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最美麗的離別 THE MOST BEAUTIFUL GOODBYE怎麼樣
媽媽的隱忍付出和偉大,用短短兩個小時全部表現出來了,其實,我們的生活就像仁姬的家庭一樣,老公的事業危機,子女的學業,婚姻,長輩的伺候,兄弟姐妹的牽掛,沒有一樣是不需要媽媽去操心,去打理,直到有一天,病患開始侵蝕媽媽的身體,媽媽開始不以為然,然後是恐慌,再後來是崩潰,直到最後的安然等待。她留戀這個美好的世界,生活好苦,可是她還保持歡暢的心情和優雅的情調,那些美麗的花,片頭唯美的花瓣雨,最後成了她離去… []
② 讀《離別》有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讀《離別》有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每個人一生下來,受到人間的第一愛就是母愛,告訴他人間並不凄清而是充滿了溫暖的是母親。
讀《離別》時,作者在文中寫到自己的母親在「我」去上海念書時,忍著心中的不舍,毅然將我送走。至今的「我」在同樣的地方,同樣的情景下才領會到,當年母親用了多大的決心。
那天早上下著雨,因為我家門前的路還在修建中,得繞行去上學。
那麼遠的路,到學校得半個多小時,即使打著傘,全身也會被雨水打濕的。媽媽二話沒說,便主動提出要送我上學。於是我們母女倆一人披一件雨衣,騎著一輛自行車就出發了。我現在長得和媽媽差不多高,若不是下雨,我都可以帶媽媽了。媽媽騎著自行車吃力的蹬著,還不時回頭問我:「淋到了嗎?把雨衣往下拽拽,蓋住腳,別淋濕了鞋子!」「哎!知道了。」我不耐煩地回答了。媽媽試圖扭過頭,看看我的腳淋著沒有,可是雨衣擋住了視線,她怕不安全,不敢朝後看了。
媽媽越騎越慢,我卻擔心上學遲到,媽媽知道我的心思,就猛蹬幾下,到離學校差不多還有一百米的地方,我讓媽媽停下,媽媽先撐開傘的給我,又從我身上扒下雨衣,催促著我趕到邁到高一點的地方,怕我濕了鞋,會感冒的。我打著傘走到校門口時,回頭看了一眼,只見穿著雨衣的媽媽還站在雨中,還望著我,那麼大的雨,她還在雨中站著,我心一酸,趕緊扭頭進了學校。我彷彿也看見媽媽掉轉車頭,消失在雨幕中。
在那個多雨的秋季,雨珠打在臉上,伴隨著陣陣涼風,讓我覺得,這比坐在轎車里還要溫暖,因為媽媽那顆愛我的心,像火爐一樣,讓我感到無比溫暖。
我的一次那麼的想要報答媽媽,我想要感恩,感謝她對我的愛,不僅僅是送禮物而是用更好的成績去回報她,從現在起努力學習,在家聽媽媽的話在校聽老師的話,讓她不為我著急。說到這里,或許這才是我心中的聲音吧!
大千世界,愛有多端,但最純真,最無私,最溫暖,最無要求回報之心,幾乎近於本能的愛,就是母愛。
當我們同親人離別時,我們也會很傷心,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作者又有怎樣的離別經歷呢?
作者懷著難舍的愛國之心,登上了離國的船。船越駛越遠,許多親友揮著帽子,揮著手,說著再見!作者在船上看見了幾只沿途停著的軍艦,但懸掛在桿子上的卻並非是中國國旗。作者真誠的希望當他歸來時,這些帝國主義的軍艦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懸掛著中國國旗的偉大中國軍艦。在這里,作者表達了要驅逐帝國主義、建設新中國的強烈願望和堅定的信念。在《離別》中分別出現了三次: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著的中國!這句話充分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心。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國兒女為祖國貢獻了自己的一切。比如我們的民族英雄鄧世昌,為了祖國,率艦隊向敵艦撞擊;還有南宋名將岳飛,他少年時就立志精宗報國,曾激勵過很多有為青年奮達向上;看今朝,女排大姐姐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終於在三大球中為祖國贏得了第一個冠軍;邊防軍叔叔,為了保衛祖國,不怕流血犧牲,趕走了入侵我國邊境的外國軍……
我們小學生也應該從小就樹立愛國的思想。愛祖國,平時應該體現在愛人民,愛集體,關心同學,愛護公物等的地方。愛祖國就一定要好好學習,是自己具有為祖國建設、服務的本領!
灰藍的天空下,城南古老的四合院飄散著書香。和煦的冬陽,悅耳的駝鈴聲漸行漸遠,一個留著娃娃頭,穿著棉袍的小姑娘牽著爸爸的手,靜靜地站在胡同口,痴痴地望著遠方……這便是《城南舊事》中英子給我留下的印象。
盡管已過去多年,但作家林海音仍然對童年時代的老北京生活記憶猶新,於是她通過英子童稚的眼睛,展現了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民風民俗,展現了她身邊人物曲折多變的命運,一種淡淡的憂傷彌散在字里行間。純真善良的英子,幫助好友妞兒和親媽秀貞相認,還促成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幸福生活,甚至與素不相識的「厚嘴唇」約好去看海……在英子童年世界裡,沒有善惡之分,可是這無憂無慮的童年卻隨著身邊人物匆匆離去的腳步而終結。
英子用她那充滿好奇的大眼睛觀察著,冒出了許多困惑和思考:宋媽為什麼拋下自己心愛的孩子卻來她家當奶媽?那個「厚嘴唇」男人是個好人,可又為什麼要當賊?那麼疼愛她的父親,為什麼在早晨賴床時要打她?可就在那一天,她的慈父永遠地離開了,小說結尾寫到「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經歷這次生離死別的那一瞬間,英子長大了,懂事了。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深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里,也深深地打動著我。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離別的洗禮,英子讀懂了人生。與英子年齡相仿的我,也和英子一樣擁有幸福的童年,對我百般疼愛的長輩,朝夕相處的小夥伴們,大自然中的花鳥蟲魚……陪伴我度過了難忘的快樂時光。還記得幼時的我把小麻雀關在鳥籠中,可它不吃不喝,日漸憔悴,盡管萬般不舍,我還是把它放飛了。那一次離別,我懂得了愛就是放手。無憂無慮的我,第一次經歷生離死別是在前年1月,疼愛我的太公公、太婆婆在短短的半個月內相繼去世,我茫然地跟著媽媽來到靈堂,靜靜地站著,頭腦中一片空白。前幾天他們還跟我說話,為什麼就這么突然地走了?我再也看不到他們了嗎?往日的生活情景一個個從眼前閃過,淚水悄悄地溢滿眼眶……
如今的我,經歷了種種離別,也像英子一樣在懵懂中逐漸成長起來。我們會告別兒時心愛的玩具,會告別不時冒出的傻傻的想法,也不會再為短暫的離別而無限傷感。因為我知道,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終究會成為過客,同窗好友畢業後會各奔東西,我們長大會離開父母,自力更生,而身邊的親人、朋友也總有離去的那一天。每一次離別,都會讓我們變得堅強,每一次離別,都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就這樣,在離別中長大,在離別中品味人生……
冰心曾說過:「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英子在城南的舊事,好似一場夢,夾雜了許多淚與歡笑。而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城南舊事」,這美好的童年生活,像我們人生最初的畫卷,在我們心中永存。
巧的很,今天從老婆那裡出發來到了濟南,利用晚自習的時間把青山七惠的《離別之音》讀完了,剛剛經歷了離別——和我愛人的離別,和我家人的離別,國慶七天假的愉悅都被這離別一刻沖散,剩下的只有掛在眼眶裡的淚水。不想分別,離別只能在眼前,我的愛人在我的身後看著我上車,幾次扭頭揮手讓她走,她堅定的也擺擺手示意我趕緊上車,我知道她想的是什麼。看著自己心上人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自己視線里,那份離別之苦最是耐人尋味,她是想獨自承受這種滋味。在這公眾的視野里,我還是想說,老婆,我愛你。
離別讓我更加懂得珍惜和我親愛的人們在一起的時光,更加明白我內心的感受。
再說今天我想說的這本書。《離別之音》這本書的題目起的非常貼切,尤其是"音"這個字,整本書通過六個故事講解了淡淡的模糊不清又是離別的離別,讓人能聽見音而見不到說離別,讓人讀完了能體會到其中的離別滋味,每個故事都會讓人感受到主人公與什麼事情,什麼人越來越遠,雖然沒有講很遠的將來會怎麼樣,但是想來會徹底再也不見。
每個故事都讓人能體會到"音",有與素未謀面的網路誤送郵件的人的離別,有與職場經常不說話,但是離別之時卻留下很多回憶的人的離別,有與因工作而產生關系的人的離別,不知怎麼出現在了生活中,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在了視野之中,淡淡的離別之音回盪在書中,回盪在讀者的意味中。
讀後感覺,想來我們每個人走到現在一步步的一直活在離別之音中。國慶在家翻看以前的照片,很多小學同學,中學同學都竟然已經叫不出來名字了,慢慢的後來的很多同學也結婚,有的已經已為人父人母。大學畢業後,散射出去的線,很多再也不會見面,當初離別默默揮淚,就是知道有的同學很有可能再也見不到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離別也越來越多,書讀完了留下的是傷懷的滋味,不經意間已有很多人在默默的離去。有意的也會經歷越來越多的離別。離開的越多,遇見的也會越多,什麼年齡段做什麼年齡段的事情,總是要面對這些傷感的激動的開心的情感。
書中雖然不提重逢,但是離別之苦成全了重逢時的喜悅,套用幾句歌詞作為結尾:
傷離別,離別只會在眼前;
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
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
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
讀了《離別的禮物》這篇小說,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撞擊,並深深的痛狠文中的女主人,她外表漂亮似有禮貌的背後,幽幽地透露出那蛇蠍似的為趕走爺爺用了多少心計。
這篇文章的大概是:父親把爺爺送走。將爺爺送走的前一個晚上,父親背著妻子買了一大床雙層毛毯給爺爺作為臨別的禮物,5歲的兒子不捨得爺爺走。爺爺對5歲的孫子說:「啊……這毛毯子真好,要花不少的錢吧!我去把口琴拿來吹一隻古老的曲子。」正在這時,那位年輕的繼母笑眯眯地走進來,嬌聲嬌氣的對爺爺說:「明天,我就不送你啦!我是來向你道別的。」突然她像被釘住似的犀利的目光緊緊的盯著毛毯,半響,她說:"喲這毛毯還是雙層的啊。」於是他轉身進屋,冷冷的說:「肯定花了不少錢吧!」爸爸吞吞吐吐的說:「我想給爸爸買一床最好的……」
這篇小說由小見大的提出來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關於敬老的社會倫理問題,對「繼母」不敬老的行為作了無情的譴責。
這篇小說讓我深思了好久,也暴露了社會的弊端,人心的冷漠。世界上有許多不敬老的人,他們趕走老人,老人無依無靠,孤獨生活,但也有些人他們有一顆赤成的心,他們熱心幫助老人使他門受到愛的圍繞。關心尊重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種品質。尊重老人喊出了社會的最強音,現在讓我門從點滴小事做起,培養尊老愛幼的品質,做一個文明的現代人!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離別的禮物》。它是美國作家弗·達爾撰寫的。讀完這篇文章,我的心裡很不平靜,甚至有點兒想哭的沖動。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彼得的爺爺就要走了,他不想讓爺爺走,但他的後媽卻不同意,他的爸爸有如此軟弱,所以爺爺不得不走了。最後,彼得說:「爸爸,聽我說,剪成兩半,一半給爺爺,另一半保存起來。一層毯子足夠送走一個老頭,省下一半,留著以後用得著的。」而爸爸和爺爺都知道他是被逼的,所以,他們都哭了。
其中,我最喜歡的幾句話是:
「彼得忍不住了,對爸爸說道:「她是對的,爺爺不需要一床雙層毛毯。來,把它剪開,成為兩床。」爸爸和那個女人都愣住了。「爸爸,聽我說,剪成兩半,一半給爺爺,另一半保存起來。」「這個主意不壞。」爺爺溫和地說,「我不需要這么大的毯子。」「是的,」彼得又說,「一層毯子足夠送走一個老頭,省下一半,留著以後用得著的。」大家都沉默了。好半天,爸爸走到爺爺面前獃獃地,沒有一句話。爺爺望著兒子喃喃地說:「沒關系,孩子,我知道你不是這么想的……我知道……」這時,彼得哭了,但沒什麼,因為爺爺、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團……」
在表面上,彼得想把爺爺送走,但是事實上,他卻不是那麼想的。他減掉一半的毯子不是為別的,就是為了留住屬於和爺爺共同生活的記憶,留住那些美好的時光。是啊,人要是沒有一點感情就不是人了,對外人都可能產生感情,更何況是自己的爺爺呢?所以,趁我們的親人還在這個世界,盡一份孝吧!
這是一篇小說,刻畫了四個性格迥異的人,爺爺、爸爸。11歲的彼得,即將成為彼得繼母的女人。
那是在秋天,一個悲傷的季節,爸爸即將和女人結婚,因為她的自私和刻薄,爺爺即將被送出家門,到一個敬老院,爸爸孝順但也是軟弱的,屈服在女人的強勢之下。
走之前。爸爸送給爺爺一件離別的禮物——一張床雙層毛毯。11歲的彼得很愛爺爺,他不敢相信父親竟然要拋棄爺爺。而爺爺是那麼寬厚而慈愛,為了不讓彼得傷心,爸爸為難,極力表達自己的喜悅。還為彼得在離別前,用上琴吹奏了一首曲子。透著淡淡的憂傷彼得很是難過。
終於要離開了,而吝嗇的繼母為了那麼雙層毛毯,喋喋不休的斥責爸爸,爸爸很尷尬。彼得再忍不住了,要求把毛毯剪成兩半,最後彼得說,一層毯子足夠送走一個老頭,省下一半,留著以後用得找的。一句話讓大家沉默了。之後爺爺、爸爸、彼得哭成了一團……。
這所一篇關於敬老的文章,是善良與邪惡的一次斗爭。女人所沒有愛心的,丑惡的,以各種方法趕走老人,而父親又所懦弱的。默許了女人的無情。但它用彼得小男孩之口,狠狠的譴責了那些不尊敬,不善待老人的行為。
我曾也體聽說類似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山裡,有一戶貧窮的人家,家裡有一位年邁的老人,父親覺得老人托累了全家,就吩咐兒子買來一個大籃子,把老人放在籃子里,掛在山中吊橋上的繩繫上扔下去,並要他把籃子也扔了。兒子回來了,卻把籃子帶回來。父親疑惑,問他為什麼?他說:「扔了太浪費,以後就不用再買新的了。」父親聽了,趕忙把老人找了回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我們對他們的報答不及他們對我們的十分之一。而那些自私的人,為了自己,不惜拋棄他們的父母,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無論所法律。還所道德這第三被不允許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親生父母都能棄而不顧,那還算是個人嗎?
父母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讓他們的臂彎中健康長大。當我們一能力獨自飛翔時,不要忘了為他們銜一口泥,叼一根草,為她們補個巣。因為天之大。唯一父母的愛所完美無暇。
看完《小別離》,對劇中的小主角—朵朵印象很是深刻,身處於中考的競爭和父母老師的強大壓力下,她還能夠堅持自己的夢想,在生活之外過出了另一種樣子。就像前兩天碰到的一個小學妹,她跟我抱怨,她爸爸媽媽每天都在催著她學習,好像她生下來的使命就只有學習,由於性格內向,她也不敢反抗,長時間的壓抑讓她漸漸習慣了這種言聽計從的生活,也漸漸地失去了自我,以至於後來中考結束她也不知道該做什麼,甚至並沒有那種一下子解放了的激動與興奮感。這讓我很是心疼,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說。的確,我一直覺得高考就是一場成人禮,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似乎是不完滿的。同樣的,中考也很是重要,它似乎是人生當中第一個分水嶺,它意味著你是否能夠考上好的高中,甚至,是能否考上重點大學。
這也正是我欣賞朵朵的原因了。相比於小學妹而言,同樣是面對著中考的壓力,前者雖然成績不夠優秀,每天在課業之餘還要增加額外的輔導,這些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確是有些殘忍,每天睡得那麼晚,還要早起了上課,睡眠不足,白天自然精力不夠,很難達到很高的學習效率。可即便這樣,她還能夠在忙碌的學業中抽身出來,寫小說,與粉絲互動。有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夠堅持下去,這是多麼令人歡心的一件事啊!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確實是啊,做自己喜歡的事,整個人都會被帶動起來,那種一下子打了雞血的感覺是每天按部就班,過著被規劃好了的生活的人所不能體會到的,同樣,他們所要承受的也正是按部就班可以避免的。那他們為什麼非要打破常規,去冒險,去避開捷徑呢?答案很簡單,因為熱愛。沒錯,正是因為熱愛,他們可以把枯燥的生活過的有滋有味,妙趣橫生;正是因為熱愛,他們才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生活才變得有方向有意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去走前人的老路。也是因為熱愛,他們才可以不顧別人反對,毅然堅持,依舊熱愛。這就是「夢想」的意義啊!這正是「青春」的力量啊!不怕輸,不怕失敗,「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所幸,到最後,經過了各種故事之後,他們也都彼此理解了,互相體諒,互相包容,這才是一家人該有的狀態,也是他們學習和成長道路上最堅強的後盾。
2020年的第一步電影。純粹就是看時間段選的,去之前也不知道會是什麼。就看到個2D國語,然後看小圖感覺又像是個國外電影,所以一路很擔心這電影的配音會很奇怪。
所幸開場就還蠻驚艷的,畫面很美。後面更開心的是,還是在新疆拍的,一直嚮往去看看的地方。故事的教育意義還蠻大的。
開篇的時候,有人說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有些樓都是純玻璃做的。然後老人問他,那裡有家裡人嗎?去了那裡就開心嗎?像極了我們這些背井離鄉在外討生活的人,雖然不是悲情的苦力勞動者,但是也是一樣的在陌生的城市生活,為的是更好的明天,雖然也不知道明天在哪裡。所以好像真的不值得,城市的繁華,很多時候與自己似乎也沒太多關系。城市很大,我們的圈子也就那麼點。所以離開自己原來的生活圈,去進入一個新的地方是否值得?那些所謂的眼界,更豐富的生活,真的就能比原來的生活更有意義?其實我們就是需要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折騰生活吧。但是又是誰率先把死水般的生活做了貶義處理?
作為外面世界的人,總是動不動就會同情這些尚未「開化」地方的人。然而他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足以讓他們在自己的環境里感覺到充分的幸福和快樂。不曾見過,就不會有比較,所得即是全部。所以還滿能理解,藏區少數民族對自己文化的保護行為的。這些人不斷被漢化的過程,其實並非一種完全意義上的進步。生活的改善,帶來的是精神的摧毀。就是你有機會看人家的生活了,但是你可能有生之年都過不上這樣的日子,所以何必了解?不要說努力就行,這個社會不缺努力,缺的是機遇和資源,而這些都不是努力可以得到的。
看到孩子們認真學普通話的樣子,其實覺得蠻可惜的。一個是普通話跟方言比起來真的太淺薄了。還有就是為了適應這個社會去學一門語言真的不是件太幸福的事。本來好好的人,愣是很挫敗。像極了學英語的我們。多會一門語言對個人是優勢,但是對一種文化是莫大的傷害。最能被傳承下來的好像就是那些可以創造價值的東西,文化也都是優勝劣汰。
故事最大的主題是離別,一共三次,第一次告別哥哥,第二次送走母親,第三次和小夥伴分別。不得不說離別經歷的多了,也真的是能麻木不少。一個朋友的微博簽名是,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如果這樣看,似乎每一次相遇都變的更有意義了。小時候的世界太小,經不起離別,長大了瑣事太多,顧不上離別。而且成年人的離別都沒啥儀式感,就是漸漸疏遠。不像孩子們的,會伴隨著一次搬家或者巨大改變。單純的世界容易崩塌,復雜的世界又叫人心累。這大概就是生活了
很想去新疆看看啊,不管是黃沙還是滿眼的綠,亦或是碩大的饢,總歸要去看看的。
總認為,有一種情最難割捨的,就是人世間的愛情,生離死別,恨難相依。或許,是看多了凄美的肥皂劇吧,其實我錯了,而且大錯特錯。當我看完電影《最美麗的離別》後,我被深深地觸動了,也感覺到了,人世間難以割捨的不僅僅只是愛情,而且還有親情,甚至乃至友情。
《最美麗的離別》,是一部家族溫情片,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翁是一個叫仁姬的女人,在婆婆患了老年痴呆症後依然不離不棄,甚至任勞任怨,挑起家務,而丈夫曾經對家事漠不關心,女兒卻錯誤的愛上別人的丈夫,兒子也面臨了高考還談情說愛,她卻得了不治之症——子宮癌,癌症晚期,在她最後的日子裡,親人和她之間演繹的真情故事。當親人獲悉她患有子宮癌,都痛不欲生,後悔當初對她關心不夠,丈夫對妻子依依不捨,兒子對母親難舍難分,女兒泣不成聲,不務正業的弟弟為了姐姐的離去而改邪歸正,其實,這就是人間的真情,難怪人常說,真情無敵。仁姬這樣的離去,也算上幸福的離去,凄美的離去,這樣的離別,也真是人世間最美麗的離別。
我喜歡看感動故事,性情中人,不敢說看花傷心,臨水悲秋,看完《最美麗的離別》,真的讓我深深地感動,鼻子發酸,眼睛裡噙著淚花,或許,一個大老爺們,說到眼淚,著實讓人有點汗顏。這《最美麗的離別》細細品來,仁姬這樣的女人,才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可愛的女人,她善良、勤儉愛家、有孝心,其實,女人不是因為漂亮才美麗的,也不是因為嫵媚獻寵才可愛的,最美麗可愛的,應該是她有一顆善良的心。
家是溫馨的,親情是溫暖的,有些人,工作不順心,生活不如意,總是喜歡把情緒帶到家裡,為了一點小事而對家人大動肝火。孰不知一旦發生變故的時候,只有親情才能幫助自己,也只有親人永遠不離不棄,願意患難相隨,正所謂親情互助。
《最美麗的離別》,好多觀眾看完後哭得一塌糊塗,其實這並非是誇張,看過此電影的人才會有所體會。因為她給心靈太大的震撼,感動。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什麼天涯海角,其實就是這樣的生離死別。生死訣別,總是帶給生者痛死者憾。喜歡看電視劇的人,都知道,每一個故事中,都摻雜著一個個煽情感人的片段,生死相許、英雄救美、臨終囑托、患難真情。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或許平平淡淡的親情會慢慢淡漠了,有時不妨去看看那些感動的故事,看看小說、看看電影,偶爾看一下電視劇,或者說寫一下心情日記,有時候也是一種宣洩,讓那麻木不仁的雙眼,添些感動的淚水,甚至感覺是一種對生活的另一種調節。
眼睛睜得久了,會蒙上一層煙塵,不妨眯起眼睛,偶爾感動一下,讓乾枯的淚泉,噴湧出漣漣的淚花,讓莫然的心,學會感動、微笑,讓對親情無足輕重之人,學會關愛親人,善待他人,和諧社會,造福四方。最美麗的笑聲作文第一次的離別最美麗的禮物。
③ 如何評價電影《離別是美麗的》
離別是美麗的,其實有一些離別並不是美麗的,而是悲傷的,但是,我希望你的離別是美麗一點兒的,這樣會更好一些。所以電影是美麗的,希望每個人的離別都去電影一樣都是美麗的。
④ 世上最美的離別怎麼樣
韓國總是能把一些簡單的故事,拍的感人而唯美。《世上最美的離別》故事很老套,卻偏偏很多地方觸到了人性的最柔軟部分,老公半夜看到老婆吐得滿手滿嘴的血,媳婦想掐死痴呆症婆婆,女兒打給已婚男的分手電筒話……哭濕掉3張紙巾,這種電影只適合周末躲在家看
⑤ 告別讀後感5篇600字
最近一直在閱讀關於整理的一些書目,《斷舍離》是讓我覺得豁然開朗的一本書,顛覆了以前關於家庭收納、整理的很多的理念。作者主張的斷舍離就是把那些不需要、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舍棄,並切斷對她們的眷戀,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告別 讀後感 ,希望你喜歡。
告別讀後感1
魯迅在中國文學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從小到大聽的最多的作家,最最熟悉的作家就是他了。佩服他在那樣的一個殘破的中國要掙脫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主義的束縛的時代,是為數不多的清醒者,滿懷激情,用筆桿子去喚醒愚昧的國民,你也曾經彷徨,曾經吶喊,曾經傷逝,為的是激勵一代代的有志青年,為的是追尋那一片光明。
人們把《野草》給予了很高的藝術地位。在五四落潮後 反思 思想上對人生,對人的存在價值,以及社會的現狀讓他有了一定程度的質疑,他感到煩悶和痛苦。在這樣的條件下創作的《野草》,便賦予了自己的那種微妙的感覺、心理、情感,是對絕望的反抗的一種藝術的再現。
魯迅的作品,初次的品讀,我的第一感覺是晦澀的,很難捉住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但他的作品就像烈酒,初入可能是順著喉嚨流下去就象是一團火一路燒下去的感覺,但細細的品味有一股濃濃的香醇味,回味在身體里的一種舒適感。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對於《影得告別》的賞析,純屬我個人的看法。正如魯迅曾經說過的:「真的勇士敢於面隊慘淡的人生,敢於面對淋淋的鮮血。」「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里,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里,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裡,我不願去。」面對激情消退的青年,他呼籲,他吶喊。在面對明與暗之間,他選擇了堅持,選擇面對黑暗的現實。人的影子,在完全黑暗與完全光明的情況下,都要消滅,它只能存在於半明半暗之中。反抗黑暗,黑暗會吞並我;而光明真正到來之時,光明又會使我消失。這是怎樣的一種境地。但作者寧願被黑暗沉沒,也不願苟活於明暗之間。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告別讀後感2
簡單的歌詞,簡單的旋律,基調平緩,淺唱低吟那份屬於自己的心情。閉上眼,不同的人眼前定會浮現不同的意境。天下無不散筵席,難免離愁別緒,而這首詩卻將傷感深藏,意境悠遠。有歡聚就有離別,詩人卻說「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是別離深刻了相聚今此一別又能何時相見?難怪有人說「你來時,風里雨里我去接你;你走時,慢走不送。」且相信,今朝的`別離是為了明朝的相聚。
《送別》是李叔同先生作詞,美國人奧德威作曲,後作《城南舊事》主題歌。李叔同先生,曾經的翩翩濁世佳公子,滿腔熱血地做過很多事情,最終選擇與青燈古佛為伴度過餘生,令人思慮。文中寫人間離別之情,述人間美好之緣,那是一個 大雪 紛飛的冬天,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道:「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都未踏進。於是李叔同先生便以一紙真情為好友餞行!你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遇到的每個人都付出了時間也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你付出了感情,才賦時光以生命,如果既然我們無法逆轉時光和生命的齒輪,那就讓我們珍惜眼前。王子猷雪夜訪戴,深夜就乘船前往,快到了,天也快亮了卻調轉船頭,「乘興而行,興盡而返」,我想朋友存在的意義也就在此,她的存在就是我們心中最大的安慰。所以這首《送別》更是人生的詠嘆調。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人留給這個世界的總是一個孤單的背影。人是浮萍,隨命運的潮流而漂浮,唯有凝望你遠去的背影,心中默念「珍重,珍重」。
告別讀後感3
時間的齒輪飛快的運轉著;春夏秋冬不停的變換著角色;太陽的升起又落下。它們無時無刻在提醒著我們:三年已經到了。時間在數學老師簡單的代數向復雜的函數變化中流逝在語文老師普通的現代漢語向令人費解的「之乎者也」的過渡中溜走;在英語老師基礎的ABCD.......向長篇大論的閱讀文的轉變中逃走......
三年的時光,讓我——同學。從陌生變得熟悉,從拘謹禮貌變得無話不談,從陌生的世界走向彼此的心。還記得嗎?那次運動會上暢快淋漓的揮汗如雨;那次體育考試的互相的加油打氣;那次晚會上大家的真情流露,那次大合唱中各自的誓言......三年很短,時間一到大家各奔東西,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准備出發吧!但請別忘記那些——我們一起任性過的歲月。
相知三年,相伴三年相守三年——老師。我們相知是從那一紙簡單的 自我介紹 開始。三年,我們見證了您的絲絲青發,少許變白;我們見證了您明亮的雙眸,稍顯黯淡。體育考試上你頂著異樣的眼光為我們喊著「二班加油!」晚會上你像孩子般和我們一起游戲。三年,您陪伴過許許多多的個學生度過著三年,也許我們不是最優秀的;也許我們不是最特別的;但我們一定是最愛您的!短暫三年,希望我們會牢記彼此三年匆匆而逝,我們將踏上新的征途,初光乍顯時,我們笑面依舊!
告別讀後感4
我討厭離別,我討厭每個人都一一離我而去,但是,人終究會老,終究會離去,那我是不是就要習慣離別?那年,我還是個乳臭味乾的幼兒園小孩,不管我有多小,記憶有多模糊,傷痕卻深深的烙印在我心裡,第一次,我知道有個人,有個家人,很親很親的家人,離我而去,才幼兒園,我就被接受這樣的結果,盡管姐姐和妹妹一點印象都沒有,我的心中,還是有一道又長又深的疤。外公,你過的好嗎?
最近,我問爸爸外公是不是得了癌症,不想吃葯,所以才離我們而去,爸爸說:「外公不想要麻煩家人,因為癌症要支付很多醫葯費,而且他不想要承受那麼多的痛苦,才選擇用這種方式離開。」
我無言,雖然早就知道原因了,卻還是很好奇的想知道外公為什麼不想吃葯,現在,我得到了答案,一個全新的答案,終於有人肯把我當成一個大人,願意跟我說外公的事了。
小時候,我問媽媽外公過世的原因時,媽媽只說:「他不吃葯啊!」我一直以為外公很固執,固執的不想吃葯,才會讓我們承受那麼多痛,原來,我誤會外公了,他為了我們,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我們的幸福,他不要我們為了他一個人承受那麼重的負擔,他覺得他一走了之,就不會有這么多問題了。
可是外公,如果你那時候好好的接受治療,或許會健康的走出醫院,就算到最後又復發,你還是陪我們走了那麼長一段路啊!這樣我對你的記憶也不會那麼的模糊,也不會還沒記好你的臉、你的身軀,你所有的一切,你就離我而去,我討厭每次想到你就開始掉眼淚,停也停不了,如果你當初好的活下來,或許我就不會那麼討厭你了,一個小時候抹滅不了的悲傷記憶,讓我再也不想要與誰道別,我害怕孤單,害怕自己一個人,所以,我再也不要有人離開我了!
告別讀後感5
疫情期間,我每天在家辦公。面對我家55平米的小房子,每天都覺得很擁擠。這種擁擠感在老公下班回家後更加明顯,兩個人一下子讓空間變得擁擠不堪。我在前天開始看《斷舍離》這本書,因為微信閱讀上又朋友在看。在很久以前就聽過斷舍離這個詞,本能的覺得就是扔東西,扔掉雜念,就像作者說的那樣「瀉」,其實就像身體便秘一樣堆積了太多東西,需要排出體外,重獲健康。好像之前也看到過輕斷食的推文,輕斷食是從入口解決人的物質過剩,而斷舍離是從出口解決物質過剩。
坦白講,看完斷舍離,我扔了一些東西。我家有很多我老公出差後回發的廉價洗發水沐浴露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對於他這個糙漢來說,出差在外可以用,但是有的選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選擇用我的沐浴用品。質量好的沐浴用品洗完的感受畢竟不一樣,像是頭發就真的不會那麼干澀,香味也會好聞一些。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公每次出差會發的洗發水,一直堆積在洗浴間,卻從來沒有被消耗掉。我們處於節儉,覺得這東西還可以繼續用,或者什麼時候可以用,扔了太浪費,而浪費是可恥的,所以就保留到現在。可事實上,我們並不會用,哪怕放在手邊,我們也會去選擇好用的喜歡的洗發水,等喜歡的洗發水用光了以後也會及時的續上。今天我把這些洗發水都扔掉了。
但其實斷舍離的本質還是讓人能夠關注當下,縮小關注的點,降低自己的慾望,拋棄過多的雜念和慾望。我看到作者多次提到 瑜伽 。剛好我最近也在上瑜伽課,呼吸是瑜伽的基礎。在我開始練習的時候,包括現在也是,碰到難度大的動作,我會不自覺地屏住呼吸。因為我面對困難時的恐懼和緊張讓我忘記了呼吸。忘記了當下,忘了關注自己的內心。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還是要學會關注的自己的內心,關注當下。
當然,這本書還是有很多看了有些「迷惑」的地方。作為一個學術工作者,因果關系需要嚴格的論證。而作者經常提出某個觀點後,緊接著舉一個例子說某女士在斷舍離後,就開始了新戀情,買了新房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不得不多,論據存在很大的瑕疵。如果書中加上一些科學實驗的例子,我可能更信服。如果都是主觀的感受導致了客觀事物的變化,那我覺得作者太唯心主義了。
告別讀後感5篇600字相關 文章 :
★ 《活著》600字讀後感5篇範文
★ 《活著》讀後感600字5篇
★ 《背影》5篇讀後感600字優秀範文
★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600字5篇
★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5篇600字心得體會
★ 大學《活著》600字讀後感5篇範文
★ 《釜山行》5篇600字觀後感
★ 《悲慘世界》讀後感5篇600字
★ 浮生六記讀後感600字範文大全5篇
★ 《紅岩》5篇讀後感600字範文
⑥ 誰有韓國電影《世上最美的離別》下載地址...
《世上最美麗的離別》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世上最美麗的離別》是由洪忠燦執導,盧熙京編劇,元美京、劉東根、金英玉、崔智友、崔珉豪主演的家族劇,2017年12月9日起在韓國tvN電視台周末檔播出。
該劇翻拍自1996年播出的同名韓國電視劇,講述為家庭奉獻一生的中年女子在被確診為癌症後,准備與家人離別的故事
⑦ 韓國電影 世界上最美麗的離別.求觀後感(韓文版最好)不勝感激
離別,哪有什麼美好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我頭一次,因為一部電影,哭濕了一整張的紙巾。
為什麼呢?那麼老套的故事情節,那麼俗氣的背景設置,沒有激情,沒有碰撞,演員也不算好看。
可是啊,就是止也止不住的掉眼淚。
手邊的檸檬茶,都只能寂寞地冷掉。
普通的中年家庭主婦,有個當醫生的冷漠丈夫,有個工作了的和一個有夫之婦糾纏不清的女兒,有個快要考大學的和世界其他地方所有那個年紀的少年一樣懵懂莽撞的兒子,有個不務正業專事吃喝嫖賭向她伸手要錢的弟弟,還有,一個老年痴呆只知道各種闖禍的婆婆。
故事的最初,就是她平常的生活吧。安撫婆婆,收拾家什,送家裡的一個個人出門,參加救濟會之類的活動,給弟妹送錢然後被弟弟羞辱趕出家門,告訴身為醫生的老公自己的身體不適卻只迎來敷衍。女兒和有夫之婦打得火熱,兒子和小女友似乎折騰出了一個孩子,弟弟和弟妹又為了錢打了一架,為了婆婆能更舒服生活的房子繼續著建設。
如果,故事就這么進行下去,那都不過是這個大千世界無數女性人生的縮影而已。但是,這個但是,就是故事的開端。
癌症。
這是繼心臟病和白血病之後,電影里出現得最多的病症。
做醫生的丈夫,在得知消息之後,在不可置信之餘,不遺餘力地想要挽留,這個因為一直在自己身邊而開始變得有些理所當然的女人。於是家人的漠不關心,母親的無理取鬧,女人一直在做卻終於讓他覺得負擔的家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女人辛苦的原因。他酗酒,為自己的無能為力傷心。
女兒,在母親無意中發現男人照片,慌亂之餘倒也頗堅決。於是母親決定去見見對方,卻意外發現對方是有夫之婦的事實。女兒在感情上那麼堅持,不惜和母親鬧翻也要和男人一起。在被告知母親身患絕症之後,第一個想見的,也還是男人啊。可是,生活中就是那麼多的可是,被家庭牽絆的男人理所當然的一句話,就將一顆火熱的心打入無邊的深淵。於是女兒終於學著勇敢放棄。她和父親一起,開始為實現母親的哪怕小小的一個心願努力。
兒子,終於還是沒忍住告知母親自己和小女友的事情,三人見面之後發現是誤會。母親鄭重的口氣和對小女友的尊重體貼也是出於對自己的愛吧。而之前一直推諉的,教母親學電腦的事情,也許終於成為一種榮幸。
弟弟,在姐姐把自己的保險單交給弟媳之後才終於肯放過自己,誠實卻也別扭的表達對姐姐的關心。他戒賭戒嫖,開始做正經的工作,他要掙錢,讓姐姐放心些。
婆婆,那個老年痴呆的婆婆啊。女人絕望地試圖殺死她,『你跟我一起去死啊』『沒有了我你怎麼辦啊』,『如果不想拖累孩子們,在神志清醒的時候咬斷舌頭也要來找我啊』。看那一直鬧騰不休的老人,和女人那麼平和安詳地在一起。卻沒來由的心酸。
如果這一切的一切的幸福,要用生命來交換。這代價是否有些過於沉重?於是關於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調調又是老生重彈。畢生的心願,擁擠在短暫有限的時光里,即使實現,也不一定就都是幸福吧。
但無論如何,人生啊,總要弄清楚究竟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畢竟明天,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甚至是,還有沒有那麼一個明天。
很多心願,很多感情,請不要因為覺得時間還夠,就一再拖延推諉。趁著還來得及,趁著還有機會,勇敢地,積極地生活吧。
這樣的話,倘若有那麼一天,不得不面對離別,或許彼此也能少些遺憾多份勇氣。
離別,所謂離別,對於 愛著的人們而言無疑是殘酷而痛苦的事情。無論這離別給我們帶來的成長有多麼輝煌燦爛,失去的也會成為心頭的一塊疤,時時刻刻,隱痛不休。就讓我們都一直無憂無慮地嬉笑打鬧下去不好嗎,有沒有人問過我們想不想要這樣的成長。
離別啊,哪有什麼美好。
⑧ 世界上最美的離別 講什麼的啊
我的名字<普希金>
我的名字對你有何意義?
他將消失,就像海邊拍岸的浪
發出的低沉而凄涼的聲響
就像夜裡密林深處的悲泣
他會在你的紀念冊上
留下黯淡無光的痕跡
就像墓碑表面的花紋
年深日久不會再清晰
他能有何意義?在新近情愛的
陶醉中,他早已被丟棄
他不會讓你的心靈產生
一絲純潔而浪漫的回憶
但在憂愁的日子、寂寞的時候
請你悄悄地呼喚我的名字
說一聲,世上還有人記得我
有一顆心還沒把我忘記……
⑨ 世上最美的離別的劇情簡介
母親(裴宗玉飾)在婆婆身患老年痴呆後辛苦照顧她15年,隻身挑起家中重擔,為一家人操勞不休。而丈夫(金甲洙飾)對家事絲毫不關心,女兒愛上了有婦之夫,兒子也面臨著高考的艱難形勢。家庭中的每個人似乎都有各自的煩惱各自的事情。她去丈夫上班的醫院看病,丈夫卻因為自己是一名薪資低的醫生而不願意在工作的地方見到她;她去看上班的女兒,想約她一起吃一頓午餐,哪怕只是簡單的一碗烏冬面,而女兒卻忙著和情人約會,推脫她;她心疼的兒子,考上了大學一身輕松,和女朋友約會喝酒,過自己的快意生活。而她卻在此時被查出患有膀胱癌,並處於癌症末期的情況下。在發現母親即將離世時,家中每一個人的態度都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