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那位高人可以告訴我,變形金剛3 體現的哲學方面的東西,我們要寫一篇觀後感,從哲學角度寫
可選角度:
1.正義總能戰勝邪惡
2.沒有犧牲,就不會勝利
3.在電影男主角Sam身上所體現出的愛國精神、為國奉獻的精神
4.博派汽車人的勇敢、無畏以及責任心、使命感。
② 求蝴蝶效應1關於哲學普遍聯系的觀後感~
曾幾何時,我們會想起過去那些不堪回首的記憶,也許我們都曾這樣想過,時間會因我而倒退,退到整件事的開始,讓我把它做得完美。
但人生是一場容不得再來一次的游戲,沒有人能打破這個游戲規則。影片《蝴蝶效應》卻像我們呈現了這樣一個假設:「如果我可以。」
童年的埃文是一個失憶症患者,因此它的童年中有很多空白,而這些空白將成為他人生中可以控制的轉折點。片中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凱莉,埃文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
現實其實很公平,只是現實有時候不得不懲罰那些不遵守游戲規則的人。因此,即便是埃文和凱莉那麼的相愛卻總是好夢難圓。凱莉因失去精神的依靠而自殺,埃文不顧一切的就回到過去去拯救她。他看似成功的救回了凱莉,卻又因誤殺了凱莉的弟弟湯米被捕入獄,為了脫獄回去找凱莉,埃文又再次改變了過去,雖順利脫獄但卻因此傷害了更多的人。這次好友蘭尼因殺死了湯米而被永遠禁錮在了鐵床之上,而凱莉則因毀容被迫做了妓女。正如埃文的父親詹森對他說的那樣:「你不可能改變別人而不去破壞他們,你不能充當上帝,你必須與我在一起。」埃文已經身心疲憊,因為每次現實的改變都會對埃文的大腦造成傷害。但出於對現實的不滿,埃文又在一次在一次試著去改變,到最後終於釀成無法挽回的失敗。他淪為和父親一樣,被別人認為是無可救葯的瘋子。在這一切都看似沒戲的時候,老天爺給了埃文最後一次機會,他回到了這一切的開始。埃文沒有來到這個世界,所有這一切都出乎意料的完美。
影片看似在討論一個現實不容改變,命運不容挑戰的問題,怎麼和「蝴蝶效應」聯系在一起呢?且讓我們看看蝴蝶效應的概念及其意義。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事物存在普遍聯系,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它的意義在於解釋因為一些小問題而引發不可收拾的局面的現象。
這樣看來它與電影的主題就非常貼切了,現實就是採取了這樣一種被稱為「蝴蝶效應」的手段來實施懲罰的。
我現實的一大愛好就是發呆,但那是我的大腦也許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活動:
人的一生總會有這樣那樣不愉快甚至撕心裂肺的回憶,過去總是和現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並非只有到了成年我們才去思考所謂的「時光倒流」,我就是這樣一個小小年紀就樂意去思考這些大道理的男孩。我在大腦中重構過去的記憶,然後去試著將它們改變的完美,但我很快發現即使改變小小的一件事物都必須 牽扯進更多更多的東西需要改變,進而我又想到要想改變過去就要有能力改變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這件事也有了稍微深刻的認識。
從原則上講,沒有人會為了過去某個該死的回憶去勞神費力的改變世界,而如果一個人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他就更不會為了某個該死的回憶去改變世界,因為他本來可以創造歷史。
從邏輯上講,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做了些改變,那就從根本上動搖了「現在」存在的依據,那「現在」就不存在了,這個人又怎麼回到「現在」呢?既然「現在」都不存在了那就動搖了這個人存在的依據,所以這個人又不存在了,既然這個人都不存在了,他又怎麼能回到過去呢?
從倫理上講,事物的誕生於滅亡是依據一定的順序進行的,這就好比一個人的父親絕不可能在他兒子出生後才出生。如果那發生了不知將是多大的災難。
客觀存在的時間跨度如此悠遠,以至於上百萬年的人類文明與此相較只能算是曇花一現,在如此強大的論據面前,我們怎麼可以認為曇花一現的我們可以超越時間呢?
不過我們不能否認影片的大膽想像,電影是造夢的藝術,他的一些內容往往從哲學角度發人深思。
影片中不論是埃文、詹森還是埃文的爺爺,都被認為是瘋子,因為他們祖孫三代都樂於討論在常人看來不存在的過去。在哲學上有這么一個課題,什麼是存在?眼睛能看到的或能感覺到的就是真實的存在嗎?試想一個永遠活在夢中的人直到什麼叫真實嗎?
為什麼我們不去認為我們都生活在夢里而我們深信不疑的現實只不過是夢境?我們之所以堅定的相信我們生活的現實是因為我們也會做夢,並且我們醒來會做我們該做的事。然而,我們仍然清醒的知道我們不是生活在另一個夢里嗎?如果那個叫醒我們的人永遠不會出現,我們從何知道?我們從何知道埃文祖孫三代告訴我們的是否是另一個夢境或真正的現實呢?
在影片臨近結束的一段,凱莉做了妓女,傷心的埃文想要告訴她一切,而凱莉卻認為那隻是一段沒人會相信的瘋話。我在想,為什麼埃文要告訴凱莉這些?他明知道當他改變過去,所有的一切都將重新構建,包括凱莉。也許埃文只是在尋求一絲內心的安慰,因為他知道他傷害所愛的人太多。然而誰有知道呢?歷史重寫,誰還會記得歷史的原貌呢?人們都認為自己的命運自己明白,可又從何知道自己的命運不是掌握在別人的手中?那個人只要看看日記,就會改變所有的一切。我們從何知道我們的命運不是被操控?就像一場可以重來的游戲,人物即使死掉,也只需要按下「在玩一次」就可以了。
當我們在窺視別人的時候,又從何知道我們是否被窺視呢?生活總有那麼多的不確定性和各種各樣的聯系,這就是「存在與不存在,相關與不相關」的哲學。
影片基調灰暗,最難過的就是一次次的分析。但當分析結束了,眼前就豁然開朗。這一部讓人感覺憂郁的電影,我僅體會到了這些,雖不盛膚淺,但我卻受益匪淺。
這個很好!!!!!!
③ 電影天那邊哲學觀後感
看了《天那邊》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了鄉村支教的不易與艱辛,看到了師范學校大學生畢業後,去邊遠鄉村當支教的諸多麻煩與問題,被村民們不信任的感覺,被農村教師欺騙,惡劣的環境使故事中的男主角「江可可」近乎崩潰,在大城市中享受著優越的環境,不適應艱苦的條件,而離開。
女主角則不同,雖然江可可的離開給予了她沉重的打擊,但孩子們的熱情讓她很快地將孤獨感填滿,父母的疼愛、家庭的呵護,讓這個女孩差一點在困難面前倒下。可最終她沒有,她用她頑強的意志力與堅定的信念堅持了3個月,而後回到大城市中,一日,村長來城裡看望她,當許曉萌問及羅老師的情況時,村長嘆了一聲:「羅老師因為修教室,到山上背黃泥,遇到泥石流而去世了。」
這部電影主要為敘事的手法,在羅老師操著一口湖南方言教英語、江可可滿村偷雞解饞等都是該片令人捧腹的片段,而趣中帶著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也更真切地反應出中國邊疆地區農村生活的現實情景,襯托出了邊疆農村地區學校的落後與知識的偏倚。以江可可的角度出發,可以反應出許多中國大學生生活自立能力的不足與吃苦耐勞精神的缺陷。
環境描寫上突出了邊遠農村建設的失敗,破舊的土房,不堪入目的傢具。以同學們不洗手就吃飯,家長更是教導孩子們錯誤的理念,足以表現出邊遠地區人民文化水平的落後與淺顯。
這部電影是一部教育類的影視作品,不僅是學生該看,國家建設者更應該關注這個作品。全篇都有可思考的問題與題材,個人認為是一部非常好的教育系列影視作品。
初一:余泡泡2000
《感恩教育》觀後感 _感激身邊的一切_350字
山峰感激身上的每一粒塵土;江河感激懷里的每一滴水滴;麥穗感激陽光的照耀,也感激暴雨的洗禮:楊柳感激春風的和煦,也感激秋霜的凜冽。我們感激幫助我們的人,同樣也應感激打敗我們的人,我們感激身邊的一切。
感激父母
母親如春天中的細雨,滋潤著花兒,灌溉著大地,我們吮吸著細雨茁壯成長;父親如秋天裡的微風,吹黃了大地,吹金了稻穀。我們得到了豐收的碩果,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用盡他們最大的努力給了我們幸福。
前有周總理失父痛涕,今有田世園捐腎救母。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懂得「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感激自然
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綠色只有道旁樹,但早已被灰塵淹沒了光輝。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面對著高科技的輻射,兒童早已迷失了自我,讓我們返璞歸真,領略自然的風采。只需帶上一支筆,一個本子。用我那美好的眼睛去包攬巍峨的高山,遼闊的江河,用我那靈巧的雙手去抒寫大自然的饋贈,用最嘹亮的聲音高呼:「謝謝你,自然,給予我如此美的禮物!」
所謂的幸福就是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幫你信賴的朋友。我感激父母無私的奉獻,我感激朋友純潔的友誼,我感激大自然的禮物,我感激身邊的一切!
上一封
初二:林榆豐
電影《天那邊》觀後感_450字
昨天,學校組織了我們學校全體師生一起觀看了電影《天那邊》,我深深地的被劇中的情節震撼了,讓我貧困地區同齡孩子的上學難的現狀讓我憂心忡忡,女主人邊遠地區教育事業的崇高品質讓我熱淚盈眶。
電影《天那邊》講述了美麗女大學生許曉萌和戀人江可可在大學畢業後,一起報名志願到邊遠山村裡的水咕嚕小學支教,並且相約堅持三個月。一天,村長跑來告訴她可可離開村子。她哭了……病倒住進了醫院。安慰許小萌的人,是學校的羅老師。也許到了這個時候,許小萌才真的長大了,她也覺得自己成熟了許多。三個月後,她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小萌。回城後,一天村長來看她,告訴她羅老師因為修教室,到山上背黃泥,遇到泥石流而去世。。。。。。。。她的心被震動了,決定回到那裡,回到農村支教,把青春獻給大山。。。。。。。。
雖然希望工程已高了學多年,但是,邊遠地區的學生渴望讀書訴求和辦學條件的差距讓我深深地震撼了,同時我為我自己感到慚愧,臉紅。自己的讀書條件和電影中的孩子們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可是,自己還和別的同學比這比那的,完全沒有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上,想想真是不應該啊!
女主人公是一個品德崇高的人,是新時代青年人的楷模,她那種獻身精神值得現代社會所有人學習。
今後,我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將來做一個像許曉萌一樣的人,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④ 結合哲學原理寫《非典人生》觀後感
《非典人生》觀後感
非典時期,
是我們在初中時期經歷的一場戰役,
它雖然不是戰爭,
卻有著比戰爭更大的
危害在於這場病毒的較量中,
雖然我們不需要流血,
卻要面對著著死亡;
在這場戰役的開始,
也許我們並不知道它是什麼,
也許也沒有什麼救急的方法,
但我們確需要更大的勇氣來面對
它,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安撫自己的同胞們,因為恐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今我看了《非
典人生》這部電影,
隨著影片的播放,我的腦海里又想起了非典時期的那些感人事情,
在我
的腦海里一幕幕的回盪。
在這部片子中,
護士的言行和陳醫生的舉動是截然相反的。
這位女護士的形象是我們醫
生理想化的代表,
在非典來臨時期,
女護士沒有退宿,
選擇了勇往直前,
這讓我們非常感動,
雖然他們父母表現出種種的捨不得,希望她調離工作崗位甚至是辭職以便她能夠遠離病毒,
而她沒有這樣做,即便在影片當中也反映出他的猶豫,她的徘徊,還有她的掙扎。但是,當
又一個病人被送往醫院時,她還是義無返顧的選擇了留下來,
她沒有走,沒有臨陣脫逃。她
有著就人民於水火的責任與意識。可以肯定的說,她確確實實是一個好護士。而在影片中,
陳醫生的做法也許會讓觀眾覺得有些不滿,覺得他沒有職業道德。可我卻不是這樣認為的。
也許他並不是一個好醫生,
但是在影片中他所說的那些話也是令我挺感動的。
他說,
他是來
自農村,又是獨生子,父母辛辛苦苦把他養這么大不容易,他想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不想
就這樣死了」
。由此可以看出,他也不是一個沒良心的人,他很愛她的父母,也許他不是一
個好醫生,但他是一個好兒子。
在淘汰小區住著的女孩被隔離了,但是在隔離的十天中,她遇到了一個對她來說很重
要的人——他的鄰居。在被隔離之後,她一直處於人生的低谷,因為她的男朋友不理她,不
主動給她打電話,發簡訊,甚至是在她的生日時,
她也看不到她男朋友的簡訊,這使她很難
過,甚至有一點失望。在這個時候,她的鄰居為了使她開心,就在飯堂里她准備了驚喜,他
的鄰居扮演著她前男友的角色哄她開心,
而且還在隔壁鄰居迎來了各種道具,
有小孩子玩的
玩具,還有一些美味的食品,這些舉動讓她很感動,也很開心。經過他鄰居對她的關懷,她
慢慢的走出了孤獨,
走出了消沉時期,她慢慢的變得開朗,也開始幫助其他人。在這種隔離
的環境里,
他們找到了屬於他們的快樂,
同時也把自己的快樂傳染給了別人,
愛就在人與人
的關懷中傳播。
比如說,
她給每一個口罩上畫出了不同的卡通娃娃,
每個人帶著都有種快樂
的感覺;這里沒有麻將,但是他們畫出了麻將,而且,他們也參與了這種娛樂,和鄰居們一
起打麻將;
他們和孩子又是怎麼玩的呢?當然是用小孩子的方法和他們一起玩了,
如玩沙包
等游戲。
看來,快樂無處不在。沒有時空的限制,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能讓我們感到快樂,
我們也就能暫時忘記病痛的折磨。所以,
即使我們處於人生的低谷,處於瘟疫的肆虐,
我們
也不要忘記微笑,
不要忘記快樂,
因為這不僅僅能使我們擁有良好的生活態度,
而且還能穩
定我們的情緒,能使我們積極地與病魔做抗爭。
⑤ 請以哲學角度分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據說拿了許多大獎。如果不是在蘇老師這里,其實我可能沒有耐心去看完這樣長的一部電影。很多時候,好像我們都已習慣思想的快餐,這就好比大家在課堂去議論哲學一樣。其實我們真應該拿出時間,慢慢地去體會、去玩味人生的許多東西,可能這樣就會看到生活的真面目,求得生活的真諦。
藝術的理解一定是多元的,肖申克監獄的內涵是很豐富的。我所理解的肖申克監獄——是人生的牢籠。這部電影所反映的,恰恰是人對「牢籠」的認識、人與「牢籠」的關系。人,無時無刻不處於牢籠之中;人,無時無刻不處於牢籠的控制之下,人,就是生活在「牢籠」中的動物。
可我的理解,可能與《肖申克的救贖》的導演相比會更加悲觀。我覺得,人不僅是關在「牢籠」中的動物,是被「體制化」的動物,更可悲的是,人本身就是「牢籠」的產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被母親的子宮硬推到了這個世界,啼哭著來到這個地球。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父母以他們自己的人格——他們自己的「牢籠」,來塑造我們,從而把我們放進了另一個「牢籠」。我們畢其一生所要做的,又恰恰是打破這樣的一座牢籠。這是一件多麼受冤屈的事!所以,剛看電影時我就想,安迪的手槍——所謂的「凶器」,這樣大的物證都沒有找到,可是陪審團竟然判定他有罪! 這天大的冤屈和父母們禁錮我們異曲同工。
面對牢籠,電影為我們展現了兩種出路——安迪和瑞德獲得了新生,布魯克斯選擇了死亡。這恰恰是面對父母為我們設置的牢籠,我們所要選擇的兩種結局。要麼我們打破這個牢籠,要不我們被其「體制化」而走向死亡。所以,「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人生就只剩下了這樣一道選擇題。要麼我們選擇樂觀地活,要麼我們選擇悲觀的死!「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影片謳歌了自由的可貴,同時,對追求自由的方式作出了詮釋。安迪幫助獄警逃稅,為獄友贏得每人3瓶啤酒的獎勵。之後,他憑借自己的才智,為獄警報稅、為典獄長洗錢,還成功地把黑錢弄到了自己的手中,不斷地改變著生活。這提示我們,在沖破牢籠時候,要注意增長自己的智慧。安迪一周一次給州議會寫信,創建監獄圖書館;他幾十年如一日,在美女掛圖後面挖洞,終於打開了走向自由之門。這提示我們,在沖破牢籠時候,要有毅力,要堅持,要鍥而不舍。變態囚犯的騷擾、典獄長的陰暗和殘忍,象徵著人生道路上要面對諸多凶險。500碼長的下水道,象徵著沖破牢籠走向自由前,所要面對的許多骯臟和丑惡。一句話,通往自由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對自己靈魂的「救贖」,是需要付出許多代價的。自由是彌足珍貴的。安迪在獄警辦公室里播放「費加羅的婚禮」,聽來,真讓人潸然淚下。
電影許多經典台詞,十分耐人尋味。摘錄如下,與大家共勉。
1、「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感悟:安迪就是神,是他引領瑞德走出了牢籠,走向了自由。我們有時候,是需要神的指引的。
2、「我的律師無能,所有來這里的人,都是冤枉的」。 感悟:是的!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被父母「冤枉」而來到這個世界,有了這樣的認識,人生就會增加了一份對人性的理解,多了份大愛。
3、「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感悟:許多人就是在這樣一種「體制化」中死去,人生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座監獄。怎麼去面對呢?
4、「I find I'm so excited. 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certain. 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 I hope to see my friend, and shake his hand.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 I hope(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於不能安坐或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征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秘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邊境,與朋友相見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一樣的藍。我希望) 感悟:多麼壯美的畫面啊!也許,這就是人生的真境界。
影片的最後,安迪和瑞德的擁抱,冗長而多餘。太平洋,大海,體現了一種情緒的宣洩。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寬廣的海洋,也許象徵著回到了母體的懷抱了吧!
最後,我想用這段台詞來結束我的這篇文章,「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希望是件好東西,也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並以此來就小組同學提出的精神分析如何給人以終極治療做以答復。同時,還想請諸位同學一道讀讀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獨白。 (《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獨白: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究竟哪一種算高貴——默然忍受那欺人命運的暴虐的毒箭,還是拔起刀,向那人世的無涯的苦難搏鬥去,一了百了?!
死去;睡去……就此了事。睡去,也許就結束了這心頭的苦痛,這肉體所必然要承受的千百種驚駭震動。這倒是分享祈求的好歸宿。
死去;睡去。睡去,也許夢去。唉!也許難處就在這兒:因為擺脫了這人生的騷亂和糾纏,在那死去的長睡中又會闖來什麼夢,這不能不令人猶豫。正因為這樣的猶豫才使人們甘心久困於苦難之中;因為,誰願意忍受這世間的鞭笞、嘲弄,壓迫者的橫暴、傲慢者的欺辱、真情被鄙視、國法被撓阻,官僚們的倚勢凌人和費盡辛苦所換來的小人的讒言。要是僅僅自己一刺刀就能把這孽債永消除,那麼誰還願意負著這樣的重擔,在煩勞的生命的壓迫下苦熬呻吟、喘息流汗?就是因為懼怕那死後茫茫莫辨的彼岸、無數行客匆匆渡過從不見回頭,所以我們寧可忍受著眼前的災禍,不敢向未知之數奔投。這樣,生與死竟把我們全變成了懦夫。果斷力的本然靈光蒙上了一層黯淡的迷霧,聲勢浩大的事業也因為這躊躇一顧背離原有的航道,失去了行動的光輝。
⑥ 從哲學角度出發寫《瘋狂原始人》的觀後感
今天看了一部《瘋狂原始人》,在開始的時候被其中的動漫人物造型所吸引。特別是用圖片的形式表達了每一個家庭的背景。雖然比較搞笑,但是從開始的介紹部分,能夠看出爸爸的重要性,正式因為有了勇敢、強大的爸爸,一家人才能安全無恙的在一起。故事中的女兒喜歡新奇的事物,在她看來爸爸古板、膽小,但是通過地球的毀滅,全家人在尋找家的過程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
在這部電影中,女兒喜歡陽光,不喜歡黑暗,喜歡新奇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正如現在的孩子,我們的孩子也有著好奇心,在她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感受周圍,就存在著好奇,當他學會說話的時候,他總是會問:「為什麼?」如果你回答了她的第一個問題,他就會接下來問「那又是為什麼呢?」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就來了,在這種情況下,那作為老師或者是媽媽的我們應該如何回應呢?如果直接回答「不知道」,也許她就不會再問了,可是孩子的好奇心就這樣被扼殺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也反思,社會在不停的進步,在畫畫世界中,孩子的好奇心更強烈,我們應該鼓勵幼兒大膽的去發現、探索,共同尋找好奇的結果,創造結果。
⑦ 從哲學角度寫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我靠這個東西我寫過得不過刪掉了。
我就重復下提綱好了。
1.監獄生活是美好的,它可以逼迫人去面對自己生命的真相。
2.被逼迫面對生命真相的人能夠強大茁壯的發揚自己的能力。
3.做人應當淡定。
⑧ 電影觀後感300字_電影觀後感作文300字
相信不少人看完一部電影之後都會寫一些 觀後感 ,比如300字的,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觀後感300字,希望能幫到大家!
電影觀後感300字1暑假裡,我看了電影《小兵張嘎》,這是一部描寫抗日戰爭的 故事 片,講述了一個小孩投身抗日的英雄 事跡 。故事的主人公張嘎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小男孩,他和英子、胖墩等都是小八路,他們幫八路軍打日本鬼子,抓漢奸,是一群十分出色的抗日小英雄。
"嘎子哥"非常厲害和優秀,成了鬼子漢奸的“眼中釘”,日本人對他們又恨又怕,到處打聽他們的下落追捕他們。他們巧妙地與敵人周旋,弄得敵人暈頭轉向。影片重點描述了張嘎的成長過程,他由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最後成為一名小八路——堅強的抗日戰士。
我看完了《小兵張嘎》,覺得我和張嘎都是小孩,可他比我懂事多了。現在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環境里,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們正處在學知識、長才乾的時期,一定要刻苦鑽研、全面發展,努力學好每一門功課;;要熱愛集體,關心同學,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把學習張嘎的革命精神和高貴品質,體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平凡事例上,成為一個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
電影觀後感300字2我今天觀看了《城南舊事》這部電影,被深深地感動了。電影里的主人公小英子林海音是那麼天真、活波、可愛。她還是一位膽大,心地善良的好學生,學習很好。
《城南舊事》主要寫了20年代末,林海音住在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她與惠安館里的“瘋”子秀貞交了好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愛戀,生下了小桂子。可大學生後來生死不明。小桂子又被秀貞的父母扔到了城根下。後來“瘋”子秀貞找到了小桂子之後,就與小桂子一起去找爸爸了。
發生的這一切都讓小英子感到新奇,感到迷惑。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疾染身而終長眠地下的慈父。
他們都曾和英子一起玩過,聊過天,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都在一起卻都又一一悄然離去。為什麼人世間有那麼多悲慘的事這讓英子百思不得其解。
看完電影後我想: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是那麼短暫而又美好,又都是那麼純潔而又快樂!
電影觀後感300字3今天,我們去電影院看了《捉妖記》,我看了深有感受。
從前,有個村子叫永寧村,村子裡有一個人叫宋天蔭,這部電影就講了宋天蔭的故事.這途中宋天蔭竟然還吐出來一個妖叫:胡巴,而他發現永寧村的人竟然都是妖。然而,村子裡的人不喝血吃素。所以,妖有好妖也有壞妖。從這里邊我感受到,妖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妖有好有壞,好的妖,可以與人並存,而壞的妖,無論披上多少層人皮則終生依舊是一隻妖,我認為,要不是因為人類貪婪的慾望,人妖就可以並存。如果現在也能像電影里邊的一千年以前那樣,人、妖互不侵犯、和平相處、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那該多好呀!可是人、妖勢不兩立,不一定哪一天人、妖、就會發生大戰呢!
要是我們人類也像電影中的那樣的話,那就不要讓動物沒有家園,不要亂砍伐樹木,我只有一句話,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做到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⑨ 從哲學角度寫宇宙與人的觀後感
《宇宙與人》觀後感
第一次看《宇宙與人》,覺得它挺不錯的,光碟介紹了很多有關宇宙起源及人類起源的知識,小小地滿足了我對宇宙起源探索的渴望,也解開了我對宇宙的一些未解之謎的疑惑。
人類是由基因構成的,而基因是從宇宙中的核子結合產生核聚變而形成的,基因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在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水星、金星、土星等星體,雖然有些特徵和地球相類似,但是在它們上面,到目前為止依舊沒發現有任何生命特徵的個體的存在。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銀河系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星系,除了我們已經知道的銀河系、河外星系外,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物質存在著,許許多多我們想像不到的物質。也許有UFO,也許有外星人,宇宙是那麼的神秘,那麼地有魅力,現在我們放飛想像的翅膀,也許在未來,我們現在想的或許就變成了現實。
在銀河系中的小小太陽系之中,有一顆星球叫地球,它顯得很渺小,但是它卻是神奇的、美麗的、獨一無二的,因為有可愛的精靈——人類,生長在上面。萬事萬物都有生長、興盛、消亡、消失的一天,太陽有,地球有,人類也會有,太陽在大約60億年後就會消失,在它能量達到極限的時候,它就會爆炸形成一個巨大的火球,吞噬著在它周圍的一切星體,包括地球,我們生長生活的地球,但是,60億年,對於我們來說,它很漫長,因為我們無法活到那麼久。
看了《宇宙與人》之後,我覺得對於宇宙,對於地球來說,人類顯得好渺小,彷彿「滄海中的一粒微塵」,來到世上匆匆走一遭,輕輕的來,輕輕的走,揮一揮衣袖,不帶來一片綠葉,也不帶走一粒塵埃。我們的存在或許從來沒有受到他人的關注,很多人為了能在短短的幾十年的生命里,留下多一些美好的回憶,不停地追逐功名利祿,不斷地追求愛情,不停地努力得到自己所要追求的東西。李煜《烏夜啼》里曾有「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常恨朝來寒重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和恨水長東。」的感慨,晏殊《採桑子》里有「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的惆悵,面對著時光老人的漸漸遠去,有時候我們很無奈,但是一去不復返的光陰,我們又如何要得回來呢?所以,我們只能珍惜時光,這一刻該完成的任務,我們就要努力把它做好,因為下一刻它有它該完成的東西。雖然,我們很渺小,也許也很微不足道,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相信並且堅定,我們很重要,因為我們是爸爸媽媽心中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在戀人眼中永遠是最美的。我們有那麼多愛我們的人,關心我們的人,我們會覺得很幸福,很重要。所以,為了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我們要好好對待自己的生命,好好地生活,好好地愛周圍的人,也讓他們感到幸福。
作為地球上的精靈,我們對待人類母親——地球,卻是很殘酷的,你看,到處都是被污染得很嚴重的河流,被煙霧彌漫的世界,沙漠入侵,地震,海嘯,泥石流,過多的人口,過度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資源,製造大量的垃圾,所有的一切,都對地球母親造成了很嚴重的傷害,地球已經不堪重負了,已經傷痕累累了。我們,或許有時候太殘酷了,對待地球,是時候反省反省我們對待地球的態度了,是時候愛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地球了,不要讓它那麼不堪重負了。
宇宙是浩瀚的,無邊無際的,也是充滿幻想的,更是充滿著神秘的色彩,等待著人類去探索它的未知世界,去發現它的奧妙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