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中條山戰役電影完整版手機觀看

中條山戰役電影完整版手機觀看

發布時間:2022-09-13 05:19:11

1. 抗戰時期的中條山戰役的具體情況是什麼

中條山戰役(日方稱之為「中原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在山西范圍內的唯一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

1941年5月7日,中條山外圍日軍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東、北、西三個方向開始全面進攻。

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隊由於事前准備不足、又缺乏統一指揮,除少數突圍外,大部潰散,被俘虜3.5萬人,陣亡將士4.2萬人,日軍據中方公布斃傷9900人,按日方數字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

此役給積極「剿共」的國民政府沉重打擊,被蔣介石稱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此役失敗給北方抗戰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戰後,由於日軍長期封鎖中條山的三個師團被轉用於對付敵後根據地,使得敵後根據地陷入最艱苦的時期。


(1)中條山戰役電影完整版手機觀看擴展閱讀

失敗原因

首先是日軍全力決戰,而中國軍隊對雙方實力缺乏清醒的估計。戰前,衛立煌原來是憑著二十六萬大軍與日軍四個師團對峙,所以才能長期堅持中條山防線,並自稱「東方馬其諾防線」。

但這次戰役,日軍非常重視,稱為「中原會戰」,是一舉拿出七個師團超過十萬的主力部隊來決戰了,其志勢在必得。而中國軍隊在戰前按蔣介石要求,甚至還抽調部隊去反共,「中條山的鐵柱子」第四集團軍被調離,使中條山地區兵力反下降到十七八萬人。

其次是戰前日軍准備認真充分,中國軍隊則倉促應戰。日軍為確保會戰成功,對主力部隊做了山地戰的強化訓練,並事先清掃周邊為突出做好准備,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而中國軍隊連上層都思想准備不足,下層部隊更是沒有任何應戰准備,渡口工事沒有加強不說,令人匪疑所思是,竟然糧食都沒有儲備夠。以至出現了遠途來襲的日軍兵精糧足,而守在自己陣地上的中國軍隊被圍後出現「斷糧三日」絕境的咄咄怪事。

2. 求一部抗日連續劇的名字. 關鍵字: 獨眼龍 高旅長 中條山..

歷史的天空

3. 八路軍與日軍的戰役

我國八路軍與日本的著名戰役有哪些?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八路軍與日軍的戰役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八路軍與日軍的戰役:長沙會戰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長沙是舉世罕有的受災最嚴重城市之一,整個城市被大火連續燒了兩天兩夜。在這場大火的背後,正是持續6年的四次長沙會戰。

1938年至1944年,腥風血雨的四次「長沙大會戰」,是八年全國抗戰中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日軍66萬人次,中國軍隊100餘萬人次)、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大會戰。這場震驚世界的會戰前三次以中國軍隊的大獲全勝而告結束,日軍受到中國軍隊的沉重打擊,日軍共傷亡10.7萬人,中國軍隊共傷亡13萬人。

八路軍與日軍的戰役:中條山戰役

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軍華北方面軍集中了10萬餘人的部隊,包括從華中中國派遣軍和關東軍中抽調部隊和飛行團,進攻晉南中條山地區中國第1戰區的近18萬部隊,結果日軍以1比20 的極小傷亡代價打敗了中條山地區的國民黨軍,蔣介石稱此役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自太原會戰後以來,日軍一方面重點對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大舉「掃盪」,一方面也多次攻擊中條山國民黨軍隊,但始終沒有大的進展。進入1941年後,日軍鑒於百團大戰後八路軍消耗很大尚未恢復,遂 決定 先打擊中條山的國民黨軍。然而,中條山國民黨龐大部隊竟然不堪一擊。從5月7日日軍發起攻擊開始,中國軍隊「一經中間(被日軍)突破,各部皆陷於包圍零亂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八路軍與日軍的戰役:衡陽保衛戰

歷時48天的衡陽保衛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以衡陽的陷落宣告結束。但它卻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士氣。據美國國會圖書館記載:衡陽保衛戰,10萬以上的日軍包圍了1.7萬名中國軍人。當中國軍隊在衡陽擊敗日本的第二波進攻並擊斃2.5萬日軍之後,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倒台。經48天血戰之後,衡陽於8月8日陷落。日軍死傷超過7萬人,其中4.8萬人被擊斃;中國死傷1.5萬人,其中7400人捐軀……

八路軍與日軍的戰役: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2日,日軍10多萬人兵分四路,動用空軍、毒氣瓦斯部隊等向常德發起攻擊。中國軍隊20萬將士奮起反擊,以劣勢裝備和血肉之軀與日軍展開生死決戰。至12月20日,日軍傷亡40000餘人後敗退,中國軍隊用傷亡50000餘人的代價換來了勝利。常德會戰因戰事慘烈,而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八路軍與日軍的戰役:仁安羌之戰

1942年3月,中國10萬遠征軍入緬作戰。4月17日,中國遠征軍前往解救被日軍圍困在仁安羌的英軍。經過激烈戰斗,中國軍隊收復仁安羌,解救了7000餘被圍被俘英軍及500餘名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第一次主動進攻日軍取得的重大勝利,英軍脫險被稱為是「亞洲的敦刻爾克奇跡」。圖為1944年9月,中國遠征軍攻打滇西騰沖。

仁安羌大捷,是一個聞名世界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惟一的大勝仗,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新 38師113團在劣勢情況下,竟以800多人的兵力,擊敗十倍於我軍的敵人,救出十倍於我軍的友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神的英勇與堅強。

八路軍與日軍的戰役:百團大戰

1940年8月,我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 抗日戰爭 中八路軍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帶有戰略性的進攻戰役。

日軍在遭受打擊後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從這以後,日軍開始真正研究中國的敵後抗日武裝,並從正面戰場抽調大批部隊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反復掃盪、清鄉。當然,日軍想「 肅清後方」的願望並沒有最終實現,「地雷戰」、「地道戰」、「大生產運動」等一系列新概念,從這一時期開始出現在戰爭辭典里。

1940年8月開始的百團大戰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8月20日~9月20日),以正太鐵路為重點,進行交通總破擊戰;第二階段(9月20日~10月上旬),繼續破擊日軍交通線,重點攻佔交通線兩側和深入根據地內的日軍據點;第三階段(1940年10月6日~1941年1月24日),反擊日軍的報復「掃盪」。

八路軍與日軍的戰役: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3日,企圖攻佔太原的日軍先頭部隊進抵平型關附近,八路軍115師決定在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設伏。25日8時30分,日軍坂垣師團21旅團的兩個聯隊進入伏擊圈,八路軍設伏部隊居高臨下,向敵猛烈 射擊 ,將其分成幾段,各個殲滅。戰至下午1時,日軍主力基本被消滅。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後的首次勝利,共殲滅日軍1000多人,擊毀 汽車 100餘輛,繳獲輕重機槍20餘挺、長短槍1000多支。圖為1937年平型關大捷後,我軍通過平型關。

1937年9月25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取得抗戰以來第一個重要勝利——平型關大捷。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山西省靈丘縣西南的平型關附近伏擊日軍坂垣征四郎第五師團21旅團一部,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其全部輜重車輛,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當槍聲響起,日軍驚慌失措,隊伍頓時亂了陣腳。經過一天激戰,八路軍殲敵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火炮1門、炮彈2000餘發、機槍20餘挺、擲彈筒20個、步槍千餘支及大批軍用物資。天時,地利,人和,使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這次勝利,不僅打破了日本「皇軍」所謂不可戰勝的神話,更為全國抗戰增添了勇氣和力量。

八路軍與日軍的戰役:武漢會戰

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戰爭中最大規模的戰役之一———武漢會戰爆發。凶頑的日軍企圖以一役之功,擊潰中國軍隊的主力,逼迫中國投降。縱橫千里的戰線上,中日兩軍激戰4個多月。中國軍隊動員了129個師、30餘艘艦艇、約200多架飛機、近100萬人參戰;日軍共14個師團、120餘艘艦艇、300 余架飛機,計25萬人參戰。最終武漢淪陷,日軍傷亡在4萬以上,中國軍隊傷亡20萬人。

這次會戰雖以放棄武漢告終,但使日軍力量受到很大消耗,而後無力進行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日軍殲滅中國軍隊主力、迫使中國投降的戰略企圖破產,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不僅如此,武漢會戰有力地牽制了日本陸軍的主力,使其無法抽調兵力和戰略資源支援當時日本關東軍和蘇聯紅軍在張鼓峰的戰役,最終使日本不得不放棄武力進攻蘇聯的所謂「北進」計劃,這對於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4. 中條山戰役八路軍干什麼去了

八路軍也出戰了,中條山戰役發生前後,蔣介石採取激將法和下命令等多種方式「請」中共出兵配合作戰;在前期,蔣請中共出兵的真意就是讓八路軍配合國民黨軍隊守住中條山,在後期,蔣更多是為了借機消耗中共實力或從政治上打擊中共;中共答應了蔣介石的請求;

只是主客觀環境使得中共出兵有些遲,力度也不夠,未能給日軍以嚴重打擊;日軍確實多次傳播「中共與日軍從不沖突」的謠言,意圖挑撥離間,分化抗日陣營。

戰爭影響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根據情報,針對日軍分兵合擊,襲擊我通信聯絡及各級指揮部;以重兵攻佔各交通要點,切斷我軍聯絡,各個擊破;封鎖山口、渡口,逐步緊縮包圍圈,完成合擊的企圖,「於會戰前,經以辰東誠電令各部以交通線為目標,加緊游擊襲破,妨害敵之攻擊准備及兵力集中」。

但因戰區主帥缺位,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組織施行,致使「會戰開始第二日,因情況劇變,敵之來勢極猛。當嚴令各部應力保現態勢,粉碎敵蝕食中條山企圖,誘敵於有利地帶,轉取攻勢,而夾殄之」。各部倉促應變,分別與各路日軍交戰,中條山戰役正式打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條山戰役

5. 吾國三千將士跳黃河也不投降是什麼電視劇

此戰傷亡50萬,百萬大軍逃跑,他卻帶3000戰士死守,死前:不投降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當中看到那些令人氣血上涌的戰爭片,當戰士們奔赴戰場、上陣殺敵的時候,想必在座的許多人都恨不得拿起武器沖到屏幕中與他們一起浴血奮戰。但實際上,戰爭都是殘酷的,當我們真正面對著生死的時候,可能就沒有那種熱血澎湃的感情了。在我國的抗日戰爭歷史上,曾有過一場很失敗的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豫湘桂戰役。在這次戰役中,國民黨損失巨大,共計50多萬傷亡,百萬大軍都在逃亡,但是卻有一人率領3000士兵死守,臨死前都不肯屈服,朝日軍喊道:堅決不投降!

後來呂公良率領著自己這支只有3000人的軍隊與日軍打了兩天兩夜,雖然給了日軍不小的打擊,但是自己的不對也傷亡慘重。並且當時的上級一直沒有派來救援,周圍的國民黨軍隊也沒有伸出援手。呂公良就一直這樣與日軍抵抗到最後,日軍多次用中國話向他大喊:「投降!投降!」而呂公良卻高聲回復著:「堅決不投降!」就這樣,呂公良被日軍用手槍打中頭部,壯烈犧牲。呂公良的堅韌與決心令大家感動,而他也做到了一個軍人的責任,應該獲得大家銘記。

6. 中條山之戰

中條山之戰 1941年5月7日,自感穩操「勝券」的日軍,於傍晚時分突然一齊出動,由東、西、北三面「以鉗形並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進犯中條山地區。 東線,日軍原田雄吉中將指揮的第35師團主力、田中久一中將指揮的第21師團一部,以及騎兵第4獨立旅團一部,約25000餘人,在偽軍張嵐峰、劉彥峰部的配合下,沿道清路西段分三路向濟源、孟縣進犯。 西線,日軍安達二十三中將指揮的第37師團主力、井關仞中將指揮的第36師團一部、若松賓士少將指揮的獨立混成第16旅團,約25000餘人,自聞喜、夏縣東南向張店鎮進犯。 北線,日軍清水規矩中將指揮的第41師團及池之上賢吉少將指揮的獨立混成第9旅團共約30000餘人,以中央突破之閃電戰術,由橫嶺關方面向橫垣大道西側猛攻。 東北線,日軍櫻井省三中將指揮的第33師團一部及獨立混成第4旅團一部,約萬餘人,從陽城方面向董封鎮一線攻擊。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根據情報,針對日軍分兵合擊,襲擊我通信聯絡及各級指揮部;以重兵攻佔各交通要點,切斷我軍聯絡,各個擊破;封鎖山口、渡口,逐步緊縮包圍圈,完成合擊的企圖,「於會戰前,經以辰東誠電令各部以交通線為目標,加緊游擊襲破,妨害敵之攻擊准備及兵力集中」。但因戰區主帥缺位,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組織施行,致使「會戰開始第二日,因情況劇變,敵之來勢極猛。當嚴令各部應力保現態勢,粉碎敵蝕食中條山企圖,誘敵於有利地帶,轉取攻勢,而夾殄之」。各部倉促應變,分別與各路日軍交戰,中條山戰役正式打響。 戰役第一階段 東線:日軍「左翼以溫縣為發起點,先頭步兵5000以上,騎兵千餘,炮20餘門,飛機數十架,戰、汽、裝甲等車共百餘輛,沿黃河北岸突進。」「中央以沁、博為發起點,一股先頭千餘,循沁濟大道西犯」,「另一股先頭2000餘人,附炮十餘門,於竄陷西向義庄後,繼向捏掌、紫陵、東逮寨、留村一帶猛撲。」「同時,沁河北岸3000餘人,以飛機十餘架,炮二十餘門,強渡沁河。」守軍第9軍裴昌會所部在強敵進攻下施行節節防禦,節節後撤。8日午,即放棄濟、孟兩地,向西撤退。在全線潰退的形勢下,第一戰區長官部命令第9軍「以主力於封門口北既設陣地,拒止沁、濟之敵西犯,以一小部對敵側擊」。第9軍部署新編第24;師主力、第54師張團守封門口一線,第47師和第54師駐王屋的獨立第4旅等在孤山一線游擊。封門口系日軍西進必經之要隘,日軍勢在必奪。久攻不下,再行增兵。自9日上午激戰至10日晨,終為敵破。這時,中路日軍已於8日晚攻陷垣曲縣城後,分兵進攻邵源。長官部命令第9軍主力「由官陽南渡,以策應河防」。11日,日飛機百餘架轟炸封鎖官陽東西渡口,第54師在遭受重大傷亡後渡至河南,其餘各師團退至封門口至邵源以北山地。12日,該路日軍一部佔領黃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則沿封門口西進至邵源,與從垣曲東進之敵會合,完成了對國民黨第14集團軍的內線包圍。 西線:是日軍的主攻方向。「守軍為孔令恂的第80軍第165師(師長王治岐)和新編第27師(師長王竣),唐淮源的第3軍第7師(師長李世龍)和12師(師長寸性奇),以及直屬第5集團司令部指揮的公秉藩第34師。」7日下午,日軍「分多數縱隊,成廣正面法,集中機炮火力,並以飛機誘導步兵,向我西村、辛犁園、王家窯頭、梁家窯頭王竣師右翼80團(唐、孔兩軍接合部)陣地猛攻。另以獨3旅附37師團一部,向劉家溝、古王、計王王治岐師全面佯攻,牽制激戰」。8日凌晨,日軍突破張店以東第27師防線,孔、唐兩軍聯系被切斷。第27師潰退至曹家川、太寨一帶。與此同時,奉命到望原集中的第80軍第165師在遭到日軍襲擊後也退至曹家川、太寨一線。乘隙而進的敵挺進縱隊於當晚占據茅津渡以下的槐扒、尖坪、南溝等渡口;最遠的一支進到平陸、垣曲、夏縣三縣交界處。9日正午時分,第80軍所部遭敵便衣襲擊和飛機轟炸掃射,進一步潰敗。「在一場混戰中,新編第27師師長王竣、參謀長陳文杞及165師姚汝崇營長等多名軍官犧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廟嶺附近。剩餘部隊傍晚退到黃河渡口南溝。」第80軍軍長孔令恂、第165師師長王治岐棄部渡過黃河,失去指揮的部隊爭相競渡,傷亡慘重。新編第27師副師長梁汝賢見事不可為,投河殉國。 夏縣日軍先頭部隊7000人分三股南向進犯唐淮源第3軍陣地。8日拂曉,日軍攻佔中條山北山交通要道泗交村。然後,一路向西北奔襲第7師師部駐地王家河,一路向東南奔襲第3軍軍部唐回。王家河遭日軍重兵包圍,師長李世龍率部突圍;唐回則在軍長率預備隊馳援王家河的情況下被日軍地面部隊與空降兵協同佔領。第3軍軍長唐淮源率殘餘人員向東撤退至溫峪(南通五福漳黃河渡口)一帶,被日軍擋住南去之路,遂與敵激戰,遭受重大傷亡後,再向東北、西北方向退去。12日唐軍長及其所部在尖山陷入日軍的四麵包圍之中。在三次突圍失敗的情況下,「唐軍長以保衛中條山職志未遂,當前大敵未殄,於尖山頂廟內自戕殉國」。同日,第3軍第12師在突圍至胡家峪後遭日軍截擊,師長寸性奇胸部中彈,身負重傷,仍率部苦戰。13日,寸部亦陷日軍重圍,寸師長二次負傷,右腿被敵炮炸斷,自知無力回天,亦拔槍自盡。繼忻口戰役第9軍軍長郝夢齡與第54師師長劉家麒之後,再寫一軍之中軍、師長同時殉國的悲壯史詩。 「還有聞喜敵36師團先頭部隊3000餘人,向公秉藩第34師防守的野峪、十八坪、唐王山等陣地猛攻,並迅速攻陷唐王山。公秉藩組織部隊反攻,收復唐王山周圍陣地,但因其右翼友鄰部隊防線被突破,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又令公率部馳援馬村(按:馬村系第5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第34師便放棄唐王山陣地,退至胡家峪。」 北線:這里是中條山地區國民黨曾萬鍾第5、劉茂恩第14兩個集團軍的接合部,日軍的戰略意圖在於迅速攻佔橫(橫嶺關)垣(垣曲)大道,直取垣曲縣城,對守軍兩個集團軍實施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戰役一開始日軍即以重兵向橫垣大道兩側猛攻。駐守橫嶺關東北側的趙世鈴第43軍、西南側的高桂滋第17軍同時遭受日軍重兵打擊。激戰至8日拂曉,第43軍十八坪陣地被突破,堵擊無效。軍長趙世鈴下令放棄陣地,撤向望仙庄一線;第17軍雖依靠工事和有利地形進行了較為有效的抵抗,終因左右兩翼皆被敵突破,不得不退出防線。日軍則在一舉突破守軍防線後,兵分兩路:「一路沿桑池、賈家山、杜村河南下(桑池守軍第15軍一部潰逃);一路沿亳清河南下,經皋落、長直、王茅,直取垣曲縣城。」「8日黃昏,日軍在傘兵部隊配合下,佔領黃河岸邊的垣曲縣城,截斷了與黃河南岸的聯系。日軍實現了中間突破計劃,中條山國民黨軍隊被分割成兩半。9、10兩日,日軍分兵兩路,一路向東,一路向西,東路於12日晨攻克邵源,與濟源西進日軍會合;西路於11日進至五福澗,與9日攻佔五福澗的日軍會合。至此,日軍的內層包圍圈完全形成,中條山守軍黃河沿線的補給線和退路全被截斷。」 東北線:駐防這一線的國民黨守軍主要有第14集團軍司令部、武士敏第98軍,以及第15軍、第93軍等部。7日晚,日軍向武士敏第98軍發起進攻,武軍長率領所部拚死抵抗,在董封東西線上與敵激戰,多次擊退日軍進攻。王村一戰,將敵2000擊潰,斃敵濱田大佐以下700餘人。10日,第一戰區司令部鑒於「濟源、垣曲間各主要渡口漸次被敵封鎖,該集團整個補給線中斷」的事實,命第14集團軍「陽城以西部隊主力,迅向沁翼公路以北分路轉移,以旋迴鑽隙戰法,打擊敵人側背。卯刻,該集團軍全面與敵發生激戰。申刻,交口之敵陸續增至三四千,竄陷清風圪塔、煤坪。同時第10師與第98軍接合部之二里腰,亦被約二千餘之敵突破。而陷邵源之敵,亦向西北緊迫,此時該集團軍三面有受敵顧慮。」各部在突圍游擊中向北撤退。 戰役第二階段 在守軍全線潰退的同時,日軍以優勢的兵力和猛烈的炮火占據了先機,迅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作戰任務——突破了中條山地區的全部防禦陣地,先後佔領了垣曲、濟源、孟縣、平陸等縣城及相關的關隘據點,封鎖了黃河北岸各渡口,完成了對國民黨軍隊的內外側雙重包圍,隨即轉入第二階段的作戰——對數路中國守軍各陣地,反復掃盪。以西線為例,日軍「各兵團自11日並排向北返轉,然後又自5月15日再次轉向黃河線,如此再三反復進行篦梳掃盪,一直進行到6月10日。在這樣反復掃盪期間,各兵團所到之處消滅了敵人(按:日方的說法,指國民黨軍)三千至五千名」。守軍主力在遭受慘重傷亡後先後突圍:第3、第15等軍殘部在第5集團軍司令曾萬鍾率領下西渡黃河,轉到洛陽、新安一帶整頓;第93軍主力在擺脫尾追的日軍後由禹門口渡過黃河進入陝西韓城境內;第98軍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領下進入太岳山區;第43軍向浮山、翼城間轉進;第9軍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濟源山地游擊數天後,分別由小渡口和官陽渡口南渡;……國民黨中條山守軍大部退出中條山地區,中條山戰役落下了帷幕。

採納哦

7. 中條山戰役故事介紹1000字 快快快!!!!!

慘烈!中國高級將領在中條山之戰中接連陣亡據日方統計,中國軍隊被俘虜3.5萬人,遺棄屍體4.2萬具,日軍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日軍稱「達到了消滅敵軍主力的目的,收到事變以來罕見的戰果」。蔣介石說中條山戰役是「抗戰史最大之恥辱」。 1941年5月9日,第八十軍新編第二十七師師長王竣,在晉南中條山與日軍作戰時犧牲。王竣,1902年生,陝西蒲城人,1924年冬考入黃埔軍校。1929年,在十七路軍任營長。1932年,參加「圍剿」劉志丹的紅軍陝甘游擊隊。1935年升為旅長。1937年11月,太原淪陷後,率部擔任黃河防務,同日軍作戰。1939年,所部改編為第一戰區陸軍第八十軍新編第二十七師,任副師長,後升任師長,1940年春,奉命率部進駐晉南中條山地區。
5月13日,第三軍軍長唐淮源在中條山戰役中率部與日軍浴血廝殺,戰至彈盡援絕,自殺殉國,時年57歲。唐淮源,雲南省江川縣人。雲南講武堂畢業。1911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後歷任排長、連長、營長。1930年,任陸軍第十二師副師長兼第三十五旅旅長。後率部多次同紅軍作戰。1932年,升任第十二師師長。1936年,任陸軍第三軍副軍長兼師長。盧溝橋事變後,參加高碑店、易水、淶源、保定等地作戰,並在娘子關戰役中與日軍鏖戰,戰功卓著。1939年,晉升為第三軍軍長。
5月13日,第三軍第十二師師長寸性奇在中條山戰役中率部與日軍激戰,身中八彈,英勇犧牲,寸性奇,雲南騰沖縣人。1909年考入雲南講武堂。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5年底參加護國戰爭,與北洋軍作戰。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升任陸軍第三十四旅副旅長。後曾任陸軍第三軍參謀長,湘贛閩三拾剿匪」總指揮部參謀處長等職,參加「圍剿」紅軍的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十二師第三十四旅旅長。不久,升任第三軍第十二師師長,奉命調守晉南中條山,堅持4年之久。
梁希賢,陸軍第二十二師少將副師長(陝西同官人)。本月梁率部在夏縣泗交至望原一線節節抵抗,出生入死十餘次。9日,退到台寨村繼續抗擊日軍。最後,梁見全師傷亡殆盡,遂投黃河殉國。
陳文杞,陸軍第二十四師少將參謀長(福建莆田人)。7日,日軍向守軍陣地施放毒氣。9日下午,該師余部轉移至台寨村附近,繼續與日軍展開激戰。在最危急的時刻,陳振臂大呼:「有我無敵,有敵無我,率余部與敵廝殺,不幸壯烈殉國。老兵檔案 馬兆麟
1915年2月 生於甘肅省靖遠陡城
1933年 步行到蘭州,在國民革命軍38軍教導隊入伍,後來部隊開到漢中駐防
同年 到廣州黃埔軍校學習,為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生
1936年 黃埔軍校畢業,分到96軍177師1058團,先後擔任2營排長、連長、營長
1941年 任1058團團長,在中條山戰役中被任命為84師師長、17軍代軍長。後在中條山戰役中負傷,到西安第十八路軍醫院養傷
1942年 在林伯渠等介紹下在延安陝工和抗大學習一年多,之後回到西安醫院繼續療傷
1949年 回到家鄉,結婚生子
至今 一直生活在甘肅農村,生活十分清貧
「抗戰史最大之恥辱」
中條山戰役(又稱晉南會戰,日方稱之為「中原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在山西范圍內的惟一大規模對日作戰。
百團大戰之後,日軍更加認定深入其後方的八路軍是華北治安肅正的最大癌症,必須集中全力予以剿滅。但是中條山地區近20萬國民黨軍隊的存在,牽制著日軍三個師團,如果首先將其消滅,日軍即可自由行動,那時候就可以全力對付共產黨的八路軍,因而決定發動中條山會戰。
中條山位於山西省南部,緊靠晉、豫、陝三省邊界地區和黃河大轉彎處北岸,東西約170公里,南北約50公里,是華北淪陷後中國正面戰場在黃河以北所保有的惟一較大而突出的陣地,東至太行山、太岳山、西接呂梁山,向西屏障潼關,西安、向南護洛陽,向北接同蒲路,是華北、中原和西北的戰略樞紐地帶。
中方守軍16個師,約15萬人。日軍6個師團,近4個混成旅,3個飛機飛行團,總兵力約10萬人。
中國守軍有利條件還是很多。中條山附近一直是雙方自內戰爆發之後的前沿地區,在戰役爆發前的3年之中,互相對峙。但是中國軍隊一直沒有修築較好的防禦工事,到戰役爆發時,才倉促應戰。1941年5月7日,中條山外圍日軍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東、北、西三個方向開始全面進攻。
從整個戰役來看,「中國守軍處處被動挨打,毫無積極主動精神可言,有利條件盪然無存,甚至沒有還手之力」。
道路崎嶇,交通困難,兵力機動和補給運輸均感不便,各部隊均無糧食儲備,正式開戰僅4日,第14集團軍總司令劉茂恩就致電蔣介石,說「大軍已絕食3日,四周皆有強敵,官兵空腹血戰,狀至可憫,若不急籌辦法,恐有潰散之虞。」
武器裝備落後,炮兵極度缺乏,日軍擁有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500門,而中國守軍平均每師只有1門,根本無力封鎖山口道路,更別談打破日軍封鎖。
日軍空軍威脅極大,交通線、通訊聯絡經常被切斷,作戰第一天,師以上司令部多數被襲擊。日軍進攻中大量使用毒氣彈,使中國守軍無法堅守,難以長時間與敵周旋。另外,守軍各部隊待遇不一致,嚴重影響了部隊團結合作。
還有,晉南中條山因為屢挫進犯之敵,每謂中條山有金湯之固,有恃無恐,思想鬆散,警戒疏忽。
據日方統計,中國軍隊被俘虜3.5萬人,遺棄屍體4.2萬具,日軍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日軍稱「達到了消滅敵軍主力的目的,收到事變以來罕見的戰果」。
蔣介石說中條山戰役是「抗戰史最大之恥辱」。團長走了我接任團長,軍長走了我接任軍長
「我是廣州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生,後來擔任過國民黨軍長職務。」
「從營長到代軍長,整個變化發生在對日作戰的中條山一役中。」
2005年7月,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91歲的馬兆麟語出驚人。
抗日戰爭開始之前,馬兆麟還只是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96軍177師1058團2營營長,而中條山戰役,成就了馬兆麟,他從營長到團長,再一躍而成代理軍長。
撤離陵井火線上任
團長請了假,之後再沒有回來,營長馬兆麟隨後被任命為該團團長
西安事變時,馬兆麟營還歸楊虎城領導,在西安城外30里駐扎,曾親眼看著張學良護送蔣介石的車隊經過。之後不久,部隊向河北開進,中途轉回山西晉南地區。1941年3月至6月,當時擔任17軍營長的馬兆麟在中條山地區和日本人持久對攻。
馬兆麟營是在傍晚時分開進山西陵井縣縣城的,當時這里已經是與日軍對接的前沿陣地,馬兆麟將指揮部安頓在城裡。城外布置了5連,並緊急命令其修築防禦工事、防守戰壕。
剛吃完飯不久,天空亮起了日本人的照明彈,照得陵井縣城的天空一片透亮。馬兆麟帶了一個傳令兵到城牆上向外望,5連的陣地上有十幾條火舌——這是敵人釋放燃燒彈強攻5連陣地。燃燒彈一碰到人就會著火,不斷有士兵被燒傷,哭喊聲一片。
這時候,勤務兵跑來報告說團部打來電話,馬兆麟小跑到營部的臨時指揮部,匯報了各連隊的兵力部署情況,團長說:「要堅決把敵人打跑!」
日本兵兵力強過2營,從5連報告給馬兆麟的傷亡數字看,3排趙排長已經陣亡,整連的士兵死了好幾十人,幾乎人人受傷,燒傷嚴重。馬兆麟一陣心痛,他馬上打電話給團部,說敵人兵力太強,他們營可能抵擋不住,讓團長決定是死守還是撤離。
團長決定部隊馬上撤離。一陣急行軍之後,馬兆麟回頭看了看,已經遠去的陵井縣縣城火光沖天,敵人還在燃放照明彈。
部隊連夜撤到薊縣,敵人沒有追擊。
乘著雙方整休的空當,團長請了假,之後再沒有回來,馬兆麟隨後被任命為該團團長。
當上團長的第一仗是在聞喜縣打的。
部隊佔領了聞喜縣城,在城外挖了戰壕,為了躲避日本人的炮彈和射手,挖的掩體比人高。
從偵察兵得到的情報分析,天一黑敵人就有可能到達馬兆麟團所在陣地,吃完飯之後,整個團都在戰壕里等待日本人的進攻。天氣異常冷清,馬兆麟既高興又擔心,這可是他當上團長的第一仗,也是一次相對獨立的單兵團作戰——只有靠他的隨機應變來指揮戰鬥了。
當夜來了多少敵人馬兆麟並不知道。從太原會戰之後,中條山一直是阻止日軍西進的屏障,打退過日軍多次進攻,國民黨對外宣稱,中條山固若金湯,官兵驕傲情緒日盛,紀律也相對散漫。
從遠方傳來的日本兵腳步聲驚醒了許多睡意朦朧的士兵,馬兆麟心頭一緊:敵人已經插進來了,前方1、2營的槍聲怎麼還沒有響起來?馬兆麟將1、2兩個營安排在陣地的前方,其中1營的陣地最遠,距離團部大約有十幾里路,敵人的先頭兵已經從其他路到達團部附近的3營陣地,可是最前方的兩個營似乎還沒有覺察。
馬兆麟給1營打電話,搖了三四次電話打不通。
「快去看看1營怎麼還不開槍!」馬兆麟命令身邊的傳令兵。傳令兵前腳剛走,遠方就有隱約的槍炮聲傳來,聽聲音,兩個營是同時開火的。戰斗終於打響了,馬兆麟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難道敵人來了很多?」馬兆麟推測。
嗒嗒嗒,嗒嗒嗒。3營的重機槍清脆的射擊聲徹底地劃破了靜謐的夜。
「不能讓敵人的先頭兵攻破陣地。」這是馬兆麟在開戰之前給部隊下的命令。但是戰爭一開始,馬兆麟就知道陣地能否守得住並不由自己決定,如果團部沒有接到後退的命令,他只有死守到底。
日軍的炮火十分兇猛。
槍流彈就像黑夜閃電,鋪天蓋地地撲向團部旁邊3營的陣地。馬兆麟把團部指揮所搬到前沿陣地,在機槍連陣地找到一塊隱蔽的石頭,安置了電話,自己站在一挺重機槍旁指揮掃射。夜太黑,在照明彈升起的瞬間才能看見日本兵的身影。
雙方在對峙中,敵人的炮彈威力很大,部隊傷亡不少。
1營來電話說他們傷亡很大,請求撤退。馬兆麟告訴營長,死守陣地,堅決不準後退,退回來軍法處置,並且要把進攻的敵人從哪裡來打回哪裡去。
1058團幾乎用上了所有的炮彈,馬兆麟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被槍流彈傷到的士兵在馬兆麟身旁躺下一排排,有的頭部受傷、有的腹部受傷……在地上輾轉反側,痛苦異常,衛生員在發放西葯止痛。
馬兆麟眼看著一個個士兵死去,他說:「我傷心得很,(士兵)慘得很。」
幾個小時後,日本兵後退了。部隊收復了被奪取的陣地。陣地上還有一些日軍沒有來得及帶走的屍體,看來日軍也傷亡不少。
部隊繼續後撤到運城。日本兵很快跟進,佔領了運城一村莊,1058團奉命去攻打,日本兵只有一個營。戰斗持續了半個多小時,日本兵後退了幾十里,1058團繳獲了敵人前沿陣地的兩挺輕機槍,陣地上只剩下日軍遺留的兩匹馬因疼嘶叫不停,這一次沒有抓住俘虜。
部隊回到運城縣城,沒有幾天,敵人拉來了大炮,開來了坦克。
對付日軍的坦克迫擊炮,槍支不起作用,需要平射炮,但是部隊沒有。
連隊的陣地相繼失守,敵人的進攻越來越猛。
馬兆麟和團副分析了戰況,馬上給師長電話,「現在敵人的兵力比我們強,我們抵擋不住,怎麼辦?」
部隊撤出運城,退到中條山墩台嶺。
率團救軍長接任軍長
渾身濕漉漉的軍長對馬兆麟說,他已經決定去後方休養,戰場指揮由馬兆麟代替。幾天後,馬兆麟在陣地接到委任書
從運城撤退到墩台嶺途中,部隊遭到眾多日本兵的圍攻,飛機大炮亂轟亂炸。日軍出動了飛機,國民黨軍飛機也從遠處飛來轟炸運城的日軍,馬兆麟說,日軍的飛機沒有國民黨用的美國飛機飛的高。
墩台嶺,晉南老百姓送來大批木頭,幫助部隊把木頭橫放在重機槍陣地上,再在上面堆上土做成掩體。馬兆麟接到的命令是不讓日軍過山北。
雙方陣地最近處相距僅百米。
日軍布置特等射手在陣地上,我方守軍前沿士兵只有躲在掩體之後,偶爾有探出頭的士兵,就會被日軍射殺。馬兆麟給前沿派去了一個班,這個班幾乎個個都是神槍手。幾聲清脆的槍聲過後,日本人不再探出頭來。
馬兆麟將1營4個連分布在墩台嶺南面山頭,3營的陣地在東面,2營和團部在墩台嶺據守。
開戰前,馬兆麟把營長集合,說師長命令要守住山頭,決不後退,犧牲是為了國家,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的土地去。
小勝大敗,馬兆麟感到整個戰爭對他來說只剩下爭取打贏每一場戰斗,其他的事情他已經不願意去揣測,也不敢多想。
一群日本兵從溝里上來,馬兆麟站在設在山包上的重機槍陣地旁,輕輕地說了聲「開槍」。
「嗒嗒」,「嗒嗒」……
250發子彈的重機槍點射起來,號稱不怕死的日本鬼子轉眼倒下去十幾個。
其他叫囂著的日本兵向後逃離。重機槍陣地之前布置著步兵陣地,步兵沖出去,一部分日本兵回過身來阻擊,另外一部分抬著屍體繼續跑。對面敵人的陣地也開火了,我軍士兵奪了一些戰利品退回陣地。
連長報告說奪得敵人輕機槍兩挺,三八步槍4支,戰馬一匹。
馬兆麟立即打電話給17軍軍長高桂滋(兼任84師師長)報告戰況,軍長問有沒有抓到俘虜,馬兆麟說就連屍體都被奪走了。
晚上,日軍打燃燒彈和照明彈,緊接著開始施放毒氣彈,毒氣在陣地上彌漫開來,人吸後噴嚏一個接著一個,鼻涕眼淚一起流。只有連以上的官員才有防毒面具,其他官兵每人只發了一個口罩。口罩不管用,戰士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在地上挖一個坑,正好可以把頭伸進去,在坑裡面呼吸能有效防止毒氣的攻擊。
戰斗持續了20多天,近十位連長幾乎全部陣亡。團里死傷嚴重。
陣地在經常變化,日軍節節進逼,1營撤回到團部附近。一日下午,3營5連陣地吃緊,連長打電話說他們能打仗的人只剩下十幾個。這個陣地對整個集團軍來說比較重要,是必須守住的一個陣地,馬兆麟找到1營馬營長和副團長周青海,要周青海帶領1營支援5連陣地。
周青海帶領1營往團部前面的山頭上走,敵人發現了支援部隊,槍聲密集。走在中間的周青海和馬營長雙雙中彈犧牲。隊伍不得不停下來,1營電話請示馬兆麟,馬兆麟讓副營長接替指揮,堅決完成任務,留下幾名士兵處理犧牲的戰士屍體,團副和馬營長的屍體就地埋葬。兩抔黃土,成了生命的歸宿,團營長唯一的優待就是多了一塊木板。
因軍長高桂滋代理師長,師軍部是一體的。本來有前面一個團後面一個團保護軍部,但有時因為不知道敵人從哪裡來,陣地就沒有前後,而軍部旁邊一般只設一個特務營。一日,日軍可能已經知道軍部的具體位置,直接進攻軍部附近陣地,軍長打電話給馬兆麟,要他立即帶團到軍部解圍。
圍攻軍部的敵人並不多,大約不到一千人。當馬兆麟率團從背後打擊圍攻之兵時,日本兵已經將軍部及特務營逼至黃河邊。渡口對面守候著許多士兵,防止對面陣地守軍後撤。平時這個渡口只有傷病員可以通過,如果有帶槍的士兵過河將會受到軍法處治。
有士兵跳到黃河裡,想從河裡游過去,結果被水沖走了好幾個。
等到其他團也來了,日軍就撤走了。馬兆麟派了兩個連去追擊日軍,這一天的戰斗結束了。
軍長高桂滋向著馬兆麟快步走來,不小心一腳踩空掉進了黃河,河水幾乎淹到胸前。副官一把將軍長拽出來。渾身濕漉漉的軍長對馬兆麟說,自從敵人兵力增加之後,成天到晚的炮擊,有一發炮彈落到他跟前把他炸昏了,現在頭疼得很,感覺不行了。
軍長接著說,他已經決定去後方休養,戰場指揮由馬兆麟代替。馬兆麟問軍長:「還有其他團幹部比我年紀大,當團長時間長,為什麼不讓他們當?」
「你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不怕死,會打仗。」
軍長帶著副官和秘書一起走了。
敵人暫時撤走,馬兆麟讓部隊整體回防,加強防禦工事,等待敵人再一次的進攻。
過了幾天,馬兆麟在陣地接到集團軍司令孫玉如將軍的委任,馬兆麟擔任84師師長,兼任17軍軍長。並送來了徽章,上面刻著17軍軍長馬兆麟。84師,下設兩個團,共計五六千人。陣地負傷離開戰場
一發炮彈呼嘯著從天而降,轟隆一聲,馬兆麟失去了知覺。他右眼失明,一條胳膊刺進了3塊彈片,左手被打穿
當上軍長之後三四個月,馬兆麟在戰場上負傷。
當時馬兆麟正用望遠鏡觀察日軍陣地的情況,一發炮彈呼嘯著從天而降,轟隆一聲,馬兆麟失去了知覺。
等他醒過來的時候,感覺眼睛疼的厲害,滿臉都是血。
右眼失明,一條胳膊刺進了3塊彈片,左手被打穿。馬兆麟讓副師長接替自己指揮,自己回到後方養傷,後又轉至西安18路軍醫院治療。再後來,馬兆麟還通過林伯渠的關繫到了延安,在延安抗大等處學習了一年時間。
1933年,18歲的馬兆麟獨自離開家鄉,在蘭州參軍。當時的軍長孫玉如看到馬兆麟年輕、認識字,可以培養,就把他派到廣州黃埔軍校深造。
現在回憶起當年在戰場上的點點滴滴,讓馬兆麟記憶深刻的是——「有沒有來得及帶走的日本兵屍體,我們從他們身上搜出一個本本,他們每一個身上都有這樣一個小本本,裡面有一張全家人的合影。這讓我很羨慕,因為自從我18歲偷偷跑去參軍,一直到解放前都沒有再回過家,很是想念父母。」
畢業以後,馬兆麟回到部隊,參加抗戰等。等他1949年回到家鄉時候,母親已經去世,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是馬兆麟最沉痛的記憶。
記者住的旅店房間里有一台21寸的電視,馬兆麟羨慕地說:「這可是彩色電視機啊!」老人的家裡只有一台14寸的黑白電視機。穿著孫子退下來的白襯衣,盡管上面已經補了兩塊補丁,還是掩蓋不住老人矍鑠的神態。
當年的許多東西都丟失在「文革」之中了,現在能夠從他家裡找到的只剩下兩件,他當營團長時候的服裝和一塊瑞士的手錶。這兩件東西被沒收到村上的樣板戲團當道具,一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歸還到馬兆麟手上。
馬兆麟還能記得黃埔軍校教給他的精髓:精忠報國、不怕犧牲、要勇敢、消滅日本侵略者。
「打日本鬼子,把性命獻給祖國也是光榮的。」

8. 中條山戰役的介紹

中條山戰役(日方稱之為「中原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在山西范圍內的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1941年5月7日,中條山外圍日軍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東、北、西三個方向開始全面進攻。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隊由於事前准備不足、又缺乏統一指揮,除少數突圍外,大部潰散,被俘虜3.5萬人,遺棄屍體4.2萬具,日軍據中方公布斃傷9900人,1按日方數字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1。包括第三軍軍長唐淮源上將、第十二師少將師長寸性奇等滇軍名將在內的多名國軍將領壯烈殉國。

閱讀全文

與中條山戰役電影完整版手機觀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甘正傳英文版電影經典台詞 瀏覽:580
97老九門電影院 瀏覽:401
中田秀夫導演電影2018 瀏覽:924
大陸緝毒電影泰國 瀏覽:586
泰國電影衰落原因 瀏覽:235
對電影的認識和理解英文 瀏覽:653
小孩和大女人的電影 瀏覽:440
獸王長城電影圖片 瀏覽:651
外國的音樂劇電影有灰姑娘和長發公主 瀏覽:58
安徽亳州可以在電影院直接買票嗎 瀏覽:671
電影主角邁克 瀏覽:203
美亞電影翻譯成英文 瀏覽:761
孫悟空視頻大電影 瀏覽:129
開頭就是酒吧的台灣愛情電影 瀏覽:75
鹿鼎記2電影3周星馳高清 瀏覽:551
臘比小新大電影大全 瀏覽:719
愛的守護越南電影演員 瀏覽:814
優酷史詩音樂古代戰爭電影混剪 瀏覽:381
分享碼電影網站有哪些 瀏覽:417
愛情題材電影拍攝 瀏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