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敦煌的觀後感

電影敦煌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9-02 07:11:30

Ⅰ 紀錄片敦煌 觀後感300字左右,不超350,速度發來!!!!!!!

找不到觀後感,但下面是資料,你可以參考參考。
紀錄片《敦煌》是中央電視台繼《故宮》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旨在記錄敦煌地區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深入揭示敦煌兩千多年來的文化內涵。攝像機對准敦煌和在這塊土地上曾經生活過的人們,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將那些被遺忘了的文明一一重新呈現在觀眾的視野中。主創人員力求奉獻一部全方位反映敦煌歷史與文化的文獻紀錄片,全面紀錄敦煌地區16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和散落其中的故事;全方位展現100年來敦煌學的學者對這個沙漠寶庫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成果。
據了解,紀錄片《敦煌》擁有大量獨家拍攝的鏡頭。在這部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敦煌研究院首次向世人展現了二十四座以往從未對外開放過的珍貴洞窟,極富歷史意義及美學價值。
該片是中央電視台繼《故宮》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力作,由《故宮》原班人馬打造,主創陣容強大。除了總導演周兵外,季羨林先生曾擔任該片總顧問,搖滾大腕張楚、何勇擔任了該片的音樂製作。許巍則為該劇演唱了主題曲。
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副主任梁建增表示:「《敦煌》歷經六年,是按照對得起敦煌,對得起歷史,對得起觀眾,懷著敬畏心和自豪感創作的一部紀錄片『大片』。作為中央電視台的『年度特別奉獻』在新聞頻道推出。」
據悉,該片已由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亞太地區購買,並也將在虎年春節期間在台灣地區播出。
《敦煌》總導演周兵表示,「關注歷史中的人,將是我們這次創作的重要視點。人,在我們這部紀錄片里,將是最重要的描述和解讀對象。」
據了解,《敦煌》在結構和表現手法上與《故宮》相比較再次大膽創新。在十集篇幅里,描述了十個人物的命運故事。對敦煌一千多年的歷史和生活有了生動的展示。有命運多舛的舞女程佛兒,寡婦阿龍,無名的小畫匠,商人沙拉,探險者斯坦因,敦煌守護者常書鴻等。力圖在為觀眾不斷創造視覺驚喜的同時,更多加入真實再現的手法,將故事片的一些成功元素有效的融合進來,增強紀錄片的觀賞性和趣味性,使節目在保持文化內涵的同時,更加充實、更能貼近觀眾。不僅僅是要告訴觀眾敦煌的歷史,更是要帶領觀眾乘坐時空隧道,回到屬於古絲綢之路的那片天空,再現發生在那裡的驚天動地的故事。
2009年的第十屆四川電視節上,紀錄片《敦煌》一舉在「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評選單元中奪得了「人文類評委會特別獎」。
同時,央視網將作為《敦煌》獨家官方方網站對《敦煌》節目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報道與解析,並有大型網路互動活動「敦煌游」火熱招募中,獨家推出《敦煌》精彩視頻片斷,讓廣大網友預先體驗《敦煌》的旖旎與震撼。

Ⅱ 夢回敦煌讀後感怎麼寫

夢回敦煌讀後感
如今電視里浮躁的東西太多,沉下心來認認真真做的片子很少,有些雖有誠意水平卻欠缺,有水平沒境界還是問題,總之想在電視上看到點好東西真難。大年初一到初十,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播放了紀錄片《敦煌》(10集),我一集沒落很認真看完了,很喜歡,總想寫點什麼記錄下來。

這幾年電視里經常會冒出一些大製作的東西,所謂大,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實在是生造出些大場面的`熱鬧,胡扯地糟蹋錢;還有一些投入大也確實有誠意,因製作者水平問題,出來的東西大而空洞、華而不實,用力過猛卻難打動人,再加上如今是個炒作的社會,萬事不離一個炒字,「震撼、終極」之類的宣傳詞鋪天蓋地(如果件件如是,人只怕早都被震到地球外面去了!)所以看電視的期望值真不敢太高了,不過記錄片《敦煌》的誠意、水平和境界還確實打動了我。
據說為了這部片子,5年裡攝制組先後9次深入敦煌,行程數十萬公里,拍攝素材近400盤磁帶,製作者為了充分了解敦煌的底蘊,多次與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及多位敦煌學者、研究人員進行文稿討論,再將這些徐徐反應出來,採用了一集演一個主要人物的表現手法,拍攝水平也不錯,高清攝像,很多畫面極美!關鍵的一點--境界如何呢?以前看敦煌的片子和文章,裡面常常會為流失的、損毀的文物痛心疾首,人一激動就難免不客觀,紀錄片的一大忌諱就是不客觀,不過《敦煌》製作者的歷史觀是以前很少看到的,這部紀錄片很平靜、如涓涓細流緩緩地去講一些故事,帶給人的不再是恨,而是感動。
片子的定位很恰當,沒有想把自己宣傳成大製作的東西,而且很少有特別正式的記錄片會用許巍的歌聲來做主題曲,雖然《悠遠的天空》是個老歌,但放在這個片子的片頭很合適,悠遠、空靈、虔誠的歌聲正是這部片子想向人傳達的感覺。片頭中製作者的名字在顯現片刻後即化作了沙被風吹走了,一下子讓我心裡湧上了淡淡的悲傷,敦煌以及我們和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化作沙被風吹走……

Ⅲ 敦煌數字電影觀後感600字

看了第一集的唯一感覺,就是悲憤和痛心。王道士發現了這個塵封百年的寶藏,上報官府,卻無人對此感興趣。倒是外國人千里迢迢來到敦煌,僅用了些許錢財,便將許許多多珍貴的經卷帶到異鄉。等到國人意識到敦煌的重要性,而命當地官員將剩餘經書護送至京時,居然只用馬車裹草席,遺失不計其數。相比之下,斯坦因和伯希和等所謂外國盜竊者倒是用箱子精心護送。心寒啊~~~。更甚者,抵達京城後,貪官居然中飽私囊,將僅存的經書部分藏於家中,還為了不被發現,將如此貴重的珍寶一撕為二。悲憤啊~~~。
「所藏經書和壁畫,以英國者為多,法國者為精,俄國者為雜,日本者為隱為秘,中國者為散為亂」。看到這里,我覺得,我不認為那些外國人是盜竊者,騙子,我覺得他們是在代表中國妥善保存這些精品。如果沒有他們,這些珍貴的東西只會被忽視,被遺失,被破壞。只是現在如果我們想看這些真品,要大老遠跑到大英博物館,法國國家博物館等去看,唉~~~ 這是不是一種債呢?人家千里來拿,我們國民要用千里去觀來還...
說王道士是罪人,是沒有遠見的小農民,這不公平。他為敦煌守了7年,沒有得到絲毫贊賞或報酬,這是灰常令人傷心和氣餒的。當這個淳樸善良的農民,遇到知音,不管他們是出於真心或為達目的,但他總覺得這些他發現的東西終於有價值了。不怪他,不怪他,呵呵!

Ⅳ 觀看敦煌莫高窟有什麼觀後感

去了莫高窟必看二號博物館,介紹壁畫怎麼看,古人的智慧,一個很有歷史底運的地方,中國的驕傲

Ⅳ 敦煌數字展廳莫高窟電影觀後感400字

敦煌莫高窟觀後感
初次來西北,對於這里的風土人情很是陌生,只覺得這里的一切都很純朴,大氣而不張揚。而對於敦煌,對於莫高窟,更是讓我神遊已久。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從敦煌市出發,趕到河西走廊西端,鳴沙山東麓,岩泉西岸的莫高窟。路上聽導游介紹,對莫高窟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我國的三大名窟中,莫高窟最為著名,它氣勢宏偉,內容豐富。石窟群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多米,創建於公元366年,由於自然風化和人為的破壞,迄今保存多種類型洞窟735個,歷時1600多年。

走入景區,首先進入視野的是郭沫若的「莫高窟」匾額,沒有誇張的宣傳,沒有刻意的造作,莫高窟在無聲無息中給人帶來了震憾和沖擊。進入每一個洞窟細細品味每尊佛象和雕塑的韻味,彷彿展現在面前的不是那冰冷的山石,而是活生生的歷史。我更驚嘆這鬼斧神工,儼然置身於美倫美奐的世界中,置身於「飛天」、「反彈琵琶」的絲路花雨中。

莫高窟的規模看似並不是很大,但是要想品味到它一點一滴的內涵,不僅要花費許多的時間,更要傾注些許精力。初到這里,雖然是「淺嘗輒止」,但我確為雲崗宏大的氣勢、精湛的雕工和絢麗的彩繪所嘆服。可惜有相當部分已經被風化和破壞,1600年的風霜,洞窟沒辦法守住永恆,但正是這一切才組成了現在的充滿了蒼桑感和成就感的莫高窟。站在深遂的洞窟中,我苦思冥想:歷史是什麼?少不更事時以為是文字圖片,再以後就以為是經驗教訓,現在才知道它都不是,也都是。有莫高窟一樣經過沉澱的事物都是歷史。洞窟的佛像站得高,見得多,可是它卻在歷史的過往中保持著一貫的沉默,象塵埃一樣,淡化著自己的存在,在更為深遠的歷史長河中顯現著不可磨滅的光彩。

Ⅵ 敦煌莫高窟觀後感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河畔,始建於366年,經歷了十六國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敦煌莫高窟觀後感,歡迎閱讀。

敦煌莫高窟觀後感一

8月2日早上,我們一行人坐車來到莫高窟,遊人真多呀,我們等了好長時間才買到票。

進去之後,導游發給我們每人一個講解器,因為窟太大,講解的聲音小,為了聽清並且不互相干擾,就採取了這個措施。

導游告訴我們: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沿著小路進了一個洞窟,這個洞窟真大,裡面有五僔佛像,洞窟壁上畫著精美的壁畫。頂部壁畫是彩色的飛天,洞窟四壁畫了千僔小佛像,畫工十分精緻,整齊。這次我們一共參觀了十個窟,最著名的是第十七窟——藏經洞。這個窟雖然小,但出土文物有5萬多件,大部分流失到國外,中國僅僅留下了8000多件文物,非常可惜。

回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古代人民真是聰明絕頂,這么高的洞窟,居然還能上去塗畫顏料,創造出那麼多精美的壁畫,並且塑造了高大雄偉的佛像,這可是現代人都難辦到的事情啊!古老的中華文明就是靠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創造出來的。

敦煌莫高窟觀後感二

《莫高窟》這篇課文讓我們了解到了敦煌莫高窟坐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這里保存著兩千多尊個性鮮明,形態各異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仙女們「有的臂跨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波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拂,漫天遨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那行雲流水般的優美姿態,讓我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只會的結晶和偉大的創造力,感受到了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輝煌。

我喜歡《莫高窟》這篇文章,那是因為其結構嚴謹,做到了首尾呼應,條理清楚;作者為了使文章語言生動優美,大量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還多處採用了整體描寫和局部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如:課文第2自然段,作者先以排比句式對彩塑來具體描寫,讓人感覺其規模宏大,然後抓住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尊彩塑來進行局部描寫,「有一尊卧佛長達16米,他側卧著,眼睛微閉,神態安詳。」這句話便寫出了其彩塑的特點。這樣把整體描寫和局部描寫結合起來,不禁讓人感受到莫高窟的宏大,有感受到了其藝術的瑰麗

課文《莫高窟》不禁讓我體會到「藝術寶庫」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而且增強了我的民族自豪感。我為中華民族而自豪!

敦煌莫高窟觀後感三

歷史的浪潮一尖高過一尖,狠狠的拍打著那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夕陽久久的掛在莫高窟的牆頭,不忍離去。彷彿要為我們證明什麼,又好像要為我們哭訴什麼。是啊,他是當年不公平交易的唯一見證,他是當年那丑惡嘴臉和那呆滯表情的唯一見證。

攔車的人最終沒能攔下,瘦馬踏過他同樣瘦弱的身體,他沒有流淚,只是默默的看著遠去的馬車和那茫茫黃沙頂上依舊孤單的殘日。久久,沙漠中留下了兩道淡淡的車轍。一場雨,什麼都沒有了,曾經的歷史,曾經的騙取,全被這場雨沖刷的乾乾凈凈,雨過天晴,卻留下了層層的屈辱。王道士的塔依舊佇立在莫高窟的空地上,歷史的浪潮曾經道經這里,可沒有沖刷掉臭道士身上的污漬,也沖刷不掉。無數仇視的目光,一個受傷民族流血的傷口,在他看來,很無所謂。他很委屈,很茫然。是啊,他不過是一介平民,一個畏畏縮縮的農民。莫高窟慘白的洞壁顯得刺眼,誰又能想到那厚厚的石灰下是幾千年民族智慧的結晶,地上那扭曲的泥人讓人心碎,誰又能想到那滿是裂縫的泥巴是幾千年民族藝術的精髓。而王道士只是用手抹了一把汗,憨憨的笑著,卻不知手上的.石灰粘到了臉上,現在自己是個花臉的罪人。

珍貴的國寶文物,瑰麗的五千年文化,就這樣渺無聲息的漂洋過海,到達了東京,彼得堡,倫敦,巴黎。沒有任何人阻攔,沒有經過所謂的邊關,沒有經過檢查,徑直飛到了國外。只有王道士滿臉的笑容,與那腰帶上綁著的沉甸甸的銀袋在外國人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道士終究是道士,農民終究是農民。在哀嘆文物流失的同時,不禁又慶幸國寶流到了國外,否則,不過是再多出滿地的破磚爛瓦,多出滿洞的石灰。歷史的天空依舊黑暗,只有那慘白的日光無力的照射著王道士的圓寂塔。秋風穿過密密的叢林,卻在這里駐足了,似乎想看清墓碑上的歷史,銘記這個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專家們來來往往的穿梭於莫高窟,無奈的用拳頭捶擊著那個塔,但是那個道士卻在一旁冷笑「我已經死了,你再用力也無所謂。

歷史沉默了,久久,敦煌的石窟中才漸漸傳出一聲哀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中國。

Ⅶ 紀錄片敦煌 觀後感300字左右,不超350,速度發來!!!!!!!

摘要 剛看了大型紀錄片《敦煌》,很震撼很痛心,也為古老的中國人自豪。習慣了看娛樂節目、偶像劇、時尚八卦,再次接觸這些有深度的東西,我被深深的觸動了。這些久遠而深厚的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瑰寶,也是我難得的精神滋養。跟隨歷史的腳步我不時的陷入深思,深深的被吸引。記得以前上學時和剛工作時業余常讀書,可不知何時看的書越來越少,越來越「時尚」,與經典無緣,與靈魂無關,沒深度很浮躁。讀的書浮躁了,人也跟著有點迷茫和浮躁了。最近,已經開始讀有深度的報紙,關心國家大事,工作生活再次度過迷茫,找到了新的方向、希望和快樂,很充實。人生是一次次的迷茫,又一次次的清醒,在這迷茫與清醒的輪回里,感謝有家人朋友始終相伴,感謝有書籍穿越時空的點撥,感謝有類似「敦煌」的精神滋養,感謝時間撫平一切傷痕沉澱智慧人生!

Ⅷ 敦煌莫高窟觀後感60字

並未真的做到數位化的功能,影片介紹標榜耗費巨資,卻沒有巨資的品質跟內容,總之,虛晃一招,加上旅客到後觀看影片,對敦煌洞窟的內容並沒有多少幫助,只有浪費時間跟浪費金錢。

Ⅸ 敦煌數字電視觀影讀後感

以下是讀後感寫作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報閱讀文章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過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文章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閱讀全文

與電影敦煌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難兄難弟改編電影 瀏覽:739
尋龍訣鬼吹燈愛情電影網 瀏覽:528
看中主角說實話賣房子電影 瀏覽:505
微電影輕音樂 瀏覽:724
十大絕版老電影免費 瀏覽:271
主角變丑的電影 瀏覽:537
電影院椅模型 瀏覽:485
dj電影完整版 瀏覽:767
電影女演員叫毛什麼的 瀏覽:279
台灣電影啟航 瀏覽:765
電影演員余浩明 瀏覽:656
催人淚下的電影愛情 瀏覽:388
關於出馬仙的電影名字 瀏覽:336
中國演的鯊魚電影大全 瀏覽:835
德陽電影院買票 瀏覽:357
電影勇敢的心女主角照片 瀏覽:248
大胸寡婦電影 瀏覽:786
樂高幻影忍者大電影中英 瀏覽:573
布魯克林電影經典圖片 瀏覽:650
查理九世電影為什麼不上暎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