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黑客帝國4》這部電影呢
小編非常喜歡看電影,而且國外的電影其實也看了非常多,很多人應該都是比較喜歡這部作品的。我們平時在生活中也可以多去看一些國外的電影,其實這些電影也都是可圈可點的,並且很多中國網友對這部作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而且也說演員的演技是非常不錯的。
三、結語
我們喜歡的題材是不一樣的,但是小編覺得題材的選擇真的非常的不錯。而且電影的畫面製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也會讓很多網友感覺導演非常的用心,而且劇情設計也非常好。
Ⅱ 關於《黑客帝國1》的讀後感600字左右
關於《黑客帝國1》的觀後感600字左右
也許在物質的世界裡,我們無法隨心所欲,但是在精神的世界裡,我們可以成為上帝。只要相信。
從前我們真的以為天上有神,我們相信他,窮畢生之力侍奉他,並且相信在死後可以追隨他。在這樣的信仰中,神就真的存在。
不管科學如何發達,人都是感性的生物。真理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通過感知的解碼,我們才能間接了解真理。物質世界是絕對真理的,也是人不能理解的,我們所說的看見,聽見,其實是眼睛和耳朵提取的信息經過大腦的處理轉化而成的感知性信息。難道我們可以認為狗和人聞到的氣味是一樣的嗎?難道我們可以認為蝙蝠也和人類一樣聽嗎?蒼蠅的眼睛裡的圖像,會是人眼裡的圖像嗎?同樣的物質因為感知器官的不同以不同的方式解碼。因為我們相信這種感知,所以它們是真的。
《黑客帝國1》的主旨就在這里。母體代替了我們固有的感官解碼,而且因為我們相信它們,因此它們也就是真實的。一旦我們不再相信,它們就不再真實。吃下紅色葯丸,選擇真相,尼奧走進真實的荒漠。原來的世界不再可信,一切在瞬間崩潰。
感覺並不真實存在,只是我們相信而已。相信自己痛苦,於是我們痛苦,相信自己幸福,於是自己幸福,相信憎恨,所以憎恨,相信愛,所以愛。在感覺的世界中,如果不相信,是不可能跳過萬丈懸崖的。只是,相信本身是難以逾越的。尼奧第一次見先知時得到的答案其實是他自己的回答,直到死亡前,他都不是救世主。最後,屈尼蒂的話使他相信自己是救世主,這種相信才是尼奧成為救世主的直接原因。Believe thyself.
望採納,謝謝。
Ⅲ 對於《黑客帝國4》這部電影,你作何評價
經過《黑客帝國4》海報有尼奧想要消滅史密斯,並讓機器人歸還尼奧的屍體,可萬萬沒有想到機器人說沒有回收尼奧的屍體,才會產生抗議,而後察覺眾多程序碎片背後有秘密。
揭示了基努·維斯扮演的尼奧回到監獄的新生活,盡管他的角色在原三部曲的結尾犧牲了。他對自己之前的冒險,沒有任何的記憶。這部電影中,他遇到了一個更強大的對手,自然我們期待著一場史詩般的對決。
導演拉娜·沃卓斯基(Lana Wachowski)熱衷於保持這種狀態,只是說「科技的力量可以困住或限制我們的主觀現實」將是新電影中重要的新劇情。「藝術是一面鏡子,"沃卓斯基說。"大多數人更喜歡凝視表面,但也會有像我這樣的人享受鏡像背後的東西。我就是為這群人拍了這部電影。」
Ⅳ 駭客帝國讀後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黑客帝國》是一部典型的西方科幻片,作為一部商業上非常成功的電影,它運用了多種元素來吸引觀眾,例如槍戰、中國功夫、電腦特技、愛情、背叛,當然最扣人心弦的還是人類與電腦人之間的戰爭。這個主題在科幻片中反復出現,既反映了人類越來越依賴於高科技的現實狀況,也表達了人類對於科技發展是否能帶來真正幸福的深刻懷疑。雖然其表現形式是非常通俗的,但卻恰恰是高科技時代人類關注自身處境的、因而也是最有意義的思考。我甚至認為,它比那些分析哲學家們非常嚴謹的推理更具有哲學的本真意義。然而真正使得《黑客帝國》超出普通科幻片之上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卻是其更加深刻的宗教內涵,是其關於虛擬現實的宗教啟示。
一、故事梗概
電影原名為Matrix,意思是母體或子宮,在影片中是指一個由電腦所製造的虛擬世界。在2199年左右,電腦人戰勝了人類,統治了整個地球。它們把所有的人都浸泡在營養液中,在人身上接通許多電線,輸入由電腦控制的電流刺激,模擬出人的全部感覺、經驗、思維和想像。每一個人從生到死,都生活在由電腦所製造的活生生的虛擬世界中,誰也不知道自己全部的生活竟是一個幻覺,誰也無法從這場大夢中覺醒。這就是無所不在又不為人知的Matrix。但是以默菲斯為首的反抗者,仍然在地心堅持戰斗,他們要破壞Matrix,戳穿這個總體性的幻覺,使全人類獲得覺悟。他們進入虛擬世界,以黑客的手段來進行破壞。在多次失敗之後,他們發現了黑客尼奧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是全人類的救世主。在虛擬世界中,安德森表面上是一位普通的軟體工程師,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可是作為化名尼奧的黑客,他對這個虛擬世界的秩序心懷不滿,經常攻擊電腦網路,並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性感到懷疑,開始追問什麼是Matrix。保衛虛擬世界的警察逮捕了安德森,並要逼迫他協助警察追捕反抗首領默菲斯。
但是默菲斯等反抗戰士最終說服了安德森,並幫助他回到了真實世界。安德森拋棄了他在虛擬世界中被規定的角色,以尼奧為名開始了恢復真實世界的工作。經過艱苦的學習過程,尼奧首先恢復了其真實的感覺和運動的機能,在模擬Matrix的其它虛擬世界中,他學會了中國功夫,領悟了虛擬世界的虛幻性。然後他們進入虛擬世界與電腦人特工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搏鬥,最終解放了人類,恢復了真實的生活,使人類從一場巨大的幻夢中覺醒過來。
Ⅳ 黑客帝國4影評
黑客帝國4影評如下:
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總結第四部那就是——如果創新是一部電影的靈魂,那麼《黑客帝國4》乏善可陳;而如果創新未必是一部電影的靈魂的話,那麼《黑客帝國4》值得一看。
對於一個看過整個系列,並且是黑客帝國影迷的觀眾,大概率會對第四部的過分模仿前三部而氣憤。這當然也是電影的失敗之處——缺乏創新性的故事和命題,缺乏對當下手機互聯網世界的思考和映射。而故事則近乎完全取之於前三部。
利用尼奧的被束縛——尼奧的覺醒——真實世界的危機——喚醒崔妮蒂——下一部反抗矩陣。這個故事脈絡,幾乎會被所有的黑客帝國影迷所詬病。但公允的說,本片的科幻設置,還是有亮點的,比如墨菲斯的分子人,比如子彈時間。比如新的人類城市。但遺憾的是,這些科幻設置的亮點有限,亮度也有限。還構不成一個新的科幻增長點。
如果從懷舊的角度講,本片可圈可點的同時,也有遺憾。其中最大的遺憾是沒有雨果維文的加盟,使得史密斯和尼奧的相愛相殺,沒了看點。同時,也沒有了尼奧崔妮蒂和墨菲斯的鐵三角。但不管怎麼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美的權力轉移幾乎是客觀的不可逆的規律,而好萊塢在大勢之下,也顯而易見的出現了十年的相對衰落。
電影劇情:
故事承接《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尼奧和崔妮蒂將以某種方式復活,繼續與機械大軍對抗。尼奧失去了記憶,但潛意識中無處不在的「既視感」時刻困擾著他,這使他痛苦萬分。
尼奧接受了心理醫生(尼爾·帕特里克·哈里斯飾)的治療,向其講述自己的夢境,隨後他服用了一種藍色葯丸。接著,他遇到了一個穿著像墨菲斯的人,墨菲斯給了他一片紅葯丸。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但是又無比陌生。時隔二十年,尼奧重返矩陣,這次,面對紅藍葯丸,他會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Ⅵ 黑客帝國1 觀後感
"人不能脫離意識來觀察物質世界,所以所謂的物質世界只是在我們意識中的真實世界的投影,他不可或缺,同時也並不重要。所以只要黑客帝國里的人類表現的是人類意識,那麼他們的世界就是真實的。"
不認同樓上的,通過黑客帝國的電影,更進一步的說明了,人類意識中的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偏差,通過對人類的腦部影響,可以讓人類虛擬的體驗一個世界,如果影響的不像電影中那麼多,意識中的世界就和現實中的相差無幾,不過無論影響多麼細微,人類認識的世界始終是大腦加工過後的世界的虛擬映像,也就是說,僅僅通過我們的大腦我們無法真正的認識這個物質世界,只能無限的趨近.當然無限趨近在物理上是可以看作相等的.
我倒是覺得,黑客帝國這部電影,告訴大家,永遠不要輕易相信自已的感覺,理性的思考,客觀的分析我們身處的世界是大有必要的.
Ⅶ 黑客帝國影評
《黑客帝國》影評如下:
1、這很像動畫但卻立體的電影畫面,科幻迷將不想錯過影片的每一秒鍾。
2、整部電影是一場耀眼且原始視覺的冒險之旅。
3、一部瘋狂的且未來的驚悚影片,影片展現出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同時還結合了傳統的科幻小說感,而影片嶄新的視覺技術表達方式,更是無法描述。
4、影片展現出好萊塢和香港二合一式的流光溢彩,但無法與吳宇森的《變臉》相提並論。
劇情介紹:
在矩陣中生活的一名年輕的網路黑客尼奧發現,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似乎被某種力量控制著,尼奧便在網路上調查此事。
而在現實中生活的人類反抗組織的船長墨菲斯,也一直在矩陣中尋找傳說的救世主,就這樣在人類反抗組織成員崔妮蒂的指引下,兩人見面了,尼奧也在墨菲斯的指引下,回到了真正的現實中,逃離了矩陣。
Ⅷ 黑客帝國觀後感
黑客帝國觀後感:
說實話,第一次看《黑客帝國》這部電影時,我並沒有看懂,更不用說參透其中的內涵了,甚至一度相信電影中的「Matrix」概念,認為自己確實有可能生活在一個由電腦所製造的活生生的虛擬世界中。
影片中,墨菲斯問尼奧:「你是否曾做過這樣的夢,夢中的一切真切得如同真實一樣。要是你無法從這樣的夢中醒來會怎麼樣?你怎麼確定自己能分清楚夢幻世界與真實世界?」我同樣也在問著我自己:我現在到底是在夢中還是清醒,到底是生活在現實還是生活在虛幻中?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佛教中的「空」的概念,佛教告訴我們,世界的真相是空性的,不僅是世界,連我們自身也是空性的。《黑客帝國》中的主人公原來是芸芸眾生的一員,像我們每個人一樣,執迷於這個虛幻的世界裡。就像佛教里說的,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覺悟的佛。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沒有覺悟的,因為我們只看到了名利兩種東西,一心只追逐名利,反而將自己遺忘。但電影中的主人公尼奧不願一輩子在名利的追求中從生到死,他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真實性,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一切。
尼奧通過網路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這個發現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他覺悟的過程,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他發現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虛幻之中,而真實的自己卻在另一個空間里被束縛著,也就是說,即使你現在覺得幸福抑或痛苦,其實都是一種幻覺,因為你看到的一切都是電腦程序的設計,是你自己意識的一種創造。
所以,要想找回真正的自己,就要把眼前的一切都看空,即佛教中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正的自己,是自己的本心。
我們的本心,像電影中尼奧的肉身一樣,XX滿了管子,固定在一個個小小的容器中,難以逃脫,如果不拯救出真實的自己,我們的本心將會一直被囚禁,遭遇一次次的痛苦的輪回,一直生活在假象之中。
最終,尼奧覺悟了,成為了「the one」(救世主),成為了佛,他看透了一切,認識到世界原本是虛幻的,就像一堆程序那樣沒有實際存在意義,就在尼奧覺悟的那一剎那,他擁有了不可思議的力量。
他可以控制子彈,爆發出神一般的法力,普通人生活在虛擬世界中之所以能力有限,受到電腦人的統治,就是因為將虛幻的世界當做真實,為程序所束縛。
影片中尼奧一旦真正相信自己其實根本不受程序之操縱,馬上就可以讓子彈在空中停留,也可以像電腦人那樣不受限制地自由變化,在虛擬世界中隨心所欲。
當然從根本上說,尼奧的法力其實也是虛幻的,也是一種意識的產物,但是重要的是,尼奧在覺悟了之後,找回了自己的本心,用自己的智慧去拯救整個世界的芸芸眾生。
影片中有一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場景:在祭司家中,一個小僧人盤腿而坐,眼睛十分明亮清澈,他能夠將湯匙彎曲,但同時又說湯匙其實不存在,當他把湯匙舉到尼奧面前時,我們在湯匙中看到了尼奧的映像,這個映像就代表著真實與透明。
這與佛教中所說的「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既然湯匙不存在,那麼尼奧的映像同樣不存在,這只是幻覺,同時暗示了影片所說的「Matrix」的所在。
總之,《黑客帝國》暗示了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是幻覺,彰顯了夢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區別,強調了解放心靈的作用,這對於處在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的我們是十分有用的。
Ⅸ 黑客帝國3觀後感1000字
Neo坐著由Trinity(有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含義)駕駛的Logos號飛船(邏各斯在希臘語中有真理或「道」的意思),穿越封鎖沖出雲層,進入Matrix,以自己的身體換取人以機器的和平,救贖了世界(有耶穌殉道的意味)。
這個精彩的故事裡面蘊含著深刻的哲學和宗教意味,也有政治的暗示。Matrix發展中形成的具有破壞力的程序Smith已經脫離了Matrix的控制,而Smith曾經是暴力統治工具,是以純粹的權利為取向的,並具有強烈的復仇意識。這種暴力和對權力的理性又瘋狂的追求具有傳染性,會將所有正常的系統程序覆蓋,最終使得系統為暴力、破壞力以及權力的渴望所填充。一個被暴力和對權力的追求所佔據的世界是不會達成平衡的,施加暴力的終將為暴力所傷害,系統的運行面臨威脅。而且Smith的這種瘋狂的控制已經不滿足於在Matrix中報復和戰勝Neo,更通過對人的意識的控制,對現實中的Neo進行暗算。但此時的系統仍然在按計劃進行對人類每隔幾代例行的剿滅活動,因此人類世界zion和機器世界Matrix同時面臨危機。
機器是人創造的,而一旦機器取得了自由意志,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抵禦機器的剿滅;程序是機器製造的,而一旦程序取得了自由意志,機器也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抵禦程序的破壞。各自為戰,人與機器將會同歸於盡。
人類的本性是在漫長的進化中形成的,幫助人類解決生存中的種種問題,機器是新的威脅,並不知道如何面對。但人類的那些被Smith看不起到特性——希望、信仰、愛情、犧牲、憐憫等等——在危機的時刻仍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雖然在力量上同機器如此懸殊,但仍然靠這些特性,用肉體抵禦住了機器的第一輪攻擊,贏得了時間,也為自己和Neo贏得了談判的機會。
Matrix的虛擬世界已經被Smith搞得烏煙瘴氣,連Oracle這種最具「源」特性的程序也不能倖免的被覆蓋了。而Neo在Matrix中也並非無所不能,在雙方僵持不下,甚至Neo可能失敗的情況下,被Smith控制的Oracle還是她的方式給了Neo鼓勵。最終,機器刺激了Neo的力量,在人和機器的共同努力下,戰勝了Smith所代表的暴力、權力、惡、復仇的力量。Matrix可以重歸平靜,人類世界也避免了一次次被剿滅的命運。
結尾的地方最是意味深長,建築師和Oracle達成了共識,決定給予Matrix中的人類以自由意志,可以選擇在機器中享受虛擬的平靜和快樂或者選擇現實的殘酷和真實。這是個基督教新教當中非常重要的命題,上帝以其全知全能當然知道亞當和夏娃可能在蛇的誘惑下會吃伊甸園中的智慧果,但上帝仍然選擇在造人的時候給他們自由意志,不對他們的選擇加以干涉,因為上帝認為一個有自由意志的但是同時可能帶來罪惡的世界,要比一個沒有罪惡但同時也沒有自由意志的世界更符合他的期望。正是這種認識強化了西方文化中對自由的追求和認同,成為現代西方普世價值的核心。
相對來說,第一集更應該叫做「革命」,因為第一集更多的是關於人對自己所處的狀態的認識。試圖脫離Matrix的虛幻世界,逃出機器的控制,不做機器的糧食是最初的主題。第三集革的是機器與人的傳統關系的命,但更像是對統治者的勸告,不論你所建構的體系多麼完美,不論你的統治力量看上去是多麼堅不可摧,你終究會面對建構體系時無法設想的危機。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人不能在產生問題的那個層次上解決問題」,統治者同樣需要不同的思維。在電影中則表現為象徵理性建構的建築師向象徵感性和不可知論的Oracle的妥協。當你剝奪了人們的自由,也就剝奪了人們的創造力,也就喪失了某天依靠人們的自由意志的副產品——真理——來解決系統問題的機會。只有把自由還給個人,並尊重人類的那些同樣具有工具性的感性力量,才能讓機體具有永久的活力。
Ⅹ 黑客帝國1》觀後感
一、必須說出口的:
自99年《黑客帝國》上映,全球史無前例的颳起了一陣「黑客」狂潮,最時尚的電影理念、最酷的演員造型、最豪華奢侈的特效場景吸引了全球了眾多的影迷,包括我在內的眾多觀眾仍然對從電影院中走出那瞬間的驚呼記憶猶新:電影竟然可以這樣震撼人心!黑客帝國這股狂潮愈演愈烈,伴隨電影產生的派生品相繼問世,黑客迷們趨之若鶩欣喜若狂,配合電影發行的電影短片、電影動畫、電腦游戲甚至服飾、文具都是激動的黑客迷執著的追逐。
成功電影的為製造商帶來了驚人的豐厚利潤,面對這部投資成本過億(美元)的電影,製造商難掩內心的興奮坦言:《黑客》一、《黑客》二每投入一美元的成本,就能為他們帶來至少十美元的純利潤,並且樂觀的預計《黑客》三上世之後將為他們贏得《黑客》一、《黑客》二收益總和的1.5倍,粗略估計約三十億美元,實際情況是:《黑客三》僅在北京地區預售電影票前三天,票房就突破了200萬人民幣。
轉眼間四年過去,《黑客》釣足了全球黑客迷的胃口,影迷們非但沒有遺忘黑客帝國的神話,反而更加狂熱。把2003年命名為「黑客之年」更是理所當然。為了報答全球影迷的厚愛(為了杜絕、防止盜版)《黑客帝國3-革命》選擇了零時差的(更加商業化的)運作方式---2003年11月5日《黑客帝國-革命》在全世界同步播放。
2003年11月5日又一個神話誕生了!唯一不同的是,這個神話永遠不會破滅!
二、諸神之精神支柱:
看《蜘蛛俠》到結尾的時候,那個肥胖的小個子男人居然也鄭重其事的站在星條旗面前,不禁啞然失笑。
有時候我覺得美國人挺幼稚,他們是這樣樂衷扮演救世主的一群,從不掩飾自己的慾望眼角眉梢寫滿野心,動不動就拿國旗當個事,星條旗恨不能插的滿世界都是。
好萊塢在屏幕前不厭其煩的把美國人裝扮成世界憲兵,全人類的精神支柱,恰是憑借了「heal the wrold」這樣的勇氣,《黑客》的筋骨救世主the ONE –NEO問世了。
三、百家飯-千種滋味:
1)我一直不贊成《黑客》是給全世界影迷的厚禮這種說法。先是有人站出來高呼:《黑客》不屬於文科生。我要補充的是:嚴格的說《黑客》系列屬於年輕人,屬於那一群年輕的電玩愛好者。
不是反感特效,但是《黑客》系列中美輪美奐的特效最終喧賓奪主,Neo成了配角或群眾演員多少有些失望,與其說觀眾們在觀看電影不如說一群玩家陶醉於電玩游戲中。這樣華麗的特效是奢靡腐敗的,避重就輕忽略了劇本情節甚至演員的演技(一件皮大衣、一幅墨鏡、一張面無表情的面孔?),我眼中電影輝煌的時刻已經悄然離去了,現在電影依賴特效如同魚兒需要水,如同《終結者》《哈利伯特》《指環王》《古墓麗影》,例如《終結者》中兩個機械人的打鬥甚為突出,觀眾的感覺如同嚼蠟(早不是雞肋)。
十年前我是懷著多麼激動的心情觀看《辛德勒的名單》啊!
過分的依靠特效和電腦製作對《黑客》本身就是個強烈的諷刺,人,究竟是不能離開機器的,哪怕一部電影。
2)沃綽斯基兄弟這對導演搭檔在有限的時間內試圖傳達灌輸太多的內容,《黑客》系列吸納了各電影屆的各個精英共同完成這理想。
武術指導袁和平重擔壓肩,屏幕上Neo、Smith扭扭捏捏白鶴梁翅,中國拳法講究:精、氣、神,我是一點都沒有看出來,當然這並沒有什麼大礙,時下流行暴力電影,《Kill Bill》《查理的天使》同樣讓女人同樣舞槍弄棒,電影中是不是應該加入:此電影純屬虛構,小朋友不可模仿!的字幕呢?
《卧虎藏龍》中余秀蓮望著懷抱中的李慕白懇求:給我一點希望!這就是我眼中的中國文化,她是綿延的,包含底蘊卻不抑揚於神色中的,不能揣測也不要妄圖將傳統的中國文化與其她交融。古文如此、詩詞歌賦如此、茶道如此、中國功夫也如此,除非高山流水、松鶴互映、白雲深處這樣的境界,中國功夫的精髓不能被好萊塢機械人理解並同化。
3)哲學理念的介入無疑是《黑客》成功的元素之一「波德里亞」「蘇格拉底」「柏拉圖」「莊子」「聖經」「宇宙起源說」等詞語在諸多在影評中頻頻躍入眼簾,其中有一篇影評的標題是:前文明世界的宇宙辯證。我絕對沒有批判他們的意圖,這些影評都寫的很好,有如墜深淵迷霧的錯覺。
《黑客》放映後,一位外國記者專門寫了一本書記錄並整理了電影涉及的哲學理念因此一拋走紅。影迷們驚呼:啊!這樣偉大的電影!電影加上了耀眼的光圈,電影中出現的門牌號對應的《聖經》告訴我們。。。。。。出現的車牌號《聖經》告訴我們。。。。。。主人公的名字揭示了。。。。。全世界因《黑客》系列掀起了哲學狂瀾。
如同深奧的電影一樣,影評們或教材或駢體文一樣深奧。
你會發現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受,黑客迷狂熱執著的不停迷惑、探索、發現,上綱上線怕是必然的結局(讓我聯想起了矩陣中被機械迷惑的99%的人)。電影終究不是教科書,不需要扮演傳教士的角色,倘若電影和觀眾都偏離了自己的坐標和方向,電影如何娛樂大眾呢!
四、結束?開端?
耐人尋味的是《黑客帝國三-革命》中出現的「革命」是復數形式:revolutions!
那暗示:革命(神話)剛剛開始,革命(神話)仍然要繼續(矩陣經過第六次升級,將更加強大,who is the next Neo?)!
《黑客》中有一句對白很經典:Neo,你要透過腐敗的肉身觀察本質!
電影永遠是電影!
震撼嗎?那也不過是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