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6順義鮮花港觀後感150字總分結構
我沖著香味埋下頭去,一朵大如海碗的菊花,琺琅掐絲般的花瓣,緊護著花芯,由內向外,欲拒還迎地一縷縷一層層曲卷著張開,花色由赭紅暈染漸變成極淺的黃。我可能從未與一朵菊花如此接近過,花瓣上芊細隱約的紋路被放大成通道,我相信跌入這些通道,就會獲得她神秘的美艷。當時的情形,以王家衛式的描述應該是這樣的:我和她最接近的時候,我們之間的距離只有0.01公分,我對她一無所知,二十三秒之後,我會喜歡上了另一朵花。
我抬起頭來——實際上,是一隻唐突的胖蜂沖過來打擾了我和這朵不知名的異色菊花之間的秘密溝通。在吃了一驚之後,回頭發現已經完全跟同伴們走散了,大家都不知不覺地去各尋所愛了。
這里是位於北京順義區楊鎮的北京國際鮮花港,時維九月,歲屬三秋,最後一季鮮花展以菊花之名在此開幕,我和一群朋友聞訊而來,意取今年最後一季的花事。實際上此時園中並不只有菊花,成片的馬鞭草、鼠尾草、醉蝶花各據一方,分庭抗禮,爭奇斗艷。在這里,移情別戀是要被原諒的。人的感官中,視覺是最快速的感知,當你剛剛喜歡上一朵花,馬上又發現她周圍沒有一朵遜色於她,抬起頭來,這種喜愛一圈一圈地擴大,你的周圍,成千上萬,奼紫嫣紅,沖擊你的視覺。這種喜愛,由「她」變成了「她們」。 可能是受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影響,菊花給人一種錯覺:有秩序的金黃。其實不然,菊科植物有2萬多種,是雙子葉植物中最大一科,即使作為觀賞的菊花也有3千多種,最是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由北京國際鮮花港南門進來,是為「花神廣場」,面積開闊,由幾何形花池格成規則的排列,分種各色菊花,構成圖案,是典型的歐派花園布局風格。不過菊花卻自古就是中國人喜愛的花卉,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自從陶淵明以來,文人賦於菊花清幽,高潔的象徵。其實不止文人墨客,民間百姓也極愛菊花,僅僅是最樸素的審美——菊花大朵芬芳,花色艷麗且花形巧妙——就已足夠招人愛了。當下園中菊花花期只算是「半盛」,估計全盛期要到十月初吧。但半開的菊花最是嬌艷,鮮嫩可人。也有提前怒放的,大如碗口,或金黃、或雪白、或淡紫、或赭紅;花瓣則如絲、如片、如縷。
⑵ 2012五月的鮮花觀後感
還寫這個呢。。
作為其中的一名演員,忍著腳傷卻依然把最美的笑容展現給攝像機,我真的很珍惜這次晚會。晚會中有很多很不容易的演員,大家可能並不專業,但卻有最敬業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所以再苦再累我們都忍住了,因為我們真的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告訴祖國,可以把擔子交給我們了,祖國的未來,我們可以扛得住!
⑶ 《鮮花》觀後感
鮮花觀後感?你的問題能不能詳細有點?是在寫文章?國產的鮮切花太多了...家庭常用插花_康乃馨母親節的象徵,代表偉大的母愛。花期很長10-20天,水不能太多否則會根會爛掉。百合品種很多——西伯利亞(香水百合)白色、馬可波羅白粉色、黃天霸淡黃色,象徵著百年好合。需要深水養。玫瑰品種——瑪利亞粉綠色、黛安娜粉色、黑玫瑰,愛情友誼的象徵。需要深水養。以上一年四季都有。現在市場上市的——牡丹、綉球、蝴蝶蘭、馬蹄蓮。
⑷ <<城市之光>>和<<鮮花>>和<<五星紅旗>>和<<海洋天堂>>四部電影一起的觀後感 急……………………
在今年夏天的國語片里,《海洋天堂》曾經是最讓我期待的電影之一,一群電影人用自己的行動替弱勢群體實實在在地做點事情,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雙手翹大拇指的事情。但看完《海洋天堂》,我不得不遺憾地說:誠意是一碼事,作品質量是另一碼事。
故事之弱:當我們沒看過《啟明星》嗎?
老實說,《海洋天堂》的故事夠感人,而且據說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就更讓人心酸。但我不得不指出:《海洋天堂》的故事,太似曾相識了。
喪偶的父親、弱智(孤獨症)的兒子、父親曾意圖帶兒子一起自殺、父親教孩子自立、父親因為絕症死去……你認為我這是在描述《海洋天堂》嗎?不好意思,我在描述一部1992年的電影,名字叫做《啟明星》,電影名氣不是很大,但導演的名氣很大,叫做謝晉。導演兼編劇薛曉路作為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如果說不了解謝老和他的作品,我認為不太可能,而在如此冷門的題材里,她卻拿出一個如此相似的本子,我不想把抄襲的大帽子扣過去,但至少我應該說她一聲偷懶。
說到這里,我還要再說另一部電影:王晶導演的《笨小孩》,故事我就不重復了,再次如出一轍,只不過得絕症的不是父親而是母親。
即使我們不談相似不相似的話題,《海洋天堂》的故事也有其自身的漏洞。電影要向我們講述孤獨症這一弱勢群體,但自始至終卻不告訴我們孤獨症到底是什麼,看完整部電影,我不知道孤獨症和弱智有什麼區別。恕我孤陋寡聞,但作為導演,至少要給我們足夠的信息量去了解這一群體,否則我們如何產生共鳴?而鈴鈴這個角色更是故事的一個漏洞,當然,為電影增加這一條線,給大福一段若有若無的情愫的本意是好的,但電影卻讓大福毫無過程地接受了鈴鈴,這太不符合大福的孤獨症的身份了。
這一類的BUG,在《海洋天堂》里並不少見。薛曉路的作品裡,不乏《和你在一起》《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之類的知名作品,但這次卻拿出這么一個粗糙且經不起推敲的本子,個人認為是比較失敗的。
當然,薛曉路一定有自己的苦衷,比如某些機構的失職和不作為這一類的東西她不能碰,所以電影只能往「感人」這個路數上去,但主題先行並不能拯救一部電影,挾眼淚以令觀眾,命令觀眾去感動去哭,是電影最大的失敗。
表演之弱:有誠意,無實力
故事弱,演員們的表演也不夠給力。
首先要說的是李連傑,李連傑的棄武從文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噱頭,對於一個用拳腳說話的演員來說,李連傑已經盡力了。拿他跟《笨小孩》里的葉德嫻這樣的戲骨比是不對的,不在一個檔次,但我想拿另一個人來和他比:《龍的心》里的成龍。《龍的心》也是一部反映弱智人群的電影,成龍扮演的警察弟弟照顧洪金寶扮演的弱智哥哥。兩部電影里,都有一場對重擔忍無可忍的爆發,不得不說,李連傑的爆發還不如成龍多年前的那次。
再說大福的扮演者文章。我非常喜歡他。當年《奮斗》火遍中國,在我看來《奮斗》是一部極其假大空的片子,但文章扮演的向南是我看這部片子的動力。此後他演的電影《雙驢記》也讓我印象深刻。在《海洋天堂》里,他的戲份非常吃重,我不想拿《雨人》里的達斯汀·霍夫曼、《阿甘正傳》里的大湯來壓他,這對他來說不公平,但我可以拿另外幾個人來和他這次的表演作比較:《何必有我》里的鄭則仕、《龍的心》里的洪金寶、《笨小孩》里的譚耀文、《洗澡》里的姜武,在這幾位前輩面前,文章也是要慚愧一小下的。他這次對大福的弱智化的演繹,只有形似而沒有神似,很膚淺地塑造人物。至少我看了沒有共鳴。
至於桂綸鎂、董勇等一眾演員,他們就是來打醬油的,不提也罷。整部電影里,惟一能讓我記住的就是朱媛媛扮演的柴姨,她是所有平面化臉譜化的角色裡面最豐滿的一個。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本身就是一部主題先行的電影,故事的單薄嚴重束縛了演員們的表演,沒有故事,再好的演技也出不來!
幕後之弱:牛B大腕們的集體無力
在故事之外,吸引我的是巨牛無比的幕後,杜可風的攝影、張叔平的剪接、奚仲文的造型、久石讓的音樂,相比較而言,作片尾曲的周傑倫就是小菜中的小菜了!
這個組合,簡直就是華語影壇能想像到的最黃金的組合,然而,這一群腕兒們,卻給了我們這樣一部作品,讓我們不得不懷疑:真的還是假的?鏡頭從頭到尾灰濛蒙的,最能出戲的海洋館的鏡頭也沒能給人很夢幻的感覺,杜可風幹嘛去了?桂綸鎂的小丑造型是奚仲文的手筆,但請告訴我和一般的小丑有什麼區別?
有句名言如是說:一頭獅子領導的一群羊,能打敗一頭羊領導的一群獅子。這就是我對《海洋天堂》的評價。作為導演的薛曉路,在這么多大腕的支持下,卻拿出這一部電影,我認為這是她的無力。
希望之弱:弱勢群體,你們的出路在哪裡?
這一部分,與《海洋天堂》無關,與中國有關。
在《啟明星》里,父親把兒子送給了特殊學校,然後閉眼死去。《海洋天堂》的故事,幾乎就是承接它來的——兒子從特殊學校出來了,然後呢?父親本來可以養他,但父親死了,怎麼辦?在這里,李連傑的一句話狠狠擊中了我的心:「福利院嫌他太大,養老院又嫌他太小!」中國之大,竟沒有一個孤獨症孩子的容身之所,薛曉路給大福的出路是:私立機構和父親的工作單位共同承擔守護兒子的責任。
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好心人,怎麼辦?中國神秘的「有關部門」,竟然不能給大福一個活路。李連傑在體制內的四處碰壁,最後得出一個「人間自有真情在」的虛無縹緲且不負責任的敷衍結局。
一部電影,要麼給人希望,要麼控訴現實。在中國,我們無法站著說話不腰疼,讓導演拍出有深度的電影。所以,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只能是《海洋天堂》式的淺嘗輒止。這不是《海洋天堂》的錯,這是中國的錯。
·············正文和回應腦殘們的分割線··············
作者聲明:一位愛護我的朋友一再和我交流,要我刪掉文章後面這段挑釁的話。雖然我一向覺得,跟這群無腦的粉絲是不需要留情面的,但朋友的話,該聽的還是要聽,所以我聽她的意見,刪掉了原來那一段聲明。
但有些話我不得不說:第一,《海洋天堂》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第二,對於李連傑,我在文中除了說他的演技有所缺欠之外,沒有說任何壞話。你們若是看不出這一點,我依然會稱你們是SB。
第三,去搜搜李連傑在中國慈善事業的舉步維艱,你就可以體會到我文章中最後一節所說的:「這是中國的錯。」可惜的是,SB粉絲們只顧拍磚,卻看不到本樓主才是李連傑慈善事業的擁護者。對於這些回貼不看貼的粉絲,除了SB二字,我還能說你們什麼?
不好意思,說好了不挑釁,但說著說著又有氣了。就這樣吧。
⑸ 鮮花朵朵觀後感
結局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