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狙擊之王》值得一看嗎
由徐冬冬、麥亨利領銜主演的電影《狙擊之王》已經上映,該影片,講述了狙擊手金泰在一次任務中,誤殺了師傅金銘後,因為心裡感到愧疚就離開了特工組織,並且過著頹廢的生活,直到遇到叛逆少年小風和他母親李善姬才重獲信心,原以為會過著幸福的生活,沒想到卻因為小風的特殊血型被不法分子惦記上,金泰為了救他重操舊業,與不法分子展開生死搏鬥的故事。
《狙擊之王》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該影片並不是都是講述善與惡的故事,也有存在著溫情的片段,通過微妙的情感表達,更能生動的打動觀眾,通過這種表達方式,讓人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人性,也正是有這種表達方式,大家才能看到徐冬冬演技的進步。
② 你如何評價《狙擊之王》這部電影的劇情
網路電影《狙擊之王》已經可以在愛奇藝網路電影頻道觀看。在這部電影的上映平台頭圖,和該片的宣傳海報當中,徐冬冬和男主角確實是火力全開,不僅露腿,而且霸氣拔槍。
然而,在影片的故事內容當中,徐冬冬飾演的角色,不僅沒有使用槍支的畫面,甚至於在影片當中,連女主角都算不上。該片緊扣善惡抉擇、自我救贖的深刻主題,演繹孤膽特工勇闖毒巢鐵血救援,硬漢槍王黑白無間暖心蛻變的故事。
郭艾倫、周琦為參加綜藝節目致歉,他們為了什麼而道歉?
青年演員徐冬冬,通過幾部高網路票房分賬的網路電影,一下子成了這類影片當中的新寵。因此,有不少的網路電影,開啟了對徐冬冬的邀約模式。
《狙擊之王》在延續動作犯罪電影刺激緊張氛圍的同時,讓友情、親情、師徒情等情感全面滲透影片內核,力求成為有內核的、有情懷的好電影;除此之外,擁有豐富精品營銷經驗的奇樹有魚,勢必成為《狙擊之王》精品化道路最強助力,相信在金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狙擊之王》將成為網路電影市場全新標桿作品。
③ 跪求一片關於張桃芳爺爺的作文,狙擊之王。
狙擊英雄-張桃芳於2007年10月29日在濰坊逝世
志願軍的冷槍冷炮運動也造就了一名具有傳奇色彩的狙擊英雄,他就是志願軍24軍72師21
4團8連戰士張桃芳。
張桃芳的軍齡很短,年齡也不大。1951年3月,19歲的他自願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
952年9月隨部隊進入朝鮮戰場,1953年 1月中旬到一線陣地。這時距朝鮮停戰只有半年多
的時間了。 練就一手好槍法靠得是勤奮和鍛煉;成就一名優秀的狙擊手則靠得是勤奮加才
華;而要成為一名狙擊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張桃芳稱得上是天生的狙擊 手
。天分加勤奮,使他成為了一名狙擊英雄。
張桃芳所在連隊據守的陣地,是上甘嶺戰役中英雄黃繼光犧牲的597.9高地。自從進入陣地
的那一刻,這位年輕戰士就對狙擊手的行當入 了迷。閑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擊手請教射
擊要領,就是端著步槍瞄個不停。因而當他真正成為一名狙擊手時,很快就進入了角色,
第二次參加狙擊作戰就擊斃一名 美國兵。此後40多天時間,他用240發子彈,斃傷了71個
敵人,成為全連一號狙擊手。
連里的幹部發現張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選送他到團里舉辦的射擊訓練班深造。在訓
練班中,他與其他狙擊手們相互交流體會,經驗和技術又進一步。訓練班結束,團長親自
考核射手們的槍法。輪到張桃芳時,他沒有打靶子,卻五槍打落四隻飛鳥,讓所有人驚嘆
不已。
回到陣地之後,張桃芳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每次出戰均有斬獲,很快闖過了斃敵100名的大
關,在志願軍的狙擊手中嶄露頭角。他的事跡也上了 報紙,在戰友中間廣為傳誦。不過,
對張桃芳狙擊技藝最大的肯定,還是來自敵人方面。盡管不知道張桃芳是何許人,但597.
9高地有位志願軍狙擊手,槍法如 神,對面陣地上的美國兵們卻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
專門調來了狙擊手,決意要拔掉張桃芳這個眼中釘、肉中刺。這就引出了一場兩位頂尖狙
擊手之間的精彩對 決。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張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陣地。他剛沿著交通溝
走進三號狙擊台,就有一串機槍子彈貼著頭皮飛過。張桃芳腦袋一縮,趴在了交通溝里,
神經陡然緊張,感覺到了一種異樣的氣氛。「今天苗頭不對,看來對面有人在等著我」。
交通溝里丟著一頂破鋼盔,張桃芳順手拾來,用步槍將它頂起露出交通溝。以前他曾多次
用這種方法引誘對手暴露位置。可這次鋼盔晃了半天,他的對手卻一槍未發,顯然也是一
位經驗豐富的射手。
「總算遇到對手了,這種小把戲糊弄不了他。」張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溝里匍匐前進,到
了交通溝盡頭,突然竄起,幾個箭步穿過一段小空地。他 剛要進狙擊台,對面的機槍又是
一個點射,子彈緊追著他的腳跟,打得地面塵土飛揚。張桃芳雙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
擊中似地摔進了狙擊台左邊的掩體里。
這個假動作顯然蒙騙了對面的射手,他暫時停止了射擊。張桃芳慢慢地從掩體里探出頭,
開始搜索對面陣地。他先仔細觀察了美軍陣地上的機 槍掩體,發現有兩挺機槍正向其它方
向射擊。張桃芳沒有出槍,因為他明白,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誘餌。真正的對手肯定躲在其
它地方,也在搜尋他的位置。只要他一 開槍,馬上就會引來殺身之禍。張桃芳很清楚,自
己此刻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對面那個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對手。
他耐心等待著,搜索著。終於在對面山頭上兩塊緊挨著的岩石縫隙,發現了對手的位置。
張桃芳立即出槍,將槍口對准了對手的腦袋。然而就 在他要扣動扳機的一剎那,他的對手
也發現了他,腦袋一偏,脫離了張桃芳的槍口,緊接著手中的機槍就吐出了火舌!張桃芳
再次被壓制在掩體內。這一次,他的對 手顯然也意識到了他的厲害,機槍槍口始終對准了
張桃芳的狙擊台,幾秒鍾就是一個點射。張桃芳稍微露頭,立即就會引來一個長點射。張
桃芳沒有著急,坐在掩體 後面,靜靜地觀察著對手的彈著點。
過了很長時間,他忽然發現對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擊台左側,也就是他現在所呆
的位置,而對狙擊台右側打的次數不多,並且中間常 常會有一個間隙。他在砂袋的掩護下
,慢慢地爬到了狙擊台右側,輕輕地把步槍緊貼著砂袋伸了出去,但沒有開槍,因為他需
要判定這究竟是對手的真正疏漏,還是 設下的一個圈套。
他足足等了十多分鍾。機槍的彈著點表明,他的對手的確沒有發現他已變換了位置。時機
終於到了!當他的對手剛剛對狙擊台右側打了一個點 射,把視線和槍口轉向左側時,張桃
芳猛地站起身,槍托抵肩,即刻擊發。幾乎與此同時,他的對手也發現了張桃芳,立即轉
動槍口扣動了扳機。
高手對決,勝負只在瞬間。張桃芳的子彈比對手快了零點幾秒。就是這零點幾秒,決定了
兩位的結果。當張桃芳的子彈穿過對手的頭顱時,對手點射的子彈卻貼著張桃芳的頭皮飛
了過去。
到1953年5月初,張桃芳在3個多月的時間里,以436發子彈,斃傷214個敵人,這是志願軍
狙擊手單人戰績的最高記錄。他因此而榮獲志願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稱號,並被朝鮮民
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國旗勛章。
毛澤東在志願軍入朝參戰前,曾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戰略戰術指導思想作了這樣的形象
描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 彈。抓住弱點跟著你,最後打敗你
。」這段話以最通俗的語言,闡明了最深奧的戰爭理論,同時也道出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以
劣勢裝備戰勝絕對優勢裝備的美國軍隊的 奧秘。
志願軍冷槍冷炮運動所體現的同樣是這種克敵制勝的戰爭指導思想。雖然裝備的劣勢使志
願軍在陣地對峙作戰初期處於下風,可就是憑著這種 自信、靈活和來源於廣大群眾的無窮
創造力,志願軍將各種似乎已落伍的兵器予以靈活組合,進而賦予其有效的戰術,演出了
一幕世界戰爭史上最匪夷所思的狙擊作 戰。它無法決定戰爭的進程,但與志願軍所創造出
的其他陣地防禦作戰手段結合後,就產生出巨大的威力,為志願軍奪取戰場主動權,進而
奪取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 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從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願軍在冷槍冷炮運動中共斃傷「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5.2萬
餘人。這一輝煌的戰績足以使志願軍的狙擊手們載入世界戰爭的史冊.
④ 絕地狙擊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第五次戰役後的陣地戰階段,我軍通過「冷槍冷炮」運動,對敵進行了有效的狙擊射殺。五班戰士在劉文武的帶領下,戰績輝煌,名震中外。
敵人展開了報復行動,約翰狙擊小隊以兩名死傷的志願軍戰士為誘餌,布下重重陷阱。危險正在逼近前來營救的五班戰士。一場狙擊高手間的生死對決就此拉開了大幕。
一、勇敢的戰友
胖墩用一塊鋼板當掩體,勇敢的去救受傷的偵察兵亮亮,可惜被敵人打斷繩索,打傷手指,最後壯烈犧牲。臨死前為自己未見面的兒子取名「鋼板」,希望兒子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是啊!我志願軍戰士人人都有著鋼鐵般的意志。
偵察兵亮亮機智勇敢,敵人未能識破其身份,關鍵時刻用自己的鮮血書寫,傳遞著重要的情報。當身份被識破後,用自殺的方式來保護情報,維護尊嚴。生的光榮,死的偉大。
槍王之王的班長劉文武更是無懼生死,用自己進行人質交換,當地陰謀暴露後,義無反顧地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二、狙擊的王者
小徐犧牲時,大永哭訴的說:「咱班就一個望遠鏡,啥都沒有,敵人有著各種望遠鏡,瞭望鏡,有著飛機、坦克、大炮,有著各種好用的槍,各種電話……咱啥都沒有。」班長劉文武大聲喊到:「誰說咱啥都沒有,老子還在,你娃還在,五班還在。」班長的回答告訴觀眾我軍致勝的法寶就是人,就是人身上那股「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力量。即使裝備簡陋,補給困難,用普通的「莫西納甘」步馬槍也能創造奇跡,成了敵人恐懼的死神。
愛哭的陳大永在戰爭中不斷成長,學會堅強。當這場戰役剛開始時,急於為受傷戰友止血的他,因為不冷靜,太慌張讓戰友王忠義白白的犧牲。當戰斗到最後只剩他一人時,大永徹底戰勝了自我,牢記班長教誨,沉著冷靜,越戰越勇,憑借聲東擊西,「見火再敲,後發制人」的要訣,一劍封喉結束了美軍王牌狙擊手約翰的生命。
敵人狙擊手都是訓練有素的高手,然而他們內心卻充滿著無限的恐懼。沒有任何信仰,毫無任何奉獻,只想如何逃離。黔驢技窮的他們抓了個無辜的小孩,編了個可笑的故事,美化吹噓了自己,躲在坦克里,想著論功行賞,極度虛偽。雜念過重的狙擊手怎會成為高手中的高手。
三、戰爭的勝負
朝鮮小孩很突兀地出現在這場戰爭中。孩子的天真,對志願軍亮亮的救助,導演想告訴觀眾在這場正義的戰爭中,中朝人民已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純真可愛的孩子能夠不畏生死的去救志願軍戰士,這說明我軍已經深入人心,這是人心的力量。在正義面前,美國侵略鬼子必然失敗。
「范弗里特彈葯量」就誕生在這場戰爭中,不計成本,多於常規五倍的炮彈量對我軍進行狂轟濫炸,炮火摧殘。然而在英雄機智的志願軍面前敵人始終顯得蒼白無力。敵人用炮火和機槍對大永所在的陣地進行瘋狂的傾泄,這說明了敵人內心的恐懼和慌張。五次戰役下來,曾經驕傲的美軍已經是一幅驚慌失措,狼狽不堪的樣子了。
濃厚的四川方言讓這電影很有煙火氣,很接地氣。精彩絕倫的狙擊對決讓電影更加緊張刺激。青春獻給祖國的宣言更感動了無數觀眾。
向這群最可愛的人致敬!
⑤ 我國狙擊之王,天生遠視眼,有什麼本領呢
記得很久以前在一部紀錄片中看到過,我國狙擊記錄的保持者是一名叫張桃芳的戰士,最大的本領有兩個,一是實力強,二是運氣好。
狙擊手,是各國軍隊中都不可或缺的專業兵種,對於狙擊手來說,神槍手僅僅是入門的一個最基礎要求,想成為一名專業的狙擊手,還需要無數的艱苦訓練,而且天分同樣非常重要。作為一個專業的狙擊手,一個人,甚至有可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
這個戰績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張桃芳在如此殘酷的戰斗中,竟然毫發無傷,全身而退,這一點,才是更加讓人稱奇的地方。雖然美方曾派出優秀的狙擊手來對張桃芳進行反狙擊,但張桃芳憑借自己的狙擊天賦,成功的幹掉了對手。
傳奇狙擊手張桃芳,最大的本領就是實力與運氣並存!
⑥ 張桃芳: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幽靈」,用442發子彈殲敵214人
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中國的威風,在世界戰爭史上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重大勝利。但這勝利的背後,是用中華兒女英雄們的鮮血堆成的,有的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朝鮮戰場上涌現出無數個英雄,是他們換來這場戰爭的勝利。
可是當時初生的新中國,百廢待興,面對先進軍事裝備的美國,中國要不要出兵援助朝鮮,出兵能不能打贏這場戰役?這是一次艱難的抉擇,但毛主席做出英明決定:出兵,並派彭德懷任抗美援朝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員。
在當時兩國軍事實力相差很大,怎樣才能打贏這場仗?在軍中掀起「 冷兵冷槍」運動, 採取靈活機動作戰,各個擊破,讓敵人不知不覺就倒下。這場運動中,狙擊手少不了。
有個人,被稱為「 中國狙擊之王 」,號稱「神槍手」,在一個多月時間里,在朝鮮戰場上,他用一桿老式槍,用四百多發子彈,殲敵214人,後來被授予「 二級英雄 」稱號。此人就是張桃芳,今天給大家分享他的英雄事跡。
張桃芳於1931年出生在江蘇興化的普通家貧困家庭,他的童年在戰亂中度過,目睹日本人對中國的侵略。在他所在的村子,時常會遭到日本鬼子進村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少年時期的他對日本鬼子恨之不骨,立志將日本人趕出中國。不過奈何那時還沒長大成人,不能參軍入伍。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張桃芳小小年紀就成了鄉里兒童團的團長,帶領四五百號人剿匪清霸,因為他從小有一定的射擊天賦,跟著他爺爺上山打獵。
在1951年,20歲的他主動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剛入伍後不久,跟隨大部隊進入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當時國家的號召,一些有志青年紛紛加入其中,張桃芳也是其中的一個。
他所在的部隊被改編中國人民志願軍24軍72師第214團8連,1952年進入朝鮮戰場前線,張桃芳對射擊很感興趣。可是這位神槍手剛開始也是差強人意,在一次打靶訓練中,竟然連續三次打零環,無一命中,連長很失望地他說: 「三個大燒餅」 ,這讓他感到很恥辱。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張桃芳深刻反省自己: 之前打的是獵槍,現在打的是步槍,應有所區別,獵槍打得好,不代表步槍打的好。 為了提升射擊技術,每天勤練臂力,有時間就去研究,並且不斷向老班長、老戰友討教打靶技術。
他是天才狙擊手,但也需勤加訓練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狙擊手。張桃芳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以上陣殺敵。但連長還是不放心,想考驗一下他的技術,這次不是打靶,而是打鳥,給他五顆子彈,張桃芳打下四隻鳥,這命中率已算是很高了。
美軍依靠先進的軍事武器裝備,根本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很囂張跋扈。面對這一情況,中國軍隊採取怎樣措施?當時領導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 時任24軍軍長的皮定均將軍,深刻領悟到毛主席說的這句話,採取靈活多變應戰措施,如果硬碰硬,肯定打不贏。皮將軍為了打擊敵軍氣焰,採取 「冷兵冷槍」 ,派狙擊手去前沿陣地。
張桃芳作為一名狙擊手被派上甘嶺597.9高地,初來陣地前線,眼前他所看到是一片慘烈的景象,花草樹木被炸成焦土。但他沒有畏懼,拿著一桿步槍躍躍欲試,想立功殺敵。剛開始時,由於太心急,看見敵人就開槍,暴露了目標,被躲進陣地工事溝,沒有命中敵人。
連長告訴他: 作為狙擊手,首先在戰場上要沉住氣,採取機智靈活多變。 張桃芳吸取前面的經驗,第二次參加狙擊作戰就擊斃一名美國兵。此後40多天時間,他用240發子彈,斃傷了71個敵人,成為全連一號狙擊手。
後來他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痴迷於狙擊技術,還得到當時時任軍長皮定均的贊賞,並送他一雙靴子。可是,張桃芳捨不得穿,他拿來裝子彈殼,每擊斃一個敵人裝一個子彈殼。
在上甘嶺597.9高地,張桃芳在一個月多的時間,花費442發子彈,殲敵214名,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這些戰績的背後,是他的英勇付出,這其中也遇到很多困難,每次都與死神擦肩而過。有一次,張桃芳與敵軍狙擊手高手對決,差點命喪黃泉。高手對決,勝負在瞬間,張桃芳的子彈比對手快了零點幾秒。就是這零點幾秒,決定了兩位的結果。當張桃芳的子彈穿過對手的頭顱時,對手點射的子彈卻貼著張桃芳的頭皮飛了過去。
張桃芳的這桿老式步槍,讓敵人聞風喪膽,敵人是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美軍派出大炮轟炸,都沒能炸掉張桃芳,張桃芳卻毫發未損。
抗美援朝結束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和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特等功、二級英雄和朝鮮一級國旗勛章。張桃芳卻轉行調入空年,當一名飛行員,當飛行員也是很優秀的。在2007年,他因病去世。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涌現出許多像張桃芳這樣的英雄,中國人民用血肉之軀譜寫一曲曲英雄贊歌。
⑦ 歷史上最讓人敬佩的幾個狙擊手,其中一個是中國人
中國狙擊之王——張桃芳
張桃芳是一個很有天分的狙擊手,當時才年僅19歲的他就加入了中國 人民 志願 軍,隨部隊進入朝鮮 戰場抗 美 援 朝。用442發子彈,殲 敵214名,創造了朝鮮前 線冷槍 殺敵的最高記錄。他因此而榮獲志願 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稱號,並被朝鮮民 主 主義 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國旗勛章。
⑧ 以張桃芳為原型拍攝的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狙擊英雄》
主 演: 張桃芳
類 型:系列片
首播時間:2004年
中文名:狙擊英雄
出品公司:北京科影廠《發現之旅》欄目
《狙擊英雄》是一部由《發現之旅》投資拍攝的新版戰爭系列紀錄片,共3集。該劇由張桃芳主演。
劇情簡介:
一年前,《發現之旅》曾經推出一部軍事紀錄片《狙擊手》,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一年之後,《發現之旅》重新投資拍攝的新版戰爭紀錄片《狙擊英雄》又將亮相央視熒屏。
相對於舊版《狙擊手》,新版本的《狙擊英雄》篇幅由原先2集60分鍾擴充為3集90分鍾,把全部筆墨放在了抗美援朝戰場,故事將更加充實完整,更多朝鮮戰場上的神槍手將講述他們的傳奇經歷。
為真實還原那場遠去的戰爭,2003年冬,《狙擊英雄》攝制組遠赴內蒙古拍攝外景,在零下30度嚴寒冰雪中,真實再現50年前朝鮮的冰天雪地的戰場氣氛。新版《狙擊英雄》故事更為引人入勝,戰爭場面將更為驚心動魄,在90分鍾的短暫回憶中,我們會重新發現那一段歷史。
1951年,遠東朝鮮半島,戰火,硝煙,白雪,還有一群非凡的生命。
(8)狙擊之王張桃芳的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張桃芳(1931年—2007年10月29日),出生於江蘇省興化市,中國軍人,狙擊手、飛行員,中國狙擊之王,1951年3月加入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中,據報道在537高地創下擊斃或擊傷214名美軍敵人的擊殺紀錄。
1953年志願軍總部為其榮記特等功並授予他「二級狙擊英雄」榮譽稱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1954年加入中國空軍,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7年10月29日,張桃芳去世,享年76歲。
天生的狙擊手
張桃芳的軍齡很短,年齡也不大。1951年3月,19歲的他自願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9月隨部隊進入朝鮮戰場,1953年1月中旬到一線陣地。這時距朝鮮停戰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了。 練就一手好槍法靠得是勤奮和鍛煉;成就一名優秀的狙擊手則靠得是勤奮加才華;
而要成為一名狙擊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張桃芳稱得上是天生的狙擊手。天分加勤奮,使他成為了一名狙擊英雄。
張桃芳所在連隊據守的陣地,是上甘嶺戰役中英雄黃繼光犧牲的597.9高地。自從進入陣地的那一刻,這位年輕戰士就對狙擊手的行當入了迷。
閑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擊手請教射擊要領,就是端著步槍瞄個不停。因而當他真正成為一名狙擊手時,很快就進入了角色,第二次參加狙擊作戰就擊斃一名美國兵。此後40多天時間,他用240發子彈,斃傷了71個敵人,成為全連一號狙擊手。
連里的幹部發現張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選送他到團里舉辦的射擊訓練班深造。在訓練班中,他與其他狙擊手們相互交流體會,經驗和技術又進一步。訓練班結束,團長親自考核射手們的槍法。輪到張桃芳時,他沒有打靶子,卻五槍打落四隻飛鳥,讓所有人驚嘆不已。
回到陣地之後,張桃芳更是一發不可收,每次出戰均有斬獲,很快闖過了斃敵100名的大關,在志願軍的狙擊手中嶄露頭角。他的事跡也上了報紙,在戰友中間廣為傳誦。不過,對張桃芳狙擊技藝最大的肯定,還是來自敵人方面。
盡管不知道張桃芳是何許人,但597.9高地有位志願軍狙擊手,槍法如神,對面陣地上的美國兵們卻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專門調來了狙擊手,決意要拔掉張桃芳這個眼中釘、肉中刺。這就引出了一場兩位頂尖狙擊手之間的精彩對決。
⑨ 狙擊手原型人物介紹
狙擊手該片人物原型名叫張桃芳,是興化籍志願軍戰士,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
張桃芳是第24軍72師第214團8連戰士。 1951年3月,19歲的他自願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2年9月隨部隊進入朝鮮戰場, 1953年1月中旬駐守 上甘嶺陣地 597.9高地。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 張桃芳曾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為了對付他,美國曾經專門調來頂尖狙擊手 「幽靈」,但幾個回合後還是被他一槍斃命。
他一個人一個多月用442發子彈,成功殲滅214個美軍士兵,創下了當時志願軍冷槍殺敵的最高概率。當時的他只有21歲,入伍不到兩年,敵方對他恨之入骨,想方設法將其殲滅,為了保護這個優秀的狙擊手,張桃芳被迫撤下前線,前往後方培養新兵。
⑩ 張桃芳的相關評價
一個奇跡。一個不曾接受過任何正規戰術訓練的新兵蛋子,成長為志願軍中冷槍射殺最高紀錄的狙擊英雄,成為名副其實的狙擊之王。
一個更大的奇跡。憑借一枝不帶任何光學瞄準設備的老式蘇制步騎槍,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而自己卻毫發無損,全身而退。
這,就是奇跡般的狙擊英雄——張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