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新開嶺之戰電影完整版

新開嶺之戰電影完整版

發布時間:2022-09-01 10:53:00

Ⅰ 新開嶺戰役的介紹

1946年10月下旬,東北國民黨軍為實現'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集中8個師分三路向南滿地區的東北民主聯軍發起全面進攻,企圖摧毀南滿解放區。至10月26日,侵佔輝南,金川,桓仁,安東(今丹東)等城。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為打破國民黨的進攻,保衛南滿解放區,以南滿兩個縱隊及廣大地方武裝,採取內線殲敵為主,內外線緊密配合的方針,抗擊國民黨軍的進攻。自10月31日至11月2日,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在遼寧寬甸縣西北之新開嶺地區,殲滅來犯之8900餘人,其中俘5800餘人,首創東北民主聯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國民黨一個整師的範例。

Ⅱ 歷史上的新開嶺戰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國軍為了全面佔領東北,發動了全面北上戰略計劃,我軍為了打破國軍的進攻,我軍第4縱隊為了掩護友軍便把敵人誘騙到了新開嶺一帶,此役全殲敵人25師8000餘人。

Ⅲ 新開嶺戰斗殲滅了誰

1946年10月下旬,東北國民黨軍為實現其「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集中8個師分三路向南滿地區的東北民主聯軍發起全面進攻,企圖摧毀南滿解放區。至10月26日,侵佔了輝南、金川、桓仁、安東(今丹東)等城。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為打破國民黨軍的進攻,保衛南滿解放區,以南滿兩個縱隊及廣大地方武裝,採取內線殲敵為主,內外線緊密配合的方針,抗擊國民黨軍的進攻。自10月31日至11月2日,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在遼寧省寬甸縣西北之新開嶺地區,殲滅來犯之國民黨軍第52軍的第25師8900餘人,其中俘5800餘人,首創東北民主聯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國民黨軍一個整師的範例。
1946年10月中旬,東北剿總杜聿明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的戰略,決心首先集中兵力消滅南滿民主聯軍,企圖將南滿3縱,4縱壓縮到鳳城,安東地區加以殲滅,得手後,北上再與北滿主力決戰,從而拉開了新開嶺戰役的序幕。
此次戰役,杜聿明集中了國軍8個師的主力,分兵三路向民主聯軍南滿解放區進攻,作戰部署如下:右翼兵團「新六軍(轄第十四師,新編第二十二師之一團、欠第二零七師)、配屬第六十軍之第一八四師、保安第十支隊)」由海城沿海大(孤山)公路兩側,以廣正面擊破當面之敵,攻佔岫岩後,分向庄河、大孤山攻擊前進,與中央兵團連系,將敵包圍殲滅。中央兵團「第五十二軍(轄第二師、第二十五師、第一九五師),配屬保安第一、第六、第十一支隊──爾後增加第七十一軍之第九十一師)」以主力與右翼兵團連系,由本溪沿沈安鐵路、經連山關向鳳城、安東攻擊;第二十五師之一部,由清河城經賽馬集,迂迴連山側北,爾後即沿沈安路以東地區前進,掩護主力側背;另一部及第一九五師由新賓分向桓仁、通化攻擊,牽制該方面之匪軍,使主力作戰容易。左翼兵團「新一軍之新編第三十師,配屬第六十軍之第一八二師之一部」由柳河向當面之匪佯攻,使中央兵團作戰容易,並相機協力收復通化。預備兵團「新編第二十二師欠一團)位置於海城附近,隨戰況之進展,適時策應各兵團之作戰。

Ⅳ 新開嶺戰役的戰爭之初

面對國軍的的兇猛而迅急的攻勢,南滿根據地倉促迎戰,19日,國軍到了家門口,打,是背向南打,還是背向東打,是正面阻敵,守據城市,還是轉到敵人側翼,機動作戰的問題擺到了南滿軍事領導面前,背向南正面迎戰, 勢必全線迎戰,分散兵力,於我不利,向東可利用地形優勢,部隊亦可集中兵力 打擊敵人,在東總的一再強調不要分兵,要集中兵力的嚴令下,遼東軍區關於4 縱隊的集中兵力運動殲敵作戰方針終於於19日下達,電話通知12師可以只堅守摩天嶺三天,而後轉入側後待機殲滅敵人,但事與願違,民主聯軍低估了國軍的攻擊精神,10月20日拂曉,國軍2師利用迂迴戰術攻佔天險摩天嶺,連山關也是岌岌可危,原定阻擊敵人3天的34團,36 團不得以撤出陣地向賽馬集集中,激戰中,36團參謀長張彥川犧牲。20日下午,情況繼續惡化,敵25師陸續攻佔了小市,鹼場,直奔11師駐地賽馬集撲來,像一把鋒利匕首直向4縱側後插來,敵人來勢如此之猛,攻擊效率如此之高是遼東軍區沒有預料到的,迫於無奈決定以4縱打擊中路之敵,掩護遼東軍區向臨江轉移,為了爭取時間,4縱決心集中兵力就近打擊國軍25師,決定由11師31團守住分水嶺陣地,先堵住25師,爭取時間保障12師主力和縱隊直屬隊向賽馬集以南的新開嶺一帶集結,12師盧燕秋師長率領35團沿安沈線正面邊打邊走,遲滯國軍2師前進,掩護後方機關轉移,餘下34,36團向新開嶺隱蔽集結。23日黃昏,經過兩晝夜的戰斗,國軍25師突破了民主聯軍的分水嶺陣地,攻佔賽馬集,師長李正宜留下了2個營駐守賽馬集,屏障本溪,主力向鳳城推進 ,其他兩路國軍亦向安東靠攏,為了將25師拉回來,4縱11師,12師決心趁賽馬集敵人立足未穩,威脅25師後方,集中11、12師和遼東軍區警衛團一部(2個營) 共約5個團的兵力加上縱隊炮團的9門野炮配合下,以5:1的優勢,24日深夜攻擊賽馬集,並與25日攻佔賽馬集,留守部隊梁濟民部見勢不好,有被圍殲的危險,便率部放棄賽馬集突出民主聯軍重圍,向小市轉進,此仗國軍損失200餘人,賽馬集的失去,使25師失去側後依託,並且本溪,撫順門戶大開,考慮到後方補給,25師不得不回師救援,民主聯軍適時的放棄賽馬集,決心在賽馬集西南山谷決戰,國軍重新奪回了賽馬集,依照上級長官命令繼續向寬甸進軍,27日,民主聯 軍在賽馬集西南30餘里的雙嶺子集中11師3個團,12師2個團向國軍發起攻擊,激戰一晝夜,,進展極不順利,打不動敵人,在俘虜口中得知,原屬52軍預備隊的75團和賽馬集殘部已經於27日黃昏歸建25師,這樣國軍就不是預先估計的5000人,而是3個團完整建制8000人,4縱又不得不退出戰斗,重新部署計劃,決定將敵人誘至新開嶺,調集10師,集中主力加以殲滅。

Ⅳ 新開嶺戰役有人知道么

1946年10月中旬,東北剿總杜聿明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的戰略,決心首先集中兵力消滅南滿民主聯軍,企圖將南滿3縱,4縱壓縮到鳳城,安東地區加以殲滅,得手後,北上再與北滿主力決戰,從而拉開了新開嶺戰役的序幕。

1946年10月下旬,東北國民黨軍為實現「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集中8個師分三路向南滿地區的東北民主聯軍發起全面進攻,企圖摧毀南滿解放區。至10月26日,侵佔輝南,金川,桓仁,安東(今丹東)等城。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為打破國民黨的進攻,保衛南滿解放區,以南滿兩個縱隊及廣大地方武裝,採取內線殲敵為主,內外線緊密配合的方針,抗擊國民黨軍的進攻。自10月31日至11月2日,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在遼寧寬甸縣西北之新開嶺地區,殲滅來犯之敵8900餘人,其中俘5800餘人,首創東北民主聯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國民黨一個整師的範例。
11月2日是對交戰雙方性命攸關的一天。經過兩晝夜的戰斗,被圍困的25師早已彈盡糧絕,全沒有當初的驕橫氣焰,兩天兩夜的鏖戰下來,師長李正宜也有些支撐不住了,再也不敢輕舉妄動,決定固守待援,下面的部隊全靠飛機空投彈葯支撐,民主聯軍攻擊部隊亦極為疲勞,主攻的10師28團因為傷亡過大,進展緩慢,有的戰斗人員擅自脫離戰場。外圍局面也呈復雜化發展,國軍增援部隊已經進至雙嶺子地區,正在向新開嶺前進,離新開嶺只有10個小時的路程,態勢極為不利,4縱領導經過商討,認為我困難,敵更困難,必須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利用剩下的10個小時殲滅敵人,否則前功盡棄,對遼東整體戰局不利,正在沿鴨綠江向臨江撤退的後方機關處境也會更加危險,即使犧牲自己也要消滅25師,決定破釜沉舟,同25師拼到底。事後看來,民主聯軍這一頗具勇氣的決定是勝敗的關鍵,可能跟4縱的主力是山東人有關,連日的鏖戰,激發了山東人的倔脾氣,至於自己的安危卻是不顧了。經過商討,作出以下決定:老爺嶺為全局的關鍵,決定將作為預備隊30團拉上去。集中縱隊和師的炮兵火力,集中轟擊老爺嶺的碉堡。掩護我10師強攻,11師、12師從側後積極配合,於2日拂曉前發起總攻。縱隊司令員胡奇才,縱隊政委彭嘉慶,副司令員韓先楚等領導同志分頭下到部隊,加強指揮,胡司令員、彭政委到10師指揮所,與10師師長杜光華,政委葛燕璋等同志一起在陣地上指揮部隊。2日清晨,總攻發起,民主聯軍10師30團的兩個營向老爺嶺西北、正北側翼發起攻擊,正面攻擊的10師28團在師作戰科長段然組織下重新發起攻擊,4縱的炮兵團吸取了前兩天的教訓,集中重迫擊炮和榴彈炮向敵人轟擊,在民主聯軍的優勢火力攻擊下,8:30,老爺嶺終於拿下,千里駒再也支持不下去了,全線崩潰。李正宜先是率部向南突圍,被11師堵回。又向潘家堡子突圍,又被12師堵回。10師、11師、12師四面圍攻,25師再也組織不起有效的防禦了,被壓縮到河套里,至10:30被全部殲滅。師長李正誼被俘, 副師長段培德、73團團長李公言等負傷被俘,74團團長董魁武、75團團長趙振武等戰死,突圍而出的官兵不足兩千五百,於鳳城附近整補。
新開嶺戰役,四野戰史統計:民主聯軍總計殲敵8000人,俘國軍少將師長李正宜以下5000人,繳獲步槍,輕重機關槍,戰防槍沖鋒槍短槍共2887支(挺) ,山炮、戰防炮、機關炮、速射炮117門,汽車3輛、裝甲車4輛,電台13部,各種彈葯100餘萬發,4縱傷亡2128人。

Ⅵ 胡奇才的戰斗

「胡奇才,真勇敢,帶領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個翻譯官。」這是當年曾流行於臨朐冶源的民間小調,七八十歲的人很多還能哼上幾句。冶源鎮,位於臨朐縣中部的交通要道,是歷來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1938年日軍侵入臨朐後,隨即佔領並駐守冶源。抗日戰爭後期,八路軍對敵人展開全面反攻。1945年6月18日,八路軍魯中部隊解放盤陽村,19日,解放七賢村,20日,包圍了冶源。
攻克冶源,會使臨朐城的日軍失去南面的屏障,八路軍可直接威脅臨朐城。因此,八路軍魯中軍區對冶源戰斗極為重視,派參謀處處長胡奇才赴前線指揮。參戰部隊除了魯中軍區主力部隊外,臨朐縣地方抗日武裝也參加了戰斗。這時,駐守冶源的是偽軍潘樹勛部的一個中隊,共300餘人。八路軍包圍冶源後,守軍接二連三地派人到臨朐縣城向日寇求援。但當時臨朐城裡的日寇只有30餘人,接到情報後,他們感到情勢緊張,便向駐在益都的日軍大隊部求援。1945年6月20日下午,駐益都日軍派中隊長日高,帶領二三十人趕到了臨朐縣城。21日早飯後,日軍30餘人、偽警軍300餘人,由臨朐城向冶源增援。敵人增援,是意料之中的事,八路軍早已作了打援的部署。當日偽軍走到距冶源還有兩公里的石河時,受到了八路軍伏擊。當偽軍先頭部隊渡過河,日軍行進到河中心時,八路軍突然發動攻擊。日軍對突如其來的襲擊毫無准備,亂作一團,企圖組織後撤,卻被截住了退路。日軍匆忙向石河南岸的一片葦園逃去,不料這正好闖入了八路軍的伏擊圈,遭到猛烈火力的殺傷。頃刻間,33名日軍全被擊斃,趴在水坑裡的敵翻譯官乖乖當了俘虜。被截在河北岸的偽軍,見日軍被殲,拚命向北逃竄,在窪子村一帶被全部殲滅。戰斗結束後,胡奇才將日軍屍體集中在一起,攝影留念。
八路軍殲滅增援的日偽軍後,接著冒雨進攻冶源守敵。冶源偽軍憑借堅固的防禦工事和滂沱大雨,負隅頑抗。八路軍一面組織力量攻擊,一面利用在石河打援中抓獲的翻譯官到陣前喊話,瓦解敵人鬥志。在勸降無效的情況下,八路軍發動了總攻擊。戰士們冒著瓢潑大雨,在火力掩護下,越過塹壕,將圍牆炸開了一個大口子。戰士們沖進圍牆,與敵人展開了激戰,將敵人全部殲滅。
冶源戰斗,規模不大,但打的巧,擊斃日軍多,是抗戰中運用「圍點打援」戰術的典範戰例。 初進東北 沙嶺受挫
1945年11月,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奉命率部挺進東北,親自點名要時任山東軍區第3師副師長的虎將胡奇才隨行。到達東北後,胡奇才向南滿軍區(後改稱遼東軍區)司令員蕭華報到,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副司令員。1946年2月,遼東軍區的部隊進行調整,胡奇才任第4縱隊副司令員。
1946年1月20日,廖耀湘指揮的國民黨新6軍在秦皇島登陸,向遼東軍區瘋狂進攻,企圖奪取遼陽、鞍山和營口等城市。新6軍的「王牌」新22師,擔任先鋒,一路連陷盤山、台安、遼中等地,屯兵遼河北岸,前鋒66團和教導營竟然大膽挺進到遼河南岸,駐守沙嶺村。遼東軍區決定調集3、4縱隊兩支主力,集中7個團的優勢兵力殲滅沙嶺之敵,殺一殺全美械裝備的新6軍的威風。
當時胡奇才主管縱隊炮兵。解放軍到東北後,接收了日本關東軍的一批武器。4縱組建了一個炮兵團,共有日式山炮9門。雖然這與日後東北野戰軍鼎盛時期將近1000門各式火炮的規模相比算不得什麼,但在當時的胡奇才看來,這已經是闖關東發大財了。胡奇才忘不了長征時期,中央紅軍只有兩門山炮,還在敵人重兵追擊下丟棄。他對打贏這一仗滿懷信心:抗戰時期,部隊只靠步槍和刺刀就能打敗日偽軍,有了重炮,還怕國民黨軍?事實證明胡奇才輕敵了,他面對的是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新6軍名列國民黨軍「五大主力」,而且是五大主力中的主力。以往人們通常認為整編74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事實上,作為二戰中國駐印軍的新1軍和新6軍,戰鬥力要比整編74師更強:他們接受美式訓練的時間更長,官兵素質更高,裝備也更好。在新6軍的3個師中,新22師號稱「虎師」,戰鬥力首屈一指,以「天下第一師」自詡,驕橫狂妄。該師66團附教導營進駐沙嶺村後,立即按照美軍戰法構築野戰工事。敵人的工事修得非常堅固,不僅挖得深,而且呈縱深配置。敵66團團長面對東北民主聯軍優勢兵力的包圍,並不慌張,宣稱:「不用援兵,我一個團打他一個軍。」2月17日,解放軍發起了沙嶺戰役,胡奇才親臨戰陣指揮。當時,解放軍剛剛從抗戰時期的游擊戰向運動戰轉變,官兵還不善於打正規戰。炮兵沒有經過實戰訓練,許多炮彈飛過敵人頭頂;步兵沖鋒也沒有隊形。相反,敵人的炮火非常准確,美式機槍和沖鋒槍構成熾烈的火網,火焰噴射器在雪地掃出一條條火龍,給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盡管解放軍戰士英勇無畏,仍未能攻下沙嶺村。此戰,解放軍殲敵674名,自己傷亡2159名,並且大都是抗戰時期的老骨幹。
這一仗使胡奇才終身難忘。他意識到,像新6軍這樣的國民黨美械部隊不僅裝備精良,受過美式訓練,而且抗戰期間與日軍打過硬仗,與在山東遇到的那些對日寇望風而遁的國民黨軍大不一樣。胡奇才明白,要戰勝這樣的強敵,不能有僥幸心理,必須培養部隊打正規戰的本領,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扎實地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沙嶺之戰後,解放軍於1946年2月21日放棄遼陽,隨後進行了三保本溪戰役。戰役結束後,胡奇才在1946年5月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司令員。
當機立斷 誘敵入伏
1946年夏季,東北戰場大戰再起,國民黨軍憑借火力和空軍的優勢,攻陷四平,進占長春、吉林,解放軍被迫撤過松花江以北。10月,杜聿明親統大軍分三路向遼東軍區發動進攻:左路是新1軍,右路是新6軍,中路是52軍。新1軍和新6軍全部美械裝備,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的佼佼者。52軍也是國民黨軍隊中的一支勁旅,它雖是半美械化軍,但戰鬥力並不差,有人稱其為國民黨軍「第六大主力」。
敵人十萬大軍來勢洶洶,妄圖將南滿「一鼓盪平」,把東北民主聯軍「拱進鴨綠江喝涼水」。此時4縱的全部兵力只有1萬多人,兵力對比懸殊。在強敵進攻面前,胡奇才沒有機械地執行上級分兵阻擊的命令,而是將手頭的力量集中成一個拳頭,准備設法打掉敵軍的一路部隊,挫其鋒芒。由於新22師已遠遠殺往大連方向,於是胡奇才決定殲滅中路敵軍的52軍25師。
這一決心異常大膽,直至今天仍讓軍史學家們驚嘆不已。52軍25師是國民黨軍隊中一支極負盛名的部隊,在抗戰前的十年內戰中,這個師表現得十分兇悍,國民黨軍名將關麟征、杜聿明曾任過該師的正副師長。在所有曾與紅軍作過戰的國民黨部隊中,該師可說是「戰績」最大的部隊。1936年紅軍渡河東征時,就是由於受到關麟征25師的阻擊,被迫退回陝北。1936年10月底,紅四方面軍主力渡黃河西征,也是25師搶佔了渡口,將紅四方面軍主力一切為二,使之僅有一半兵力能渡過黃河組成西路軍。陝北根據地的創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名將劉志丹也是在與該師的作戰中陣亡的。抗戰爆發後,25師擴編為52軍,關麟征任軍長。該軍在抗戰初期打出了聲威,尤其在台兒庄之戰中重挫日軍。日軍曾對52軍有過這樣的評價:「關麟征的一個軍應視為普通支那軍的十個軍。」蔣介石有一次在對國民黨中央軍軍官們訓話時說:「中國軍隊如果都像52軍那樣,打敗日本人是不成問題的。」25師一直是52軍的主力,以在作戰中敢於大膽機動、迂迴穿插而得了個綽號「千里駒」。
在這次「進剿」中,該師目空一切,進攻勢頭很猛。胡奇才決心利用25師的驕橫,將它從敵軍重兵集群中誘出來,一舉打掉。「挖出來,打掉它!」胡奇才的決定令4縱將領們大吃一驚。此時4縱已經與國民黨新6軍、71軍等精銳主力多次交手,深知敵美械部隊火力強大、作戰兇猛,不容易一口吃下去。此時正值四平失守不久,東北形勢正陷於冰點,敵軍氣焰囂張,到處奪城佔地;解放軍一路撤退,甚至准備放棄哈爾濱和齊齊哈爾。這時胡奇才以手頭的1萬兵力居然敢對10萬敵軍殺回馬槍,要吃掉敵人一個師,實在令人吃驚。「那可是25師!」4縱政委彭嘉慶盯著胡奇才,彷彿他不知道這一點,「你下決心了嗎?」「砸鍋賣鐵,這仗也得打!」胡奇才將地圖推到彭嘉慶面前,指著25師的突出位置:「老兄,你看看,這仗能夠打!」
彭嘉慶足足研究了半小時地圖,才抬頭征詢副政委歐陽文、參謀長李福澤的意見。兩人都同意司令員的意見。戰爭年代的解放軍將領們,都是久經考驗、富有膽識的指揮員。彭嘉慶最後下了決心:「我支持老胡。這一仗不打則已,打就要打好。此戰成功,必定震動天下,給毛主席報個喜!」
胡奇才採取「圍點打援」的戰法,在1946年10月24日集中5個團的優勢兵力圍攻賽馬集,殲滅了25師留守此地的兩個營。敵25師師長李正誼急率主力回援。27日,該敵到達雙嶺子地域,胡奇才指揮部隊將25師團團包圍,企圖將其一舉殲滅。「千里駒」名不虛傳,果然能戰。綽號「李大麻子」的師長李正誼提著一挺機槍四面督戰,指揮部隊頑抗。打了一天,東北民主聯軍進展甚微。胡奇才親自審問俘虜,得知25師的75團已經歸還建制,使該敵由原估計的不足兩團人馬變為三團之眾,兵力達8000餘人,而東北民主聯軍兵力不足1萬,力量並不佔優勢。顯然,從雙方的兵力對比來看,並不符合毛主席制定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似乎應該放棄這場作戰,另尋殲敵良機。
但是胡奇才絕不輕易讓這個已經抓到手的「千里駒」逃脫。他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果斷決定:將25師誘往一個更有利的殲敵戰場--新開嶺地區, 同時調4縱副司令韓先楚率領另外3個團來援。他一面急電韓先楚,讓他率部火速趕來;一面指揮部隊佯敗撤退,將敵軍誘往新開嶺。李正誼果然中計,率所部在後面窮追。1946年10月31日凌晨,韓先楚率領的3個團趕到了預定地點。東北民主聯軍在新開嶺地域設下埋伏,集中8個團的優勢兵力將25師全部包圍在這里的狹窄山谷地帶,展開了圍殲「千里駒」的大戰。
決戰新開嶺 力擒千里駒
「千里駒師」被包圍後迅速搶佔了戰場的制高點--老爺嶺連同周圍的幾座高地,據險防守。老爺嶺十分陡峭,滿山是尖銳鋒利的山頂紅和刺槐,山頂還有以前日軍修築的碉堡工事,加上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解放軍的攻擊異常困難。李正誼在山頭部署了一個團的兵力,居高臨下地壓制著解放軍。進攻部隊打了兩天兩夜還沒能拿下老爺嶺。這時包括新22師在內的敵各路援兵,已經從南、北、西三個方向撲來,最近的距離戰場只有10小時路程。1946年11月1日晚,4縱黨委在一個小木屋裡召開會議,最終決定了新開嶺戰場的局勢和幾萬將士的命運。會上,有人見久攻不下,部隊傷亡太大,於是主張撤退,免得被敵人包了餃子。
「撤?往哪裡撤!」胡奇才堅決反對。這幾天的較量,使他進一步看清了敵25師。這是一支兇悍能戰的部隊,如果部隊撤退,這個「千里駒」一定會緊咬住屁股不放,部隊攜帶著大批傷員,很難擺脫敵人。他預感到,一旦撤退,後果不堪設想。「給我打,打下去才有出路!」胡奇才說。政委彭嘉慶和素有「好戰分子」之稱的副司令員韓先楚堅定地支持胡奇才打下去。胡奇才下令:將預備隊全部拉上去,警衛員、炊事員、輕傷員統統上陣,一定要殲滅25師!
縱隊的幾位主要領導全部下到師團,胡奇才和彭嘉慶來到了位於主攻方向的10師,直接指揮奪取老爺嶺。胡奇才命令:10師28團擔負正面攻擊,團長政委帶突擊連沖鋒,參謀長帶尖刀排沖鋒,有進無退,一定要拿下老爺嶺。同時,全縱隊所有炮火集中轟擊老爺嶺,山炮連將炮拆開扛上山去,直接對著碉堡轟擊。1946年11月2日拂曉,在強大炮火支援下,東北民主聯軍向老爺嶺展開了新一輪攻擊。指戰員們前仆後繼,28團參謀長李書軒在率尖刀排突擊時英勇犧牲。敵人到底抵擋不住如此凌厲的攻勢,老爺嶺終於被拿下來了。奪取了老爺嶺,俯瞰周圍敵軍固守的山頭,敵軍的一切動靜盡收眼底。李正誼在老爺嶺失守後,立即組織了一個加強團准備反攻。2000人的敢死隊在寒冬大雪裡脫光上衣,上好刺刀,聽著李正誼親自作動員,急吼吼地發誓要奪回老爺嶺。這一切都落入了胡奇才的望遠鏡里。
胡奇才到東北後,虛心向蘇聯學習現代戰爭的經驗,奉行大炮兵主義的蘇軍向他宣傳「戰爭之神」的威力。胡奇才很快對火炮入了迷,短時間內就成了炮戰的行家裡手。此時,4縱炮兵團不僅有山炮,還有野炮和榴彈炮,炮兵作戰技能有很大提高。
胡奇才發現25師正在進行突擊前的動員,立即命令縱隊炮兵團和各師的炮兵營向正在狂吼亂叫的敵步兵猛烈轟擊,他親自指揮縱隊炮團。4縱的炮兵打得又快又准,2000多敵軍還未及發起沖鋒,就灰飛煙滅了。很快,胡奇才又找出了李正誼的指揮部。敵25師師部隱藏在老爺嶺下的黃家堡子里,由幾十輛美製大卡車圍成一個四合院。在老爺嶺未攻佔以前,發現不了它,老爺嶺被奪占,25師指揮部就暴露無遺了。胡奇才一聲令下,數百發炮彈織成的火網立即籠罩了這座汽車堡壘,李正誼命大躲過了炮轟。激戰至此,強悍的25師已經潰不成軍。4縱的3個師轉入對敵人的最後掃盪。11月2日上午10時,戰斗全部結束,東北民主聯軍以傷亡2000多人的代價,全殲敵25師8000餘人,其中俘敵5000餘人,包括弧稱「李大麻子」的師長李正誼在內。
新開嶺戰役石破天驚,是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首次成建制地殲滅敵軍一個整師,而且是在形勢對東北民主聯軍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取得的。毛澤東指出,新開嶺戰役證明:必須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如第一次用5個團打25師未奏效,第二次集中8個團打就成功了;最初兩天多次攻擊未奏效,1946年11月2日拂曉集中全部炮火攻佔制高點並乘勝擴大戰果,半天內即將該師全部殲滅。新開嶺戰役,胡奇才作為主要指揮員,功不可沒。正是他籌劃、部署和指揮了新開嶺之戰。在決定新開嶺戰役成敗的11月1日縱隊黨委會議上,正是胡奇才作為4縱司令員,拍板決定繼續打下去,才取得了新開嶺之戰的輝煌勝利。 1948年。東北民主聯軍經過一年的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勢作戰,將東北衛立煌軍團正規軍四個兵團,合計55萬人包圍,分割在長春、沈陽、錦州三個互不相聯的地區。同年9月,遼沈戰役開始。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副司令員的胡奇才受命率領四縱和第二兵團的第十一縱隊、兩個獨立師及1個炮兵旅一起承擔塔山陣地阻擊任務。在此次阻擊任務中,胡奇才以他的英勇善戰和卓越的指揮才能,成了當時家喻戶曉的「塔山猛虎」、「戰術奇才」。
臨危受命趕往塔山
塔山,既無塔,也無山,是一個有200多戶人家的村莊。東鄰渤海,西靠虹螺山。前後左右是一片10多公里寬的起伏地帶。一條公路從塔山村正中穿過,北距錦州外圍不到20里,南距錦西蔣軍前沿只100米左右。塔山是錦西至錦州的必經之路,是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也是東北民主聯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
遼沈戰役究竟從哪兒開刀?毛澤東和黨中央決定先打錦州,這也是最歷害的一著兒。如果先打長春,東北民主聯軍主力本來就在該城周圍和沈陽以北地區,這樣部隊調動少,長春不僅可以打下,還可以爭取消滅沈陽北援之敵一部。但沈陽之敵也可能不敢出來,或者看形勢不好而南逃。這樣東北民主聯軍打了長春後,還要打沈陽、打錦州,容易在戰略上造成平推。而先打錦州,則可斷絕長、沈之敵南逃退路,對敵造成關門打狗的形勢,便於全殲東北敵人。錦州像一根扁擔挑著兩個籮筐,一頭是東北的國民黨部隊,另一頭是華北的國民黨部隊。攻佔了錦州,就等於從中間折斷了扁擔,把東北和關內的蔣介石軍隊分割開來。這樣不僅有利於東北戰局,也直接為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條件。
打錦州的關鍵是要有效地阻擊錦州以南錦西、葫蘆島和錦州以北沈陽兩個方面的援兵。而當時,在距錦州只有20公里的錦西、葫蘆島的塔山一線,國民黨已集中了11個師的兵力,准備北上解錦州之圍,海軍中最有力的艦艇「靈埔號」與「重慶號」也開到了葫蘆島海面,准備直接支援陸上的攻擊。毛澤東關注著塔山。當毛澤東主席在西柏坡下令東野「首先攻克錦州」時,就明確指出要注意塔山一線的敵援:「葫、錦援敵進得較快,則你們應准備以總預備隊加入四縱、十一縱方面殲滅該敵一部,首先停止該敵前進。」
蔣介石早就窺視著塔山。「重慶號」乘風破浪,兩次運送他親臨葫蘆島,向塔山遙望。他向三軍下令:「限於14日黃昏前攻下塔山,否則軍法從事。」在這樣的戰局面前,林彪點了胡奇才的將。胡奇才是當時東北民主聯軍的第四縱隊的副司令員,司令員是吳克華、政委莫文驊。1948年10月6日、7日,四縱奉命到達塔山、白台山、高橋地區,並連夜築起工事,積極備戰。10月11日,林彪拍來一份急電,要胡奇才迅速趕到塔山前線協助十二師作戰。
1946年,胡奇才任四縱司令員時,在新開嶺打了一個漂亮仗。在這次戰役中,胡奇才戰術靈活,能進能退,進退皆不失主動;有包圍有穿插,包圍則十倍於敵,穿插則以一當十;既頑強又機動,頑強在攻其一點(關繫到全局的點),不及其餘,機動在大步進退,伺機殲敵。他指揮的四縱經過一晝夜的激戰,全殲號稱「千里駒」的國民黨25師,斃俘敵6000餘人,生擒師長李正誼、副師長段培德,繳獲山炮5門、60炮幾十門及各種長短槍4500支,並擊落美製飛機一架。來自第一線的戰斗經驗是十分寶貴的。正因為考慮到這一因素,在塔山阻擊戰中,林彪和羅榮恆都一致同意點了胡奇才的將。
靈活布陣成就塔山猛虎
從縱隊部九股屯到塔山前線有十多里地。當時國民黨軍隊已經開始對我塔山陣地進行猛烈炮擊。胡奇才帶著一個參謀、一個警衛員,在炮彈呼嘯中一會兒卧倒,一會兒跳躍,迅疾前進,一刻也不敢停留,到達指揮前沿後,胡奇才又馬上對當時的戰況進行了分析。
塔山南面大東山、小東山、影碑山一線高地,蔣軍早已築有堅固的工事,而地勢低下的塔山,完全在蔣軍的炮火的射程之內。塔山阻擊戰,對於東北戰場這個全局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在這樣的地形上阻擊,對於東北民主聯軍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後退是平原,前進太近敵,中間只有一條狹長地帶,無山可據,無險可守。戰爭年代,部隊把打進攻仗叫吃肉,打防禦仗叫啃骨頭。塔山阻擊戰,就是一場光啃骨頭不吃肉的防禦仗。根據這一地形,胡奇才和吳克華、莫文驊一起研究,決定在東起西海口,西到白台山一線十多公里寬的正面上組織防禦,以主要兵力、火力守鐵路橋頭、塔山村、白台山和高橋地區,與右側之11縱隊並肩作戰,共同抗擊敵人。他們還決定在兵力部署上,以一個師和一個營為第一梯隊,以另兩個師為二梯隊,採用縱深的梯次配備,並強調守備部隊必須掌握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兵力為預備隊,以實施連續的反沖鋒,挫敗有海、空軍配合,兵力三倍於自己的蔣軍。選擇地形時,胡奇才特別重視塔山村的守備。經過分析,胡奇才和吳克華、莫文驊派一個最強的營到塔山村。」11日拂曉,敵三個師在艦炮火力的支援下,向我四縱的防禦陣地發起沖擊,激戰一天,敵傷亡千餘人,敗下陣來。次日,敵人的進攻便形成了重點,猛攻塔山地區的中心--塔山村,又我被擊退。13日,敵人的重點仍然是塔山村。號稱「趙子龍師」的獨95師打頭陣,集中兩個軍採取兩翼突破的戰法,猛烈進攻塔山村。這一天,雙方都有很大傷亡。第四縱隊政委莫文驊稱13日是「敵人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猛,進攻最凶的一天,也是對塔山存亡有決定意義的一天。」14日,東北民主聯軍向錦州發起總攻擊。敵東進兵團以4個師再攻塔山,「雖不顧一切,仍一無所進。」15日,敵軍集中了5個師輪番攻擊。當天下午,錦州方向炮聲沉寂,東進兵團無心也無力再攻了。
戰斗中,胡奇才除了用最強的連、營、團堅守陣地外,同時還不斷組織步、炮協同下的反沖擊,積極防禦,大量殺傷敵人。部隊在陣地前沿消極死守不行,反沖擊遠了也不行。不反擊,敵人會把工事築到我們工事前,一下子就可以沖進陣地。沖擊遠了回不來,有被敵人吃掉的危險。所以胡奇才每天用望遠鏡盯住敵人的動態,命令有關團、營和炮兵適時組織反擊,把敵人推出1000米以外,爾後晚上再派一個班或組,在敵人的來路上埋設地雷,便於部隊及早發現敵人進攻。此外,胡奇才還要求,在戰斗中炮兵要事先測定各種目標,只要步兵提出要求,不論白天黑夜,隨時支援。炮兵支援步兵,重點是打敵人的第二梯隊,把第二梯隊攔阻或打掉,這樣進攻的敵人就沒有後勁了。
作為指揮員胡奇才不僅腦活腿勤,還善於邊打邊調整作戰戰略。28團守鐵路橋頭堡,地形開闊,傷亡較大,胡奇才及時令30團換上。30團打了一天,又令29團接替。這樣雖然橋頭堡幾度出現丟失的危險,但也最大程度上牽制了敵軍的進攻,最後,勝利完成保障主力攻取錦州阻擊戰任務。
國民黨此次攻塔山,在蔣介石的嚴令下,「各軍、師長均能奮不顧身,親臨最前線指揮」,海、空軍也能配合。然而,在東北民主聯軍陣地面前,敵軍始終不能越雷池一步。蔣介石乘飛機在塔山上空也無可奈何地嘆息:「真沒有料到,3個軍在海、空軍的配合下,就是打不過塔山。」戰後,林彪專門邀胡奇才做客,請他說說塔山阻擊戰的體會。林彪說:「這一仗,你們把那個營放在塔山村按得好,就像一個釘子一樣!」
「塔山猛虎」聲名遠播,同時也讓世人領略了他卓越而獨特的戰略思想以及指揮藝術,一些軍事專家稱胡奇才是中國的「小庫圖佐夫」。

Ⅶ 新開嶺戰役的戰役評論

新開嶺戰役是民主聯軍第一次以一個縱隊的兵力在東北戰場取得殲敵一個整師的戰役,而且人數上也並不佔太大的優勢,這在民主聯軍日後的戰斗中也是不多見的,雖然在整體上對大局並沒有什麼影響,迫於國軍的整體優勢,後來南滿根據地基本喪失,此次戰役的勝利,嚴格說來,並不是依靠良好的戰略預見與組織,一開始的南滿兵力就呈分散狀態,4縱分兵把守要隘,過於依靠摩天嶺,連山關等天險,過低的估計了國軍的攻擊力,結果連遭挫敗,包括前面的右路遼南獨立師也被打散,左邊的3縱打得也不好,搞得林總很上火,但4縱很快的吸取了教訓,大膽誘敵到新開嶺並調來10師集中兵力圍殲,這裡面,蘇東有個疑問,4縱領導究竟一開始就懷有全殲25師的企圖嗎?前面的摩天嶺,雙嶺子戰斗,都沒有打贏,尤其摩天嶺,地勢上,新開嶺再險也沒有摩天嶺險,以11師,12 師能堵得住25師否,這應該打問號的,至少心裡是打鼓的,蘇東估計,為了掩護後方機關,仗必須要打,在新開嶺打至少還能打個伏擊,消滅一部敵人,所以,從這點推測,新開嶺的是無奈之下被逼出來的,勝與不勝,沒有把握,是在戰斗過程中看到了全殲25師的可能性,而後經過努力將其變成事實,事後的評論一致認為,這次戰役的勝利是先祖集中兵力思想的體現,蘇東認為不妥,先祖集中兵力思想是勝敵在先的戰法,2、3個人乃至4、5個人打一個人,不出 意外情況,這1個人是受不了的,但4縱這次並沒有集中那麼多的兵力,事實上也沒有,戰勝後,甚至連民主聯軍自己都納悶,認為是僥幸,以4縱的實力,打一個團 應該比較穩妥的(不幸的是,26日的賽馬戰斗,竟然還讓敵軍跑掉了,很奇怪),所以,新開嶺的勝利對毛澤東來說也是個意外的收獲,他在電報中強調凡是大 一點的仗(暗示新開嶺)都要集中10個8個乃至12個團的兵力也是一種順水推舟的做法,但不管怎麼說,民主聯軍4縱戰斗中所表現破釜沉舟的勇氣仍然值得稱道的,形勢雖然一度不利,但咬緊牙關,依據戰場形勢,下了決心,堅持到最後,並最終吃下了這鍋夾生飯,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比較下華東戰場的孟良崮戰役,二者有些形似之處,不過前者少些戰前的明顯的決心與企圖。
解放軍雖然勇敢,但在戰斗中同樣暴露了一些問題: 1.部隊之間的協同不好,34團,35團攻擊從家堡子戰斗可以看出,35團看到34團進攻受阻,仍抱著不是自己的事不上心的做法,不肯犧牲,為兄弟部隊鋪路,造成34團的嚴重傷亡,這種現象同樣出現在47年的12月7日的沙後戰斗中,由於友鄰部隊不肯協助2縱5師攻擊敵人,瞪眼讓敵人跑掉,這說明在在當時的民主聯軍中,相機協同的意識也是很差的。 2.炮兵技術不好,雖然裝備了很好的火炮,據說有恐怖的240重迫,但炮兵團並沒有發揮應有威力,零敲碎打,而且打得也不準,可以看出,沙嶺一戰中暴露出的炮兵老問題在新開嶺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3.步兵進攻不講戰術,強攻硬打,造成巨大的傷亡,尤以老爺嶺為先,主力攻堅的10師28團幾乎打光。 新開嶺戰役結束以後,杜聿明在對新1軍38師校級軍官訓話時說:今後我們應該切忌驕傲,對共軍的戰鬥力萬萬不可存輕視心理,這次25師疏忽冒進,以至全部被消滅,25師這樣好的部隊真是令人痛心之及,如果大家都像25師這樣 ,就會亡黨亡國,杜聿明的一席話可謂道出25師的失敗原因,但只是一方面,25 師在安東戰役中的確暴露出輕敵的問題,但嚴格來說這輕敵只具體體現在戰術上未作兩翼寬正面搜索上,25師向寬甸進攻是國軍上級的命令,算不上擅自冒進。 況且26日的賽馬集戰斗,4縱以5個團的兵力消滅不了25師的近一個團的兵力,從常理上說,國軍不應害怕民主聯軍圍攻,因為戰斗素養,戰斗指揮上,雙方的確有不小差距,杜有推脫責任之嫌。失敗的原因之二,在於新開嶺的地勢,使國軍發揮不了美械的優勢,山地作戰,裝甲車輛,重炮都發揮不了優勢,這時最有效的火力支援就是迫擊炮了,這點,國軍並不佔優勢,相反民主聯軍有恐怖的240 重迫擊炮,步兵火力上國軍是落在下風的。失敗原因之三:指揮上的失誤,自始至終,李正宜沒有及早判斷民主聯軍的意圖,向沈陽發電,說不要援兵,只要炮彈,堅持自己突圍,實在是失策,另外戰斗後期,收縮部隊放棄老爺嶺周圍拱衛陣地,這讓解放軍得以集中火力和兵力攻擊一點,老爺嶺的最終的失守,使得全局崩潰,這也是敗筆!三.友軍協調不利,52軍2師只顧一味乘虛搶占安東,未與25師作時間上,空間上相得益彰的配合行動(救援行動不算,25師狂妄自大,是自取滅亡,怨不得2師)讓解放軍得以集中兵力,圍殲25師,協調的問題,要說到責任,也是指揮這兩個師的軍長趙公武的責任。四。這實際上是國軍無法解決的 問題,就是兵力不敷問題,國軍這次進攻,縱深側翼都缺乏保護,基本上都是孤 軍縱向深入,各軍之間又協調不好,相互之間沒有掩護,所以,部隊始終處於後路被切斷的危險之中,唯一能依靠的只有部隊的戰斗素質。
圖片里的紀念碑是在鳳凰山腳下偶然看見的。

Ⅷ 新開嶺戰役的戰爭轉折

10月29日,民主聯軍12師34團,36團奉命,開進至新開嶺東南邵家堡子,劉家堡子隱蔽集結,待敵入瓮,斷敵後路,師領導並下達動員命令,各團,各部必 須做到絕對隱蔽,對村莊道路嚴格阻斷,所有人員馬匹一律進入住戶人家,或深溝林木之中,警戒人員和值班幹部都要嚴密偽裝 10月30日下午3時,在11師的引誘下,國軍25師一路窮追至新開嶺山谷地帶,由於輕敵,先頭斥侯左右兩路的搜索范圍不過1里多路,根本就沒有發現隱蔽在他們眼皮底下的民主聯軍12師,為日後殲滅厄運埋下伏筆,當敵人大隊開進至東愛陽邊門不遠時,遭到迎頭炮擊,事後才知道,這是在愛陽邊門東高地的縱隊炮兵團,由於提前進入陣地,前沿又沒有大部隊警戒,見到敵人,便以榴彈重炮轟擊敵人(虛張聲勢?),民主聯軍這一急中生智,國軍果然中計,李正宜錯誤判斷有重炮必有共軍主力,便不得不停下來查明情況,耽誤了寶貴的時間,造成被民主聯軍合圍,事後看來,如果沒有這次炮擊,國軍按原計劃是要連夜奔進寬甸的,這次停滯,國軍的厄運降臨了。

閱讀全文

與新開嶺之戰電影完整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陷井觀後感 瀏覽:893
愛情公寓電影lol插曲 瀏覽:58
大信電影院有什麼電影 瀏覽:994
悟空動漫電影圖片 瀏覽:835
志願者微電影劇本大全 瀏覽:182
粵語超清搞笑電影 瀏覽:252
韓國愛情視頻愛情電影 瀏覽:925
lemon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瀏覽:713
日本電影花魁演員 瀏覽:142
中文關於母愛的電影大全 瀏覽:526
2020年新上映的電影圖片 瀏覽:426
愛情冠軍電影 瀏覽:308
韓國電影三部頂級愛情片電影名字 瀏覽:95
電影票座位寓意 瀏覽:452
一部類似獵殺u571的電影 瀏覽:522
在重慶拍的愛情微電影 瀏覽:376
大傻帶女朋友看電影是什麼電影 瀏覽:123
一部真實改編的電影44路車 瀏覽:242
周冬雨感人愛情電影 瀏覽:437
韓國電影院為您中文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