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觀看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單純的災難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場面特效片。盡管它的地震特效場面做得很震撼,但馮小剛導演的著力點顯然並不在於此。
從震前漫天飛舞的蜻蜓,到震後慘不忍睹的一片廢墟,這一過程大約只有半個小時,此後兩個小時心靈的「餘震」才是影片重點要表現的內容。導演馮小剛顯然用了收斂的手段來煽情,而不像某些苦情電視劇那樣沒有節制。
影片如果將地震前主角們的幸福生活鋪墊的時間再長一些,那麼前後對比的悲情力度會更大。此外影片中間很長一段時間,對母親和孩子失散後的生活交代略顯瑣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劇氛圍。
(1)唐山大地震電影完整觀後感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區爆發7.8級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災民無數。面對即將坍塌的危樓,丈夫方大強(張國強 飾)和妻子李元妮(徐帆 飾)都要去救被困的龍鳳胎兒女方登(張子楓 飾)、方達(張家駿 飾)。
危急時刻,方大強攔住了妻子,沖進去營救時不幸罹難。李元妮在震後發現,一雙兒女被困在一塊水泥板兩端,若要營救,必然犧牲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艱難選擇——救弟弟。此事成為方登心中難以磨滅的隱痛。後來,她被軍人王德清(陳道明 飾)夫婦收養。
高考後,方登(張靜初 飾)進入杭州醫學院學習,並與研究生師兄楊志(陸毅 飾)產生了感情……方達被救卻斷了胳膊,李元妮以無私的母愛撫養他成人。成年後的方達(李晨 飾)去杭州闖盪,娶了媳婦小河(王子文 飾),並干出了一番事業。32年後,這家人的命運卻因為5·12汶川地震再次發生了交疊。
『貳』 《唐山大地震》 觀後感
在看過了唐山大地震後,我的眼睛幾乎濕潤了。在地震來臨的時候,沒有任何預兆。頃刻之間,天眩地轉。一開始,人們還不知發生了什麼,只是有些害怕,可當地震來臨了,人們是那樣的恐懼。在災難面前,人們是那樣無助,只能一味的東逃西竄,只盼望自己能夠幸運一些,能不被巨大的石頭砸在自己身上。
在影片開始,元妮和他老公都想去救他們的孩子,最後還是元妮的老公義不容辭的沖了進去!可以個人的力量想和災難抗衡是不可能的,結果,剛一進去房子就塌陷了。元妮的老公死了,他的兩個孩子也被壓在了同一個板塊下無論救哪頭,都要死一個,作為父母的,在這個時候比死還難受。恨不得壓的是自己,結果元妮要救弟弟,在一旁的姐姐聽到了,留下了兩行無助的淚。雖然弟弟救活了,可弟弟的肩膀殘了一隻,截了肢。
後來,不僅弟弟活了下來,姐姐也死裡逃生活了下來。經過了10年。她們也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並且各自結婚有了各自的孩子,但他們的媽媽元妮還不知道姐姐還在。最後,他們終於團聚了,但爸爸永遠也回
不來了!
這場災難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但是唐山人們沒有哭泣,他們努力地重建家園,他們的背後是解放軍,是大眾人民,有他們的幫助,災區人們不要怕,雖然我們不能阻止災難,但我們不向災難屈服就是最大的勇氣!!!
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深深印在我們的心裡!
我們心系災區,記得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叄』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600字
寒假裡,我終於寫完老師所布置的寒假作業後,所以我興致勃勃地就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它就是:《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這一部電影,主要向觀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慈愛的母親有兩個孩子,分別是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大家子人幸福的生活著。可是好景不長,突然有一天地震了,這位母親在災難面前,只能選擇一個孩子,於是,她毅然的選擇了兒子。讓天真的女兒誤以為,母親重男輕女,不疼愛自己。救援隊員發現了女兒,並把她送到了醫院,女兒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最終被醫生妙手回春的技術救活了。唐山大地震有二十三秒,女兒埋怨了母親三十二年。後來女兒結了婚,自己當了母親後,才體會到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母親並不是不疼愛自己,只是沒有太過明顯的表現出來而已。
通過在電影院觀看《唐山大地震》這一部感人的電影,我感觸頗深。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每一位母親都是偉大的,她們對自己的孩子都一視同仁,對他們的愛也都是無私的,不管她們在哪裡干什麼,都在時時刻刻為孩子擔心,吃得飽嗎?穿得暖嗎?也不管在做什麼,也都是因為對孩子有好處的,絕對不會被理解為害孩子的意思。因為有一句說得好:「虎毒不食子」。父母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才會做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以後絕對不能再讓父母為我操心了,他們每天為了養家戶口在外工作已經夠辛苦的了。以後我要做一個懂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好女兒。
『肆』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單純的災難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場面特效片。
此外影片中間很長一段時間,對母親和孩子失散後的生活交代略顯瑣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劇氛圍。
這部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
『伍』 求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大概600字左右,急用
每次,我將記憶努力地向前延伸時,最深的那個點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是我一生最早的記憶,也是心中一份無法抹掉的痛。那時,我剛剛6歲,地震的一瞬間,父親將睡夢中的我迅速挾到了屋外,緊接著就是房屋的斷裂、人們的驚叫、呼號……當觀看電影《唐山大地震》時,眼淚奪眶而出,不僅是因為災難來襲,更為災難之後愛的釋懷,淚水融進了自己對親情和生命的檢視與感動,溫暖著這份積郁多年的心靈之痛…… 7月22日,電影《唐山大地震》感動上映,這不是一部全景式的災難片,而是帶有文學色彩的情感電影,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大愛與真情的故事: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塊坍塌的預制板下壓著一對年幼的孿生姐弟,但救援條件只允許搶救其中一個,另一個則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情急之中,心痛欲絕的母親選擇了「救弟弟」,而姐姐從屍體堆里「復活」被收養後,始終記恨著母親對自己的「放棄」,一直生活在陰影中,從未想過回唐山尋找親人,而母親更是因為「放棄」女兒始終生活在內心深處的「廢墟」里……這是一場持續32年的情感煉獄,影片的每個情節都自始至終地觸碰著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經歷著一場心靈的「地震」,哭並感動著…… 在一片寂靜的黑色中,一隻蜻蜓出現在銀幕上,緊跟著是一大片成群飛舞的蜻蜓,而人們根本沒有預示到這是地震的前兆。當鏡頭撫過這座安詳的城市——電影院放著《楓樹灣》,爸爸和孩子玩著畫手錶的游戲,媽媽把涼水泡過的最後一個西紅柿給了兒子,夫妻偷閑在悶熱的車廂內溫情……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然而,當天空出現一片異樣的紫光時,地面開始搖晃,瞬間整個城市天崩地裂。23秒,唐山被夷為一片廢墟,驚魂未定的李元妮在斷壁殘垣中艱難地扒著磚石,餘震再次襲來,悲痛欲絕的她幾近嘶啞地哭嚎著:「老天爺,你個王八蛋!」短短八個字,如尖刀般直刺觀眾的心,瞬間引爆觀眾的情緒……淚,奪眶而出。面對影片再現的災難,我們無聲的哭泣,不僅僅是為了重溫那些苦難和哀慟,更重要的是為了銘記,為了從哀痛中汲取力量。我想,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除了苦難,除了哀慟,更多的喚醒了人們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激發起人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的成長,在影片下半時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得到了完美的註解,正在成為一種重塑中國未來社會形態的巨大精神力量。 災難過後,是營救。鏡頭從地震的大場面,轉而注視起方家的變故。一塊水泥板下,同時壓住了方登、方達這對雙胞胎姐弟倆,當被救援隊告知只能救其中一個的時候,李元妮這位年輕的母親無助地哭喊著:「都救,兩個都得救啊!」在多次「救哪個」的反復詢問中,李元妮本能地想保住眼前的兒子,一句虛弱的「救弟弟」令人感到了一陣撕心裂肺的痛……面對失去的生命,面對震後慘狀,我淚流不止,一組組毀滅性的數字在我頭腦中縈繞——24.2萬人罹難,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部震亡,4202人成為孤兒……想著的時候,影片中的小女孩在大雨中從屍體堆中站起,用驚恐的眼神打量著眼前陌生而可怕的世界,讓我感到陣陣心痛,生命的堅強沖擊著我整個靈魂,這種「堅強」應該是一種更大意義上的堅強。我想,地震撕開的不只是唐山那個巨大的斷裂帶,更是中華民族的傷口,特別是影片表現汶川地震救援時,我們每個人都深切地感受到淚水中人們用堅強迎戰災難,用堅強溫暖彼此,用堅強凝聚起中國力量。 災難,留下的是悲愴和親情。影片中濃濃的親情讓觀眾感受到了強大的愛與力量。沒有刻意地煽情,沒有牽強地附會,朴實的情感,平實的畫面和家常的語言,卻把人人離不開的血濃於水的「親情」的威力發揮到了最大極限,幾度催淚——當小方達被奶奶帶走而又汽車上下來,母子相擁的那一刻,淚情不自禁地從眼角滲出;當母子一起祭奠死去的親人,元妮邊燒紙錢邊聲淚俱下地念叨,而方達說出「早知這樣,當初還不如救我姐呢」時,母親一巴掌打了過去,也打在了觀眾的心上,淚再次洗面;當方登在大學因懷孕而悄悄退學「隱居」多年回來後,養父帶著深深的愛歇斯底里地責問她「這些年你都去哪了」時,關切之情,聞之而淚從心涌;當方登從加拿大回國參加汶川地震救援時,她抱著一位哀嚎著「我要我女兒的腿——」的四川母親而默默抽泣,她聽到弟弟在旁與唐山救援隊員講述說母親32年「心裡就守著那堆『廢墟』過日子」時,糾結了她32年的心結終於開始不動聲色地融化。整整一個段落,涕淚交加……廢墟之下,時光之上,親情沒有末日。 哭過之後,是感動。當弟弟帶著姐姐從汶川災區回家時,假裝鎮靜的母親在廚房包著餃子, 顫抖的手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慌亂。方登進屋後,看到牆上供著父親和自己的照片,照片下面放著一盆西紅柿,她輕輕地拿起一隻,原來這么多年來,母親一直記得地震前晚答應要給女兒買西紅柿的事情,一直沒有忘記自己。這時,只聽到母親說:「西紅柿都給你洗干凈了,媽沒騙你。」當方登回過頭,母親蹣跚著跪在女兒面前,聲淚俱下地哭訴著:「我給你道個歉吧。你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呀?這么些年你咋就不給我個信兒啊?我還以為你跟你爸在一塊呢,我成天地惦著你們倆啊,我惦了你們32年,你咋就不理我呢?你到底是上哪兒去了?你咋才回來啊,登啊,登啊……」這一跪,讓我渾身顫栗,淚如雨下。因為一個「救弟弟」的選擇,女兒記恨了32年,母親愧疚了32年,32年裡親人不是親人,這個無奈的選擇真的那麼難以原諒嗎?真的值得記恨32年嗎?當一家人去為仍然活著的女兒起墳,方登看到里邊安放的是她的書包和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的那一刻,方登幾乎不能原諒自己,真誠地向母親懺悔著:「看到弟弟活著,我很高興,那是我弟弟啊。媽媽,對不起,對不起!」母女倆抱頭痛哭,觀眾無不動容,親情在那一刻涅槃……透過淚水,我們感受到災難中人性的溫暖。 伴著片尾曲《心經》悲憫的歌聲,淚水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一位母親堅守著對丈夫的忠誠,堅守著對兒女的感情,看到了一個女兒從恨到理解到懺悔而實現了對自我的超越,也看到了親情的博大、愛的力量和生命的堅強。我想,災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災難,我們每一個唐山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靜下心來,接受電影《唐山大地震》帶來的心靈震撼。 生命可貴,自強不息!
『陸』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今天我在電腦上看了一部新紀錄片——《唐山大地震》,這影片使我獲益匪淺,我感受到生命誠可貴,我感悟到大愛人間,我領悟到生命真諦。
電影先介紹了一家人,姐姐覺得爸媽偏愛弟弟。地震了爸爸遇難了,兩個孩子被壓一塊板下,只能救一個,母親無奈選擇弟弟。姐姐後來被解放軍夫婦領養,卻原諒不了母親。她長大後和一外國人成婚,,巧合她弟弟也結婚了,他們孩子都叫「點點」。看見唐山又地震就走向唐山,巧合看見弟弟,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震撼。以下是我的感受:
一是偉大的親情。父母在災難發生時首先想到孩子!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做出痛苦抉擇。震後奶奶、姑姑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反映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摯的愛。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此之外,我覺得在自然的災害面前,我們人類顯得多麼渺小;而在團結起來的人們面前,災難又顯得多麼不堪一擊。而親情是永遠也改變不了的關系,就像鐵鏈把我們連在一起,在中國的土地上,大家都是親人,這是怎麼也無法抹去的血緣,大家的身體里都流淌著中華的血液,每個人都是中國這條龍的一片鰭,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就阻擋不了我們向前。
『柒』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400字即可!!!
影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2010年7月22日)
朋友:
你經歷過災難嗎?
你經歷過地震嗎?
你看見過大地震嗎?
如果你覺得今天住著高樓,開著靚車的生活還不舒適安逸,還覺得事事不如意的話。那就請到電影院看看剛剛公映的影片《唐山大地震》吧。在那裡你可能就會感覺一點什麼,如果你是50歲以上的人,你一定能感到這部影片的真實和震撼,如果你是80後、90後的話,那你就好好感覺一下父母親所經歷過的那些難忘的歲月,接受一次生死考驗的教育吧。
今天,是影片《唐山大地震》公演的日子,當我滿懷激動的心情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思緒已經久久不能平靜了。頭腦里首先覺得應該感謝導演馮小剛,感謝他為全國人民奉獻了又一部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好電影,感謝他把34年前那場震驚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的悲烈地情景又一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使我們受到了一次強烈地震撼和教育。又使我們面對當今的太平盛世有了一種更加強烈地憂患意識,面對著影片中兩次大地震,我們還不應該認真地思考一下今天的生活嗎?
在影片中我們彷彿真的看到了當年那場大地震的場景。由於導演和劇組人員高度的敬業和真誠,使整個影片無論是演員感人的演技,還是用高科技展現出來的恢弘的場景,無論是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巷,還是返撲歸真的家庭院落,擬音是那麼的震撼,道具是那麼的真實,尤其反映那些年代的生活,都是那麼貼切可信。
影片一開始就把觀眾帶到那朴實無華的生活當中。使我們不得不跟隨著電影又回到了當時的中國,人們的正常生活由於大地震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得到了超常的升華。災難改變了人們的命運,也激發了人們對生活更加地熱愛。《唐山大地震》將兩場巨大的災難——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放入了一部電影之中,在災難面前,人性和親情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這正是中華民族面對強大地災難所表現出來的團結一致,不怕困難,英勇頑強,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作為一部反映災難的影片,導演並沒有讓我們在災難面前望而生畏,而是從人們面對著災難而表現出來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真摯,讓我們從影片中得到了又一次的人性教育。……
總體來說,影片《唐山大地震》對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是一次很好的警示。它讓我們更加懂得了怎樣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認識到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近期發生在全國大范圍的洪澇災害,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破壞環境,破壞生態,造成水土流失的最有力地回報。如果我們再不珍惜生態,再不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那麼影片中的災難必然會再次發生。人類必然會受到大自然應有的懲罰。
為了和平的生態環境,請珍惜和愛護我們的地球吧!
『捌』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急需!!謝謝!!
《唐山大地震》是馮小剛導演的電影,我對馮小剛的電影有種特殊的好感,加上這個地震的題材,再者它的高票房也更讓我好奇。所以抱著這樣的心情我看了這部電影。
先說它的地震畫面,雖然聽很多人說,那個畫面很真實,但給我感覺卻是不怎麼真實。或許高科技過了,一開始我也會以為這個電影會大篇幅展現地震的場面,但結果讓我很滿意,只有短短的幾分鍾,也許有一點點的不足吧!但從另一方面我很佩服中國電影的科技發展,以前看慣了好萊塢的高科技場面,再來看看中國的,也許更加希望它更好!前途光明!
再說電影的情節,電影從唐山的一個小家庭的生活開始,兩個雙胞胎姐弟方登,方達,因為地震,媽媽必須做出選擇。媽媽說:「救弟弟!」這句話觸動著方登的心,讓她三十二年糾結著。這個電影把親情演繹的淋漓盡致,最後母親向方登下跪的那一刻,我哭了!這個以唐山大地震為背景的催淚大片,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我也不例外!我只從看電影的感情說,我覺得這是個情節不錯的電影,內容豐滿,讓觀眾的心被主人公後來的命運牽絆著。最後一跪,讓觀眾情不自禁流下淚來。
最後說的是這個電影的演員,徐帆是母親的扮演者,可以說她把一個母親演繹的深入人心,只能說馮小剛太明智了,選了這么一個好的演員,為這個電影添了不少彩,尤其是最後一跪,那真情流露,我想徐帆也被自己感動了,因為感動了很多人。還有扮演小方登的小演員,那神情,惹人憐惜,《唐山大地震》的宣傳海報用這個小演員做了主角,足見馮小剛對這個小女孩的器重,不過他的決定是對的。
總的來說,這個是個不錯的電影,應該也可以說它也有一些不足點,但那不影響它的光芒。祝馮小剛的電影越拍越好!期待他更好的作品。
『玖』 找一篇電影《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一場心靈的洗禮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最近去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影的時候我哭了許多許多次,帶去的好幾包紙巾全都用光了。到散場的時候,我已經哭得沒有力氣了,太陽穴發脹疼得厲害,眼睛也腫腫的看路都有點模糊,電影散場後下樓梯時還差點摔下去。或許你們會覺得我也太誇張了吧,有刻意矯情的嫌疑,但是每個人內心的那根情感弦何時被撥動、被什麼而撥動,是沒有時間地點人物的規定,也不是能輕易控制的,這就是真感情的流露,真性情的展現。更何況我們剛剛經歷了汶川、玉樹大地震,聽到也看到了許多關於大地震時的悲慘畫面和感人故事,看電影的時候,就有很多情緒被自己不由自主的無限量放大了,於是這樣不計形象、不顧矜持的痛哭也就成了最好的宣洩方式。
但實話實說,《唐山大地震》這部片子並不是完美無缺的,電影剛上映不久就有不少細心的觀眾指出,影片中出現了不少的穿幫鏡頭和插入了明顯的商業廣告,也就是這些內容使得影片上映後遭受了不少人的非議和質疑。但這所謂的一切絲毫沒有減少電影給我帶來的深深感動,而是我被感動的一塌糊塗。縱觀近年來的一些影視作品,而像《唐山大地震》這樣充滿情意、富有感染力的影片,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看過了,這次的遇見驚奇之餘,我心甘情願的被感動,流著淚看完了整部電影。
電影的開頭就非常引人入勝,那種壓抑的氣氛渲染的很到位,鏡頭畫面中有數不清的蜻蜓急匆匆的飛過,嗡嗡的聲響吵得人心裡煩躁的很,作為觀眾的我們當然知道這預示著什麼,但是我們卻聽到方登、方達兩姐弟用稚內的河北口音說著:「爸爸,你看蜻蜓,好多呀,太多了,都不想逮了!」看到這些我的心在顫抖,大量慌亂出逃的蜻蜓都知道將要發生什麼,所以它們要急速的逃離這災難之地,可是那些無辜的人類呢?人們生活軌跡還像往常一樣,千篇一律的重復著昨天的故事,他們知道人生中會有酸甜苦辣,但誰又敢想今天將有一場滅頂之災要降臨呢?從原始社會到目前的現代社會,人們不斷在進步,它們創造著世界,駕馭著萬物,還常自詡為萬物之靈,但面對大自然的災害時,人們卻可能連那小小的昆蟲都比不過!可憐、可悲、無奈呀!
1976年7月28日,唐山的人們如往常一樣,安靜地生活著,那詭異的天氣變化他們並未放在心上,一切都在繼續。《唐山大地震》中講述的這家人就是其中的一個普通家庭,龍鳳胎姐弟方登、方達向父親討要了6分錢去奶油冰棍,在受到大孩子的欺負時,姐姐勇敢地站出來保護著弟弟,母親下班回家操持著家務,父親在外跑著運輸養家,在這個家庭中,父母恩愛、母慈子孝、姐弟情深……一切地一切都顯得那麼甜蜜和幸福,誰又會曉得那毀滅性大地震就在這個時候悄悄逼近。平靜並沒有持續多久,地震惡魔瘋狂而至,天塌地陷,唐山的人們驚恐地想要逃脫,但卻是那麼的無處可逃;還有那些已進入夢鄉的人們,他們再也沒能看到第二天的陽光,20多萬唐山人的靈魂就永遠的躺在了那地震廢墟之下。看到此時,心緊緊的揪在了一起,頓時不能呼吸,眼淚再也不受控制,傾瀉而下。我為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渺小、微不足道而流淚;我為人類在遭受自然災害時的無能為力而哭泣;我更為影片中女主人公李元妮在地震後向著天空的那句撒心裂肺的怒吼 「老天爺,你這王八蛋!」而痛心疾首。頓時我們明白,自然發怒時對於人類毀滅要遠比我們碾死一隻螞蟻容易的多得多。
對於人類來說,在那樣的災難中能生存下來確實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災難所帶來的後遺症的危害是無以估計的!這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有可能是伴隨終身的心理問題。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的那對母女就印證了這一點。
女主角李元妮因為丈夫在地震的關鍵時刻拉了她一把,成為了此次災難中那個的「幸運者」,但她卻失去了恩愛的丈夫,並因為她的選擇而失去了可愛懂事的女兒,被救起的兒子還少了一條胳膊。「就我一個人沒事,對不起……」李元妮反復地對她的婆婆大姑子說著,我們都能看得出她內心的那種愧疚和絕望,死者容易、生者艱難呀!震後的這32年,她每年都要為丈夫和女兒燒紙,每次都要告訴丈夫和女兒新家的地址,一遍又一遍;她拒絕了對她有好感的男士的追求,放棄了重新擁有幸福生活的機會,孤獨的生活著;她也執拗的拒絕了兒子讓她住進高樓大廈,改善生活條件提議,一直住在那她認為丈夫和女兒已經熟悉了的平房小屋,等待著親人的歸來。她帶著對已逝親人的感激和愧疚,守著心裡的那堆廢墟在生活,最常說一句話就是:「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影片最後母女兩人相認的那一刻,她還給女兒跪了下來,哭得撕心裂肺。這就是一出人生慘劇之後的悲劇!
而地震女兒方登,她恨母親選擇了弟弟而放棄了她,於是在她大難時奇跡重生後,她遠離了母親,再也沒了聲息,她借這種方式表達著她心中的不滿,也以這種形式報復著母親。地震後的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一切生活還都不錯,但其與養父母之間存在著隔閡,對他們還比較冷漠,其實這都根源於自己的「被放棄」、「被傷害」。讀書期間她意外懷孕,她堅決的拒絕了不願承擔責任的男友讓其做人工流產的要求,寧願放棄自己大好的前程也要留下這個孩子,就是因為她是「地震孤兒」,嘗過那「被放棄」的滋味。其實,震後的這么多年的時間里,女兒和母親都在承受著一直沒有停止的心靈餘震,彼此折磨著!童年的陰影使得女兒一直不願意原諒母親,直到汶川大地震,女兒在參與救災時目睹了一位母親對女兒的無奈選擇,並且也知道了母親這些年一直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後,才開始了她的心靈救贖之旅。
相比之下,弟弟方達就幸運了許多,地震時母親給了他生存的機會,他一直說母親給了他三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時;第二次是小時候的一場大病,母親的堅持使他逃離了鬼門關;第三次就是唐山大地震時,母親放棄了姐姐而選擇了他。他很感激母親,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孝敬著母親。為母親買房想讓她生活的好些,把自己剛滿月的兒子留給母親害怕她孤獨……對於過去的災難,他不能也不敢忘記,但那時他畢竟還只是個孩子,他要長大,生活必須還得繼續。地震沒有把他摧毀,反而使他更加努力自強,最後終於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許孩子更容易進入新的生活角色,而大人們卻要為災難痛苦一生。
一直很喜歡演員陳道明,特別佩服他那出色的演技。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他的演技真是發揮到了極致,雖然只是一名配角,但他的光芒卻是誰也不能掩蓋的!影片中他是一名軍人,因沒有孩子收養了地震「孤兒」方登,但童年的陰影使養女始終與他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中年喪妻,女兒放棄了學業,從此就是六七年沒有一點音訊。其中的一場戲更是直接讓我哭崩掉了,「這些年你到底跑哪裡去了?」他重重的拍打著椅背,帶著哭腔質問著多年後帶著外孫女突然出現的女兒,看到這我再也控制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這就是父親呀!還有吃年夜飯那場戲,擺了滿滿一桌子飯菜,他抱著外孫女在和女兒拉著家常,突然接到了老友的邀請電話,「老馬,去不了,去不了,今年我女兒帶著我外孫女來看我了,我們正在吃飯呢,不能去了,我這邊也是一大家子人呢……」說這些時,他那滿臉的幸福和略帶炫耀的話語,讓我感動的一塌糊塗。不得不說陳道明的確稱得上是中國最優秀的演員。看了這些,我想到了千里之外的父母親人,想到了每逢佳節時他們那期盼的眼神,所以不管我們在哪裡、做了什麼,都不能忘記了永遠愛我們、關心我們的父母親人,希望我們都能常回家看看!
在電影接近結尾時,我們看到了地震32年後的唐山,寬敞的馬路,來來往往的車輛,到處林立的大樓,熙熙攘攘的人們……看著眼前的這一切,當年的地震似乎沒有一點痕跡,但是有的事情不是表面的,而是深深刻在心中的。影片最後那緩緩出現的罹難者紀念記錄牆著當年那場毀滅性的災難,死者已安息,生者要更堅強,因為他們是承載著無數已逝者的生命和夢想在生活。
對於唐山的那場地震,我們不是親歷者,只是見證者,但卻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感同身受,心靈在經歷著顫動,為生命,為堅持,為大愛。
幸好影片的最後還算溫情結束,給我們已痛的不能自已的心靈以些許的慰藉。逝者已逝,我們不可能永遠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生活是繼續的,生者當更加自強,創造幸福的美好生活,以告慰那些已逝者。
『拾』 求幾篇《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父母之恩,無以為報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因為有愛,人間有了真情,像一盞盞永不熄滅的燈,照亮了每個角落,溫暖著整個大地……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見證了人類生命在地震時的脆弱和渺小,以及人間的溫暖和真情。夜色蒼茫,當人們正在熟睡的一刻,地平線的一邊泛起了紫光,直逼著人的眼,僅僅只在一瞬間,山崩地裂,震耳欲聾的轟隆聲,一座座大樓被吞沒,無數生命就這樣被無情的帶走了!
這部電影以一個家庭的故事展開,地震的一刻,媽媽元妮和爸爸大強都去救自己的女兒方登和兒子方達,爸爸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媽媽的命,僅僅幾十秒,死傷無數,是多麼的殘忍。。。。。。當女兒和兒子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時,救援人員說只能救一個的時候,媽媽是多麼的痛苦,她撕心裂肺的哭喊著,哀求著:「兩個都救!兩個都救!」,無奈之下,媽媽最終選擇了救弟弟。讓人驚訝的是,方登竟然九死一生的活了過來,只是,當她在裝滿了屍體的車上醒來時,她的耳邊一直響著:「救弟弟!救弟弟!」她迷茫的看著灰色的天空,天下著大雨,天—在為她哭泣嗎。。。。。。
當再一次的地震在唐山發生時,方登再也剋制不住了,她回到了那個她遺失了心的地方,想盡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幫助他人,卻意外的與方達相遇,在救人時被一個母親的偉大行為而感動時,此時方登早已為人母,理解了作為一個母親在當時作出的痛苦決定時的辛酸,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吧,當元妮再次看見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兒時,再也忍不住了,眼淚決提而下,跪在了方登面前,母女痛哭在一起。
看完電影,使我感悟很多,導演把人的感情色彩詮釋的如此淋漓盡致,使我們不由得哭起來,為這突如其來的災難,為一個幸福家庭破碎的辛酸!其實,我很不解,為什麼導演要導演一出這樣的悲劇呢?為什麼要讓一個母親要做出那樣殘忍的選擇?女兒因為被媽媽放棄,心中充滿了怨恨,母親因為放棄了救女兒而痛苦,地震後家園還能再重建,可是心中的家碎了又該如何去建?這片電影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個母親,辛苦的拉扯大一個孩子,是多麼的不易,兒子、女兒都是自己心頭肉,在生死關頭,卻只能選擇一個,放棄一個,之後又活在失去丈夫和女兒的痛苦中,並在水深火熱的日子裡整整熬過了32年,這是多麼殘忍的現實!導演說,這部片子的主旨在於:親情撕裂以後,怎樣去挽救,怎樣去撫平傷口,地震無情,人間有情,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幾年,方登與方達都已出人頭地,故事終於有了完美的結局。
讓我們大家回家後抱抱自己的父母吧,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夜以繼日的工作著,辛辛苦苦的把我們拉扯大,是多麼的不容易啊!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實際行動去回報我們那偉大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