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德國電影浪潮觀後感

德國電影浪潮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6-29 17:57:34

⑴ 《浪潮》這部電影,求觀後感 結合中國社會現實寫一篇觀後感1500字以上要原創的 知道麻煩所以懸賞100分

試問由民主走向獨裁需要多久?電影《浪潮》給出了它的答案:五天,甚至更短。僅僅五天,並不是聳人聽聞,我相信每個人只要看多電影就不會懷疑這個答案的正確與否。
民主與獨裁似乎是兩個對立的詞彙,而使得這兩者互換的橋梁竟然是我們大力倡導的集體主義。影片的故事發生在德國一所普通的高中,故事的主角也只是一位普通的高中教師,賴納•文格爾,和他所帶的一個班級。而獨裁鬧劇的產生也非常簡單和單純,甚至不能說出有什麼邪惡的地方——僅僅是因為賴納的「無政府主義」被換成「獨裁政治」,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產生對這門課的興趣收獲更好的上課效果。對,一切一開始只是一種教學方法,誰都不會懷疑這會有什麼後果,包括賴納本人。
單純的想法,卻愈發失去控制,直到最後僅僅因為賴納宣布「浪潮」解散導致學生蒂姆拔槍射殺一名同學後飲彈自盡。到底這中間產生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悲劇?
可以說賴納在無意中建立起一個小型的納粹社會。強調紀律性和集體性,不斷重復闡述「紀律產生力量」、「團結產生力量」,是的原本鬆散的班級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一個非常鞏固的集體,而賴納本人理所當然成為集體中的領袖和元首。統一的制服,統一的手勢,「浪潮」橫空出世。
集體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產生獨裁。而歷史上也有形形色色的實例能夠說明這個命題。幾個熟悉的例子:德國納粹,蘇聯斯大林時期,中國文革還有中國的鄰國朝鮮。
正如很多歷史學家說的德國納粹不可能僅靠一個希特勒,一個戈林,一支黨衛軍就可以在歐洲建立起恐怖的法西斯統治,納粹的罪行,那些熱衷的德國百姓也必須承擔罪責。因為正是這些狂熱的擁護者給予納粹擴張的土壤。希特勒掌權德國後,利用其出色的演說天賦和極其吸引人的承諾使得德國上下一心,形成一個緊密的集體。沉湎於集體中的人是原子化、無個性的,在集體的迷霧里他們只是人口統計學中一個小小的單位,對於他們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最大限度的服務於他們所愚忠的集體利益,甚至不惜消弭個性、犧牲個人權利。
在影片中每個加入「浪潮」的學生都心甘情願並竭盡全力地去完善組織,發展組織。不難發現,其實「浪潮」的制服、標志、問候手勢都是學生自己想出的,將「浪潮」標志貼塗在整個城市中更是學生為了證明自己對這個集體的熱愛而做出的瘋狂之舉。又是一個疑問:為什麼學生們如此信奉「浪潮」甚至到了非理性的程度?集體的力量遠遠大於個體的力量,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個體不能達到的目標通過集體的力量往往就能實現,正是這種力量的差距使得集體中的個體會對集體產生深深的精神依賴,如同毒品一般無法擺脫。影片中的學生很多都是問題學生,成績差,遭受欺辱和歧視,個人生活信心缺失,迷失自我沒有目標,這一切的不足使得個體常感到力不從心,沒有任何動力。但當他們融入「浪潮「中後,似乎什麼都改變了:賴納要求「浪潮」成員互相幫助,互相平等,於是個人缺失的信仰在集體中被共同目標所填充,「浪潮」逐漸成為他們生活的必須。吸毒者被奪走毒品會發狂,而對於「浪潮」的狂熱者,「浪潮」的突然解散也會使他們有過激行為。
看完電影,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學生蒂姆,他燒掉了自己所有的名牌衣服只穿白襯衫,爬上高樓噴塗標志,守夜保護「元首」安全及其最後的開槍,對於蒂姆來說,「浪潮」意味著一種夢寐以求的力量, 「浪潮」的成立,顯然給一直處於「校園底層」的蒂姆的生活帶來轉機。「浪潮」使蒂姆獲得了「新生」,他的成長遠遠超出了文格爾所能控制的范圍。組織之我的成長,同時意味著個體之我的消亡。我想到了文革時期的紅衛兵,文革之於紅衛兵如同「浪潮」之於蒂姆,實現社會主義的遠大理想遠非個體所能完成,而文革在紅衛兵眼中正代表著一種希望,完成理想的急迫使得他們逐漸失去理智,而被四人幫利用。單從紅衛兵個體來說,他們並不邪惡,但文革這個集體同化了他們的思想,也抹煞了人性,成了文革的傀儡。
到底集體主義應該如何發展,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應該如何才是正確的?《浪潮》給出了回答卻需要每個人去慢慢發現。對於當代的中國,不應該僅僅以一種國家利益至上、集體利益優先的立場要求公民犧牲自身的權益,而是應更多的致力於對公民權利的賦予和保障,否則「浪潮」的悲劇將在現實中上演。

⑵ 求德國電影《浪潮》的賞析...1400字以上

最近也在教學生寫影評

剛看完 現實感很強的片子
給你些建議吧,可以做提綱

從賞析角度來說 注意影片的日記式結構和歐美導演一貫開頭敘事手法,還有Jürgen Vogel的表演 可以簡單著墨下 但影片更多的精彩在內容上

在影片內容挖掘上:
從我們實際生活的空虛感和無助感說起
從人的渴望認同感和歸屬感入手..注意聯系歷史上的納粹興起,邪教,傳銷等事實事件屢屢得手的手段 能結合歷史客觀提到集權化的利弊更好(納粹的興起帶來瘋狂的同時也客觀上解決了德國當時失業,經濟危機,社會福利三大問題,並使國家的凝聚力空前增強)

討論不利面和有利面
肯定文格爾先生教學上的創新上進和孩子們的單純直率 明確最後的嚴重後果,很多時候人群並不容易控制,還有人心不可預料
再說說自身和社會的對待這種問題應有的責任和態度

不介意的話 參考著這么寫很容易湊到字數 內容也不淺了

完全照搬網上別人的文章長遠來說對你沒好處
希望對你有益~

⑶ 如何評價德國電影《浪潮》

這片當年在德國反響劇烈。別看現在德國人已經民 主多年,但是民族根還是那樣對上級的完全服從和對理想的盲目追從。所以德國人歷來改革什麼的都是自上而下的模式。
而相對國人,盡管表象也是服從,但大部分狀態其實是忍受,只要當忍受到達一定臨界點,忍無可忍的時候才會發動自下而上的改 革。

⑷ 《浪潮》觀後感

[《浪潮》觀後感]

《浪潮》觀後感

我只是覺得一個人的心智真的很恐怖,人性本惡吧,如果沒有價值觀、沒有人生觀作為一定的抑制力量,那麼人的獸性與心智結合起來是異常地野蠻與低俗的,《浪潮》觀後感。一定是人在作為獸性發展階段時大自然規律的力量使得有東西可以遏制住人類的獸性。

宗教是一種價值觀,但是它可能是把人帶向另一個發展方向,在科學思想影響非常深刻的我不能說宗教就一定把人帶向錯誤的發展方向,不能因為它現在沒有發展得如科學那麼深刻、完密而就判定宗教是不可取的,這反而是用辯證主義來解釋宗教存在的可能合理性,任何價值觀只要能夠幫助人類走出一條路,那麼它就能夠說是有價值的。而科學也是一種價值觀,從性質不能從等級、正誤來說明科學一定比宗教高級到哪裡去。宗教是控制人的本性,控制人的認知、情感、行動、價值觀。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次思想運動都要比戰爭革命來得更驚心動魄,更讓人熱血沸騰,思想上的巨人能夠戰勝武力,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是一個思想巨人,上帝也是思想巨人的象徵物,因為思想上的控制力量狠狠遏制住了人的獸性,讓人心底深處產生恐懼感、神秘感,對這種力量產生崇敬、膜拜,這就是被控制住,觀後感《《浪潮》觀後感》。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社會制度,什麼方式地領導模式,本質上都是能夠控制住人性!

影片《浪潮》是想說社會運動的掀起,沒有真正控制住人性的社會制度是註定會有騷動的貓膩,沒有控制住人性會引起各種具體的社會問題,社會運動也是因緣這些具體的社會問題作為觸發點,情緒與人性地下能量的迸發。就像地球內部總有一股力量在醞釀涌動,如果沒有堅冷的地殼般地社會結構與社會價值體系,沒有變化滋潤的雨水、森林、太陽能地滋補,軟硬兼控,那麼地球就真的會沒有理智地走向毀滅。控制地過程是具體的、艱苦的,這也許是人生世俗生活的具體演繹吧。
〔《浪潮》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⑸ 浪潮觀後感

[浪潮觀後感]12月1日,閱讀了黨員文摘的一篇浪潮電影的評論:納粹速成,只需五日,浪潮觀後感。我非常好奇怎樣通過五天的時間成就一個納粹團體? 影片中奈那老師為了使同學們深刻了解獨裁主義,開始了體驗游戲,五天內他們提出鏗鏘有力的口號,「紀律鑄造力量」、「團結鑄造力量」和「行動鑄造力量」,向學生灌輸集體主義,要求絕對服從,遵守紀律。游戲期間學生們尊稱奈那為文爾格先生,他們精神抖擻,穿上制服,印發標志,很快凝聚成一個新的團體。這個團體被命名為「浪潮」,甚至擁有了一個標志性的問候動作:手臂從右往左,劃出一個波浪狀的曲線。學生們越來越投入其中,以團體為核心活動,享受團體成員高人一等的心態,他們發傳單,印貼紙,拉攏新的成員,排斥異己,觀後感《浪潮觀後感》。只用五天時間,這個班就由20人變成了200人,所有成員都狂熱的投入到了這場運動,形勢越發不可控制。最後,奈那在學校大禮堂召開了一次大會,發表了極具煽動性的演講,學生們興奮歡呼,甚至叫囂著嚴懲叛徒。冷靜下來後,學生們面面相覷,羞愧不已,沒想到自己這么輕易就被操縱了。 影片給我震撼最深的有兩個場面,一是這個團體僅用五天的時間就席捲全校,甚至向全城蔓延;二是這個團體在水球比賽時顯現出巨大的力量。 對此,我有幾點感想: 1、學生的思想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易受外部環境影響。 2、集團歸屬感、社會需要感、自身成就感是保持心態平衡的重要因素。 3、國家控制非法集會是保持社會穩定的必要手段。

⑹ 德國電影《浪潮》 德語影評/簡介

影片根據陶德·史崔塞Todd Strasser的小說《浪潮》(The Wave,1981)改編而來,其筆名為Morton Rhue。小說取材於真實歷史時間,1967年4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高中里,教師Ron Jones大膽地進的一場實驗,為了讓學生們理解法西斯主義,利用五天的時間向他的班級灌輸紀律性和集體精神。導演將這一事件搬到了現代的德國。教師萊納·文格爾在學校活動周中給班上的同學講授獨裁政治,並突發奇想進行了一個為期五天的試驗,卻沒想到事情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並最終引發悲劇

結尾處老師萊納·文格爾讀學生交的作業——關於「浪潮」的體會與感受:

「我想要的我應該都有了,衣服、零花錢,諸如此類,但我卻時常感到無聊。(台下有學生對旁邊的人小聲說:這是我寫的)這幾天的經歷很有趣,誰最漂亮、誰成績最好都不再重要,「浪潮」讓我們人人平等。出身、信仰、家庭環境都不再重要,我們都是一場運動的一份子。「浪潮」讓我們的生活重新有了意義,給了我們一個可以為之奮斗的理想和目標。」

說的很好,如果說一開始給這些年輕人灌輸的「紀律鑄就力量」等思想是獨裁者藉以操縱他人的手段,那麼上述學生的內心感受深刻地表明團體的巨大影響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在物質上得到了滿足,可是精神上去缺乏歸屬感、認同感,沒有人在乎你對什麼感興趣,沒人在乎你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生活漫無目的、索然乏味。可是一旦我們組成一個團體,一個有著令人甘願跟隨的精神領袖、嚴明的紀律;有統一的制服、統一的手勢、統一的LOGO;有對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的團體,情況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人人得以被平等對待,團體中的每個人似乎都充滿激情,眼中時刻閃現著激動的光芒,滿腔熱血地做著自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極度崇敬高高在上的精神領袖。。。一個小型的獨裁體制就這樣輕易地實現了。

⑺ 德國電影《浪潮》從心理學角度的影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ccacfe0100vjd7.html

⑻ 求看「浪潮」這部電影後的觀後感,1500字

觀後感-----群體的毀滅性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但也有可能成為致命性的毀滅力量。 影片以一個德國高中校園活動周開始。教師賴納·馬克文被學校要求教「獨裁政治」的課程,照本宣科無法贏得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說獨裁不會再有了,法西斯已是歷史,沒必要再講了。為了使課程繼續,馬克文決定採取課堂實踐的方式,用符合獨裁政治的因素來要求學生,讓學生切身體驗獨裁政治。開始學生們並不配合,因為他們都是受獨立開放教育觀念而成長的,個性,隨意,自由是他們的准則,個性就是上帝。拉幫派,販毒,做愛亂性,自我主義,比賽時單打獨斗是這群高中生的常態。這一切看起來似乎很頹廢,很糟糕。但影片顯然不是來批判這些的。 為期六天的活動周以星期一馬克文老師提議上課要起立回答問題,經過允許才講話,嚴格遵守組織紀律開始了。對沒有受過任何拘束長大的學生來說,有人堅決抵制這種集體去個性化而退出,也有人因為新鮮而留下。事情進展很順利,接下來的幾天,馬克文帶領大家做統一踏步來體驗集體的力量,更多的人感到有趣而加入,貌似頹廢的學生們開始樂衷於集體這一統一形式。於是有人提議穿統一制服,白襯衣加牛仔褲,以便更好體現集體精神。大家忙著買白襯衣;蒂姆深陷集體主義,把其他個性衣服燒掉;卡蘿沒有穿白襯衣上課,被馬克文老師故意忽略,卡蘿最終退出課程學習,並因此與男友馬爾科爭吵,雙方陷入誤會中。大家為集體起名為「浪潮」,並為之繪圖作為標志,「浪潮」開始行動,到處貼發圖標,在汽車,櫥窗,建築物上漆噴圖標。後來又有人發明手勢,作為「浪潮」人員見面的手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浪潮」,「浪潮」成員開始阻止其他非成員進入校園,並強迫他人作統一手勢。在在第五天下午的水球比賽中,「浪潮」成員讓每個進入賽場的人必須身穿白襯衣,否則禁止入場。在比賽時,個性的馬爾科不再單打獨斗,似乎一切順利,但「浪潮」成員為集體榮譽與對手發生暴力沖突。卡蘿意識到「浪潮」向邪惡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而散發傳單阻止「浪潮」,馬爾科因此憤怒動手打了卡蘿;馬克文也與妻子因「浪潮」事件爭吵,馬克文太太憤而出走。馬克文與馬爾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第二天在禮堂結束「浪潮」,但陷入太深的蒂姆用手槍逼迫馬克文不要結束,而開槍誤殺同學,繼而自殺,馬克文被警方逮捕。而「浪潮」成員用兩條生命換來血的教訓,深刻體會到什麼是獨裁。影片以卡蘿與馬爾科和好,同學們痛苦深思,馬克文在警車里深思結束。 影片開始有同學說,獨裁不會再有,法西斯已是歷史,而影片結尾馬克文說,我們的所作所為正是納粹法西斯的形式。它悄悄地不為人知的輕易控制了每個人的思想,麻痹了每個人的意識,也輕而易舉的吞噬了任何反對的聲音。極其統一的集體,沒有個性,不存在反思,每個人都服從統一的思想,而從來不會思考這些思想是否是正確的。在高度統一的集體里,彼此沒有差別,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為所謂的集體榮譽失掉應有的個性,並深以為傲。在這種集體無差別的熱情與期待中,這個集體就很容易被煽動,哪怕把曾經深受喜愛的同學揪出來作叛徒也毫不留情面。集體的狂熱感占據著每個成員,從而不自覺失掉了同情心,失掉了人情味,失去了判斷力,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狂熱的集體主義排斥其他任何反對的思想,排斥壓迫任何不服從集體的人,在排斥的過程中,釋放出人性最瘋狂最醜陋最卑鄙的一面----一切不同於集體的東西都要想方設法毀滅,哪怕用最殘忍最血腥的方式。 影片中只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校園課程實驗,卻演變成一場創立者都無法預測難以控制的集體狂熱集體崇拜,以致只有死亡的血腥才能將其控制,代價無法也難以想像。影片開始同學們表現出的那些頹廢與集體狂熱後的血腥死亡相比,已不是什麼了。 集體自有它的好處,強大的力量,高效的執行力,但若不加控制走向極端,集體主義就演化成魔鬼撒旦,任何不可預知,任何形式的災難都會因之產生。而我們所要警惕的是如何有效合理的使用集體力量,不讓任何人打著集體利益的口號來控制個性,反對真理,防止任何形式的獨裁形式,不要讓法西斯,文革的歷史悲劇重演。

⑼ 【浪潮】觀後感

[【浪潮】觀後感]

今天下午花了三個多小時把【浪潮】這部電影看了兩遍,【浪潮】觀後感。向大家推薦這部德國電影,相信大家十有八九都沒有看過!!!首先說說浪潮在中國所受的待遇:在六間房、迅雷看看以及新浪視頻、搜狐視頻都找不到,優酷裡面的鏈接甚至直接被屏蔽,但慶幸的是在已經上市的酷六中可以找到,土豆也有。所謂的禁書效應,你們懂的~

【浪潮】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所描述的是一群鬆散的自小生活在自由主義教育下的人是如何蛻變成一個獨裁組織的,而這個蛻變過程卻只有短短的五天!!關於影片的一些細節這里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自己去看,我只分享一下自己的觀後感,觀後感《【浪潮】觀後感》。獨裁統治的特點想必大家都知道:少數人或組織統治大部分人。那其中的大部分人難道自己沒有腦子么,就這么成為被統治者?!這里就需要獨裁統治者要有絕對的權威,講的話要蠱惑人心,要讓別人深信不疑。當已經得到了別人的推崇之後,接下來所作的就是用集體主義消除他們的個人主義觀念,讓他們感覺自己在組織里有歸屬感!當然長久形成的個人自由主義觀念是不可能這么輕易的被改變的,所以獨裁者就需要時刻強調組織的紀律,用紀律來強制約束他們的一些不同於大家的行為以此達到組織上的高度統一!一旦紀律真正起效,獨裁統治其實已經形成,但是還是有外人會持反對意見。這時獨裁統治的可怕之處正式體現:利用組織吞噬異體!組織成員根本就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做些什麼,只知道領袖(獨裁者)說什麼,他們就照做什麼,他們已經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被洗腦了)。獨裁組織從來不會考慮其他除了集體之外的任何事情,認為自己的存在就是為了對組織做貢獻(集體主義觀念已經毒害其身心)。

【浪潮】的存在提醒我們法西斯主義、納粹在當今這個時代不是不可能重現。從而自由主義思想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充分強調個體的獨特性,才能從根本上把自己排除在一切都平等的集體之中,避免自己獨裁統治的一員!

影片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搞這個試驗的老師無法控制龐大的局面,甚至到了在禮堂宣布要結束浪潮的時候居然有成員因為浪潮得不到繼續發展而自殺!這是一部值得人深思的電影!特此推薦!

〔【浪潮】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閱讀全文

與德國電影浪潮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演員孫岩近況 瀏覽:812
我又開始相信愛情的電影 瀏覽:82
周星馳和劉德華拿酒瓶是什麼電影 瀏覽:805
愛奇藝好看電影大全 瀏覽:954
賭俠周星馳電影剪輯完整版 瀏覽:526
葉問電影插曲純音樂喜馬拉雅 瀏覽:976
電影原聲音樂獎 瀏覽:106
尚格雲頓全部電影完整版 瀏覽:501
勵志電影片段英文版 瀏覽:379
2020年度春節電影票房統計圖 瀏覽:472
流浪地球電影英文 瀏覽:520
來自電影院的嘲諷 瀏覽:968
2010年大眾電影百花獎視頻 瀏覽:216
豫劇農村新電影 瀏覽:768
手機微信電影網站 瀏覽:73
黑巷少女電影結局 瀏覽:933
第二次愛情電影免費 瀏覽:169
電影啟示錄觀後感 瀏覽:88
賽車電影男主角開帕拉梅拉 瀏覽:49
兒童中英文對照電影 瀏覽:767