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1年奪冠觀後感
可以選擇一個角度來寫,比如選擇團結一致這個角度。也可以選擇愛國、榮譽、拼搏等等不同的角度來寫。寫的時候結合自己的感悟。
Ⅱ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真實感,用攝人心魄來形容毫不過分,皮哥觀影時下意識地全身顫抖,吳剛超強的台詞功力也一覽無遺。而他語氣里的剛硬、堅定,也感召著每一位女排隊員緊緊凝聚在一起,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在這片訓練場上
翻閱了很多這樣的評論後,《奪冠》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它的真實質量又到底如何呢?
01、真實感
整個觀影過程中,皮哥最大的體會,就是強烈的“真實感”,這也是影廳觀眾聊的最多的。
影片以一種“半紀錄式”的手法,捕捉著中國女排三十多年來的點滴,對女排隊員們賽場內外的訓練與生活,做了逼真的還原。
賽場上的女排
這句話不長卻充滿力量,用攝人心魄來形容毫不過分,皮哥觀影時下意識地全身顫抖,吳剛超強的台詞功力也一覽無遺。而他語氣里的剛硬、堅定,也感召著每一位女排隊員緊緊凝聚在一起,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在這片訓練場上。
從上映後的觀眾口碑來看,《奪冠》已具備爆款特質,尤其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奪冠》必將重燃國人深厚的“女排情結”,激勵剛剛共渡難關的你我在女排精神的感召下,重整山河。
Ⅲ 看完女排奪冠的讀後感怎麼寫
不知不覺間,愛上排球已經有9年了,從2007年的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開始,排球進入了我的視線,也是從那次比賽,我愛上了排球。而我真正接觸排球則是在高二下學期,到現在我也打了五年排球了。排球也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2007年8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中國對荷蘭的比賽,那場比賽中國輸了,但我卻記住了一個名叫王一梅的隊員,然後我便每天等著看比賽,一周的總決賽下來,中國女排得了亞軍,而我也喜歡上了排球這個項目。
08年,這一年對於女排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家門口舉辦的北京奧運會,但是在奧運之前的大獎賽上,女排的發揮卻讓球迷為她們擔心了,大獎賽第五名,歷史最差戰績,可以說給球迷帶來不小的打擊。緊接著的奧運會,女排小組賽磕磕盼盼,最終小組第三出線,四分之一決賽對陣俄羅斯,我們以3:1勝出,然後是半決賽不敵巴西與古巴爭奪銅牌,最後的銅牌爭奪戰,又是一個3:1,女排獲得銅牌,這塊銅牌在當時已經足以讓我們驕傲,高興了。
09年,對於女排來說是低谷,瑞士賽輸日本,亞錦賽輸泰國,可以說在這一年裡,女排沒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戰績。
10年,這一年,廣州亞運會,女排決賽的大逆轉讓大家覺得女排精神回來了,然而,世界賽第十的最差戰績又讓球迷無法接受,可以說10年的世錦賽中國女排幾乎就沒有贏過一流隊伍,甚至還0:3不敵韓國隊。
11年,給我的感覺是,女排沉寂了快一年,在世界盃上爆發了,每輪比賽都能拿到積分,最後得到了一枚銅牌,第一時間進軍倫敦,可謂是讓國人著實震驚了一把。當然,這年七月的總統杯冠軍也是中國女排。
12年,所有球迷都無法忘記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女排兵敗倫敦,四分之一決賽手握賽點被日本逆轉淘汰,首次在奧運會上不敵日本,同時也無緣四強。賽後隊員的淚水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13年,新的奧運周期開始,郎導上任,這一年,大國家隊開始形成,大獎賽總決賽僅輸巴西一場奪得亞軍讓球迷為之興奮,可是亞錦賽卻連銅牌都沒有拿下,這一年質疑與榮譽並存。
14年,中國女排重回巔峰的前兆,這一年,在義大利,我們獲得了世錦賽亞軍,這一成績也是自04奧運會冠軍後最好的成績了,同樣的,這一年,一名超新星出現在球迷眼前,她是朱婷。
15年,女排繼續創造歷史,9月的世界盃上,中國女排以十勝一負的戰績奪得冠軍,時隔12年再次站在世界盃的最高領獎台上。
Ⅳ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陳可辛對於中國女排這幾場具有轉折性的劇情拍攝可以說做到了極致,他並不是單純地在敘述這段歷史,而是用自己的拍攝手法將中國女排的精神傳達給了觀眾。
一部電影成功與否,主要在於觀眾的反饋,對於《奪冠》來說,它能讓非女排愛好者,讓不關注女排賽事的觀眾,通過電影完整地了解這一段長達40年的歷史,並能與人物共情,因劇情共鳴,這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的成功。
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畢竟沒有一部電影可以達到十全十美的標准,於市場來說,《奪冠》可以算是國民體育電影中里程碑級的作品。
Ⅳ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國慶榜最棒的電影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近幾十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從首次奪冠,到失去冠軍地位,再到重回冠軍寶座。
誠然,體育題材的電影,總是會輕易激起觀眾的求勝心,勾起所有人的熱血神經。單從這種冠軍失而復得的劇情,就可以輕易地打動所有人,更不用說其中的奮斗歷程何其艱辛。
影片中一次一次具體體現了比賽現場的激烈戰況。決勝局我方落後的情況下,隊員們相互搭著肩膀,聽著教練的鼓舞:“如果不獲全勝,我們叫什麼世界冠軍?”隨後,姑娘們在場上緊綳著神經,誓死捍衛每一個球,一記暴扣之後終於扳回一分時,那因為激動而暴起的青筋,那得分之時激動的嘶吼,都早已經刻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心中。
有人說,電影里煽情戲份太多;還有人說,電影里背景性講述戲份太少。這兩種觀點我都不同意,我認為電影里文戲武戲的穿插很好,不多也不少。文戲讓人更能觸及人物內心情緒的流動,武戲更能撩起人物外在情緒的爆發,二者穿插進行剛剛好。
遺憾,是另一種完美
當然,這部電影並非十全十美,存在很多遺憾。
比如,很多戲份被刪掉,很多台詞重新配音,提檔又撤檔,從《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
經由這么多曲折坎坷,它終於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帶著一身的“傷病”。
影片前半段,因為刪減的緣故,觀眾們甚至不知道角色的姓名。不知道彭昱暢演的是年輕時的陳忠和,不知道吳剛演的是袁偉民,以至於討論劇情的時候只能說“那個老教練”,“那個陪練”。電影中從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叫過他們的名字,後來才發現這是刻意為之。
在對戰日本東道主隊的比賽前,其實女排已經贏下了很多場比賽。但電影中並沒有任何交代,直接跳到了總決賽的對局,顯得有些跳脫,沒有顯露出姑娘們刻苦訓練的豐碩成果。
對陳忠和到底有什麼能力可以帶領女排贏得冠軍,也沒有特別明確的講述。
這些客觀原因帶來的小問題,並不能把這部電影的優點抹去。全片淚點燃點交替出現,非常密集,對觀眾的情緒調動非常到位;在國際比賽中贏得冠軍,大漲中國士氣,點燃愛國熱情的使命完成得非常到位;部分人物內心矛盾刻畫細膩,真實再現了許多真摯情感,觀眾帶入感很強;一個橫跨四十年的事情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講述,取捨有度,情節張弛有力,非常精彩。
都說存在遺憾才是完美,我想《奪冠》就是如此吧。
反觀《我和我的家鄉》,全片強行升華主題的地方過多,有淚點和燃點,但較為鬆散。縱使一眾大牌明星的演技都在線,也沒辦法抹平影片中莫名存在的“尷尬”感。五個小故事中,UFO那段是最尬的一段……當然,這也是一部主旋律的好片子,只是相比《奪冠》來說,被比下去了。
Ⅵ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怎麼寫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其具體表現為:扎扎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斗,刻苦鑽研,勇攀高峰。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著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和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向女排學習。從此,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家喻戶曉,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為中華民族的騰飛頑強拼搏。
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終代代相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為我們在新征程上奮進供給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女排人,身體力行地傳承著「女排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的薪火相傳,讓大家敢於期待來年在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賽場上,再次迎來升國旗、奏國歌的榮譽時刻。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向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系在一齊,並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捨的標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郎平看來,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難贏,也竭盡全力。昨日,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內涵: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團隊精神,踏踏實實,做好工作。
隊長朱婷認為,「女排精神」就是傳承,從最早的5連冠輝煌延續至今,「女排精神」的實質沒有變化,新一代隊員一向在豐富內涵,一齊努力,永不放棄。
張常寧認為,新時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機會,也要100%地努力。
Ⅶ 電影《奪冠》觀後感
電影《奪冠》觀後感五篇Ⅷ 代表中國內地電影參戰,看完《奪冠》這部電影給你帶來了哪些感悟
電影《奪冠》重現中國女排從初期成立,到沖出亞洲,奪冠世界,再到11年消聲沉寂,輝煌不再,最後在鐵榔頭的帶領下,重征奪冠之路。看完《奪冠》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深刻的感悟,我認為網路上所說的這部電影的瑕疵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女排教練郎平曾說過,女排精神有很多層意義,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團結,在最困難的時候,大家團結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正是這種團結一致的力量,引領著女排姑娘們勇往直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也同樣需要靠所有中國人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將力量擰成一股繩,勇攀高峰。
女排精神無不體現著中華文明之精髓,是指引我們在困境中求生拼搏,迎難而上,勇往直前的一盞明燈,我們需深刻了解,銘記於心,帶著使命,砥礪前行。
Ⅸ 《奪冠》這部電影的影評怎麼樣
《奪冠》這部電影的影評,可以說是有好有壞。有人覺得選角比較好,演員演技也很不錯,不過也有人認為過於煽情,沒有解決電影本身的問題。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電影成功的主要因素,還是煽情成功。沒有女排這一因素的話,《奪冠》就算不上好電影了。不過整體也不差,最起碼比《八佰》純粹的情懷好多了。
3、電影問題這部電影拍攝的是女排的故事,就算沒有劇透,觀眾們也知道發生了什麼。這點陳可辛沒有處理好,觀眾看了就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整體過於平淡和冗長,在高潮已經被大眾所知的情況下,陳可辛沒有帶來新的感動和情緒。體育應該是有競技精神的,是可以讓人感到振奮的,可是這部電影完全沒有。要真說優點的話,就是選角和演技比較成功,情懷主題選得不錯。
Ⅹ 電影奪冠這部電影是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陳可辛導演的電影《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為祖國爭光的故事。郎平帶領中國姑娘們一次次奪得中國女排的冠軍,成為中國人民的驕傲。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心裡有很深的感觸。看著這群姑娘們在賽場上奮力拚搏,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部電影中的“郎平”是由著名演員鞏俐飾演的,非常有說服力。因為鞏俐本身就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她的演技毋庸置疑。電影《奪冠》告訴了我們如下三點道理:
一、只要永不放棄,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的。
這部電影的時間跨度長達30年,講述幾代女排的熱血故事。影片從選角、服裝、道具和場景來看,無一不是製作精良。這部電影的主創可謂是下了很大功夫,為我們打造出了一部精彩紛呈的電影作品。電影的創作團隊沒有放棄,就如女排精神一樣,最後勝利的曙光一定會屬於我們。這部電影沖出了亞洲,中國女排已經成為中國力量的符號。哪怕再苦再累,只要心中有夢想,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看了《奪冠》這部電影,你懂得了什麼道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