小時,最終兩名主犯被美國檢方判處終身監禁。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被寄予了治本的厚望。從增加學生欺凌及校園性侵的防控與處置 措施 ,到明確學校應當對教職員工、學生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培訓和教育,再到要求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嚴重程度予以教育、矯治或者處罰……法律的修訂完善不僅讓處理校園欺凌案件有法可依,避免了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做法,也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家庭等各方的責任,為治理這一問題提供有力的抓手。現實中,有的家長要麼過於嚴苛、要麼過於放任;有的學校過度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價值觀引導;有的老師把欺凌行為視作孩子間「過分的玩笑」,重視不夠;還有不少影視作品和網路平台充斥著暴力因素,這些都是校園欺凌和暴力滋生的土壤。因此,既要通過教育引導把「踐踏、侮辱他人的紅線不可逾越,否則必付出代價」的觀念種子種在孩子心底,也要家長、學校、政府、社會形成合力,調試好種子成長的環境、剔除可能存在的風險,讓更多的陽光雨露滋潤孩子的心靈。生活中,每個少年的你都需要被呵護,這份呵護來自於社會關注度不斷提高、教育理念不斷轉變、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讓我們共同期待未成年人保護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校園欺凌和暴力這一難題得以徹底解決。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5
近日,由易烊千璽、周冬雨主演的校園電影《少年的你》在過去的這個周末火爆全國。高票房的同時,更是在豆瓣評分上達到了8.5分的炸裂口碑。影片真實又大膽地直面校園霸凌主題,講述了一對背景截然不同的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讓人潸然淚下。
近年來,在國內外,校園霸凌從來都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最讓人難受的是,施暴作惡者、被欺凌對象,都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在影片的刻畫中,同學的沉默、家庭的失育、教育體制的冷漠、司法的無力都是造成校園霸凌的直接原因,太過真實的故事呼籲更多的觀眾了解霸凌、關注霸凌,倡導全社會的力量參與進來,貢獻力量,保護少年,保護世界。
防止校園霸凌,要強化家庭監護。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以身作則,向孩子傳達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與孩子溝通,參與孩子的內心生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
防止校園霸凌,要夯實學校教育。學校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向青少年教授心理學知識,進行心理健康測試等各項途徑,加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要加大對學生道德宣傳教育的力度,通過觀影等活動去感受校園霸凌帶來的傷害,從而降低霸凌的可能性。要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告訴學生校園霸凌對他人的傷害已經構成了侵權行為,嚴重的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防止校園霸凌,要集聚社會力量。以法律法規前提,積極動員政府、學校、家長、學生以及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和全方位合作,共同重視校園霸凌、共同參與治理校園霸凌,傳達出「反校園霸凌」的強烈信號,切實形成政府統一引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合力。
「或許欺凌將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學校是世界各國防止校園欺凌最有效最前沿的陣地,但校園欺凌不止於校園,當家庭社會法律以及你我他,每一個人都貢獻力量,我們就能保護少年,保護世界。」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6
近日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已經上映,就得到了一致的好評,影片講述了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影片將少年情感復雜性與成人世界相結合,立足於真實,展現了不一樣氣質的青春世界。監制許月珍透露:「要做到真實感不容易,除了在造型上要求素顏,甚至不惜把演員們『粗糙化』,加入生活質感和生活印記,在劇本打磨上精益求精、拍攝手法上也強調偏向紀實風格。要讓觀眾相信每一個角色都是身邊可信可觸摸的人物,是不能有任何一點不真實和不真誠的。」
正是由於電影在製作過程中的如此真實才引發了對我們真實的生活中所發生的此類暴力事件的關注。
校園欺凌,關繫到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必須高度重視。這是時代的要求、社會進步與教育進步的反映,也是以人為本理念深入確立的表現。
校園欺凌會使一顆顆天真無邪的童心受到無端的傷害。校園欺凌對於學生造成的通常是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長期難消除的陰影。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經常受到校園欺凌和暴力侵害的學生整天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下學習成績下降嚴重。甚至有些學生由於受到嚴重傷害,不得不住院治療或者休學,正常的學習也被迫中斷。孩子在學校長期受到欺凌。容易導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受害者很可能。導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氣。自卑,逃避人群孤僻,偏激。長期得不到校正,可能會形成反社會的人格,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為了避免這結果的發生,學校和各級的教育管理部門也應該加強管理,關注每個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成長。好在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但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和睦相處。不再有欺凌,都能健康成長。為孩子們打造一個美麗的未來世界。
中學生教育類電影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中學生最新的愛電影觀後感
★ 安全教育觀後感中學生五篇
★ 中學生電影觀後感範文:電影中的人性
★ 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中學生觀後感心得體會5篇
★ 中學生看影片寫觀後感
★ 中學生鬼吹燈電影觀後感五篇
★ 中學生過年好電影觀後感
★ 中學生忠犬八公的電影觀後感
★ 《中國機長》電影觀後感
★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精彩5篇
⑧ 你從銀河補習班中感悟到了哪些道理
《銀河補習班》講述了一對父子跨越漫長時光收獲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 。非常的感人,父親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獄,讓他遺憾地錯過了兒子七年的成長時光。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和滿滿的愛給予兒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教會兒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對困難的勇氣。
最後一個道理:學習知識也要擴大眼界。我特別喜歡其中一句話“真正的人生難題,不會像考卷那樣,會自動跳出ABCD四個選項,有且只有一種標准答案。而是會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能開出XYZ的腦洞 ”其實有時候我們更加需要XYZ。所以我覺得人就是這樣,要學會跳出那個普遍認為的價值圈,去看看世界,去尋找不同的觀看角度。
⑨ 《銀河補習班》講的故事是什麼看完後有什麼感受
好的電影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家長在和孩子們看完之後會產生一些教育感悟。而《銀河補習班》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他也是十分值得我們去觀看的。
初看《銀河補習班》,只覺得這部電影中只是表達了父親對於孩子的陪伴。而多次回憶,我們才能夠發現這部電影中想要表達的內涵。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成長上的幫助和教育,這部電影還表達了新時代的教育思想。家長們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要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要積極地引導孩子們發揮他們的興趣。我們應該相信,好的教育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孩子們的發展潛力,好的教育方式一定會讓孩子從中獲益。當然,影片最後也證明了這一點,馬皓文的兒子馬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宇航員。
⑩ 《銀河補習班》是鄧超與俞白眉聯合導演的第三部電影,你覺得怎麼樣
每逢學期開端、期末沖刺,信任咱們的朋友圈裡都不乏「陪讀家長傷不起,輔導作業被氣炸」的段子和圖片。相信鄧超和鯊君一樣,對這類惡俗段子的流行相當惡感,而且也與鯊君一樣堅決的以為,一切熱衷揭露吐槽孩子學習遲鈍的爸媽,他們自身就極其愚蠢。
但他的教育格局卻還遠不能與「銀河」的廣闊相提並論,由於他會是個溺愛孩子的家長,很或許由於無法真實了解學習苦悶的真理,而不能與當前的校園教育形式寬和,無法支撐孩子經受辛苦學習的磨煉。假如除掉角色自身的坎坷人生,僅從教育格局上看,此「銀河」和彼「銀河」的距離還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