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評價電影《血戰湘江》
電影《血戰湘江》講述了83年前紅軍付出巨大犧牲血戰湘江的悲壯故事,是一部尊重歷史,追求真實,能引起觀眾共鳴,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影片,這也是令電影《血戰湘江》格外動人的原因。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的電影
㈡ 觀血戰湘江有感的寫作+素材有哪些
摘要 周三中午,班裡組織觀看了《血戰湘江》。早就聽過一句話:「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這句話流傳在廣西,而故事則來源於83年前發生在這里的湘江戰役。如果說長征是震驚世界的一大壯舉,那麼,紅軍突破湘江之戰則是這一壯舉中最慘烈、悲壯的一幕,讓人刻骨銘心。
㈢ 如何評價電影《血戰湘江》
電影《血戰湘江》講述了83年前紅軍付出巨大犧牲血戰湘江的悲壯故事,是一部尊重歷史,追求真實,能引起觀眾共鳴,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影片,這也是令電影《血戰湘江》格外動人的原因。
電影尊重歷史。歷史題材藝術創作必須樹立嚴肅的歷史觀、文化觀。《血戰湘江》講述了紅軍戰士為了保衛黨中央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和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而最終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的故事。湘江一戰,紅軍遭到重大損失,人數由8.6萬人銳減至3萬人。影片內容符合歷史事實。尊重歷史,嚴肅創作,正是影片《血戰湘江》主創人員的共同理念。對於那些電視電影中「神劇」違反歷史真實的做法,陳力導演直言:「為了票房、為了收視率而歪曲歷史、踐踏歷史,是對觀眾不負責任,對國家民族的不尊重。」
電影能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血戰湘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慘烈的戰爭場面讓人震撼;軍民魚水之情感人萬分;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無私奉獻精神令人敬佩,這些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共鳴,令許多觀眾熱淚盈眶。許多觀眾表示,「為了讓更多的戰士渡過湘江,林裁縫去給兒子當槍托,最後兩個人都倒在血泊里,兒子最後給父親帶上了紅軍帽」這一段格外的令人印象深刻。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的電影。
㈣ 愛國影片觀後感(600字左右)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觀看了文獻影片《決戰太原》。我幾乎是眼含淚水看完最後一個鏡頭,我彷彿被帶入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影片中處理烈士後事工作隊副隊長杜明學的痛心疾首,霍桂花冒死送達太原城防圖而終身殘疾的動情往事……很多鏡頭畫面,讓我好幾次都想掉眼淚。
太原,這一座擁有兩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六十年前,英勇的人民解放軍經過近半年的英勇奮戰,攻克太原,太原的歷史從此掀開嶄新一頁。《決戰太原》是以全國解放戰爭為歷史大背景,運用大量鮮為人知的真實資料,結合尋訪當年戰爭的親歷者,全方位多視角地描述和記錄了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閻錫山的部隊展開的異常激烈的太原戰役。《決戰太原》讓我們看到了當年真實的戰爭場面,那一個個珍貴鏡頭都是當年戰地記者冒著槍林彈雨,用鮮血和生命記錄下的。影片中大量鮮為人知的真實資料,全方位多視角地追述了戰爭雙方從謀劃到對決的歷史事實,捕捉到許多普通戰士動人心弦的戰爭經歷,以及後人尋找陣亡烈士親人那一幕幕催人淚下、發人深思的人文情懷,高度贊揚了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重要貢獻和英勇犧牲的革命前輩。
太原戰役從1948年10月5日發起,到1949年4月24日結束,前後歷時6月有餘,共計殲滅國民黨軍隊135000餘人,其中俘虜77000餘名。解放軍為攻取這座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犧牲。僅在太原解放戰役中就有7000多革命烈士長眠地下。當我們站在蒼松翠柏間獻花鞠躬的時候,當我們因英雄的戰士而自豪和驕傲的同時,我們的心情也是十分悲痛和沉重的。在烈士陵園,我看到一個個刻有烈士姓名的墓碑,還看到只有所在部隊名稱而無姓名的烈士墓碑,更有既無姓名又無部隊名稱的無名烈士墓碑,可能還有許多連墓碑也沒有的烈士永遠長眠在地下。他們是我們的前輩,是為了我們今天安寧的生存環境而英勇獻身的親人。
人類需要和平,60年後的今天,我們絕不能忘記這場成為歷史的戰役,更要保衛現在的和平與安詳。
㈤ 血戰湘江觀後感
《湘江血戰》是個例外。年輕的老幹部張一山和保劍鋒終於恢復了一場真實而殘酷的戰爭。這部電影的戰爭場面太激烈了。
以頓計數的炸葯只是為了恢復真實而殘酷的戰爭場面。正是由於演員們在片場的艱苦表演,電影院的視覺刺激和感官肌肉能量刺激得到了交換。
這部電影就像一個巨大的紅色驚嘆號,完全刷新了他們的觀看體驗。另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是,《湘江血戰》不迴避血腥,也不迴避血腥場景。鏡頭下的戰場就像血海,毫無保留地重現了長征中最悲慘的戰斗。
在悲劇的背後,令人驚訝的是,電影中既沒有使用CG技術做特效,沒有三維軟體做虛擬場景,完全用炸葯和汽油轟動戰爭片的澎湃激情,這是絕對大多數好萊塢電影做不到的!
毫不誇張地說,炸葯爆炸的戰爭場景可以在電影院聞到硝煙的氣味,直接將觀眾帶入戰場,體驗83年前的殘酷。
㈥ 湘江話題作文5篇
湘江是湖南的母親河,湘江全長八百一十七千米,流水域面積是九萬二千三百平方千米。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湘江的 話題 作文 ,希望給大家提供幫助。
我心中的母親河——湘江
自南往北,緩緩流過株洲的河流是我們的母親河——湘江。
您哺育著幾百萬株洲人,是三湘兒女生命的起源,您如同母親般慈愛,默默地撫育一代代三湘兒女,不知疲倦,奔流不息。
株洲位於湘江的中游,閑著沒事時,我會到湘江邊走一走,去感受一下他的溫柔與慈愛。坐公交到一橋橋頭下車。走下橋去,就可以看見一個寬闊的大廳,旁邊還有許許多多的觀賞物,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三架火車頭,舊時的蒸汽車與現代的和諧號共存,讓人眼前閃現出煥然一新的科技新面貌,在蒸汽機旁,我還看見一個銅雕像,手裡拿著一個工具,好像在檢查機體,看著他那嫻熟的動作,不由得讓我對他產生的敬意。那火車頭正說明了株洲人民的精神——火車頭精神。「火車頭精神」體現了株洲人敢為人先的精神風貌和市委市政府「保二爭一,科學跨越」的指導思想。
現已臨近中午了,在沙灘上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景象,在離我不遠的江邊停留著一艘漁船。那船上的人正在吃午飯,是不是還冒出一陣陣笑聲,岸邊上還有一位中年男子在一絲不苟的整理漁網,沒有一絲不耐煩的表現,反而從他那充滿感恩的眼神中看到他很愛這份工作,因為它給了他生存的能力,還有兩個人躺在啥天上安逸的睡著午覺,盡情的享受著這涼爽的江風。我和同來的朋友找了一處沙地坐了下來,同我聊起了湘江美景。這時,除了時不時傳來幾聲汽笛聲之外,就只剩下江水的流淌聲了,那聲音聽起來是那麼的悅耳……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轉眼之間夕陽已經落山了,現在江邊上的人越來越多了,人們三五成群的結伴在一起玩耍、散步。江邊有一群少年在水中嬉戲、玩耍,有的在江中 游泳 ,特引我注意的是那個蹲在江邊撿鵝卵石的女孩,她有著一頭黝黑的頭發,她一會兒把手伸進江中,一會兒又從江中拿出來,有時還可以在她的手上看到一個個形狀不一的鵝卵石,不知怎地,她突然站了起來,驚訝的望著她的手心,走進一看,原來她發現了一塊顏色鮮艷的鵝卵石,我從她眼神可以看出她很開心,因為在這次旅行中她獲得了意外的收獲。在看江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許多大小不一的船隻,來來往往,熱鬧極了。江水就像天空那般蔚藍、明凈、清澈見底;站在江邊,可以毫無障礙的看到江底的石頭,有白色的,紅色的,黑色的等等,讓人愛不釋手……環顧四周,人、江水、船隻是那樣的美好、和諧,展現出了一幅國泰民安的畫面……
可我的記憶中還依然保留著另一幅畫面。我第一次接觸湘江,是在2005年的一個夏日,我和同學來到湘江邊遊玩,在我的印象中,那時的湘江別提多美了,她好像一根紐帶,貫穿著整個株洲城,似乎想要把長株潭的人民連成一片,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大家庭……
縱使歲月將您無情的摧殘,但您卻依舊不失往日風采,依舊像往常一樣慈愛,溫柔……
雖然我已經從湘江回到家中,但那金色的沙灘,清澈的江水卻總在我腦海中徘徊,讓我久久不能忘卻……
湘江,您是我們心中永遠的母親河!
保護湘江
湘江是湖南的母親河,湘江全長八百一十七千米,流水域面積是九萬二千三百平方千米。
據老人說:"三十年前這里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河岸邊上種滿了瓜果蔬菜,時不時飄來陣陣花香,河裡的水清澈見底;魚蝦成群的游來游去,人們在岸邊上休息。玩耍。在這樣的環境下使人流連忘返不願就此離去。"
然而,現在的湘江水資源污染嚴重。主要是受重金屬污染,如:汞、鉻、鉛、砷、二氧化硫等等……
既然湘江是個歷史悠久的河流,並且是我們的母親河:生命之河」保護湘江已經成為了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少對湘江排放一些含有金屬無素的工業污水、不往河裡亂倒垃圾、以及丟棄死豬和雞鴨等動物的屍體等,我們能做的只有排除這些無形存在的風險,才能更好的來保護我們的母親河湘江。
走訪湘江
十月二十五日下午,為了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母親河——湘江的近況,我們94班幾位同學在家長的陪同下,走訪了位於株洲五橋附近的白石港河街。
街道就位於湘江邊,我們一走進古樸的街道,空氣中就彌漫著垃圾的臭氣和湘江水的魚腥氣,聞著這種氣味,就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街道的爺爺、奶奶們看見我們要采訪,都樂於回答我們的問題。
「老奶奶,您覺得現在的湘江水跟以前有什麼不同嗎?」我們問道。
老奶奶說:「以前不發大水的時候,湘江水清澈見底,魚蝦成群,而現在的水被工業廢水污染了,魚類稀少,河水還有點發臭。」旁邊另一位老奶奶接著說:「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嚴重影響了湘江的水質。」我們聽了她們的回答,心變得沉重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水源,既然「病」到了這種程度!
我們繼續往街道前面走,碰到一位正在洗鍋的爺爺,我們問道:「爺爺,您對保護湘江水有什麼建議嗎?」爺爺和藹地說:「不要把生活垃圾往河裡倒,關停一些對湘江嚴重排放廢水的企業,多栽樹,減少水土流失。」我們說:「爺爺,您的建議太好了!」最後爺爺語重心長地說:「多麼希望我們的湘江河像歐洲的多瑙河啊,而我們株洲就像是湘江河上的明珠!」「爺爺,謝謝您,您的願望也是我們的願望。」我們齊聲說。
我們走到湘江邊,看著一堆堆的垃圾和渾濁的江水,聽著大型的挖沙船在湘江河上隆隆作響,呼吸著散發出難聞氣味的空氣,我們的心越發沉重了。我在心底問道:「湘江,你難過嗎?你哭泣了嗎?」在陽光照耀下泛著波光的江水默默地流向遠方,好像是對我無言的回答。
湘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保護母親河,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與投入,隨著企業與個人的積極參與,我們相信,碧水綠樹的湘江不會離我們太遠。
美麗的湘江
湘江,是我們衡陽人民的母親河。它橫跨了整個衡州大地,是條永不停歇的長龍。
湘江,她是多麼得美呀!她的美麗永遠銘刻在我們衡陽人民的心中!
中午,太陽公公伸個懶腰,打了一個哈欠,江水頓時水浪滔滔,小漁船隨著江水的滾動,也滾動起來,有時像我們競爭游泳。這時之前,人們早已起床,各忙各的了,有的在家做 家務活 ,有的便出門搭車去上班,而這時,湘江橋上的車子擁擠不堪。車子的喇叭聲、打魚人的笑聲、人們焦急的嘆息聲,頓時交雜在一起,非常熱鬧……
黃昏,夕陽之下,江水映照的像一條條綵綢。漸漸的,江水像一條修長的影子,直到人們看不見它。這時的漁船已經慢慢在江水身上游動,像母親的手在撫摸她的孩子,湘江已經慢慢地睡著了。
啊!湘江,您是多麼得美啊!
漫步湘江
就在前天,異常多的熱量像「蒸籠」似的籠罩著長沙。所以,爸爸、我和弟弟決定去湘江河畔散散步,順便還可以吸吸比較新鮮的空氣,納一會涼。
我們出發了,只見路上滿是汽車的尾氣,極大地破壞了空氣。外面的夜宵攤上也好不熱鬧,發出了刺鼻的濃煙。更讓人覺得不舒服的是路邊空調的排熱機,讓經過那裡的人感覺到陣陣熱浪襲來。爸爸看到此場景後,便用安慰的口吻說:「也許到了江邊上,熱量就會消減不少吧?」我們也就相信了。
經過尾氣、濃煙和熱氣的三重煎熬後,我們終於到達了湘江邊。我們找了一片空地坐下來,一邊接受著湘江河風的微醺,一邊暢談起長沙舊時的湘江模樣。「以前呀,一到秋冬季的時候,湘江不像現在水還那麼充沛,而是斷流了!想當年才來長沙工作的時候,住在河西,居然發現有人可以從裸露的河床直接走到河東去!」爸爸首先打開了話匣子。我們走近河堤,看到一艘老舊的船隻孤零零的停泊在岸邊。爸爸借景抒情,便說:「這附近以前有船舶廠,造好的船都是從這兒下水的,估計這艘老船也是長沙船舶廠製造的吧。這些船兒要從這里駛入長江,然後再入海,運到世界各地去。可惜呀,這個船廠現在已經被商業化的房屋所代替了。」爸爸說著說著,突然就發出了淡淡的嘆息。
我們一邊饒有興趣地聽著爸爸生動的敘述,一邊仔細地觀察著我們的大美湘江。只見眼前的湘江清漻一片,還倒映著河東樓房的燈光,顯得更加絢麗多彩:有的是亮亮的檸檬黃,也有喜慶的大紅色,還有那充滿生機的嫩綠色……河面上還有一些不一樣的褶皺和波紋,它們也千奇百怪,有的筆直筆直的,像一棵高高挺立的大樹;有的彎彎曲曲的,充分體現了曲線美的優雅。這兩種事物結合起來,就變成了一幅巨大的、彩色的,而帶有「水印」的一幅畫兒。上面的波紋,先是遠遠地、細細的,接而就是深深的、粗粗的了,好像小朋友們一張張微笑的面孔,是那麼的天真無邪。
領略過湘江的美景後,我開始閉上眼睛,仔細地聆聽著湘江邊各式各樣的聲音。我帶著疑問地自言自語:「除了波浪一波波地撞擊石頭所發出的聲音之外,究竟還有些什麼聲音呢?」我仔細地傾聽著,生怕錯過一絲聲音。突然,我竟然聽到了電動馬達發動的聲音,我睜開眼睛,問:「那是什麼?」爸爸告訴我說:「那是運沙船,現在正有很多工地還在等著它的到來,來和水泥一起建房子呢!」我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它的作用。
仔細聆聽後,我便用鼻子聞了聞湘江邊的氣味。「嗯,有淡淡的草木香味兒,還有來自江里淡淡的魚腥味呢!」這時,爸爸說:「也許走得更近,氣味就會更濃哦!」我走近了幾步,果然,魚腥味更加濃郁了。
「我們不如到湘江河堤的最下面去看看,可能還會更細致地觀察到湘江!」我提議道。「可是下……下面有狗呀!」弟弟說。最後,我們還是壯著膽子,往下面走去,可是沒走幾步,又膽怯地上來了。然後,我們又往遠處走,再悄無聲息地走了下去,果然能更清晰地看見湘江,而且那些氣味也越來越濃了。這就是湘江自然的味道,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湘江自然的味道!
我愛我的母親河——湘江,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麗,而是因為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辭勞苦地為我們提供水源,更給予了我們湖湘一帶人的生命,以及這種別的事物都比不上、也替代不了的魅力!
相關 文章 :
1. 古代湖南稱為什麼
2. 2019《血戰湘江》觀後感範文精選
3. 《渡湘江》閱讀答案
4. 在湘江怎樣釣魚
5. 笛子曲春到湘江賞析
6. 沁園春長沙隸書書法
㈦ 血戰湘江觀後感,如何評價
在「學習強國」平台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後,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築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衛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
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樑,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
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斗者、開拓者。
(7)電影血戰湘江觀後感600擴展閱讀:
觀後感重在「感」。不少學生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要聯系實際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㈧ 血戰湘江觀後感,如何評價
該影片是一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建軍90周年、迎接黨的十九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獻禮影片,生動地講述了83年前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此片深刻揭露了反圍剿中黨內以李德、博古為代表主張的左傾錯誤路線使黨和紅軍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真實再現了紅軍34師官兵顧全大局、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影片充分揭示了什麼是大局意識、什麼是核心意識、什麼是犧牲精神、什麼是幹部的表率作用,讓我們從中很受教育。
影片中,每個紅軍犧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營長林有國血戰中殲敵無數,中彈後與給他當槍架的父親林裁縫一起倒地,他給父親整好軍帽,兩人為是紅軍一員而感到驕傲;師長陳樹湘受重傷,腸子流出,竟親手扯斷、誓死不當俘虜,捍衛紅軍尊嚴……他們每個人都為偉大的長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無堅不摧、艱苦卓絕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文化基因的集中體現。觀看完影片大大增加了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高度自信,增強了我們對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度自信。
漫漫長征路,滴滴紅軍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紅。感謝《血戰湘江》重新給我們這樣一段記憶,讓我們知道:我們並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國!
(8)電影血戰湘江觀後感600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湘江慘敗直接導致遵義會議的召開,重新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戰略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㈨ 血戰湘江觀後感1000
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記得白岩松曾經說過,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這段話到我看完電影《血戰湘江》才有了對這段話真正的感觸。
整片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娃娃兵一個個倒在後面的坑裡,坑裡全是血,也許真正的湘江戰役比影片還要慘烈,那死去的可是活生生的人啊!此時他們的腦海里想的是自己的父母還是心中對家鄉姑娘的情愫呢?應該都不是,如果是的話,他們又何必拋下最珍貴的東西,來到槍口充滿子彈的前面呢? 換位思考下,如果讓我擋在子彈的前面,那支撐我的該是什麼樣的精神,我又想了想,不管是什麼精神,我不敢的,我真的不敢,應該現在的大多數人都不敢吧! 之前看到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娘則國娘,咱們現在如果都變成那種膽小,只貪圖享樂的人,如果再遇到「湘江之戰」我們能打贏嗎?換句話來說,我們敢打嗎?有那種明知道是死也要打的精神么?
我們現在應該太愛自己了,忽略了我們應該為國家做些什麼? 難道現在不是每天在打仗嗎? 只不過現在的打仗變成了經濟之戰,我們被日本痛擊!之前聽一個學姐說:在日本,大街最多的就是書店,在地鐵上幾乎每個人都是在看書,扯一個話外提,假疫苗事件如果是發生在日本,那麼負責人應該要自殺吧,因為日本的文化之一就是如果失敗了,寧可剖腹自盡,這種文化應該是推動日本經濟最大的文化之一,因為把性命押給了公司,去為生死存亡而戰斗,有一個數據顯示日本的工作量是中國人的2倍,在日本 早回家的男的 是被人嘲笑的 。
每個人看電影的收獲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身上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說下我吧,我最近因為壓力有點大,很急躁,看了《湘江之戰》看的時候我哭了,並不是為他們的死亡而哭的,而是看到毛主席那份胸懷震撼了我,因為李德左傾嚴重,毛爺爺對於決策無能為力,但是毛爺爺雖然是憤怒,但是回去之後 沒有一點急躁,沒有一點抱怨,仍舊是去付出去步步為營的做出隨時應對的准備才有了後期戰略的改變,這才避免了沒有被全部圍剿,在片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堅決執行任務」這一支隊伍該有著什麼樣的毅力,信仰,才能把最寶貴的生命都獻出來,只為毛主席過湘江!
㈩ 看完了《血戰湘江》以後,都會有比較好的觀後感嗎
血戰湘江,是紅軍長征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也是一場最值得總結經驗與教訓的歷史事件。也許對於那段歷史了解的並不清楚,也許對於那場懸殊對決的慘烈沒有概念,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你至少能夠學會什麼叫尊重,什麼叫敬仰。但是相對於電影故事主題與史實,《血戰湘江》這部電影並不算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在戰場之外,主旋律性太強,讓整個故事講述太過俗套,人物性格,表現都太過臉譜化,最終只讓這部電影裡面只剩下了符號,缺少史實講述的鮮活感。讓那段慘烈且宏偉的故事,只剩下了說教感。強烈的趕客感,浪費了「血戰湘江「這樣好的主題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