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聲之形(1)
【石田將也】
墜落的一瞬間,有太多太多事情在我眼前飄忽閃過,一幕,緊接著一幕。
——硝子瞪大眼睛,一隻手在空中晃了幾晃,無力而頹喪。那一雙漆黑如午夜天空的眸子,滿是擔憂,是不知所措,是愧疚,隨著淚水汩汩溢出,淌了滿面。愧疚……她素來如此,將一切過錯歸咎於己身。然我們每個人,參與者,旁觀者,逃避者,退縮者……每個人,每個人!誰不是這場是非糾葛的幫凶?誰不是龜縮在角落裡,慢慢舔舐潰爛至結痂,結痂復又潰爛的傷口?一場荒唐刻下的傷痕,永遠無法痊癒,生活將之一遍遍撕扯,連皮帶肉,痛徹心扉……錯了,也許不是生活,是我們自己——
不懂世事時,我常抱怨生命的空白——是了,一片空白,彷彿鋪展開的一張素紙,過於潔凈,也過於虛無。我的筆失了色彩,任它如何橫豎撇捺,亦翻滾不出一絲一跡。我有些慌亂,拼盡全力,在這世間尋尋覓覓。哪怕結果只有,零星一點、蛛絲馬跡……她怯怯地出現了,帶著更大的空白,更多的荒謬。
初見她,正是東風回暖,陽光傾盡的淺春,樹葉慵懶而落,悠悠盪盪,伸展著腰身躺在池水面上,點漾出一片漣漪。
她微垂著頭走進來,劉海遮住眼睛,不見面容。不知為何,這個女孩似乎籠罩在一片陰影下,暗沉沉,卻揮之不去。
她稍稍上前一步,抬起頭,怯怯看過來。那一雙眸子除了美麗之外,裹夾了許多東西,一層又一層,以各自的節奏涌動著,時而如死水微瀾,時而又波濤起伏,它們小心翼翼,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多年以後,我方大悟,蜷縮在最深處,不敢觸碰外界的,其實是一個弱小怯懦的她自己。
我漸漸停下手中轉著的筆,略微好奇的望著她。
植野直花扯了扯我的衣袖,「喂,」她小聲問道,「這個怎麼樣?」
「什麼?」我一時奇怪。
植野笑得有些狡黠,「我是說,你覺得她漂亮嗎?」
我未答,復而向女孩看去,她在書包里翻找著什麼。講台上的老師笑道:「這位同學交流的方式比較特殊。」她已從書包中拿出一個筆記本,用筆快速的在上面「沙沙」寫字。
四周有人議論,「她在搞什麼?」植野開口道,聲音不輕不響。女孩臉頰泛出些許紅暈,寫得更加快了。
她把筆記本舉到胸前,上面是一行清秀的字跡:我叫西宮硝子,很高興認識大家,請多多指教。
「西宮同學耳朵聽不見,」老師說著,一指我前面的空座位,西宮踱步而來,輕輕坐下,「希望大家可以多加理解,和她成為朋友。」
我的面前忽然多了一點東西,即使本不想理會,她也橫沖直撞的在我眼中經久不散。仿若是天賜的空白生活的一點色彩,讓我聊以度日。
【這是一篇很久以前寫的斷章,彼時剛看完《聲之形》,略有感觸,帶著一股沖動勁兒想將之文字化,並加入自己的理解與情緒,然忘了是什麼事的干擾,寫到這里便斷了,一直存在草稿箱中。時而看到,卻自感無能為力,遲遲無法還它一個完滿。趁著假期,本希望傾心於創作,可到底沒有思緒——說來也惱,素日里沒有時間卻思緒紛繁,而每逢時間充裕,倒是半點筆墨也無,擠不出一個字來,預計完成的生日感想影都沒有🤷♀️。重溫聲之形,斷斷續續跳著看完,依舊有所感觸,有動人之處,不由暗暗決定完成這篇文。但寫來寫去,明白自己文筆枯澀,有些內容只能借動畫形式展現,白紙黑字不免無力。只當清理草稿箱了。】
講台上的老師眉眼帶笑,柔和道:「讓我們一起每天抽出三分鍾的時間學習手語,好不好?」她扶住西宮硝子的肩膀,笑容燦然。
植野舉手,站起來,「老師,為什麼不能寫字?」
「因為用手語的話,西宮同學可以更方便。」
「可是對我來說,寫字更加方便。」
老師眉頭輕蹙,一旁的竹內先生以手扶了扶鏡框,卻並未出聲。
佐原美代子倒是站起來,「老師,我願意學習手語,我會努力的。」
此後佐原和西宮時而在一起,不知是學習手語還是其他什麼,我倒懶得理會她和誰結交,反是植野嗤笑佐原土氣的穿搭。
清掃完教室,植野和川井靠坐在桌子上閑談,我一手支著下頜站在講台上,另一隻手有一下沒一下地擲著一塊半干不濕的抹布,窗前癱了一地的晚陽,自覺它們同我一般,怏怏地。
「那個西宮真是可惡,」我隨意罵道,島田和永瀨看過來,我便繼續道,「整天作出那種表情,真是虛偽。」
「什麼?」植野不解。
「她不會生氣嗎?好吧,」我說著,抓起講台上散落的一隻粉筆,「讓我們看看,西宮同學,佐原美代子沒有和你一起練習手語嗎?」一面說,我一面在黑板上刷刷寫下。完畢將粉筆拋在地面,教室門被人推開,露出西宮的臉。
她雙手捧著一盆藍色雛菊,開得正盛,隨著她的步伐左搖右晃地舞動。察覺到我們的視線,她停住腳步,望向黑板,面上是疑惑和猶豫。
拿起黑板槽中的抹布,「這是誰乾的?」我故作誇張地說道,而後把它們擦得干凈。
有幾絲微笑釀在西宮眼中,她一手抱住花盆,另一隻手拈起黑板槽里的短粉筆,徐徐寫了幾個字,寫完她轉身對著我,鬱金香後的面容盪漾起微笑。
黑板上是簡單一行字:謝謝你。
莫名的憤懣在心中擁擠沖闖,另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隨之波動,剎那間我彷彿困身於一汪清水中,向左是無盡透明,向右如此,向前如此,向後亦如此。略有些窒息,我稍稍用力撞開西宮,走出教室。
竹內先生正講著戰國時的歷史亦或是其他什麼,怎一句無聊了得。我把書捲成筒狀,悄悄伸到前座的西宮耳邊,而後大聲喊了一句。西宮後背綳直,顯然是嚇了一下,低了頭用手緊緊捂住耳朵。竹內先生蹙眉看過來,「石田,專心聽課。」
「喂,你是不是戴著什麼東西?」課後,植野拍了拍西宮硝子的肩膀,指著自己的耳朵問道。
川井也走過去,細聲問道:「剛才嚇了一跳吧?」
西宮硝子愣了一下,轉過頭望著植野,眼中先是疑惑,思索幾秒,隨後燦然笑了,雙手撩起遮住耳朵的齊肩短發,露出兩只掛在耳上的助聽器。
「你戴這個是可以聽到聲音的吧。」植野探過去仔細看著,「我可以看看嗎?」
西宮硝子點頭,摘下右耳的一隻,輕輕放到植野手上。
「石田,你有沒有在聽?」島田不滿地扯了一下我的衣袖,「周末要不要一起去?」
「什麼?啊,都可以,反正我沒什麼事兒。」我隨口回道,眼睛依舊看向植野的方向。「植野,」略微提升音量,我喊道,「你手上是什麼?借我玩玩。」
島田和永瀨順著我的目光看過去,西宮硝子察覺到視線,臉上一片茫然,她看著植野把助聽器扔向空中,有些無措,眼中寫滿訝異。
可她依舊如白紙一張,如素綢一段,只微微顫抖,隱約現出褶皺,卻沒有色彩,令人莫名惱怒。
接過助聽器,張開手掌,拿到眼前隨意瞥去,「這是什麼東西?臟死了!」而後將之拋到窗外,像打翻一桶油漆,越是肆意越是快意。我的餘光卻自始至終依附於西宮硝子,宛如自始至終依附於空白——無所謂的空白,彷彿空谷回聲,跌宕不息,然只有它自己。
我忘了這是第幾次扯下西宮耳朵上的助聽器,尚未嘲弄一番,西宮卻低低沉下頭,捂住耳朵,紅色的液體順著手指流向胳膊,一滴滴落在粉白的裙子上。我停在原地,手臂僵在半空,只聽見川井怯生生地喊道:「西宮同學,你沒事吧?西宮同學?」
身旁的島田看過來,眼中不知是什麼情緒,他聲音冷冷淡淡,「有點過分了啊……」
放學後,島田、永瀨與我不緊不慢地走回家,身後有人跑過來,我偏頭看去,是西宮硝子。
「你干什麼,想報仇嗎?」
她打開書包,拿出平日里和人交談時寫字用的筆記本,打開其中一頁,展於胸前,上面寫著:「對不起」。她又翻開下一頁,「我能和你做朋友嗎?」
她拉過我的手,我有些驚慌失措,躲閃道:「喂,你要做什麼?」西宮執意拉住我的手,和她的握在一起,隨後她用另一隻手指著她自己,又指向我。我甩開她,不知是惱羞成怒還是狗急跳牆,「誰要和你做朋友!」
扯過她的筆記本,我隨手一扔,正掉在不遠處的水池裡。西宮依舊神色恬靜,如一泓靜水,帶著透明的空洞。水波一層又一層,在暗處涌動,而硝子本人匿在最深處,所有的色彩都潑灑於此。然表面,依舊是無色的透明。
故意狠狠地哼了一聲,我對身後的島田和永瀨招手道:「我們走。」
剛走幾步,忽而聽到踏水聲,我一驚,轉身看去,只見西宮已在水池中摸索。「她這么拼嗎?」
水聲嘩啦在耳邊響起,我拿下頭上的課本,呆坐在水池中。近夕陽時分,陽光傾灑而下,在水滴中折射出萬丈光芒。島田和永瀨向我揮手,「明天見,石田。」他們的背影漸漸遠去,一片光暈下,我看不分明。
——「抓緊我,別放手!」她聽不見,可我依舊喊道,手下的力量越來越大,我已半個身子探出陽台欄桿。
硝子眉心輕輕蹙起,她不住的搖頭,嗚咽著不知所言。再看過去,已淚流滿面。
我試圖把她拉上來,自己卻越發探出欄桿,最後一刻,拼力把硝子向上拽去,讓她抓住欄桿,而自己落下去。
遠處是怒放的煙花,聲色俱佳,隨著一陣爆裂聲,無數星光碎落,倒映在硝子眸中,宛如無盡星河。
這世界的顏色同聲音難舍難分,可誰說失了聲音,便不該身著畫色?如果聲音有形狀,我想,它一定是我喜歡的你的模樣。
【原諒我拙劣的文筆,總歸看一看電影罷。】
『貳』 聲之形中唯美愛情下是不是隱藏著不正的三觀
我覺得 ,從目前的票房表現而言,對一部小眾向作品來說也算是不錯的成績(比去年《柯南》劇場版還要高)。但是這部作品在網路上卻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其實對一些資深的動漫迷而言,這部《聲之形》當中表達的主題完全不讓他們感到意外。因為在大多數的日本動漫當中,哪怕主人公遭遇過再多的苦難、遭遇過再多的打擊,但最終都要笑出來,選擇原諒曾經給自己帶來痛苦的人。
綜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個人感覺聲之形還是不錯的
『叄』 如何評價動漫《聲之形》有哪些亮點嗎
評價動漫《聲之形》:
無聲的世界裡遭受有形的暴力,有聲的世界裡遭受無形的暴力,《聲之形》以一個霸凌者的視角講述反霸凌故事。
不同於其他反霸凌題材,《聲之形》以一個霸凌者的視角講述反霸凌故事。角度的確是新穎,但在故事架構上還是略顯粗糙。
《聲之形》直接折射出人與社會的關系,封閉自我,不與社會接觸,終究會走向滅亡。個人與社會,不再是個體與整體的關系,而是每個個體之間的相互溝通。
(3)聲之形電影觀後感700字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大今良時製作漫畫《聲之形》的目的在於表達「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渴望」,描寫的是「人與人之間復雜的聯系與溝通」而非「凌霸」。在創作過程中,《聲之形》也受到了作者親身經歷的影響。
《聲之形》日文原名中的「聲」為繁體漢字,繁體的「聲」字由「聲」、「殳」和「耳」組成,給作者的感覺是傳遞思想的方式斷裂了,單憑聲音無法傳遞思想是作品的關鍵。作者認為形狀可以作為表達思想的一種可能性,想通過漫畫來表達這樣的多樣性。
『肆』 用一生去彌補過去的錯誤——《聲之形》觀後感
以下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大半夜通宵看完《聲之形》,心裡的思緒翻江倒海。往事一幕幕像閃電般一閃一閃地打落在我眼前,非常清晰。可當時的房間已經漆黑一片,我也閉上了眼睛。閃電的同時還伴隨著打雷重創我心,一幕往事,一瞬閃電,一記驚雷。
好不容易才睡著,第二天起床後又想起昨晚的噩夢般的睡眠,調整一下情緒和思路,我決定不能白白浪費這么折磨我的回憶,我要寫下了,當做是一篇觀後感也好,一篇回憶錄也好。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願望十分簡單,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個好人。而現在回想起來,似乎每一項都沒有得到嚴格的達標。說回正題哈。那時不知道怎麼搞的,女生的長相、打扮或衣著稍微不符合普遍的標准,那麼她就會被排擠,被欺負。我要說的是兩個女生,簡稱A和B吧。A和B學號連在一起,剛開學她們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同桌,而這也成了我們這群壞人的首要目標。
A,箍牙加發型土氣。B,只不是胖了點。我們那個小團體總是對他們兩個有「特殊照顧」,言語暴力,破壞她們的私有財產,傳播她們的流言蜚語……說幾件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事吧。
正話反說,以達到最大的諷刺效果。小團體走在B後面,然後大聲喊一句「美女」。因為B是一個人在廣場上走動,於是她回頭,然後小團體回她一句「叫你嗎,不要臉」,走在我們旁邊的同學紛紛大笑。B只好加快腳步往前走,好逃離我們營造的這個「戰場」。
惡意針對,挑出其私人物品進行破壞。那是期末考試布置考場,擺好桌椅,同學們放書和文具的箱子堆放在課室後面。小團體的X故意拉出B的箱子來拖行,後面轉變為蓄力往牆壁上推,箱子肯定比牆壁脆,結果碎了,還剛好被B看到了。B來質問X,X矢口否認。我們這群目擊者噤聲,可沉默就是一種選擇。B的好友W向X索要箱子錢,X還是否認,目擊者的我們還是噤若寒蟬。現在想起來,那時的我比起不夠我高的W,她才是大寫的人,我則扭曲如螻蟻。
細心的你會發現,誒,怎麼這兩件事都是關於B的,A呢?接下來我來講明緣由。
那時我談朋友了,而A是她的舍友,私底下也問過我為什麼要對A這么刻薄,我也表態了,「信我,以後我不會了」。所以接下來的時間我都沒主動「作惡」,只是袖手旁觀,偶爾制止。從這可以看出,欺凌這行為或許只是欺凌者因為無聊而隨機尋找受害者進行「暴力對待」的無意識行為,其實只要我們稍加註意,理性對待自己的行為,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現在我回過頭來看當時我的行為,我的判決是「罪同施暴者,或甚之」。
中考後,大家各分東西,小團體也分開了。A的大學在我學校隔壁,有一次坐公交遇見她,她變美了,十足女神范,不再是,也不再會成為初中時那種被人排擠的類型。我們相互問好,就揮手再見了。那次暑假我們初中的小團體全體出來聚會,X牽頭講起初中那時我們對A和B實在是不公平,我們很壞。我覺得X和我們沒說出口的是,「現在想道歉,誒,真是很後悔」。
我也做過和被我傷害過的人好好道歉,接受了最好,不接受也理解,我同樣會帶著一種類似與贖罪的愧疚情緒去幫他們的忙,希望我的行動可以彌補一點,甚至是一點點也好。
後來,我在校園再一次偶遇A,我們談天說地,我支支吾吾間還是沒能對她好好道歉。我再一次感覺自己的卑鄙,感覺到唯有做到這些,才算是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我要用多少年時間才能彌補過去的錯誤?也許是一生,沒關系了,那就用這一生去fix it。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套用小林一茶那首著名的俳句:
「我本知反復強調是此地無銀的表現而且於事無補。
然而。
然而。」
再次提醒,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伍』 《聲之形》這部動漫,為什麼被部分人說成毀三觀
當一部動漫的中心思想受到那麼多人質疑的時候,我想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聲之形》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有聽力障礙的女孩子曾經遭遇過同學的欺凌,帶頭欺凌的人品嘗到了被欺凌的滋味決定贖罪,被欺凌的人多年之後選擇原諒欺負自己的人。
當然,這樣一部在畫面和演出上都很好的作品,卻講了一個「努力沒有用,不如忍忍指望命運」的頹廢故事吧。在主旨上分歧還是較大的。
『陸』 你如何看待《聲之形》這部電影
真正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多難😷
『柒』 電影《聲之形》是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看個人感受和我一樣,我更喜歡《聲之形》,認清自己的錯誤,為自己的錯誤道歉,改正錯誤,甚至以生命為代價去拯救被傷害的女孩,這不是粉飾,這叫贖罪。試想有多少人能真正贖罪,就算贖罪,又有誰能為之不顧一切呢?評價動畫《聲之形》:無聲世界遭受有形暴力,有聲世界遭受無形暴力。《聲之形》從一個欺負者的角度講述反欺負的故事。
擴展信息:創作背景:漫畫《聲之形》產生於今年的好年景,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慾望」,描述的是「人與人之間復雜的聯系和交流」,而不是「欺凌」。在創作過程中,《聲之形》也受到了作者個人經歷的影響。《聲之形》日文原名「笙」是繁體字,傳統的「笙」字由「笙」、「蜀」、「耳」組成,給作者的感覺是傳播思想的方式被打破了,單靠聲音傳播思想是不可能的,這是作品的關鍵。作者認為形狀可以作為表達思想的一種可能性,並想通過漫畫來表達這種多樣性。
『捌』 【瓜皮動漫】聲之形:一部校園欺凌題材的優秀動畫電影
近日,曾經在中國好評連連的《你的名字》,如今在愛奇藝、B站等各大視頻網站中再度與大家見面。與此同時,在日本,與《你的名字》幾乎同時上映的《聲之形》,也於九月八日在中國上映。
我已經看過了這部動畫電影,感覺上與《你的名字》相比,各有特色,於是很有感觸,便寫下了這篇觀後感。考慮到點進這篇文章,卻並未觀看過電影的小夥伴們,在這篇文章中我盡量不做過多的劇透,也不從劇情方面入手,而是談談這部作品中細節這一部分。那麼,話不多說,現在就開始正文部分。
作為一個優秀動漫,作畫是第一要素,所以畫面細節的描繪精細很是重要,而此次作品是由京都負責的。可想而知,享譽盛名的京都自然不會讓觀眾們失望。治癒版的聲之形有著極度唯美的畫風,作畫也是極度的精細優良,優良到隨便截一張圖都能夠當作壁紙,在仔細與認真上,京都從來都不會讓任何人失望,那麼下面便放兩張隨意選截的圖片讓諸位感受一下。
而在另一方面,聲之形的人物細節刻畫也是極其精彩,在這樣一個校園欺凌話題中,聲之形將每一個出場人物的心理和性格,還有優缺點,都做了極為精準豐富的解析,用動作,語言,神情等各種細節描寫描繪的深刻細致。在這一部作品中,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顯著的特點。而我最喜歡的,也覺得最讓讀者喜愛的,應該就是其中那兩位偉大的母親,另外女主的奶奶也是一個被刻畫的極具魅力的人物,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中,聲之形做到了讓所有人的性格特點都鮮明無比,極其豐滿。
而在這些人物細節刻畫中,我覺得其中做的最好的,最讓人佩服的還是對於表情,這一部分細節的掌控與刻畫,這也是京都極擅長的方面,尤其在女主是一個聽覺障礙人士的設定下,表情細節所起到的作用,也變的更加的鮮明生動。下面的則是節選的一個劇情,女主的表情在告白前後的圖片,第一張是告白前,糾結又有些甜蜜的期待的感覺。
而第二張,則是告白後的不安還有對結果的揣測與不安。
第三張,則是當男主弄錯了女主想要表達的意思後,女主失望的表情狀態,而第三張也正是女主的性格一個表達和凸顯,在一般動漫中,當遇到這樣的事情後,傲嬌的女主失望會伴隨著羞惱,害羞的女主則會失望,然後神情失落並低著頭。而女主這樣的人設卻會有這樣的表情樣貌,所以這也正是京都對表情心理把握到位的體現。
最後,我還要小小的吐槽一下,京都對花語的執著在聲之形這一部動畫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而花語的形式與作用更是被反復使用,幾乎每一場體現人物內心情感的劇情中,都會有著花語的暗示,而在豆瓣上,則有這么一位大神專門列出了其中很多的花語詳解,我在這里小小的分享下: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8553727/ 花語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好的動漫電影,雖然最後大團圓的結局很多人感覺有些不喜,但是這並不代表爛尾,我認為劇情也並沒有崩掉。考慮到日本國內過多的消極思想,因此日本大部分的動漫作品都想要宣傳積極向上的東西,所以作為動畫電影,這樣的結局似乎也是可以被諒解的。
好了,看完我的文章之後,讀者大人們是不是有想要看一看這一部電影的沖動,如果可以,自然是要去電影院一睹為快,但假如您真的覺得實在沒時間不願意去影院觀看,我這里還有資源,可私信領取。
『玖』 《聲之形》帶給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我覺得看完了《聲之 形》之後給我的最大感觸就是:但願這個世界相互理解,沒有傷害!不少人看過《聲之形》電影的朋友們,都覺的這是部不錯的動畫電影,也有人說還可以,不過比不上你的名字。不過大多數人看完該電影的感受都是覺得平凡不平...
我覺得這個劇情真的有一種出看劇中意,再看劇中人的感覺!讓人深思!
『拾』 關於動畫電影《聲之形》
看完一部觸人心弦的好電影之後用文章總結感想一直不是我的風格,或者說,是自己並不太喜歡這么做,一部好的作品永遠只是用光和影來講故事,而聽到故事的人給自己講人生,如果不能感悟到,那些讀後感觀後感也只不過形同哲學書中的只言片語罷了。
動畫電影不受演員,技術和多方面的限制,能更輕鬆通常也能更好的表達內容,也卻因為它的優點讓那些因受困於現實而忘卻美好一詞的人們嗤之以鼻,被標上低齡和虛幻的標簽。
關於動畫和動畫電影,我們可以另開一篇文章討論,這篇並非是我對現實與童話沖突的辯駁。
聲之形,不得不說是部相當成功的作品,盡管有些許的不足,例如文戲冗長反而讓人失去意境丟失人物的心理的狀態,以及動畫電影能輕松再現的即夢即真的場景不到位(即使這不一定是必要的)等等,通過積累藝術作品來升華自己的見解,每一個點,每一個瞬間都是改變,乃至前進的里程碑,聲之形是夠水準在我的記憶中刻上一筆的。當然這又是另話了,也篇也不是對於這部電影商業性的評價。
在看完之後,我特意搜索了國內聲之形的上映時間,想分享一下這部電影,卻搜到了不少其他的很意外的結果,或者說,是人們對這部電影內容的負面評價,為首是「台灣市民因要求封殺《聲之形》,因把殘疾人商品化。」先不談論這部電影是否消費殘疾人,也不談論台灣同胞們是否過於敏感,畢竟過度理性地評價動畫電影是很容易踩到雷區的,但在理解不夠的情況下片面的審視任何作品都是不對的,哪怕這部作品是多麼的下賤低俗,當然「作品」一詞一直都是用來形容值得被稱為作品的東西的,國內某些消費大眾智商的玩意兒就不用算在這個范疇之內了,下賤低俗都不足以形容這些廢物毫無意義的價值。
我為什麼說了這么多給自己這篇之前不願寫的觀後感打前戲,因為我真心想讓有偏見的人理解,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深入理解才能解除誤解的,請不要再一味地將自己的偏執無理定義為真相再強加於別人,以聲之形為例。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名患有聽力障礙的少女小時在經歷包括男主一行人的欺凌歧視後失去自信遠離交際,而男主也因為欺凌事件被小社會拋棄封閉內心,兩人在對方以及新舊好友的幫助下成長最後解放自我重獲新生。
這是個傷感又暖心的故事,從兩位主角的立場-兩個被封閉內心的人開始,故事很深層地將觀眾帶進了這類特殊人群的世界。
我在很久以前就對自閉症患者特別感興趣,因為他們封閉自我,感情也就更細膩,有了細膩又豐富的感情,他們表達又或者是壓抑感情的方式就顯得如此奇特。孤獨和渴望牽引出他們的才華,讓他們在自己美輪美奐的世界裡自由綻放。我從沒停止過羨慕他們,品以孤獨為苦澀的美酒,彷彿為世界又像是為自己陶醉舞蹈,實在是太美麗了,大多數自閉症患者從沒有厭惡過這樣的疾病,反倒是感謝它為自己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生命,盡管這對於他人來說是折磨。同我在白晝間相同的時間里祈求在黑夜中燈光前的沉思,可不巧我是個不折不扣的俗人,還是放不下社交和慾望。
殘疾人處於中間的位置,他們想要拚命地融入社會,又不得不因為命運過著與自閉症患者類似的生活。細膩的情感和與他人接觸的慾望,在一起,造就了他們的溫柔。
他們願意接受弱者也願意追逐強者,因為不幸需要一個人承受不能清晰感受這個世界美妙的痛苦,而在痛苦之中,他們用努力和愛包容自己。悲觀的他們是如何厭惡自己,壓抑情緒,用淚水浸透自己的生活卻依然用笑容面對他人,樂觀的他們又是怎樣用努力超越夢想和現實實現一個個名為童話的奇跡。他們的痛苦,無奈和渴望,身為旁人的我們又該怎麼做,這部電影都在無比唯美的意境中展示了出來,讓我們對照顧殘疾人這種麻煩事的看法被美化成了心與心的溝通,愛與愛的交融,讓我們甚至想去與這樣的人交友。
......
我知道的啊。
這些都是假的啊。
假到足以被稱為虛偽。
那樣的愛與溫柔,和諧,感動甚至是沖突和調解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啊。就如同我開始所說的,反倒是因為動漫的優點,讓那些因受困於現實而忘卻美好一詞的人們嗤之以鼻,被標上低齡和虛幻的標簽。何嘗不是這樣呢,就算心懷再大的夢想,也是要活在現實的啊,兩年前的巴黎不是因為蜘蛛俠不在場或者是美國隊長的國籍問題,是他們根本不存在,你也許有漩渦鳴人那樣的童年和勵志經歷,可從農村戶口稱為城市白領真的是我們所日夜訴求的嗎?忍者世界不存在,這個世界是和平的。在我們難過到止步不前的時候,接到的只是父母朋友的一句無關痛癢的電話,那樣溫柔漂亮知音般的男孩女孩不會在我們身後出現給你一個擁抱。
故事終究是故事,我們是無法把人生過成故事的。
可我們還是喜歡看故事不是嗎?
這就是社會中的人類啊,有人寫故事有人看故事,也有少數人嘗試著將自己的人生變成故事。正是因為辦不到的,所以才想用一個又一個故事來填滿自己的空虛,就像陽台上的一支煙,仰望現實消費理想,結果是短暫的快樂也無所謂,或者說,在這種世界裡,短暫的快樂就十分足夠了,暫時麻痹生活帶來的麻木,這不就是故事二字存在的理由嗎,也是動畫存在的意義。
如果你真的足夠執著,執著於追逐故事一般的人生,先抽一兩支煙,也不算晚。
漂亮乖巧的失聰女孩,溫柔細心的男孩,兩肋插刀又幽默的兄弟,能夠理解你諒解你的母親以及所有的所有,都可以是不存在的。
但在我們心中,他們必須得存在著。在我們追逐理想的道路上,他們必須存在著。在人生的終點,他們也必須存在著。
要說為什麼的話,也許是因為人類,是說什麼也不會放棄自我的動物吧。
就算再遙遠,心中那森林裡的避世小屋不會埋沒在城市的大廈中,那個懂你心意的美麗女孩也不會被雜亂的人群混淆,以及......那個渴望存在的自己也不會被時間消磨成一塊腐朽的墓碑。
現實和現實摩擦出來的最多是悲傷的滋響,而那虛偽的故事......說不好能改變這個世界,因為它是......希望。
用那套社會的法則約束幻想所帶來的希望,只能證明你的夢想和覺悟是多麼地慘淡,絕非你的成熟老練。在你冷笑著說自己唾棄了世界的時候,世界也在漸漸遠離你的。
有一本滿載著動人作品的「希望的幻想曲」讓我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重獲希望,起碼《聲之形》這部作品足夠作為幻想曲目里一支小歌為沐浴那些先天障礙或內心封閉的孩子改變這個依舊有欺凌歧視存在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