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看電影林肯傳觀後感

看電影林肯傳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9-26 11:36:58

A. 求一篇德國作家埃米爾·路德維希寫的《林肯傳》的讀後感!!!!!!

找到這一個,但不確定是不是埃米爾·路德維希的那個版本,希望能幫到你.

正如馬克思所說:「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後,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

他是誰——亞伯拉罕·林肯。籍貫:肯塔基州,美國第16任總統,身高:1.94米,黨籍:共和黨

亞伯·林肯是人們對他的稱呼。

他領導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斗爭。

「不要對任何人懷有敵意,要把善心施與眾人。」——林肯

漸漸了解林肯的一生,無論從早年的生活、事業、愛情乃至婚姻,甚至到常人所能知道的美國總統的權勢地位和那場以林肯或者說整個北方勝利結束的南北戰爭,還是即使在我們所認為的他達到了權力的頂峰時刻,他可以說,都是不幸的,或者至少,他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快樂。

但是,偉人就是偉人,他從頭到尾,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氣,用堅忍不拔的信心對真正偉人的胸懷應該是什麼樣的做了最好的詮釋。林肯隱忍有術,我驚嘆於如此自成美好人格的壯舉。

事業——

他似乎習慣於一次次的失敗和一次次遭人恥笑的經歷,他似乎也從不忘自己應該持續的對莎士比亞的激情和充滿風趣卻又不失風度的幽默笑話,更有他那可以稱之為天生般的演講口才和優美地遣詞造句的手法。當小販,他可以為多收了別人5美分而走上幾十里路去還錢;當律師,他可以無償地無私地為正義的一方服務,可以拋棄能夠為他帶來豐厚收入的為某些「不正義」的人辯解的業務。無論他做什麼,從不忘職業道德和凌駕於權利和金錢之上的真理。

走仕途,艱辛無比。從社會的最底層,直至權力的頂峰。在每一次升級的攀登當中,林肯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荊棘密布的道路。似乎,順利與他無緣,失利與他結緣。

幸運的是,無論過程如何,他最終還是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成為了美立堅合眾國的總統。

但是,他在特殊的情況下成了總統,註定,就要為這個職位付出更多的代價。中國古語有雲:在其位,謀其政。林肯,用他的人性光輝和智慧證明了自己就會是一個國家的偉大總統,一個最受人崇敬的總統。

他悲天憫人。他不忍於見到南方奴隸地獄般的生活,他難以接受幾百上千年的奴隸制度,他更不可接受,一個合眾國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分崩離析。戰爭中,他自責,他傷心欲絕於民眾士兵的生靈塗炭……

為了統一,他忍下了閣員對他的侮辱,他忍下了麥克萊倫之類無理的要求,他忍下了公眾輿論時不時對他的惡語相加,他忍下了面對戰場「萬古枯」的悲涼心境,甚至,他以更博大的胸懷認為,南方人的舉動是可以理解的。他常常換位思考,他從不隨便呵斥某個人,因為他博愛地認為:如果我是他,我也會那樣做。「不要對任何人懷有敵意,要把善心施與眾人。」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直至犧牲。

除了非常人的忍受力,他也有著自信的決斷力和難以撼動的魄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戰爭的非常時期,頻繁的走馬換將攪得他心神不寧,可,在用人的關鍵時刻,他堅持己見,在旁人的反對聲中堅持啟用自己認為優秀的將領,果然,他的堅持收到了實效,大將格蘭特等一批軍事人才的使用,最終迎來了羅伯特·李的投降,迎來了整個美國所期待的和平統一。

「我並不是一定要贏,但是我一定要捍衛真理;我也不一定非要成功,但是我一定要實現我心中的理想。」這就是林肯的心聲,這就是林肯一直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驚人地保持著足夠的剋制力。正如書封面上所說:正式閃耀的光輝人性成就了他們的卓越人生。

愛情——

當今社會流行: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毫無疑問,林肯是經過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偉人一個成功的典型,如果說他背後應該有一定有這個女人的話,我相信,安娜應該是這個女人的最佳人選。雖然她並沒有陪伴林肯走人生之路,但是我相信,她,早已是林肯心目中的精神支柱,林肯心中能夠聊以慰藉的愛人。

安娜·拉特利齊——林肯終生的愛人。年輕的他們相遇相識直至相戀相愛,和普通的情侶沒有什麼兩樣,一切顯得那樣順理成章,一切似乎就應該有個完滿的結局。可是,歷史就這么開了個玩笑,把林肯的最愛過早地永遠地奪走了,留給林肯的只是難以排遣的郁悶傷感,和綿綿不絕的哀悼之情。林肯,為此,終生不得解脫。

安娜走了之後,林肯念念不忘,在人生轉折的關鍵時刻,他總不忘到安娜的墓前與她對話。他反復吟詠:惟有逝者的靈魂將化作永恆的懷念。愛情,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加之於林肯雖然知識短暫的歡愉,卻給了他終生的回憶。

安娜的墓碑祭文(非林肯所寫)上寫道:我微不足道的身軀/發出不朽的顫音:「不要對任何人懷有敵意,而把善心施與眾人」/請主寬恕我及眾生/願公正和誠實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安息在芳草下面的是我/亞拉伯罕·林肯一生的摯愛——安娜·拉特利齊/我對他愛情忠貞的證明/不是通過婚禮,而是永別/願鮮花在我胸前的泥土上永遠盛開!

這就是偉人的愛情。為之動容。這樣的愛情,純粹沒有條件沒有理由,只有純潔、至高無上的——人類之間的愛。

婚姻——

有人說:林肯最大的悲劇不在於他被暗殺了,而在於他幾十年不幸的婚姻生活。可想而知,林肯娶了一個多麼令他頭疼卻又無可奈何的妻子。但是,也有人說,假如林肯娶的是安娜·拉特利齊,那他肯定能過得非常幸福,但是他就不會成為總統。哲學雲,事物是矛盾著的,每個事物都有其兩個方面。我在這無意於評價林肯的夫人,因為我實在了解得不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只不過想說,林肯就這樣隱忍了如此近距離地面對自己所厭惡(至少是不喜歡)的人和事物,他都能保持那麼長久而有效的忍耐力,或許,正是由於他這種無處不在的忍耐力和意志才支撐著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的偉大總統美國歷史轉折點上的總統而被光輝地載入史冊!

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人所推崇的: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性(通常指其妻子),似乎並不成立。我更願意相信,一個真正能夠頂天立地的人,就一定有自己人格的超人之處而獨立高尚地面對處理自己並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人和事物。一個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應該干什麼,才會心無旁騖,才會一心一意,獲得自己想要的,追求到自己所認定的真理。

B. 有沒有好看的關於美國總統的電影

林肯傳(默片)
《林肯傳》一般指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的個人傳記,一般分為書籍和影視劇兩種,下面介紹幾個比較出名的書籍和電影。
片名:AbrahamLincoln
譯名:林肯傳
導演:D.W. Griffith
主演:Henry B. Walthall,Ralph Lewis,Walter Huston
類型:劇情 / 戰爭 /傳記

刺殺肯尼迪
《刺殺肯尼迪》是1991年華納兄弟影業出品的懸疑片,改編自美國歷史上的肯尼迪遇刺案,影片由奧利佛·斯通自編自導、喬·佩西、凱文·科斯特納、茜茜·斯派塞克等主演。
該影片講述了1963年11月22日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在乘坐敞蓬轎車駛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時遇刺身亡後警方破案等一系列過程的故事。
該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等兩項大獎以及六項提名,影片於1991年12月20日在美國上映。

霧水總統
劇情介紹:
經營私人職業介紹所的戴夫相貌和美國總統十分相像。現任總統米切爾厭倦了在公共場合露面,戴夫被徵募作了總統替身。一日,米切爾在和他的女秘書幽會時突然中風昏迷,戴夫的替身任務也變得繁重。戴夫以總統的身份,開始關心起了窮人,還解僱了陰謀破壞總統聲譽的白宮總管亞歷山大。總統米切爾去世了,人們為他舉行葬禮,南斯宣誓就任總統,戴夫回到了他的職業介紹所。戴夫的朋友開始幫助他進入政界,准備全力支持他競選。

C. 林肯傳記讀後感1000字急需

讀《林肯傳記》有感人生之路漫長又坎坷,人生之旅中充滿了成功與失敗,布滿了玫瑰和荊棘,在艱難的跋涉中,我們選擇了成功,同時也就選擇了失敗。 人們往往都希望自己成功,去收獲那片喜悅,然而卻害怕面對失敗,害怕體味那份苦澀,近日,我在一本書中讀到一個人的簡歷,面對那一串串的數字,我震驚了,也感動了……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生意再次失敗;25歲,當選州議員;26歲,情人去世;27歲,精神崩潰;28歲,競選州議長失敗;31歲,競選入團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7歲,當選國會議員;39歲,國會議員連任失敗;46風,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選美國總統。這個人就是林肯,是公認的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他,就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一次次的崛起,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走向輝煌。大凡成功的人,他們都是一段從零開始的艱巨里程,都經歷過失敗,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就是因為他們經歷了比我們更多的失敗,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一步步地成功的。 書中闡明了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當我們真正地明白了,理解了失敗的偉大意義,我們便也懂得了:我們應該感謝失敗。我們學校曾早2005年開始進行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感恩教育,提倡感謝曾經給過我們幫助的人,甚至是陌生人或敵人、對手。甚至到現在,我們也經常教育孩子,要感謝周圍的人。幫助過我們的人讓我們的生活工作等更加順利,而打擊過我們的對手、敵人卻能鍛煉我們的意志,讓我們跌倒了再爬起來。其實文章所說的「感謝失敗」也是這個道理。有人說:失敗,是一塊調色板,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絢麗燦爛,如果沒有失敗,就沒有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就少了那份執著,少了那份激情,如果沒有失敗,生活便過於平淡,也就顯得蒼白無力,讓人覺得索然無味,沒有了大苦大樂,沒有了歡歌笑語,生活也就如一潭死水,失去了應有的風采、光華和生機。我覺得我的工作生活確實經歷了不少的成功與失敗,當然,這些與偉人們的失敗與成功是不可相提並論,簡直就是連「小巫見大巫」都談不上。但我發現經歷了失敗,我從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吸取經驗教訓,為成功或者更准確地說是為下次更好開展活動、為以後的教學工作而積蓄力量,孕育希望的種子,變得更堅強。比如,當我發現某節課上得比較失敗時,我覺得不能氣餒,應該調整心態和教學方法,使下次的教學更好,我相信我們的毅志也會在無數次的挫折中磨煉得更加頑強,我們的信心了也會隨著那份執著更加堅定。我想:大凡偉人能成功,大多數經受失敗的挫折。我們要想得到玫瑰,就必然要准備接受失敗的利刺,我們要想使自己快樂,就必然要經得起失敗後的調節、、、、、、還是那句話: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

D. 格里菲斯對電影的貢獻

生平:在電影發展的里程中,大衛·格里菲斯,這位美國的電影大師以他非凡的才能,把電影從戲劇的奴僕地位中解脫出來,使之發展為一門與音樂、美術、文學平起平坐的獨立的藝術門類。他不僅熟練地運用電影特權,創造性地安排電影的攝影構圖和蒙太奇,而且巧妙運用大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淡出淡入、搖鏡,並交叉使用,使電影史上出現了令今人都嘆為觀止的第一個高峰.大衛·格里菲斯(1875 1948)出生於肯塔基州的拉格朗基,父親是個醫生,參加過美國的南北戰爭,是個破產的南軍上校。他在格里菲斯十歲時就去世了。全家的生活重擔就落在格里菲斯那當小學教員的姐姐身上,日子過得很艱難。格里菲斯早早地就步入社會,當過書店店記、《信使報》記者、消防隊員、冶金工人、電梯工人、高爾夫球場的撿球員、默菲特劇團的演員等。從這多而雜的行當看,格里菲斯曾為了糊口,簡直是碰到什麼工作就干什麼,完全沒有選擇的自由。不過,不論生活怎麼艱難,他都沒放棄對文學的愛好,他閱讀布朗寧、傑克·倫敦、莫泊桑、托爾斯泰、狄更斯和惠特曼的作品,並且自己還寫過詩歌、小說和劇本。這種生活使他廣泛接觸了下層社會,了解人民的艱辛。這對於他日後馳騁影壇卻不是沒有益處的。1907年夏天,在紐約失業的格里菲斯,好不容易在愛迪生比沃格拉夫電影公司里找到一個當配角演員的工作,每星期的報酬僅15美元。他不僅勤懇、而且有才華,連續寫了幾個劇本。1908年,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導演麥克·寇瓊退休,格里菲斯接替其工作,導演了他的第一部影片《陶麗歷險記》。影片敘述一個小女孩被吉普賽人拐走,被裝在大酒桶里,放在活動木屋的平台上。馬拉著木屋奔跑時,酒桶滾下平台,順著斜坡,一直滾到河裡。漁夫撈起木桶,小女孩也獲救了。這故事既驚險,又有趣,放映後獲得成功。格里菲斯便從他閱讀過的莫泊桑、托爾斯泰等人的作品中找題材拍攝影片,平均每星期拍兩部。從1908年到1912年,共攝制了四百多部。這些影片既繼承盧米埃爾等人的紀實風格,也吸取了梅里愛戲劇電影的因素,甚至還受義大利歷史電影的影響,拍了幾部史詩性的影片。他將各個流派和許多前輩導演們那點滴的分散的創造吸收過來,融會貫通,加上自己的許多獨創的東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體系,表現出了自己的鮮明特色。這些特色表現在內容上便是對下層人民的苦難的同情。如《埃德加·愛倫·坡》描寫的是個下層知識分子的悲慘故事。愛倫·坡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先驅,出生於波士頓,父母是流浪藝人,自幼成為孤兒,美國南北戰爭中以南方失敗告終,愛倫·坡的作品中總浸 著南部沒落的情緒,熱衷表現頹廢和死亡的情景。格里菲斯也是美國南部人,幼年生活與愛倫、坡相似,也許這也是他將詩人搬上銀幕的原因。影片描繪詩人在充滿可怕陰影的房間里照料快死的妻子,打開窗戶時,一隻烏鴉突然飛進來,停在門旁帕拉斯的胸像上。詩人生活窮困,賣文度日。他寫了《烏鴉》一詩,匆忙拿去賣錢,以救助妻子,當他拿了賣稿的十元錢回來時,才發現妻子已死去了。格里菲斯用象徵方法,集中表現愛倫·坡的生活困境,傳達出一種凄涼的氣氛,表現了對貧窮知識分子的深深同情。這些特點表現在技巧上便是獨創性。他在《陶麗歷險記》里首先運用了「閃回」的手法;他成功地發展了特寫鏡頭,在根據傑克·倫敦的《沒有靈魂》改編的《黃金夢》中,他把攝影機移近演員,充分攝取演員的面部表情;他在特技攝影上也有獨到的創造,因此於1922年他還獲得此項專利;他在《隆台爾的報務員》里,運用交替蒙太奇,以逐漸加快的蒙太奇節奏,表現追逐鏡頭中的緊張氣氛,他在《人類的創造》中,又巧妙地運用遠景鏡頭。正如《蘇聯世界電影網路全書》里說的:「格里菲斯的藝術活動的進步和革新的意義在於,他把導演看作是作品的統一形象的創造者。幾乎在每一部影片中他都嘗試解決一個形式或者美學問題。」從而逐步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電影的蒙太奇體系就是在他的藝術生涯里發展出了最初的模樣。然而,真正奠定格里菲斯在世界電影史上崇高地位的是他拍攝了《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而這兩部影片的拍攝又使格里菲斯的生平充滿傳奇色彩。《一個國家的誕生》拍攝於1915年。格里菲斯根據牧師湯馬斯·狄克遜那部贊揚種族主義組織三K黨的小說《同族人》改編而成的影片。它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圍繞南北兩個家族以展開情節。這兩個家族本是世交,子女間還發生戀情,在戰爭中因政見不同而變成仇敵,各自參加南北不同的軍隊,刀槍相見,在三K黨的幫助下,雙方停止內戰,兩家重歸於好,有情人也終成眷屬。影片在兩個家族中,又以卡梅隆一家的遭遇為重點,展開三條線索:黑人的暴行引起大火焚燒大西洋城;卡梅隆一家焦急地注視外界的內戰;「小上校」搏擊在戰場上。三條線交織進行以形成影片的總體結構、格里菲斯調動強大的陣容,花費10萬美元,僅用九個星期就攝制完成了。全片共分為12本,1500個鏡頭,可放映3小時。在當時是算巨片了。《黨同伐異》由古代、近代、現代、當代四個小故事組成。古代的《巴比倫的陷落》,描寫巴比倫親王貝爾沙撒的奢靡生活及波斯王居魯士攻打巴比倫的歷史事件。其中穿插了一個少女與親王熱戀的情節。近代為《基督受難》,描寫耶穌與偽善的法利賽人的沖突,因猶太人出賣被釘上十字架。現代為《聖巴戴萊姆教堂的屠殺》。描寫法王查理九世在位的1571年,一個女教徒隨未婚夫一家到巴黎後,在巴戴萊姆屠殺日中,一家人遇害的故事。當代的《毋與法》,描寫1912年一個罷工工人被控謀殺的冤案。為什麼要將時間跨度極大的事情拍成一部影片呢?格里菲斯解釋說:四個故事猶如四條河流,本來分開,慢慢前進,後來越來越奔騰,交叉在一起,匯成黨同伐異的激流。他的意思是說歷史上任何統治階級總是反對和鎮壓那對立的階級,即黨同伐異。這就是善與惡的對立,這種對立是永遠不變的。他從歷史上的巴比倫時代說起,指出宗教的、政治的、法律的各種不肯容忍的行動,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此,他在影片末尾安排全體犧牲者起立去祈求和平。頗有寓意,是在告誡人們:人與人之間應該寬容、博愛,不要互相殘殺,製造仇恨,表現的是個道德的主題。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斗爭,都是階級斗爭的反映,格里菲斯以「黨同伐異」加以概括,顯然是不準確的。但是由於歷史的局限,也不能深責格里菲斯。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藝術技巧。格里菲斯在《黨同伐異》里豐富和發展了平行蒙太奇、巧妙地運用隱喻、第一次把時空相距很遠的事件組織在一部影片里,徹底打破了戲劇的三一律,使電影發展成獨立的藝術,這些都是了不起的偉大創造。因此,《黨同伐異》就成為電影史上經典作品。1919年,他與卓別林、范朋克、壁克馥組織建聯美影片公司,盡管也拍出了《被摧殘的花朵》等優秀影片,但氣魄已大不如前了,20年代後期,他的影響逐漸衰退。1931年他拍了他最後一部影片。1935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為他頒發特別獎。他逐漸被人遺忘。1948年,他孤零零地死在好萊塢的一家旅館里。一代巨星隕落了。

作 品 年 表

導 演

1 Abraham Lincoln 林肯傳 【1930】
林肯傳(台)/林肯傳(港)

2 Sally of the Sawst 被遺棄的莎麗(暫譯) 【1925】 3

America 美國 【1924】
美國(台)/美國(港)

4 Orphans of the Storm 奧凡斯風暴 【1921】
奧凡斯風暴(其他)

5 Dream Street 夢幻街 【1921】
夢幻街(台)/夢幻街(港)

6 Way Down East 賴婚 【1920】
賴婚(台)/往事如煙(港)/新英格蘭之路(其他)

7 Broken Blossoms 凋謝的花朵 【1919】
凋謝的花朵(其他)

8 Hearts of the World 世界的核心 【1918】
世界的核心(台)/鐵血鴛鴦(港)

9 Intolerance 黨同伐異 【1916】
黨同伐異(台)/忍無可忍(港)

10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個國家的誕生 【1915】
一個國家的誕生(中)/一個國家的誕生(台)/一個國家的誕生(港)

11 Home, Sweet Home 落花,甜蜜的家 【1914】
落花,甜蜜的家(台)

12 The Adventures of Dollie 桃麗歷險記 【1908】
桃麗歷險記(台)

制 片

1 Abraham Lincoln 林肯傳 【1930】
林肯傳(台)/林肯傳(港)

2 Sally of the Sawst 被遺棄的莎麗(暫譯) 【1925】

3 America 美國 【1924】
美國(台)/美國(港)

4 Orphans of the Storm 奧凡斯風暴 【1921】
奧凡斯風暴(其他)

5 Dream Street 夢幻街 【1921】
夢幻街(台)/夢幻街(港)

6 Way Down East 賴婚 【1920】
賴婚(台)/往事如煙(港)/新英格蘭之路(其他)

7 Broken Blossoms 凋謝的花朵 【1919】
凋謝的花朵(其他)

8 Hearts of the World 世界的核心 【1918】
世界的核心(台)/鐵血鴛鴦(港)

9 Intolerance 黨同伐異 【1916】
黨同伐異(台)/忍無可忍(港)

10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個國家的誕生 【1915】
一個國家的誕生(中)/一個國家的誕生(台)/一個國家的誕生(港)

編 劇

1 Orphans of the Storm 奧凡斯風暴 【1921】
奧凡斯風暴(其他)

2 Dream Street 夢幻街 【1921】
夢幻街(台)/夢幻街(港)

3 Way Down East 賴婚 【1920】
賴婚(台)/往事如煙(港)/新英格蘭之路(其他)

4 Broken Blossoms 凋謝的花朵 【1919】
凋謝的花朵(其他)

5 Hearts of the World 世界的核心 【1918】
世界的核心(台)/鐵血鴛鴦(港)

6 Intolerance 黨同伐異 【1916】
黨同伐異(台)/忍無可忍(港)

7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個國家的誕生 【1915】
一個國家的誕生(中)/一個國家的誕生(台)/一個國家的誕生(港)

8 Home, Sweet Home 落花,甜蜜的家 【1914】
落花,甜蜜的家(台)

演 出

1 Hearts of the World 世界的核心 【1918】
世界的核心(台)/鐵血鴛鴦(港)

2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個國家的誕生 【1915】
一個國家的誕生(中)/一個國家的誕生(台)/一個國家的誕生(港)

3 Rescued from an Eagle's Nest 虎口餘生 【1908】
虎口餘生(台)/虎口餘生(港)

音 樂

1 Broken Blossoms 凋謝的花朵 【1919】
凋謝的花朵(其他)

2 Intolerance 黨同伐異 【1916】
黨同伐異(台)/忍無可忍(港)

3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個國家的誕生 【1915】
一個國家的誕生(中)/一個國家的誕生(台)/一個國家的誕生(港)

剪 輯

1 Intolerance 黨同伐異 【1916】
黨同伐異(台)/忍無可忍(港)

2 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個國家的誕生 【1915】
一個國家的誕生(中)/一個國家的誕生(台)/一個國家的誕生(港)

E. 《林肯傳》誰寫的版本最好誰翻譯的版本最好看

其實主要就是兩版(有一個商務印書館版本的更適合美國人作為歷史資料來讀)一、相當不錯的一版,錯不了,關注人性,文風獨特:作者:(美)卡耐基,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時間:2009-7-1《林肯傳》(英文版)卡耐...

F. 2010最新電影

外國:
阿凡達
暮光之城2
古墓迷途
天地逃生
禁閉島
拍檔偵探
孤堡驚情
諜戰巴黎
基督再臨
艾力之書
太空運輸
黑暗侵襲2
吸血鬼助手
愛麗絲夢遊仙境
波西·傑克遜與神火之盜

中國:
七十二家租客
大兵小將
蘇乞兒
杜拉拉升職記
未來警察
火龍對決
財神到
越光寶盒
美麗密令
撕票風雲
月滿軒尼詩

G. 《林肯傳》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林肯傳》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林肯傳》讀後感1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他領導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斗爭,為推動美國社會向前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深受國民的愛戴和景仰。這是我在讀《林肯傳》之前對林肯的認識,在讀了《林肯傳》之後,我為他的人生經歷,人格魅力所折服。

他善良、仁慈的天性,他用行動詮釋他內心的善良:從小他身上就流露善良的天性,當他的同學在龜背上放燃燒的木炭取樂時,他覺得這種做法過於殘忍,請求同學們不要再這樣玩,而且他還跑過去用赤裸的腳丫將龜背上的木炭踢走,同時還寫文章呼籲大家愛護小動物。冬天,林肯舉家遷徙,與他們同行的小狗掉隊了,直到大家都過河了才發現小狗還在河的對岸,小狗在河的對岸不停地叫著,卻並不敢下水前行,其他人為了不耽誤時間,想要扔下小狗繼續趕路,他不忍心小狗就這樣被拋棄,於是他脫下了鞋和襪子,獨自塘河回去,將狗救了回來。他說:「看到小狗被救那欣喜的樣子,我覺得自己受的凍和累都非常值得。」在新奧爾良,他第一次體會到了奴隸制度的殘忍和恐怖,他跟自己的夥伴說「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狠狠地鞭打它(奴隸制度)。他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做到了,他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廢除了奴隸制度。他信奉的是「對任何人心懷善意,對全人類悲憫慈愛。」他曾說:「唯一能夠統治我的,只有我的良心和上帝,人們總有一天會明白這一點。」他就是一個用行動詮釋自己內心善良的人。這讓我明白,自認為自己很善良,卻沒有實際行動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善良,自己內心的想法需要用行動將其釋放。

他的堅韌:林肯一生飽嘗挫折,他心愛的女人早早的離世,他出於道義娶了悍婦瑪麗,從此經歷了不幸的婚姻;他承受喪子之痛,他有四個兒子,只有一個活到成年,其他三個都夭折;他兩次經商均告失敗還欠下巨額債務;參加十一次競選結果八次失利;擔任總統用人多次失誤造成戰場上節節敗退。他沒有被這些困境、挫折所打倒。我無法理解是什麼在支撐他,他為什麼會如此堅韌。我不能接受為什麼如此善良的人,上天要讓他經受如此多的磨難。

或許一個人往往比他所想像的更容易受傷,但也比所想像的更有承受力。

他的寬容:對待萬惡的南方奴隸主,對待癲狂無禮的妻子,對待所有的刁難者,他選擇的不是抱怨、痛恨或者是報復、懲罰,而是忍耐,原諒和寬恕。他總是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當他看到哪個士兵因為膽怯而被判槍斃,他會原諒對方,他會說:「如果我上戰場,或許也會棄槍逃亡。」如果有志願軍逃跑,他會說:「我認為就算把他殺了,也擋不住他回家的心。」經歷這么多磨難,他還能理智,仁慈地對待別人,我無法不為之動容。

他的憂郁:他的夥伴赫恩登說:「幾十年來,林肯從沒有過過一天開心的日子,不管他走到哪裡,憂郁都伴隨著他。」他最喜歡的詩句:「噢,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在陽光和暴雨中交織。微笑和眼淚,歡歌和輓歌,如海浪般緊緊相隨。眨眼呼吸間,生命之花便隨風而去,金色的殿堂變成了棺木與青衣。噢,人類,你為何那般驕傲?」他內心的悲傷,憂郁流露無遺。很遺憾偉人的離世,或許他得到了解脫。

正如馬克思所說:「他是一個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而從不輕舉妄動,他穩步向前,而從不倒退……總之,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極其罕有的人物。」他是後人的典範和榜樣,他影響和鼓舞著無數人。

《林肯傳》讀後感2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屹立在和平的山上,他是一個最傑出的總統那就是美國偉大的總統--林肯。這是當我讀完《林肯傳》的最後體會,他讓我覺得林肯真偉大!

《林肯傳》的作者艾米爾·路德維希在書中把林肯描寫的十分細致,他對林肯的性格與命運的剖析入木三分,使我覺得這就是林肯在蟬述自己的經歷。我覺得讀完這本書讓我感到許多克服困難的道理,就像在序言中,裡面有一句林肯說的話:「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直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而已,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這句話讓我覺得就算你跌倒了,不管有多痛,都要忍,因為你並沒有死,並沒有失去治癒傷口的希望,只要你能堅強的走下去,總有一天你會治癒傷口後重新站起來的!就像書中林肯當選總統前是十分艱苦,多次經營商鋪倒閉,多次競選職位失敗,但他每次都勇敢的站了起來,這是我最佩服林肯的地方,林肯他從來都不氣餒,每一次都重新經營,重新競選,直到成功。林肯給我樹立了一個榜樣。當然我也佩服他當選總統後的成就和作為。但我相信,只有堅強毅力才會讓他有那麼多作為,我佩服他!

林肯,美國史上的偉人,一個真正堅強的人,一個永遠也不會的摔跤而產生恐懼的人!

《林肯傳》讀後感3

鄉間的小路蜿蜒曲折,林肯的一生又何常不是這樣?他曾經多次競選州議員但是沒成功,他不灰心,而是經過不懈的努力,當上了州議員,最後終於當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開始了解放黑奴的重要一步。

阿伯拉罕。林肯是一個老實人,曾有人說過他立下的字據就是錢,不會有錯。就是這樣一個老實人當上了美國總統,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是他這么一當,加快了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最重要的是他宣言,解放黑奴,阻止奴隸制生活。

他還提倡人人平等,我們現在就應該倡導這種思想。不能因為誰有錢就說他人品好、社會地位高等一系列褒揚的話;也不能因為誰窮就說他品行不端正,社會地位低下等一系列貶低的話。這種人就像狗尾草,一見上司就彎下腰,卑躬屈膝的;一見部下就耀武揚威,真是趨炎附勢的小人!

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應該是林肯那種持之以恆、鍥而不舍的精神。就像生活中學一樣東西,你沒有天份,但是你絕對不能就這樣放棄,而是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去學,去練。這樣進步就會很快,愛迪生說,「成功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份。」有人說沒有時間,那魯迅先生就告訴過你「時間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願擠,總還是有的。」

就讓我們以林肯為榜樣,開起學習的小船,揚起勤奮的風帆,搖起快樂的雙漿,在知識的大海中前進,追求那智慧的島嶼吧!!

《林肯傳》讀後感4

小時候,我讀了一篇名為《鞋匠的兒子》的文章,就是這篇文章,讓我認識了一個傳奇人物,美國總統林肯。就在今年暑假,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本好書,這本書記載了這個傳奇人物的一生,那就是《林肯傳》。

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書,裡面的記載的內容翔實,精彩,每一個故事都充分展現了林肯偉大的一生。

在林肯小的時候,他家裡很窮,只讀過僅僅一年的書,雖然因為家庭貧窮的關系,林肯無法再上他心愛的學校了,但是林肯由於好學的興趣和極強的求知慾望,讓他對於學習十分的嚮往,也十分地勤奮。在沒有書的時候,林肯就向別人借書把書抄一遍;沒有草稿紙的時候,就在家裡的牆上打滿了草稿……因此,小時候的林肯便十分地聰明好學。

林肯不僅小時候聰明好學,長大後也變得仁愛,寬容大度,有智慧。最能充分體現出他那仁愛,寬容大度,有智慧的精神的事情,那就沒過與在他競選總統的時候了,因為林肯出身低賤,免不了被身份高貴的參議員們羞辱,但林肯並不生氣,反而用讓人感動至深的演講來感化他們;朋友與他競選時,朋友們亂傳謠言誣陷他,他卻以真誠相待,讓謠言不攻自破,也化解了矛盾,給朋友們一個教訓。在他成功競選之後,並不是像皇帝一樣樂享天倫,新貴自居,而是不斷體察民情,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和利益而努力。

這就是林肯,一個擁有傳奇一生的總統,雖然遇刺身亡,但他為美國平定了內戰,讓美國經濟大大增長,讓美國變得更加強盛,並且永遠活在美國人的心中。

《林肯傳》讀後感5

最近在圖書館,無意間發現一本《林肯傳》作者是戴爾·卡耐基。 懷著一顆景仰之心,便沉醉在筆墨之中……

曾經認為偉人一定是超世脫俗的。當我在讀這本《林肯傳》的時候,我發現我錯了。要想成為偉人,那他首先必須要成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有愛,有恨;有快樂,有悲傷;有成功,有失敗;不斷的給人以幫助,同時也需要別人的關愛等等。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要有特定的社會條件和特定的事件來促成,當然個人努力同樣重要。正所謂時勢造英雄。

林肯有著可以說的上是悲慘的童年,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編年史」.亞伯的父親老湯姆林肯和他母親目不識丁。林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不斷地學習。林肯喜歡朗誦,喜歡講故事。這為他後來的政治生涯的演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林肯有著悲劇的婚姻。在和瑪麗·托德第一次訂婚時,林肯由於承受不住慘痛的現實而選擇逃婚。但是後來肯能是為了自己的名譽與聲望,還和瑪麗·托德結了婚。但是他的婚姻並不是幸福的。瑪麗·托德像個怨婦一樣,使林肯倍感壓力。然而,在林肯結婚前林肯追求過好幾個女孩子,如果不是初戀女友的離世,我相信林肯的婚姻也一定是幸福美滿的。

林肯有著曲折的政治道路。一次次的競選失敗使他沮喪不已。不得一次次的套上他那頭「老雄鹿」奔走於各個鄉間法庭,過著艱苦的律師生活。然而,幾年之後關於奴隸制討論勝利,使林肯走上了人生又一個高度。最後,成為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維護了聯邦政府的統一,廢除了奴隸制。盡管他受的教育少之又少,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義意識,使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對於生活在現在的我們,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我個人以為:

第一,如果心中有什麼想法,那就努力去實現它。馬雲再一次演講中曾經說過「我們很多人,都是晚上回去的時候心中有很多想法。可是第二天吃過早飯,去上班的時候又走在他那條再熟悉不過的老路。」『給自己一個夢想,給自己一個承諾,給自己一份堅持。「

第二,如果發現了你心目中那個理想的她(他),那就大膽地說出你的愛。因為幸福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幸福是需要爭取的,而不是等來的。

第三,俗話說」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頭腦「.在機遇還沒有到來的時候,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我們自己更有戰鬥力,因為生存斗爭決定了我們必須不斷地奮斗。當機遇到來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將它抓住。

偶有所感,同大家分享。

《林肯傳》讀後感6

林肯的父親有種不安分又好奇的性格,他又總是不停地在尋找著發財致富的機會,不停地追尋著帶來好運的時機。所以林肯的成長過程中曾多次搬家,林肯都搞不懂自己的故鄉應該是哪裡。

什麼是故鄉?像他這樣一個在二十年中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跟隨父親幾次三番離鄉背井的年輕人,肯塔基州,印第安納州和伊利諾伊州在他眼前如同過眼雲煙,他從何產生一種故鄉的感覺呢?我們只能說,他的故鄉是美國!他的木匠父親只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個好木匠,好在他的繼母是個尊重知識的人,堅持讓孩子們去讀書。但是林肯在學校受到的教育加起來只有一年,但林肯對有字的東西有種難以割捨的喜愛,只要有機會無論是一張報紙,還是一本書,他幾乎都會抓住如飢似渴的讀上幾遍。林肯的生活中過早的承受了親人的早逝帶來的悲傷,9歲時,他的母親就染肺結核病逝了,而他和父親從來沒有象和母親那麼親切的感覺。

17歲時,他的姐姐有死於產房,這和他姐姐在婆家過度的勞作不無關系,林肯第一次感受到了世態炎涼,也知道了什麼叫為富不仁。雖然林肯的生活經歷非常坎坷,但我們從來沒有看到林肯有過憤世嫉俗的行為.有時我覺得這可能是是與生俱來的,本性如此吧!

《林肯傳》讀後感7

生命,是每個生存於地球的芸芸眾生之物質載體,人生則是我們度過生命的方式及其歷程.我們無法回憶起過去世,也無法預知來世,唯一所能知曉和掌握的惟有今生今世。最近我剛剛閱讀過的《林肯傳》給了我一些感受,我想就林肯的一生闡述我對人生的理解。

亞伯拉罕 林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黑人奴隸制的廢除者,美國兩位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以上即是為世人所知的林肯的職務及其豐功偉績,我在此無須贅述。我想著重談論的是林肯的人生。

林肯出身貧寒,年幼時生活艱苦,也做過許多農活,這鍛煉了他的實際操作能力,也錘煉了他勤奮堅強的品格。從出身背景來看,我們幾乎難以想像他將會站在美國歷史的巔峰。然而,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在各項工作之餘,林肯始終是個熱愛閱讀的人,他想盡各種辦法去購買、借閱書籍。有一次,剛剛聽說鄰村有一個人擁有一本法律書籍,他不顧路程辛苦,立刻起身去借閱。憑著這份執著的精神,林肯閱讀了大量書籍。他幾乎閱讀了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同時也閱讀了大量文史、法律方面的書籍。這也為他日後成為律師和總統打下了基礎。

做了律師的林肯雖然收入不高,但卻更多接觸了社會,也進一步了解了黑人奴隸制,為日後廢除奴隸製做好了鋪墊。林肯就任總統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他沒有強大的政治和經濟背景,靠的更多是他的努力。在競選總統的過程中,他甚至還有性命之憂。但是,林肯絕對是一個堅強的人,面對困難他絕不退縮,總能逆流而上,這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而在用人上,他也總能堅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在林肯就任總統期間,他的內閣成員經常對他極為不滿,但他總能以謙遜、幽默和大度使自己與內閣成員穩定相處。他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的同事和背後廣大的支持者。可以說,他的堅持、堅強和信任也是他成功的關鍵。同時,林肯也是一個具有大無畏精神的人,因為他十分清楚,他所提倡的方針政策極大削弱了南方種植園主的利益,必會遭其記恨。但是林肯沒有放棄,他勇於面對,正視問題,他是為了統一才會這樣做的。如他自己所言,如果保持國家統一並不需要廢除奴隸制,那麼他也不會刻意而為之。因此,有了堅定的目標,即使在過程中有過猶豫、失望、痛苦,卻從來不曾把他擊潰。在矛盾的斗爭中前行,更顯其堅韌的品質,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內戰結束了,林肯勝利了,可他最終還是難逃被刺殺的命運,他的生命也定格在了五十六歲。的確,他的生命很短暫,但是他的人生歷程必定是彌久而深遠。他的貢獻直接使美國獲益至今。當年與他並不和睦的政治家也承認了他的功績,美國歷史也永遠銘記這一位英雄豐碑式的人物。

古語有雲:「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生命可貴,人生無價。若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將人生無限放大,那麼,人活一世則無怨無悔矣。因此,我們每個人都不該虛度光陰,奮斗無關年齡,年齡的大小隻能影響我們生活和拼搏的方式,卻不能決定我們的生活精神。能夠左右我們自己的只有自己,因此,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平凡的生命,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林肯傳》讀後感8

前一段兒,聽了德超的建議讀了本《林肯傳》。在讀之前,只知道他是一位美國總統。從德超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對林肯的喜愛已經到了崇拜的地步。看了之後明白,林肯確實有這樣資本。

林肯一生可以說幾經波折,無論做什麼事情從來沒有順利過,也許是上天的考驗,也許是作者的藝術渲染,也許是……但是林肯的堅持不懈、刻苦勤學、寬容大度是不容置疑的。雖然每本傳記都因為主人公的成就,或多或少的缺少一些真實性。

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林肯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比如他的好學,比如他的勤奮,比如他的寬容大度,比如他的思維的靈敏,比如他的勇敢,比如他的仁愛……這些正是我目前最為欠缺,也是目前最為需要的。

他那種不服輸,愈挫愈勇的毅力與頑強,也許就是促使他走向成功的關鍵所在。

林肯童年的不幸與顛簸,親人的影響,塑造了這樣一位形象偉岸的人物。與之相比,我童年的幸福,變成了不幸。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卻可以塑造未來。

從今天起做一個有良好生活習慣的人,一個陽光的人,一個有進取心的人,也許此生無法達到他的高度,也許可以。管他呢。這一刻,我明白了自己一直想要的幸福其實就是一場追尋成功的旅途……

《林肯傳》讀後感9

時代造就英雄,歷史在需要英雄的年代鑄就偉人。一個普通人,用一生的時間用一顆充滿正義、善良、寬容的心書寫了一個偉人的奮斗史,這面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鏡子,打動了無數人。就是這么一個名字——林肯。

看完這本書,我想說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領袖,沒有之一。因為他的'成就和人格魅力足以給他冠上這么絕對的榮譽。不僅在於他做了兩件偉大的事:解放黑人和維護國家統一,更在於他對後世的影響,他有著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氣,有著堅忍不拔的自信,帶給我無數感動和敬佩。

馬克思曾經這么評價過他:「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了殉道者倒下去之後,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誠然,縱覽林肯的一生,幸福女神並沒有因為他是一個善良的人而眷顧他,反而讓他的人生之路布滿荊棘。順利對他來說是陌生的名詞,但由於他的不屈不撓,似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才是他的狀態。可他心中裝載了整個民族,他也渴望著反敗為勝。正是在這樣幾近殘酷的磨練下,他最終獲得了至高的榮譽,站在了時代的巔峰。

我想這本書留給我的不僅僅只有一個人的人生故事,還有心靈上的震撼,我收獲了許多。試想一個只讀過一年半書的孩子,一個從事過許多職業並且兩次經商而最終失敗的年輕人,一個在參加十一次競選而八次失利的議員,最終如何成為了總統並且流芳百世的?我想其間的付出和辛酸,隱忍與堅持就是原因。林肯雖然生活在社會底層,但他身上籠罩著無數人性的光輝,他善良、正直、寬容……。這同樣照亮了他的勝利之路。他是一位戰士,一位偉大的戰士。

《林肯傳》讀後感10

本月,我閱讀了戴爾.卡耐基所撰寫的《林肯傳》這本書。書中記載了美國1809年至1865年在任的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一生。其中大部分記載了林肯的婚姻與他當上總統後做的兩件最偉大的事:解放黑奴與維護美國的統一,也是這兩件事使林肯名垂青史。

林肯只上過不到一年的學,但是林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培養了自己熱愛知識,渴求學問的品質,這是他當上總統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要學習林肯那種持之以恆、鍥而不舍的精神。就像生活中學一樣東西,你沒有天賦,但是你絕對不能就這樣放棄,而是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去學,去練。這樣進步就會很快,愛迪生說,「成功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賦。」有人說沒有時間,那魯迅先生就告訴過你「時間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願擠,總還是有的。」

林肯的一生,實在太不幸,幾乎沒有幸福的日子。只是不斷的遭遇失敗、挫折、還有折磨。他能夠堅持活著,實屬不易,更不用說他沒有放棄他的原則和觀點了。他誠實、善良、包容,用真正的行動來書寫他的無私。林肯的一生讓我明白,每個人都要有健康的心態。林肯一生飽嘗挫折,他兩次經商均告失敗還欠下巨額債務;參加十一次競選結果八次失利;擔任總統用人多次失誤造成戰場上節節敗退。但在挫折和失敗面前,林肯並沒有委靡不振、氣餒退縮,而是保持著積極樂觀心態,一次次從命運陰影里走出來,不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為成功積累下經驗,最終達到了事業頂峰。林肯有句名言:「雖然心碎但依然火熱;雖然痛苦但依然鎮定;對付屢戰屢敗最好辦法屢敗屢戰!」從林肯身上可以看出擁有積極的心態是事業成功必備條件,要想事業有成,必須提升自我心態調適能力,學會在困難和挫折中砥礪品格,錘煉意志,保持健康精神狀態和昂揚工作激情,通過干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讓生命更加充實,人生更有價值。

林肯的包容,讓我感到他幾乎是上帝的化身。對待萬惡的南方奴隸主,對待癲狂無禮的妻子,對待所有的刁難者,他選擇的不是抱怨、痛恨或者是報復、懲罰,而是原諒和寬恕。我無法不對他的慈悲和寬容動容!是什麼力量支撐他一直堅持下去?是他寬廣的胸懷和仁慈的良心。他的隱忍和包容,讓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我無法忘記他時常說的那句話:「上帝請原諒他們吧!他們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也許沒有這么寬廣的胸懷,我想他也難以生活在那個痛苦的世界裡。偉大、正直、善良的林肯被刺殺了,在我看來這對他更好,終於解脫了。他的魅力真正影響了千秋萬代!

林肯的誠信讓人由衷的欽佩。林肯曾與人合夥經商,由於經營不善導致生意失敗欠下巨額債務,合夥人也因酗酒死亡。此時他完全可以鑽法律空子躲過債務,但他卻主動找到債主做出連本帶息償還的保證,結果他用了15年才還清債務。在競選總統時林肯向選民公示財產:「我有妻子和三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還有一間租來的房子,裡面有一張桌子、三個凳子和書架。我本人既窮又瘦,可以依靠惟一可依靠你們!」林肯信譽和誠實給選民留下深刻印象,為他贏得了民眾信任和支持,使他在選舉中獲得了優勢戰勝了財大氣粗的競選對手。古語雲:「人無誠信不可立於世!」我要把誠信作為立身之本、處世之寶。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堅持說實話、辦實事努力做對人真誠、處事實在的人民教師,通過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來取得領導、同事和群眾的信任。

就讓我們以林肯為榜樣,開起學習的小船,揚起勤奮的風帆,搖起堅持、包容、真誠的雙漿,在人生的大海中前進,追求幸福、成功的人生吧!

H. 有關美國總統的一些電影

以現實存在的總統為主角的電影:

林肯傳(默片)
刺殺肯尼迪
刺殺尼克松
尼克松傳
對話尼克松
華氏911
小布希傳

還有兩部重量級的將於2011年上映:
羅斯福(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
林肯(斯皮爾伯格導演)

閱讀全文

與看電影林肯傳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撫順橫店電影城圖片 瀏覽:383
看三地電影網站 瀏覽:586
為什麼有些人感覺老電影好看 瀏覽:401
劇場電影解說大全 瀏覽:492
2021六一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瀏覽:729
有一部電影叫什麼覺醒 瀏覽:232
電影賭神的背景音樂是什麼歌曲 瀏覽:201
電影零零零完整版 瀏覽:646
芳華電影文字圖片 瀏覽:611
楊冪北京大學電影節圖片 瀏覽:136
2015年版大電影 瀏覽:45
電影不是友情我們才是愛完整版 瀏覽:35
台灣名族電影 瀏覽:317
電影院7排哪排 瀏覽:926
主角詹姆斯的電影 瀏覽:241
哈利波特電影英文資料 瀏覽:678
電影世界大抽獎TXT奇書下載 瀏覽:462
大鵬新演電影 瀏覽:199
廁所妖怪電影完整版 瀏覽:106
各大電影節征片時間 瀏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