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大地震觀後感

電影大地震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9-16 12:32:50

A. 急需 電影 唐山大地震 觀後感 有懸賞400字左右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這幾天,我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電影,它是一部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非常讓人感動。 主要講的是唐山地震前的一戶人家回去的時候,看見了一些反常的情況;很多蝗蟲。到了晚上,家裡的孩子睡覺,大人幹活,干著干著聽見幾聲雷響,下起雨來,然後天空慢慢發紫,緊接著有房子大面積塌陷,轟!轟!正在幹活的爸爸恍然大悟,說:「是地震!快跑!」爸爸帶著媽媽小心翼翼在陣中找到了自己的家,孩子們的媽媽要進去,孩子爸爸說:「危險!」說著把自己妻子一拉,自己進去救孩子了,剛一進去那棟房子就嘩啦一聲塌了,孩子也被壓在下面。 過了一會兒,地震停了,一片凄涼。死的死,傷的傷,那一戶人家的爸爸被先找到了,可是已經死了,之後找到了兩個奄奄一息的孩子(自己的),但是只能救一個小孩,因為水泥板只能撬一邊,媽媽正在猶豫不決,人們要救別人去了,媽媽著急地說:「救弟弟!」弟弟被據掉了一隻胳膊,而姐姐死了(其實還活著)。之後媽媽帶著弟弟去治療,而剛剛在拉屍車上醒來的姐姐北一個解放軍救援隊的叔叔救走並領回了自己的家。一晃二十年過去了,他(她)們各有所成,弟弟當了經理,姐姐當了醫生,最後姐弟在一次成都大地震是遇見,姐弟相認,最後姐姐跟隨弟弟找到了媽媽,然後去看了看死去的爸爸,並且在看了看死去的爸爸,再看了看你幾堵唐山大地震死去人名字的牆,流出了傷心的眼淚。 當看到姐姐跟媽媽相逢時,當看到記載唐山大地震死去二十四萬同胞的名字的那堵紀念牆的時候,我的淚不斷流下。雖然唐山大地震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但是堅強的唐山人民靠自己的雙手,從廢墟上再次建立起了美好的家園。《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再者唐山大地震時當時交通不發達,只有軍隊能進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後死了24萬人。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直升機飛進來了,挖掘機進來了,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來了。時代不同了!唐山的觀眾看完以後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B. 關於唐山大地震電影的觀後感

懷著看災難片的心情去《唐山大地震》,可是災難的場面並沒有多麼的氣勢磅礴與嘆為觀止,那鏡頭下的中國卻讓人懷念與思考。
76年的中國,還是計劃經濟階段,生活的形式是簡單的,感覺卻是幸福的,電影里小兩口已經有了一對龍鳳胎作為母親的卻還想要生孩子,在說著計劃要孩子的時候母親(徐帆飾演)表現出來的熱情與對孩子的熱愛是那麼的的純粹與無私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生活質量的問題。
一家四口的日子沒有任何的問題,父母健健康康的,孩子活潑可愛。雖然愛孩子的心是無私的,可是在對待男女平等的問題上,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中國式思維方式依然在無形中主導著大多數人去思考問題。當只剩下最後一個西紅柿的時候,雙胞胎的姐妹兩,女孩子就得做出犧牲讓著男孩,這不是偏愛,這是一種習慣,一種重男輕女思想的延續。
地震突然來襲的時候,所有的幸福與小市民簡單的生存方式被搖得碎如粉,無能為力的無可奈何。幾分鍾前還在灰撲撲的車里與丈夫玩車震,那簡單的風情與浪漫表現出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滿足這著實難得,一句台詞:「這么熱的天,全唐山就我們倆做這事。」簡單而生動的描述出了他們對現狀的滿足;幾分鍾後卻陰陽兩隔,生死殊途,沒有半點的提示,沒有一點點的預兆,在瓦礫倒下的那一刻,丈夫推了妻子最後一把,妻子得以死裡逃生,這愛用生命劃上了一個凄美的句號。
地震引起房子倒塌,預制板壓著姐妹倆,母親希望兩個孩子都能留下,可是現實卻要讓母親選擇只能留下一個,她哭喊著,說出了救弟弟,那三個字在別人聽來這無可置疑,可是在小女孩的耳朵里那三個字就是炸彈,炸毀了她以前所認知的一切,生命的價值親情的重要。女孩吃不到最後一個西紅柿不是因為她是姐姐,那是因為她是女孩。母親哭喊著放棄了女孩的生命,那一刻現代人的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被突襲的災難無限放大。選擇,那一刻母親到底該如何選擇……
災後……
母親堅強的活在唐山,不願隨兒子的奶奶到山東去,因為她要維持這個家,那個最初一家四口的家,帶著缺了胳膊的兒子,為兒子借錢裝假肢,日子再艱難仍不願意嫁人,她是為她死去的老公而活的,為那個四口之家的人而活的,她願意一切都停留在地震前並為此努力。
女兒(張靜初飾演),被人當作地震孤兒收養,她知道自己的親身母親還在,弟弟也還在,可是她認為家已經不在了,家不是在地震中倒塌了失去的,而是母親說出的那三個字「救弟弟」把她心中的家摧毀了,後來她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變得不再戀家,養育她的母親在病危的時候還得父親親自去學校她才願意回去見最後一面有著養育之恩的母親。與男朋友(陸毅飾演)意外懷孕不願去做人流,因為她——不願意放棄生命,她敬畏生命,因為她曾被放棄過。
兒子(李晨飾演)在經歷了災難後,個性頑強,求生慾望強烈,他心疼母親,不怕吃苦,踩三輪,獨自出外闖盪,堅韌的性格讓他後來在事業上有了不錯的表現,知道感恩,汶川地震的時候身為公司老總的他親自帶隊抗震救災,他遷就自己母親勝過自己的老婆,很難得!

32年後,兩姐妹在汶川抗震救災中偶遇,姐姐原以為自己割捨了32年的親情已經不復存在,會隨著她有意的掩藏與隨著她遠嫁它鄉而如車站的月台消失在身後,可是血濃於水,分離32年的親人只一眼相見親情就如烈火般在心裡燃燒起來,燃燒到她自責自己32年的行為,親人畢竟是親人。母親跪下來淚眼悉索對女兒說:「對不起,對不起。」女兒32年幽幽怨怨的情感就都融入到了淚水中。
墳墓里的書包,課本,母親的不願搬家,一切的一切的深深的觸動了女兒,她自責的蹲在自己的墳頭哭著……,那一幕意義深刻,女兒不願這墓被拆。房子可以塌,家卻不會破,人會離去,情感卻不會死……
災難是無情的,人是有情的。

C. 汶川大地震觀後感(200字)

寫作思路:首先交代一下電影主要內容是什麼,將主要情節描述一下,最後闡述一下自己觀後感想即可。

範文: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去科技樓看汶川大地震的電影。整個教室充滿了叫喊聲,議論聲。電影開始了,大家頓時安靜了下來,好像被一種魔力控制了似的。

一個武警部隊正准備離開汶川。突然,山崩地裂,整座山壓了下來。我不禁感到心裡一怔:原來這場地震這么大呀!我還以為就只是房子搖一搖。部隊的隊長向外界發出了求救信號。在汶川的一所學校,一個老師為了救一個同學,自己被石頭砸死了。

當救援隊發現他時,說:「他的身體已經腐爛,必須鋸開屍體才能救出孩子。」大家異口同聲地叫:「堅決不行!」。有人提醒:「救孩子要緊,先救出孩子吧!」最終還是就出了孩子。看到這里時,我被這位老師捨己救人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在一個化學氣體廠,因地震讓毒氣體大量釋放,導致引起熊熊大火。

地理學家、科學家都認為在地震後的裂縫中放入炸彈,然後用山上的泥沙把火撲滅。當點火的時候,化學氣體廠還有一節火車頭,上面坐著三個人,當看到翻天覆地的泥沙蓋下化學氣體廠時,我情不自禁地閉上了眼睛,心想:他們肯定死得很慘。當聽到那些軍人的歡呼聲時,我看見他們三個人架著火車從泥沙中沖了出來,我感到非常高興。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很深。在這場天災人禍面前,人們毫不退縮,許多人為了救人犧牲了自己。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要浪費生命,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D. 觀看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單純的災難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場面特效片。盡管它的地震特效場面做得很震撼,但馮小剛導演的著力點顯然並不在於此。

從震前漫天飛舞的蜻蜓,到震後慘不忍睹的一片廢墟,這一過程大約只有半個小時,此後兩個小時心靈的「餘震」才是影片重點要表現的內容。導演馮小剛顯然用了收斂的手段來煽情,而不像某些苦情電視劇那樣沒有節制。

影片如果將地震前主角們的幸福生活鋪墊的時間再長一些,那麼前後對比的悲情力度會更大。此外影片中間很長一段時間,對母親和孩子失散後的生活交代略顯瑣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劇氛圍。



(4)電影大地震觀後感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區爆發7.8級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災民無數。面對即將坍塌的危樓,丈夫方大強(張國強 飾)和妻子李元妮(徐帆 飾)都要去救被困的龍鳳胎兒女方登(張子楓 飾)、方達(張家駿 飾)。

危急時刻,方大強攔住了妻子,沖進去營救時不幸罹難。李元妮在震後發現,一雙兒女被困在一塊水泥板兩端,若要營救,必然犧牲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艱難選擇——救弟弟。此事成為方登心中難以磨滅的隱痛。後來,她被軍人王德清(陳道明 飾)夫婦收養。

高考後,方登(張靜初 飾)進入杭州醫學院學習,並與研究生師兄楊志(陸毅 飾)產生了感情……方達被救卻斷了胳膊,李元妮以無私的母愛撫養他成人。成年後的方達(李晨 飾)去杭州闖盪,娶了媳婦小河(王子文 飾),並干出了一番事業。32年後,這家人的命運卻因為5·12汶川地震再次發生了交疊。

E. 唐山大地震 電影 觀後感 800字

今天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看到之前知道這是一部大製作的影片。影片上映之後也聽說了這部影片的感人程度,據說電影院里傳來陣陣哭聲。看了這部影片之後,我也濕了眼眶,雖然未經歷過,但是但是還是感慨頗多的。
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 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1976 年的唐山對於經歷過的唐山人來說真是永遠的留在心裡 ,32年,32年後,又一個災難降臨,對於唐山人來說,可能更加的能夠理解,他們也沒有忘記當年社會各界對他們的幫助 都自告奮勇的加入了唐山救助隊,也是因為這樣,方凳和弟弟重逢了。那時候方凳明白了,自己怎麼能么能夠有恨呢,那是自己的親弟弟啊,能活著多好,他也原諒和體諒了母親。
這段親情貫穿整部影片,當然這也只是唐山大地震中故事的一角,也許戲劇化了,也許這就是一件真實的事件,或者是最典型的一件。無論如何,我們被這樣三十年的親情所感動。媽媽說,我要是過的花紅柳綠的就更對不起你們了。32年的傷痛沒有因為時間而磨平,反而越發的加重了。是啊,一個女人能有多少32年,一個人能有多少32年,全因為一個災難毀掉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要像明天就會災難來臨一樣對待,這樣,我們會過得更幸福,也不會有遺憾。
是啊,這部影片給了我們警醒的作用。同時,也告訴我們,我們的祖國是個有愛的國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傳承了我們傳統美德。我們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受災的人民。我們的人民也是很有愛心的,不管身在何地,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會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也有義務來承擔責任,我們可以捐款捐書。現在我國又有了災難,我們看到了,我們國家還是一貫的作風,解放軍人沖到了最前線。所以,我們要向解放軍學習,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好少年。

這是我原創的 ,你在自己該改的 應該沒問題 希望採納

F.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400字即可!!!

影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2010年7月22日)
朋友:
你經歷過災難嗎?
你經歷過地震嗎?
你看見過大地震嗎?
如果你覺得今天住著高樓,開著靚車的生活還不舒適安逸,還覺得事事不如意的話。那就請到電影院看看剛剛公映的影片《唐山大地震》吧。在那裡你可能就會感覺一點什麼,如果你是50歲以上的人,你一定能感到這部影片的真實和震撼,如果你是80後、90後的話,那你就好好感覺一下父母親所經歷過的那些難忘的歲月,接受一次生死考驗的教育吧。
今天,是影片《唐山大地震》公演的日子,當我滿懷激動的心情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思緒已經久久不能平靜了。頭腦里首先覺得應該感謝導演馮小剛,感謝他為全國人民奉獻了又一部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好電影,感謝他把34年前那場震驚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的悲烈地情景又一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使我們受到了一次強烈地震撼和教育。又使我們面對當今的太平盛世有了一種更加強烈地憂患意識,面對著影片中兩次大地震,我們還不應該認真地思考一下今天的生活嗎?
在影片中我們彷彿真的看到了當年那場大地震的場景。由於導演和劇組人員高度的敬業和真誠,使整個影片無論是演員感人的演技,還是用高科技展現出來的恢弘的場景,無論是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巷,還是返撲歸真的家庭院落,擬音是那麼的震撼,道具是那麼的真實,尤其反映那些年代的生活,都是那麼貼切可信。
影片一開始就把觀眾帶到那朴實無華的生活當中。使我們不得不跟隨著電影又回到了當時的中國,人們的正常生活由於大地震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得到了超常的升華。災難改變了人們的命運,也激發了人們對生活更加地熱愛。《唐山大地震》將兩場巨大的災難——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放入了一部電影之中,在災難面前,人性和親情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這正是中華民族面對強大地災難所表現出來的團結一致,不怕困難,英勇頑強,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作為一部反映災難的影片,導演並沒有讓我們在災難面前望而生畏,而是從人們面對著災難而表現出來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真摯,讓我們從影片中得到了又一次的人性教育。……
總體來說,影片《唐山大地震》對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是一次很好的警示。它讓我們更加懂得了怎樣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認識到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近期發生在全國大范圍的洪澇災害,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破壞環境,破壞生態,造成水土流失的最有力地回報。如果我們再不珍惜生態,再不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那麼影片中的災難必然會再次發生。人類必然會受到大自然應有的懲罰。
為了和平的生態環境,請珍惜和愛護我們的地球吧!

G. 找一篇電影《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一場心靈的洗禮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最近去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影的時候我哭了許多許多次,帶去的好幾包紙巾全都用光了。到散場的時候,我已經哭得沒有力氣了,太陽穴發脹疼得厲害,眼睛也腫腫的看路都有點模糊,電影散場後下樓梯時還差點摔下去。或許你們會覺得我也太誇張了吧,有刻意矯情的嫌疑,但是每個人內心的那根情感弦何時被撥動、被什麼而撥動,是沒有時間地點人物的規定,也不是能輕易控制的,這就是真感情的流露,真性情的展現。更何況我們剛剛經歷了汶川、玉樹大地震,聽到也看到了許多關於大地震時的悲慘畫面和感人故事,看電影的時候,就有很多情緒被自己不由自主的無限量放大了,於是這樣不計形象、不顧矜持的痛哭也就成了最好的宣洩方式。
但實話實說,《唐山大地震》這部片子並不是完美無缺的,電影剛上映不久就有不少細心的觀眾指出,影片中出現了不少的穿幫鏡頭和插入了明顯的商業廣告,也就是這些內容使得影片上映後遭受了不少人的非議和質疑。但這所謂的一切絲毫沒有減少電影給我帶來的深深感動,而是我被感動的一塌糊塗。縱觀近年來的一些影視作品,而像《唐山大地震》這樣充滿情意、富有感染力的影片,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看過了,這次的遇見驚奇之餘,我心甘情願的被感動,流著淚看完了整部電影。
電影的開頭就非常引人入勝,那種壓抑的氣氛渲染的很到位,鏡頭畫面中有數不清的蜻蜓急匆匆的飛過,嗡嗡的聲響吵得人心裡煩躁的很,作為觀眾的我們當然知道這預示著什麼,但是我們卻聽到方登、方達兩姐弟用稚內的河北口音說著:「爸爸,你看蜻蜓,好多呀,太多了,都不想逮了!」看到這些我的心在顫抖,大量慌亂出逃的蜻蜓都知道將要發生什麼,所以它們要急速的逃離這災難之地,可是那些無辜的人類呢?人們生活軌跡還像往常一樣,千篇一律的重復著昨天的故事,他們知道人生中會有酸甜苦辣,但誰又敢想今天將有一場滅頂之災要降臨呢?從原始社會到目前的現代社會,人們不斷在進步,它們創造著世界,駕馭著萬物,還常自詡為萬物之靈,但面對大自然的災害時,人們卻可能連那小小的昆蟲都比不過!可憐、可悲、無奈呀!
1976年7月28日,唐山的人們如往常一樣,安靜地生活著,那詭異的天氣變化他們並未放在心上,一切都在繼續。《唐山大地震》中講述的這家人就是其中的一個普通家庭,龍鳳胎姐弟方登、方達向父親討要了6分錢去奶油冰棍,在受到大孩子的欺負時,姐姐勇敢地站出來保護著弟弟,母親下班回家操持著家務,父親在外跑著運輸養家,在這個家庭中,父母恩愛、母慈子孝、姐弟情深……一切地一切都顯得那麼甜蜜和幸福,誰又會曉得那毀滅性大地震就在這個時候悄悄逼近。平靜並沒有持續多久,地震惡魔瘋狂而至,天塌地陷,唐山的人們驚恐地想要逃脫,但卻是那麼的無處可逃;還有那些已進入夢鄉的人們,他們再也沒能看到第二天的陽光,20多萬唐山人的靈魂就永遠的躺在了那地震廢墟之下。看到此時,心緊緊的揪在了一起,頓時不能呼吸,眼淚再也不受控制,傾瀉而下。我為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渺小、微不足道而流淚;我為人類在遭受自然災害時的無能為力而哭泣;我更為影片中女主人公李元妮在地震後向著天空的那句撒心裂肺的怒吼 「老天爺,你這王八蛋!」而痛心疾首。頓時我們明白,自然發怒時對於人類毀滅要遠比我們碾死一隻螞蟻容易的多得多。
對於人類來說,在那樣的災難中能生存下來確實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災難所帶來的後遺症的危害是無以估計的!這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有可能是伴隨終身的心理問題。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的那對母女就印證了這一點。
女主角李元妮因為丈夫在地震的關鍵時刻拉了她一把,成為了此次災難中那個的「幸運者」,但她卻失去了恩愛的丈夫,並因為她的選擇而失去了可愛懂事的女兒,被救起的兒子還少了一條胳膊。「就我一個人沒事,對不起……」李元妮反復地對她的婆婆大姑子說著,我們都能看得出她內心的那種愧疚和絕望,死者容易、生者艱難呀!震後的這32年,她每年都要為丈夫和女兒燒紙,每次都要告訴丈夫和女兒新家的地址,一遍又一遍;她拒絕了對她有好感的男士的追求,放棄了重新擁有幸福生活的機會,孤獨的生活著;她也執拗的拒絕了兒子讓她住進高樓大廈,改善生活條件提議,一直住在那她認為丈夫和女兒已經熟悉了的平房小屋,等待著親人的歸來。她帶著對已逝親人的感激和愧疚,守著心裡的那堆廢墟在生活,最常說一句話就是:「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影片最後母女兩人相認的那一刻,她還給女兒跪了下來,哭得撕心裂肺。這就是一出人生慘劇之後的悲劇!
而地震女兒方登,她恨母親選擇了弟弟而放棄了她,於是在她大難時奇跡重生後,她遠離了母親,再也沒了聲息,她借這種方式表達著她心中的不滿,也以這種形式報復著母親。地震後的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一切生活還都不錯,但其與養父母之間存在著隔閡,對他們還比較冷漠,其實這都根源於自己的「被放棄」、「被傷害」。讀書期間她意外懷孕,她堅決的拒絕了不願承擔責任的男友讓其做人工流產的要求,寧願放棄自己大好的前程也要留下這個孩子,就是因為她是「地震孤兒」,嘗過那「被放棄」的滋味。其實,震後的這么多年的時間里,女兒和母親都在承受著一直沒有停止的心靈餘震,彼此折磨著!童年的陰影使得女兒一直不願意原諒母親,直到汶川大地震,女兒在參與救災時目睹了一位母親對女兒的無奈選擇,並且也知道了母親這些年一直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後,才開始了她的心靈救贖之旅。
相比之下,弟弟方達就幸運了許多,地震時母親給了他生存的機會,他一直說母親給了他三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時;第二次是小時候的一場大病,母親的堅持使他逃離了鬼門關;第三次就是唐山大地震時,母親放棄了姐姐而選擇了他。他很感激母親,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孝敬著母親。為母親買房想讓她生活的好些,把自己剛滿月的兒子留給母親害怕她孤獨……對於過去的災難,他不能也不敢忘記,但那時他畢竟還只是個孩子,他要長大,生活必須還得繼續。地震沒有把他摧毀,反而使他更加努力自強,最後終於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許孩子更容易進入新的生活角色,而大人們卻要為災難痛苦一生。
一直很喜歡演員陳道明,特別佩服他那出色的演技。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他的演技真是發揮到了極致,雖然只是一名配角,但他的光芒卻是誰也不能掩蓋的!影片中他是一名軍人,因沒有孩子收養了地震「孤兒」方登,但童年的陰影使養女始終與他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中年喪妻,女兒放棄了學業,從此就是六七年沒有一點音訊。其中的一場戲更是直接讓我哭崩掉了,「這些年你到底跑哪裡去了?」他重重的拍打著椅背,帶著哭腔質問著多年後帶著外孫女突然出現的女兒,看到這我再也控制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這就是父親呀!還有吃年夜飯那場戲,擺了滿滿一桌子飯菜,他抱著外孫女在和女兒拉著家常,突然接到了老友的邀請電話,「老馬,去不了,去不了,今年我女兒帶著我外孫女來看我了,我們正在吃飯呢,不能去了,我這邊也是一大家子人呢……」說這些時,他那滿臉的幸福和略帶炫耀的話語,讓我感動的一塌糊塗。不得不說陳道明的確稱得上是中國最優秀的演員。看了這些,我想到了千里之外的父母親人,想到了每逢佳節時他們那期盼的眼神,所以不管我們在哪裡、做了什麼,都不能忘記了永遠愛我們、關心我們的父母親人,希望我們都能常回家看看!
在電影接近結尾時,我們看到了地震32年後的唐山,寬敞的馬路,來來往往的車輛,到處林立的大樓,熙熙攘攘的人們……看著眼前的這一切,當年的地震似乎沒有一點痕跡,但是有的事情不是表面的,而是深深刻在心中的。影片最後那緩緩出現的罹難者紀念記錄牆著當年那場毀滅性的災難,死者已安息,生者要更堅強,因為他們是承載著無數已逝者的生命和夢想在生活。
對於唐山的那場地震,我們不是親歷者,只是見證者,但卻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感同身受,心靈在經歷著顫動,為生命,為堅持,為大愛。
幸好影片的最後還算溫情結束,給我們已痛的不能自已的心靈以些許的慰藉。逝者已逝,我們不可能永遠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生活是繼續的,生者當更加自強,創造幸福的美好生活,以告慰那些已逝者。

H. 川大地震電影觀後感二百字

生命是寶貴的,每次面臨重大天災時,我們都要萬眾一心,只要人人心中有愛,任何困難都會解決。希望汶川的人民以後能生活的幸福。
5月12日14點28分,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難忘的日子,在我國的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7.8級特大地震,一剎那間華夏兒女的心緊緊地系在那裡;一剎那間全球華人的心緊緊的系在那裡;一剎那間全世界人民的心緊緊系在那裡。隨著電視、報紙的不斷報道,隨著災區死亡人數的不斷增加,我們的心也跟著一起激烈地震盪著。

災難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援。 地震會摧毀一些東西,但是它摧不毀我們心中的意志。在抗災中,那些最可愛的人,將會「是劃過我們皮膚的一陣戰栗、是閃過我們內心的一絲憂傷、是落在我們精神上的一個刻痕」,讓人難以忘記。

我們忘不了這樣的一張圖片:一位中學生被壓在水泥堆下,手腕上牽著根輸液管,臉龐尚留血漬;我們忘不了,66歲的溫總理不慎摔倒,手臂受傷出血,但為了搶救遇險群眾,他把要給他包紮的醫務人員推開了。

I.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單純的災難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場面特效片。

此外影片中間很長一段時間,對母親和孩子失散後的生活交代略顯瑣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劇氛圍。

這部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

J. 求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大概600字左右,急用

每次,我將記憶努力地向前延伸時,最深的那個點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是我一生最早的記憶,也是心中一份無法抹掉的痛。那時,我剛剛6歲,地震的一瞬間,父親將睡夢中的我迅速挾到了屋外,緊接著就是房屋的斷裂、人們的驚叫、呼號……當觀看電影《唐山大地震》時,眼淚奪眶而出,不僅是因為災難來襲,更為災難之後愛的釋懷,淚水融進了自己對親情和生命的檢視與感動,溫暖著這份積郁多年的心靈之痛…… 7月22日,電影《唐山大地震》感動上映,這不是一部全景式的災難片,而是帶有文學色彩的情感電影,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大愛與真情的故事: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塊坍塌的預制板下壓著一對年幼的孿生姐弟,但救援條件只允許搶救其中一個,另一個則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情急之中,心痛欲絕的母親選擇了「救弟弟」,而姐姐從屍體堆里「復活」被收養後,始終記恨著母親對自己的「放棄」,一直生活在陰影中,從未想過回唐山尋找親人,而母親更是因為「放棄」女兒始終生活在內心深處的「廢墟」里……這是一場持續32年的情感煉獄,影片的每個情節都自始至終地觸碰著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經歷著一場心靈的「地震」,哭並感動著…… 在一片寂靜的黑色中,一隻蜻蜓出現在銀幕上,緊跟著是一大片成群飛舞的蜻蜓,而人們根本沒有預示到這是地震的前兆。當鏡頭撫過這座安詳的城市——電影院放著《楓樹灣》,爸爸和孩子玩著畫手錶的游戲,媽媽把涼水泡過的最後一個西紅柿給了兒子,夫妻偷閑在悶熱的車廂內溫情……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然而,當天空出現一片異樣的紫光時,地面開始搖晃,瞬間整個城市天崩地裂。23秒,唐山被夷為一片廢墟,驚魂未定的李元妮在斷壁殘垣中艱難地扒著磚石,餘震再次襲來,悲痛欲絕的她幾近嘶啞地哭嚎著:「老天爺,你個王八蛋!」短短八個字,如尖刀般直刺觀眾的心,瞬間引爆觀眾的情緒……淚,奪眶而出。面對影片再現的災難,我們無聲的哭泣,不僅僅是為了重溫那些苦難和哀慟,更重要的是為了銘記,為了從哀痛中汲取力量。我想,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除了苦難,除了哀慟,更多的喚醒了人們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激發起人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的成長,在影片下半時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得到了完美的註解,正在成為一種重塑中國未來社會形態的巨大精神力量。 災難過後,是營救。鏡頭從地震的大場面,轉而注視起方家的變故。一塊水泥板下,同時壓住了方登、方達這對雙胞胎姐弟倆,當被救援隊告知只能救其中一個的時候,李元妮這位年輕的母親無助地哭喊著:「都救,兩個都得救啊!」在多次「救哪個」的反復詢問中,李元妮本能地想保住眼前的兒子,一句虛弱的「救弟弟」令人感到了一陣撕心裂肺的痛……面對失去的生命,面對震後慘狀,我淚流不止,一組組毀滅性的數字在我頭腦中縈繞——24.2萬人罹難,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部震亡,4202人成為孤兒……想著的時候,影片中的小女孩在大雨中從屍體堆中站起,用驚恐的眼神打量著眼前陌生而可怕的世界,讓我感到陣陣心痛,生命的堅強沖擊著我整個靈魂,這種「堅強」應該是一種更大意義上的堅強。我想,地震撕開的不只是唐山那個巨大的斷裂帶,更是中華民族的傷口,特別是影片表現汶川地震救援時,我們每個人都深切地感受到淚水中人們用堅強迎戰災難,用堅強溫暖彼此,用堅強凝聚起中國力量。 災難,留下的是悲愴和親情。影片中濃濃的親情讓觀眾感受到了強大的愛與力量。沒有刻意地煽情,沒有牽強地附會,朴實的情感,平實的畫面和家常的語言,卻把人人離不開的血濃於水的「親情」的威力發揮到了最大極限,幾度催淚——當小方達被奶奶帶走而又汽車上下來,母子相擁的那一刻,淚情不自禁地從眼角滲出;當母子一起祭奠死去的親人,元妮邊燒紙錢邊聲淚俱下地念叨,而方達說出「早知這樣,當初還不如救我姐呢」時,母親一巴掌打了過去,也打在了觀眾的心上,淚再次洗面;當方登在大學因懷孕而悄悄退學「隱居」多年回來後,養父帶著深深的愛歇斯底里地責問她「這些年你都去哪了」時,關切之情,聞之而淚從心涌;當方登從加拿大回國參加汶川地震救援時,她抱著一位哀嚎著「我要我女兒的腿——」的四川母親而默默抽泣,她聽到弟弟在旁與唐山救援隊員講述說母親32年「心裡就守著那堆『廢墟』過日子」時,糾結了她32年的心結終於開始不動聲色地融化。整整一個段落,涕淚交加……廢墟之下,時光之上,親情沒有末日。 哭過之後,是感動。當弟弟帶著姐姐從汶川災區回家時,假裝鎮靜的母親在廚房包著餃子, 顫抖的手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慌亂。方登進屋後,看到牆上供著父親和自己的照片,照片下面放著一盆西紅柿,她輕輕地拿起一隻,原來這么多年來,母親一直記得地震前晚答應要給女兒買西紅柿的事情,一直沒有忘記自己。這時,只聽到母親說:「西紅柿都給你洗干凈了,媽沒騙你。」當方登回過頭,母親蹣跚著跪在女兒面前,聲淚俱下地哭訴著:「我給你道個歉吧。你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呀?這么些年你咋就不給我個信兒啊?我還以為你跟你爸在一塊呢,我成天地惦著你們倆啊,我惦了你們32年,你咋就不理我呢?你到底是上哪兒去了?你咋才回來啊,登啊,登啊……」這一跪,讓我渾身顫栗,淚如雨下。因為一個「救弟弟」的選擇,女兒記恨了32年,母親愧疚了32年,32年裡親人不是親人,這個無奈的選擇真的那麼難以原諒嗎?真的值得記恨32年嗎?當一家人去為仍然活著的女兒起墳,方登看到里邊安放的是她的書包和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的那一刻,方登幾乎不能原諒自己,真誠地向母親懺悔著:「看到弟弟活著,我很高興,那是我弟弟啊。媽媽,對不起,對不起!」母女倆抱頭痛哭,觀眾無不動容,親情在那一刻涅槃……透過淚水,我們感受到災難中人性的溫暖。 伴著片尾曲《心經》悲憫的歌聲,淚水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一位母親堅守著對丈夫的忠誠,堅守著對兒女的感情,看到了一個女兒從恨到理解到懺悔而實現了對自我的超越,也看到了親情的博大、愛的力量和生命的堅強。我想,災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災難,我們每一個唐山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靜下心來,接受電影《唐山大地震》帶來的心靈震撼。 生命可貴,自強不息!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大地震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雪國列車中文電影 瀏覽:592
國產老電影7080年代大全 瀏覽:670
有時候要停有時候也要沖什麼電影台詞 瀏覽:824
美國有個摔跤的明星電影明星叫什麼名字 瀏覽:664
國外驚悚水怪電影大全 瀏覽:500
泰安市聖大電影城 瀏覽:853
電影老師好的背景音樂 瀏覽:696
頂級特工電影大全完整版 瀏覽:396
電影中好聽的男女主角名字 瀏覽:378
王寶強電影少林寺演員表 瀏覽:600
有一部游戲改編電影叫什麼 瀏覽:296
感人的英文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901
這是部什麼電影 瀏覽:602
電影雷鋒俠的觀後感 瀏覽:182
2021年大陸恐怖電影 瀏覽:477
哥斯拉怪獸之王電影完整版中文版 瀏覽:824
什樣的情人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04
亦凡電影中文站 瀏覽:962
人之怒電影完整 瀏覽:561
禁毒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