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應該是老東家死了,讓小女孩吃了他,活下去!
❷ 1942里最後結局的時候 字幕里顯示 星星不願意再回延津 不願意再見到認識的人 這是為什麼 她為什麼不願意呢
因為星星丟失了自己的身體和尊嚴,從而不願意麵對所認識的人。
《一九四二》取材於1942年發生於河南的大飢荒,講述的是中國人民的苦難。1993年,馮小剛經王朔推薦看了劉震雲的小說《溫故1942》後,就萌發了將其拍成電影的願望。此後劉震雲一直不斷的修改《一九四二》的劇本,甚至推翻重寫。
劉震雲表示就創作來講,劇本中的這些人物好像是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自己對他們產生了感情。在創作的時候,劉震雲把劇本落實到人物身上。他表示《一九四二》的主題是人,是千千萬萬最廣大的人民,他們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2)電影我1942中女子結局擴展閱讀:
作為一部商業故事電影,《一九四二》的結構完整,情節飽滿。電影的改編很好地將故事性與紀實性合二為一,主次分明、有條不紊。這部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成人禮 。體現了中國電影藝術的良心和道德感,超越了中華民族的普適情感。
馮小剛拍這部電影具有杜甫式對民生的悲天憫人,也有屈原式的哀民生之多艱的情懷。《一九四二》是對人在生存底線之下對人性和文化還能保持多少的拷問,幸運的是,導演還是力圖保持著一些人性的溫暖和人的尊嚴。
❸ 1942電影最終結局是
老東家在躲避子彈時不小心捂死了自己的孫子,萬念俱灰便逆著逃荒的路往回走。遇到一個小女孩哭自己死去的媽媽,讓小女孩叫一聲爺,兩人相依為命向會走。獨白說這個小女孩就是獨白者的母親。
星星定居在寶雞,一輩子也不想回河南了,只是向家裡郵錢。幾年後,老東家找到了花枝,而花枝也找到了自己的一個兒子,記者白修德因為記實河南災情,得到了記者的最好獎項,但回國被迫害而窮困潦倒。
故事起因:
一九四二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發生了飢荒。老東家叫范殿元,大災之年,戰爭逼近,他趕著馬車,馬車上拉著糧食,糧食上坐著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陝西逃荒的人流。
三個月後,到了潼關,車沒了,馬沒了,車上的人也沒了。這時老東家特別糾結,他帶著一家人出來逃荒是為了讓人活下來,可是到了陝西,自己的親人全死了。於是他決定不逃荒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東家此時沒想活著,就想死得離家近些。
❹ 電影1942里老東家的老婆怎麼死的呢
老東家的兒媳死了,緊接著是老母親沒了,再然後是老東家的媳婦在陝西城門前咽了氣
❺ 電影《1942》結局的字幕沒看清,寫的什麼
字幕是:十六年後,留保在洛陽找到了花枝,鈴鐺下落不明,二十年後,有人在寶雞見到了星星,星星給家裡捎了錢,不願再回延津,不願見到認識的人,白修德回到美國後,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失業;一九六四年獲得普利策新聞獎,一九八六年在紐約去世。一九四九年,蔣介石失去大陸,退居台灣。國民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四二年)乾旱,一千多萬人流離失所,三百萬人餓死。
影片結局——
老東家轉過山坡,碰到一個同樣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東家上去勸小姑娘別哭了,小姑娘對老東家說她並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認識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認識了。一句話讓老東家百感交集,老東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聲爺。小姑娘仰起臉,喊了一聲「爺」。於是,老東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開滿了桃花。(劇終,然後出現字幕)
(5)電影我1942中女子結局擴展閱讀:
《一九四二》劇情簡介——
一九四二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發生了飢荒。老東家叫范殿元,大災之年,戰爭逼近,他趕著馬車,馬車上拉著糧食,糧食上坐著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陝西逃荒的人流。
三個月後,到了潼關,車沒了,馬沒了,車上的人也沒了。這時老東家特別糾結,他帶著一家人出來逃荒是為了讓人活下來,可是到了陝西,自己的親人全死了。於是他決定不逃荒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東家此時沒想活著,就想死得離家近些。
❻ 《一九四二》中花枝賣掉自己孩子的時候,為什麼沒哭
對於我們這些00後可能都不知道1942年發生了什麼,在沒有《一九四二》這部電影之前,我對她的印象只是歷史書中的大飢荒,然後自從在電影院中看到了《一九四二》這部電影,然後我才對,當年中國大地的情況有了些了解。
讓孩子記住自己的母親,記住母親的愛和不捨得。她已經沒有辦法了,如果跟著她,女兒肯定會死,但是把它賣掉的話,還有一線的生機,在面臨生與死的抉擇是一個母親已經毫不猶豫的把生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孩子,災難之所以是災難,這是因為《一九四二》,她們一直帶著希望,一直往前走著。
希望我們能夠記住,災難的苦,懷著一顆,憐憫他人的心,好好的生活下去。
❼ 《一九四二》電影結尾!
《一九四二》電影結局是在火車上拴柱的倆孩子都丟了,拴柱跳下火車去找孩子結果被日本人抓了,因為不想當勞工也不願意把手裡的木風車給日本人而被殺。最後只剩下老東家一個人,老東家往回走,別人問他,是不是陝西那邊也不能活,他說要死也要死在一個離家鄉近的地方。遇到一個小女孩哭自己死去的媽媽,與小女孩說,你叫我一聲爺,咱倆就認識了。小女孩叫一聲爺,兩人相依為命向會走。
《一九四二》是由華誼兄弟公司和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一部劇情片。該片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主演。影片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開機,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主要以老東家范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他們的冷漠和腐敗、他們對人民的蔑視推動和加深了這場災難。
2013年,《一九四二》獲得了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❽ 《1942》地主女兒星星結局是什麼
《1942》地主女兒星星結局是自己將自己賣掉了。
《1942》結局中,因為全家吃不飽飯,星星賣了自己,換來四升小米。在賣的過程中,本來人家沒看中她,看上的是花枝,星星卻一下子掀掉了斗篷的帽子,露出了自己俊秀的臉龐,還說自己能識字,上過學。這無疑讓人刮目相看,很快就被買走。
吃飽了飯的星星,伺候一個跟自己父親差不多的男人,卻因為吃得太飽,蹲不下去,尷尬難堪,尊嚴盡失。往昔的千金小姐,上過洋學堂的富家小姐,一下子淪為伺候人的花樓女子,成為這俗世中,只為吃飽穿暖這類事忙碌的胭脂俗粉。最後戰爭結束,星星曾寄錢給父親,卻從未回家過。
《1942》地主女兒星星最後不回家的原因
因為星星無法面對往昔的自己,愧對自己曾經高傲的靈魂。在苦難面前,她選擇了退縮和妥協,賣了自己,換來家人和自己的安康,這是她敢於犧牲的品質,是她的認知,促使她必須要這樣做的。她選擇了孝道,卻需要犧牲自己的尊嚴。
而情勢好了,她卻再也回不去了。這種悲哀的人生,她無法面對,更不會再像無事人一般回到自己的家鄉,面對曾經的往昔而無動於衷,平靜的生活下去,唯有在一個別人都不了解她過往的清平世界中,了此殘生。
❾ 電影1942最後小女孩為什麼不吃肉
1942最後,小女孩為什麼不吃肉?因為小女孩這個由於看到肉這個被這個敵人殺得非常殘忍,所以說從那以後小女孩就再也不吃肉了,以後都不吃的
❿ 《一九四二》最後那個死了爹娘的小女孩最後是不是嫁給了老東家,就是張國立飾演的那位
結局是在火車上拴柱的倆孩子都丟了,被擠下了火車,拴柱跳下火車去找孩子結果被人抓了,因為不想當勞工也不給他們手裡的木風車而被殺。
只剩下老東家一個人,孤零零地一路往回走,結果遇到了個剛死了娘的小女孩收養了。最終就是回憶的畫外音了,說自己想寫下關於1942年的這些事,所以問奶奶,奶奶就是倖存下來的這個小女孩。應該不會嫁給老東家,應該被人扶養長大,而且倆人年齡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