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紐倫堡審判判哪三個人無罪
以下3人被宣判無罪,予以釋放:
弗蘭茨·巴本,第一任德國總理,內閣副總理,駐奧地利、土耳其使節。
耶馬爾·沙赫特,國家銀行總裁,戰爭經濟全權委員會成員。
漢斯·弗里切,宣傳部國內新聞司司長。
『貳』 有沒有描寫德國士兵角度看待二戰的影片
01.《從海底出擊》(西德)
02.《帝國的毀滅(加長版)》(德國)
03.《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
04.《黑色星期天》(德國、匈牙利)
05.《鐵十字勛章》(西德、英國、南斯拉夫)
06.《浪潮》(德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07.《歐洲特快車》(德國、丹麥、法國)
08.《過客》(德國)
09.《偽鈔製造者》(德國、奧地利)
10.《最後的橋》(西德)
11.《莉莉·瑪蓮》(西德)
12.《歐洲!歐洲!》(德國、法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3.《玫瑰圍牆》(德國、荷蘭)
14.《極地重生》(德國)
15.《希望與反抗》(德國)
16.《悲情火絨草》(德國)
17.《何處是我家》(德國)
18.《靡菲斯特》(西德、匈牙利、奧地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我十九歲》(東德)
20.《善意的謊言》(東德)
21.《大遷徙》(德國)
22.《鐵皮鼓》(西德、法國、波蘭、南斯拉夫)
23.《亂世啟示錄》(德國、法國、英國)
24.《納粹軍校》(德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25.《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西德)
26.《六重唱》(德國、奧地利)
27.《死亡終點站》(德國、捷克)
28.《兇手就在我們中間》(東德)
29.《第九日》(德國、盧森堡)
30.《無情的戰線》(東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31.《裸露在狼群》(東德)
32.《猶太失樂園》(德國、立陶宛)
33.《母親的勇氣》(德國、英國、奧地利)
34.《史陶芬伯格》(德國)
35.《拜見希特勒》(德國)
[由德國以外國家拍攝的以德國人為主角的影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36.《辛德勒名單》(美國):黑白電影,少量彩色,改編自真人真事。不用多說了,公認的經典,在中國大陸本片甚至要遠比《拯救大兵瑞恩》來得受歡迎。
37.《沙漠之狐》(美國):黑白電影,又名《隆美爾傳》。這不是1971年的那部彩色片《Raid on
Rommel》,而是1951年的黑白片《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本片並沒有正面表現隆美爾的驕人戰績,而是把重點放在隆美爾後期與希特勒的矛盾身上,再現了隆美爾參與刺殺希特勒的過程,以及他最後悲壯的結局。
38.《大獨裁者》(美國):黑白電影,卓別林的作品,拍攝於二戰期間,影片中的德國稱作「托國」,希特勒則叫「希克」。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39.《德意志零年》(義大利):影片拍攝於二戰結束後的第二年,以德國普通家庭的畸形心理折射整個大時代的悲劇。
40.《坦克大決戰》(美國):劇情從德軍、盟軍兩個視角,再現令盟軍一潰千里的阿登戰役。(另外一部美國影片《哥特防線》也是從多個視角去講述戰爭)
41.《紐倫堡大審判》(美國):從德國戰犯、盟國法官兩個視角去看待這段歷史,對戰敗國和戰勝國雙方都進行了反思。本片並非翻拍60年代的同名黑白影片,故事劇情發生在更早之前,拍攝於1961年的《紐倫堡大審判(特別版)》在劇情上是續著本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42.《柏林迷宮》(美國):黑白電影,又名《德國好人》、《善良的德國人》。很具有諷刺性的一部片子,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納粹科學家為自己所用,不分黑白地為他們洗刷罪名,稱他們為「好人」,使其逃過法律的制裁。實際上日軍731部隊也是在這種情況下逃脫了審判的,我們中國真應該去拍一部《善良的日本人》。
43.《弗朗茲和波連娜》(俄羅斯):又名《青年近衛軍》(譯名有誤,應為「青年黨衛軍」,這個譯名與1948年的一部蘇聯電影重名),講述一個黨衛軍青年與一個俄國女孩的愛情故事。
44.《刺殺希特勒》(美國):湯姆·克魯斯主演,同時他也是製片人。2009年上映。本片的英文名為《Valkyrie》,與德國拍的版本不同。
45.《希特勒:惡魔的崛起》(美國、加拿大):又名《希特勒:惡魔的復活》。不少人批評本片對希特勒的塑造過於臉譜化,指責本片是好題材卻被幾個蹩腳的編導搞砸了。(俄羅斯和德國曾合拍過一部《狂魔希特勒》講述希特勒和愛娃·布勞恩的「假日生活」)
『叄』 紐倫堡審判的歷史反思
經過218天的審判,最終有18個納粹分子被判以「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其中11人被判處死刑。對德國來說,紐倫堡審判是黑暗歷史的結束,也是同納粹的過去劃清界線的開始。德意志民族從此開始了對歷史的反省。
『肆』 為什麼說紐倫堡審判是實在法失敗和自然法的勝
從電影的角度說,《紐倫堡審判》實在是我近一段時間以來看過的好萊塢老電影中最好看最精彩的一部了。事實上從道義的角度講,我覺得最後海伍德法官的判決沒有問題,但從法律本身哪怕法理上講,我並不認為他最後的判決多麼有法律依據。
首先,這部電影由始至終沒有清楚告訴我們,法庭起訴這四位德國法官的罪名是什麼?我想應該不是謀殺罪,如果是謀殺罪的話,很顯然,應該等德國重組政府以後,由新的德國政府下屬的法院審判他們,英美法蘇四國哪怕是戰勝國,也沒有管轄權去審判這四個德國法官。因為這四位法官是在德國國內主持審判工作,哪怕他們的行為等於是協助殺人,那殺的也是德國國內的本國國民,在德國境內,對德國國民犯下的謀殺罪,外國法庭有什麼資格進行管轄呢?
根據真實歷史上的紐倫堡審判,戰勝國對德國戰犯的審判,所起訴的罪名有兩項,即「危害人類罪」和「反人道罪」。這兩項罪名是國際法上認定的罪名,既然違反的是國際法,那麼英美法蘇四國當然有管轄權對德國境內的戰犯進行審判。但等等,新的問題又來了。因為事實上,「危害人類罪」和「反人道罪」這兩項罪名是在二戰結束後,於1945年簽訂的《倫敦憲章》所正式定義確定的罪名。在此之前,傳統國際法還從未懲罰過個人而只懲罰國家,個人只能交由本國司法機構在國內法的體制下提起訴訟。
而現代刑法一條重要原則就是「法不溯及既往」。也就是說,一個行為之前不被認定為有罪,在這個行為發生後,法律才規定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那麼,新確立的法律也不能對之前的行為進行懲罰。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確立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普通公民對法的可預期性,只要法律沒有禁止,即可以放心去做,而不用擔心哪天這個行為突然被認為是犯罪。這也是刑法與道德的區別所在,道德是,一個行為違背內心良知而依然去做,則可以收到譴責;而刑法是,一個行為只要沒有觸犯確定的法律,哪怕心裡知道可能不對,也不應受到處罰。
從「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看,用二戰後才確立的新罪名,來懲罰二戰時的行為,顯然違背了美國的憲法精神。
『伍』 紐倫堡的審判的影片評價
形式方面:封閉空間內的法庭戲拍得多姿多彩、恰到好處,這么難度的主題刻畫的如此扣人心弦(而且是已知結果的前提下),而且內容這么有深度,著實震撼一把。
內涵方面,涉及到戰爭責任、司法程序、戰後和解這樣幾個重要問題的思辯,讓人思考很多東西。
影片內容之豐富,思考之深刻,也許這是歷史帶給我們的,而非是電影本身。但不得不說,本片很長,卻絲毫沒有覺得拖沓,無論是情節還是表演都很精彩。
紐倫堡審判是歷史上著名的審判,為國際法尤其是戰爭法的發展樹立了若乾重要原則。美國1961年的影片《紐倫堡審判》(Judgment at Nuremberg)力圖將這一宏大的歷史畫卷濃縮進一場審判過程中。導演選取了審判法官這一司法過程。法律與倫理是貫穿影片的核心問題。
『陸』 為了愛情犯罪的電影
親,下面的推薦里很多都是為愛犯罪的,你參考一下!
1、《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1957):西德尼·魯邁特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個人認為在法律電影中排名第一,在imdb的排名也相當靠前。2007年俄羅斯導演米哈爾科夫翻拍了這部經典,重拍版亦獲得很多的好評。
2、《大審判》The Verdict (1982) :西德尼·魯邁特導演作品,保羅•紐曼演一個窮困於酒的律師辦一個重振雄風的案子。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國「小律師」與「大律師」法庭如何搏弈,富有信息,很能給人各種啟發。好片啊。
3、《判我有罪》Find Me Guilty(2006):西德尼•魯邁特導演作品。影片根據美國司法歷史上最長的一次黑幫刑事審判改編而成,主人公為上世紀80年代的傳奇幫派頭目傑基•迪諾西奧(Jackie DiNorscio),故事情節與台詞片段均采自18年前入檔的庭審記錄。由於案情復雜,且牽涉人物眾多,審判持續21個月之久,並創下多項紀錄:創下了多項庭審紀錄:20名被告配備了20名辯護律師、8個陪審團輪番上陣以及史無前例的超長結案陳詞(其中一位辯護律師的結案陳詞居然宣讀了5天)。
4、《在魔鬼知道你死前》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2008):西德尼•魯邁特導演作品。片名出自於一句愛爾蘭當地諺語:「在魔鬼知道你死之前,希望你已經在天堂待了半個小時。」(May you be in heaven half an hour 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導演通過對一個犯罪驚悚的故事描述,揭示人性罪惡及黑暗的一面。
5、《性書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1997):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影片,曾執導過《飛躍瘋人院》《莫扎特傳》的著名導演米洛斯•福曼作品,一個激盪人心的故事,一切關於言論自由,一切關乎憲政理想。
6、《公民行動》 A Civil Action (1998) :又名「禁止的真相」、「民事訴訟」,是由暢銷作家強納森·哈爾的名作《民事訴訟》改編,真實事件,環保題材。本片也常為國內法學老師提起,比如其中的睡醒後第一句是「我反對」情節。一部對美國現實法律的有很集中很細膩表現的優秀電影。
7、《紐倫堡審判》Judgement at Nuremberg (1961):這部電影是社會派製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據赫魯特審判長的回憶錄拍攝的,先前有一個相同題材的電視劇。影片的主題:當整個社會實施暴行時,個人負有什麼責任。影片除了題材突出,演技也無可挑剔,兩位女星更是精彩絕倫。
8、《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影片的故事來源於格里•康倫感人至深的回憶錄《證明無罪》,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一位北愛爾蘭青年因莫須有的罪名遭到英國警察當局的逮捕。警方利用逼供的方式逼迫他寫下了認罪書,於一年後被判處終身監禁。格里的父親更是受到無端牽連,最後含冤屈死在獄中。直到八十年代,在女律師皮爾斯的幫助下,格里才重獲自由……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獲得1994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9、《驚爆內幕》The Insider (1999) :又名「煙草訴訟之證人」。阿爾•帕西諾、拉塞爾•克羅主演。題材涉及新聞自由,著名導演邁克爾•曼經典作品。
10、《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湯姆•漢克斯主演,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丹澤爾•華盛頓也是主演,那時他沒現在這么有名。被經常提起的法律電影,一個同性戀律師控告其事務所的「勞動爭議」案件。信息豐富。好電影啊,猶記被告方女律師在一次短陳述中連用八個「fact」的排比句,生動非常,盡現律師功力。
11、《死囚168小時》Dead Man Walking (1995) :蘇珊•薩蘭登奧斯卡獎作品。西恩•潘演一個死囚,死前獲得了寧靜。而兇殺事實是漸漸呈現出來的,也並非重要,重要的是死囚的心理變化。
12、《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 (2000):茱莉亞·羅伯茨憑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由真人真事改變。法律工作者(無牌律師),中年婦女文化不高,只本著公平信念,在律師的配合下,打贏一個巨額賠償的官司。
13、《刺殺肯尼迪》JFK (1991):檢察官調查肯尼迪案。奧利弗•斯通導演,美國有人說他在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而另有一個我國網友曾說凱文•科斯特納最後陳詞的20分鍾長鏡頭讓他激動流淚。很好的法庭演講,被很多人贊為經典。
14、《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經典法律電影。美國電影學會評選出電影史100年來的50個英雄和50個惡人。這部影片中,他扮演的律師被選為影史第一大銀幕英雄。
15、《桃色血案》Anatomy of a Murder(1959):又名「對一場謀殺案的分析」,影片涉及到了很多法律概念,不僅對案情,也對刑事訴訟的程序做了精細的介紹。從司法鑒定到證據提交,從陪審團審查到交叉盤問。對於想了解美國刑事司法程序的朋友,是很有幫助的。
16、《裁判結束》Justice est faite(1950):又名「刑事法庭」。這部影片是法國導演Andre Cayatte 1950年之力作,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為1950年法國電影空洞時期填補了一定的空白。電影講的是法國的司法改革,為了顯示司法的公正性,法國政府改革了開庭形式。20個從法國各地各行業邀請來的人成了新式法庭的臨時法官,審判的是一個沒有犯罪的罪人,為了愛情她甘願受到懲罰。在審判期間,每個臨時法官的生活都起了很大的變化,最後對「罪犯埃爾莎」的判決更是難上加難。
17、《角色》Karakter (1997):奧斯卡外語片獎,荷蘭電影。節奏如同一部歌劇,酣暢淋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為法院執行法官的父親,彷彿是法律冷酷一面的人格化身,對法律執行工作忠實到烈士的級別,雖千萬人而往矣,佩服啊。本片故事精彩、結構恢宏,好電影啊。
18、《一級恐懼》Primal Fear (1996) :里查•基爾飾演律師,愛德華•諾頓的處女作已經盡顯高度,本片的題材可以聯想到前幾年我國著名的「邱興華案」,關於精神病人犯罪的探討。
19、《死囚之舞》 Monster's Ball (2001):哈里·貝瑞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死囚妻子與獄警的故事,算是法律與心理電影。and,作為一個男人,不得不提到其中貝瑞非常性感的演出。
20、《失眠症》Insomnia(2002):又名「白夜追凶」。蝙蝠俠前傳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早期作品。講述一位英雄警長(阿爾•帕西諾飾)因受質於人,動搖於名譽與正義之間,最後以犧牲證明了他一生堅持的信念與抉擇。
21、《密西西比的鬼魂》Ghosts of Mississippi(1996):又名「密西西比謀殺案」,美國真實題材法律電影。影片可能有這樣一種表達:有再多的人權法案,也無法規定人們的思想;正義的伸張即使在「自由的國度」也需要如此艱難。
22、《謎一樣的雙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2009):阿根廷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25年前的一樁強奸殺人案,銀行職員痛失愛妻,司法機構敷衍了事,聯邦法院職員頂住壓力沖破阻撓明察暗訪,一舉擒獲真凶,卻因政府包庇而使得兇手逍遙法外?25年後舊案重提,真相到底是什麼?
23、《風的傳人》 Inherit the wind (1960):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名鄉下老師在1925年遭警方拘捕,因為他違反了當時的法律禁令,在課堂上公開講授達爾文的「進化論"。此事在平靜的南方小鎮此起轟動,兩位頂尖的律師各據一方代表正反兩面互相抗辯,等於人類直接向上帝的權威挑戰。
24、《伸張正義》 And Justice for All (1979) :又名義勇急先鋒,阿爾·帕西諾主演。北大一老師作文舉例稱此片主角是一個三流律師。是三流嗎?不是,只不過確實是一個在生活中掙扎的律師,為公正與惡法官作魚死網破式的斗爭。說他是三流,太市井味了。本片對律師在公正與職業義務之間的掙扎也有很好的表現。
25、《克萊默夫婦》Kramer vs. Kramer(1979):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得主。多重主題下的情感故事,法律方面主要涉及子女撫養權。感人至深,經典程度毋庸置疑。
26、《無休無止》 Bez konca(1985):波蘭大師級導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可以看一看波蘭的律師、法官與法庭。本片由幾個初看起來並無關系的線索匯聚而成,關於夫妻之愛,關於工會和法律。
27、《左拉傳》The Life of Emile Zola(1937):威廉•狄特爾(William Dieterle)執導的這部影片獲得了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三個獎項。故事描述法國文壇巨匠左拉的一生經歷,以及他為了正義而不屈不撓的精神。重點講述他為軍官德雷福克斯平反冤案時的遭遇和他不畏強權勢力的正義感。保羅•茂尼和約瑟夫•史屈克勞的演出精彩令人難忘,就幾場法庭辯論戲這部分而言,本片也可視為法庭電影的先鋒。
28、《破綻》Fracture(2007):《一級恐懼》的美國導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Gregory Hoblit在2007年的新作,由老將安東尼·霍普金斯和新銳瑞恩·高林斯主演。
29、《焦點新聞》Z(1969):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作品,並開啟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風暴。本片講述在軍事政權創獨裁體制的南歐某國(影射希臘),反對政府的在野黨領袖Z先生在一次演講中遭人暗殺,政府當局公布是意外車禍而死,對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們強烈要求查明真相……
30、《立體謊言》 City Hall (1996) :阿爾·帕西諾和約翰·庫薩克主演。市長助理調查一起法官受賄案。在感情與仕途之前,選擇說真話。
31、《芝加哥》 Chicago (2002) :歌舞類犯罪題材,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里查·基爾演一個擅長於操作的律師。
32、《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 (1997):阿爾•帕西諾和基諾•里維斯主演,探討律師的原罪,有相當的深度。
33、《熱淚傷痕》 Dolores Claiborne (1995):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作品,《魔鬼代言人》導演泰勒•海克福德(Taylor Hackford)作品,內容是關於多年前的一場兇殺案的審理。這是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中最被忽視的一部,經典程度絲毫不遜於知名度更高的《魔鬼代言人》。
34、《落在香杉樹的雪花》Snow Falling on Cedars(1999):又名「愛在冰雪紛飛時」,導演斯科特•希克斯 (Scott Hicks)在《閃亮的風采》之後的作品,改編自大衛•古特森(David Guterson)的同名暢銷小說。影片的風格柔緩寫意,但講述的卻是關於殺人的犯罪故事。
35、《M就是兇手》M(1931):影史上最偉大的犯罪電影之一、德國表現主義大師弗烈茲•朗的第一部有聲片、電影史上第一部連環變態殺手電筒影。
36、《黑罪風雲》The Hurricane (1999):又名「颶風」。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真人真事改編,拳王冤獄入罪,不斷上訴、申訴的故事。
37、《叛艦凱恩號》The Caine Mutiny(1954):本片根據獲普利茲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一位陸軍上尉的軍事法庭審理事件。法庭戲堪稱全片高潮,另外關鍵的台風襲艦劇情,也十分震撼。好萊塢傳奇硬漢亨弗萊·鮑嘉出演患有偏執狂的艦長奇格,顯示了非凡的角色駕馭能力。
38、《無罪的罪人》Presumed Innocent(1990):《塘鵝暗殺令》《蘇菲的選擇》的導演艾倫·帕庫拉(Alan J. Pakula)作品,美國著名演員哈里森·福特主演。一部很不錯的法庭片,帶有感情、懸疑等元素,編劇在細節的鋪墊方面很老道。
39、《細細的藍線》 the thin blue line (1988):紀錄片,這宗案件發生在1976年美國德州達拉斯市,一名公路警察被車子撞死,警方苦無破案線索。16歲少年慣犯大衛指證並無犯罪前科的路人藍道為嫌疑犯,以至藍道被判有罪而終身監禁。導演埃羅爾·莫里斯採用一種重現事實的半紀錄片手法來追蹤一件殺警冤案,結果成功地發掘出事件真相。讓被冤枉的疑兇坐牢十一年之後討回清白。
40、《被告》 The Accused (1988):朱迪·福斯特憑此片第一次獲得奧斯卡影後,在影片中她飾演的被強奸的婦女入木三分。
41、《史密斯先生去華盛頓》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1939) :確實挺好看,如果要講議會的制度、民主與新聞等等比較「大」的法律問題,真是一部很可示例的片子。
42、《伊芙琳》 Evelyn (2002):愛爾蘭影片,布魯斯南演一個訴爭子女撫養權的工人的電影。很好的法律電影。
43、《鐵律柔情》Suspect (1987):美國法律援助律師的故事。女導演彼得·耶茨執導的又一部反映美國司法體制的電影。導演在處理這部影片的功力方面十分老到,無論驚嚇氣氛的醞釀和法庭辯論的波濤起伏都掌握得准確而有效,整個戲劇高潮一氣喝成,令人看後非常過癮。
44、《一級謀殺》Murder in the First (1995):剛入行的年青律師堅持信念,與強大的國家機器對抗,勇且有謀,維護人權。建議我國律協不如免去如皇帝新衣似的新律師入行宣誓活動,多搞些這樣的電影放放,學學人家的法律信仰精神啊。
45、《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史蒂芬•金同名小說改編,太過出名,不予介紹。
46、《綠里奇跡》The Green Mile(1999):根據史蒂芬•金小說改編,《肖申克救贖》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導演。延續了前作的經典氣質和對人性的挖掘。影片的一些情節對死刑進行了深入刻畫,發人深省。
47、《義海雄風》A Few Good Men (1992):又名「好人廖廖」,據約翰·格里森姆律師小說改編,美國軍事法庭故事。湯姆·克魯斯,黛米·摩爾,傑克·尼克爾森主演。
48、《律師事務所》 the firm (1993):又名「黑色豪門企業」。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湯姆·克魯斯主演,講了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律師進入一家黑色豪門企業,發現高層的陰謀與之搏鬥的故事。
49、《塘鵝暗殺令》The Pelican Brief (1993):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茱莉亞•羅伯茲與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環保訴訟後面的大陰謀。
50、《終極證人》The Client (1994):又名「致命內幕」,蘇珊·薩蘭登主演。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故事講了一個女律師義務幫助小孩子逃避黑幫追殺。
『柒』 這部電影是什麼 德國 納粹
《紐倫堡審判》根據二戰後的紐倫堡大審判進行創作,對二戰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945年11月20日,俄、美、英、法四國大法官走進德國紐倫堡法院,舉世矚目的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法庭――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在這里開庭了。21名同盟國認定的主要戰爭罪犯被推上了歷史的審判台,其中包括前納粹元帥赫爾曼·戈林、希特勒副手魯道夫·赫斯、納粹外長里賓特洛甫等。美國首席大法官傑克遜首先宣讀總起訴書,羅列了法西斯滅絕人性的罪行,而狡猾的納粹分子則想方設法為自己開脫罪責,並使盡各種花招,企圖通過非常規手段逃出這次正義的終極判決。在十分艱難的境況下,紐倫堡共持續了315天,開庭218次,正義與邪惡的再次以不同形式展開了激烈交鋒……。
從劇情看,《紐倫堡大審判》與《東京審判》在很多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本片根據約瑟夫·E·珀西科的同名原著改編,在1961年版本基礎上,2000年版的《紐倫堡大審判》更具強烈的對抗性和現代感,也是首次以DVD發行的形式進入中國。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匯集了曾主演《珍珠港》《飛行家》的好萊塢著名影星——亞歷克·鮑德溫,曾出演《亞歷山大大帝》《國家寶藏》的老牌銀幕硬漢——克里斯托弗·普拉莫,令世紀審判的強大張力呼之欲出,與《東京審判》和二戰經典題材電視劇《兄弟連》類似,《紐倫堡大審判》採用了還原歷史的強烈寫實風格,相信觀眾一定能夠從與《東京審判》的對照上,看出影片更為耐人尋味與深沉的真意。
上映時間:2000年7月16日 美國
『捌』 紐倫堡審判共審判了多少人
紐倫堡審判是1945年11月20日到1946年10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國際戰爭犯罪審判。
1943年10月30日,蘇、美、英三國簽署的《莫斯科宣言》規定,戰後將把戰犯押往犯罪地點,由受害國根據國內法審判。1945年8月8日,蘇、美、英、法四國簽署的《倫敦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進一步規定,由四國各指派一名法官和一名預備法官組成國際軍事法庭,對無法確定其具體犯罪地點的納粹德國首要戰犯進行統一審判。
1945年10月18日,國際軍事法庭第一次審判在柏林舉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國紐倫堡城。經過216次開庭,於1946年10月1日結束。法庭對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判處以下12人絞刑:
赫爾曼•威廉·戈林,納粹政權第2號人物,航空總監,普魯士總理,陸軍將軍,德國4年計劃全權執行人,「帝國元帥」,希特勒「全權繼承人」。
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德國外交部長。
威廉•凱特爾,德國陸軍將領,國防軍最高統帥部長官。
恩斯特•卡爾滕布隆納,德國保安總局局長。
阿爾弗雷德•羅森堡,「納粹思想家」,納粹刊物主編,德國東方佔領區事務部長。
漢斯•弗蘭克,納粹黨法律事務全國領導人,波蘭佔領區總督。
威廉•弗利克,內政部長,內閣國防委員會成員,駐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地區「保護長官」。
朱利葉斯•斯特雷切,反猶刊物《前鋒報》主編。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國防處處長,作戰處處長。
弗里茨•紹克爾,沖鋒隊和黨衛軍將軍,勞工事務全權負責人。
賽伊斯•英誇特,駐奧地利總督,德國駐荷蘭佔領區長官。
馬丁•鮑曼,希特勒秘書。
判處以下3人無期徒刑:
魯道夫•沃爾特·理查德·赫斯,國防委員會成員,納粹黨書記處負責人,希特勒第二繼承人。
埃里希•雷德爾,海軍總司令,國防委員會成員,海軍名義總監。
瓦爾特•馮克,政府新聞總署和宣傳部負責人,德國經濟部長,戰爭經濟全權委員會負責人,德國國家銀行總裁。
判處以下2人20年徒刑:
巴爾杜•馮·席臘赫,全德青年領導人,駐維也納總督。
阿爾伯特•施佩爾,軍備、軍需及軍火部部長。
判處以下1人15年徒刑:
康斯坦丁•馮•紐賴特,不管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委員,駐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長官」。
判處以下1人10年徒刑:
卡爾•鄧尼茨,潛水艇艦隊司令,海軍總司令。
以下3人被宣判無罪,予以釋放:
弗蘭茨•巴本,德國總理,內閣副總理,駐奧地利、土耳其使節。
耶馬爾•沙赫特,國家銀行總裁,戰爭經濟全權委員會成員。
漢斯•弗里切,宣傳部國內新聞司司長。
以下各組織被宣判為犯罪組織:
德國政治領袖集團;
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務處;
黨衛隊。
以下各被告組織未被宣判為犯罪組織:
德國內閣;
納粹黨沖鋒隊;
參謀部;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宣判完畢,庭長說明,凡有上訴者,可在4天之內向管制委員會呈交「寬恕請求書」 。
之後,庭長又宣布了蘇聯法官的不同意見。蘇聯法官、司法少將特尼基欽科認為,不宣告德國內閣、參謀本部及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為犯罪組織,判處被告赫斯無期徒刑,宣告被告巴本、沙赫特、弗里切無罪而予以釋放都是不正確的,沒有根據的。蘇聯法官在長達30頁的意見書中詳盡闡述了自己的理由。
1946年10月1日下午,紐倫堡歐洲國際軍事法庭閉庭。
被告里賓特洛甫、漢斯•弗蘭克、賽伊斯•英誇特、巴爾杜•席臘赫、阿爾伯特•施佩爾、卡爾•鄧尼茨等6人先後上訴,要求減刑。被告戈林上訴,要求改絞刑為槍決。所有上訴均被駁回,一律維持法庭原判。
審訊期間,世界公眾密切注視著紐倫堡的動向。對德國首要戰犯判刑人心大快。
但是,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少數首要納粹分子的無罪開釋或重罪輕判,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反對和世界輿論的指責。柏林25萬工人舉行罷工抗議。漢堡幾千市民集會,要求國際軍事法庭將沙赫特等人判死刑。法共《人道報》認為,「釋放巴本等人等於邀請希特勒匪徒重新開始活動」。法國抵抗運動中的猶太人聯盟致函國際法庭,抗議釋放沙赫特等3人。奧地利政府要求紐倫堡國際法庭將開釋的巴本、沙赫特及判處20年徒刑的席臘赫引渡給該國,以便對這些侵略奧地利的戰犯重新審判。
三被告在得知獲釋時沒有任何人比他們本人更覺吃驚。他們不敢離獄。沙赫特說:「余深懼德國民眾……實覺無處容身」,要求暫時「准許留獄」,巴本欲往法國,但法國拒絕為其辦理過境手續。
紐倫堡審判是歷史上第一次對侵略戰爭的組織者、陰謀者、煽動者和計劃執行者進行的國際審判,開了將戰犯押上國際法庭接受法律懲處的先河。這次對戰犯的指控是以指導戰爭行為的公認的國際法和國際慣例為依據的,它作為國際刑法史上第一案例將永載史冊。
紐倫堡審判雖然清算了納粹體制,達到了暫時的目的,但紐倫堡法庭最理想的目標———使戰爭成為非法,為審判侵略戰爭提供一個國際法庭———引起了持續到今天的爭論。然而,無論如何,紐倫堡是國際關系法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為當代世界留下了一套處理戰爭問題的行為准則。
1946年10月16日凌晨,在紐倫堡監獄,開始對被判處絞刑的納粹戰犯執行處決。戈林在行刑前兩小時瞞過看守,吞服氰化鉀自殺身亡。被判處絞刑的戰犯馬丁•鮑曼是缺席審判,「需追捕歸案後處決」。其餘判刑戰犯皆投獄服刑。
美國軍事法庭在紐倫堡城對在納粹德國政治、經濟和軍事機構與組織中身居要職的177名被告進行了12項後續審判,即:①醫生審判(針對在戰俘和集中營囚犯身上做醫學試驗)。②米爾希審判(針對E.米爾希元帥)。③法官審判(針對利用法律迫害猶太人和納粹黨反對派的高級司法官員)。④波爾審判(針對黨衛軍集中營管理機構的領導人H.von波爾)。⑤弗里克審判(針對大量使用外國強制性勞工的F.弗里克總裁和他的康采恩)。⑥法本公司審判(針對法本公司在佔領區的活動)。⑦殺害人質審判(針對在東南歐反游擊戰中殺害人質的將軍)。⑧種族和移民局審判(針對黨衛軍的種族計劃)。⑨黨衛軍特別行動部隊審判(針對奧倫多爾夫及其他特別行動部隊的指揮官)。⑩克虜伯審判(針對克虜伯康采恩及其領導人)。�11威廉大街審判(針對外交部高級官員及幾個政府部長的破壞和平罪)。12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審判(針對最高統帥部的高級軍官)。後續審判判處24人死刑(其中12人被執行),釋放35人,其餘被判有期徒刑。但到1956年即全部被釋放。
紐倫堡審判根據下述4條罪行起訴和定罪:①策劃、准備、發動或進行戰爭罪。②參與實施戰爭的共同計劃罪。以上兩條罪行合起來被稱為破壞和平罪。③戰爭罪(指違反戰爭法規或戰爭慣例)。④違反人道罪(指對平民的屠殺、滅絕和奴役等)。紐倫堡審判為以後對破壞和平罪的審判奠定了基礎,標志著國際法的重大發展。
『玖』 求電影:紐倫堡審判的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1aj393OxZknAKnRka9HHtg
《紐倫堡大審判》(《JudgmentatNuremberg》)是根據約瑟夫·E·珀西科的同名小說改編,由斯坦利·克萊默(StanleyKramer)執導,史賓塞·屈塞SpencerTracy)、伯特·蘭卡斯特BurtLancaster)等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以二十一名納粹戰犯在法庭上最後的表演,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揭示了二戰中納粹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生動地重現了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法庭的戲劇性和悲劇性。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拾』 如何看待紐倫堡審判
對德國來說,紐倫堡審判是黑暗歷史的結束,也是同納粹的過去劃清界線的開始。德意志民族從此開始了對歷史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